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嚣塑,璺凰.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刘跃字(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文学系大外部,浙江温州325000)睛要】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A.4FJ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种语言的内豁硅行准确而叉完整的表达。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时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越要,也是培养高级科技翻译人才的必要。
然而,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材与测试的落后,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的局限及学生翻译知识结构的缺陷等,对此,提出了交互性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对策。
并提出了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正确理解翻译币培境之间的关系,注重语言文化对比,了解英汉语言差异。
日蝴】大学英语;番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交互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语境一、前言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译”被排在末尾,且常常被忽视,但它却是在其他四项基本技能基础之上英语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升华。
从全国来看,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194.9年以前,大学里的公共英语课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的外语教学法,翻译只是用作外语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检查学生外语理解程度的手段,很少有专门的、正规的翻译教学。
因此,人们并没有把翻译当成--I'l学科,而更多的是当成--fl艺术。
随着翻译研究的深人,翻译教学已从和语言教学有关的翻译行为中独立出来。
目前已经展开了有关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多维度的研究。
因而,将翻译教学融人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由于师生语言背景相同,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在解释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时,翻译教学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为了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翻译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和巩固现有的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翻译水平。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商务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翻译、外贸培训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一)外贸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基本的商务知识,毕业后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贸、外事、旅游等部门从事商务谈判、翻译、管理、文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要求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2.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要求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3.具有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直接运用英语独立承担外事、外贸活动,处理相关涉外业务问题;4.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安排会议,草拟各种文件,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术,包括电脑、传真机、影印机等;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相关信息以及进行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6.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翻译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良好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技能,具备在工商、经贸、文教、新闻、体育等部门进行口译、笔译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涉外工作的翻译专业人才。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3.系统扎实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4.具有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用第二外语进行阅读的能力;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的调研能力;6.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与翻译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与翻译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194a11a8114431b90dd824.png)
大学英语教学与翻译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考试中还是实践生活中,翻译能力都十分关键。
我们要对翻译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地将翻译理论跟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改进翻译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翻译水平和掌握语言的能力。
本文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谈起,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现状改进措施在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教学普遍都是以“教学翻译”为主导,而缺乏翻译理论、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及翻译实践的系统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入世后,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只是少数外语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所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一、翻译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以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而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大纲明确英语教学在注意听说读写译的同时,也要注重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翻译能力作为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翻译是理解过程的输出阶段,是再创作、翻译,尤其是口译还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能够巩固和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对翻译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1.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对翻译缺乏重视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精读、泛读和视听说课程。
然而,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指导思想缺乏重视,翻译教学分量很轻,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属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导致翻译教学效果不佳。
培养与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58 3
杭 州 师范 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0 0 6
而大专 院校 和英 语 教师 也有 其 难 言之 隐 。1 9 9 9年起 施 行 的《 学 英 语 教 学大 纲 》 大 明确 指 出 :各 校 应 “
根 据实 际情 况 , 三 、 在 四年级 开设 高级 英语 课程 , 助学 有余 力 的学 生继 续提 高英 语应 用 能力 , 帮 切实 保证 大
学英 语学 习 四年不 断 线 。 实用 翻译 是建 议 开设 的课 程之 一 。2 0 ” 0 3年起 在 全 国试 行 的《 大学 英 语课 程 教 学
要求 》 明确 提 出 了“ 也 培养 学生 英语 综合 应用 能力 ” 而 且对 翻译 能力 提 出 了具 体 的要 求 。但 是 , 阶段 几 , 现 乎 所有 的 大学 英语 教材 根本 不 提及 翻译 , 课本 中少量 的 翻译 练 习是 针 对 课 文所 学 字 词 或语 法 结 构 的造 句
强 翻译 出来 的译 文也 无法 让人 读懂 、 听清 。
收 稿 E 期 :0 61 — 1 l 20 —02
作者简介 : 朱
庆 (9 9 )男 , 徽 宣 城 人 , 师 , 士 , 要 从 事 翻译 理 论 与 教 学 方 面 的研 究 16 一 , 安 讲 硕 主
浅谈大学生英译汉能力的提高

浅谈大学生英译汉能力的提高【摘要】大学生英译汉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译汉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可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素质以及促使学生了解东西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掌握常用翻译技巧等方面提高大学生英译汉能力。
【关键词】素质培养文化差异翻译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许多学生翻译能力普遍较低。
本文根据翻译的基本理论和要求,从全面培养大学生英语素质以使促使学生了解东西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掌握常用翻译技巧等方面论述如何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对翻译教学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英译汉能力,达到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和要求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其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
关于翻译理论,1897年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来“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即意义不倍(背)本文。
“达”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译文语言要通顺。
“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但严复对“雅”字的解释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
后来这三字成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
目前我国通用的翻译标准是忠实和通顺。
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言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
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二、全面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让学生打牢基础,扩大词汇量,广泛阅读,而且听、说、读、写、译训练要同时并进,较之单攻翻译能更快提高英语水平。
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有着内在的联系,要综合学整体练,全面发展,五项技能相辅相成,听说带动读写译,读写译推动听说,互动并进,相互转换。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2主 次 分 明 , 时 反馈 。 . 及 批 改 作 文 不 宜 主次 不 分 , 小 失 大 。 目前 , 少 教 师 把 大 抓 不
( ) 生 要 重 视 大 学 英语 翻 译教 学 。 我 国 教 育 部 高 等 教 一 师 育 司在 2 0 年 颁 发 了《 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要 求 ( 行 )版 , 04 大 试 》 其 中对 学 生 英 语 翻 译 能 力 的 培 养 提 出 了 十分 具 体 的 要 求 l。这 3 项文 件为高校师生重 视英语 翻译教学作 出 了明确的规定 . 高
导意义。 翻 译 教 学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重 要 意 义
一
、
一
众 所 周 知 , 译 能 力 与 听 、 、 、 的能 力 是 紧 密 联 系 在 翻 说 读 写 起 的 。 大 学 生 在 大 量 的英 汉 互 译 练 习 中可 以获 得 大 量 的 语
言 知 识 ,并 在 此 过 程 中使 英 语 和 汉 语 两 种 思 维 得 到 日臻 熟 练 的转换 。 时 , 听 、 同 在 说英 语 教 学 中借 助 翻译 , 以使 学 生 得 到 可 准 确 的英 语 信 息 , 把 自 己的 思 想 准 确 地 表 达 出 来 。 英 语 阅 并 在 读 和 写 作 过 程 中 ,学 生 也 总 是 有 意 识 或 无 意 识 地 进 行 英汉 互 译 。 提 高 英 语 翻 译 能 力 , 接 影 响 着 对 英语 原 文 的正 确 理 解 、 直 英 语 信 息 的获 得 , 及 清 晰 思 想 的 表达 。 因 此 , 以 翻译 教 学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有 着 极 其 重 要 的意 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作者 简介 :林婷婷 (97 , , 17 一)女 福建泉州人, 讲师, 士, 硕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研 究。
林婷婷 : 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 与实用翻译人 才的培养
15 1
加注 重培 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个性化、 自主学习能力。目 大部 前, 分教改试点 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 类。 必修课程主要针对一、 三、 二、 四级的分级教学, 其中三分之 的 课时用于学生自 主上机学习。 第二学年下学期、 第三学年则 面向 各层次学生开 设英语五、 六级和应用类英语课程( 包括实用 翻 译类课程) 这一课程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 。 主学习能力, 针 对学生能力 倾向和兴趣特点, 开展个性化教学, 有利于调动学生 学习 积极性, 觉提高翻 自 译技能等英语综合技能。 新教学模式的 另一 亮点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络、 先 进的 教学手段可以 实现大容量、 快节奏的 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单 位时间里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为实用翻译基础知识的输入 创造可能。 三 教改模式中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教改模式中, 大学英语教学分分级教学阶段和后续选修课 阶段, 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教学翻译” 翻译教学” 和“ 是两种相 互联系但又目 标各异的 教学类型, 前者为后者提供语言 基础, 而 后者同样是前者的继续, 因为翻译教学只有在学生具备良 好的 语言能力之后才能开展。因此 , 在分级教学阶段实施“ 教学翻 译”着力加强学生的 , 外语基本功, 后续选修课阶段实施“ 而在 翻 译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实用翻译实践操作能力, , 教师便可以 “ 量体裁衣”根据不同阶 , 段的 教学重点, 循序渐进培养实用型翻 译人才。 . ( 分级教学阶段的教学翻译 一) 教学翻 译以翻 译作为外语教学的手段和策略, 用翻译来提 高并检验外语运用的能 但随着听说法、 力, 情景法、 法尤其是 交际 近几年来网络教学的普及, 教学翻译在大学英语中越来越被忽 视和排斥。其实 , 学习英语不可避免要动用翻译这一手段, 母语 认知能力对学习 外语有促进作用, 学生可以在借鉴比 较中感知 英语, 创造性地使用英语;J译” ‘ 是达至 ‘ 外语教学 基本目 标的有 效手段;译” “ 是检测外语教学整体质量的必要手段。 】 重新 l8 8卜盯
大学实用英语翻译能力培养I-CARE模式研究

大学实用英语翻译能力培养I-CARE模式研究作者:曲铭欣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3期摘要: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目前大学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状,提出大学实用英语翻译能力培养I-CARE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夯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I-CARE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40-02引言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立了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翻译能力是英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颁发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增加了有关“译的能力”的要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增加了英译中题型,说明了英语教育界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视。
然而大学英语课程历来是由“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泛读”、“大学英语听说”和“大学英语翻译与写作”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大学英语翻译”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始终安排有翻译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把握上都存在困难,所以,一直以来都停留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课下布置作业、作业不能完全批改”的松散状态。
这种状态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要求。
大学实用英语翻译应该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要强调其实用性,该课程重点应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夯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目标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在本文中将提出I—CARE培养策略,有效提高大学实用英语翻译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找出适合的目标语言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大学实用英语翻译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