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研究现状
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

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牙齿排列不齐是口腔领域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中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是疾病的一种类型。
该畸形主要表现为下颌过度生长,牙齿错位,导致上下颌之间的咬合不匹配,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美观均产生不良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依赖于正畸矫治技术,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患者还需要接受颅面骨外科手术治疗。
近年来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逐渐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通过恒力治疗的手段实现上颌前牵引,从而使下颌相对上颌向前生长,达到缩短下颌长度,改善咬合不匹配的效果,同时更加稳定和安全,减少了手术的风险。
因此,对于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现有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步骤一:文献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在内的多个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并筛选出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
步骤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干预措施、矫治器类型、疗程、观察指标、结局等方面的信息。
步骤三:数据统计和分析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治疗效果量及其置信区间,同时检测异质性,进行子组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步骤四:结果解释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得出对于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的综合结论,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3.时限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对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优点和缺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遗传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遗传度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其严重程度通常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咀嚼功能。
本文提出了一个开题报告,旨在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遗传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正文:引言:牙颌畸形是一组比较常见的颌面骨和牙齿发育上的异常情况,齿列错乱、咬合不正、颌骨发育紊乱等是牙颌畸形疾病中比较常见的表现。
其中,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严重的形态异常,其也被称作颌面骨不良发育。
这类患者面部畸形严重,脸部轮廓不协调,咀嚼和说话均会受到影响,常常引发患者的心理障碍。
因此,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对于提供相关的诊疗手段、协调患者的心理状态极为必要。
本研究选取了已知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家族历史和家系。
从传代系中探讨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概率,以及其遗传风险的大小,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已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家族历史和家系,分析其遗传度及其家族间的遗传特点,并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理论,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遗传度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查询及总结,了解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发病机理和遗传规律。
2.家系研究法。
我们将建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家族历史和家系,并通过家系的受影响成员的多代育龄期家庭问卷调查及灵活使用PCR、测序法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收集家族成员的口腔印模、DNA标本、口腔X线片、头颅CT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预期成果:通过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家族历史和家系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其遗传度及其家族间的遗传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同时,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口腔医学及牙周病、颌面外科和暴发性牙齿矫正等领域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从而改善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的开题报告

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硬组织的
变化的开题报告
题目: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问题背景与意义: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是一种常见的颅面畸形,其主
要特征是下颌前缘位于上颌前缘的前方,造成上下颌骨错位。
在临床上,为了纠正该畸形,通常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安氏Ⅲ
类骨性错合,除了颌骨的变化以外,其软硬组织的变化也是需要关注的
重要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对象:选取20名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患者,年龄在18-30岁之间。
2. 研究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
3. 研究指标:通过对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模拟面弓、摄影、面
部摄影等检查手段,对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进行量化测定。
4. 数据处理: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图表展示,确
定软硬组织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与意义:本研究预计得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促使医学界
对于安氏Ⅲ类骨性错合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
乔婷;任崇伟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9例,其中替牙列3例.恒牙列16例.使用固定矫治器,分别采用
"2×4"技术、上颌前方牵引技术、MEAW技术及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技术等进行矫治,疗程6~32个月.结果矫治后19例均达到I类磨牙关系,凹面形有很大改善.结论对于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应根据其病因、发病机制,制订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并选择相应的矫治方法 , 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乔婷;任崇伟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30;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安氏Ⅲ类骨性Ⅲ类与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舌体形态位置及舌骨位置的比较研究[J], 袁小平;朗么磋;王昊
2.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的进展 [J], 梅帅;路明;梁钰洁(综述);朱辛奕(审校)
3.两种固定矫治方法治疗安式I类错牙合畸形临床比较 [J], 李翠平;李利平;杜宁;徐月清;王琳
4.MBT与Z2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曾红梅;周学军;杨忠良
5.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弓关系测量分析 [J], 陈冠华;陈宗飞;张端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

本 组 2例胆 管 细 胞 性 肝 癌 的声 像 图极 不 典 型 ,
在二维 图像上 , 表 现为 等 回声 , 1例 1例 呈混 合 回声 ,
第 2 卷 1
第 1 期
菏 泽医学专科 学校学报
J OU R NAL 0F HEZ M EDI E CAL COLL EGE
V0L. 21
N0 . 1
2 0 年 09
20 09
呈增强缺 失 , 门静脉期 及肝 实质期 回声 均匀 同周 围肝
其超声 造影 表现 也 不典 型 , 与肝 炎 性 病变 不 易 鉴别 。
1I Tn的小 肝癌 造影 后 出现“ 进慢 出” l 快 现象 , 于肝动 脉
期 和 门静 脉均 表现 明显强 回声 , 质期肿 瘤与 周 围肝 实 组 织 回声强度 无 明显 差异 , 直到造 影后 5mi其 回声 n
略低于周 围肝组 织 。有 研究 表 明早 期肝 癌 不 仅 滋 养
9 %[ 。 8
超声造影 剂 的发展克 服 了传 统 B型 和彩 色多 普 勒超声 的局 限性 , 用造影 剂微泡 在声 场作 用下产 生 利
的非线性 效应 。谐 波超 声 造 影 可 明显 提 高 检 出血 流 信 号 的信 噪 比 , 配谐 波成像 技术 可更有 效地 接收 造 匹 影剂谐 波信号 , 观察 实 质组 织 的微 血管 结 构 , 示 动 显
动脉 , 而且也 接受 门静脉 血 供 , 种 血供 特 点 是 造成 这 小肝 癌“ 快进 慢 出 ” 的病 理 基 础 。另 外部 分 肿 瘤 增 强
不同生长时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颅面形态结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生长时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颅面形态结构的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颅面畸形,其发生率约为5%左右。
其主要特征是下颌骨偏后,上颌骨前突,导致上下颌牙齿错位,造成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生长时期骨性安氏Ⅲ类错颅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对于治疗和矫正该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骨性安氏Ⅲ类错颅面形态结构的三维测量和对比分析,探究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牙齿、颅面骨骼的发育和变化规律,并结合影像学技术对其影响作出合理解释,为临床治疗和矫正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招募50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青少年组、成年组。
使用口腔颌面部CT、头颅面部CT、头颅面3D摄影等影像学技术,获取其牙齿、颅面骨骼的三维数字化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
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不同生长时期骨性安氏Ⅲ类错颅面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包括牙齿位置、骨骼生长方向和程度等方面,为临床矫正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骨科、口腔医学等领域的相关学科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Frankel Ⅲ型功能矫正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Frankel Ⅲ型功能矫正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1691e0998fcc22bcd10d3b.png)
应用 同指旗形皮瓣修复 , 皮瓣 远端部分坏死 , 最后 采用 邻指旗形皮瓣修复。结论 质与受 区相 匹配等特点 , 不失为一种修复手 ( ) 足 部软组织缺损 的良好方法 。
[ 关键词 ] 旗形皮瓣 ; ( ) 软组织缺损 手 足 ; 手指 ( ) 趾 皮肤 软组 织缺 损 , 应用 多种 皮瓣 修 复。但 指 可 ( ) 趾 背旗形 皮瓣 在 修 复手 指 ( ) 组织 缺 损 时有 其 独 特特 趾 软 点… , 我们应用指 ( ) 趾 背旗 形皮瓣 修复 手指 ( ) 组织 缺损 趾 软
[ 关键词 ] A gel nlI类错 殆 ;rn e l型 功能矫 正器 I Fak ll I 安 氏Ⅲ错是袷 我 国儿 童中常见 的一种错 畸牙 形 。前牙反 合 对殆 口腔功 能、 颜面美观和心 理健康 有较严 重 的影 响 , 且 随 并 着患者 的年龄 、 症状 逐 渐 加 重 , 因此 受 到 口腔 各 科 医 师 的重 视 … 。在北美人群 中患病率 为 0 8 ~4 2 , .% . % 但在 亚洲地 区 , 这种畸形却相 当普遍 。中国Ⅲ类 畸形 的发病率 约为 1 % , 2 临床 较常见 J 。前牵引是治 疗替牙 期安 氏 Ⅲ类 错牙 合的常 用方 法 , 但是 口外的牵引装置较繁琐 , 且患者配合 程度较差 。本 研究使 用 Fak l/ rn e I型功 能矫正器治疗替牙期安 氏Ⅲ类错殆 并对其疗 I
安 氏Ⅲ类错殆 在临床 上通 常为 上颌后 缩下 颌前 突 , ls El . i Mea ma等学者发现安 氏Ⅲ类错牙 上下颌 的不平衡 主要表现 nm ' 台 为上颌后缩 , 上颌体长 减小 , 上颌发育不足 , 临床主要 表现为 前牙反牙 甚至全牙 弓反 牙 。 目前 临床 上对 于上颌 后缩 的 Ⅲ 台, 合 类错合多采用上颌前 方牵 引矫治 , 得 了一定 的疗效 , 是此 获 但 种矫正器 需患者 每天戴 用 l 5~1 时 , 于患者 的配合 要求 8小 对
安氏Ⅲ类错[牙合]临床矫治研究进展
![安氏Ⅲ类错[牙合]临床矫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c04e14c5da50e2524d7fa5.png)
张术 、 冠 状 动 脉 狭 窄 球 囊 扩 张 及 支 架 置 入 术 、房 间 隔 缺 损 、 室 间 隔缺 损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封 堵 术 等 [ 。但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1
是 大 血 管 疾 病 的 介 入 治 疗 近 年 来 所 取得 可 喜 的成 就 ,即大 血 管 支架 腔 内 隔 绝 术 口 ,这 种 方 法 适 用 于 胸 、腹 部 夹 层 动 脉
d o a c Su g, 2 0 iv s r 0 3, 1 5 ( ): 2 3 2 2 2 2 7—8 .
供 的 “ 斯 ” ( es 宙 Z u )和 “ 索 ” ( eo ) 系 统 ,应 用 上 述 伊 A sp
手 术 室 用 机 器 人 辅 助 系 统 可 完 成 房 间 隔缺 损 修 补 、动 脉 导 管
9 Ca pe te , Lo i e r n i rA u m t D, Ie e Br t E。 e 1 Fis e r p r to ta. rth ato e ain
( t a a v l p a t mir l v l u o l s y) u e i o s r r h o g n t o a nd r vde u ge y t r u h a mi ih r —
未 闭 结 扎 、二 尖 瓣 置 换 或 成 形 、 冠 状 动 脉 旁 路 移 植 等 [ 1
手 术 ,但 因 设 备 价 格 昂 贵 等 原 因 ,暂 时 无 法 大 量 推 广 使 用 。 另外 ,还 有 最 先 进 智 能 化 程 度 最 高 的 远 程 遥 控 机 器 人 系 统 , 能实 现 真 正 意 义 上 由机 器 人 独 立 完 成 手 术 ,并 已成 功 应 用 于
19 98年 B y o d和 Ko ea等 首 先 在 心 脏 不 停 跳 下 应 用 机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