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乎意料之外”谈语法规范

合集下载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刘东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中图分类号:H1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4-0178-02摘要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关键词语法偏误类推语法规律例外关系Chinese Error Analysis:Exceptions in Grammatical Rules// Liu DongmeiAbstract The exception phenomenon of grammar can break general grammatical rules.Starting from error analysis,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errors resulted from the exception phenomenon of grammatical rules,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types of errors of students in"wrong analogy"caused by the exceptions of grammatical rules:first,er-rors caused by asymmetry of language;second,errors caused by uncertain range for the use of grammatical rules;third,errors caused by the historical"fossilization"of language.Key words grammatical errors;analogy;grammatical rules;ex-ceptions;relations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语法层面的规则就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

怎样学好高中英语语法

怎样学好高中英语语法

怎样学好高中英语语法学好高中英语语法的方法1. 积极主动归纳总结语法规则中学阶段的语法知识非常多,常常给人错综复杂的印象,记忆起来常常是“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语法记忆也有规律性,我们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将语法点分类串起来。

例如,由by 引导的时间状语,主句大都跟完成时有关。

by后接的是表示现在的时间,主句用现在完成时,而by后接的是表示过去的时间,主句用过去完成时。

另外,语法记忆也讲究技巧性。

比如,negro,hero,tomato,potato这几个单词,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变成复数形式在词尾加-es。

你可以把这几个词的中文意思串起来,“黑人和英雄爱吃番茄、土豆”,这样记就不容易遗忘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2. 通过典型例句记忆语法规则语法是需要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并结合例句记忆才能学会。

而例句比规则更有助于语法的掌握, 因为例句比规则更加具体, 更易于理解; 同时,记住了的例句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运用。

通过背诵, 学习者就能够记忆许多关于语法规则的例句, 这将有助于增加他们的语法知识。

如在学习虚拟语气时,我们可以通过记忆“if i were you, i would give jim a hand”这一个例句,就可以举一反三掌握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表示现在情况的用法。

3. 练习是掌握英语语法的有效方法了解语法规则后,一定要多做练习才行。

做语法练习有“三忌”。

一忌“多”,语法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题目里面重复的知识点也很多,盲目地做大量练习只会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先保证“精”,在精选且每道题都弄懂的前提下才能求“多”。

二忌“乱”,练习题要按语法点分类整理,避免相似语法点之间产生混淆。

三忌“断”,做练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断断续续地练习不仅容易遗忘语法知识,而且,相同的语法错误多次,会形成错误地概念。

只有适时适量地做适合的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

4. 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学习者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现代汉语的语法不规则现象浅谈

现代汉语的语法不规则现象浅谈

现代汉语的语法不规则现象浅谈摘要:语法规则中,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语法法规则已不是绝对的了,出现了新的现象“副词修饰名词”.下面就简单探讨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

下面就谈谈个人的理解:关键词:“副词+名词”,“很女人”,“很中国”,“很青春”等等。

Summer: crammer regular center, the adverb usually don’t modifies the noun, but in the wake of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the regulation of original grammar has been not absolute, new phenomenon appeared “the adverb modifies the noun “.following probe into this situation about it’s main reason and reasonability . following take myself understand: Keyword: the adverb modifies the noun , very woman ,very china , very youth and so on .语言在人类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他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调节作用,使人们互相了解;在思维和行为方面起着调节作用,使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达到一致的行为。

语言的发展依赖现实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一定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从以往的艰涩难懂逐渐向着简单化,经济化,便于交际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经过一批又一批的语言学家研究得知,虽然语言是在变化发展的,但是语言他的语法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不是任意的,没有规则的发展。

黄伯荣语言研究中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法点:除了……以外,都/还……

语法点:除了……以外,都/还……

语法教学的思考――以“除了,,以外,都/还”为例陈夏瑾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汉语教学中,语法点的讲解难免会有点枯燥乏味,单纯讲解一个语法,为讲语法而讲语法,整堂课上仅仅灌输语法知识,就连中国人也会觉得无聊,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

如果采用这种办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被严重扼杀,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不高。

因此,怎样将一个语言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给留学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这个语言点,并且能够运用到平常生活中成为汉语教学界一个争论的话题。

笔者将以“除了”以外,都/还”为例,谈谈自己对语法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会将语法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不是单纯而孤立地讲解一个语法。

从课文中先提炼本课的语法点,列板书使学生初步认识所要学习的语法,之后采取情境教学、替换练习和交际性练习三个步骤来展示语法点。

具体步骤如下:一、语法点讲练:除了,,以外,都板书:除了骑自行车以外,怎么去都行1、情境教学:⑴、教师给出情境,昨天去逛街,就买了一件衣服。

引导学生用“除了”以外,都”” 造句,集体重复刚才造的句子。

“昨天去逛街,除了买了一件衣服以外,什么都没买”。

⑵、教师给出情境,昨天上课,玛丽没来。

弓I导学生用“除了”以外,都””造句,“昨天除了玛丽以外,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

集体重复。

2、替换练习:把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发给学生,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做替换练习,之后师生集体重复。

例句:除了玛丽以外,全班同学都来了。

喝茶一一其他不喝看《泰坦尼克号》一一其他不看香蕉一一其他水果爱吃3、交际性练习:请学生用“除了”以外,都,,”造句,教师点评,学生集体重复正确的句子。

二、比较:“除了……以外,都……”与“除了……以外,还•1板书:“除了”以外,都,,”与“除了”以外,还”” 下面分别画两个示意图。

⑴、“除了”以外,都””下面:两个并列的半圆,两个半圆不相连,像一个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左边的半圆内写着A,右边的半圆内写着B。

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

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

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这一考点自1994年开始年年必考,已从考近义实词的选用到考近义虚词的选用。

2006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一些省份高考试卷以词语辨析的形式出现,要求选出使用恰当(不当)的一项。

下面谈谈正确使用词语的一些技巧。

一、从词的语义思考辨析:1.(2006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日前/目前)日前:几天前。

目前:即指现在。

题中有“仍在”,因此只能选“目前”。

2.(2006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是以词语辨析的形式出现的。

“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起用”是重新任用,根据句中“已退休的教师”,应用“起用”。

3.(2006年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为英雄全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

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

_______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___________……A.约束淡去风范B.制约淡忘风范C.约束淡忘风尚D.制约淡去风尚“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制约”意为: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如互相制约,从这两个词的意义的不同,可以选出“约束”。

“淡忘”指“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淡去”有“虽没从头脑中完全抹去,但已逐渐淡漠”之意,所以用“淡去”妥贴。

“风尚”指“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而“风范”多用于书面语,指风度气派,多用来指人,故应用“风范”。

综上推断应选A。

二、从词义的范围大小思考辨析:4.(2006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出乎意料之外”考释

“出乎意料之外”考释

“出乎意料之外”考释作者:黄晓珊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1期摘要: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出乎意料之外”这种表达,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细琢磨来就会发现它好像犯了“语义重复”的语病。

在现代汉语范畴能够判定这就是一个病句;但是在古代汉语范畴,用不同的语法结构能够解释其合理性,并且在古代汉语中的确存在同义词组连用表达强调的现象,称作“语义复现”现象。

最后,在应用“出乎意料之外”这个结构的时候需要明白它在古代汉语的范畴内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中应该避免。

关键词:语法现象;语义重复;语法结构;古代汉语;语义复现“出乎意料之外”这个短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候一眼扫过完全不会觉得有任何违和感,甚至也早已习惯了“入乎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这样的表达。

但仔细琢磨来就会觉得“出乎意料之外”有些“不对”,但是具体又“说不清”。

“出乎意料之外”似乎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范畴中,有截然不同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范畴中,“出乎意料之外”大致可以诊断为两种“病”。

第一是把它看作“出乎意料+之外”,其中“出乎意料”已经有“超出人意料的范围”的意思,再加一个“之外”显得多余,是得了“语义重复”的病。

同时,有人认为[1]把“出乎意料之外”理解为“超出意料范围之外”,容易使人产生理解上的不确定性。

更有人进一步提出[2],“出乎意料”和“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在逻辑上来说应该是完全相反的,因为“出乎”再加上“之外”反而等于“在内”了。

第二,可以把“出乎意料之外”拆解为“出乎意料”和“意料之外”两个部分,二者随便取一个已经能完整地表达“超出原本预想的范围”这一意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句式杂糅”语病。

也有学者在提出异议[3],认为“出乎意料之外”没有语病。

其中应该把“出”理解为“出现”,那么“出乎意料”就意为“某种情况的出现是人们预料到的”,也可作“出乎意料之中”。

这样说来“出乎意料之外”也是顺理成章的了,即把它理解为“某种情况的出现是在人们预料之外的”。

从语料库的角度探究汉语口语中省略现象的语言规则

从语料库的角度探究汉语口语中省略现象的语言规则

从语料库的角度探究汉语口语中省略现象的语言规则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载体之一,其中口语作为语言的基础,更是贯穿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口语中存在的省略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其中最常见的是句子主语或者宾语的省略。

那么,我们可以从语料库的角度去探究汉语口语中省略现象的语言规则。

一、口语中的省略现象在汉语口语中,常见的省略现象包括主语、宾语、谓语、修饰成分等。

主语省略比较常见,例如:"昨天见到了老师"中,主语"我"被省略了。

而宾语省略也很常见,例如:“你喜欢吃榴莲吗?”中,“榴莲”被省略了。

谓语省略的例子比较少,例如:“你喜欢榴莲?喜欢!”中,“喜欢”二字被省略了。

二、省略现象的语言规则对于汉语口语中的省略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语料库分析得出一定的规律:1. 规则一:主语省略主语省略主要出现在简单句中,而且还有一定的语境要求。

例如:(1)上午九点钟见。

(2)深圳很热闹。

其中,(1)中的“我”被省略了,而(2)中的“这个城市”或“这里”等它代指的主语也可以被省略掉。

这里需要注意,主语的省略是受到语境限制的。

“上午九点钟见”如果是在短信或者聊天中出现,就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我上午九点钟见你”,但在一些正式场合,这种省略就显得并不妥当了。

2. 规则二:宾语省略宾语的省略出现率比较高,同时也相对灵活。

例如:(1)请把孩子送到学校。

(2)今天有事,不上课了。

在(1)中,“孩子”作为宾语被省略了;在(2)中,“上课”作为宾语也被省略了。

这里需要注意,宾语的省略规则与谓语“有”和“是”有关,出现“有”和“是”这两个动词时,宾语往往可以被省略。

3. 规则三:谓语省略谓语的省略相对较少,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例如:(1)你认为呢?(2)今天去不去?在(1)中,“认为”二字被省略了;在(2)中,“去”字也被省略了。

这里需要注意,谓语的省略规则比较灵活,多是出现在问句中。

语法中的特殊用法与规则

语法中的特殊用法与规则

语法中的特殊用法与规则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它规定了一种语言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关系。

在语法中,有一些特殊用法和规则,它们在句子的表达和理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特殊用法和规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语序中的主语和谓语部分颠倒过来的句子结构。

倒装句在英语语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全部倒装、半倒装和否定倒装。

1. 全部倒装全部倒装指的是将整个谓语部分颠倒过来。

常见的情况包括:句首为否定词、表达条件、表示方向或方式的副词短语,以及特殊问句等。

例如:-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eautiful sunset.(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日落。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hieve our goal.(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 In no way should you use this machine without proper training.(你在没有适当培训的情况下,绝不能使用这台机器。

)2. 半倒装半倒装是指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与主语进行调换,其他部分不变。

常用于祈使句、感叹句和以so/such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等。

例如:- Stop arguing, will you?(别争吵了,好吗?)- How beautiful the flowers are!(多么美丽的花啊!)- The movie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I couldn't help but watch it again.(电影太有趣了,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3. 否定倒装否定倒装是指在句子中出现否定词后,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与主语进行调换。

常用于以否定词开头的句子以及以hardly, scarcely, barely等词开头的句子。

例如:- Never have I tasted such delicious food before.(我从没尝过这么美味的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化不仅指 语音的规范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 而且 包括语 法的规 范化 ; 并应 正确 区分 羡余现 象和语 法上 的重复。
[ 关键词] 汉语语法; 羡余; 规范 中图分类号 :0 3 H 4 文献标识码 : A
有人认 为“ 出乎 意 料 之 外 ” “ 跟 出乎 意 料 ” 样 , 一
这些 句 子 乍 听没 什 么 毛病 , 思 似 乎也 能 为 听 意 者理 解 , 是 , 但 从语 法 的角 度仔 细 去 分 析 , 不难 发 现
其 中 的破绽 。
羡 余 形 式 , 种 形 式 现 在 巳 属 正 常 , 或 写 的人 绝 想 这 说 不 到 停 下 来 注 意 一 下 其 中 的 羡 余 现 象 而 把 它 解 成
代替 , 表达 效果不 会发 生任何 改 变 。 自然 , 必须不 顾性 命 。 才 孝 感神 明 , 有 意料 这 会
之 外 的 奇 迹 , 那 时 我 还 小 , 在 不 明 白这 些 。 但 实
变 动 的 快 出 乎 意 料 , 么 , 么 事 都 是 可 能 的 那 什
了, 以是他 ! 所
乎 意料之 外” 全 可 以用 “ 乎意 料 ” “ 料 之外 ” 完 出 或 意
于 光远《 件趣 事》 一
由 此 得 出 , 出 乎 意 料 之 外 ” 一 种 沿 袭 下 来 的 “ 是 惯 用 形 式 , 羡 余 现 象 的体 现 。 是 首 先 , 代 汉 语 规 范 化 不 仅 仅 指 语 音 的 规 范 化 现 和 词 汇 的 规 范 化 , 且 包 括 语 法 的 规 范 化 。 凡 是 不 而
3 纪 念 xx) . (诞 辰 一 百 周 年 。
所以, 即便 是 名 人 大 家 , 要 尊 重 语 法 规 范 。 也 第 二 , 确 认 识 羡 余 现 象 。 一 切 自然 语 言 都 具 正
4 坐在 他 身 旁 的 一 位 外 国 人 突 然 忍 俊 不 禁 地 笑 .
了起 来 。
“ 然 然 ” 具 体 地 说 , 代 汉 语 羡 余 现 象 产 生 的 原 虽 。 现
因 有 以下 三 个 方 面 :
庆 祝 的宾 语 应 是 “ 师 节 ” 而 不 是 “ … 的 到 教 , …
来 ”, 宾 搭 配 不 当 。 “ 耿 于 怀 ” 意 思 是 “ 怀 着 动 耿 的 指 心 事 , 不 痛 快 ”, 老 已包 含 了 “ 里 ”的 意 思 , 中 “ 心 句 心
符合语 法规 范 的句子 , 都应 视 为病句 。但 是 , 活 中 生
常 出现一些 习惯性 的不规 范用法 , 有 麻痹性 。 很 1 今 天 . 了庆 祝 第 1 . 为 O个教 师 节 的 到 来 。
2 她 心里 一直耿 耿 于怀 。 .
取 出信 纸 一 看 , 出乎 意 料 。 信 的 竟 是 一 个 当时 写 参加抄 我 家的女孩 子 , 赵远 虹 。 叫
变动的 快 出乎意 料之 外 , 那么 , 么事都是 可能 什
的 了 , 以是 他 !— — 老舍 《大 悲 寺 外 》 所
取 出信 纸 一 看 , 出乎 意料 之 外 , 信 的 竟是 一 个 写
当 时参 加 抄 我 家 的 女 孩 子 , 赵 远 虹 。 叫
— —
解上 的不确 定性 。既然 从形 式和 内容 上都是 不规范 的 , 么 就应 该 纠正 。 前 面所 举 三 个 例 句 中 的 “ 那 出
鲁迅 《 十四孝 图》 二
“ 出人 意 料 的 范 围 ” 超 ,那 么 , 出 乎 意 料 之 外 ”= “
“ 乎 意 料 ”+“ 外 ” 从 形 式 上 明 显 表 现 为 句 子 成 出 之 , 分 的 多 余 , 超 出意 料 范 围 之 外 ” 容 易 使 人 产 生 理 “ 也
[ 作者简介]李幽英 , , 南阳人 , 顶I I 女 河 平 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维普资讯
镐 盘鹤 孝
1人 们 使 用 四 字 格 的 语 言 习 惯 。 上 面 所 说 . 如
维普资讯
语文学刊 ( 高教 版)
20 06年第7 期
从 “出乎 意 之 外" 语 法规 范 料 谈
0李国英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平顶 山 470 ) 河南 60 1
[ 摘 要 ] 本文从“ ……出乎意料e ̄” _l这句话的正误引起笔者对汉语语法规 范的一点思考: - 现代汉语规
文章编号 : 7 8 1 【0 6 0 0 9 0 1 2— 60 20 )7- 03— 2 6
里 ” 词 实 属 多 余 。 “ 辰 ” “ 日 ” 意 思 , 名 一 诞 是 生 的 作
词 , 中 误 作 了 动 词 。“ 俊 不 禁 ”就 是 “ 不 住 笑 句 忍 忍 了出来 ” 意思 , “ ” 分语 意 重复 。 的 与 笑 部 句 子 常 见 的语 法 错 误 有 搭 配 不 当 、 缺 和 多 余 、 残
都 是汉语 社会 普遍 接 受 的说 法 , 该 是正 确 的 , 应 还
有 人 列 举 了 以 下 例 句 加 以证 明 : 自然 , 须 不 顾 性 命 , 才 孝 感 神 明 , 有 出 乎 必 这 会
意料之 外的 奇迹 , 那时我还 小, 但 实在 不 明 白这 些 。
— —
语序 不 当、 式 杂 糅 等 等。 “ 乎 意 料 ” 意 思 是 句 出 的
有羡余性 , 现代 汉 语 也 不例 外 。 现 代汉 语 语 言学 的 开 山鼻 祖赵元 任先 生举 例 说 明羡 余现 象 : 虽然 ” “ 中
的 “然 ”。 来 的 意 思 是 “ 此 ”、 这 样 ”, 在 只 作 原 如 “ 现 为 后 缀 , 而 有 了 “ 然 这 样 ”, 虽 然 如 此 ” 样 的 因 虽 “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