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能够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能够储存水分,实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假如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但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能够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
(对)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
识点归纳
1. 万物都有颜色(原理和例子)
- 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或吸收光线的特性决定的。
- 例如,植物叶子呈绿色是由于叶子中的叶绿素能吸收阳光中的蓝、绿光,反射出来的就是绿色光线。
2. 平面图的绘制和解读
- 平面图是指将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信息转化为平面上的图形。
- 在平面图中,常用符号表示不同的物体、道路或建筑等。
3. 空气对物体的作用
- 空气对物体有浮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浮起来。
- 例如,气球在充满气体后会浮在空中。
4. 电的引入和体验
- 通过搓普通塑料薄膜或橡皮球,可以使它们带上静电。
- 静电可以使物体受到吸引或排斥。
5. 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及其原理
- 扑翼飞行器模仿了鸟类的飞行原理进行设计。
- 通过翅膀的上下摆动产生升力,使飞行器能够飞行。
6.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
- 植物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而动物没有。
-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不行。
7. 磁铁的使用和吸引力
- 磁铁具有吸引铁和钢等物质的性质。
- 小磁铁之间可以相互吸引或排斥。
8. 鸟类的种类和特点
- 鸟类可以根据嘴的形状和食物性进行分类。
- 不同种类的鸟类具有不同的外形和飞行特点。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果实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
2、岩石一般由一种或几种_______组成的。
3、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_______的作用。
4、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________是不够的,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
5、人们在链条上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_摩擦力。
6、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______________。
7、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___________的方式连接的。
8、敲击不同水量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___________,水越多声音越________。
9、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____________而直接向周围发射。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__________。
10、生活在海边的人,远望归航船队中的每一只船,发现总是最先看到_______ ,再看到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某食物包装上注有“保质期15天”,意思是( )。
A.从生产日期算起,15天之内该食物可以食用B.从生产日期算起,15天之后该食物可以食用C.从购买日期算起,15天之内该食物可以食用2、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
A.能转动B.很大C.有生命3、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A.纸B.笔C.桌面4、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等垃圾最科学的手段是( )。
A.填埋B.焚烧C.回收5、做小车时,橡皮筋缠绕一圈和缠绕十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力是()的。
A.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 B.一样 C.不一样6、下列不属于液体是的()。
A.酒精 B.饮料 C.醋 D.二氧化碳7、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描述。
A.时间B.速度C.距离8、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A.飞翔B.用鳃呼吸C.潜水9、在给油菜花进行人工传粉时,提取花粉时我们一般使用的工具是()A.放大镜B.棉签C.吸水纸10、下面三项中与运动快慢没有关系的是()。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一单元1.自然界的声音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2.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能说话,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吹竖笛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4.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5.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7.(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称为(分贝),用字母( dB )表示。
8.噪声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噪声主要造成听力受损、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9.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健康要做到哪5点?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④远离噪声;⑤避免耳朵进水。
10.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①居民区附近的高速公路建立声屏障;②深夜把电视机的音量近可能的开小;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④公路两旁种植绿化林;⑤安装双层隔音窗。
二单元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食物中还有(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它们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以下是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延展性等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自然物质、人工物质等
2.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色、占据空间、有重量等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流动性、可溶解物质等
3. 动物和植物:
- 动物的特征:可以移动、有呼吸、需要食物等
-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类、哺乳动物等
- 植物的特征:不能移动、有光合作用、有根、茎、叶等
-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水生植物等
4. 太阳系和地球: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流星等
- 地球的特征:有大气层、有水、有陆地、有生命等
-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倾斜度等
5. 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 动物的生长过程:出生、长大、繁殖等
- 生物的变化:生活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等
这些只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内容之一,复习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精选】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湘教版(一起)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3.根是构成植物供养系统的器官之一,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功能。
4. 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5.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等物质,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6.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7.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8.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9.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收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10.根的吸水试验中,在水面加上适量的植物油,用棉花堵住容器口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茎的运水试验中,把一段芹菜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芹菜会显红色,切开芹菜的茎,会发现里面有红色的水。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2.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3.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海豹、犀牛、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鳄鱼、青蛙等是卵生。
4.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5.羽毛是鸟类特有的,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PEP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PEP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对PEP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和掌握重点内容。
单元一:生物和生物的环境1. 生物是指所有能呼吸、能摄取食物、能感知和移动的物种。
2. 生物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能量等要素,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单元二:天空和天气1. 天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上空的区域。
2. 太阳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给予地球光和热。
3. 天气指一天内发生的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自然现象。
单元三:身体的构造和功能1. 人类身体有头、躯干、四肢和器官等构造。
2. 头的功能包括保护大脑、解决问题和感知信息。
3. 躯干的功能包括支撑身体、呼吸和保护内脏。
4. 四肢的功能包括移动、抓握和进行各类活动。
5. 不同器官有不同的功能,比如心脏负责循环血液,肺部负责呼吸等。
单元四:物体1.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固体有形状、体积和质量,能在一起停留。
3.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4.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扩散。
单元五:运动和力1. 运动指物体位置、形状或状态的变化。
2. 力是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的阻力。
单元六:水的变化1. 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存在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冰是水在较低温度下凝固成的固体。
3. 水蒸气是水在较高温度下变为气体的形态。
以上是PEP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复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1、与一年前相比,我们身体的身高和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我们的指纹、血型、DNA 都不会发生改变,另外头部相貌变化不明显。
2、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如果选定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同一个物体的位置描述结果有可能不相同。
“在”字后面的事物就是参照物。
如:升旗台在校门的对面,“在”字后面是“校门”,那么“校门”就是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
面向东方(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站立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5、根据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类。
定滑轮的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工作更加便利。
动滑轮连同支架是可以移动的,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物体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造成太阳位置变化形成的。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影子指向西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物体影子指向东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正午,物体的影子指向正北方,此时影长最短,温度为一天中最高。
上午影子由长变短,温度由低升高,下午影子由短变长,温度由高降低。
7、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所有的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它适应的环境中,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是用触角进行交流的。
它们力气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喜欢吃甜食,不会游泳。
9、蝗虫、蝴蝶、蜻蜓、蟋蟀、蚊子、苍蝇都和蚂蚁的特点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就是昆虫。
蜘蛛、蜈蚣不是昆虫。
10、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11、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进行的。
百叶箱一般安放在草坪上,箱内温度计的水银泡距离地面1.5米。
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背阴、离地1.5米高的地方。
12、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从什么方向吹来就叫什么风,如从北方吹来就叫北风。
如果旗帜飘向西南方,那么当时的风向是东北风。
13、风的大小用风力表示,风力有十三个等级,零级最小(无风),十二级最大。
为了准确测量风的方向和大小,气象台是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来测量的。
14、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形成起来的。
龙卷风和台风是自然界中破坏性极强的风。
15、云状和云量是云的观测的重要内容。
根据外形特征,云可分成层状云、积状云和波状云。
16、把整个天空划分为十等分,估计一下天空中所有云能占几份(十分之几)就是几个云量。
当云量小于1时,是晴天;云量为1~3时,是少云;云量为4~7时,是多云;云量为8~10时,是阴天。
17、气象站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
降雨量以毫米(mm)为单位。
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可以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18、测量气温、观测风向和风力、观测云等是气象工作人员观测天气的重要内容,也是气象台天气预报的有力依据。
19、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恶劣天气会影响工农业生产、交通,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电话查询、上网查询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
20、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
如下雨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有的地面和墙面返潮。
21、很多高科技设备的问世,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如气象雷达能探测暴风、雷雨和台风;激光测云仪能测定云的高度;气象卫星可以传递云图;计算机可以分析气象数据,报告天气变化情况。
22、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运动前,呼吸平缓、匀速,心跳正常;运动后,身体发热,呼吸急促、加快,心跳加速,汗液增多,感觉疲劳。
23、人的呼吸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许多器官共同配合来完成。
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
呼吸系统负责将含氧较多的新鲜空气送入肺中,将二氧化碳和人体不需要的气体排出体外。
24、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
25、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组成的。
通常心脏是有规律地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在每次心跳的过程中,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心脏的血液流入动脉血管。
26、心脏不停的跳动,推动血液流进血管,引起血管搏动,于是我们就感觉到了脉搏跳动。
人体的手腕部、颈部和腹股沟等处比较容易摸到脉搏。
无论是静止或运动,每个人的脉搏和心跳数是一致的。
27、人的学习、运动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脑。
校园里的各种运动和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又是大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
28、适量运动时,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兴奋,可使支配学习的思维中枢得到积极的休息,这样,再学习时,效果会更好。
29、适量运动后我们继续学习头脑感到清醒;长时间学习不运动我们会感到头昏脑胀。
我们在课间开展运动和游戏时要注意文明、健康和安全。
30、一般来说,化雪时的气温会比下雪时的气温低,这是因为化雪时,雪会吸收地表空气中大量的热。
一般来说,能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的雪比背光处的雪先融化完。
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使积雪尽快融化,常常采用在积雪上撒盐的方法。
二、观察与实验:1、你在校园里观察了许多小动物的家,把你观察的情况记录在表中。
动物名称“家”的地点“家”的环境和特点蜘蛛墙壁的墙角处比较高,在角落里蚂蚁在土里比较干燥、隐蔽金鱼在水里有水,有水草蜗牛在石块下面比较潮湿、阴暗2、我们的学校有各种不同的树木,请根据你的调查与发现,给你观察的树做一个“身份证”。
树名:香樟树树干粗:30厘米树龄:大约6年树高:大约8米叶形:椭圆状卵形用途:驱虫,防止烟尘树名:广玉兰树干粗:20厘米树龄:大约6年树高:大约5米叶形:椭圆形用途:绿化环境,净化空气3、运动时,我们的心跳加快,脉搏也会加快,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联系,做下面实验进行研究:(1)、用听诊器和摸脉搏的方法同时测量过一分钟心跳和脉搏,发现一分钟心跳次数和脉搏跳动次数是一样的。
(2)、我猜可能是因为心跳和脉搏跳动是一致的。
(3)、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做了模拟实验:将一根橡皮管套在橡皮球上,橡皮球就像心脏,软管就像血管。
有节奏地挤压橡皮球,手摸软管,我感觉到软管也在有节奏地跳动。
(4)、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发现心跳和脉搏的关系是心跳和脉搏跳动是一致的。
三、看图填空:四、实践与研究:1、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时,我们要做到哪些?答:不被动植物伤害到自己,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动植物,我们要关注和爱护动植物,保护观察地的环境,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观察者。
2、在校园里寻访动植物时怎样注意安全?答:如防止摔跤、预防蚊虫咬伤以及被其他虫咬伤、不要把手伸进不了解的洞穴、防止被蛇、蝎子等动物所伤等。
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一定要马上报告老师。
3、树的作用有哪些?答:1.美化环境,2.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3.建筑材料,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4、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洋、陆地以及陆地上的植被会蒸发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上升到高空时遇冷就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互相碰撞融合形成比较大的水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就掉下来形成降雨。
5、你知道的天气谚语有哪些?答: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鱼鳞云,不雨也风癫。
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6、你知道雨的大小是如何区分的?答:小雨:雨量清晰可见,地面全湿,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形成积水。
大雨:雨滴模糊成片,雨声激烈,地面很快形成积水。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积水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水。
7、人时刻要呼吸,呼吸系统的保健是很重要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如:流感、肺炎)应注意做好哪几点?答:①经常开窗通风;②锻炼后注意保暖;③不随地吐痰;④多运动;⑤隔离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
8、夏天的海边多刮什么风?形成原因是什么?冬天呢?答:夏天多刮东南风,因为当夏天时,吸收同样的热量,陆地的温度比海洋的温度要高,陆地热空气上升,海洋的冷空气补充过来,风就由海洋吹向陆地。
冬天多刮西北风,因为在冬天时,放出同样多的热量,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海洋的热空气上升,陆地上的冷空气补充过来,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