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间5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五探究串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验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难点: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出各点的电流。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讨论法【教学器材】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道它们在连接方式上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但是还不知道电流流过串、并联电路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有什么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开始第5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提出问题: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并回答,回答时要说出猜想的依据)实验:(让学生说出都需要哪些仪器,记录哪些数据,实验时的步骤及最后得出的结论)两个灯泡,一个电源,一块电流表,一个开关,若干条导线。
分别设计两个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并进行连接。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串联时的电流和并联时干路和个支路的电流。
电路图1.串联2.并联分析论证1.串联: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A=IB=IC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与从电源负极流入的电流相等。
2.并联: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IA=IB + IC评估1.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下结论)2.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故障吗?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灯亮了吗?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交流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
电路教案初中物理

电路教案初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掌握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开路(断路)。
3. 能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内容:
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电路的状态:通路和开路
3. 电路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灯、电视、电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引出电路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20分钟)
1. 电路的概念: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定义。
2.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3. 电路的状态:通路和开路。
讲解通路和开路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或图示来说明。
三、课堂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用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器材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2. 观察并记录电路中的现象,如灯泡的亮灭等。
3. 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如电源提供电能、导线传输电能等。
四、课堂总结(5分钟)
通过课堂实践,总结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强调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
2. 思考并回答: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路的通路和开路有何区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电路,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3年级物理电路教案

初中3年级物理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学会用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情况。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和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电路图的画法。
3.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电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引出电路的概念。
二、新课(20分钟)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导线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
(2)用电器:消耗电能,如电灯、电视、电脑等。
(3)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连接时电路通路,断开时电路断路。
3. 电路图的画法: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各部分,如电源用“+”和“-”表示,用电器用“O”表示,导线用直线表示,开关用“V”表示。
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用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器材,连接电路,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路的概念、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电路图的画法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学生能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学会画电路图,并能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5课件

1kA=10A 1mA=10A 1µA=10mA=10A
(3)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有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之分。 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指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
在今后学习中,所分析的都是指电路模型,简称电 路。在电路图中,各种电路元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
如常用的手电筒,其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灯 泡用电阻元件表示,其参数为电阻R,电池是电源元件, 其电动势可用E,电池与灯泡的连接还有筒体和开关,其 电阻微小忽略不计,认为是一个无电阻的理想导体。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5)课件
图1-2 手电筒电路模型
二、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1.电流
(1)电流的概念
带电粒子(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就
形成电流。在金属导体中流动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
用下定向运动而形成的。人们把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导体横 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它是衡量电流强 弱的物理量。
如图1-3所示,设在极短的时间dt内,通过导体ab横截面
S的微小电荷量为dq,则电流为
i = dq
dt
式中的i表示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在某一瞬时的瞬时值。
如果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则dq/dt为一常数,这种电流称为
恒定电流,简称直流,常用大写字母I表示,即
I=
dq dt
=
Q t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5)课件
图1-3 导体中的电流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5)课件
(2)电流的单位 电流的国际单位单位是Biblioteka 培,简称安(A)。当1秒(s)时间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ca87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e.png)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教学目标: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
教学准备学生:灯泡、电池、电线、开关制作材料(橡皮、回形针、图钉、导线)。
教师:学生材料一套、小电扇、小喇叭、开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留意过江阴城的夜景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图片)美不美?是啊,这些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霓虹灯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电源导线灯泡【设计意图】:生活化的问题的抛出能唤起所有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利于激发他们思考。
为下面的探究顺利过渡。
二、初步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1、谈话:如果老师给大家每人一根电线(导线),你能点亮小灯泡吗?在你动手之前,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灯泡会亮。
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并画出尽可能多的能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关于简单电路的已有经验储备,也为后面的画电路图做准备。
同时,学生往往对桌上的材料也是最感兴趣的,关注度高,更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提醒学生动脑很有必要,这些都有利于保障学生动手活动有序进行,养成“活而不乱”的习惯。
3、请最先点亮小灯泡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连接方法(教师提供电池和小灯炮的实物卡片,只要求学生把它们摆放到黑板上,用粉笔把它们连起来就行了),让其他用不同方法点亮小灯泡的同学逐个到黑板上画出连接方法。
4、逐组分析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这为孩子们交流、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便发现只有闭合电路才能点亮小灯泡这个共同特征。
高中物理电路讲课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电路讲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能够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1.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讲解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电阻值。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5. 作业:布置相关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3. 幻灯片:电路图、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学习情况是否符合预期目标,需要调整的地方;
3. 下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准备工作。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1e=1.6×10-19C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电路第五版教学设计

电路第五版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以电路第五版为教材,着重探讨电路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电路知识和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中基本的元器件和线路结构;2.掌握基础的电路分析方法;3.理解电路的信号传输和反馈机制;4.掌握基础的电路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基本电路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和电压的应用。
第二章交流电路•交流电路的符号表示和基本概念;•交流电路分析方法:阻抗、相位等;•交流电路中的放大器和滤波器;•交流电路中的幅值、频率和相位调节。
第三章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分类;•放大电路中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的集成电路实现;•放大电路的应用。
第四章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分类和频率响应曲线;•电感和电容的频率特性;•共模反馈电路;•杂散响应的抑制。
第五章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表示;•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微处理器。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探究和电路设计等。
理论讲授是重要的部分,通过讲授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探究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和应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理解电路的原理和现象。
电路设计是理论和实验的结合,通过设计电路来激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和作业表现(20%);2.实验报告和设计作品(30%);3.期中考试(25%);4.期末考试(25%)。
教材参考1.《电路第五版》;2.《电子电路基础》;3.《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4.《微电子电路设计》。
总结本课程从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出发,着重探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探究和电路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路的理论和应用,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uu+
_ ud +
_
A +
o uo
+
b
3. 关系
uo=A(u+- u-)=Aud uo=-Au-(反相) uo=Au+(同相) 运放具有“单方向”性质的器件。
4
4. 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a _ u _ A ud + u+ + + b uo 近似特性 Usat
实际特性
uo
设在 a,b 间加一电压 ud =u+-u-, 则可得输出uo 和输入ud 之间的 转移特性曲线如下:
分三个区域: ①线性工作区: -ε < |ud| < ε, 则 uo=Aud ②正向饱和区: ud > ε, 则 uo= Usat ③反向饱和区: ud<- ε , 则 uo= -Usat
5
-ε
Oε
ud
-Usat
5. 电路模型 uRin u+
Ro + A(u+-u-) _
Rin :运算放大器两输入端间的输入电阻。 Ro: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G1 Rf uo ui ui Gf R1
表明 uo / ui只取决于反馈电阻Rf与R1比值,负号表明 uo和ui总是符号相反(反相比例器)。 此近似结果可将运放看作理想情况而得到。
10
5.3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由理想运放构成的反相比例器: i2 Rf “虚短”: u+ = u- =0,i1= ui/R1 i1 R i2= -uo /Rf i- _ 1 “虚断”: i-= 0,i2= i1 u+ + + u+ + ui RL uo Rf _ uo ui _
7
ud<0
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运放开环工作极不稳定,一般外部接若干元件(R、C等), 使其工作在闭环状态。
1. 反相比例器
Rf R1 + ui _
1
Rf
R1 1
2 2
_ +
A +
RL
+ uo _
+
ui _
Ri
+ R o u1 + _ Au 1 _
RL
+ uo _
运放等效电路
8
用节点电压法分析:(电阻用电导表示) (G1+Gi+Gf)un1-Gf un2=G1ui R1 1 + ui _ Ri
可见,加入跟随器后,隔离了前后两级电路的相互影响。
15
5. 积分器 iC iR + ui _ R iu+ _
C
u-=0 i-=0
+ + uo _
i R= i C
duo ui C R dt
1 uo ui dt RC
积分环节
y x dt
x -y -1 y
16
总结: 1、应用规则; 2、应用结点电压法列方程。
12
3. 加法器 R1 ui1 R2 ui2 R3 ui3
Rf i_ +
uu+
+ + uo _
u-= u+=0 i-=0 ui1/R1+ ui2 /R2+ ui3 /R3 =-uo /Rf
∴ uo= -(Rf /R1 ui1 +Rf /R2 ui2+Rf /R3 ui3)
比例加法器:y =a1x1+a2x2+a3x3 ,符号如下图: x1 x2 x3 a1 a2 a3 -y -1 y
Rf
2
-Gf un1-(Gf+Go+GL)un2 =GoAu1
u1=un1 整理,得 (G1+Gi+Gf)un1-Gf un2=G1ui
+ R o u1 + _ Au 1 _
RL
+ uo _
运放等效电路
(-Gf +GoA)un1-(Gf+Go+GL)un2 =0 解得
Gf ( AGO Gf ) G1 uo un2 ui Gf Gf ( AGO Gf ) (G1 Gi Gf ) (Gf Go GL )
9
Gf ( AGO Gf ) G1 uo un2 ui Gf Gf ( AGO Gf ) (G1 Gi Gf ) (Gf Go GL )
因A一般很大,上式中分母中Gf(AGo-Gf)一项的值 比(G1+ Gi + Gf) (G1+ Gi + Gf)要大得多。所以,后一项 可忽略,得
R1
1.规则: (1) 倒向端和非倒向端的输入电流均为零。(虚断路) (2)对于公共端倒向输入端的电压与非倒向输入端的电压相等。 (虚短路)
11
2. 正相比例器 Ri + ui _ i- _ i u+ + + uR2
+
+ R1
uo _
u+= u-= ui i += i - = 0
(uo-u-)/R1= u-/R2 uo =(R1 + R2)/R2 ui =(1+ R1/R2) ui
概念: 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增益很高的放大器,它能同时放大直流 和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能完成加减、积分、微分等数学运算。 1.
2
2. 电路符号
_ ud - b + u + u+ _ _ º + a a
_
+
A +
o + uo _ º
a: 反向输入端,输入电压 ub:同向输入端,输入电压 u+ o: 输出端, 输出电压 uo : 公共端(接地端) A: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可达十 几万倍。 (其中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每一 点均为对地的电压 ,在接地端未 画出时尤须注意。) 实际运放均有直流电源端,在电 路符号图中一般不画出,而只有 a,b,o三端和接地端。
第五章
内容: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吉林大学
电路模型、理想化的外部特性、电阻电路分析 重点: 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1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
是一种有着十分广泛用途的电子器件 。最早开始应用于 1940年,主要用于模拟计算机,可模拟加、减、积分等运算, 对电路进行模拟分析。1960年后,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运算放大器逐步集成化,大大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
17
作业: P119的5-2、5-3、5-4、5-5、5-6、57
18
13
4. 电压跟随器
_ +
+
+ ui _
+ uo _
特点: ① 输入阻抗无穷大(虚断); ② 输出阻抗为零; ③ uo= ui。 应用:在电路中起隔离前后两级电路的作用。
14
例
+
u1
R1
+
R2 RL u2
_
_
u2 R2 u1 R1 R2
_
R1
+ +
RL u2
+ ui _
+
R2
_
u2 R2 u1 R1 R2
6
6. 理想运算放大器 在线性放大区,将运放电路作如下的理想化处理: ① A ∵ uo为有限值,则ud=0 ,即u+=u-,两个输入端之间 相当于短路(虚短路); ② Rin , i+=0 , i-=0。 即从输入端看进去, uo 正向饱和区 元件相当于开路(虚开路)。 ud>0 Usat i+ _ u- _ ud ud + 0 + uo + u + -Usat 反向饱和区 i理想运放的电路符号 电压转移特性(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