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综应D类笔记

事业单位综应D类笔记

”题干中表述的观点虽然正确,但是表述并不完整。

等为最常出现的知识点。

通常来说,题干表述的内容不完整时,判断为错误。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2.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3.影响遗忘的因素;4.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5.影响迁移的因素等。

1.中小学教育的途径;2.德育的途径。

1.教学方法;2.德育方法;3.教育研究的方法。

【例题】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学校教育。

【解析】学校教育确实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除此之外还有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等。

题干中把部分的因素当成全体因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通常来讲,题干中涉及的两个概念,相近或相关。

考查对概念识记与理解的精准程度。

例如:1.有意注意vs无意注;2.有意注意vs有意后注意;3.正强化vs负强化;4.惩罚vs消退;5.泛化vs分化;6.自我提高内驱力vs附属内驱力;7.德育vs品德等。

【例题】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实际是不随意注意的概念,但在开头偷换成随意注意了。

对注意分类不清楚的同学可能就会误以为是正确的。

将两个看似相同、实质不同的概念理解为完全相同的概念。

这类错误的标志性词语为“”,即表述为“”。

例如:1.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2.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3.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4.教学就是智育;5.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6.减负就是取消考试。

【例题】负强化就是惩罚。

【解析】负强化、惩罚都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概念,但这两个概念的意思是不同的。

负强化指撤销厌恶刺激增加个体的行为反应概率,惩罚则是通过某种手段降低行为反应概率,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等同。

在没有限定条件、范围的情况下,简单地将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

这类错误的标志性词语有等一系列对比性的字眼。

例如:1.讲授法的效果优于讨论法;2.集中有意注意的效果优于无意注意;3.学校教育的效果优于社会教育;4.家长的教育作用不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5.说服法是教育效果最好的德育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试》理论攻坚-言语笔记 (1)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试》理论攻坚-言语笔记 (1)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试》理论攻坚-言语笔记 (1)【说在课前】1.课前做好预习:(1)每节课下课前会告诉大家预习范围,讲义上面也有每节课的课程内容,大家可以结合进行预习。

预习,就是把对应的题目先做一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确保学习效果。

(2)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并不是让大家比较正确率,现在做题做得如何没那么重要,学习本身是个提升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点,掌握好技巧,也就达到了学习的效果。

2.课上重点听技巧、方法:(1)讲义上的题可以在题库或百度搜到答案,在课堂上不要只对答案,而是如果选择A项,要知道是如何得到的;如果不选B、C、D项,这三项错在了哪里,命题人是如何“挖坑”的。

言语题不存在不会,相信大家都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做对题,会不会掉到命题人的“坑”里面。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大家分析命题特征,把握命题人“挖坑”的规律。

以后大家自己做题的时候,可以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看到某一个选项,就可以知道命题人从哪个角度“挖坑”,就能轻松躲过去。

(2)如果讲某一道题的时候没有理解,需要大家先跟着听,在下课之后,课程都是可以回放的,可以将课程进度条调到自己没有理解的部分,再去听一听。

如果听回放还是不理解,从下节课开始,老师会提前十分钟进教室,针对上一次课程内容进行答疑。

3.课后刷题:职测言语是技巧性比较强的科目,大家在课堂上听技巧都能听懂,在课后需要大家通过刷题实践技巧,可能刚开始刷题还会掉“坑”,但熟能生巧,多见几次就不会掉“坑”。

多刷题,技巧会内化为做题方法,即做题时候会本能地做排除。

【注意】1.本课程针对事业单位联考,上图是事业单位联考参加的省份以及时间。

2.事业单位联考从2015年上半年开考,到现在一共考了四年,每年两次,一共八次。

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集中在五月底/六月初,下半年在十月底。

大家可以自行看自己所在省份或想要报考的省份有没有在其中。

3.参加联考的省份不固定,比如浙江2015年参加了联考,但是2016年开始自主命题;上海在2017年上半年参加了一次联考。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分笔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分笔记

精彩摘录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我”“心”“观念”“人”,这些词汇都是有主观性的,所以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者”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还有可能是“主观唯心主义 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读书笔记
错误也太多了吧,有没有审核一下啊,矛盾原名是啥啊?史界两司马谁啊?。
2022年6月13日星期一祝福早安天气阴雨气温18℃ 《事业单位考试》昨天考博结束了,接下来开始备考25号 的事业单位了。 2.中国公认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领海 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二、邻国中国的邻国:(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1.14个陆上邻国(按顺时针 方向):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 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
05
法律知识错 题本
计算机基础知识错 题本
科技知识错题本
管理知识错题本
公文知识错题本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知识错题本
公民道德错题本 地理知识错题本
作者介绍
感谢观看
目录分析
政治知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 识笔记
经济知识笔记
法律知识笔记 文史知识笔记
科技知识笔记 计算机基础知识笔记
管理知识笔记 公文知识笔记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知识笔记
公民道德知识笔记
01
国情地理知 识笔记
02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行测+申论笔记目录行测——方法精讲 (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 (8)第一章片段阅读 (8)一、中心理解题 (8)二、细节判断题 (12)第二章语句表达 (14)一、语句排序题 (15)二、语句填空题 (18)三、接语选择题(省考题量不大) (18)第三章逻辑填空 (18)一、词的辨析 (18)二、语境分析 (20)第二部分判断与推理 (21)第一章图形推理 (21)一、图形推理命题形式 (21)二、快速定位某一图形考点 (22)三、位置规律 (23)四、样式规律 (25)五、属性规律 (29)六、数量规律 (31)七、特殊规律 (41)八、空间重构(广东省考近年来只在2016年考查1道空间重构图,可以选择性复习).. 43第二章类比推理 (46)一、语义关系 (46)二、逻辑关系 (48)三、语法关系 (51)第三章定义判断(广东省考不考) (51)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51)第四章逻辑判断 (55)一、翻译推理 (55)二、组合排列 (60)三、逻辑论证 (63)四、日常结论 (66)第三部分资料分析 (66)第一章统计术语 (66)一、增长类相关 (67)二、比重类相关 (68)第二章速算技巧 (68)一、计算类 (68)二、比较类 (70)第三章简单计算 (71)第四章高频考点——增长类 (73)一、增长率 (73)二、基期与现期 (76)第五章比例类 (78)一、现期比例 (78)二、基期比例 (78)三、两期比重(得分难点,拉分重点) (80)第六章综合分析 (84)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84)一、语义分析法 (84)二、矛盾分析法 (85)三、法律判断 (85)四、联想法 (85)五、绝对选项排除法 (85)第五部分数量关系 (86)第一章数量关系 (86)一、代入排除法 (86)二、数字特性 (88)三、方程式 (94)第二章工程问题 (95)一、工程问题 (95)第三章行程问题 (99)一、行程问题 (99)二、平均速度 (99)三、火车过桥 (100)四、直线相遇与环形相遇 (101)五、流水行船 (104)第四章经济利润问题 (105)一、经济利润 (105)二、经济利润涉及的方法 (106)三、分段计价 (108)四、合并费用 (108)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概率 (109)一、分类与分步 (110)二、排列与组合 (110)三、概率 (111)第六章容斥问题 (112)一、容斥原理 (112)申论——方法精讲 (117)第一章申论基础 (118)一、申论能力考查 (118)二、答题要素与基本题型 (118)三、申论答题步骤 (119)第二章单一题 (121)一、问题原因 (121)二、影响 (121)三、对策 (122)第三章综合题 (123)一、概括主要内容 (123)二、词句解释题 (123)三、观点、现象分析题 (124)第四章公文题 (124)一、典型例题 (125)二、阅卷要求 (125)三、格式 (125)四、公文类别 (126)第五章作文题(大作文) (130)一、作文的评分规则 (130)二、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31)三、文章结构 (132)行测+申论——广东省考专项 (13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38)第一章实词强化 (138)一、实词辨析 (138)二、固定搭配 (142)第二章词语理解 (142)一、代词指代题 (143)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143)第一章位置规律 (143)一、平移特殊考法 (143)二、位置复合趋势 (147)三、局部位置变化 (148)第二章翻译推理(“所有”和“有的”、“必然”和“可能”) (149)二、“必然”和“可能” (150)三、同意替换 (151)第三章论证(因果关系实验) (153)一、实验论证 (153)二、因果论证 (156)第四章特殊规律(图形间关系、功能元素) (157)一、图形间关系 (157)二、功能元素 (162)第五章真假推理 (164)一、矛盾关系 (164)二、反对关系 (165)三、两真两假 (166)第三部分科学推理 (167)第一章电学 (167)一、基础知识 (167)二、考点 (169)第二章光学 (175)一、基础知识 (175)第三章力学(每年都考) (182)一、基础知识 (182)二、受力分析 (189)三、平衡力与作用力 (191)第四章运动相关问题 (200)一、基础知识 (200)二、牛顿运动定律(主要考第一、第二定律) (201)三、直线运动 (203)四、曲线运动 (204)五、功与机械能 (205)第四部分资料分析与数学问题 (206)第一章计数问题 (206)一、植树问题 (206)二、方阵问题 (212)三、爬楼问题 (213)第二章数字推理 (213)一、基础数列 (214)二、特征数列 (214)三、非特征数列 (223)第五部分申论——广东大作文 (226)一、基本知识 (226)行测——方法精讲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一、中心理解题【题量】10【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这段文字概况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重点词语(微观)关联词、主题词、表强调、突出的程度词。

事业单位考试-民法笔记

事业单位考试-民法笔记

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形态1.有效:2.无效3.可撤销4.效力待定民事能力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年满18)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若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8-18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例题:【例题1】甲从16岁时就有了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三年后已有一万多积蓄。

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甲自作主张花3000元买了一条金项链。

甲购买金项链的行为()A.无效民事行为B.有效民事行为C.效力待定D.属于事实行为答案:B16岁已经视为完人了【例题2】孙某,16周岁,经其父同意,在网上与乙某达成了买卖二手电动车的协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该协议是()。

A.有效合同B.效力待定C.可撤销合同D.无效合同答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后为有效【例题3】某首饰店将一枚铜戒指误当黄金戒指卖给李某。

这一行为属于()A.犯罪行为B.无效民事法律行为C.有效民事法律行为D.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答案:重大误解,可撤销【例题4】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A.某男孩,7岁,把家里的古董送给同桌同学B.李某因认识上的错误给儿子买回一双不能穿的鞋C.甲企业的业务员黄某自己得到乙企业给予的回扣1000元,而代理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了10吨劣质煤D.丙公司向丁公司转让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答案:BA.无完全行为能力人B.重大误解带来的可撤销C.恶意串通,无效D.违法,无效【例题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A.15岁的乙与某销售公司签订购买2部手机的合同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甲与他人签订房购买合同C.丙雇佣丁的商船走私品牌手机,并与丁达成利分成协议D.戊通过向领导行贿的方式与某国有公司签订销告合同A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能力行为,效力待定B 无行为能力人,无效C 违法D 行贿违法,可撤销答案A一.物权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概念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财产所有权1.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一种最完全的物权2.财产所有权的内容①占有:②使用:③收益:④处分(前三项所有人借给他人,他人也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但处分权只有所有人有):3.共有共有分为两类:按份共有(按份数共有,一方共有人专卖其份额,另一方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共同共有:共有人两个以上,对财产不分份额,等额均分(若没有约定共有方式,除家庭成员外,一般按份共有)4.相邻权特点:1.法定的2.无需约定两个房子建好后,中间的路,都能走担保物权(重点)1.抵押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事业编公共基础笔记

事业编公共基础笔记

事业编公共基础笔记
以下是事业编公共基础部分笔记,供参考:
1. 公共基础复习先从大的方面复习,建立知识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 公共基础复习关键在于理解和记忆,需要多花时间。

3. 公共基础中的法律部分可以结合案例来理解和记忆。

4. 公共基础中的政治部分需要注重时政热点,多看新闻,加强记忆。

5. 公共基础中的历史部分需要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多做相关题目。

6. 公共基础中的地理部分需要注重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多看相关文章和报道。

7. 公共基础中的文学部分需要注重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

8. 公共基础中的科学部分需要注重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多看科普文章和报道。

9. 公共基础中的社会常识部分需要注重生活常识和社会现象,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

10. 公共基础中的公文部分需要注重公文格式和行文规范,多做相关题目和模拟题。

希望这些笔记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
识》考试要点
一、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4.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和党的建设
5.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二、法律基础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
3.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制度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 行政法律关系
三、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1. 国际政治基本理论
2. 国际政治经济学
3. 国际秩序与安全
4. 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
四、经济基础知识
1. 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2. 微观经济基本理论
3. 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4. 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开放
5. 财政金融基础知识
五、社会基础知识
1. 社会学基本理论
2.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3. 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
4. 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六、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1. 科学基本概念与科学方法
2. 科学文化常识
3. 科技与社会发展
4.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5.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上是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要点,考生们可以按照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备考,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重点笔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节、法律概述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基础,以确保、保护和发展统治阶段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特征1.规范性(制约行为可做不可做)2.国家意志性(统治、我国人民)法是统治者的意志表现3.普遍性(人人平等、适用上的人人平等)4.强制性(国家)5.程序性(流程)6.可诉性(争诉:维权、裁判:审判)依据法律三、法的规范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分为两大方面: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纳税法等)。

徒法不足以自行✔四、法律规则的分类(考原文或法条对应)(1)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权力)和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找机关)和准用性规则(找法条)。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无选择)和任意性规则(有选择)。

五、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1.法与经济(谁决定谁)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2.法与政治(谁是主导)简单了解即可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上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上离不开法。

六、法与道德(考察区别和联系)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与道德的区别: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

第二节、法律关系一、概念(理解)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恋爱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法条所规定内容合法)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构成。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要知道有几类)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第一章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个基本方面:(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2)世界是否可知2、辨证法:事物都是普通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主张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3、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5、认识的发展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两次能动飞跃的循环上升;6、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7、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社会经济结构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9、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10、国家的对内职能: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11、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组成;12、社会的基本矛盾: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群众的观点:a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5、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6、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17、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18、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列宁:一国胜利论。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独创性道路的开辟和新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3、毛泽东概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方针、政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党的七大标志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成功;第三章邓小平理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成果开始形成;2、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基本任务,确立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3、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4、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思路,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初步形成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5、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6、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8、92年初,南方谈话,把生产力标准拓展为“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和各方面的工作得失。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十三大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10、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高准则:国家利益;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当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1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二部分法律1、我国实行“一元、两级、多层次”体制;2、政治权利和自由:言论自由是核心;3、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4、国家立法权属人大常委会,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5、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主席负责制);国务院(总理负责制);6、对抽象行政行为不服的,是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具有不可诉性,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即书面形式;7、行政处罚可分为七类。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规定:设定是从无到有;规定是变得更加详细。

8、行政强制包括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9、不属于行政复议的事项: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是行政处罚)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b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整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去诉讼;10、行政复议的管辖:a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向该部门的本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国家安全机关等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B对地方政府,向上一级地方政府;对省、自治区的派出机关,向派出机关;c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直辖市政府向部门、政府本身,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向国务院申请裁决(最终裁决);d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向其共同上级行政机关;e对被撤消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11、复议申请(知道起60日内)-----受理(5日内审查);不受理,书面告知;不作答复又不受理应自不受理决定或期满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审理(7日内将申请书副本等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后10日内提出答复,并提交证据材料),一并提出抽象行为规定的30日内处理,无权处理的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60日内处理-----决定(复议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延长不超过30日)-----执行;12、二审:期限两个月,当事人不服一审,在判决书收到15日内,判定书10日内提起上诉。

13、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了什么罪);客观方面(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如行为,结果,时间,地点,方法等);主观方面(心理态度,故意或过失,其中过失又分过于自信的过失和出乎意料的过失);14、刑罚的种类:管制(不予关押)3个月至2年;拘役1至6个月;有期6个月至15年,最长不超过20年;无期;死刑;15、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不超过6个月;逮捕、拘留应在24小时内讯问;侦查羁押期限不超过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1个月;第三部分管理1、“人事问题”是行政的核心,“人事制度”是一切行政的基础;2、公共危机的特点:公共性,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3、行政组织的特点:政治性,系统性,服务性,法制性,权威性。

(可记成政治系统服务法制权威);4、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的等级层次;幅度是行政首长直接领导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5、应为行政行为:做一定事情的义务;不应为行政行为:不越权、不侵害公民权益等;6、政府的自我监督是最直接最迅速的监督,有直辖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7、外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8、行政协调的目标是异中求同;9、现代民主结构中的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10、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精简人员;11、一元化领导是完整制;12、行政指挥分为: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13、行政协调应遵循:统筹兼顾,异中求同;1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合法、适当、公正;第四部分经济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3、外部正效应即外部经济,指经济主体带给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是有利的;外部负效应即外部不经济,指经济主体带给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是不利的;4、政府干预和调控市场的手段: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

其中经济手段有价格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行政手段,维持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5、十四届三中全会具体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重要补充部分:农村经济体制、对外经济体制、科教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6、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建立健全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通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可简单记为归权保流)7、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空体系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8、我们目前所指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公司(法人制);9、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是股东大会,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10、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的相对运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说就是价格的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价格刚性:价格不随供给的变动而变动;11、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内在规则(社会所认可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外在规则(法律法规)+实施机制12、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国际惯例,0.4作为警戒线。

0.2以下为高度平均,0.3-0.4较为合理,0.4-0.6差距偏大,0.6以上高度不平均,我国接近0.5;1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总需求=总供给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14、党的十六大,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5、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6、新时期税收的原则:公平、效率、适度、法制;17、课税的对象: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目的税;征收的管理体系:工商税、关税、农业税管理权限: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共享中央: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共享:现行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18、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或工具:政府支出和税收;19、通货膨胀1%--3%,对经济是有利的;20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和俄林);21、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指降低贴现率;22、总供给问题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平衡国际收支的暂时不平衡;24、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利率上升会减少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也会抑制投资,国民收入下降,抑制通货膨胀,钱值钱了;25、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26、经济领域所谓“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亚当斯密。

;27、把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8、宏观失衡的具体表现:失业和通货膨胀;29、紧缩性对财政政策主要指:压缩财政支出,增税;第五部分科技篇1、现代技术的三大基本技术:物质变化技术,能量转换技术,信息控制技术;2、数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3、原始性创新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4、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计划:科技攻关计划,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燎原计划,金桥计划;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科委组织);5、循环经济的特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6、热力学三定律:永动机,热总是从高温体传向低温体,绝对零度;7、麦克斯伟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发现电磁波;8、人体24条染色体,其中有22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9、3G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10、光纤是由石英玻璃制造的;11、当卫星在赤道上空35800千米的轨道上时,与地球自转同步运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保持零度时为同步卫星;1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13、1K=1024字节;14、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全能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多能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专能干细胞;15、奇数倍数染色体长成的果实无籽;16、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17、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18、绝对温度:T=t+273.5K 低于81K属低温;19、1纳米=10-9米,头发直径的万分之一;20、纳米科学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到十亿分之一米的原子、分子,是一个长度单位;21、NBIC会聚技术:纳米、生物、信息、认知;22、四大发明:激光器、半导体、计算机、原子能;23、生态农业的特点: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24、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25、纳米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以分子、原子为起点的中观世界;26、人类32亿个碱基对,ISDN是综合业务的数据网的简称;27、多普勒效应是物理学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有力手段;28、现代科学的四大基础理论: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理论、系统理论;第六部分中共、党史、国情篇1、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是建国后中共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2、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北京,李大钊任书记;3、中共一大,上海,1921年7月23日,制定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4、八大会议标志着土地革命的兴起;5、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八大,北京,国内主要矛盾;9、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反对主观主义;10、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11、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巩固、提高、充实;第七部分公文篇1、公文的特点:法定作者、法定效力、特定体式;2、伪造、编造国家机关公文的,将按扰乱公共秩序罪依法惩处;3、收文: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承办、催办;4、发文: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5、分类: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党机关无:命令、议案、公告、通告;行政公文无: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6、保密程度:绝密、机密、秘密;7、办文时限:特急、急件、平急;紧急电报:特提、特急、急件、平急;8、公文的文面由:眉首、主体、版记组成;9、联合行文时,只标主办机关发文字号;10、签发人:主要负责人,主持工作的负责人;11、紧急程度置于密级之下,标题中已出现“紧急”字样的,紧急程度不再单独标出;12、若干份同一公文依次编号,有6位数字;13、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请示”应主送一个机关,除特殊情况,不得越级请示;14、凡发布、印发或批转的文件,不必在正文之后标注附件说明;15、成文日期是指公文的生效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行政公文用汉字,党机关用数字;16、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处不再署发文机关名称;17、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18、公文排面,每面22行,每行28个字,A4纸;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红色标识;公文字体:二号宋体;正文:三号仿宋体;秘密、紧急程度、主题词用三号黑体;签发人和附件说明:三号仿宋体;19、上下级机关不可联合行文;20、公告: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较短;公报较长;21、通告: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22、报告有单向性,避免使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等字样;23、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24、起诉书编号:例京东检刑诉字[2002]第58号,一名被告8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向人民法院增送起诉书5份;25、刑事判决书案号:例(2003)杭上刑初字第5号;26、承办是公文处理程序的核心环节;27、应在公文首页标注签发人的是上行文;28、公文落款处的日期就是领导人签发的日期;29、公文立卷长期保管年限:16至50年;30、应该标明公文份号的是机密、绝密文件;第八部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篇1、“三农”问题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必然出现的一个历史现象,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2、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3、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4、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若干问题的决定》;5、1982年,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建立村委会作出的规定;6、村委会每届三年;7、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问题;8、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9、林地的承包期为30至70年;10、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1、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失业率下降;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依次由低层到高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4、“二战”爆发的标志是1931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5、“五岳”: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16、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举办的时间和举办城市是1896年的希腊雅典;17、京剧中,生:扮演男子;“旦”:女性;丑:小花脸;净:大花脸;18、唯物辨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0、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21、在行政复议中可作为复议依据,在行政诉讼中则只能作为审判参照的是“行政规章”;22、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十一届三中全会:邓论作为新理论成果开始形成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邓论”的基本形成;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论”初步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十五大:“邓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邓论”的科学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