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建筑设备(给排水)复习要点

建筑设备(给水排水)课程复习提纲一、建筑设备概述1、建筑设备的概念;二、流体力学基本知识1、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容重、密度、压缩性和膨胀性、粘滞性);2、不同压强单位间相互关系;3、流体运动基本概念(压力流、无压流;过流断面、流量、流速);4、水头损失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三、建筑给排水工程1、室外给排水系统的任务及基本组成;室外排水体制分类;2、典型的城镇给排水系统的流程示意图;3、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组成;4、流出水头和最不利配水点的概念,如何确定给水系统所需的水压,如何根据建筑高度估算所需的水压;5、建筑内部常用给水方式及各自的适用条件;绘出常用给水方式工作示意图;分区给水有何显著优点?6、常用的高层建筑给水方式,高层建筑为何进行竖向分区及分区水压标准;7、常用给水管材的种类及特点;8、给水附件的种类及作用;9、最高日用水量Qd和最大时用水量Q h的概念10、水表的作用、分类及适用范围;11、水泵房布置要求;12、水箱的作用,水箱上的配管及附件,水箱的容积和安装高度的确定;13、气压给水设备的组成、工作特点和适用条件;14、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原则;室内给水管道敷设形式及要求;15、生活给水管网设计流量公式的形式及适用条件;16、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分类,排水体制;室内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17、常用卫生器具的种类;18、常用排水管材种类;19、存水弯的种类、作用及适用范围;20、水封作用,水封受到破坏的一般原因;21、通气管系的作用、种类及设置原则;22、清通装置的种类、作用及设置原则;23、同层排水与传统排水的区别;24、高层建筑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25、建筑内部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原则;26、会用经验法确定室内排水管的最小管径,用临界流量法确定立管管径;27、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8、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供水方式;29、水泵接合器的作用;30、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布置间距和布置原则;31、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中消防贮水容积的确定;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功能、组成和适用范围;33、自动洒水喷头的基本种类,闭式喷头工作原理;34、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流程;35、什么是建筑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组成;36、中水原水种类及选取顺序;37、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38、高层建筑热水系统竖向分区;39、常用热水管材及管道敷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考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点:强度低、耐温差(使用温度在—5℃~+50℃之间) 、线性膨胀量大、立管产生噪声、易老化、防火性能差等。 4、化粪池的作用? 答: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等杂质,化粪池将这些污染物进行沉淀和厌氧发酵,能去除 50%~60%的悬 浮物,沉淀下来的生活污泥经过 3 个月以上的厌氧消化。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转化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 的生活污泥转化为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便于外运,并可用作肥料。 5、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的范围大小分为哪几种系统? 答: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适用于热水用水量较小且较分散的建筑,如单元式住宅、医院等建筑。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适用于要求高,耗热量大,用水点多且比较集中的建筑,如高级住宅、旅馆等建筑。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适用于城市片区、居住小区的范围内。 作图:2*6 计算:2*12 某办公楼,共 5 层,每层两端设有盥洗间、厕所各一个,每个盥洗间设有 10 个 DN15 配水龙头(N=1.0) ;每个厕所设有 1 小便槽 4 米(N=1.0 /m) ,设冲洗水箱浮球阀大便器 5 个(N=5 ) ,试计算该楼给水引入管的设计秒流量(a=3.0) 。 解:该宿舍楼卫生器具的总当量数为: Ng=(10+4)×2×5+5×5=165 个当量 根据公式 qg =0.2*a*√Ng 将 a=3.0 ,Ng = 165 代入可得该楼给水引入管的设计秒流量 qg = 7.7 L/s 1、已知某办公楼共 6 层,室内给水管道共设 2 根立管,每根立管均设置相同,每层中每个立管连接的器具有蹲式大便器 的高位水箱 2 个(Ng=0.5) 、拖布盆上的给水龙头 1 个(Ng=1.0) 、洗手盆上的给水龙头 1 个(Ng=0.5) ,计算该建筑引入管 上的设计秒流量。 (该建筑只设一条引入管,α =1.5) (8 分) 器具当量总数为:Ng=(2*0.5+1*1+1*0.5)*2*6=30 引入管设计流量为 q=0.2*a*√Ng=0.2*1.5*√30=1.64L/s 2、已知某下行上给式全循环热水供应系统如图所示,总循环流量为 1305kg/h,2-3 管段热损失为 5743kJ/h,2-5 管段的热 损失为 6250kJ/h,3-6 管段热损失为 6040kJ/h,3-4 管段热损失为 10750kJ/h。 (1)求 2-3 管段的循环流量; (2)求 3-4 管 段的循环流量 Qx=qx1-2=1305 kg/h qx(n+1)=qxn qx2-3= qx1-2 =1305*(5743+10750+6040)/(6250+5743+10750+6040)=1021.63 kg/h qx3-4= qx2-3 =1021.63*10750/(10750+6040)=654.11 kg/h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七版)期末复习知识点简答题1、给水方式选择原则⑴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⑵除高层建筑和消防要求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外,一般情况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或生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
⑶生活给水系统中,卫生器具处的静压力不得大于0.6MPa。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2、管道布置基本要求⑴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⑵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⑶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⑷便于安装维修。
3、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两路进水?答: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流量大于15/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或将进水管与室外管道连成环状。
4、室内给水方式有哪几种?答: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
5、管道安装分为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分为明装和暗装。
明装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但不美观,表面容易结露、积灰。
暗装管道隐蔽,不影响室内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
6、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敷设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⑴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明设立管距灶台边缘不得小于0.4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m。
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有保护措施。
⑵与水加热器和热水器应有不小于0.4m金属管过渡,不得直接埋于建筑物结构层内。
如一定要埋设时,必须在管外设置套管。
⑶小管径的配水支管,可直接埋在找平层中,或安装在非承重墙体上开凿的管槽内。
⑷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交联聚乙烯管、铝塑复合管,为避免直埋管因接口渗漏而维修困难,要求直埋管段中途不应接驳或用三通分水配水,采用分水器集中配水,管接口均明漏在外,便于检修。
⑸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装。
明装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撞击处,如果不能避免,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
7、水质污染的现象及原因答:①管网污染:供水管网在输水过程中由于管道老化、渗漏等因素造成的水质污染。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选用适用、经济、合理的最佳供水方式,经配水管送至室内各种卫生器具、用水嘴、生产装置和消防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分类: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2.钢管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为避免焊接时锌层破坏,镀锌钢管必须用螺纹连接或沟槽式卡箍连接3.水表的分类1)按计量原理:容积式水表、速度式水表2)按读数机构的位置:现场指示型、远传型、组合型3)按水温度:冷水表、热水表4)按计数器的工作现状:湿式水表、干式水表、液封式水表5)按被测水压力:普通型水表、高压水表4.给水方式: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配水点的布置情况以及室内所需水压、室外管网水压和配水量等因素,通过综合评判法决定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5.给水方式选择原则1)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2)除高层建筑和消防要求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外,一般情况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或生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3)生活给水系统中,卫生器具处的静压力不得大于0.60MPa。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0),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宜设减压或调压措施。
6.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按供水可靠程度:枝状、环状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7.管道防护1.防腐:明装和暗装的金属管道都要采取防腐措施,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通常的防腐做法是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2.防冻、防露: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生活给水管道,为保证冬季安全使用应有防冻保温措施。
3.防漏:防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
4.防振:为防止管道的损坏和噪声的影响,设计给水系统时应控制管道的水流速度,在系统中尽量少使用电磁阀或速闭型水栓。
排排水考试考点

第一章: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经配水管送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水质要求冷水供应系统。
2基本给水系统:生活、生产和消防系统。
(组合给水管网,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3生活给水系统按供水水质:生活饮用水系统、直饮水系统和杂用水系统。
4水表节点:指装设在引出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
5止回阀:用于阻止管道中水的反向流动。
对于冷水管网,有屋顶水箱下方的出口,应安装止回阀;对于热水管网在下列管段上,应装设止回阀:(第一,水加热器、贮水器的冷水供水管上,防止加热设备内热水回流至冷水管网产生热污染和安全事故。
第二,机械循环系统的第二循环回水管上,防止冷水进入热水系统,保证配水点的供水温度。
第三,热水混合器的冷、热水供水管上,防止冷、热水通过混合器相互串水而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
)对于泵的出口,也应该安装止回阀,用于保护泵。
6给水系统组成:引出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和贮水设备和配水设施。
7给水系统压力计算:精确法和估算法:H=120+40×(n-2),n大于等于2.注:第1层等于100kpa,第二层,120,第三,160.8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1)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
9尽量利用外网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当不能满足用水要求时,则建筑物下几层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上层设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供水。
一般情况下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或生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但应注意生活给水管道水质不能被污染。
10钢管连接方法:丝扣连接、焊接、沟槽式卡箍连接、法兰连接。
11管道的布置形式: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中分式。
12管道敷设形式(安装方式):明装和暗装,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建筑给水排水复习资料

一给水系统1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给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等增压和贮水设备2 给水方式:1 依靠外网压力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2)设水箱给水的给水方式: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保证建筑内给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或满足稳压供水要去而采用2 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1)设水泵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水足够时采用(2)设水泵,水箱联合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者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3)气压给水方式:早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者经常不满足建筑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时采用。
(4)分区给水方式:当室内给水管网的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层供水要求时采用。
(5)分质供水方式:根据不同用途所需的不同水质,分别设置独立的给水系统3 给水管道布置形式: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装和环状两种形式;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种行式三种。
4 管道的敷设形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二给水计算1 秒流量:建筑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组合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2 气压给水设备工作原理:利用密闭灌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调节和压送水量,主要起增压和水量调节作用3 气压给水设备的优点:灵活性打谁知位置不受限制,便于隐藏暗装拆卸占地面积小土建费用低自动化操作便于维护管理水质不易受污染,同时有助于消除给水系统中的水锤影响。
缺点;调节容量小,贮水量小,压力容器制造加工难度大,耗电量大。
4 水箱配件及其附件: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水位信号装置5 水质污染的现象及其原因(1)贮水池中的制作材料或防腐涂料选择不当,若含有毒物质逐渐溶于水中,将直接污染水质。
(2)水在贮水池中停留过长,当水中余氯被耗尽后,随着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是水腐败变质。
建筑给排水详细知识点总结

目录第一章卫生器具及卫生间 (1)1-1卫生器具 (1)一、便溺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 (1)二、盥洗及沐浴用卫生器具 (1)三、洗涤用卫生器具 (1)四、专用卫生器具 (1)五、被限制和淘汰产品的水暖管件 (2)1-2卫生器具设置定额 (2)1-3卫生器具的布置 (2)一、厨房卫生器具布置 (2)二、厕所卫生器具布置 (2)三、卫生间布置 (2)四、盥洗间卫生器具布置 (3)五、公共浴室布置 (3)第二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3)2-1 系统的分类、组成及所需水压 (3)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 (3)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 (3)三、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水压 (4)2-2 给水方式 (4)一、建筑内部给水方式 (4)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管路图示 (5)2-3 建筑内部常用给水管材、附件和水表 (6)一、给水常用管材及配件 (6)二、给水附件 (7)三、水表 (7)2-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8)一、给水管道的布置 (8)二、给水管道的敷设 (9)三、管道的防腐、防冻和防结露 (10)四、管道加固 (10)2-5给水水质与水质防护 (10)一、给水水质 (11)二、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 (11)第三章建筑给水设备 (12)3-1 水泵 (12)一、水泵的选择 (12)二、水泵装置要求 (13)三、水泵机组基础 (13)四、水泵机组的布置 (13)五、水泵管路布置 (13)六、水泵隔振防噪 (14)七、对水泵房要求 (14)3—2 贮水池与吸水井 (14)一、贮水池 (14)二、吸水井(坑) (15)3—3 水箱 (15)一、水箱附件 (15)二、水箱的安装和布置 (16)三、水箱的有效容积 (16)四、水箱的设置高度 (16)3—4 气压给水设备 (16)一、气压给水设备类型 (17)二、空气压缩机及水泵的选择 (17)三、气压给水设备的布置 (18)第四章建筑内部给水管道计算 (18)4—1 建筑用水情况和用水定额 (18)4—2 设计秒流量 (18)4—3 建筑内部给水管道水力计算 (18)一、管径的确定 (19)二、管道压力损失计算 (19)三、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19)第五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19)5-1 概述 (19)5-2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20)一、室外消防给水水源 (20)二、室外消防水压 (20)三、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20)四、室外消火栓的布置要求 (21)5-3 低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1)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21)二、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组件 (21)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22)四、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及要求 (22)五、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23)六、对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设备的要求 (23)5—4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4)一、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 (24)二、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型式 (25)三、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要求 (25)五、消火栓减压 (26)第六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7)6-1 概述 (27)6-2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 (27)一、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原理 (28)二、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组件 (28)6-3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30)一、喷头的布置 (30)二、管道的布置 (31)三、报警阀的布置 (31)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 (31)6-4 水幕消防系统 (32)一、水幕消防给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组件 (32)第七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33)7-1 建筑内部排水体制和排水系统的组成 (33)一、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分类 (33)二、建筑排水体制 (33)三、污水排入城市管道的条件 (34)四、排水系统的组成 (34)7-2 排水管材及附件 (35)一、常用排水管材 (35)二、排水管道附件 (35)7-3排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36)一、排水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 (36)二、检查口、清扫口和检查井的设置要求 (38)三、排水沟排水的适用条件及敷设要求 (38)四、硬聚氯乙烯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 (39)7-4通气管系统 (40)一、伸顶通气管设置条件与要求 (40)二、专用通气系统设置条件与要求 (40)三、辅助通气系统设置条件及要求 (40)四、通气管管径的确定 (41)7-5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41)一、普通排水系统 (42)二、新型排水系统 (42)三、新型排水系统设计与安装 (42)第八章建筑内部排水管道计算 (42)8-1 排水量定额和排水设计秒流量 (42)一、排水量定额 (42)二、设计秒流量 (42)8-2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42)一、排水横干管水力计算 (43)二、建筑排水UPVC管 (43)第九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43)9-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 (44)一、雨水外排水系统 (44)二、雨水内排水系统 (44)三、混合式排水系统 (46)9-2雨水排水系统计算 (46)第十章污(废)水抽升与局部污水处理 (46)10-1 污(废)水抽升 (47)一、污(废)水抽升设备 (47)二、集水池 (47)10-2生活污水的局部处理 (47)一、化粪池 (47)二、降温池 (48)三、隔油池(井) (48)四、小型沉淀池与沉砂池 (48)第十一章建筑内部热水及饮水供应 (49)11-1 热水供应系统 (49)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49)二、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49)三、热水供水方式 (50)四、热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51)11-2加热与贮热设备及附件 (51)一、加热与贮热设备 (51)二、附件 (52)11—3 热水水质、水温及用水量定额 (54)一、热水水质 (54)二、热水水温 (54)11—4 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 (54)11—5 热水供应管网的水力计算 (54)一、第一循环管网的水力计算 (55)二、第二循环管网 (55)11—7 饮水供应 (56)一、饮水供应系统及制备方法 (56)第十二章建筑中水系统 (56)12—1 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及组成 (56)一、建筑中水系统的任务 (57)二、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 (57)三、小区中水系统的组成 (57)12—2中水水源及水质标准 (58)一、中水水源 (58)二、中水水质 (58)12—3 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58)一、中水原水集水系统 (58)二、中水供水系统 (59)三、水量平衡 (59)12—4 中水处理 (60)一、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60)二、中水处理设备 (60)三、中水处理站 (61)12—5 建筑中水安全防护与控制 (61)一、建筑中水的安全防护 (62)二、控制与管理 (62)第十三章居住小区给水系统 (62)13—1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62)一、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 (63)二、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组成 (63)13—2 地下取水构筑物 (63)一、管井 (63)二、大口井 (64)13—3 小区给水管道的布置 (64)一、小区给水管道布置原则及要求 (64)二、布置类型及特点 (65)13—4 水塔、贮水池和水泵 (65)一、水塔 (65)二、贮水池 (65)13—5 小区给水系统常用管材、配件及附属构筑物 (65)一、常用管材 (65)二、给水管网的附件 (66)三、给水管网附属构筑物 (66)十四章居住小区排水系统 (67)14—1 概述 (67)一、污水分类 (67)二、排水系统体制 (67)三、排水系统组成 (67)14—2 小区排水管的布置与敷设 (67)14—3 小区排水常用管材及附属物 (68)一、排水常用管材 (68)二、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68)三、排水管渠上的附属构筑物 (69)14—4 小区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69)14—5 小区雨水管渠 (70)一、布置与敷设 (70)第一章卫生器具及卫生间1-1卫生器具一、便溺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1、大便器蹲式大便器:用于防止接触传染的医院厕所内,采用高位水箱或带有破坏真空的延时自闭式冲洗阀进行冲洗。
建筑给水排水重点

一、给水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给水系统分类: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2、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计量仪表3、水表节点:指装设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
4、给水管网:干管、立管、支管、分支管(安装位置及作用)5、给水附件作用: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改善水质,便于管道、仪表、设备安装检修了解水表分类、及各自特点,学会选择水表6、过载流量(Qmax):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使用的上限流量过载时:水表水头损失:旋翼式:100Kpa 螺翼式:10Kpa常用流量(Q min):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允许长期通过的流量,数值为Q min=1/2Qmax1.2给水方式给水基本形式1、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采用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1)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2)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性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使用(3)气压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所需水压,(4)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时采用。
(5)分区给水方式:当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几层供水要求时,可采用。
在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分区给水方式有: 1)水泵并联分区给水方式2)水泵串联分区给水方式3)水泵供水减压阀分区给水方式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2条。
若必须同侧引入,两条引入管间距不得小于15m,并在两条引入管间的室外给水管网上安装阀门2、防止管道伸缩、沉降受损措施:1、在管道或保温外皮上下至少留15mm净空2、采用软性接头连接3、采用丝扣弯头法,适应于小管径管道4、活动支架法3、水平管的敷设位置: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4、管道敷设:明装、暗装5、管道敷设的要求: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负载和冰冻的破坏,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0.15m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第一章1、给水的用途2、根据排水系统所接纳的废水的来源种类型。
3、给水排水系统应具备以下三项主要功能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均应具有以下功能4、给水排水系统可划分为以下子系统5、城市用水量分类: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主要道路和绿地浇洒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上述各类用水量总和称为城市综合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称为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
6、平均日用水量(Q ad):即规划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
该值一般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
7、最高日用水量(Q d):即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8、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 d/24):即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小时,得到最高日小时平均用水量。
9、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 h):用水量最高日的24小时中,用水量最大的1小时用水量、该值一般作为给水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10、用水量日变化系数(K d):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K d=365Q d/Q y(Q d——最高日用水量(m3/d);Q y——全年用水量(m3/a))11、时变化系数(K h):最高时用水量和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K h=24Q h/Q d(Q h——最高时用水量(m3/h))12.水头:位能与压能之和称为测压管水头,工程上又称为压力水头,或简称水头。
13、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输水管(渠):是指在较长距离内输送水量的管道或渠道,一般不沿线向外供水。
配水管网构成给水管网系统中的泵站站)两种形式。
水量调节设施减压设施:用减压阀和节流孔板等降低和稳定输配水系统局部的水压,以避免水压过高造成管道或其他设施的漏水、爆裂、水锤破坏,或避免用水的不舒适感15、排水管网系统构成16、给水管网系统类型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分区给水管网系统(串联分区、并联分区)17、排水体制: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采用同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排除,也可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排除。
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18.排水系统种类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
优缺点分析: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造价、施工造价低、施工较容易两套管道,造价高、施工量庞大污水厂运行管理晴、雨天水量变化大,管理复杂水量较恒定,管理方便环境污染雨污水溢流,造成污染初期雨水直排,造成污染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第二章1、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优缺点:树状网:造价低;供水可靠性较差、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造价高;供水比较可靠、大大减轻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适用性: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这类管网从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环状网:一般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2、输水管渠定线的基本原则:❶必须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拆迁,少占农田,便于管渠施工和运行维护,保证供水安全;❷应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尽量沿现有道路定线,以便施工和检修;❸减少与铁路、公路和河流的交叉;❹管线避免穿越滑坡、岩层、沼泽、高地下水位和河水淹没与冲刷地区,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
3、输水管的最小坡度应大于1:5D,D为管径,以“mm”计。
输水管线坡度小于1:1000时,应每隔0.5~1km转置排气阀。
即使在平坦地区,埋管时也应做成上升和下降的坡度,以便在管坡顶点设排气阀,管坡低处设泄水阀。
4、排水管网布置原则: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❷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❸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出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埋深最小;❹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的衔接;❺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用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❻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实施。
【给水管网布置原则:P29】5、排水管网一般布置成树状网,根据地形不同,可采用两种基本布置形式——(特点、适用地形)平行式:排水干管与等高线平行,而主干管则与等高线基本垂直。
适应于城市地形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避免设置过多的跌水井,改善干管的水力条件。
正交式:排水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
适应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
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6、设置检查井的位置:管道交汇、直线管道中的管径变化、方向的改变处、坡度变化(高程)、直线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
7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8、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与数目9、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
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
10、雨水管渠布置:❶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❷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❸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❹雨水管渠采取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形式;❺雨水出口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布置形式;❻调蓄水体的布置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❼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以拦截在分水岭以内排泄的洪水,避免洪水的损害。
第三章水力等效简化原则:经过简化后,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来的实际对象具有相同的水力特性。
第四章1、管线简化的一般方法:❶删除次要管线(如管径较小的支管、配水管、出户管等),保留主干管线和干管线;❷当管线交叉点很近时,可以将其合并为同一交叉点;❸将全开的阀门去掉,将管线从全闭阀门处切断;❹并联的管线可以简化为单管线,其直径采用水力等效原则计算;❺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大系统拆分为多个小系统,分别进行分析计算。
2、给水排水管网模型元素:管段、节点管段:是管线和泵站等简化后的抽象形式(泵站、减压阀、跌水井、非全开阀门等);特点:流量不能改变,能量可以改变节点:是管线交叉点、端点或大流量出入点的抽象形式;特点:能量唯一,不能改变,流量可变管段沿线流量的分配:管段中间的流量应运用水力等效的原则折算到管段的两端节点上,通常给水管网将管段沿线配水流量一分为二分别转移到管段两端节点上(更经济),排水管网将管段沿线收集水量折算到管段起端节点(更安全)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3、节点流量正值表示流出节点,负值表示流入节点。
4、管段设定方向不一定等于管段中水的流向。
5、欧拉公式:L(内环数)+N(节点数)=M(管段数)+P(连通分支数)树状管网:M=N-16、节点流量方程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流入节点的所有流量之和应等于流出节点的所有流量之和。
∑(±q i)+Q j=0j=1,2,3,…,N q i——管段i的流量;Q j——节点j的流量;S j——节点j的关联集;N管网模型中的节点总数7、管段压降方程:根据能量守恒规律,任意管段i两端节点水头之差,应等于该管段的压降。
H Fi-H Ti=h i i=1,2,3,…,MFi,H Fi——管段i的起点编号和起点节点水头;Ti,H Ti——管段i的终点编号和终点节点水头;h i——管段i的压降;M——管网模型中的管段总数8、环能量方程组:规定回路中管段流量和水头损失的方向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h i=∑(H Fi-H Ti)=0k——管网中的环的编号;i——第k环中的管段编号第五章1、管段水力特性:指管段流量与水头之间的关系,包括管段上各种具有固定阻力的设施影响H Fi-H Ti=h i=s i q i|q i|n-1-h ei=s fi q i|q i|n-1-h ei(没设泵站且忽略局部阻力的管段)i=1,2,3,…,M h i——管段压降,即水流通过该管段产生的能量损失,或认为是测压管水头降低量(mH2O)q i——管段流量(m3/s)i∈S ji∈ki∈ks i——管段阻力系数,反映管段对水流的阻力大小,因为该管段上的管道、管件、阀门、泵站等所有设施阻力系数之和;s i=s fi (管段摩阻系数)+s mi(管道局部阻力系数)+s pi(泵站内部阻力系数)h ei——管段扬程,反映管段上泵站提供给水流的总能量,即泵站静扬程(m),如果管段上未设泵站,则h ei=0n——管段阻力指数,应与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一致M——管段总数2、定压节点:已知节点水头而未知节点流量的节点。
3、定流节点:已知节点流量而未知节点水头的节点。
4、一般规定,顺时针方向的环校正流量为正,逆时针方向的环校正流量为负第六章1、供水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P1192、调节容积计算:P1203、集中用水户是从管网中一个点取得用水,且用水流量较大的用户,其用水流量称为集中流量,如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等用水均可以作为集中流量;分散用水户则是从管段沿线取得用水,且流量较小的用户,其用水流量称为沿线流量,如居民生活用水、浇路或绿化用水等。
4、配水长度不一定是实际管长,输水管(两侧无用水)配水长度为零,单侧用水管段的配水长度取其实际长度的50%,只有部分管长配水的管段按实际比例确定配水长度,只有当管段两侧全部配水时管段的配水长度才等于其实际管长。
5、管段设计流量分配通常应遵循的原则:❶【目的性】从一个或多个水源(指供水泵站或水塔等在最高时供水的节点)出发进行管段设计流量分配,使供水流量沿较短的距离输送到整个管网的所有节点上;❷【经济性】在遇到要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分配设计流量时,要向主要供水方向(如通向密集用水区或大用户的管段)分配较多的流量,向次要供水方向分配较少的流量,特别要注意不能出现逆向流;❸【可靠性】应确定两条或两条以上平行的主要供水方向并且应在各平行供水方向上分配相接近的较大流量,垂直于主要供水方向的管段上也要分配一定的流量,使得主要供水方向上管段损坏时,流量可通过这些管段绕道通过6、经济流速:一定年限T年(称为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主要是电费)之和为最小的流速7、节点服务水头:即节点地面高程加上节点所连接用户的最低供水压力8、控制点:即给水管网用水压力最难满足的节点9、管网设计校核第七章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目标:降低管网年费用折算值,亦即在一定投资偿还期(亦称为项目投资计算期)内的管网建设投资费用和运行管理费用之和的年平均值。
W=C/T+Y1+Y2W——年费用折算值(元/a)C——管网建设投资费用(元),主要考虑管网造价T——管网建设投资偿还期(a);取值15-20年Y1——管网每年折旧和大修费用(元/a)Y2——管网年运行费用(元/a),主要考虑泵站的年运行总电费第九章1、排放系数:污水量定额与城市用水量定额之间的比例关系(0.8~0.9)2、污水量日变化系数(K d):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3、污水量时变化系数(K h):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4、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 z):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