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在电动客车上的应用与发展李益丰

合集下载

异步电机控制在电动汽车驱动中的应用分析

异步电机控制在电动汽车驱动中的应用分析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异步电机控制在电动汽车驱动中的应用Induction Machine Control in Electric Vehicle Drive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13年6月异步电机控制在电动汽车驱动中的应用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职称:**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和人们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的负面问题。

电动汽车具有环境污染小、效率高等优点,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机驱动系统。

异步电机由于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运行可靠,转矩脉动低,噪声低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本文根据直流电机控制思想,采用矢量控制策略把异步电机定子电流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 (励磁电流)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转矩电流),仿照直流电机控制方法控制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与磁链。

根据坐标变换原理,本文在不同坐标系上建立了异步电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磁链方程、转矩方程;详细介绍了矢量控制策略。

运用MATLAB中SlMULINK搭建了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结构简单,解耦方便,动态性能好,能满足电动汽车对电机转矩、转速的性能要求。

关键字:电动汽车异步电机矢量控制SlMULINKInduction Machine Control in Electric Vehicle Drive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use of cars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eople's life. It brings convenient and quick to people's lives, but it also brought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as some serious negative problems. Electric vehicle has advantages of low pollution, high efficiency, can well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The electric vehicle is at the core of the motor drive system.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and durable, low cost, reliable operation, low torque ripple, low noise advantages,induction mach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fiel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C motor control,vector control strategy is used to decomposed the magnetic field induction machine stator current into excitation current and torque current.modelled on the dc motor control method to control of induction machine electromagnetic torque and flux linkage.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he induction machin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et up o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Based on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he equivalent circuit、flux linkage equations and torque equation are give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vector control strategy in detail.Using MATLAB SIMULINK build the asynchronous motor vector control model,And a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or field oriented vector control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decoupling,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can satisfy the torque, rotational speed of motor of electric vehicle'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 Induction Machine Vector Control SIMULINK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1.2.1电动汽车主要技术 (2)1.2.2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 (3)1.3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 (6)1.3.1脉宽调制(PWM)技术 (7)1.3.2矢量变换控制技术 (9)1.3.3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11)1.3.4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11)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第二章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13)2.1坐标变换 (13)2.1.1三相—两相变换(3/2变换) (14)2.1.2静止两相—旋转正交变换(2s/2r变换) (15)2.2三相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16)2.2.1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6)2.2.2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7)2.2.3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20)2.3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24)2.3.1转子磁场定向的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 (24)2.3.2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26)2.4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 (27)2.4.1电压与磁链空间的关系 (28)2.4.2 PWM逆变器基本输出电压矢量 (29)2.4.3期望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 (30)2.4.4 SVPWM的实现方法 (32)第三章基于MATLAB的异步电机仿真模型 (35)3.1矢量控制结构图 (35)3.2各模块的设计 (35)3.3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38)结论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基于异步电动机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基于异步电动机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基于异步电动机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马琦;黄洪全
【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为了顺应汽车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将异步电机用作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来代替价格昂贵且环保性差的永磁同步电机.采取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方法来实现异步电机的调速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异步电机作为驱动电机,由电池和双向DC/DC供电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推导了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搭建了一个小型电动汽车实验平台,并在实验平台上对异步电机调速性能和双向DC/DC供电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能很好的实现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的调速控制.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马琦;黄洪全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218.2
【相关文献】
1.电动汽车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在线效率优化 [J], 王子佳;孙旭东
2.基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高性能主轴驱动系统 [J], 朱涛;贾永乐
3.纯电动汽车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Saber建模与仿真 [J], 刘平;刘和平;郭军
4.基于模糊自抗扰控制在电动汽车PMSM位置驱动系统研究 [J], 李晶
5.基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仿真的BDCM设计分析 [J], 耿纪辉;高联学;陈圣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序号课题名称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1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万钢2 燃料电池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清华大学欧阳明高3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样车(轿车)开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张觉慧4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样车(客车)开发和生产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高卫民5 BJ6123C6N4D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品示范样车开发和生产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国强6 奇瑞B11燃料电池轿车示范样车开发和生产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方运舟7 ISG型长安中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汪正胜8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李骏9 奇瑞混合动力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鲁付俊10 混合动力客车/乘用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黄佳腾11 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北京时代华通电动技术有限公司郭淑英12 混合动力客车/乘用车动力系统技术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吴志新13 长安CV11中混合动力乘用车开发及产业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任勇14 长安CV8中混合动力较车开发及产业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安健15 奇瑞A5混合动力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陆建辉16 一汽混合动力客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刘松平17 混合动力客车整车开发及产业化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钦普18 一汽混合动力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艳华19 东风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东风汽车公司黄兆勤20 奇瑞M1混合动力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邓晓龙21 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开发和产业化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王扬满22 吉利混合动力乘用车整车产品研制与开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余卫23 北汽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研发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扬24 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陈军25 哈飞纯电动乘用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尹雪峰26 海马纯电动乘用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杨建中27 SWB6116HEV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立春28 自主创新新型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研发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张彤29 采用电动轮驱动的串联混合动力轿车开发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李宝华30 华晨中华混合动力轿车开发和产业化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刘志刚31 车用低压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胡里清32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明平文33 基于CCM技术的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潘牧34 模压薄型燃料电池双极板制备技术大连交通大学葛继平35 基于冲压成形的燃料电池电堆金属双极板制造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张卫刚36 国产燃料电池用炭纸生产应用技术研究中南大学黄启忠37 质子膜燃料电池用炭纤维纸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李辉38 国产燃料电池增强型质子交换膜应用技术研究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侯中军3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增强型质子交换膜的开发及应用武汉理工大学木士春40 国产燃料电池增强型质子交换膜批量生产技术研究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黄斌香41 高性能、长寿命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膜电极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志刚42 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压缩机及膨胀器研制浙江大学陶国良43 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压缩机及膨胀机研制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44 燃料电池车用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湿度、流量传感元件应用研究兰州交通大学王良璧45 燃料电池客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研发北京三士龙腾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焦洪杰46 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研发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伍理勋47 混合电动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中山中炬森莱高技术有限公司段秋生48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卢世刚49 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研发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吴晓东50 混合电动车用镍氢动力电源系统研制及规模化应用春兰集团公司邢志勇51 电动汽车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吴伯荣52 HEV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系统湖南神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毅夫53 混合动力汽车用8Ah高功率镍氢蓄电池开发天津蓝天高科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王希文54 电动汽车高性能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研制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刚5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开发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鲁56 超级电容器哈尔滨巨容新能源有限公司王海杰57 车用超级电容器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华黎58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河南科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程清丰59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价格比储氢合金的开发北京浩运工贸有限公司张沛龙60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研制、开发湖南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胡国荣61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龚金保62 镍氢动力蓄电池隔膜应用技术研究营口市向阳化工总厂王立才63 高性能动力蓄电池隔膜的研制及产业化华南理工大学梁云64 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SOC估算方法研究同济大学孙泽昌65 无机、有机体系超级电容器多孔炭的开发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徐斌66 超级电容器用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织物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宋燕67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上海大郡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庄朝辉68 车用多模式永磁驱动电机系统研发上海安乃达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贡俊69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朱利民70 车用交流驱动电机系统研发北京中科易能新技术有限公司温旭辉71 车用大功率驱动电机系统研发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李益丰72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时光科技有限公司张卫冬73 混合动力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王刚74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究与开发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夏超英75 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开发大连普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海杰76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北京中纺锐力机电有限公司闫志平77 电机用转速传感器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大学黄苏融78 电动汽车电机用高性能低成本绝缘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及其结构的研究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姜其斌79 车用驱动电机制造工艺应用研究四川东风电机厂有限公司胡江鸿80 车用永磁驱动电机制造工艺应用研究上海安乃达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贾爱萍81 电机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和性能稳定性研究钢铁研究总院潘伟82 车用电机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和性能稳定性研究沈阳工业大学于慎波83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与基础技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张欣84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优化技术研究吉林大学王庆年85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与关键技术清华大学闫东林86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研究开发北京伯肯汽车燃气设备有限公司徐焕恩87 燃料电池汽车高压供氢系统的研究开发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张存满88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关宏89 新型高效副产氢气制备技术研究上海大学丁伟中90 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产品开发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李小弟91 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洪功92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北京理工大学林程93 奥运电动车辆运行考核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94 长安CV8单燃料CNG轿车开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杨柏林95 CNG轿车产品开发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朱庆奇96 CNG轿车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杨俊伟97 LPG轿车产品开发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王彬98 LPG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魏罡99 中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向东100 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王小锋101 生物柴油汽车适应性研究同济大学李理光102 车用生物柴油适应性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张建荣103 甲醇汽车适应性研究上海内燃机研究所陆阳104 煤合成燃油(CTL)汽车适应性研究神华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石玉林105 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窦慧莉106 上柴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刘凯107 潍柴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李天津108 玉柴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施崇槐109 中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研制与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谢云臣110 中型商用车CNG发动机研制与开发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杨志勇111 中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研发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赵庄112 缸内直喷LNG发动机产品开发重庆汽车研究所邹博文113 达到国4标准的二甲醚发动机产品开发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张有114 高效低排放氢燃料内燃机技术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刘福水115 氢气/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清华大学马凡华116 大型CNG母子站成套压缩机组研究与开发温州强盛**机械有限公司郭良盛117 LNG、LCNG汽车加注站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杭州新亚低温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韩澎118 代用燃料汽车专用装置开发与产业化重庆鼎辉汽车燃气系统有限公司甘海云119 代用燃料汽车专用装置的研制与产业化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邓卫华120 单一燃料LNG公交车运行考核广东省湛江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余文松121 单一燃料LPG客车区域(广州-番禺-中山)运行效益研究广州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卢小良122 沈阳、铁岭、长岭单一燃料燃气汽车运行考核沈阳燃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压缩天然气运输队)杨里程123 单一燃料CNG汽车城市间(西安-咸阳)运行考核陕西金亿达集团有限公司夏锋社124 广州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广州市电车公司林民宪125 重庆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重庆汽车研究所张浩126 西安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西安市汽车工业管理办公室高华强127 济南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贾玉良128 海南省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海南海然高新能源有限公司王立超129 长春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长春汽车燃气发展有限公司阎晓辉130 哈尔滨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哈尔滨市经济研究所慈毓勤131 辽宁省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辽宁中油燃气汽车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李淑云132 青岛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青岛威能动力有限公司张纪鹏133 乌鲁木齐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乌鲁木齐市燃气管理办公室李玉栋134 廊坊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廊坊市生产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赵敏学135 丹东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丹东今天高新能源汽车环保有限公司金仲136 山西省M100甲醇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郭士强137 西宁市高海拔寒冷缺氧地区CN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西宁市工程咨询院李北宁138 四川省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黄海波139 山西省甲醇在用出租车区域化示范工程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朱自强。

电机驱动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电机驱动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电机驱动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不断在技术革新和创新上进步。

迈进21世纪以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资源能源的加速消耗,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新突破口。

其中,电机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正逐渐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热点和风口。

一、电机驱动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电机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重要核心部件,包括电机、电控、变速器和电池等技术,主要用于驱动车辆运动。

当前,电机驱动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主要以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形式为主。

在纯电动车中,电机是作为能量转换器,通过电池提供的电能驱动车辆前进。

由于车辆运动与电池的状态息息相关,因此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的优化,对车辆行驶的能效、性能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电机的设计方面,要求电机的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和噪音低,因此评价电机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主要包括额定功率、额定转速、最大扭矩、峰值效率以及响应时间等。

在混合动力车型中,电机驱动系统主要是用于辅助燃油发动机进行动力传动,增强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低速行驶时的动力支援。

在混合动力车型中,电机通常为异步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功率通常较小,主要用于辅助发动机的机械低速行驶或加速,提高燃油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节能性。

二、电机驱动系统的优势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有很多优势。

首先,电机驱动系统具有高效低碳的能源转换方式,是一种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源形式。

与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发动机相比,电机驱动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率和更低的能源消耗率,在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方面更具优势。

其次,电机驱动系统具有动力输出平稳,转速范围广等特点。

由于电机特性的设计和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电机驱动系统能够实现输出平稳,启动、加速和制动过程更加舒适和稳定。

最后,电机驱动系统具有噪音低、维护方便、寿命长等特点。

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方面,采用了高精度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实现电机效率高、噪音低、维护和保养方便等特点。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全球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其结果使得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石油、煤炭等大量开采,这类自然能源大多利用在交通出行上面,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现状,用可再生能源代替石油资源迫在眉睫,广泛的使用纯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是很有必要的。

纯电动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较优点虽然很多,但是它和普通汽车比起来也存在劣势。

比如动力性能、续航能力、驱动系统的效率等重要参数。

为了能提高电机的整体调速范围,提高电机的输出效率。

本文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

对于开绕组电机来讲,需要研究下它的工作特性,这里我对其采用的是台架设备实验,用电涡流功率测量仪和功率分析仪对其进行外特性曲线的标定。

主要研究为:第1章:讨论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介绍了当前开绕组电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2章:主要研究交流异步电机的驱动系统以及它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从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特性和基本参数出发,讨论了单逆变器和双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的区别。

介绍了几种新颖的驱动拓扑结构。

第3章:介绍了一种基本的电机绕组切换装置,讨论了绕组的切换装置基本要求和本装置的实现策略。

第4章:用测试台架给定固定的目标电流,调节不同负载,对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的外特性曲线进行标定以及效率进行计算。

利用MATLAB/Simulink对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的外特性情况进行在线仿真分析。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台架试验,绕组切换,外特性曲线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pen winding AC asynchronous motor in electric vehicle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people's utilization of the global resource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result of this nonrenewable energy including oil, coal and other large mining, this kind of natural energy are mostly used in traffic travel, excessive emissions of motor vehicle exhaust,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human life. In the face of such a severe survival situ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to replace the petroleum resources is imminent, the widespread use of electric vehicles to replace the fuel car it is necessary.Pure electric cars and ordinary cars compared advantages though many, but it and the ordinary cars than 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For example, dynamic performance, endurance, drive system paramet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peed range of the motor, improve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the motor.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the open winding AC asynchronous motor the winding of the motor. It needs its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study, here I am for its adoption of bench experimen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using the eddy current power meter and power analyzer.Main research:The first chapter: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open winding motor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troduced.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drive system of AC asynchronous motor and the main circuit topology of it. From the pointof view of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nd basic parameters,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ngle inverter and dual inverter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novel drive topology.The third chapt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basic motor winding switching device, discuss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device.The fourth chapter: The test bench for the given target current fixed, adjust the different load on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n windings of AC asynchronous motor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calibration. The onlin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open winding AC asynchronous motor by using MATLAB/Simulink.Key words:Pure electric vehicle, Open winding AC asynchronous motor, Bench test, Winding switching,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curve.目录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研究现状 (2)1.2.1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国外研究现状 (3)1.2.2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国内研究现状 (4)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5)第2章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及主电路拓扑结构 (6)2.1 纯电动汽车电机特性和基本参数要求 (6)2.1.1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参数要求 (6)2.1.2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的Y型接法与三角形接法 (7)2.1.3 电机Y型接法与三角形接法参数对比 (8)2.1.4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工作特性分析 (9)2.2交流异步电机的单逆变器驱动系统 (9)2.2.1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机单逆变器数学模型 (9)2.2.2对于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10)2.2.3对于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11)2.3交流异步电机的双逆变器驱动系统 (12)2.3.1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电机的双逆变器数学模型 (13)2.3.2对于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开绕组电机数学模型 (14)2.3.3对于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15)2.4 几种新颖的开绕组电机驱动拓扑结构 (16)2.4.1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双逆变器-双电源驱动拓扑结构 (16)2.4.2开绕组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五桥臂逆变器拓扑结构 (16)2.5 本章小结 (17)第3章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绕组切换装置设计 (18)3.1绕组切换装置的基本要求 (18)3.2绕组切换装置硬件实现策略 (18)3.2.1绕组切换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 (18)3.2.2 绕组切换装置的实验过程 (19)3.3 绕组切换装置软件实现策略 (20)3.3.1 软件控制策略的整体结构框架 (20)3.3.2 绕组切换装置的软件实现方法 (21)3.4本章小结 (21)第4章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的台架试验 (22)4.1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的台架介绍 (22)4.2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台架稳态测试方案 (24)4.2.1 Y型接法台架稳态测试方案 (25)4.2.2 △型接法台架稳态测试方案 (25)4.3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机工作性能仿真分析 (26)4.3.1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策略模型建立 (26)4.3.2 Y型接法与三角形接法的控制策略模型仿真 (27)4.3 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台架测试结果分析 (27)4.3.1 Y型接法外特性曲线拟合及功率计算 (27)4.3.2 △型接法外特性曲线拟合及功率计算 (31)4.3.3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台架试验结果分析 (36)4.3.4开绕组交流异步电机的效率特性 (36)4.4 本章小结 (37)第5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38)5.1全文总结 (38)5.2 研究展望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2)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交通道路系统的不断完善,汽车逐渐称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也是当前人们出门重要的工具。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朱修敏;兰森林;马黎;魏力
【期刊名称】《黑龙江电力》
【年(卷),期】2016(038)003
【摘要】针对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现状,研究了电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理论及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推导了异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在
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基于SV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异步电机定子电流、转矩波动小,转速响应较快,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动态性能,可为实际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总页数】5页(P239-242,252)
【作者】朱修敏;兰森林;马黎;魏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成都61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43
【相关文献】
1.基于DSP电动汽车的异步电机控制驱动系统设计 [J], 黄英;殷军
2.线性自抗扰控制在电动汽车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J], 崔传真;何维;黄红生;
谢积锦;张圆圆
3.基于矢量控制的双CPU异步电机驱动系统 [J], 王淑红;牛智强
4.减小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共模电压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方法研究 [J], 窦汝振;温旭辉;张琴;赵峰
5.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矿井通风机监测和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J], 吴亚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有哪些特点

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有哪些特点

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有哪些特点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能源的追求,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中,电机是核心部件之一,而异步电机因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在新能源汽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异步电机,也被称为感应电机,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当定子绕组中通以三相交流电时,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切割转子导体,从而在转子中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

在新能源汽车中,异步电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异步电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它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电刷和滑环等易损部件,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这使得异步电机在复杂的汽车运行环境中能够稳定工作,降低了维修成本和车辆停运的风险。

其次,异步电机的成本相对较低。

与一些其他类型的电机相比,异步电机的制造工艺较为成熟,原材料成本也相对较低。

这对于控制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异步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从而满足新能源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在加速、爬坡等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异步电机能够迅速响应,提供足够的扭矩;而在匀速行驶时,又可以降低转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异步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

在短时间内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这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应对突发路况,如急加速、超车等情况时非常有利。

然而,异步电机也并非十全十美。

它在效率方面相对一些其他类型的电机,如永磁同步电机,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低负载和低速运行时,异步电机的效率会有所降低。

这就需要在车辆的动力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上进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减少效率损失。

另外,异步电机的功率密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功率输出下,它的体积和重量可能会较大。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空间和重量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也是异步电机在应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如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能源的追求,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中,电机是核心部件之一,而异步电机因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并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前景。

异步电机,也被称为感应电机,其工作原理相对简单易懂。

它通过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使得转子中的导体在磁场中感应出电流,从而产生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旋转。

这种电机结构较为简单,坚固耐用,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它在一些特定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成本方面,异步电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机,如永磁同步电机,异步电机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永磁材料,这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对于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一些经济型车型,异步电机的成本优势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车辆性能的基本需求。

从性能角度来看,异步电机在高速运行时表现出色。

它能够在较高的转速下保持较好的效率和输出功率,这对于需要高速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特性。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异步电机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保证车辆的加速性能和行驶速度。

然而,异步电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在低速运行时效率相对较低,这会影响车辆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的能耗表现。

而且,异步电机的功率密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和重量下,它所能输出的功率不如永磁同步电机。

尽管存在这些缺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异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一方面,通过优化电机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步电机在低速运行时的效率。

例如,采用更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能够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异步电机的性能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使用更高性能的导磁材料和绝缘材料,可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优化电机的绕组结构和冷却系统,可以增强电机的散热能力,从而允许电机在更高的功率下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在电动客车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郭淑英李益丰[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异步驱动电机系统在电动客车上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异步牵引电机,驱动系统,电动客车ThestateanddevelopmentofasynchronoustractionmotorsysteminelectricvehiclesGuoShuyingLiyifeng(CSRZhuzhouElectricLocomotiveResearchInstitute,Zhuzhou,Hunan,412001,China)Abstract:Theapplicationstateofasynchronoustraction motorsysteminelectricvehiclesispresented,andthedevelopmentinthefutureisintroduced.Keywords:asynchronoustractionmotor,tractionsystem ,electricvehicle0引言机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

电动汽车对驱动电机系统具有以下要求:a)较大峰值功率和较宽的恒功范围,以满足车辆启动和爬坡性能、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的需求;b)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具有较高效率;c)有较强的过载能力、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良好的起动加速性能,以适应路面的变化和车辆的频繁起动。

d)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e)环境适应性强(极端的环境温度适应性和较高的防护等级)。

f)良好的控制稳定性,噪声低、振动小,以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

g)较低的成本。

目前用于电动客车的牵引电动机类型主要有:异步牵引电动机、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开关磁阻牵引电动机等。

异步牵引电动机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控制相对简单、噪声低、振动小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尤其在电动客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是主流的牵引电动机。

本文主要介绍异步驱动电机系统在电动客车领域的应用情况、取得的成绩,并介绍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发工作。

1国外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发展现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系列化的能够满足电动汽车需要用的驱动电机系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上,并形成了小批量生产。

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典型产品有Enova驱动电机系统、Solectria驱动电机系统、Siemens驱动电机系统等。

表1为概括了这些产品的特点。

2国内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发展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电动汽车用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特别是经过“十五”、“十一五”科技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863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在电动车辆用异步一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和研发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研制开发了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系列产品,分别应用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纯电动大客车、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等类型的车辆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具体体现在:2.1建立了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开发平台通过几轮863项目的开展、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产品以及为相关市场提供产品等,目前对异步驱动电机系统在电动车辆上的运用工况和需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对其理论、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本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开发平台。

2.2异步驱动电机系统产品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所开发的异步驱动电机系统已达到500多套,应用在燃料电池客车、纯电动客车和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以及无轨电车上。

产品的额定功率从20kW~150kW(峰值功率30kW~250kW),冷却方式包括风冷、水冷和自然冷却。

运用考核情况表明,所开发的产品能基本满足车辆的运行需要。

2.3产品可靠性得到了初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的产品的推广。

目前已有近500套异步驱动电机系统投入商业运行,运行里程数已超过1,000万公里。

其中2006年应用于北京公交公司的100套无轨电车用异步驱动电机系统,运行时间已到2年半,单台车辆最长运行里程数超过15万公里,产品的总体可靠性已经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

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期间,共计有55台装有异步驱动系统的纯电动客车、3台装有异步驱动系统的燃料电池客车电动客车在奥运中心区投入运用,实现了“零故障、零抛锚”的可靠性指标。

2.4控制理论日趋完善目前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所采用的控制策略主要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种,实践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已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控制理论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比如:最佳效率控制、降低谐波损耗的控制、全速度范围内的PWM控制、逆变器输出非线性补偿研究、电机控制参数在线校正研究、电流控制性能与提高电压利用率的研究、电机转矩控制精度的研究等。

通过这些研究,提高了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效率、转矩控制精度、动态响应速度,同时也降低了电机噪声。

3对异步驱动电机系统未来工作的建议综上所述,尽管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真正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行,满足电动客车批量化生产的需求,还有以下工作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实践。

3.1产品标准的完善标准是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检验、技术交流,用户产品验收、质量监督检查、生产组织等的共同依据。

目前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的国家标准为:GB/T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在过去一段时期,这些标准对我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但由于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复杂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加上国际上也没有成熟的标准可参考,因此该标准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试验项目不够完整;●某些技术要求不尽合理;●没有针对不同型式的电机提出不同的试验方法;●没有针对不同型式的电机制定不同的技术要求;●可操作性欠佳。

因此,建议对上述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建议新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为:3.1.1标准的层次建议标准分为3个层次:即系统级标准、牵引电动机标准、电机控制器标准。

这样有利于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验收和系统性能评价。

3.1.2电动机类型目前应用的电动机类型主要有:异步牵引电动机、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开关磁阻牵引电动机。

在新标准中,应针对这三种类型的电动机,分别规定其技术要求、试验分类、试验方法。

3.1.3技术要求a)针对不同电机类型,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b)增加针对例行试验的试验要求;c)修改目前标准中不合理的部分。

3.2产品系列化、型谱化产品的系列化、型普化能够有效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

目前电动汽车用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的开发一般是由整车用户提出具体要求,零部件供应商的根据要求量体载衣进行设计制造。

这样就出现了在相同功率等级下,不同安装方式、不同形状的电机驱动系统,这对具体车辆来说也许是最合理的,但是产品适应范围窄,开发周期长,生产制造成本高,且不利于整车对零部件互换性的要求也不能快速响应市场。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和整车制造厂家的采购成本,有必要对车辆可能需求的驱动电机系统进行市场调研,按模块化、系列化的原则来形成产品型谱。

让用户在产品型谱中进行选择,以适应大批量产业化的需要。

为形成产品的系列化、型谱化,一个重要工作是对现有电机的悬挂方式进行分析,确定最适合电动汽车用牵引电机的悬挂安装方式,同时也为电动化底盘的设计奠定基础。

另一个重要工作是要对电机驱动系统与整车之间的电气和机械接口、通讯与控制等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3.3电气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电机控制器和车辆其它电气系统产品为分开设计和布置的。

这种设计存在以下缺点:a)电气部件比较分散,造成装车和布线比较复杂,施工工作量大;b)由于部件分散带来的车身布线及连接点增多,使整体可靠性下降;c)各个部件独立设计,缺乏统一考虑,造成各部件结构、外形、安装方式等各不相同,缺乏整体一致性;d)由于空间尺寸限制,车下安装的设备安装、维护比较困难;e)不利于整车电磁兼容性。

f)对整车制造的电气安装提出了较高要求。

采用一体化设计,即把电机控制器、车用辅助系统及其它电气系统统一设计、统一布置在一个箱体内,这样可以增强电气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从而提高整车电气系统可维护性,降低成本。

更主要的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整套完整的电气系统解决方案。

3.4电机与减速箱一体化结构为了充分利用异步电机能承受高转速的优点,在驱动电机和车桥之间一般加一个减速箱。

减速箱和电机一般为双轴承结构,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减速箱通过法兰和电机端盖直接相连,减速箱输入轴和电机轴通过花键相连。

这种连接方式是刚性的过约束联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为过约束联接,就要求电机和减速箱的加工精度很高。

若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就会给电机和减速箱增加一附加力,影响电机和减速箱的可靠性。

—电机与减速箱之间的花键为刚性连接,所承受的运行工况为双向冲击、变负荷、振动频率高、内外花键没有润滑、相对滑动,运行条件非常恶劣。

—电机和减速箱在车上安装,安装环境很差,不利于拆装。

将牵引电动机和减速箱一体化设计可有效地避免这种弊端,同时还可减小体积。

3.5提高系统效率异步电机系统与永磁电机系统在性能方面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其系统的效率。

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为了保证车辆的动力性能(爬坡和加速性能),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峰值转矩比较大。

但实际上大部分工况下,电动机所输出的功率和转矩不到峰值功率和峰值转矩的1/3,存在严重的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对于异步电机来说,由于不产生有功功率只产生损耗的励磁电流并不随输出功率的降低而降低,而是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当电机输出功率较低时,电机效率的降低比较明显。

为提高异步驱动电机系统特别是在低转矩工况的效率,在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提高异步驱动电机的效率:●降低电机附加损耗;●采用降低谐波的特殊电机转子结构;●优化降低谐波的调制方法。

3.6可靠性研究为了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一方面应当研究等寿命设计的方法,另一方面应参照QC/T-1992《汽车故障模式及其分类》,对驱动电机系统的故障类型进行统一规定,形成行业标准,为MTBF的计算奠定基础。

同时对异步驱动电机故障模式和失效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并制定异步驱动电机系统寿命快速评价试验方法。

3.7浮地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驱动电机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除了机械故障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电磁干扰而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