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佛山星火教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服装(1)鸦片战争前后:①西式服饰传入,引起服装变革。

②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③清政府不得不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

(2)民国期间:①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②洋装促成中国服饰改良,如中山装和旗袍。

2.习俗(1)“断发”运动: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②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此陋习。

(2)不缠足运动:①清政府下令禁止缠足,但屡禁不止。

②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女权运动。

康有为与康广仁创立“不缠足会”。

3.传媒(1)报刊: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报纸成为抢手货。

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申报》。

④《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⑤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的是《绣像小说》《小说林》《月月小说》和《新小说》。

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

⑦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①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

②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

③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

④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

4.礼仪(1)日常礼仪:①古代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形成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礼仪。

②民国之初,鞠躬、握手取代跪拜、作揖,显示平等、自由精神。

(2)婚姻礼仪: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及官宦人家。

(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史料论证考向1 新潮冲击下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史料一史料二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徐珂《清稗类钞》史料三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思考: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见面礼:从跪拜到鞠躬握手;婚礼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崇尚自由;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出现崇尚西洋的潮流。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展程度较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开放。故 选 A 项。
答案 A
9. 《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 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 寐。 邻家有女已放足, 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①掌握近代服饰、发饰等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 作业 的情况,理解近代生活变化的原因和特点;②通过 目标 比较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归纳影响近代生 活变迁的因素。 作业 设计 限时:40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1912 年 9 月 8 日, 《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 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 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服饰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 欢迎 )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放足,而联系相关史实可判断,辛亥革
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 D 项。
答案 D
10.据 1913 年 9 月 5 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 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 者也。”这说明当时( )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1896 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 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共35张)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共35张)

(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
其五,兜盖像笔架,寓意以文治国
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
第8页,共35页。
满族女装
清 代 普 通
(pǔtōng)
女 装
第9页,共35页。
汉族 女装 上袄 下裙
民国 初旗 (Mínguó) 袍
第10页,共35页。
根据(gēnjù)课本概括近代男女服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课本用历史术语
第33页,共35页。
外国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 入侵
中国政、经、思变化
社会生活变迁
传统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
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第34页,共3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形体 修饰——“断发易服”。一、易服——“竞尚洋装”。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政
大思业材的料想进四行、,受社西会方西习民俗主方也、发民平生等主了、变自平革由等,观晚念思清的想社影会响影也,响呈伴现随出着平晚等清化资的产时阶代级特民征主。革命
第31页,共35页。
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P58
经济:
反映着社会(shèhuì)物质文明的进步
促进资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
思想: 政治:
消极:
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反封建、倡民主
发展不平衡,内地和农村仍落后贫穷
半封建化色彩,有利于列强的侵略
第32页,共35页。
李叔同简历: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 在西餐馆就餐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A. 《申报》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D.《绍文新报》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太平天国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

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通讯

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通讯

婚姻礼仪 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 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丧葬礼仪 由厚葬变为西方文明、卫 生、简洁的丧葬礼仪
23
史实篇——交通运输
24
铁路的发展
时间
发展情况
1876年 英国商人建造淞沪铁路 第一条铁路
晚 1881年 唐胥铁路 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清 1888年 紫光阁铁路(宫廷专列)
时 期
甲午战后 1909年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断发”
时间
同治、光 绪年间
戊戌维新 期间
1910年清 政府
民国政府
概况
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 服改元”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
结果
政府禁止 因变法失 败未实现
影响不大 彻底革除
10
(2)、不缠足运动




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点石斋画报》
维新运动中,变法人士大力宣传维新思想,报纸 发展 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的武器。
( 新文化运动)后,随着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 普及 心,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15
女明星
阮玲玉
周璇
16
大众传媒之电影篇
时间
概况
地位
19世纪末 电影传入中国
2、清政府:改革官府、军服。
3、民国: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 的形制。
4、中西合璧的趋势:中山装和旗袍。
5
看图说史
三民 主义
中山装——中西合璧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礼 廉
6
中 西 合 璧
7
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 饰外,还变了什么?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社会生
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点拨 变化原因的分析应从西方文明的冲击、工商 业发展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政府的推动几个 方面着手;影响应考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答案
(1)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和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12年,清王朝统治被推翻,A 项结论不符合史实;C项结论不对;而D项结论不符合当
时的中国实际情况。文绣利用法律手段提出离婚,反映
④1931年,第一部有声影片《 歌女红牡丹》。
2.作用 (1)及时传播 时事信息,娱乐生活。 (2)促进了科学知识 的普及。 (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问题思考 3.近代报刊业兴起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1)与西学的传播有直接关系。(2)与社会
时政活动相联系。(3)增强了人们的“新闻说明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 的封建观念。 答案 B
能力提升
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 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 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 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鸦片战争后,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穿西装 A.①②③ ②民间服饰变革 ( A ) ③官定服饰变革 B.②①③
C.③①②

1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临朐实验中学高三年级历史科学案NO: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

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学案使学生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3)通过阅读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2课参考答案【预习自测】DCCBB DBC【探究一】1、显示出缠足对妇女的危害,不能跑、不能跳、难于行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给妇女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2、(1)由于缠小脚的女子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

(2)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

女子缠足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而这并不容易。

3、结论: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接受了放足观念外,多数贫困落后的地区,缠足依然相沿成习。

原因:缠足习俗已经相沿千年,其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彻底根除是相当困难的。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倡导、强制下,广大妇女才彻底解放。

4、(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

【巩固练习】DBAD5、答案:(1)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重视知识;主张男女平等;独立自救;积极投身革命浪潮;注重“合群”或妇女联合;积极准备参政。

(2)20世纪初西方民主平等和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时代妇女的爱国激情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民国建立后解放妇女的措施的实施;维新变法期间的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 ①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②问名 ③会亲 ④请期 ⑤纳彩 ⑥过妆 ⑦娶亲 ⑧回门
情境创 设三:
新式婚姻 ①自由恋爱 ②订婚 ③婚礼: 宣读婚书; 盖印章; 各种答谢
与传统婚姻相比较,近代婚 姻有何特点?
婚姻自由、自主; 程序简化; 走向法制化、契约化。
情境创设三:谈大众传媒对人们生
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 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标简释:
1、物质生活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2、社会习俗涉及断发、不缠足、礼仪、婚姻 和丧葬等内容; 3、大众传播媒体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 播和互联网等。
1、西式服饰传入; 2、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
3、民间改革推动官定服饰改革;
4、中西合璧的服装出现
问题探究: 就“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及 “中山装、旗袍的出现”,你如何看待 东西方文明的关系 ? 传统文明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 两种文明不断碰撞、交流; 传统文明并未被完全取代,既保留了 民族特色,又有所创新。
情景导入:
军事侵略
商品倾销
这些“屈辱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贫穷、落后; 另一面,先进文明传入,中国近代化起步、发展
想一想!
情境创设一:据课本和相关图片, 概括中国近代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西 装 革 履
长据课本和相关图片,概括中国 近代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的影响
看天下:《泰国红衫军“车阵”示威》
青未了:《用抗生素,还是皮质激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形
缠足
放足
变化缓慢
男权压迫——男女平等
展厅二:休闲娱乐
报 刊 电 影
(1)外人首发、太平天国运动后、 维新变法中、新文化运动后 (2)《申报》: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3)《点石斋画报》:新闻画报先河 (4)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1)19世纪末传入中国 (2) 默片: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定军山》 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 (3)有声片:第一部:《歌女红牡丹》
传播时事、娱乐生活、普及科学、开阔视野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难夫难妻》
移风易俗
1、见面礼 传统礼仪 新式礼仪
2、婚礼 旧式婚礼 新式婚礼
3、葬礼 旧式葬礼 新式葬礼
作揖
传 统 社 交 礼 仪
跪拜
请安
三拜九叩
西 方 礼 仪 的 冲 击 民主共和精神影响
1793年82岁乾 隆接见英国使 臣马嘎尔尼
新服饰
民国时期服装的 变化
洋装
长袍
马褂
西 方 文 明 晚 清 民 间 服 装
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
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欲开民智,必先革陋习。
补 服
衣冠 之治
晚清军装的变迁
宋子良
民 国 花 样 杂 宋嘉树 陈 的 男 女 宋蔼龄 装
宋美龄
倪桂珍 宋子文
宋子安
宋庆龄
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 • 多元化 • 无等级限制
1816年嘉庆召 见英国驻印度 总督阿美士德 清末中外官员 握手致意 希特勒与溥仪 握手致意
清末的传统婚礼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
民初的新式婚礼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旧式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 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 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 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 ●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 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 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 恋爱经过。(完全新式)
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 传统葬礼
展厅三:礼仪风俗
见面礼 婚礼
葬礼
鞠躬、握手 彻 底 身份的不平等——人格的平等 跪拜、作揖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幸福婚姻
重礼轻爱——重爱轻礼
新旧杂陈
厚葬 小范围变化 文明、卫生、简洁
铺张浪费、迷信——无等级差别、摒弃迷信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 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重 点了解“断发易服”),探讨影响 其变化的原因(难点)。
知识结构
新 潮 冲 击 下 的 社 会 生 活
服装
“断发易服”
断发
不缠足 报刊与电影 礼仪
移风易俗
婚姻风俗 丧葬礼仪
服装的变化
民间服饰 晚清服装的变化 官方服饰
西方文明冲击下社会服饰的变化
多 元 化 服 装
洋 装 的 流 行
中 山 装 和 旗 袍
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 饰外,还变了什么?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 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
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1910年,清政府 颁布自由剪辫法 令。民国时期, 政府颁布法令剪 辫易服。
新时 期的 时尚 发型
清 “三寸金莲”始于 政 五代南唐(公元 937-975年)。当 府 时五代李后主喜爱 小脚一双, 音乐和美色,他令 曾 寞娘用帛缠足,使 眼泪一缸。 下 脚纤小弯曲如新月 状及弓形,并在六 令 尺高的金制莲花台 废 上跳舞,飘然如仙 子凌波,故称“三 除 寸金莲”。以后从 缠 宫内到民间皆仿行。 足
• 为什么到民国时期人们可以自 由的选择服饰且无等级限制?
洋装的流行
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
中西合璧
旗袍
民国初旗袍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耻 以文治国 义

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方文明冲击下社会服饰的变化
鸦 入西 式 片 服 战 装 争 的 前 传 后
晚 清 民 间 服 饰 变 化
晚 清 民国时期 官 服 法令的推 的 行 变 化
电影演员 阮玲玉
民主 平等 思想 影响 维新 人士 推动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 不缠足的开路先锋 学生(右一为林徽因 ,左 —— 为她的表姐们 ) 康有为的女儿
展厅一:形体修饰
服饰
长袍马褂
中山装 旗袍
“衣冠之治”——无等级限制、多元 化 彻 剪辫 发型 长辫 底 民族压迫——政治倾向
中 西 合 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