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行社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略论江西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海春秋旅行社 的子公司 , 其余 旅行社均没有 加入 大型旅行社 集团 。 行社各 自为 战 , 旅 业务简单协作 , 业务伙伴 关系也不稳 定, 未形 成集团化 、 规模化 、 网络化的经营格局 。 目前 , 江西省 仅有一 家旅行社 —— “ 昌铁路 国旅 ” 入 了全 国百强 旅行 南 进
、
江 西旅 行社 行 业存 在 的 问题
1行 业 规 模 偏 小 。0 8 , 西 旅 行 社 的数 量 约 占全 国 . 20 年 江
的3 4 , . % 但旅行 社 的总资产 只 占全 国 的0 8 , . % 营业 收入约 占全 国的0 9 , . % 江西旅行社 的总体 规模 偏小 。 从单体规模 再
2 .产品单一性明显、 竞争手段 不足 。 相比过去 , 江西旅行 社 推出的产 品在数 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但 质量普遍不高 , 具体表现 为客 源组织形式 以团队为主 ,消费等级以标准等为
散经 营的 , 内部组织机构设立混乱 , 未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 , 因 此, 许多旅行社内部管理水平不高 。具体而言 , 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 面 :一是 缺少标准化 的规章制度约束 ,现有旅行社的规 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 上级检查 ; 二是 “ 以包代管” 现象 十分普遍 ,课题组通过暗访 ,了解 到江西有许多旅行社
一
价 。近年来 ,பைடு நூலகம்旅游者的旅 游投诉有 5 % 以上是针对旅 行社 的 0
服务领域 的。
3 从 业人 员的素质整体偏低 。我们随机选取 了 6 . 0名旅 行社从业人员进行访谈 调查 。从学历来看 ,被调查者 中本科 以上学历的为 5人 , 大专以上 学历 的为 2 人 , 5 中专及 以下学 历的为 3 O人 。在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背景下 , 旅行社从业 人员的学历明显过少 。从所学专业来看 , 游专业 为 1 人 , 旅 3 外语专业为 1 人 , 5 其他专业为 3 2人 , 旅游专业学 习背景 的从 业人员明显过少 。低学历和高 比例的非旅游专业从业人员进 入旅行社行业 ,是 由旅行社行业从业 门槛较低所导致的 ,这
了解旅行社的发展

游讲解,这次活动出现了商业性的导游人员,但专业性的“导游向导”正式出现于1851年,是年,伦敦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 会,专业性导游出现。
导游服务的发展:我国导游服务起步于1923年8月,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1923---1949年) 1923年,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备银行下设立了旅游部; 1927年,成立了中国旅行社;(不要搞混了) (二)开拓阶段(1949年--1978年) 第一家旅行社“华侨旅行社”于1949年11月在厦门正式营业。 1954年4月1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西交民巷4号诞生。 这一时期的导游服务工作人员均称为翻译导游人员。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 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打下了基础。
了解旅行社的发展
导实(1)
旅行社的历史发展: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此,为 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 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 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 社业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 经济行业。
2022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精编答案

2022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精编答案1、3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这一时间属于()[单选题] *A.公元前3世纪(正确答案)B.公元前2世纪C.公元2世纪D.公元3世纪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点出了哪位诗人的特点()[单选题] *A.王维.(正确答案)B岑参.C李白D.杜甫3、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单选题] *A. 繁荣与开放B. 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正确答案)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印度电影《流浪者》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一社会现象源于( ) [单选题] *A.世袭制B.分封制C.种姓制(正确答案)D.封君封臣制5、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
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
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
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单选题] *A.城市自治(正确答案)B.殖民扩张C. “君权神授”D. “三角贸易”6、《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 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B. 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C. 抓紧农时适时耕作D. 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正确答案)7、771年,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单选题] *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左宗棠收复新疆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正确答案)8、30.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单选题] *A.洛阳B.长安(正确答案)C.扬州D.成都9、48.唐代晚期官员约十分之七出身名门,而北宋初年以科举出身的官员约占三分之一,至北宋中期已超四分之三,北宋晚期更是超过五分之四。
江西省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作者:严黎何燕燕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6期近年来,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迅速。
本文着眼于新时代、新行业,对江西省研学旅行的市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江西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江西研学旅行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研学旅行的起源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或教育。
研学旅行就是把“教育”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活动过程,而其中的决定因素是“教”,即为“有教无类”。
目的是不再培养“书呆子”或“应试机器”,让教育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自我再生”,从而延伸非知识类技能。
从企业来说,研学旅行就是“旅游+研究性教育+服务”,学生和老师是通过研学旅行来获得“体验”。
研学是主题,旅行是形式。
研学旅行最早官方文件记载于2014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交人员在日本访问交流时发现日本的修学旅行,教育部并派遣多名人员前往日本进行学习,也就是后来在中国称的“研学旅行”。
修学旅行是日本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一环,它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游行。
修学旅行目的地有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有地区与地区之间。
日本修学旅行源于1882年(明治15年),现代修学旅行的开端在1946年(昭和21年)。
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文件指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江西省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一)地理环境方面江西省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中部地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临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俯岭南而达广州,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乃“乃形胜之区”。
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前言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林竹茂密,民风民俗奇特纯朴,是一片绿色的净土。
进入新世纪,崇义县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兴县的战略。
应崇义县委、县政府之邀,中国旅游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与崇义县旅游局共同编制《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组包括旅游发展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所和北京三维诚信策划公司三家设计单位。
崇义县旅游局提供全方位的配合,并且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研究,崇义县有关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1月规划组首次到崇义县进行实地考查,搜集资料,根据实地情况编制旅游规划。
此后又多次征求当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于当年8月进行补充考察,完成评审稿。
2005年4月30日,在崇义县阳岭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附后)。
根据专家意见作相应修改后,现将规划文本提交崇义县政府。
一.规划原则1.旅游规划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加强政府引导,强调旅游业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以政府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发旅游业;4.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本地区的特色。
5.综合部署、有序开发,兼顾近、中、远期各阶段的发展,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二.规划目标为崇义县人民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指导未来15年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保护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人数,保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近一步带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规划直接目标是制定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是以竹文化为主题,以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竹乡·绿谷品牌,建成江西省生态养生第一县。
XX县赴XX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XX县赴XX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市委:为学习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在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升级。
根据县委主要领导指示,XX 月X-X 日,由县委副书记陈胜堂带队,组织相关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赴上饶市XX县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组重点对XX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和旅游景区建设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对XX县旅游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有关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XX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为下一步指导我县推进“旅游强县”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现将学习考察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XX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经验做法XX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古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全县土地面积 XXXX 平方公里,总人口 XX 万人。
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有著名旅游胜地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景德镇、鄱阳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
XX本身也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在实践中,XX确立了打造“最美乡村,梦里老家”的定位,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XX之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山区,发展成为“天下无人不识君”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
XX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等。
其主要做法是:X.围绕“最美乡村”主题,着力打好“生态牌”。
一是实施“十年禁伐天然阔叶林”工程。
以人大决议的形式,对全县 XXX 万亩天然阔叶林实行十年禁伐,切实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
二是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
对农村垃圾处理、化肥养鱼及非法电炸毒鱼、畜禽养殖污染、农家乐污水、沿河沿溪建设项目污水等十个方面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新《旅行社条例》实施背景下的中小旅行社发展策略研究——以江西九江为例

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现在的 8 家旅行社, 7 接待量人 数也达到 10 万人次。但是按照 锕 50 民经济行业分
旅行社总资产 5 5 6亿元 ,直接从业人员 30 9 8. 9 4 84
人; 国旅行社营业收入 10 . 亿元, 全 86 3 5 毛利润总额
标准衡量 , 凡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在 10 以下, 0人
■ 下嘶
’ 樊春梅 张建星
F Ch n i h n a x n n a u me Z a gJ n i g i
喊 新 霸
馨
景
- F
Rrfeela Sl iiTln ei ltoyaAyui ec lnSeoands ees dtme9HTeeRln shDottgrld uzr  ̄iaoe eif ( lnet) e epary Mmea cB hpn er cg o aovm tfmae-dv esl lmn vo as
’
荤
( 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江西 九江 32 0) 30 5
(orm olg,i i g nvri ,i giJ j n 30 5 T ui C l eJ j n iesyJ n x i i g32 0) s e ua U t a ua
窿 行 摘 要新旅 社 例的 施 于 行 业 发 意 深 、响 大文 探 了 条 对 江 藩 社 其 :《行 条 》实 对 旅 社 的 展 义 远影 重 ,章 讨 新 例 九 旅 尤是小 的响 中 影 关词 键 以 新 势 九 中 旅 社 生 和 展 策 及 形 下 江小 行 的存 发 对 。 要 中 分旅: 526; 文 献标识 江 图 类行 条 展策 ;码 : 社 例发 ;略九 : 号F 9 . I A 文章 编号 :6 149 . 1).2 30 17 -72 O 1 0 5.4 4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韩雄兵【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国内旅游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现已成为全球旅游大国之一,可是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作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江西省更应该抓住契机,面对挑战,把握时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促进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江西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质高,涵盖了包括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大量而质优的旅游资源.江西旅游资源集红色旅游、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三者于一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和"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 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但是,旅游产业内部发展和规划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1页(P112)【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资源;服务贸易【作者】韩雄兵【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江西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质高,涵盖了包括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大量而质优的旅游资源。
江西旅游资源集红色旅游、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三者于一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和“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但是,旅游产业内部发展和规划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旅游资源没有能够做到有机组合,整体协调性和彼此的呼应不足。
江西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川、历史文化古迹和红色文化为主。
彼此之间本是典型的山水互补型的景区,可以形成庐山看瀑布、湿地观候鸟的旅游路线,但实际上旅游线路各自规划,没有彼此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形成组合,景点就显得相对孤立,没有形成一条完整旅游路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2013年第28卷第4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其它收稿日期:2013-01-17作者简介:李志强(1979-),男,江西永修人,副教授,从事旅行社管理向的研究。
李 玲(1979-),女,江西南昌人,讲师,从事旅游文化向的研究。
旅行社是专门为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行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旅行活动古代就大量存在,然而旅行社的产生却是近代的事。
世界上第一家具有商业意义的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于1845年诞生在英国,而中国第一家具有商业意义的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则于1923年诞生在上海,随后在1927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西旅行社起步较早,江西最早的旅行社为中国旅行社九江分社(以下简称九江分社),成立于1930年4月1日,江西旅行社至今已走过80年的历程。
纵观历史,江西旅行社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为曲折初创期;第二阶段为缓慢成长期;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期。
一、江西旅行社的曲折初创期(1930-1978)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西作为中央苏区的所在地,国民党政府多次在江西展开对中共的“围剿”,江西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客观环境显然是不利于创业的,因此这一时期,九江分社惨淡经营,主要为国民党政府及一些社会名流提供一些旅行方面的服务,如安排住宿、购买车船票等。
1935年,国民党政府与英国驻汉总领事签订《牯岭产业交还江西省政府协定》,收回鸦片战争后租借给英国人避暑的山地,并由国民政府拨款兴建公园。
同年11月,随着浙赣铁路的开通,中国旅行社南昌支社成立。
九江支社与南昌支社一道开始在庐山设立接待机构,提供各种代办性服务、为外国人及部分国民党政要提供在庐山避暑的相关旅游服务(只负责接待,招徕由总社负责),开辟的主要旅游线路是:九江——庐山——九江,游览的主要景点有大林寺、千佛寺、汉阳峰、白鹿洞等,旅行社业务曾一度开展良好。
此时分支社的组织很简单,分社由主任负责,对外接洽一切,对总社负完全责任,并自兼司库,在主任之下,大致分营业、会计和招待三个部分。
营业主要是发售客票、代兑代售旅行支票、柜台接洽及其他关于旅行业务等;会计主要是记账、文书、保管、缮制报告、帮助售票等;招待则是接送旅客、代定旅馆及代雇向导等。
分支社的员工总数均在10人以下。
1939年,日军侵入江西,赣北赣东相继沦陷,九江分社、南昌支社先后撤离江西,由于旅行社撤退往往是在当地局势已处在万分紧急状态的时候,所以财产能安然搬出来的很少。
当地沦陷后,不是被日敌所占,就是遭洗劫焚烧,因而这段时期的损失十分巨大,刚刚起步的江西旅行社即遭厄运。
搞日战争胜利后,紧接着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江西基本没有旅行社(1940年成立的中国旅行社赣县分社也仅是短暂存在)。
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西省人民政府设交际处(相当于旅行社的职能),负责内外宾接待工作;从抓基础设施入手开发庐山;同时,在全省各地,重点是井冈山,对革命遗址加以保护,组织力量收集革命文物;先后建成庐山、井冈山登山公路;在南昌、九江(庐山)、井冈山等地改造旧旅社,营建江西宾馆等一些招待所及旅游配套设施。
在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和当时的政治背景下,1954年5月,中国国际旅行社(下称国旅)南昌分社成立,这是江西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
同年,中国华侨旅行社(下称华旅)江西分社成立。
随后,庐山、景德镇等地相继成立国旅分社、华旅分社。
1957年,鹰潭成立华旅分社。
由于当时江西旅游业属接待型,主要是完成国家分配的接待任务,接待对象主要是到江西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赣观光、避暑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
当时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线路主要有“南昌——吉安——井冈山——遂川——赣州——瑞金——抚州——景德镇——庐山——九江”、“南昌——九江——庐山”等5条。
据不完全统计,1957-1965年,江西旅行社共接待70余个国家441批2257人次的外国人。
这些外宾多属政邀请,人数甚少,收费甚微。
此时的旅行社政治性很强,旅行社工作人员为国家公务人员,基本不追求经济效益。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江西旅游受到干扰,外事接待仅有为数不多的外国政党团体和文艺演出单位。
国内只有“红卫兵”云集井冈山、萍乡安源等地,瞻仰革命历史遗迹遗址。
此时,江西的旅行社基本处于停业状态。
1973年初,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海外旅游者又开始来赣,因此国旅南昌分社、华旅江西分社及庐山、九江、景德镇等地的旅行社相继恢复营业,到1978年江西全省有旅行社9家。
这些旅行社一般只负责由总社招待的海外旅游团及零散客人,不具备在海外招徕业务的资格,因此到70年代末,江西一直没有自主外联的海外游客。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江西旅行社从无到有,曲折创建,虽然规模很小,接待人数有限,不具备招待能力,但业务江西旅行社业发展的历史考察李志强 李 玲(南昌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8)摘 要:文章旨在通过对江西旅行社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划分旅行社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史为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研究结论,以期对将来江西省旅行社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江西;旅行社业;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F5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4-0186-032013年Vol.28No.4李志强 李 玲:江西旅行社业发展的历史考察运作与后面成立的旅行社是一脉相承的,它为江西旅行社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二、江西旅行社业的缓慢成长期(1979-1995)(一)背景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全国人大五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方针。
在这一背景下,江西的旅游业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1979年3月,江西省旅游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后改为江西省旅游局),当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地旅游景点景区纷纷制订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三清山、庐山、龙虎山、井冈山等一批重点旅游资源迅速成长起来;二是着手研究加强海外促销,拓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有关措施。
1980年,全省旅行社自主外联港澳游客421人,填补了江西当代旅游经营活动的空白,全年共接待旅游者6383人。
到1995年,江西旅行社接待的旅游者人数达7.36万。
饭店业从1979年开始也发展较快,到1995年江西有涉外旅游饭店101家,约为1979年时的11倍。
(二)缓慢成长及其原因旅行社的发展与外联业务的启动、资源的开发、饭店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这段时间旅行社不断成长起来。
1979年以后,萍乡、上饶、赣州、抚州、吉安、宜春等地的政府机构纷纷创办旅行社(见下表)。
到1995年,江西全省共有旅行社98家,约为1979年的10倍。
当时全省旅行社经营的线路主要有:南昌——九江(庐山、鄱阳湖)——景德镇——南昌、南昌——鹰潭(龙虎山)——上饶(三清山)——南昌,南昌——宜春——萍乡、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大余等30多条旅游线路。
这些线路已形成网络系统,内通全省各景区景点,外联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风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979年后部分地市成立的旅行社虽然旅行社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经营的线路也不断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但与1996年以后江西旅行社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数量与规模都较少,线路也显单调(产品基本上都是观光型),旅行社业成长略显缓慢。
1979年到2011年江西旅行社数量导致成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旅游市场需求的规模有限。
1979年到1995年,江西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旅游者的增速较慢,仅稍快于旅行社数量的增速(旅行社增长10倍,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1.6倍),这使得旅行社的游客接待量增长的空间有限,旅行社成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旅游资源的优势没能有效发挥。
江西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庐山是中国综合度最高的名山之一,龙虎山是道教的祖庭,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三清山有“江南第一仙峰”之誉,众多的著名风景区由于没有较好的开展对外宣传,导致不被外宾知晓,甚至部分国内游客都不知道,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江西旅行社在招徕客源方面存在较多的困难。
三、江西旅行社业的快速发展期(自1996年至今)(一)时间段界定的依据以1996年作为一个发展阶段的界定标准,这是因为:第一,《旅行社管理条例》于1996年开始施行,这部法规规范了旅行社业的市场经营行为,适应了当时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并行发展的需要,重新对旅行社进行了分类,江西旅行社在这一背景下,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第二,1996年以后,江西三大市场全面发展为旅行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入境旅游快速增长,1995年我国接待外国旅游者2.3万;到2006年,接待外国旅游者的人数达18.4成,增长了7倍。
国内旅游加速增长,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6943.8万,为1995年时期的40倍。
出境旅游也呈现了较大的增长势头。
从整体上来看,三大市场的整体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旅行社数量的增速。
第三,旅行社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紧密相关。
1996年庐山成功申报上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处文化景观类遗产,这大大提高了庐山乃至江西的知名度,以庐山为主的一大批旅游线路被开发出来。
线路的数量大大超过1995年以前,这为江西旅行社对外招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发展特点1996年至今,旅行社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数量快速增加。
1996年,当时江西全省共有旅行社150家(其中国际社13家),比1995年增加52家;到1998年,全省有旅行社16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增长到19家)。
到2011年底,全省共有旅行社746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达29家),为1996年时近5倍,15年间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
2009年,《旅行社条例》颂布,进一步减化了旅行社的设立程序,降低了旅行社的设立门槛,可以预见,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江西省的旅行社数量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2.规模不断增大。
由于江西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江西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规模也随之不断增大。
以国内旅行社为例,2007年江西省较大的几家国内旅行社,如南昌亚细亚旅行社、南昌春秋旅行社、江西教育旅行社等,其年营业收入均在1800万以上,达到了国内中等旅行社的标准。
各地旅行社经营的线路也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可以根据需要为游客设计旅游线路,所设计的旅游线路已经覆盖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及部分中国出境旅游接待国。
当然从客观上讲,与全国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江西旅行社的整体规模还算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