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基于线粒体dna标记对3个华鳈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1.1 样本采集及 DNA抽提 课题组于 2015年 4月至 2017年 8月在洪泽湖
(江苏省淮安 市 淮 阴 区 韩 桥 乡 )、千 岛 湖 (浙 江 省 杭 州市淳安县 富 溪 乡 )和 西 湖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西 湖 北 里湖)3个采样点各采集华样本 15尾。剪取每尾 个体的尾鳍组织后浸泡于无水乙醇中,并于 4℃冰 箱中保存备用。采用传统的苯酚 -氯仿法对各样 本基因组 DNA进行抽提,DNA质量采用 Nanodrop 2000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PCR扩增体系总体积为 50μL,其中包含 10× reactionbuffer5μL,TaqDNA聚合酶 4U(大连宝生 物),dNTP(2.5mmol/L)1.6μL,上下游引物混合液 (2.5μmol/L)1.6μL,DNA模板 80~200ng,灭菌 超纯水 36.5μL。PCR反应在 BioRad公司的 T- 100型 PCR仪中进行,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 性 5min;94℃变性 45s,52℃退火 45s,72℃延伸 1min,运行 37个循环;72℃终延伸 20min。PCR产 物通过 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利用回收试剂盒 GelExtractionKit(北京康为世纪)对目的片段进行 回收和纯化,纯化后的产物送往武汉艾康健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利用 ABI373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 1.3 数据分析
朱传坤1,潘正军1,常国亮1,吴 楠1,王 辉1,丁怀宇1,强晓刚2,余祥胜2
(1.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淮安 223300; 2.江苏省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华(Sarcocheilichthyssinensis)是一种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的小型鲤科鱼类。采用 Cytb和 D-loop2个线粒 体 DNA序列对洪泽湖、千岛湖和西湖 3个群体的 45尾华样本进行了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 为 404bp的 Cytb序列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 22个(5.4%),定义了 10种单倍型;在 998bp的 D-loop序列中,变异位 点有 40个(4.0%),构成了 7种单倍型。2个标记在华群体中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 异数分别为 0.840±0.033、0.012±0.002、4.759±1.660(Cytb)和 0.755±0.036、0.006±0.002、6.430±2.241 (D-loop),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洪泽湖 >西湖 >千岛湖,3个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少,表 现出极大的遗传分化,此外,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华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群体内变异。本研究结果将为了解我国东 部地区华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华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线粒体 DNA;Cytb;D-loop;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050-07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及杂种鉴定乌鳢(Channaargus)和斑鳢(Channamaculata)是我国重要的土著鱼类品种,同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鳢亚目(Chann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
乌鳢和斑鳢出肉率高,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及港澳市场和东南亚各国的欢迎。
并且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能实现高密度养殖,使得鳢科鱼类在水产养殖产业中越来越重要。
在生产养殖实践中,人们将乌鳢与斑鳢杂交获得了杂交鳢(斑鳢♀×乌鳢♂和乌鳢♀×斑鳢♂),杂交鳢在养殖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
由于杂交种具有优秀的养殖经济性能,养殖户更愿意选择杂交种进行养殖。
目前杂交鳢占了鳢科鱼类养殖量的绝大部分,成为鳢科中主要的养殖品种。
杂交种在实践生产中表现出优于亲本的性状,并且两杂交种之间也存在生长上的差异。
氧气是生产中影响水生动物的重要因素,耗氧率及窒息点与鱼类的生存、成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方面对乌鳢、斑鳢及正反交杂交种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g的乌鳢、45.30g的斑鳢、44.20g的斑乌鳢和46.76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mg/L,讨论、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
本实验接着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角度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鳢科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设计了覆盖乌鳢线粒体DNA的1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4种鱼的线粒体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完成后经过人工修正和拼接,得到4种鱼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对4种鱼mtDNA的结构进行分析,定位了13个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控制区域基因的位置及大小,比较了4种鱼mtDNA存在的的差异。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遗传物质,近年来在鱼类研究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理解,还为鱼类遗传育种、系统发生、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鱼类线粒体DNA研究的新进展,探讨其在鱼类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鱼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回顾线粒体DNA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然后重点介绍鱼类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测序技术及其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还将讨论鱼类线粒体DNA在遗传育种和遗传资源保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从事鱼类线粒体DNA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鱼类线粒体DNA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鱼类线粒体DNA的结构与功能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一种双链、闭合环状的分子,通常大小为16-20千碱基对(kb),是细胞器中唯一的DNA分子。
鱼类mtDNA的结构主要包括重链(H链)和轻链(L链),其中H链编码了大部分基因,而L链则编码了剩余的少数基因。
这些基因主要编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的13个蛋白质亚基,以及2个rRNA和22个tRNA,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线粒体的核糖核蛋白体,负责线粒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鱼类线粒体DNA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tDNA是鱼类线粒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母系遗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因此,在鱼类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mtDNA被广泛应用为分子标记。
mtDNA编码的蛋白质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蛋白质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过程,对鱼类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tDNA的突变和变异也被广泛用于鱼类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等研究。
乌鳢(Channa argus)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乌鳢(Channa argus)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陈晨;贺晶晶;邵青臣;刘坤;王加连【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8【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乌鳢( Channa argus)的分类地位及其系统发育关系,通过测定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获取鳢科另外18种鱼类的COⅠ基因同源序列,以银鲳( Pampus argenteus)为外群,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分子系统树。
结果表明:(1)支持鳢科分为鳢属和副鳢属;(2)乌鳢与同属的斑鳢( C. maculata)等鱼类的亲缘关系较近。
【总页数】3页(P297-299)【作者】陈晨;贺晶晶;邵青臣;刘坤;王加连【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乌鳢(Channa argus)干扰素刺激基因Viperin和ISG15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J], 贾伟章;周秀霞;黄容;郭琼林2.乌鳢(Channa argus)胃蛋白酶原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J], 杜翠红;黄圆圆;蔡秋凤;郑志松;曹敏杰3.斑鳢Channa.maculata(♀)×乌鳢C.argus(♂)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分析与鉴定 [J], 江小斌4.钝齿蟳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J], 李加爱;陈丽彬;柳斌彬;赵子瑜;俞烈超;尹孟雄;张莹;龚理5.钝齿蟳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J], 李加爱;陈丽彬;柳斌彬;赵子瑜;俞烈超;尹孟雄;张莹;龚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异质性研究

中山人学博}j论文中周人线粒体DNA拄制区的异质胜剐f究摘要中国人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异质性研究专业:法医学/分子生物学博十生:蒋琼橙导师:伍新尧教授摘要人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存在于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中,由编码区和控制区构成。
控制区中的高度多态性使得个体问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因而可以用来作个人识别。
与核DNA相比,mtDNA呈母系遗传,mtDNA在细胞中为多拷贝,且分子量小,呈闭合环状,不易被降解,故对于微量、陈旧、降解的检材,如毛发、骨骼、牙齿等,当核DNA检验失败后,采用mtDNA检验仍然有可能成功。
由于mtDNA的以上特点,在法医学检验中具有特殊价值。
人类mtDNA的异质性是指同一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E类型的mtDNA。
20世纪80年代,在克隆和测序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人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的mtDNA。
正常人mtDNA的异质性高发于控制区。
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一般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1.同一个体不同组织、同一组织不同细胞、同一细胞甚至同一线粒体内有不同的mtDNA拷贝:2.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mtDNA种类。
mtDNA控制区的异质性一般不引起疾痫,但在个人识别及母系遗传分析中具有蘑要意义。
目前认为mtDNA的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异质性在个体中的含量水平,异质性在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异质性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及其遗传规律还尚未被人们所了解。
由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各家对mtDNA异质性发生率的报道不一致。
异质性的存在对法医学利用mtDNA序列分析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利用mtDNA做个人识别、亲子鉴定产生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又可作为个人识别定、亲予鉴定的特殊指标。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中山大学博士论文中国人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异质性研究摘要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rature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GGE)技术基于没有碱基错配的同源双链与含错配碱基的异源双链之间Tm值的不同,利用温度梯度使含有异质DNA的样本经变性.复性后形成的异源DNA双链与同源DNA双链产生不同的构象,经电泳后因迁移率不同而区分开。
鱼类线粒体DNA及其研究进展

记, 并在鱼类进化遗传学、 种群遗传结构、 分子生态 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有意义 解 决 了 许 多 疑 难 问 题。 概 述 近 年 来 鱼 类 的成果, mtDNA 的结构特征及其在鱼类类群识别, 物种的起 源、 分化和扩散及分子生物地理学等研究中的应用 。
1
1. 1
鱼类 mtDNA 的分子结构及特征
mtDNA) 同其他脊椎动物的 mtRNA 一样, 性。鱼类线粒体 DNA( mitochondrial DNA, 呈共价闭合环状, 是细胞核外具自主复制 、 转录和翻译能力的遗传因子 。与核 DNA 相比, 鱼类 mtDNA 具有分子较小、 结构简单、 进化速度快、 遗传相对独立性和母系遗 传等特点,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制单位 。由于鱼类线粒体 DNA 具有上述特点, 以 mtDNA 作为分子标记, 探讨鱼类的群体遗传 已成为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热点 。综述了鱼类 mtDNA 的结构特征、 进化和多态性检测方 结构与系统演化, 法及其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鱼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 关键词: 鱼类 mtDNA 多态性 分子群体遗传学 分子系统学
鱼类 mtDNA 的分子结构 线粒体 ( mitochondrion ) 是胞质细胞器, 存在于 真核生物的所有细胞中, 线粒体 DNA ( mtDNA ) 是真
核细胞的核外遗传物质, 可以独立编码线粒体中的
1018 收稿日期: 2010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2006BAD09A14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2008YD02 ) ,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 广专项项目( A200901D01 )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7B020708005 ) mail: s_h_chen025@ 126. com 作者简介: 陈四海,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鱼类繁殖学; EEmail: ouyoujun@ 126. com 通讯作者: 区又君, 研究员,
最新鱼类线粒体DNA的遗传分析研究

三、鱼类mtDNA的提取方法
(1)直接从鱼类组织提取线粒体DNA 从肌肉、肝脏等组织中提取线粒体DNA 。其中碱变性法是常见的实 验方法,主要溶液是STE液:10 mmol NaC1,15 mmol Tris-HC1(pH8.0), 45 mmol EDTA(pH8.0),0.25 mol蔗糖。把提取的线粒体DNA放入一20℃ 保存备用。该方法获得的是鱼类的整个mtDNA分子。 一般肝细胞、胃壁细胞、肾脏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较多,直接提取 mtDNA获得纯度很高的mtDNA用于研究要选取这些组织,必须杀死鱼才 能得到,研究存在数量多的鱼类可以采用该法。 (2)先提取基因组DNA再用相应引物PCR 扩增所需mtDNA某一区域序 列片段。
mtDNA进化速率较核DNA快5~10倍,其原因主要有: (1)选择压力小; (2)受诱变的影响大;(3)代谢增补时间短;(4)复制无校对修复
二、鱼类mtDNA的结构特点
1、分子较小且存在长度多态性:鱼类mtDNA分子大小范围一般在 15-19kp之间,约占总DNA的1%。鱼类mtDNA的分子大小在种间存 在差异,但这种长度差异并非源于基因数目,主要由于串联重复 序列的存在。 2、编码效率高:同核DNA相比,mtDNA上的基因排列极其紧凑,基 因间隔常少于10bp,且无内含子,编码效率较高。此外,部分 mtDNA的密码子不同于基因组DNA,且缺少终止密码子,仅以U或 UA结尾。 3、拷贝数多:鱼类每个细胞中有1000—10000个线粒体DNA拷贝, 容易从组织中分离纯化。 4、进化速度快:鱼类mtDNA的突变率高于核中DNA,为基因组DNA 的5一10倍,并且缺乏有效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修复效率低。
(6)、测序法:直接测定mtDNA的全序列或特定片段的序列 。这种方法可获得大量直接可靠的数据。(目前,一般测序公 司采用测序的原理是双脱氧链终止法)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分析不同地理群体大泷六线鱼遗传多样性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分析不同地理群体大泷六线鱼遗传多样性李莹;王伟;孟凡平;李占东【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12(036)008【摘要】利用PCR技本扩增了6个野生地理群体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共获得352bp碱基序列,31尾个体定义了22种单倍型.中性检验Fu's Fs值为-0.14881(P<0.01).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遗传分化指数Fst=0.7398(P<0.01),73.98%的变异来自群体间,26.02%的变异来自群体内.根据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NJ和MP系统树,两种方法获得了相似的进化树.其中青岛群体与旅顺群体的一部分个体单独成支,其它群体聚为1支.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群体间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证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可用于大泷六线鱼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Nucleotide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partial sequence from six wide stocks of Hexagrammos otakii were amplified using PCR technique. Twenty-two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from 31 individuals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sequences. The value of Fu's Fs of neutrality tests was -0.14881 (.PO.01). AMOVA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st was 0.7398 (P<0.01), and 73.98% variances occurred among populations and 26.02% variances occurred within populations. The NJ and MP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constructed by the distances among different individuals were similar. The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all dividedinto two branches. The Qingdao population and one part of the Lvshun population made up one branch, the rest populations were, clustered into the other branch.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Hexagrammos otakii populations was abundant, and there was a hug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It was also verified that the gene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Hexagrammos otakii within or among populations.【总页数】7页(P40-46)【作者】李莹;王伟;孟凡平;李占东【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东港11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7【相关文献】1.不同地理群体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 [J], 董新培;穆淑梅;周楠;康现江;罗青;白俊杰2.大泷六线鱼6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12S rRNA基因分析 [J], 王伟;高伟峰;张赛赛;董安然;姜欣彤3.大泷六线鱼6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武世雄;姜欣彤;王伟;张赛赛;董安然;王宏宇;李莹4.基于CR及Cytb基因序列的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赵文溪; 刘莹; 于超勇; 王丽娟; 宋爱环; 刘洪军; 张树东; 官曙光5.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J], 郭婷;宋娜;刘淑德;涂忠;胡发文;高天翔;陈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鳢 ( Op h i c e p h a l u s a r g u s C a n t o r ) 属 硬 骨 鱼 纲、 辐鳍亚 纲 、 鲈形 目, 鳢科 , 鳢 属. 俗 称黑 鱼 、 才鱼、 乌鱼 、 乌棒、 蛇 头鱼、 生 鱼 等 ,是 鳢 科 鱼 类 中 个 体
第4 7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 OURNAL OF HUAZHONG NORM AL UNI VERS I TY( Na t .S e i . )
Vo L 4 7 NO . 1
Fe b .2 01 3
鳢 种质 资源 的合理 利用 、 乌鳢 遗传 多样 性显 得尤 为 重要. 而 了解 其遗 传 变 异 的 大小 、 时 空分 布 及 其 与
环境条 件 的关系 , 就可 以采 取更加 科学 合理 的措 施
大、 生长快 、 经 济价值 高 的名贵 经济 鱼类 _ 】 ] . 乌鳢 在我 国除 西北高 原地 区外 , 自长 江流 域到 黑龙 江流 域 的大部 分地 区均有 乌鳢分 布 , 但主 要分 布 于长江 水 系水 体 中 , 尤 以长 江 : 利用线粒体 D NA 控 制 区 ( D - l o o p ) 序列分析淮河淮滨段 、 凤 台段 、 蚌埠段、 洪 泽 湖 的野 生 乌
鳢( O p h i c e p h a l u s a r g u s ) 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 结果 表 明, 在 7 9 0 b p的同源序列 中 , 4个 种 群 共检测到变异位点 2 2个 , 占全 部 序 列 的 2 . 7 8 , 8 4个 个 体 共 检 测 到 3 3种 单 倍 型 ; 4个 种 群 的平 均 单倍 型 多 样性 ( h ) 、 核苷酸多样性( P i ) 分别 为 0 . 9 5 6 8 、 0 . 0 0 3 8 , 表 明 淮 河 野 生 乌 鳢 种 群 的遗 传 多 样 性水 平较 高 . 4 个 种 群 间 的 遗 传 分 化 指数 F 为0 . 0 4 6 0 , 仅3 . 1 0 的变 异 来 自种 群 间 ( A MOVA 分 析) , 基因交流值为 1 0 . 3 6 9 6 , 种 群 间 K2 一 P遗 传 距 离 为 0 . 0 0 3  ̄0 . 0 0 5 , 从 而 显 示 乌 鳢 种 群 间 没 有 发 生明显的地理分化. NJ 树 揭 示 4个种 群 的 个体 组成 2个 谱 系 , 但 这 2个 谱 系与 地 理 分 布 并 不 相 关 . 中性 检 验 、 错 配 分 析 和 Ne t wo r k网 络 亲缘 关 系 分 析 皆 表 明 乌 鳢 鱼 种 群 有 过 种 群 扩 张 , 扩 张 时 间 约 在末次冰期早期 , 距今 5 1 . 8 k a B P~7 4 . 6 k a B P . 关键词 : 乌鳢 ; mt D NA D — l o o p ; 种群遗传结构 ; 种 群 扩 张
在 国 内外 市 场 深 受 欢 迎 , 是 人 们 喜 爱 的 上 乘 菜肴 . 近年 来 由于淮 河流 域环境 污染 日益 恶化 、 水利 工程 和人 类生 产活 动对 自然 资源 的无节 制掠夺 , 已 经使 乌鳢 自然 资源 日渐 减少 , 甚至 有些 大型水 域 已
经 灭绝 , 对渔 业资 源造成 了难 以逆 转 的破坏 [ 4 . 因
文章 编 号 :1 0 0 0 — 1 1 9 0 ( 2 0 1 3 ) O 1 — 0 0 8 2 — 0 9
淮河乌鳢线粒体 D N A 控制 区结构分析 及遗传 多样性研 究
肖 明松 , 崔 峰 , 康 健 ,张 晓红
(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 安徽 凤 阳 2 3 3 1 0 0 )
河野 生乌鳢 种群 的划 分及保 护 提供依 据.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实 验 材 料
此, 在大 力保 护环境 、 控 制疾 病泛滥 的同时 , 保 护 乌
生理学 、 资 源 以及 遗传 学等 方面 j . 但对 其遗 传 多
样 性 的研 究 较 少 [ 1 坞 ] , 本 研 究 以不 同 地 理 来 源 的
淮河乌 鳢 为研 究对 象 , 利用 线粒 体控 制 区( Dl o o p )
序列展 开不 同采样 点 乌鳢种 群遗 传结 构分 析研究 , 以期 获得淮 河野 生乌鳢 种群 遗传 变异 情况 , 并 为淮
泊 中分 布量 最 多 , 干 流 中较 少. 尤 以 湖北 、 湖南 、 江 西、 安徽 、 河南 、 辽 宁 和 台湾 等 省居 多 . 长 江 流域 以 南 的水 域 中 , 如云 南 、 广 东 也有 , 但 颇 为少 见 . 由于
来 保护 和利 用乌 鳢 遗 传 资源 . 同时, 研 究 其 遗 传 多
样 性 的现状 , 可 以反 应 物 种 或种 群 的进 化 历 史 , 分
析其进 化潜 力和 未来进 化提 供参 考 , 也 有利 于种 质 资源 的恢 复 、 保护 及 遗 传 改 良, 控 制养 殖 品种 的交 叉 引进 , 规 范水产 健 康 养 殖 的法 规 , 从 而 使 水 产 绿
色健康 养殖走 上 可持续 发展 的道 路. 目前 国 内外对 乌鳢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生物 学 、
乌鳢 骨 刺少 , 含 肉率 高 , 且 肉质 细 嫩 , 口味鲜 美 , 素 有“ 鱼 中珍 品 ” 之称, 另 外 富 含 人 体 所 需 的钙 、 磷、
铁、 锌 等 多种微 量 元 素具 有 较 高 的 营养 价 值 , 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