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

合集下载

慢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学习目的
• 慢性便秘的定义 •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 慢性便秘相关的因素
研究目的
• 选择流行病学研究的样本 • 演示流行病学分析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 • 了解似然比的概念
目的
• 评估慢性便秘在人群中的流行 • 评价不同的便秘诊断标准的一致性
目的
• 评估自述便秘和罗马Ⅱ诊断标准包括的症 状学诊断的准确性
(49) (51) (34) (44) (22)
样本数 250 256 171 221 114
506
(49) (51) (34) (43) (23)
回答人数 182 167 120 154 75
349
(52) (48) (34) (44) (22)
便秘的发病率
自述 罗马标准 罗马Ⅱ标准
女性
40.1 33.0-47.2
罗马标准
21.7 14.3-29.0
罗马Ⅱ标准 13.3 7.3-19.4
29.2 22.0-36.4
18.2 12.1-24.3
14.3 8.7-19.8
30.7 20.5-42.4
17.3 9.6-27.8
14.7 6.6-22.7
便秘的发病率
罗马Ⅱ诊断标准包括腹泻 总人数 女性 男性 18-30岁 31-50岁 51-65岁
Se Sp LR+ 1/LR-
自述
98
82
5.4
41
排便用力
84
94
14
5.9
排便困难
92
90
9.2 11.3
排便不尽
43
95
8.6 1.7
肛门阻塞
71
95 14.2 3.3
辅助压力
29

特殊人群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完整版)

特殊人群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完整版)

特殊人群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完整版)摘要慢性便秘是门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不仅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还会诱发精神心理异常、降低生命质量、增加个人和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

便秘的疗法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通便药物、益生菌、生物反馈、精神心理综合治疗等,效果因人而异。

然而,一些特殊便秘人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搭配需要个体化制定,以增加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和环境变化,便秘患病率与日俱增。

我国各年龄段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6%~20%[1],并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

患者多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生命质量降低。

按照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便秘的治疗包括[2]:①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饮水、多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②药物治疗:通便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灌肠药和栓剂等;③精神心理治疗:针对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④生物反馈治疗;⑤手术治疗;⑥其他:包括益生菌、中医中药、神经刺激等。

但是临床工作中,如何对特殊便秘人群合理用药?现针对6类特殊人群的便秘治疗进行综述。

一、老年人1.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间神经元总数、胆碱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3],神经元退行性改变。

同时,结肠各段Cajal间质细胞(起搏细胞)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4],结肠传输减慢,缺乏便意,诱发慢传输型便秘。

部分老年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受损,伴有直肠推进力不足、内脏下垂、盆底下降等等肛门括约肌松弛障碍[5],诱发排便障碍型便秘。

另外,纤维素及水分摄入不足、活动量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钙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镇痛药等)均可导致便秘。

2.处理策略:治疗诱发便秘的原发病,由药物引发的便秘予以调整用药或停药。

生活习惯指导包括: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补足水分及膳食纤维、适度运动、增加腹部按摩等。

经调整生活方式仍无法改善的便秘患者,可使用通便药物治疗,首选容积型泻药和渗透性泻药[2]。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05
04
03
02
01
促动力药
通过增强肠道动力和协调性,促 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莫沙必利 、伊托必利等。
刺激性泻药
通过刺激肠道黏膜和肠壁神经,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比沙可 啶、酚酞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 致肠道黑变病,加重便秘。
容积性泻药
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便,如甲基纤维素 、车前草等。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进而对全身健康产 生不良影响。此外,慢性便秘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痔疮等 疾病的患病风险。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慢性便秘患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 经济负担。同时,因便秘导致的劳动力丧失和生产力下降也 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02
慢性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排除标准
在诊断慢性便秘前,需排 除由器质性病变(如肠道 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引 起的便秘。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最后根据症状标 准和排除标准做出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
患者症状较轻,不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
患者症状较明显,对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
重度
患者症状严重,明显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需 要药物治疗。
排除器质性病变
肠道肿瘤
其他器质性病变
通过肠镜、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肠道 肿瘤。
如肠道狭窄、肠梗阻等,通过相应检 查进行排除。
炎症性肠病
通过肠镜、活检等病理检查排除炎症 性肠病。
04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和严 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慢性便秘

如何预防慢性便秘

如何预防慢性便秘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状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困难,需要用力排便。

长期慢性便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还会引起肠病、直肠脱垂、肛裂等并发症。

因此,预防慢性便秘十分重要。

以下是预防慢性便秘的几点建议。

一、饮食要均衡饮食均衡对预防慢性便秘非常重要。

饮食应该保持适当的营养纤维素摄入,这能够减缓肠胃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同时,应尽量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二、多喝水多喝水对预防慢性便秘同样至关重要。

水分能够软化粪便,增加排便次数,促进肠胃健康。

建议每天喝充足的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能够刺激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三、适量进行运动运动也是预防慢性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增加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车等。

四、定时去厕所定时去厕所可以训练肠胃的自然排便能力,预防慢性便秘。

早晨起床后、饭后和睡前都是比较适合去厕所的时间段。

特别是在早晨和饭后,能够充分利用反射弧产生的肠道蠕动,达到定时排便的好处。

五、保持心情愉悦保持心情愉悦对预防慢性便秘有一定的帮助。

常常处于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的状态会影响肠胃的运作,引起便秘。

所以,保持心情愉悦,放松心情,将有助于肠胃健康。

总之,预防慢性便秘需要从饮食、水分摄入、定时去厕所、运动等多方面入手,量化自己的排便情况,及时对症下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慢性便秘,保护肠胃健康。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慢性便秘的概述 • 慢性便秘的病因学 • 慢性便秘的诊断 • 慢性便秘的治疗 • 慢性便秘的预后 • 慢性便秘的临床实用指南
01
慢性便秘的概述
慢性便秘的定义
症状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 便费时费力等。
时间
病程至少为6个月。
病因
功能性疾病为主,少数为器质性疾 病。
增加心理支持
对于严重的便秘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增加 心理支持,缓解症状。
05
慢性便秘的预后
Hale Waihona Puke 性便秘的病程及转归慢性便秘的病程较长,多数患者为间断性发作
慢性便秘的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确诊。症状发作形式以间断性为主,患者症状时轻时 重,呈周期性变化。
便秘的转归与病情有关
患者的生活方式对预后也有影响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便秘症状加重,而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 方式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如何改善慢性便秘的预后
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便 秘症状。
积极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便秘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肠道疾病、糖尿病等,以改善 便秘症状。
慢性便秘的分类
• 功能性便秘 • 慢传输型便秘 • 出口梗阻型便秘 • 混合型便秘 • 器质性便秘 • 肠道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 代谢性疾病等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征
年龄
中老年人高发。
性别
女性多见。
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并发症
肛门直肠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 性疾病等。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慢性便秘是指至少连续3个月以来,排便困难或数目明显减少,大便硬结或干燥,需要较多用力或用助泻药才能排便的一种常见病症。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由于慢性便秘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也较多,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便秘的基层诊疗,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不足等。

2.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

3.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抗酸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可引起便秘。

4.肠道病变因素:如直肠脱垂、结肠下垂、痔疮、食管胃结肠吻合术、结肠肿瘤等。

5.神经调节及功能异常:如肠道神经功能障碍、肠道平滑肌功能不良、风湿性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1.排便不畅,大便不通畅和顺利。

2.排便时间较长,需用力排便或有疼痛感。

3.大便干硬,有时伴有点滴状大便。

4.排便频率明显减少,一周排便少于3次。

三、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肛门指检、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盆腔B超等检查,排除其它疾病,确定为慢性便秘。

四、处理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对病因可纠正的如药物引起的便秘、直肠脱垂等,应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2.饮食调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3.规律排便:培养定时定点排便的习惯,尽量不忽略大便的欲望。

4.增加运动: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肠道蠕动。

5.使用泻药: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口服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或润滑泻药。

五、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功能不良,应避免滥用。

2.在使用泻药时,应充分了解药物作用机制,遵医嘱使用,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如出现肠道梗阻、便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4.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憋大便,保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

六、随访治疗:1.初诊后1个月复诊,评估疗效,如有需要可调整治疗方案。

2.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诊至内科或消化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为防治慢性便 秘提供了全面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 推动防治工作的开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便秘的认识水平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 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
较大。
临床医生对慢性便秘的认识水平 参差不齐,导致诊疗效果不佳。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为临床医 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慢性便秘 诊疗知识,有助于提高认识水平

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便秘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 ,容易出现跨学科诊疗的混乱 。
注意事项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案,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患者自我管理与随访计划制定
自我管理
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调整、排便习惯改善、心理调适等方面。
随访计划
医生应为患者制定随访计划,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05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的意义 与价值
对病因进行治疗。
02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
治疗、病因治疗等。
03
方法选择
对于功能性便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法改善症状;对于
药物性便秘,可以调整药物或停药;对于器质性便秘,需要针对病因进
行治疗。
04
慢性便秘的预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措施及建议
01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慢性便秘概述 • 慢性便秘的评估与诊断 •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慢性便秘的预防与康复指导 •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的意义
与价值
01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改善。
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1 2 3
促进慢性便秘相关基础研究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者对慢 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推动 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
加速慢性便秘治疗方法的创新
共识意见可以引导科研人员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 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相关治疗技术的进步 。
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B
C
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引发慢性便秘。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钙剂等可能导致肠道 蠕动减慢,引发慢性便秘。
D
02 慢性便秘的诊断
诊断标准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 感或阻塞感。
粪便干硬
大便干燥、硬结,不易 排出。
促进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引起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资源 的投入。
谢谢聆听
不良症状
伴有腹痛、腹胀、肛门 坠胀等不适感。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饮食习惯、生活 习惯等。
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异常体征,肛门有无狭窄、痔 疮等病变。
如粪便常规、潜血试验等,了解肠道有无炎 症、出血等病变。
02
01
特殊检查
如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有助于 了解肠道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共识意见的发布有助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慢性便秘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
对患者及社会的积极影响
增强患者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和治疗信心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慢性便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提高 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d Thompson): SCD 2 /w, 并至少以下一项, 1/4时间,3M 排便费力 排便不畅 硬便 • 存在问题:通便药滥用,疗效不佳,诊治并不 容易,对消化道运动生理和病理生理的深入研 究, 提高疗效,
HAPCs
10 8 6 4 2 0
No of HAPC/6.5h
• GIT%:72h时80%位于乙状结肠以上
• ARM:直肠感觉阈值增加,力排时EAS反向收缩
• 诊断:功能性便秘,混合型
慢性便秘的诊断
• 病因诊断:各系统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 便秘类型: 慢通过、出口梗阻、混合型 (据排便症状、粪便特点、有关检查) • 受累范围: 结肠、肛门直肠、或伴上胃肠道 肌病或神经病变 (ENS ANS CNS) • 局部结构-便秘因果:直肠前膨出、脱垂、套迭 • 补充膳食纤维:有无慢通过便秘
• 便秘6年,加重1年。
• 硬粪,排便困难,少有便意,腹胀痛。多种通 便剂无效,需灌肠通便。近 3 年出现腹股沟斜 疝。无DM。 • 提出问题:OOC?疝引起不全肠梗阻?手术 治疗疝?
慢性便秘病例-临床资料(2)
• 肛诊:力排时肛门括约肌反向收缩
• 粪便常规正常,腹平片正常
• 乙状结肠镜:结肠黑变病,钡灌肠:正常
慢 性 便 秘 诊 治 流 程 图
慢性便秘
病史和查体 排便粪便特点
报警症状 疑器质病
病因 类型 试验治疗
确定病因 相应治疗
粪便 肛检 钡灌肠 结肠镜 腹片 血生化 结肠通过 肛直肠测压 排粪检查 等
+
综合治疗 纠正病理生理
慢性便秘诊断程序应用的意义
Satish SC, et al(Ameri J Gastro, 1997): 肛门直肠疾病患者 N=143, 126 进行了检查 其中76%改变了治疗方案, 在69例便秘中: OOC: 48% 直肠感觉损伤:58% 生物反馈后好转:43% PUMC Hospital (2000) N=59, 3/4改变了治疗方案
通便药
• 膨胀药 欧车前(psylliium)、麦麸、甲基纤维素 杜秘克(乳果糖,lactulose)、山梨醇
• 渗透性药 福松(聚乙二醇2000,forlax) • 盐类泻药 镁盐
• 润滑剂: 液状石蜡、麻仁润肠丸
• 刺激性泻药: 番泻叶、鼠李、 酚酞、蓖麻油
• 肠促动力剂:普卡必利 (prucalopride)
外科治疗便秘
• 适应证:结肠无力,注意:
消化道动力异常 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突出的排便以外的表现 动力障碍-肛直肠解剖异常的因果
• 结肠无力的手术成功率:
Kamm(IR, N=44, 3ys):50% Klatt(IS,N=9, 2ys):100%
慢性便秘病例-临床资料(1)
• Ch C H,男 70
control
constipation
Example 1: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72h: 0%, 85% above sigmoid
慢性便秘的病因
继发性: • 结肠、直肠肛门结构异常 • 代谢和内分泌疾病:DM、甲低、高钙血症 • 结缔组织病:PSS •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脊 髓损害,心理障碍 • 肌病:肌营养不良 • 药物:止痛剂、解痉剂、三环抗抑郁药等 原发性: • 结肠无力、盆底综合征
生物反馈的疗效
• Farrara A & Levy JR (1992-1995):
N=116, 作EMG肌电生物反馈训练,6-8/W 结果:84%有显效,便次从0.8/W增加到6.5/W,
• 赵志泉 林琳(1997-1999):
N=45, 作EMG肌电训练,1-2/W 结果:总有效率88.8%, 盆底肌和腹肌矛盾运动消失, 感觉阈值趋向正常,最大耐受量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