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合集下载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此外,共识还对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该手术 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发育异常等多种良性疾病的治 疗。专家们针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操作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腹腔镜下 子宫分碎术的操作技术、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广大临床医生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学 习和实践,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健康福祉。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 困难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演示将梳理专家共识, 探讨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法。
一、问题提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 况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等症 状。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肾气虚衰等因素有关。
二、原因分析
1、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功能 失调,则容易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便秘。
2、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大 肠传导失司,形成便秘。
3、肾气虚衰:肾主水,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若肾气虚衰,则容易导致肠 液枯竭,使粪便干燥,引发便秘。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主要介绍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内 容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提供参考。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国专家在腹腔镜下子宫分 碎术领域达成的共识,该共识主要规范了该手术的实施范围、操作技术、安全规 范、培训及临床应用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一、概述(一)定义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诱因和病因1. 诱因:(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1.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

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2)直肠指检:(3)腹部平片:(4)结肠镜检查:(5)结肠传输试验:(6)排粪造影检查:(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8)球囊逼出试验:(9)肛门肌电图检查:3. 诊断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排便<3次。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辨证论治
• 热积秘 • 主症: 1) 大便干结; 2) 腹胀或腹痛。 • 次症: 1) 口干; 2) 口臭; 3) 面赤; 4) 小便短赤。 • 舌 脉: 舌红苔黄,脉滑。 • 治法: 清热润下。 • 主方: 麻子仁丸 ( 《伤寒论》) 。 • 药物: 火麻仁、芍药、杏仁、大 黄、厚朴、枳实。 • 加减: 大便干结难下者,加芒硝、 番泻叶; 热积伤阴者,加生地黄、
腑气不通。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致使气机郁滞,腑失通降。劳倦 过度、 年老体虚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送 无力,血 虚则肠道失于濡润,大肠传导失司。屡用苦寒泻下药物,则耗伤阳气, 肠道失于温煦。部分患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
• 病位 • 在大肠,与肺、脾 ( 胃) 、肝、肾诸脏 腑的功能失调相关 “大肠者,
荟。
辨证论治
• 气虚秘 • 主症: 1) 排便无力; 2) 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 次症: 1) 乏力懒言; 2) 食欲不振。 • 舌脉: 舌淡红、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 治法: 益气运脾。 • 主方: 黄芪汤 (《金匮翼》) 。 • 药物: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 • 加减: 乏力汗出者,加党参、白术; 气虚下陷 脱肛者,加升麻、柴胡;
中医病因病机
• 基本病机: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 • 阳明燥热伤津、气滞腑失通降、寒邪凝滞肠 腑、气虚推动无力、血虚
肠道失荣、阴虚肠失濡 润、阳虚肠失温煦。 • 除上述病理因素、基本病 机外,亦有湿、瘀所致的湿秘和瘀血秘。瘀
血秘是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湿秘则如张景岳所 云: “再若湿 秘之说,湿则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 秘也,亦阴结也。
枳实。
辨证论治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目前主要根据罗马Ⅳ(RomeⅣ)标准和患者主诉(self-reported)进行诊断,即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排便费力感、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老年人慢性便秘不仅常见,且患病率随增龄增加。

多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

慢性便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耗费了大量的医疗经费,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有效地处理老年人慢性便秘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部分老年病、消化病学专家制订了本共识,供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及药物,因此,也可将老年人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便秘是指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继发性便秘是指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便秘。

1.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constipation):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便秘类型,根据患者的肠道动力和直肠肛门功能改变的特点分为4个亚型:(1)慢传输型便秘:老年人结肠动力减退,易发生慢传输型便秘,其特点是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2)排便障碍型便秘: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既往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此型便秘在老年人中亦多见;(3)混合型便秘:患者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4)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transitconstipation,NTC):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腹部不适与便秘相关,排便后症状可缓解,老年人较少见。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改善。
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1 2 3
促进慢性便秘相关基础研究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者对慢 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推动 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
加速慢性便秘治疗方法的创新
共识意见可以引导科研人员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 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相关治疗技术的进步 。
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B
C
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引发慢性便秘。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钙剂等可能导致肠道 蠕动减慢,引发慢性便秘。
D
02 慢性便秘的诊断
诊断标准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 感或阻塞感。
粪便干硬
大便干燥、硬结,不易 排出。
促进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引起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资源 的投入。
谢谢聆听
不良症状
伴有腹痛、腹胀、肛门 坠胀等不适感。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饮食习惯、生活 习惯等。
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异常体征,肛门有无狭窄、痔 疮等病变。
如粪便常规、潜血试验等,了解肠道有无炎 症、出血等病变。
02
01
特殊检查
如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有助于 了解肠道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共识意见的发布有助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慢性便秘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
对患者及社会的积极影响
增强患者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和治疗信心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慢性便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提高 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3,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HAN
背景
背景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 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我国于2003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上制定了《慢性便秘的 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根据罗马Ⅲ标准在扬州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对 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定义和流行病学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 ~10.0%。慢性便秘患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定义和流行病学
3.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便秘患病率高
✓本共识意见中的推荐等级根据投票结果分为: 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比例≥80%; 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比例相加≥ 80%; 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比例相加≥80%;未达C级指标则删除。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 和“建议”3个等级。
于城市。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便秘的影响可能是由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差异所致。 ✓ 低BMI和生活在人口密集区的人群更易发生便秘。 ✓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 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 境相似有关。 ✓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药、 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 AID等。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 STC发生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便秘患者,多数没有明确诱因,部分
患者可能在子宫切除术后或分娩后发生,也有部分患者发生在急性或慢性神经损伤后,如 肌间神经丛、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研究表明,结肠传输延迟主要与结肠动力受损有关。 ✓ 通过测压等方法行腔内结肠动力评估发现STC患者存在结肠动力障碍,主要包括结肠高 幅度推进性收缩活动减少、幅度降低,对进餐和(或)药物(如比沙可啶、新斯的明)刺 激的收缩反应降低。 ✓ 研究也表明,在STC患者乙状结肠或直肠非推进性蠕动或逆推进性蠕动活动明显增加, 从而阻碍结肠排空。 ✓ 高分辨率结肠压力测定显示,结肠各段相邻的推进性蠕动重叠明显减少。 ✓ 也有研究发现,STC患者的胃结肠反射减弱,近端结肠排空延迟。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与病理生理
6.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 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NTC是功能性便秘中较常见的亚型,患者结肠传输功能检测正常,但存在
便秘症状。 ✓通过各种结肠传输时间检查方法发现,STC患者全结肠或结肠各段存在传
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等。 ✓继发性便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器质性疾病和药物相关的原因。引起便
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 肠癌)等。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 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病因与病理生理
检查、治疗和住院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因工作生产效率降低、旷工引起的 间接经济损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和流行病学 病因与病理生理 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与病理生理
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慢性便秘根据病因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便秘(也称特发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
和继发性便秘。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
定义和流行病学 病因与病理生理 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和流行病学
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 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 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 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输延迟,主要由结肠推进力不足所致,结肠动力降低、结肠推进性蠕动收缩 活动减少,导致粪便通过结肠时间延长,表现为排便次数少、排便费力、粪 便干结等严重症状,但不存在排便协调障碍。 ✓排便障碍型便秘主要是指患者在尝试排便的过程中盆底肌群存在矛盾收缩、 松弛不全或肛门静息压增高,从而导致粪便排出障碍。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与病理生理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排便障碍型便秘有机械性和功能性原因。机械性原因主要是肛门直肠解剖学
异常阻止粪便通过,导致排便困难;功能性原因主要是指中枢或外周神经源 性障碍。 ✓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腹部、肛门直肠和盆底肌群的协调运动存在障碍,其 主要特征为直肠排出受阻,表现为直肠推进力不足和(或)排出阻力增加。
✓经过多轮投票并参照专家建议进行修改,于2018年12月21日组织全 国相关专家在深圳召开会议,会议上专家们对共识意见稿进行了充分讨论和 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背景
✓投票等级如下: a完全赞成(必不可少); b部分赞成,但有一定保留; c赞成,但有较大保留; d不赞成,但有一定保留; e完全不赞成。
定义和流行病学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非慢性便秘人群。 ✓便秘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状况、
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下降。 ✓部分患者由于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包括由患者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