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

合集下载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一、引言电动汽车是一种环保且未来趋势的交通工具,而驱动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因其高效、高功率、高可靠性、高能耗效率等特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特点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二、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机,其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构成。

定子上布置有三相绕组,转子上则镶嵌有一组强磁体,常见的永磁材料包括NdFeB等。

电机在正常运行时,当三相交流电系统向绕组输送三相电流时,将产生等量的旋转磁场,并激励转子上的强磁体生成同频旋转磁场。

因为定子和转子上的磁场同步,所以电机的转子开始旋转。

当转子转速越来越快时,当前程度下转子上的磁场会不断与定子绕组交替叠加,而在定子绕组内部会产生电磁感应,并引发电流流过绕组。

根据洛伦兹定律,产生的电流将与磁场产生相互作用,并产生反磁场,这样电机的速度还会增加。

当转子的转速大于同步速度时,电机将出现滑差,并且输出磁力也开始减弱。

三、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1. 强劲的磁场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强磁体用于旋转磁场的产生,能够提供稳定和强大的磁场。

这种磁场的强度不仅能够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也能够提高电机的动力性能。

2. 高效能与其他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的能效更高。

这种优势主要得归功于其运行的方式,即通过强磁体来产生旋转磁场,不需要产生任何额外的磁场。

这种磁场利用效率高,转子能够快速响应变化的负载条件,并且实现发电标准达到最大的功率输出。

3. 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永磁同步电机具备高度稳定性,这得归功于其由机械切换和半导体驱动器等多个部件构成,这提高了电机的实用性。

此外,电机主要用于产生通过电力传递动力,如果电机的输出功率存在剧烈波动,则车辆的运行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不良的效果。

相比较较为普及的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也有着更好的实用性。

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分析

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分析
Key words E le ctric ve h icle ; in te rio r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 otor;fin ite ele­
ment ;MTPA
〇 引言
电 动 汽 ,电:能为动力藤靡.,具 有 _ 1 酿 、低 噪 声 和 节 能 等 优 点 ,賴 以 减 小 汽 牟 ,_气 对 城 市 空 气 污 染 。因 此 ,电 动 汽 车 的 研 发 与 推 广 受 到 世 界 各 属 政 府 的高度重视[1]。内 置 式 永 菌 :同 , _ 樹 1 4 其 咭 构 简 单 、效 率 高 、弱 磁 调 速 性 能 优 良等一系 列 优 点 ,在 电 动 1气 车 牵 引 电 机 行 业 的 应 用 越 来 越 广泛m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运行工况复:杂多 变 ,看 电 动 汽 车 的 起 动 、加 速 、负荷 爬 坡 等工 況 考 虑 ,要 求 电 机在低违运行时能够提供大转矩;对 于最高车速和超车工况要求.要求电机在基速以 上 运 行 时 具 有 较 为 宽 广 的 恒 功 率 运 行 霞 阆 ,也 就
Abstract For the requirem ents o f w ide flux-w eakening speed regulation range at high-
torque low-speed and constant-power high-speed zones o f a lOOkW permanent-magnet synchro­ nous motor ( PMSM ) fo r new-energy ve h ic le , the magnetic c irc u it structure o f V-shaped rotor is adopted. Considering that the actual control strategy o f the m otor is the 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 ( M TP A ) control w ith in the turning speed and the flu x - weakening control above the turning speed, the electrom agnetic fie ld sim ulation analysis on main performance o f PMSM is carried out by ANSYS M axw ell,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 f PMSM is determ ined. The no-load test and on-load test o f sample motor is carried o u 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e­ tween the test data o f sample m otor and the sim ulation calculation results o f electrom agnetic fie ld .

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及驱动控制探究

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及驱动控制探究

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及驱动控制探究摘要:汽车是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

近年来,受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电动汽车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的研究重点。

在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各类电机中,永磁电机由于具有效率高、可靠性强、结构简单等特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章首先概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随后分析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特点及类型,最后就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动汽车;永磁电机;驱动控制1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自上世纪末期能源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在各个行业寻找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替代资源。

在汽车领域内,日本是最早开始进行电动汽车研究的国家,也是目前电动汽车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早在1997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动力轿车,虽然该款轿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电动汽车研究的帷幕。

随后,美国、挪威、中国等国家开始加入到电动汽车研究的队伍中,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成绩。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加上近年来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也逐年上涨。

为了降低传统能源汽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其中明确将电动汽车研究列入高新技术研发行列。

截至目前,像比亚迪、奇瑞、长安等汽车公司,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研究突破。

例如,2022年比亚迪推出的E6纯电动出租车,百公里耗电仅为20度,成本花费仅为传统燃油汽车的1/4。

2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特点及类型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驱动系統不仅要保证电动汽车像正常燃油车辆一样具备高速行驶能力,而且要满足频繁启动、制动和紧急刹车等驾驶要求。

具体来说,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应具备以下要求[1]:(1)提供足够的动力,在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例如百公里加速和极限爬坡等。

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还要求电机具备过载能力,通常其过载限定值为正常状态下的5倍左右;(2)要具备较好的系统稳定性,尤其是在雨雪、高温、颠簸路面等恶劣环境下,要保证电动汽车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3)要提供给司乘人员良好的驾车体验,包括行车稳定性和舒适度等。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比较研究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比较研究
李耀华 , 马 建, 刘晶郁 , 余 强
( 长安大 学汽车 学院 , 西安 7 1 O O 6 4)
[ 摘要 ] 基于 H o n d a C i v i c 0 6 M y H y b i r d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用永磁 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 对矢量控 制 、 直接转矩控 制和基 于电压矢量选择策 略的直接转矩控制 3种技术进行实验对 比。结果表 明 , 与其余两种控制技术 相 比, 基于 电 压矢 量选择 策略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可显著减少 电流谐 波含量 , 大大减小 转矩脉 动 , 且 开关频率 恒定 , 是 电动汽 车 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 系统 一种理想 的控 制策 略。
o t h e r t w o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i q u e s ,t h e mo d i f i e d D T C b a s e d o n v o h a g e v e c t o r s e l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y g c a n ma r k e d l y r e d u c e t h e h a r mo n i c c o n t e n t o f s t a t o r c u r r e n t a n d t o r q u e i r p p l e wi t h c o n s t a n t s wi t c h i n g f r e q u e n c y ,a n d S O i s a n i d e a l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y g o f P MS M d i r v e f o r e l e c t i r c v e h i c l e .
动汽车 的研究 和开 发 引起 了世 界 各 国 的高 度关 注 1 J 。 电动 汽车用 电机驱 动 系 统是 电动 汽 车 的关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设计及分析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设计及分析

摘要作为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具有高能效,低噪音和零排放,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对于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结构简单,运行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调速性能优良,符合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的要求。

因此,它在汽车工业中受到很多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本文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场路结合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的设计和运行特性分析。

分析磁路结构参数变化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开发出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过载能力的驱动电机,并由此总结了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方法,为后续系列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部分:根据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结合电动汽车的特殊运行条件和动力驱动特性,分析各种电动机性能的优缺点。

本文选择内置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分析,确定设计任务目标,使设计突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特性。

以有限元软件为基础,依据电机学和相关电磁场理论,本文采用场路结合设计方法,确定了电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电机主要尺寸设计、绕组方案确定、极槽配合选择、永磁体参数计算、永磁体充磁方向分析、气隙长度的设计等工作,完成样机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根据电机电磁设计方案,建立有限元求解模型,对电机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主要是对电机的空载、负载及过载工况进行仿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电机的磁场分布、气隙磁密、空载反电动势、齿槽转矩、转矩转速以及永磁体涡流损耗等;研究相关结构的参数变化对电机的影响;从转子结构方面分析电机的弱磁扩速性能;为保证所设计的电机结构在运行时能够满足实际工况的机械强度需求,还对电机进行机械结构仿真,确保电机的各部分的应力能够满足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的要求,保证电机的稳定运行。

最后依据设计结果制作了额定功率8.5kW、额定转速650r/min的样机,对样机的性能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样机具有较大的过载倍数和高效运行区域,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H∞鲁棒控制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H∞鲁棒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nr er o p r i a b sdo t a cnr er.A dtes uai sl hwta o t l oyic m ae wt t t ae noi l o t lh o ot h s d hh pm ot y n i lt nr ut so t h m o e s h
中图分类号 : M3 1 T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 4 X(0 7 0 — 42 0 0 7 4 9 2 0 )5 0 6 - 5
H r b s o t o f p r a e t m a n ts n h o o s m o o o u t c n r lo e m n n g e y c r n u t r u e n ee t i e i l s d i lc rc v h c e
h o t le s t d a tg s o a i e p ns te c n olrha e a v n a e f r pd r s o e,a c a y c n r la to g r b tsa ii o e r h c urc o to nd s n o us tb l y fr t r t h c a g fl a nd pa a tr p ru b t n,a d c r me tt e ee ti e c e’ ma d . h n e o o d a r mee et r ai o n a l e lc rc v hil Sde n s h
1 引 言
电机驱 动系统是 制 约 电动 汽车 发展 的关键 技术
大胆 的探索 和 研究 , 提 出 了一 些新 思路 -J 并 9。但 永磁 同步 电机 自身是 具 有 一 定 非线 性 、 耦合 性 及 强

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主要趋势。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控制性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分析了其在电动汽车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随后,详细阐述了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平台的选取、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在硬件设计方面,文章讨论了功率电子开关的选择、电流传感器的配置以及电机参数的匹配等问题。

在控制策略方面,文章重点介绍了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在提高电机性能、优化能量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文章还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参数辨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热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章总结了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展望了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及优势提高电动汽车效率:永磁同步电机能够提供稳定和强大的磁场,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

增强电动汽车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损耗很小,功率密度高,可采用多极,为采用直接驱动、全封闭结构和系统集成化提供了可能。

高效能:永磁同步电机的能效更高,不需要产生额外的磁场,转子能够快速响应变化的负载条件,实现最大功率输出。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介绍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介绍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介绍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具有高效、高控制精度、高转矩密度、良好的转矩平稳性及低振动噪声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永磁磁路结构能获得较高的弱磁性能,在电动汽车驱动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受到国内外电动汽车界的高度重视,是最具竞争力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之一。

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1).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永磁同步电动机分为正弦波驱动电流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方波驱动电流的永磁同步电动机。

这里介绍的主要是以三相正弦波驱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表面嵌入式转子结构:内置式转子结构: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优点:(1)用永磁体取代绕线式同步电动机转子中的励磁绕组,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以电子换向实现无刷运行,结构简单,运行可靠;(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源频率间始终保持准确的同步关系,控制电源频率就能控制电动机的转速;(3)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对于因负载的变化而引起的电动机转矩的扰动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4)永磁电动机转子为永久磁铁无需励磁,因此电动机可以在很低的转速下保持同步运行,调速范围宽;(5)永磁同步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相比,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因而功率因数高,定子电流和定子铜耗小,效率高;(6)体积小、重量轻。

(7)结构多样化,应用范围广。

缺点:(1)由于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为永磁体,无法调节,必须通过加定子直轴去磁电流分量来削弱磁场,这会增大定子的电流,增加电动机的铜耗;(2)永磁电动机的磁钢价格较高。

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特性1).电枢反应永磁同步电动机带负载时,气隙磁场是永磁体磁动势和电枢磁动势共同建立的。

电枢磁动势对气隙磁场有影响,电枢磁动势的基波对气隙磁场的影响称为电枢反应。

电枢反应不仅使气隙磁场波形发生畸变,而且还会产生去磁或增磁作用,因此,气隙磁场将影响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曲线。同时要求了同样设计的电机之间需要有一定的一致性,因这条会涉及到系统安全。 偏差要求和反电势的偏差要求一样,均为±5%。 6.2.9 永磁体退磁 起草过程中,有两种退磁率的评估方法,一为“一次退磁率” ,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利 用控制器输出最大退磁电流于电机,然后评估其退磁率;另一种为“生命周期退磁率” ,即 为条款所见。后因“一次退磁率”的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转子温度、持续时间等)难以统一, 且大家一致认为“生命周期退磁率”足以要求永磁体的耐退磁能力,因而删去了“一次退磁 率” ,仅采用“生命周期退磁率” 。 关于退磁率的评估方式,在起草过程中,曾提出拆出磁钢进行磁性能的测量,评估其性 能下降来表征退磁率。后考虑到拆解的难度、重新测试的准确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经讨论, 一致同意采用反电势的下降比例来表征退磁率。 6.3 试验方法 6.3.1 总则 明确了试验方法的参照标准及对仪器精度的要求。 6.3.2 初始位置角度 规定了试验方法为检查旋变或其他位置传感器的波形相位与反电势波形相位的相对角 度关系。 由于批量生产快速性的要求,此处也说明可采用由供需双方认可的方法进行该项检测。 6.3.3 齿槽转矩 基于驱动电机的齿槽转矩一般较大的特点, 明确了使用数显式力矩扳手来测取定位转矩 的方法,并将其等效为齿槽转矩。 但此试验方法仅作为推荐方法,也可采用其他精度更高的测试方法。 6.3.4 最大空载线反电势 明确了最大空载线反电势的测试条件为规定的冷却条件下静置至绕组温度稳定。 为了不 阻碍技术发展及试验条件改进, 如要求高温下或低温下的最大空载线反电势, 如可在恒温箱 内搭建试验台架等,此处保留“或采用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方式保证转子温度的一致性”的 说法。 6.3.5 系统空载损耗 明确了该项测试必须是测取损耗和转速的关系曲线, 并明确此时控制器置于零转矩控制 状态下。
关于“系统空载损耗” ,考虑了混合动力模式下,驱动电机在零转矩控制条件下,做转 速跟随的情况。 关于“永磁体退磁” ,考虑到永磁体退磁的多种机理,不在定义中详细表述各种退磁机 理,仅表述现象。 关于“齿槽转矩” ,曾在术语定义中有叙述,后发现在 GB 2900.25 中已经有非常详细严 谨的描述,故此处不再赘述,删去该术语定义。
要求为“需小于供需双方的商定值” ,具体值因电机设计、控制算法的不同而不同,因 此为商定值。 6.2.7 电机空载损耗
要求为“需小于供需双方的商定值” ,具体值因电机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为商定值。 6.2.8 稳态短路电流
本条款不仅对稳态短路电流值的大小进行了规定, 而且要求稳态短路是一条和转速相关
永磁电机中,齿槽转矩是一项重要的特性指标。然而实际测试条件下,测得值实际为摩 擦转矩和齿槽转矩的和。 考虑到驱动电机的齿槽转矩一般较大, 测得值可基本等同于齿槽转 矩。 6.2.5 最大空载线反电势
最大空载线反电势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设计, 包括电机和逆变器在内。 而且空载线 反电势值的一致性直接反映电机的一致性。 本条技术要求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要求与控制器一起试验, 要求在最高工作转速下系统应 不损坏。然而考虑到逆变器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对此要求进行了删除,只要电机系统有足够 的可靠性,对逆变器元器件的耐压等级能否耐最大空载线反电势不做要求。 修改后, 除了对单台电机反电势的一致性进行了规定外, 也对多台电机之间的反电势一 致性进行了要求,且对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做了要求。考虑到线反电势的重要性,暂定其偏差 范围不超过±5%项测试必须是损耗和转租的关系曲线。 并给出了两种测取损耗的方式, 一为测功 设备直接读取,二位记录转矩、转速信息,计算其损耗。 6.3.7 稳态短路电流 为了避免多相电机短路条件说明不清的问题, 此处明确为 “用低阻抗导体尽可能接近定 子绕组出线端处可靠地将电机所有绕组短接” 。由于存在电机和控制器一体化设计的情况, 也说明该条件“或通过控制器实现同样的短接功能” 。 由于该值应视为比较安全的值,此处并未规定具体的稳态短路电流的测试时间。 此外还明确了该项目为稳态短路电流值和转速的曲线。 6.3.8 永磁体退磁 采用生命周期退磁率的说法, 明确了采用反电势的峰值和有效值的下降比例来表征退磁 率。 由于本方法的局限性, 并不能说明永磁体局部小范围退磁的情况, 因此也同时采纳了 “也 可采用其他供需双方的测试方法来表征永磁体退磁率”的说法。 此外,由于不同厂家之间,电机设计、永磁体生产水平及生产水平不一,且退磁率的数 据没有很详细的调研, 本次标准起草并未对退磁率进行规定, 留待后续标准编修时进行修订。 6.4 检验规则 明确了检验规则的内容为附录 A。 6.5 标志与标识 明确按照 GB/T 18488.1 执行。
2012 年 5 月 9~10 日, 在株洲召开了标准工作启动会, 会议明确了此标准与 GB/T 18488 的关系,提出此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应以 GB/T 18488 为基础,并根据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 的特殊性提出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技术要求,为产品研发、应用和评价供技术支持。会议还 就标准框架进行了介绍,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热烈和广泛的讨论。 之后,又分别于 2013 年 6 月在上海和天津,2013 年 6 月 19 日~20 日在哈尔滨、2013 年 12 月在海口、2014 年 7 月 16 日~17 日在山东烟台围绕标准修订进行了多次讨论,各次 会议后分别进行了多次完善。 5 标准主要引用文件 本标准的起草主要引用了以下标准: GB 755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6.2 技术要求 6.2.1 总则
明确了本标准和 GB/T 18488 之间的关系 6.2.2 环境条件
对电机的工作环境进行了说明, 并指出当驱动电机系统需要超过规定限值时, 可供需双 方协商。 6.2.3 初始位置角度
在具备位置传感器时,明确了初始位置角度的定义及要求。首先,该技术要求会关系到 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添加。然而考虑到技术发展的需求(初始位置角度自学 习功能) ,对此角度不做具体数值的规定。 6.2.4 齿槽转矩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的修订计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达,项目计划编号为:2012-2117T-QC;项
目名称为“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 。 2 修订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 人们的欢迎, 许多企业纷纷投入到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中。 随着车用驱动电机系 统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不断深入,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和引导。 在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技术条件标准方面,近些年来对 GB/T 18488.1 及 GB/T 18488.2 进行了大幅的修订。然而,因 GB/T 18488.1 及 GB/T 18488.2 为适用于各类车用驱动电机系 统的通用标准,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一些针对性、特殊性的需求,在这两个标准中没有进行 特别规定。 纵观国内外车用驱动电机领域,绝大多数均为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它以其小型化,高效 率,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得到了众多车企及消费者的认可。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需进行 《电动汽车用永 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行业标准的起草。 3 起草原则 以我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生产和应用情况为依据,以适应我国电动汽车的需求为目标, 通过修订和实施本标准,规范和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标准的修订,标准限值的确定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相关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具有先 进性和指导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以 GB/T 18488 为基础,并根据电机系统的特殊性提出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技术要求, 为产品研发、应用和评价供技术支持。 4 标准起草过程 为了使本标准起草更科学、全面,2012 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 术委员会驱动电机工作组,集行业内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本标 准的制订。
GB/T 2900.25 电工术语 旋转电机 GB/T 2900.33 电工术语 电力电子技术 GB/T 18488.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6 主要技术条款编辑说明
6.1 术语和定义 对以下术语进行了定义: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 空载线反电势 系统空载损耗 电机空载损耗 稳态短路电流 永磁体退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