3-2古典概型6
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家推荐的有关⾼⼆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在⼀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个基本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2.等可能基本事件:若在⼀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3.古典概型:满⾜以下两个条件的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①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古典概型的概率:如果⼀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的概率都是 1,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的概率为nP(A)?m.n 知识点⼀: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试题考查⼀次试验中⽤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法. 解题思路:为了了解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或者利⽤树状图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来.解答过程:解法⼀: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A?{a,b},B?{a,c},C?{a,d}D?{b,c},E?{b,d},F?{c,d} 解法⼆:树状图 解题后的思考:⽤树状图求解⼀次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数⽐较直观、形象,可做到不重不漏.掌握列举法,学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例2:(1)向⼀个圆⾯内随机地投射⼀个点,如该点落在圆内任意⼀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2)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靶⼼射击,这⼀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念.应明确什么是古典概型及其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解题思路:结合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可进⾏判定解决.解答过程: 答:(1)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限的,虽然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2)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是不是古典概型,主要看两个⽅⾯,⼀是实验结果是不是有限的;另⼀个就是每个事件是不是等可能的. ***例3: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的题型,⼀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个正确答案.如果考⽣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假设考⽣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求解运算. 解题思路:解本题的关键,即讨论这个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古典概型.如果考⽣掌握了全部或部分考查内容,这都不满⾜古典概型的第2个条件——等可能性,因此,只有在假定考⽣不会做,随机地选择了⼀个答案的情况下,才可将此问题看作古典概型. 解答过程:这是⼀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即基本事件共有4个,考⽣随机地选择⼀个答案是选择A,B,C,D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答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1==0.25 基本事件的总数4解题后的思考:运⽤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时,⼀定要先判定该试题是不是古典概型,然后明确试验的总的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的基本事件数,再借助于概率公式运算.⼩结:本知识点的例题主要考查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概念的基本理解.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个关键点;理解⼀次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的基本事件数,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个关键点. 知识点⼆:古典概型的运⽤ *例4:同时掷两个骰⼦,计算:(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4)为什么要把两个骰⼦标上记号?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的基本运算问题. 解题思路:先分析“同时掷两个骰⼦的所有事件数”,然后分析事件A: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基本事件数,最后结合概率公式运算.同时可以运⽤举⼀反三的思想⾃⾏设问、解答. 解答过程: 解:(1)掷⼀个骰⼦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的结果都可与2号骰⼦的任意⼀个结果配对,我们⽤⼀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组成同时掷两个骰⼦的⼀个结果(如表),其中第⼀个数表⽰掷1号骰⼦的结果,第⼆个数表⽰掷2号骰⼦的结果.(可由列表法得到)1号骰⼦2号骰⼦1(1,1)(2,1)(3,1)(4,1)(5,1)(6,1)2(1,2)(2,2)(3,2) (4,2)(5,2)(6,2)3(1,3)(2,3)(3,3)(4,3)(5,3)(6,3)4(1,4)(2,4)(3,4)(4,4)(5,4)(6,4)5(1,5)(2,5)(3,5)(4,5) (5,5)(6,5)6(1,6)(2,6)(3,6)(4,6)(5,6)(6,6)123456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的结果共有36种.(2)在上⾯的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分别为:(1,4),(2,3),(3,2),(4,1) (3)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41== 基本事件的总数369(4)如果不标上记号,类似于(1,2)和(2,1)的结果将没有区别.这时,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 (5,6)(6,6)共有21种,和是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则所求的概率为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 基本事件的总数21这就需要我们考察两种解法是否满⾜古典概型的要求了.可以通过展⽰两个不同的骰⼦所抛掷出来的点,感受第⼆种⽅法构造的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事件. 解题后的思考:考查同学们运⽤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验证所构造的基本事件是否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对于同时抛掷的问题,我们要将骰⼦编号,因为这样就能反映出所有的情况,不⾄于把(1,2)和(2,1)看作相同的情况,保证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我们也可将此试验通过先后抛掷来解决,这样就有顺序了,则基本事件的出现也是等可能的. **例5: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放回抽样的古典概型概率的运⽤ 解题思路:⾸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次试验指的是“不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先列举出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然后求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利⽤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过程: 解法1:每次取出⼀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1,a2),(a1,b1),(a2,a1),(a2,b1),(b1,a1),(b1,a2).其中⼩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第2次取出的产品. ⽤A表⽰“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件次品”这⼀事件,则A=[(a1,b1),(a2,b1),(b1,a1),(b1,a2)]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P(A)= 42=63解法2:可以看作不放回3次⽆顺序抽样,先按抽取顺序(x,y)记录结果,则x有3种可能,y有2种可能,但(x,y),(y,x)是相同的,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有3×2÷2=3种,按同样的⽅法,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2×1÷1=2,因此P(B)= 23解题后的思考: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的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顺序的,其结果是⼀样的,但⽆论选择哪⼀种⽅式,观察的⾓度必须⼀致,否则会导致错误. ***例6: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件,每次取出后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 解题思路:⾸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次试验指的是“有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解答过程:每次取出⼀个后放回,连续取两次,其⼀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9个,即 (a1,a1),(a1,a2)和(a1,b1)(a2,a1),(a2,b1)和(a2,a2)(b1,a1),(b1,a2)和(b1,b1) 其中⼩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第2次取出的产品.⽤A表⽰“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件次品”这⼀事件,则A=[(b1,a1),(b1,a2),(a2,b1),(a1,b1)]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此P(A)= 4.9解题后的思考:对于有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我们要理解每次取的时候,总数是不变的,且同⼀个体可被重复抽取,同时,在求基本事件数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结: (1)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是⾮常重要的⼀个公式,要深刻体会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的运⽤,为我们学好概率奠定基础. (2)体会求解不放回和有放回概率的题型. 知识点三:随机数产⽣的⽅法及随机模拟试验的步骤 **例7: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似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解题思路: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所以不能⽤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计算机或计算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解答过程: 我们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的⽅法来解决问题,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产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我们⽤1,2,3,4表⽰投中,⽤5,6,7,8,9,0表⽰未投中,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组. 例如:产⽣20组随机数: 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488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458 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似为解题后的思考: (1)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解问题.(2)对于上述试验,如果亲⼿做⼤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节省时间. (3)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结:能够简单的体会模拟试验求解⾮古典概型概率的⽅法和步骤.⾼考对这部分内容不作更多的要求,了解即可.5=25%.20 【同步练习题】 1.(2014•惠州调研)⼀个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2个⽩球,现从袋中取出1个球,然后放回袋中再取出1个球,则取出的2个球同⾊的概率为()A.12;B.13;C.14;D.25 答案:A[把红球标记为红1、红2,⽩球标记为⽩1、⽩2,本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16个,其中2个球同⾊的事件有8个:红1,红1,红1、红2,红2、红1,红2、红2,⽩1、⽩1,⽩1、⽩2,⽩2、⽩1,⽩2、⽩2,故所求概率为P=816=12.] 2.(2013•江西⾼考)集合A={2,3},B={1,2,3},从A,B中各任意取⼀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 ()A.23B.12C.13D.16 答案:C[从A,B中各任取⼀个数有(2,1),(2,2),(2,3),(3,1),(3,2),(3,3),共6种情况,其中两个数之和为4的有(2,2),(3,1),故所求概率为26=13.故选C.] 3.(2014•宿州质检)⼀颗质地均匀的正⽅体骰⼦,其六个⾯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将这⼀颗骰⼦连续抛掷三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三次点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A.112B.118C.136D.7108 答案:A[基本事件总数为6×6×6,事件“三次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1),(1,2,3),(3,2,1),(2,2,2),(1,3,5),(5,3,1),(2,3,4),(4,3,2),(3,3,3),(2,4,6),(6,4,2),(3,4,5),(5,4,3),(4,4,4),(4,5,6),(6,5,4),(5,5,5),(6,6,6)共18个,所求事件的概率P=186×6×6=112.] 4.(2013•安徽⾼考)若某公司从五位⼤学毕业⽣甲、⼄、丙、丁、戊中录⽤三⼈,这五⼈被录⽤的机会均等,则甲或⼄被录⽤的概率为 ()A.23B.25C.35D.910 答案:D[五⼈录⽤三⼈共有10种不同⽅式,分别为:{丙,丁,戊},{⼄,丁,戊},{⼄,丙,戊},{⼄,丙,丁},{甲,丁,戊},{甲,丙,戊},{甲,丙,丁},{甲,⼄,戊},{甲,⼄,丁},{甲,⼄,丙}. 其中含甲或⼄的情况有9种,故选D.] 5.(理)(2014•安徽⽰范⾼中联考)在棱长分别为1,2,3的长⽅体上随机选取两个相异顶点,若每个顶点被选取的概率相同,则选到两个顶点的距离⼤于3的概率为()A.47B.37C.27D.314 答案:B[从8个顶点中任取两点有C28=28种取法,其线段长分别为1,2,3,5,10,13,14.①其中12条棱长度都⼩于等于3;②其中4条,棱长为1,2的⾯对⾓线长度为5<3;故长度⼤于3的有28-12-4=12,故两点距离⼤于3的概率为12C28=37,故选B.]。
高中数学第3章概率3.2古典概型互动课堂学案苏教版必修3

3.2 古典概型互动课堂疏导引导根本领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每一个根本结果.假设在一次试验中,每个根本领件发生可能性一样,那么称这些根本领件为等可能根本领件.例如:在掷硬币试验中,必然事件由根本领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组成;在掷骰子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偶数点〞可以由根本领件“2点〞“4点〞和“6点〞共同组成.案例1 从含有两件正品a 1,a 2和一件次品b 13件产品中每次任取1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1〕写出这个试验根本所有事件;〔2〕以下随机事件由哪些根本领件构成:事件A :取出两件产品都是正品;事件B :取出两件产品恰有1件次品.【探究】(1)根本领件〔a 1,a 2〕,(a 1,b 1),(a 2,a 1),(a 2,b 1),(b 1,a 1),(b 1,a 2)共有6个根本领件. 〔2〕事件A 包含2个根本领件〔a 1,a 2〕,(a 2,a 1).事件B 包含4个根本领件〔a 1,b 1〕,(b 1,a 1),(a 2,b 1)(b 1,a 2).规律总结 (1)在求根本领件时,一定要注意结果时机是均等,这样不会漏写.其次要按规律去写.〔2〕在这个试验中〔a 1,a 2〕和〔a 2,a 1〕,(a 1,b 1)和〔b 1,a 1〕,(a 2,b 1)和〔b 1,a 2〕是不同根本领件,在取第1件产品时,a 1,a 2,b 1被取到时机一样,假设第一次取出a 1,那么第2次取时,a 2,b 1时机也是一样.古典概型是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随机试验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1〕所有根本领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根本领件发生都是等可能.疑难疏引 〔1〕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②并不是所有试验都是古典概型,例如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根本领件为“发芽〞,“不发芽〞,而种子“发芽〞与“不发芽〞这两种结果出现时机一般不是均等,这个试验就不属于古典概型.(2)古典概型由于满足根本领件有限性和根本领件发生等可能性这两个重要特征,所以求事件概率就可以不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而只要通过对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结果进展分析和计算即可.如果一次试验等可能根本领件共有n 个,那么每一个等可能事件发生概率为n1.假设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概率为P 〔A 〕=nm =基本事件总数中所含的基本事件数A . 疑难疏引 〔1〕古典概型概率取值范围在古典概型中,假设根本领件总数为n,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根本等可能事件,那么必有0≤m≤n,所以事件A 发生概率取值范围是0≤P(A)≤1.其中,当m=0时,事件A 是不可能事件,它发生概率为0,当m=n 时,事件A 是必然事件,它发生概率是1,当0<m <n 时,事件A 是随机事件,此时它发生概率取值范围是0<P(A)<1.〔2〕解决古典概型问题关键是分清根本领件个数n 与事件A 中所包含结果数,因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本试验是否具有等可能性;②本试验根本领件有多少个;③事件A 是什么.只有清楚了这三个方面问题,解题才不至于出错.〔3〕求古典概率应按下面四个步骤进展:第一,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背景材料,加深理解题意.第二,判断本试验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所求事件A.第三,分别求出根本领件个数n 与所求事件A 中所包含根本领件个数m.第四,利用公式P 〔A 〕=nm 求出事件A 概率. 可见在运用公式计算时,关键在于求出m 、n.在求n 时,应注意这n 种结果必须是等可能,在这一点上比拟容易出错.例如,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硬币,共出现“正,正〞“正,反〞“反,正〞“反,反〞这四种等可能结果.如果认为只有“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这三种结果,那么显然这三种结果不是等可能.在乘m 时,可利用列举法或者结合图形采取了列举方法,数出事件A 发生结果数.〔4〕用集合观点去审视概率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n 〔例如n=5〕个结果可组成一个集合I,这n 个结果就是集合In 个元素.各个根本领件都对应于集合I 含有1个元素子集,包含m 〔例如m=3〕个结果事件A 对应于I 含有m 个元素子集A.从集合角度看,事件A 概率是I 子集A 元素个数card 〔A 〕与集合I 元素个数card(I)比值,即P 〔A 〕=(例如53). 案例2 抛掷两颗骰子,求〔1〕点数之和是4倍数概率;〔2〕点数之和大于5小于10概率.【探究】抛掷两颗骰子,根本领件总数为36.但所求事件根本领件个数不易把握,很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故可借助直观图形,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根本领件个数.作图,从以下图中容易看出根本领件与所描点一一对应,共36种.(1)记“点数之和是4倍数〞事件为A,从图中可以看出,事件A 包含根本领件共有9个:〔1,3〕,〔2,2〕,〔3,1〕,〔2,6〕,〔3,5〕,〔4,4〕,〔5,3〕,〔6,2〕,〔6,6〕.所以,P 〔A 〕=41. 〔2〕记“点数之和大于5小于10”为事件B,从图中可以看出,事件B 包含根本领件共有20个,即〔1,5〕,〔2,4〕,〔3,3〕,〔4,2〕,〔5,1〕,〔1,6〕,〔2,5〕,〔3,4〕,〔4,3〕,〔5,2〕,〔6,1〕,〔2,6〕,〔3,5〕,〔4,4〕,〔5,3〕,〔6,2〕,〔3,6〕,〔4,5〕,〔5,4〕,〔6,3〕. 所以P 〔B 〕=.规律总结 〔1〕计算这种概率一般要遵循这样步骤:①算出根本领件总个数n ;②算出事件A 中包含根本领件个数m ;③算出事件A 概率,即P 〔A 〕=nm .应注意这种结果必须是等可能.〔2〕在求概率时,常常可以把全体根本领件用直角坐标系中点表示,以便准确地找出某事件所含根本领件个数.案例3 一个口袋内有大小相等一个白球和已编有不同号码3个黑球.(1)假设从中摸出一球后放回,再摸一球,求两次摸出球都是黑球概率.(2)假设从中一次摸出2球,求2球都是黑球概率.【探究】(1)第一次摸球有4种不同结果,每一种结果是等可能,第二次摸球也有4种不同结果,每一种结果也是等可能,所以共有4×4=16种不同结果.这16种结果是等可能,所以一次试验是古典概型,它根本领件总数为16.第一次摸出黑球有3种不同结果,第二次摸出黑球也有3种不同结果,故摸出球都是黑球根本领件数为3×3=9,设A=“有放回摸2球黑球〞,那么P 〔A 〕=169. 〔2〕一次摸出2球,可以看作不放回抽样2次.第一次抽取有4种不同结果,第二次抽取有3种不同结果,且它们都是等可能,所以一次试验共有4×3=12种不同结果,并且是等可能,是古典概型.共有12个根本领件.第一次摸出黑球有3种结果,第二次摸出黑球有2种不同结果,故摸出2球,都是黑球根本领件数为3×2=6.设B=“一次摸出2时为黑球〞,那么P 〔B 〕=.规律总结(1)为有放回抽取问题,此类问题每次抽取球可以重复,每次抽取结果个数一样,可以无限地进展下去.〔2〕是不放回抽取问题,此类问题每次摸出球不出现重复,每次抽取结果个数不同,只能抽取有限次.案例4 甲、乙两人做掷骰子游戏,两人各掷一次,谁掷得点数多谁就取胜,求甲取胜概率.【探究】首先列举出所有可能根本领件,列出所求事件包含根本领件,再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进展计算.解法一:甲将骰子抛掷一次,出现点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对甲掷得每个结果,乙又掷得点数分别为1、2、3、4、5、6这6种结果,于是共有6×6=36种不同结果. 把甲掷得i 点,乙掷得j 点〔1≤i,j≤6〕记为〔i,j 〕.事件“甲取胜〞包含以下15种结果:〔2,1〕,〔3,1〕,〔3,2〕,〔4,1〕,〔4,2〕,〔4,3〕,〔5,1〕,〔5,2〕,〔5,3〕,〔5,4〕,〔6,1〕,〔6,2〕,〔6,3〕,〔6,4〕,〔6,5〕. 故甲取胜概率为3615=125. 解法二:3615=125. 规律总结 掷骰子是典型题型,此题与解析几何知识相联系,在如以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中,假设x 表示甲掷得点数,y 表示乙掷得点数,此题实质就是求点〔x,y 〕落在直线y=x 下方概率.活学巧用1.写出以下试验根本领件:〔1〕甲、乙两队进展一场足球赛,观察甲队比赛结果〔包括平局〕________________; 〔2〕从含有6件次品50件产品中任取4件,观察其中次品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胜、平、负〔2〕0,1,2,3,42.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出现正面还是反面.〔1〕写出这个试验所有根本领件;〔2〕求这个试验根本领件总数;〔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哪几个根本领件?解析:〔1〕这个试验根本领件〔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2〕根本领件总数是8.〔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包含以下3个根本领件:〔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3.作投掷2颗骰子试验,用〔x,y 〕表示结果,其中x 表示第1颗骰子出现点数,y 表示第2颗骰子出现点数,写出:〔1〕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2〕事件“出现点数相等〞;〔3〕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10”.解析:〔1〕〔3,6〕,〔4,5〕,〔4,6〕,〔5,4〕,〔5,5〕,〔5,6〕,〔6,3〕,〔6,4〕,〔6,6〕. 〔2〕〔1,1〕,〔2,2〕,〔3,3〕,〔4,4〕,〔5,5〕,〔6,6〕.〔3〕〔5,6〕,〔6,5〕,〔6,6〕.4.以下试验中,是古典概型有〔 〕250 mm±0.6 mm 一批合格产品中任意抽一根,测量其直径dC.抛一枚硬币,观察其出现正面或反面解析:C 项中试验满足古典概型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答案:C5.向一圆面内随机地投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解析: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该试验虽具有古典概型特征——等可能性,但不具有有限性,而具有无限性.6.同时掷一样两枚硬币, 观察正、反面出现情况,这个试验根本领件为〔正,正〕,〔正,反〕,〔反,反〕,它共有3个根本领件,故出现〔正,正〕概率是31.这个题目解法是否正确. 解析:根本领件为〔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它有4个根本领件,故出现〔正,正〕概率为41. 答案:不正确7.将1枚硬币抛2次,恰好出现1次正面概率是〔 〕 A.21 B.41 C.43 解析:抛2次恰好出现1次正面包含2个根本领件,这个试验根本领件总数为4, ∴恰好出现1次正面概率是.答案:A8.据人口普查统计,育龄妇女生男生女是等可能,如果允许生育二胎,那么某一育龄妇女两胎均是女孩概率是〔 〕 A.21 B.31 C.41 D.51解析:事件“该育龄妇女连生两胎〞包含4个根本领件,即〔男,男〕、〔男,女〕、〔女,男〕、〔女,女〕,故两胎均为女孩概率是41. 答案:C9.在一次问题抢答游戏中,要求找出对每个问题所列出4个答案中唯一正确答案.其抢答者随意说出了其中一个问题答案,这个答案恰好是正确答案概率为〔 〕 A.21 B.41 C.81 D.161 解析:P=.答案:B10.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一样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两只球.问: 〔1〕共有多少个根本领件?〔2〕摸出两只球都是白球概率是多少?解析:〔1〕分别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从中摸出2只球,有如下根本领件〔摸到1,2号球用〔1,2〕表示〕:〔1,2〕,〔1,3〕,〔1,4〕,〔1,5〕,〔2,3〕〔2,4〕,〔2,5〕,〔3,4〕,〔3,5〕,〔4,5〕因此,共有10个根本领件.〔2〕如以下图,上述10个根本领件发生可能性一样,且只有3个根本领件是摸到两只白球〔记为事件A 〕,即〔1,2〕,〔1,3〕,〔2,3〕,故P 〔A 〕=103.答:〔1〕共有10个根本领件;〔2〕摸出两只球都是白球概率为103. 11.将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结果?〔2〕其中向上数之和是5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数之和是5概率是多少?分析:将骰子先后抛掷2次,实际上是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次抛掷骰子出现点数有6种结果,第二次抛掷骰子出现点数也有6种结果.只有将这两个步骤依次全部完成才算是将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这件事完成.因此将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试验根本领件数为6×6=36.解:〔1〕将骰子抛掷1次,它落地时向上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根据题意,先后将骰子抛掷2次,一共有6×6=36种不同结果.〔2〕在上面所有结果中,向上数之和为5结果有〔1,4〕,〔2,3〕,〔3,2〕,〔4,1〕4种,其中括弧内前、后两个数分别为第1、2次抛掷后向上数.上面结果可用以下图表示,其中不在虚线框内各数为相应2次抛掷后向上数之和.〔3〕由于骰子是均匀,将它抛掷2次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出现,其中向上数之和是5结果〔记为事件A 〕有4种,因此,所求概率P 〔A 〕=.答:先后抛掷骰子2次,一共有36种不同结果;向上数之和为5结果有4种,概率是91. 12.有红、黄两种颜色小旗各2面,从中任取2面挂在一根旗杆上,求:〔1〕2面旗子同色概率;〔2〕2面旗子颜色各不一样概率.解析:设两面红旗和两面黄旗分别记为红1、红2和黄1、黄2,那么根本领件共有〔红1,红2〕,〔红1,黄1〕,〔红2,黄1〕,〔红1,黄2〕,〔红2,黄2〕,〔黄1,黄2〕计6个. 〔1〕设2面旗子同色这一事件为A,那么A为〔红1,红2〕,〔黄1,黄2〕共2个,所以2面旗子同色概率为P=.〔2〕设2面旗子不同色这一事件为B,那么B为〔红2,黄1〕,〔红2,黄1〕,〔红1,黄2〕,〔红1,黄2〕,B包含4个根本领件,所以2面旗子颜色不一样概率为.13.从1,2,3,…,50中任取一个数,求以下事件概率.〔1〕它是奇数;〔2〕它能被5整除;〔3〕它是奇数且能被5整除.解析:〔1〕设从50个数中任取一数,取得奇数为事件A,那么A包含25个根本领件,故P〔A〕=.〔2〕设取得一数,该数被5整除为事件B,B包含10个根本领件,故P〔B〕=.〔3〕设取得一数,该数是奇数且被5整除为事件C,那么C包含5个根本领件,故P〔C〕=.。
山东省高中数学《3.2古典概型》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3

【题后反思】 1.当事件个数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并且涉及 的基本事件又不是太多时,我们可借助树状图法直观地将 其表示出来,这是进行列举的常用方法.树状图可以清晰 准确地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并且画出一个树枝之后可猜 想其余的情况. 2.在求概率时,若事件可以表示成有序数对的形式,则 可以把全体基本事件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即采 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准确地找出基本事件的个数.故采用数 形结合法求概率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 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
【变式1】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出现正面还 是反面: (1)写出这个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 (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3)记A=“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则A包含哪几个 基本事件?
解
(1)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集合为:
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Ω= 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
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 2.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 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和等可能性,例如,在适宜的条 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的基本事 件只有两个:发芽、不发芽,而“发芽”和“不发芽”这两种 结果出现的机会一般是不均等的;又如,从规格直径为 300±0.6mm的一批合格产品中任意抽一件,测量其直径d, 测量值可能是从299.4mm到300.6mm之间的任何一个值, 所有可能的结果有无限多个.因此这两个试验都不属于古 典概型.
题型四
利用树状图法或图表法求古典概型概率
【例4】有A、B、C、D四位贵宾,应分别坐在a、b、c、d四个 席位上,现在这四人均未留意,在四个席位上随便就坐时, (1)求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 (2)求这四人恰好都没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 (3)求这四人恰好有1位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 审题指导 利用树状图法将A、B、C、D的就座情况一一 列出,再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
3.古典概型(通用)-人教B版必修三教案

3.古典概型(通用)-人教B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事件的概念和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的概念。
3.能够应用古典概型的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二、教学内容1. 古典概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1 古典概型的定义古典概型指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概率模型。
通常用基本事件的总数和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来描述。
1.2 古典概型的基本性质•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满足互异性和等可能性。
•事件是基本事件的子集,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包含这些基本事件的概率之和。
•所有基本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
2. 事件的概率2.1 事件的概率概率是指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发生的频率。
事件的概率用P(A)表示,其中A是一个事件。
2.2 互斥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P(A或B) = P(A) + P(B)。
2.3 独立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的事件。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事件,那么P(A且B) = P(A) × P(B)。
3. 应用古典概型计算事件的概率3.1 应用古典概型计算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的计算方法是统计基本事件数目和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
如果事件A包括n个基本事件,那么P(A) = n(A) / n。
3.2 理解概率的意义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用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的。
概率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教学方法本学习周期我们采用讲授教学法、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1.讲授教学法:通过理论课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具体应用方法。
2.课堂练习:在理论教学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应用练习,巩固古典概型的理论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计算。
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提问引导回答问题理论教学讲解理论记笔记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听讲理解课堂练习出题目回答问题实例分析分析实例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和报告组织小组工作分享成果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指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判断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
3.2 古典概型 课件(人教B版必修3)

图直观理解.
8.高二· 一班有60%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有50%的同 学参加物理竞赛,有20%的同学既参加数学竞赛, 又参加物理竞赛.求参加数学或物理竞赛的人所占 的比例.
解:设事件A={参加数学竞赛的人},事件B={参加物理 竞赛的人}.则P(A)=60%,P(B)=50%,P(A∩B)=20%. ∴参加数学或物理竞赛的人所占比例为: P(A∪B)=P(A)+P(B)-P(A∩B) =60%+50%-20%=90%.
3. 有两双不同的袜子, 任取 2 只恰好成双的概率是( 1 A. 6 1 C. 3 1 B. 4 D. 1 2
)
解析:设这 4 只袜子为 A1,A2,B1,B2,其中 A1 和 A2 是一 双,B1 和 B2 是一双.从中任取 2 只有:(A1,A2),(A1,B1), (A1,B2),(A2,B1),(A2,B2),(B1,B2)共 6 个基本事件, 恰好成双有(A1,A2),(B1,B2)共 2 个基本事件,则任取 2 2 1 只恰好成双的概率为 = . 6 3 答案:C
球的编号为5,6.从袋中的6个小球中任取2个球的取法有 (1,2),(1,3),(1,4),(1,5),(1,6),(2,3),(2,4),
(2,5),(2,6),(3,4),(3,5),(3,6),(4,5),(4,6),
(5,6),共15种.
(1)从袋中的 6 个球中任取两个, 所取的两球全是白球的 取法总数,即是从 4 个白球中任取两个的取法总数,共有 6 种,为(1,2),(1,3),(1,4),(2,3),(2,4),(3,4). 6 2 ∴取出的两个球全是白球的概率为 P(A)= = ; 15 5 (2)从袋中的 6 个球中任取两个, 其中一个是红球, 而另 一个是白球,其取法包括(1,5),(1,6),(2,5),(2,6), (3,5),(3,6),(4,5),(4,6)共 8 种.
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3

(2)下列是古典概型的是( ) A.任意抛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作为基本事件 B.求任意的一个正整数平方的个位数字是 1 的概率,将取出的正整数作为基本 事件 C.从甲地到乙地共 n 条路线,求某人正好选中最短路线的概率 D.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首次出现正面为止
【精彩点拨】 结合基本事件及古典概型的定义进行判断,基本事件是最小的 随机事件,而古典概型具有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探究 2 基本事件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提示】 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例如列表法、坐标系法、 树状图法,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做到不重不漏.
探究点3 古典概型的特征 探究 3 古典概型有何特点?何为非古典概型?
【答案】 (1)A (2)C
名师指津 1.基本事件具有以下特点:①不可能再分为更小的随机事件;②两个基本事件 不可能同时发生. 2.判断随机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关键是抓住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 和等可能性,二者缺一不可.
[再练一题] 1.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为________. ①从 6 名同学中选出 4 人参加数学竞赛,每人被选中的可能性大小; ②同时掷两颗骰子,点数和为 6 的概率; ③近三天中有一天降雨的概率; ④10 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的概率. 【解析】 ①②④是古典概型,因为符合古典概型的定义和特点.③不是古典 概型,因为不符合等可能性,降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再练一题] 4.在对 200 家公司的最新调查中发现,40%的公司在大力研究广告效果,50% 的公司在进行短期销售预测,而 30%的公司在从事这两项研究.假设从这 200 家公 司中任选一家,记事件 A 为“该公司在研究广告效果”,记事件 B 为“该公司在 进行短期销售预测”,求 P(A),P(B),P(A∪B). 解 P(A)=40%=0.4,P(B)=50%=0.5, 又已知 P(A∩B)=30%=0.3, ∴P(A∪B)=P(A)+P(B)-P(A∩B)=0.4+0.5-0.3=0.6.
古典概型

第二节古典概型[最新考纲]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2.古典概型(1)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①有限性: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概率计算公式:P(A)=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常用结论]确定基本事件个数的三种方法(1)列举法:此法适合基本事件较少的古典概型.(2)列表法(坐标法):此法适合多个元素中选定两个元素的试验.(3)树状图法:适合有顺序的问题及较复杂问题中基本事件个数的探求.一、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属于古典概型,其基本事件是“发芽与不发芽”.()(2)掷一枚硬币两次,出现“两个正面”“一正一反”“两个反面”,这三个事件是等可能事件.()(3)某袋中装有大小均匀的三个红球、两个黑球、一个白球,那么每种颜色的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4)“从长为1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C,求满足AC≤13的概率是多少”是古典概型. ()[答案](1)×(2)×(3)×(4)×二、教材改编1.从1,2,3,4,5中随机取出三个不同的数,则其和为偶数的基本事件个数为()A.4B.5C.6D.7C[任取三个数和为偶数共有:(1,2,3),(1,2,5),(1,3,4),(1,4,5),(2,3,5),(3,4,5)共6个,故选C.]2.袋中装有6个白球,5个黄球,4个红球,从中任取一球,则取到白球的概率为()A.25 B.415 C.35 D.23A[从袋中任取一球,有15种取法,其中取到白球的取法有6种,则所求概率为P=615=25.]3.现从甲、乙、丙3人中随机选派2人参加某项活动,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23[从甲、乙、丙3人中随机选派2人参加某项活动,有甲乙,甲丙,乙丙三种可能,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2 3.]4.口袋里装有红球、白球、黑球各1个,这3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有放回地连续抽取2次,每次从中任意取出1个球,则2次取出的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23[由题意,知基本事件有(红,红),(红,白),(红,黑),(白,红),(白,白),(白,黑),(黑,红),(黑,白),(黑,黑),共9种,其中2次取出的球颜色相同有3种,所以2次取出的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1-39=23.]考点1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求古典概型概率的步骤(1)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所求事件A;(2)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n与所求事件A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3)利用公式P(A)=mn,求出事件A的概率.(1)(2019·全国卷Ⅱ)生物实验室有5只兔子,其中只有3只测量过某项指标.若从这5只兔子中随机取出3只,则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概率为()A.23 B.35 C.25 D.15(2)(2019·全国卷Ⅲ)两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随机排成一列,则两位女同学相邻的概率是()A.16 B.14 C.13 D.12(1)B(2)D[(1)设5只兔子中测量过某项指标的3只为a1,a2,a3,未测量过这项指标的2只为b1,b2,则从5只兔子中随机取出3只的所有可能情况为(a1,a2,a3),(a1,a2,b1),(a1,a2,b2),(a1,a3,b1),(a1,a3,b2),(a1,b1,b2),(a2,a3,b1),(a2,a3,b2),(a2,b1,b2),(a3,b1,b2),共10种可能.其中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情况为(a1,a2,b1),(a1,a2,b2),(a1,a3,b1),(a1,a3,b2),(a2,a3,b1),(a2,a3,b2),共6种可能.故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概率为610=35.故选B.(2)设两位男同学分别为A,B,两位女同学分别为a,b,则用“树形图”表示四位同学排成一列所有可能的结果如图所示.由图知,共有24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两位女同学相邻的结果(画“√”的情况)共有12种,故所求概率为1224=12.故选D.](3)(2019·天津高考)2019年,我国施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涉及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某单位老、中、青员工分别有72,108,12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单位上述员工中抽取25人调查专项附加扣除的享受情况.①应从老、中、青员工中分别抽取多少人?②抽取的25人中,享受至少两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员工有6人,分别记为A ,B ,C ,D ,E ,F .享受情况如下表,其中“○”表示享受,“×”表示不享受.现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接受采访.a.b .设M 为事件“抽取的2人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至少有一项相同”,求事件M 发生的概率.[解] ①由已知得老、中、青员工人数之比为6∶9∶10,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25位员工,因此应从老、中、青员工中分别抽取6人、9人、10人.②a.从已知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15种.b.由表格知,符合题意的所有结果为{A,B},{A,D},{A,E},{A,F},{B,D},{B,E},{B,F},{C,E},{C,F},{D,F},{E,F},共11种.所以,事件M发生的概率P(M)=11 15.求古典概型概率的关键是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教师备选例题]某旅游爱好者计划从3个亚洲国家A1,A2,A3和3个欧洲国家B1,B2,B3中选择2个国家去旅游.(1)若从这6个国家中任选2个,求这2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的概率;(2)若从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中各任选1个,求这2个国家包括A1但不包括B1的概率.[解](1)由题意知,从6个国家中任选两个国家,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A1,A2},{A1,A3},{A1,B1},{A1,B2},{A1,B3},{A2,A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B1,B2},{B1,B3},{B2,B3},共15个.所选两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的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1,A2},{A1,A3},{A2,A3},共3个,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315=15.(2)从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中各任选一个,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共9个.包括A1但不包括B1的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1,B2},{A1,B3},共2个,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2 9.1.(2019·江苏高考)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则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的概率是.710[法一:设3名男同学分别为A,B,C,2名女同学分别为a,b,则所有等可能事件分别为AB,AC,Aa,Ab,BC,Ba,Bb,Ca,Cb,ab,共10个,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包含的基本事件分别为Aa,Ab,Ba,Bb,Ca,Cb,ab,共7个,故所求概率为7 10.法二:同方法一,得所有等可能事件共10个,选出的2名同学中没有女同学包含的基本事件分别为AB,AC,BC,共3个,故所求概率为1-310=710.]2.(2018·天津高考)已知某校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为240,160,160.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去某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1)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多少人?(2)设抽出的7名同学分别用A,B,C,D,E,F,G表示,现从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承担敬老院的卫生工作.①试用所给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②设M为事件“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解](1)因为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之比为3∶2∶2,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所以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2)①从抽取的7名同学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B},{A,C},{A,D},{A,E},{A,F},{A,G},{B,C},{B,D},{B,E},{B,F},{B ,G },{C ,D },{C ,E },{C ,F },{C ,G },{D ,E },{D ,F },{D ,G },{E ,F },{E ,G },{F ,G },共21种.②不妨设抽出的7名同学中,来自甲年级的是A ,B ,C ,来自乙年级的是D ,E ,来自丙年级的是F ,G ,则从抽出的7名同学中随机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B },{A ,C },{B ,C },{D ,E },{F ,G },共5种.所以事件M 发生的概率P (M )=521.考点2 古典概型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求解古典概型的交汇问题,关键是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事件,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解决,其解题流程为:古典概型与平面向量相结合从集合{1,2,3,4}中随机抽取一个数a ,从集合{1,2,3}中随机抽取一个数b ,则向量m =(a ,b )与向量n =(2,1)共线的概率为( )A.16B.13C.14D.12A [由题意可知,向量m =(a ,b )的所有可能结果有:(1,1),(1,2),(1,3),(2,1),(2,2),(2,3),(3,1),(3,2),(3,3),(4,1),(4,2),(4,3),共12个,∵向量m =(a ,b )与向量n =(2,1)共线,∴a -2b =0,即a =2b ,∴有(2,1),(4,2),共2个,故所求概率为16.]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向量m 与n 共线,得到a 与b 的关系,再从所有基本事件中找出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古典概型与解析几何相结合将一颗骰子先后投掷两次分别得到点数a ,b ,则直线ax +by =0与圆(x -2)2+y 2=2有公共点的概率为 .712[依题意,将一颗骰子先后投掷两次得到的点数所形成的数组(a ,b )有(1,1),(1,2),(1,3),…,(6,6),共36种,其中满足直线ax +by =0与圆(x -2)2+y 2=2有公共点,即满足2aa 2+b 2≤2,即a ≤b ,则当a =1时,b =1,2,3,4,5,6,共有6种,当a =2时,b =2,3,4,5,6,共5种,同理当a =3时,有4种,a =4时,有3种,a =5时,有2种,a =6时,有1种,故共6+5+4+3+2+1=21种,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2136=71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得到a ≤b .再从所有基本事件中找出满足a ≤b 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古典概型与方程、不等式、函数相结合已知a =log 0.55,b =log 32,c =20.3,d =⎝ ⎛⎭⎪⎫122,从这四个数中任取一个数m ,使函数f (x )=13x 3+mx 2+x +2有极值点的概率为( )A.14B.12C.34D .1 B [f ′(x )=x 2+2mx +1,由题意知Δ=4m 2-4>0,解得m >1或m <-1,而a =log 0.55<-2,0<b =log 32<1,c =20.3>1,0<d =⎝ ⎛⎭⎪⎫122<1,满足条件的有两个,分别是a ,c . 因此所求的概率为P =24=12,故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函数f (x )有极值点得到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m 的取值范围确定满足条件的个数.1.已知a ∈{-2,0,1,2,3},b ∈{3,5},则函数f (x )=(a 2-2)e x +b 为减函数的概率是( )A.310B.35C.25D.15C [函数f (x )=(a 2-2)e x +b 为减函数,则a 2-2<0,又a ∈{-2,0,1,2,3},故只有a =0,a =1满足题意,又b ∈{3,5},所以函数f (x )=(a 2-2)e x +b 为减函数的概率是2×25×2=25.故选C.] 2.设平面向量a =(m,1),b =(2,n ),其中m ,n ∈{1,2,3,4},记“a ⊥(a -b )”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A.18B.14C.13D.12A [有序数对(m ,n )的所有可能情况为(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共16个.由a ⊥(a -b )得m 2-2m +1-n =0,即n =(m -1)2,由于m ,n ∈{1,2,3,4},故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为(2,1)和(3,4),共2个,所以P (A )=216=18.故选A.]3.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投掷两次,得到的点数依次记为a 和b ,则方程ax 2+bx +1=0有实数解的概率是( )A.736B.12C.1936D.518C [投掷骰子两次,所得的点数a 和b 满足的关系为⎩⎪⎨⎪⎧ 1≤a ≤6,a ∈N *,1≤b ≤6,b ∈N *.∴a 和b 的组合有36种,若方程ax 2+bx +1=0有实数解,则Δ=b 2-4a ≥0,∴b 2≥4a .当b =1时,没有a 符合条件;当b =2时,a 可取1;当b =3时,a 可取1,2;当b=4时,a可取1,2,3,4;当b=5时,a可取1,2,3,4,5,6;当b=6时,a可取1,2,3,4,5,6.满足条件的组合有19种,则方程ax2+bx+1=0有实数解的概率P=19 36,故选C.]。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教案古典概型

§3.2 古典概型§3.2.1 古典概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他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A=(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总的基本事件个数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思考讨论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板书课题,为此我们学习古典概型思路2将扑克牌(52张)反扣在桌上,先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那么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有多大?是否一定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出现红心”这一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这样工作量较大且不够准确.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把“抽到红心”记为事件B,那么事件B相当于“抽到红心1”,“抽到红心2”,…,“抽到红心K”这13种情况,而同样抽到其他牌的共有39种情况;由于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认为这52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当出现红心时“抽到红心1”,“抽131=.,于是P(B)=为此我们学这13种情形之一时,事件B就发生抽到红心到红心2”,…,“K”452习古典概型.(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学科代表汇总;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学科代表汇总.(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什么?(2)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基本事件?基本事件具有什么特点?(4)什么是古典概型?它具有什么特点?(5)对于古典概型,应怎样计算事件的概率?活动: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感受,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师生共同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讨论结果:(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不好,因为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同时我们只是把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近似地认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存在一定的误差.(2)上述试验一的两个结果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0.5.上述试验二的6个结果是“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它们也都是1. 都是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随机事件,6(3)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试验一的两个结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上述试验二的6个结果“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像这类随机事件我们称为基本事件(elementary event);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基本事件具有如下的两个特点: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②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4)在一个试验中如果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classical models of probability),简称古典概型.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为什么??概型吗.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如下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5)古典概型,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正面朝上”)+P(“反面朝上”)=P(必然事件)=1.因此1. =”)=P(“反面朝上P(“正面朝上”)21出现正面朝上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即P(“出现正面朝上”)= 2基本事件的总数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1. =点“6”)“5点”)=P(()点“2”)=P(“3点”=P(“4点”)=P)(所以P“1点”=P(6, ,例如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11131++==. =点)(点)(P“出现偶数点”=P(“2”)+P“4点”+P(“6”)666623出现偶数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P 即(出现偶数点6基本事件的总数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可以概括总结出,因此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P(A基本事件的总数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下面我们看它们的应用.(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1 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活动:师生交流或讨论,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解:基本事件共有6个:A={a,b},B={a,c},C={a,d},D={b,c},E={b,d},F={c,d}.点评:一般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方法.分布完成的结果(两步以上)可以用树状图进行列举.变式训练用不同的颜色给下图中的3个矩形随机地涂色,每个矩形只涂一种颜色,求:(1)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2)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分析:本题中基本事件比较多,为了更清楚地枚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可以画图枚举如下:(树形图)解:基本事件共有27个.(1)记事件A=“3个矩形涂同一种颜色”,由上图可以知道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3=3个,31?. P(A)=故279(2)记事件B=“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由上图可以知道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3=6个,故62?. P(B)=27912;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为. 答: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为99例2 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地选择一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个答案.即讨论这个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搜集信息,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活动:学生阅读题目,这都不满足古典概,.如果学生掌握或者掌握了部分考查内容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古典概型,随机地选择了一个答案的情况下只有在假定学生不会做,等可能性,因此,型的第2个条件——.才可以化为古典概型、选择CB、选择4个:选择A、选择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从而由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个,考生随机地选择一个答案是选择A,B,C,DD,即基本事件共有41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答对?=0.25.)=答对P(“”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4基本事件的总数:点评:古典概型解题步骤,搜集信息;(1)阅读题目,并用字母表示事件;(2)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m;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3)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 m. 求出概率并下结论4)用公式P(A)=(n变式训练.两枚均匀硬币,求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1.}. 甲反乙反,甲反乙正,解:样本空间:{甲正乙正,甲正乙反. 故属古典概型这里四个基本事件是等可能发生的,1. n=4,m=1,P= 4.求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2.一次投掷两颗骰子,,点第一颗骰子出现i”,用(i,j)记“解法一:设表示“出现点数之和为奇数A其中个基本事件组成等概样本空间,点”,i,j=1,2,…6.显然出现的36 第二颗骰子出现j1. P(A)=k=3×3+3×3=18,故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2,,偶)奇),(偶,(奇,偶),(偶,(奇解法二:若把一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取为:,奇)1P(A)=故. n=4,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k=2,则它们也组成等概率样本空间.基本事件总数2.点数和为偶数点数和为奇数},也组成等解法三:若把一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取为:{1. P(A)=1,故概率样本空间,基本事件总数n=2,A所含基本事件数为2注:找出的基本事件组构成的样本空间,必须是等概率的.解法2中倘若解为:(两个奇),1(一奇一偶),(两个偶)当作基本事件组成样本空间,则得出P(A)=,错的原因就是它不是311,而P(一奇一偶)=.本例又告诉我们,(两个奇)等概率的.例如P=同一问题可取不同的42样本空间解答.例3 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的概率是多少5向上的点数之和是(3).解:(1)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因此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2)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1,4),(2,3),(3,2),(4,1),其中第一个数表示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2号骰子的结果.(3)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41 .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P(A)=369例4 假设储蓄卡的密码由4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可以是0,1,2,…,9十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假设一个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储蓄卡密码,问他到自动取款机上随机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的概率是多少?解:一个密码相当于一个基本事件,总共有10 000个基本事件,它们分别是0000,0001,0002,…,9998,9999.随机地试密码,相当于试到任何一个密码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所以这是一个古典概型.事件“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由1个基本事件构成,即由正确的密码1. ”)=P(“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构成.所以100001的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发生概率为,通常我们认为这样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10000能发生的,也就是通过随机试验的方法取到储蓄卡中的钱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我们知道,如果试验很多次,比如100 000次,那么这个小概率事件是可能发生的.所以,为了安全,自动取款机一般允许取款人最多试3次密码,如果第4次键入的号码仍是错误的,那么取款机将“没收”储蓄卡.另外,为了使通过随机试验的方法取到储蓄卡中的钱的概率更小,现在储蓄卡可以使用6位数字作密码.人们为了方便记忆,通常用自己的生日作为储蓄卡的密码.当钱包里既有身份证又有储蓄卡时,密码泄密的概率很大.因此用身份证上的号码作密码是不安全的.例5 某种饮料每箱装6听,如果其中有2听不合格,问质检人员从中随机抽出2听,检测出不合格产品的概率有多大?解:我们把每听饮料标上号码,合格的4听分别记作:1,2,3,4,不合格的2听分别记作a,b,只要检测的2听中有1听不合格,就表示查出了不合格产品.依次不放回地从箱中取出2听饮料,得到的两个标记分别记为x和y,则(x,y)表示一次抽取的结果,即基本事件.由于是随机抽取,所以抽取到任何基本事件的概率相等.用A表示“抽出的2听饮料中有不合格产品”,A表示“仅第一次抽出的是不合格产品”,A仅第二次抽出的“表示21.是不合格产品”,A表示“两次抽出的都是不合格产品”,则A,A和A是互不相容的事件,且121122A=A ∪A∪A,从而P(A)=P(A)+P(A)+P(A).12221112因为A中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8,A中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8,A中的基本事件的个数1221882 =0.6. 所以P(A)=为2,全部基本事件的总数为30,3030302思路, 从中一次摸出两个球只白球,2只黑球,例1 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 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1) (2)摸出的两个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活动:可用枚举法找出所有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号有如下基本事件(摸到1,24,5解:(1)分别记白球为1,2,3号,黑球号,从中摸出2只球,(1,2),(1,3),(1,4),(1,5),(2,3),(2,4),(2,5),(3,4),(3,5),(4,5). (1,2)表示):球用.10个基本事件因此,共有个基本事件是摸到两个白球(记且只有3(2)上述10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3. A为事件),即(1,2),(1,3),(2,3),故P(A)=103. ∴共有10个基本事件,摸到两个白球的概率为10变式训练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观察向上的点数,问:(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两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结果有多少种?(3)两数和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解析:(1)将骰子抛掷1次,它出现的点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先后抛掷两次骰子,第一次骰子向上的点数有6种结果,第2次又有6种可能的结果,于是一共有6×6=36种不同的结果;(2)第1次抛掷,向上的点数为1,2,3,4,5,6这6个数中的某一个,第2次抛掷时都可以有两种结果,使向上的点数和为3的倍数(例如:第一次向上的点数为4,则当第2次向上的点数为2或5时,两次的点数的和都为3的倍数),于是共有6×2=12种不同的结果;(3)记“向上点数和为3的倍数”为事件A,则事件A的结果有12种,因为抛两次得到的36种结121=. ,果是等可能出现的所以所求的概率为P(A)=336答:先后抛掷2次,共有36种不同的结果;点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结果有12种;点数的和1. 的倍数的概率为是33说明:也可以利用图表来数基本事件的个数:例2 从含有两件正品a,a和一件次品b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121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引导,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是等可能发生的,因此可用古典概型解决.解: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a)和(a,b),(a,a),(a,b),(b,a),(b,a).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212211112211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品用A表示“取出的两种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A=[(a,b),(a,b),(b,a),(b,a)], 2211111142=. 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事件A 63思考在上例中,把“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这一条件换成“每次取出后放回”,其余条件不变,求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有放回地连续取出两件,其一切可能的结果有:(a,a)(a,a),(,a,b)(a,a),(a,a),,2111122112(a,b),(b,a),(b,b),由9个基本事件组成,由于每一件产品被取到的机会均等,因此可112112以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用B表示“恰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B=[(a,b),11(a,b),(b,a),(b,a)], 2111124. =B),因而,P(事件B包含4个基本事件9点评:(1)在连续两次取出过程中,(a,b)与(b,a)不是同一个基本事件,因为先后1111顺序不同.(2)无论是“不放回抽取”还是“有放回抽取”,每一件产品被取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变式训练现有一批产品共有10件,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1)如果从中取出一件,然后放回,再取一件,求连续3次取出的都是正品的概率;(2)如果从中一次取3件,求3件都是正品的概率.分析:(1)为放回抽样;(2)为不放回抽样.解:(1)有放回地抽取3次,按抽取顺序(x,y,z)记录结果,则x,y,z都有10种可能,所以3种;设事件A为“连续3次都取正品”,则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10=10试验结果有10×10×383=0.512. ,P(A)=,因此8×8×8=8种310(2)解法1:可以看作不放回抽样3次,顺序不同,基本事件不同,按抽取顺序记录(x,y,z),则x有10种可能,y有9种可能,z有8种可能,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为10×9×8=720种.设事件336≈0.467. P(B)=6=336,所以”,则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8×7ד3B为件都是正品720解法2:可以看作不放回3次无顺序抽样,先按抽取顺序(x,y,z)记录结果,则x有10种可能,y有9种可能,z有8种可能,但(x,y,z),(x,z,y),(y,x,z),(y,z,x),(z,x,y),(z,y,x)是相同的,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有10×9×8÷6=120,按同样的方法,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56≈0.467. P(B)=6÷8×7×6=56,因此120也可以看作是无顺,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计算基本事件个数时,关于不放回抽样点评:序的,其结果是一样的,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观察的角度必须一致,否则会导致错误.(四)知能训练本节练习1、2、3.(五)拓展提升一个各面都涂有色彩的正方体,被锯成1 000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将这些正方体混合后,从中任取一个小正方体,求:(1)有一面涂有色彩的概率;(2)有两面涂有色彩的概率;(3)有三面涂有色彩的概率.2×6个,两面涂有色彩的有8×12个解:在1 000个小正方体中,一面涂有色彩的有8,三面384=0.384;1)有一面涂有色彩的概率为P=涂有色彩的有8个,∴(1100096=0.096;(2)有两面涂有色彩的概率为P=210008=0.008.=P(3)有三面涂有色彩的概率为31000答:(1)一面涂有色彩的概率为0.384;(2)有两面涂有色彩的概率为0.096;(3)有三面涂有色彩的概率为0.008.(六)课堂小结1.古典概型我们将具有(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这样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概型,简称古典概型.2.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P(A)基本事件的总数3.求某个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实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的常用方法是列举法(画树状图和列表),应做到不重不漏.(七)作业习题3.2 A组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 P ( A) = = 40 4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设有n个人 每个人都等可能地被分配到N个房间的任意 个人, 例2 设有 个人,每个人都等可能地被分配到 个房间的任意 一间去住(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一间去住(n≤N),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个房间各住1人 (1)指定的 个房间各住 人; )指定的n个房间各住 (2)恰好有n个房间,其中各住1人 )恰好有 个房间,其中各住 人 个房间 因为每一个人有N个房间可供选择 所以n个人住在 个房间可供选择, 个人住在N个房 解 因为每一个人有 个房间可供选择,所以 个人住在 个房 间的方式共有N 它们是等可能的. 间的方式共有 n种,它们是等可能的. 个房间各住1人 其可能总数为n的全排列 的全排列n!, (1)指定的 个房间各住 人,其可能总数为 的全排列 ,于 )指定的n个房间各住 是,所求概率为 n!
8 5 4 P ( A) = , P ( B ) = , P ( AB ) = 9 9 9
因此
n
n
n
P( AB) = 1 − P( AB) = 1 − P( A ∪ B ) = 1 − P( A) − P( B ) + P( AB ) 8n + 5n − 4 n = 1− 9n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从一副扑克牌( 张 不含大小鬼)中任选13张 例5 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不含大小鬼)中任选 张,试求 下列事件的概率. 下列事件的概率. A={恰有 张红桃,3张方块 ;B={至少有 张红桃 ; 恰有2张红桃 张方块}; 至少有2张红桃 恰有 张红桃, 张方块 至少有 张红桃}; C={缺红桃但不缺方块 . 缺红桃但不缺方块}. 缺红桃但不缺方块 2 3 8 13 解 P ( A) = C13 C13 C 26 / C 52 为计算P( ),我们记B 恰有 张红桃” ),我们记 恰有k张红桃 为计算 (B),我们记 k=“恰有 张红桃”,k=0,1,2,…,13, B 则B=2 ∪ B3 ∪ L ∪ B13 , 且 i B j = ∅ (i ≠ j ) ,于是 B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本书随机分给甲、 例7 n本书随机分给甲、乙二人,问事件 本书随机分给甲 乙二人,问事件A=“甲、乙各至 甲 少得到1本书 的概率是多少? 本书” 少得到 本书”的概率是多少? n本书随机地分给 人,甲得到的本数无非是 本书随机地分给2人 甲得到的本数无非是 甲得到的本数无非是0,1,…,n,一共 本书随机地分给 , 种可能性, 两种是“ 有n+1种可能性,其中 和n两种是“全归一人”,剩下 种 种可能性 其中0和 两种是 全归一人” 剩下n-1种 有利于A, 有利于 ,故 P ( A) = ( n − 1) /(n + 1) 这个解法是否对?不对! 问题在于这 这个解法是否对?不对 问题在于这n+1种结果不具有等可能 种结果不具有等可能 凭常识可以推想, 较大, 性.凭常识可以推想,若n较大,则甲得本左右的机会,应比他 较大 则甲得本左右的机会, 全得或全不得的机会大一些.正确的解法如下: 全得或全不得的机会大一些.正确的解法如下: n本书分给 人,每本书有 种分法,由乘法原理不同的分法有 本书分给2人 每本书有2种分法 种分法, 本书分给 2n种.其中只有 种是使事件 不发生的,故 其中只有2种是使事件 不发生的, 种是使事件A不发生的
9! 1 P ( Ak ) = = , k=1,2,…,10. 10! 10 这就从理论上证明了抽签(抓阄)的合理性, 这就从理论上证明了抽签(抓阄)的合理性,其结果与我们 的生活经验一致.一般地,如果个阄中有个是有物之阄,由个 的生活经验一致.一般地,如果个阄中有个是有物之阄, 1 人去抓, 人去抓,则每个人抓到有物之阄的概率都是 Cm (n − 1)! m = n! n
k 13 13 P( B) = Σ P( Bk ) = ( Σ C13C39 − k ) / C52 13 13
13 1 12 C 39 + C13 C 39 若利用 B = B0 ∪ B1 ,及 P ( B ) = ,即得 13 C 52 13 1 12 C 39 + C13 C 39 P( B) = 1 − 13 C 52 13 13 C 39 C 26 P(C)=P(缺红桃 缺红桃)-P(既缺方块又缺红桃 既缺方块又缺红桃)= 13 − 13 缺红桃 既缺方块又缺红桃 C 52 C 52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从数字1, 中任取1个 重复取n次 例4 从数字 2, ,9中任取 个,重复取 次,求n次所取数字 中任取 次所取数字 的乘积能被10整除的概率 整除的概率. 的乘积能被 整除的概率. 乘积要能被10整除必须既取到数字 整除必须既取到数字5,又取到偶数. 解 乘积要能被 整除必须既取到数字 ,又取到偶数.记 A={取到数字 ,B={取到偶数 ,欲求概率 取到数字5}, 取到偶数}, 取到数字 取到偶数 欲求概率P(AB).不难看出, .不难看出, 取不到5的概率 的概率P( ,取不到偶数的概率P( ,以及5和偶数都 取不到 的概率A ),取不到偶数的概率 B ),以及 和偶数都 取不到的概率P( 是容易求得的: 取不到的概率 A B )是容易求得的: 是容易求得的
k n n P(A)= C M C N− kM / C N −
摸球模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常用的模型, 摸球模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常用的模型,许多实际问 题都可用它来描述,例如, 就可以把黑球解释为次品, 题都可用它来描述,例如,例3就可以把黑球解释为次品,白 就可以把黑球解释为次品 球为合格品,欲求的是“抽查n个产品 查到k个次品 个产品, 个次品” 球为合格品,欲求的是“抽查 个产品,查到 个次品”的概 经常使用摸球模型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率,经常使用摸球模型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k =2
k =2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袋中有9只黑球 只黑球, 只白球 它们除颜色不同外, 只白球, 例6 袋中有 只黑球,1只白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它方 面没有差别,现随机地将球一只只摸出来, 面没有差别,现随机地将球一只只摸出来,求Ak={第k次摸出白 第 次摸出白 的概率( 球}的概率(k=1,2,…,10). 的概率 ). 个球逐个摸出, 个球被摸出的先后次序不同, 解 将10个球逐个摸出,若这 个球被摸出的先后次序不同, 个球逐个摸出 若这10个球被摸出的先后次序不同 则认为结果不同,其结果总数为10!, !,且每个结果等可能出 则认为结果不同,其结果总数为 !,且每个结果等可能出 发生,必须将白球留在第k次摸出 其余9次则 次摸出, 现.而要使Ak发生,必须将白球留在第 次摸出,其余 次则 只能去摸9个黑球,因此, Ak的有利场合数为 !,所以 !,所以 只能去摸 个黑球,因此, 的有利场合数为9!, 个黑球
Nn
P2 =
Nn
这个例子常称为“分房问题” 这个例子常称为“分房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一个袋中装有N个球 其中M个是黑球 其余是白球, 个球, 个是黑球, 例3 一个袋中装有 个球,其中 个是黑球,其余是白球, 从袋中任取n个球 求取到k( 个球, 从袋中任取 个球,求取到 (≤min(n, M))个黑球的概率. )个黑球的概率.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古典概率的计算,实质上就是组合计算. 古典概率的计算,实质上就是组合计算.但在 分析问题时怎样去选定一个适当的实现随机化的 机制,怎样去正确计算公式 中的n和 , 机制,怎样去正确计算公式(1.6)中的 和k,以保 中的 证既不重算也不漏算,则需要细心.尤其是: 证既不重算也不漏算,则需要细心.尤其是: (1)你所设想的机制是否真的实现了等可能性? 你所设想的机制是否真的实现了等可能性? 你所设想的机制是否真的实现了等可能性 (2)你在计算 和k时是否采用了相同的尺度,会 你在计算n和 时是否采用了相同的尺度 时是否采用了相同的尺度, 你在计算 不会因其中一个使用了排列的观点, 不会因其中一个使用了排列的观点,另一个使用 了组合的观点而导致计算错误? 了组合的观点而导致计算错误?
k 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P( A) = = n Ω中的基本事件总数
山东农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讲人:程述汉 苏本堂
古典概型
4.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举例 例1 设有编号为1,2,…,40的四十张考签,一学生任意抽一张 设有编号为 的四十张考签, 的四十张考签 进行考试, 抽到前10号考签 这一事件的概率. 号考签” 进行考试,求“抽到前 号考签”这一事件的概率. ={抽到前 号考签}.显然, 解 记A={抽到前 号考签}.显然,学生抽到任一考签的 ={抽到前10号考签}.显然 可能性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基本事件总数n=40,A中 可能性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基本事件总数 , 中 所含的基本事件数k=10,故所求概率为 所含的基本事件数 ,
P1 =
n 个房间可以在N个房间中任意选取 (2)n个房间可以在 个房间中任意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选法总数有 C N 种, ) 个房间可以在 个房间中任意选取, 对每一选定的n个房间 个房间, 种分配方式, 对每一选定的 个房间,按(1)的讨论可知又有 种分配方式, )的讨论可知又有n!种分配方式 n 所以恰有n个房间其中各住 个房间其中各住1人的住法数为 所以恰有 个房间其中各住 人的住法数为 ⋅ 故所求概率 C N,n! n 为 CN ⋅ n !
n 个球中取n个 解 从N个球中取 个,样本点数是 C N ,我们关心的只是黑球 个球中取 和白球的个数,不存在球的排列问题,故而用组合数, 和白球的个数,不存在球的排列问题,故而用组合数,这样取 样本点是能保证等可能的.设A表示取到 个黑球这一事件,注 样本点是能保证等可能的. 表示取到k个黑球这一事件, 表示取到 个黑球这一事件 意到在取出k个黑球的同时也取出了 个白球, 个黑球的同时也取出了n-k个白球 意到在取出 个黑球的同时也取出了 个白球,它们是分别从 M个黑球与 个黑球与N-M个白球中取出的,因此,A中的基本事件数 个白球中取出的, 个黑球与 个白球中取出的 因此, 中的基本事件数 k n 为 C M C N− kM ,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