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左艳萍-第九章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合集下载

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通过改变牙齿和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面部形态 和咀嚼功能。
活动矫治技术
矫治器可以自行取下,方便清洁和维护,但需要 患者积极配合。
隐形矫治技术
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矫治器,外观美观,适用于对 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04
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保持口腔卫生
矫治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 便医生了解矫治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矫 治方案。
饮食习惯调整
矫治完成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调整,避免过度咬硬 物或吃过黏食物,以免影响矫治效果。
心理辅导
对于因错合畸形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医生 应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 极的生活态度。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评估教育效果
对患者进行教育后,可通过问 卷调查、口头测试等方式评估 教育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育
计划。
05
矫治效果评估与保持
矫治效果评估方法
01
02
03
04
头影测量分析
通过拍摄X光片,对头部的影 像进行测量,评估牙齿和骨骼
的位置变化。
模型分析
通过比较矫治前后的牙齿模型 ,观察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
改善情况。
提高患者认知
通过患者教育,使患者了解错合畸形矫治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 预期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预防并发症
正确的患者教育可以预防矫治过程中的并发症,如牙周病、颞下颌关 节紊乱等。
促进矫治效果
良好的患者教育可以促使患者按时复查、保持口腔卫生、遵守饮食规 定等,从而促进矫治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
矫治的发展历程
早期矫治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深覆牙合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深覆牙合
d 大龄成人严重的骨性深覆牙合:如后、前面高比例过大,下颌升支 过长,下颌平面角小的患者,单纯用正畸手段打开咬合、改正深覆牙合 的难度很大,可考虑用正颌外科-正畸治疗。
矫治病例
病因:牙或牙槽垂直向发育异常
表现: 上前牙轴垂直或内倾,下前牙先天缺牙或下牙弓前段拥挤致下牙
弓前段缩短;磨牙关系多数为中性,少数为轻度远中牙合或远中牙合; 面下1/3短。x线头影测量:牙轴及牙槽异常。颌骨的形态、大小及位置 正常,面部畸形不明显。
典型例子:安氏 Ⅰ类错牙合伴深覆牙1合
2骨型(skeletal type)
磨牙可能呈中性牙合关系。
2牙弓:
上切牙内倾上牙弓长度变短,矢状曲线常呈反向曲线 下牙弓矢状牙合曲线过大。
3颌骨:
上颌骨:一般发育较好
下颌骨:因上前牙内倾,下颌处于功能性远中颌位,前伸及侧向运动受
阻,只能作开闭口运动。下颌角小,下颌支长,下颌平面角小。
4肌肉:
唇肌张力大,颏唇沟深,下唇覆盖上切牙冠唇面1/2以上,咬肌粗壮。
病因: 牙槽及颌骨异常
表现:上下前牙内倾、前牙及前牙区牙槽发育过度、后牙及后牙槽高度发
育不足,上下颌骨间位置的失凋;磨牙关系多呈远中关系;X线头影侧 示:ANB角大,后、前面高的比例大(S-Go/N-Me)超过65%,PP、 OP、MP三平面离散度小甚至接近平行,下颌平面角小,下颌支过长, 下前面高短,下颌反时针旋转生长。
切牙无正常牙合接触,致下切牙过长。
5 功能因素〔functional factors)
下前牙脱离咬合而伸长; 后牙区咬合力承受过大而被压低,spee为例)
1牙齿: 前牙区:上中切牙内倾,上侧切牙唇向,上牙列拥挤,下切牙内倾。 磨牙区:下颌被迫处于远中位,呈远中牙合关系;仅牙弓前段不调,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1.轻度拥挤(I°) 扩大牙弓长度及宽度,必要时可以考虑适当减径。

(1)口外唇弓推上颌第一磨牙向后:适用于第二恒磨牙尚未萌出的病例。

双侧第一恒磨牙上放置带环颊面管,口外唇弓两侧末端附开张型螺旋弹簧,牵引头帽配合弹力橡皮圈施外力推磨牙向远中。

要求患者每日戴用口外弓12小时以上。

(2)扩弓法唇向扩弓:适用于前牙轴倾度不大、覆牙合偏深者。

固定矫治器以垂直加力单位或弓丝在双侧第一恒磨牙颊面管前1mm处加Ω曲,每次加力逐渐打开Ω曲,弓丝在前牙段强行入槽,以唇向开展前牙。

颊向扩弓:适用于牙弓突度正常,每侧间隙不足2mm左右,后牙覆盖异常者。

用固定矫治器配合四角圈簧,下颌可用 Crozat。

全牙弓扩弓:适用于拥挤同时存在于前后牙段,且牙弓长度不足者。

用固定矫治器配合扩弓辅弓或分裂基托矫治器。

(3)局部开展法:镍钛推簧局部开展间隙。

2.中度拥挤(Ⅱ°) 根据所需间隙量、患者年龄、生长发育潜能、颌骨发育情况、有无遗传背景等因素确定矫治方案。

若患者为年轻恒牙牙合,颌骨发育正常,无明显的遗传因素,间隙不足在Ⅱ°下限,可以考虑扩弓或减径方法(邻面去釉)以获得间隙。

若患者间隙不足接近Ⅱ°上限则考虑减数矫治方案。

减径方法(邻面去釉)的严格适应证:4~8mm的牙弓间隙不足,尤其是低角病例;牙齿偏大,或上下牙列牙齿大小比例失调;口腔健康好,非龋敏感个体;成年患者。

3.重度拥挤(Ⅲ°) 矫治原则以减数方案为主。

需确定减数的牙量、牙位及拔牙间隙的分配等。

(1)确定某一病例是否行减数(拔牙)矫治方案需考虑的因素1)牙齿拥挤度:中/重度拥挤通常应进行减数矫治。

2)Spee氏曲线曲度:每平整lmm Spee氏曲线,需要 lmm的牙弓间隙。

3)下切牙唇舌向倾斜度:代表牙弓突度。

使前突的切牙向后直立,恢复到正常位置需要间隙。

一般下中切牙后移的距离乘以2(双侧),即为所需的牙弓间隙。

口腔正畸学左艳萍第九章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口腔正畸学左艳萍第九章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支抗(Anchorage)
支抗选择
强支抗 中支抗 弱支抗 种植支抗
磨牙前移占据拔牙间隙的量
<1/4 1/4~1/2 >1/2 ≈0
决定正畸拔牙与否应考虑的因素:
? 牙列拥挤度 ? 牙弓突度 ? Spee's 曲度 ? 支抗 ? 垂直骨面型 ? 矢状骨面型 ? 软组织侧貌 ? 生长发育
垂直骨面型
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河北医大口腔医院正畸科 马文盛
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牙列拥挤 前牙深覆盖
? 概述 ? 病因 ? 诊断 ? 矫治原则 ? 矫治方法
牙列拥挤
一、概述
? 单纯拥挤 ? 复杂拥挤
二、病因
牙量骨量不调 : 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
? 进化因素 ?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二、病因
牙量骨量不调 : 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
决定正畸拔牙与否应考虑的因素:
? 牙列拥挤度 ? 牙弓突度 ? Spee's 曲度 ? 支抗 ? 垂直骨面型 ? 矢状骨面型 ? 软组织侧貌 ? 生长发育
Spee's 曲度(Curve of Spee)
每整平1mm Spee's 曲度,需要1mm间隙
决定正畸拔牙与否应考虑的因素:
? 牙列拥挤度 ? 牙弓突度 ? Spee's 曲度 ? 支抗 ? 垂直骨面型 ? 矢状骨面型 ? 软组织侧貌 ? 生长发育
减小牙量
2. 减少牙齿体积 --邻面去釉
? 适应症
轻中度拥挤,低角病例,不宜拔牙 牙齿较宽,或牙齿Bolton比例失调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成年患者
? 方法
分牙—减径—抛光
? 效果
将每个邻间隙磨去0.5mm釉质,全牙弓可提供56mm间隙。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前牙反牙合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前牙反牙合
磨牙关系:多数为近中,少数是中性。
.
2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1)下颌长度:下颌综合长度、下颌体长度也比正常牙合大。 形态 :下颌角大,颏角减小。 位置: 下颌整体位置前移,颌关节、升支、下颌角、颏部靠前。
(2)上颌与中面部:上颌向前发育不足,长度减小,位置后缩。 (3)上下颌间关系异常:Ⅲ类骨面型(Class Ⅲ skeletal pattern) (4)颅底位置异常:后颅底相对于前颅底向前、下倾斜 (5)上中切牙唇倾、下前牙舌倾: 代偿前牙反牙合关系
下颌虽可后退,但 ANB角<00 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 形态异常 位置异常 前牙代偿明显
功能性 磨牙关系轻度近中 轻度Ⅲ类骨面型 下颌可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 ANB角>00(多数) 颌骨大小、形态正常 但位置靠前 前牙代偿不明显
(2) 前牙反牙合的颅面类型
矢状类型 :六种 垂直类 型:三种
A、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 46% B、下颌正常、上颌后缩型 21% C、上、下颌均正常型 15% D、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 13% E、上、下颌均前突型 3% F、上、下颌均后缩型 2%
(前部)
(整体)
2、按骨骼型分类:根据骨骼位置 (1)骨骼Ⅰ型:ANB角≥0 (2)骨骼Ⅲ型:ANB角≺0 N
A
B
N
A B
.
3.按致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分类
(1)牙源性(牙性):牙萌出、替换障碍,上、下切牙的位置异常 造成前牙反牙合。磨牙关系中性,颌骨颜面基本正常,预后好。
(2)功能性(肌能性、假性):有神经-肌肉参与、下颌向前移位 所形成的前牙反牙合。如咬合干扰和早接触、口腔不良习惯、不 正确哺乳等原因。磨牙轻度近中关系,反覆盖小,反覆牙合深。 下颌骨大小、形态基本正常,但位置前移,轻度Ⅲ类骨面型。下 颌可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预后好。

错颌畸形与正畸学 错颌畸形矫治方法

错颌畸形与正畸学 错颌畸形矫治方法
11:05
2、矫治器
(1) 固定矫治器 (2) 可摘矫治器 (3) 功能矫治器
11:05
矫治方法 (4)外科矫治:
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性错牙合 畸形,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其错 牙合,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
11:05
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11:05
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标准 理想正常牙合
当错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 治, 阻断错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 常,称阻断矫治。
11:05
矫治方法 (3)一般矫治:
一般矫治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 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 等。 一般矫1 预防矫治 2 阻断矫治 3 一般矫治 4 外科矫治
11:05
矫治方法 (1)预防矫治: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 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 施来防止各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
11:05
矫治方法 (2)阻断矫治:
个别正常牙合
11:05
矫治标准
理想正常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对于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应该
个别正常牙合,而不是理想正常牙合
11:05

口腔正畸学教案-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口腔正畸学教案-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口腔正畸学》教案
讲课题目: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学时分配:4学时
授课幻灯
三级要求:
1.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牙列拥挤、前牙反合、前牙深覆盖、锁合、深覆合的临床分型或分度及矫治原则;开合的分度、病因。

2.一般了解内容及深度:牙列拥挤的常见病因及常用的矫治方法;开合的临床分型;唇腭裂畸形的序列治疗方法和程序。

3.扩展内容及深度:牙列拥挤的矫治过程;前牙反合、前牙深覆盖的常见病因;后牙反合的病因及矫治原则;锁合的病因及危害;深覆合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开合矫治原则;外科正畸的适应症、术前正畸及术后正畸的原则。

授课内容
1.牙列拥挤
牙列拥挤的分度和矫治原则;常见病因及常用的矫治方法、矫治过程。

2.前牙反合
前牙反合的常见病因、临床分型及矫治原则。

3.前牙深覆盖
前牙深覆盖的病因、分型和矫治原则。

4.后牙反合
后牙反合的病因及矫治原则。

5.锁合
锁合的病因及危害,分类及矫治原则。

6.深覆合
深覆合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度及矫治原则。

7.开合
开合的分度、病因、临床分型及矫治原则。

8.唇腭裂与口腔正畸
唇腭裂畸形的序列治疗方法和程序。

9.外科正畸治疗
外科正畸的适应症、术前正畸及术后正畸的原则。

学时安排
1.牙列拥挤:0.5学时
2.前牙反合:0.5学时
3.前牙深覆盖:0.5学时
4.后牙反合:0.5学时
5.锁合:0.5学时
6.深覆合:0.5学时
7.开合:0.5学时
8.唇腭裂与口腔正畸:0.5学时
辅助教学方法:幻灯、模型、多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牙合关系异常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软组织侧貌异常 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牙合关系异常
➢ 前牙反合
➢ 后牙中性或近中关系 ➢ 单侧或双侧后牙反合 ➢ 上前牙拥挤、唇倾 ➢ 下前牙排列整齐或有间隙 ➢ 下前牙舌倾
临床表现
牙合关系异常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软组织侧貌异常 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骨性前牙反合的诊断标准
磨牙近中关系 ANB < 0 º Ⅲ类骨面型 下颌不能退至前牙对刃,或后退后ANB < 0 º 伴颌骨、颅面关系异常 前牙代偿明显
功能性前牙反合的诊断标准
检查下颌关闭道,找出 不协调因素:合创伤、 早接触
下颌常可退至对刃关系 神山氏功能分析法:
I-I’/SN <76 º
分类诊断
牙型分类:不涉及颌骨、颅面关系
Angle’s division:Ⅰ类、Ⅲ类 Mao’s division: Ⅱ1、Ⅱ3
骨骼型分类 Ⅰ型: ANB ≥ 0 º Ⅲ型: ANB < 0 º
机制分类
牙源性:前牙反合,后牙中性关系 功能性:前牙反合,下颌前移,可退至前牙对刃 骨骼性:前牙反合,后牙近中,下颌前突,无法后退
支抗(Anchorage)
支抗选择
强支抗 中支抗 弱支抗 种植支抗
磨牙前移占据拔牙间隙的量
<1/4 1/4~1/2 >1/2 ≈0
决定正畸拔牙与否应考虑的因素:
牙列拥挤度 牙弓突度 Spee’s曲度 支抗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软组织侧貌 生长发育
垂直骨面型
分型
MP-SN
高角(High angle)
拔牙矫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的选择
拔牙矫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的选择
拔牙矫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的选择
适应症:乳牙期、替牙期的前牙反合, 前方牵引之后的保持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前方牵引 头帽颏兜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颌外科手术
功能性矫治器
适应症:乳、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合或伴有轻 度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的病例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前方牵引 头帽颏兜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颌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 下颌发育过度:
下颌长度增加 下颌位置前移 下颌角增大
➢ 上颌与面中部发育不足
➢ ANB < 0 º, Ⅲ类骨面型
➢ 后颅底相对前颅底向前下倾斜 ➢ 牙齿代偿
临床表现
牙合关系异常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软组织侧貌异常 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软组织侧貌异常
分类
牙性: 前牙DOJ,后牙中性关系,ANB正常 功能性: 前牙DOJ,下颌后缩, ANB较大
骨性: 前牙DOJ,下颌骨发育不足,ANB>6º 骨骼分型—六种 以下颌后缩为主
TU 9-16
正畸与外科正畸患者的鉴别
三类骨面型明显 下切牙代偿明显 伴有面高失调,前牙开合 ANB<-4 º,L1-MP<82 º,SNP>83 º,颏角<69 º,CV<201 º
大约12-14%的前牙反合患者需要外科正畸治疗
前牙反合(Anterior crossbite)
病因 临床表现 分类诊断 预后估计 矫治
软组织侧貌
E线 Z角 鼻唇角
决定正畸拔牙与否应考虑的因素:
牙列拥挤度 牙弓突度 Spee’s曲度 支抗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软组织侧貌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年龄 身高 牙龄 骨龄
手腕骨片 颈椎片
第二性征
拔牙矫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的选择
➢ 代偿
上唇厚 下唇及颏部软组织薄
➢ 失代偿
凹面型
临床表现
牙合关系异常 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软组织侧貌异常 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 咀嚼肌活动不协调 ➢ 咀嚼效率低 ➢ TMD
前牙反合(Anterior crossbite)
病因 临床表现 分类诊断 预后估计 矫治
临床表现 病因 分类 矫治
临床表现
定义
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 大于3mm
表现
Angle’s division: Ⅱ1 、Ⅰ Mao’s division: Ⅱ2 、Ⅱ4
以Angle’s Ⅱ1为主
临床表现1:矢状关系异常
上颌骨位置异常:
上颌正常或后缩居多,上颌前突较少,仅占10%
下颌位置异常: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前方牵引 头帽颏兜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颌外科手术
前方牵引(Reverse headgear)
适应症:替牙期或乳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 为主的骨性前牙反合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前方牵引 头帽颏兜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颌外科手术
头帽颏兜
四、矫治原则及方法
增加骨量
(1)扩展牙弓长度 (2)扩展牙弓宽度 (3)其他(前方牵引、功能刺激、骨牵张等)
减少牙量
(1)减少牙齿数量 (2)减小牙齿体积 (3)减小牙齿占据空间
增加骨量:
扩展牙弓长度: 1. 推磨牙向远中 适应证
第一恒磨牙前移 磨牙关系需改善 第二恒磨牙未萌或初萌 最好无第三磨牙
拔牙矫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的选择
减小牙量
2. 减少牙齿体积--邻面去釉
适应症
轻中度拥挤,低角病例,不宜拔牙 牙齿较宽,或牙齿Bolton比例失调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成年患者
方法
分牙—减径—抛光
效果
将每个邻间隙磨去0.5mm釉质,全牙弓可提供56mm间隙。
推磨牙向远中:
➢ 口外弓矫治器 ➢ 摆型矫治器 ➢ 滑动引导架 ➢ 下颌唇挡 ➢ 螺旋弹簧
推磨牙向远中:
➢ 口外弓矫治器 ➢ 摆型矫治器 ➢ 滑动引导架 ➢ 下颌唇挡 ➢ 螺旋弹簧
推磨牙向远中∶
➢ 口外弓矫治器 ➢ 摆型矫治器 ➢ 滑动引导架 ➢ 下颌唇挡 ➢ 螺旋弹簧
推磨牙向远中:
➢ 口外弓矫治器 ➢ 摆型矫治器 ➢ 滑动引导架 ➢ 下颌唇挡 ➢ 螺旋弹簧
增加骨量:
扩展牙弓宽度:
3. 功能性扩展
决定正畸拔牙与否应考虑的因素:
牙列拥挤度 牙弓突度 Spee’s曲度 支抗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软组织侧貌 生长发育
牙弓突度
下切牙应直立于牙槽基骨之上,牙齿越唇倾, 凸度越大,拔牙的可能性越大
下切牙切缘舌向移动1mm,转矩减小2.5º,需 要2mm间隙
预后(1)根据病史
年龄 发病 乳牙龋坏 乳牙早失 乳牙滞留 家族史
预后较好
小 替牙期 有 有 有 无
预后较差
大 乳牙期 无 无 无 有
预后(2)根据临床检查
磨牙关系 上前牙 下前牙 反覆盖 反覆合 牙齿拥挤 后牙反合 下颌偏斜 下颌后退
预后较好
中性、轻度近中 舌倾或较直立 唇倾、有散隙 较小 较深 以下牙弓为主 无 无 可退至前牙对刃
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河北医大口腔医院正畸科 马文盛
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牙列拥挤 前牙深覆盖
概述 病因 诊断 矫治原则 矫治方法
牙列拥挤
一、概述
单纯拥挤 复杂拥挤
二、病因
牙量骨量不调: 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
进化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二、病因
牙量骨量不调: 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
固定矫治器
适应症:替牙期及恒牙期前牙反合 2×4技术 上牙弓唇向开展 下牙弓关闭间隙 补偿性拔牙
拔牙应极为慎重,最好在生长发育基本结束后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前方牵引 头帽颏兜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颌外科手术:女18岁,男20岁后进行
前牙深覆盖(Anterior Deep overjet)
进化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母 亲 牙 齿
儿 子 牙 齿
二、病因
进化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三、诊断
拥挤度
轻度(Ⅰº): 2-4 mm 中度(Ⅱº): 4-8 mm 重度 (Ⅲ º): >8 mm
拥挤度的测量——模型测量
牙弓应有长度−现有长度
后段牙弓的拥挤度测量
➢注意患者的生长潜力
推磨牙向远中:
➢ 口外弓矫治器 ➢ 摆型矫治器 ➢ 滑动引导架 ➢ 下颌唇挡 ➢ 螺旋弹簧
增加骨量:
扩展牙弓长度:
2. 切牙唇向开展
增加骨量:
扩展牙弓长度: 3.上颌前方牵引
增加骨量:
扩展牙弓宽度:
1. 矫形扩展 2. 正畸扩展 3. 功能性扩展
增加骨量:
扩展牙弓宽度:
1. 矫形扩展 1)适应证 2)扩展速度 3)效果
>40 º
低角(Low angle)
<29 º
均角(Nornal angle) 29 º~ 40 º
MP-FH
>32º <22 º 22 º~ 32º
高角与低角
高角
面型凸、面下部长 肌肉力量小 骨密度小 开合倾向 不允许后牙伸长 牙齿易移动 较多拔牙 拔牙位置尽量靠后 矫治力量轻
前牙反合(Anterior crossbite)
病因 临床表现 分类诊断 预后估计 矫治
矫治—原则
早期矫治,促进上下颌骨的正常生长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前方牵引 头帽颏兜 功能性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颌外科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