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之三安氏二类错合的矫治

合集下载

常见错颌畸形的矫治 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

常见错颌畸形的矫治 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

[ 诊断 ] 早萌牙有轻度松动,X 线片现示牙根
长度不足1/3。
[ 矫治 ] 用阻萌器阻止早萌牙萌出,直至牙根
形成1/2以上。
(2) 恒牙迟萌、阻生、异位萌出
[ 诊断 ] x 线片显示,未萌恒牙牙根已大部形成,
位置异常,部分或全部阻生在牙槽骨中。
[ 矫治 ]
① 拔除滞留乳牙 ② 切龈助萌 ③ 开窗或开窗导萌
乳牙早失
缺隙保持器
适应证:
(1)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牙冠上覆盖有 较厚的骨组织。间隙已缩小或有缩小趋势的患者。 (2)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咀嚼功能。
制作要求:
(1) 不妨碍牙及牙槽骨高度及宽度的正常发育 (2) 能保持牙弓长度 (3) 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类型①
矫治前
矫治后
矫治前
矫治后
4、偏侧咀嚼习惯
(二)婴儿期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45°斜卧位或半卧位 人工哺乳时注意奶孔大小和形状
(二)婴儿期
2、睡眠姿势:经常更换体位。 3、不良习惯:避免口腔不良习 惯的形成并尽早破除。
(三)儿童期
1、注意营养,充分运用口腔咀嚼功能。 2、防治影响全身和牙颌面生长发育的疾病
及呼吸道疾病。 3、注意口腔卫生,防治龋病。
开窗导萌
3、唇系带附着异常
[ 诊断 ] ① 唇系带粗大,且中切牙有间隙。 ② 牵拉上唇时,可见切牙乳头发白。 ③ X片检查,可见中切牙间腭中缝处牙 槽嵴有“ V ” 形缺口。
[ 矫治 ] 从牙槽嵴顶处切断唇系带及全部纤维
组织,间隙大者可用矫正器关闭间隙。
阻断性矫治(定义)
在乳牙期、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对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畸形
替牙障碍的处理

简述安氏错颌畸形分类法

简述安氏错颌畸形分类法

简述安氏错颌畸形分类法什么是安氏错颌畸形?安氏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存在不正常的关系,导致咬合、咀嚼、说话和面部外观方面的问题。

根据具体的颌骨骨性关系以及错颌类型的不同,安氏错颌畸形可分为三类:Ⅰ类、Ⅱ类和Ⅲ类。

Ⅰ类错颌畸形Ⅰ类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基本正常,但牙齿的排列不正常,导致上下颌之间的咬合不良。

常见的Ⅰ类错颌畸形表现为前牙反合(牙齿向后倾斜),但后牙垂直正常。

这种畸形的特点是出现中心舌位、前牙相互咬合、保持后牙开颌状态等。

Ⅱ类错颌畸形Ⅱ类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异常,导致上颌后缩,下颌过前突。

因此,Ⅱ类错颌畸形也被称为后缩型颌面畸形。

Ⅱ类错颌畸形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型:Ⅱ类1亚型和Ⅱ类2亚型。

Ⅱ类1亚型特点的是上颌骨后缩,下颌骨的位置正常。

这种畸形的特点是上颌前突,牙齿咬合不良,常见的表现是上下前牙之间有明显的间隙。

Ⅱ类2亚型特点的是上下颌骨的后缩程度都不一样,但上下颌之间的咬合基本正常。

Ⅱ类2亚型的特点是牙齿对齐良好,并且上颌的咬合位置正常。

Ⅲ类错颌畸形Ⅲ类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骨之间关系的异常导致下颌过度前突,上颌后退。

Ⅲ类错颌畸形也被称为前突型颌面畸形。

这种畸形的特点是下颌向前突出,上颌后退,颌骨之间的咬合位置异常。

Ⅲ类错颌畸形在正常的咬合位置下无法正常咬合食物。

安氏错颌畸形分类法的应用安氏错颌畸形分类法对于矫治和治疗不同类型的错颌畸形非常重要。

通过对错颌畸形进行分类,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根据安氏错颌畸形分类法,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牙套、矫正器或进行手术等。

对于Ⅰ类错颌畸形,通常可以通过牙套和矫正器进行治疗。

牙套和矫正器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和咬合来纠正畸形。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调整牙套和矫正器,以达到正确的牙齿排列和咬合。

对于Ⅱ类和Ⅲ类错颌畸形,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手术可以通过改变颌骨位置和形状来修复畸形。

手术后,医生可能还需要使用牙套或矫正器来调整牙齿的位置和咬合。

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二)

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二)
( 2 )不要急于拔牙
上颌合垫舌簧矫治器:乳牙期、替牙 期
“2X4” 固定矫治器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
病例, 9 岁,要求矫治兜齿(地包天)
矫治前
矫治中
矫治前
矫治中
矫 治 前 矫 治 中
矫治前
矫治中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治疗前
矫 治 前 矫 治 后
矫治前
矫治后
头帽颏兜:乳牙期、替牙期
轻,中度骨源性开合
S 治疗难度较大 S 根据骨骼畸形的程度进
行设计
减数四个 7 ,多曲方丝弓技 术
减数下 6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后牙
重度骨源性开合
S 垂直向骨骼畸形严重 S 伴有严重的前后向骨骼
畸形 S 有明显的牙齿代偿
正颌手术
病例:女性, 40 岁,要求改善咬合
矫治设计
减数四个第一双尖牙 固定矫治技术
前牙开合
前牙开合 (Open bite) 定义(掌 握)
上下牙弓在正中 合 位,上下前牙在垂直 向无覆合 关系
开合( Open bite)
开合分度(掌握)
开合分度
I 度 <3mm
开合分度
II 度 3mm ~ 5mm
开合分度
III 度 >5mm
开合的发生机制
垂直向异常 前 部 高 度 不 足 后 部 高 度 过 度 二 者 并 存
全身因素
佝偻病
全身因素 骨质疏松 肌肉作用
下颌升支短 下颌角大 下颌角前切迹深 下颌向后下旋转
开合
开合的临床分型
牙源性开合
牙性开合的特征
上下前牙唇向倾斜大 上下切牙角较小 开合程度较轻 无明显骨骼畸形

错牙合畸形安氏Ⅱ类的健康宣教

错牙合畸形安氏Ⅱ类的健康宣教

错牙合畸形安氏Ⅱ类的健康宣教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齿之间的关系异常,不符合正常的牙颌关系。

其中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特征是上颌前牙过度向前突出,下颌牙弓过小,上下颌齿无法良好的咬合。

这种牙合畸形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同时也会给口腔健康带来一些问题。

因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应当加强对正畸治疗的了解和认识。

正畸治疗可以通过矫正牙齿的位置和关系,达到良好的牙合和咬合功能,同时改善面部外观和口腔健康。

患者需要知道正畸治疗的过程、费用、痛苦度和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医生可以向患者详细解释正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些成功治疗案例,以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其次,应当加强对口腔卫生的宣教。

患有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由于牙齿之间的关系异常,容易导致牙齿清洁困难,易有牙结石、龋齿和牙龈疾病等口腔问题。

因此,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患者的牙齿健康十分重要。

患者应当定期刷牙,注意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刷牙要认真、彻底,尽量刷到各个角落。

此外,患者在膳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咀嚼坚硬食物,以免加重错牙合畸形。

另外,即使接受了正畸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加强对牙齿的保护和护理。

正畸器材在口腔内的存在会增加口腔细菌滋生的机会,容易引发龋齿、牙龈炎等问题。

患者需要定期到正畸医生处进行复诊和清洁,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

医生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正确使用和清洁正畸器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护牙齿。

最后,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还需要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牙齿和颌面部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吸烟和饮酒不仅会导致口臭、牙齿变黄,还会增加牙龈疾病等口腔疾病的风险。

因此,患者应当尽量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口腔运动,如张口和咬合等动作,以帮助调整下颌的生长发育。

总之,正确的健康宣教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至关重要。

Angle_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矫治器治疗效果

Angle_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矫治器治疗效果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 矫治器治疗效果孙贤宝1,孙晓奕21.苏州美莱美容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26;2.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 221018摘要 目的 分析SGTB 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MBT 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SGTB 矫治器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性、上下颌中切牙等指标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颌升支高度(Co-Go )、下颌长度(Co-Gn )、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SNB )、下牙槽座点以及颏前点至FHp 平面垂直距离(Pg-FHp 、B-FHp )相较于矫治前升高,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ANB )相较于矫治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Co-Gn 为(110.17±1.99)mm ,低于对照组(114.86±2.45)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中切牙角(L1-MPA )、上中切牙角(U1-PP )、上中切牙长轴与SN 平面下内角(U1-SN )相较于矫治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L1-MPA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的牙性、骨性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SGTB 矫治器在临床中对于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可靠的矫治效果表现,特别在矫治下切牙唇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SGTB 矫治器;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04Effectiveness of SGTB Orthodontic Appliance Treatment in Angle Class II Bony Malocclusion PatientsSUN Xianbao 1, SUN Xiaoyi 21.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uzhou Mylike Cosmetic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26 China;2.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1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GTB ap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II type bone malocclusion.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bony malocclusion treated in Mylike Cosmetic Hospital of Suzhou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BT fixed applian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GTB appliance. The changes ofbone an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orrection, the mandibular elevation (Co-Go), man⁃dibular length (Co-Gn), the Angle between sella point, nasal root point and inferior alveolar seat point (SNB), and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inferior alveolar seat point and anterior mental point and FHp plane (Pg-FHp, B-FH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correction. The Angle of upper alveolar site-root site-lower alveolar site-point (ANB)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Co-G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rrection was (110.17±1.99) mm,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4.86±2.45) m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lower central incisor Angle (L1-MPA), the uppercentral incisor Angle (U1-PP), the upper central incisor long axis and the lower internal Angle of SN plane (U1-S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L1-MP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rr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 论著 *收稿日期:2023-10-09;修回日期:2023-10-28作者简介:孙贤宝(197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口腔正畸。

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目的:客观评价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的矫治效果。

方法:对36例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记存模型,全景片(全颌曲面断层面),头颅侧位片,照相分析,对比其治疗前后效果。

结果:完成治疗的36例患者牙关系从Ⅲ类到Ⅰ类,反解除;患者面型明显改善,凹面型解除。

结论:应用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效果肯定,方法简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安氏Ⅲ类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畸形,亚洲国家的Ⅲ类错可高达人群的20%[1]。

中国Ⅲ类错畸形的发病率约为5%~12%。

由于Ⅲ类错畸形的系统发育、个体生长发育和病因的复杂性,特别是骨性Ⅲ类错畸形颅面形态表现复杂,临床治疗比较困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正畸及颌面外科医生Delaire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认为,前方牵引可以使上颌骨前移,并能促进上颌骨生长,从此,上颌前方牵引在正畸界得到充分重视。

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前方牵引治疗方法较其他技术,如颏兜、功能性矫治器(如FRⅢ)、掩饰治疗等更为成功[2]。

因此,笔者所在科室自2005年开始使用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患者共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16岁;唇腭裂术后2例男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前牙反,磨牙呈近中关系;凹面型或Turley法连线平直或后折(Turley[1]用一种简单方法鉴别诊断安氏Ⅲ类错:在侧面像上连接眶下点,鼻翼点和口角点,正常时此三点连线前折,如果此三点连线平直或后折,则表示面中部发育不足)。

1.2 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的制作及矫治方法口外装置为长沙天美齿科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杆可调式前方牵引器。

每天用弹性橡皮圈牵引,牵引方向从尖牙近中向前或前下约30°(仅1例上颌发育不足较重,前牙反覆深者调至磨牙上牵引)。

头帽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疗效观察(全文)

头帽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疗效观察(全文)

头帽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疗效观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在广东发病率较高。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颌前突,上前牙唇倾,下颌后缩,颏唇沟深,前牙深覆合深覆盖。

临床上一般采取固定正畸治疗,但需要待替牙期结束才能矫治,而且治疗后患者的面部美观改善不太理想。

本研究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这一类患者采取早期治疗,即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和高峰期采纳头帽肌激动器,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引导患者上下颌均衡发育,从而获得更加协调美观面貌。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

入选标准:(1)年龄9—11岁,平均10.4岁,均为替牙晚期;(2)骨龄MP3:FG—G期;(3)上颌前突,上前牙唇倾,下颌后缩,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4)下颌前伸至切对切时,侧貌明显改善;(5)牙列基本整齐或轻度拥挤。

1.2 方法采取双期矫治,戴用头帽肌激动器,口外牵引方向为中、高位,牵引力每侧约350—500g,嘱患者每天戴用12—14小时,疗程1年;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描记定点测量。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0.0软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t 检验。

2 结果3 讨论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对患者面部美观影响较大,儿童患者骨骼处于积极的生长发育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可以防止畸形的进一步进展。

头帽肌激动器综合了及激动器和口外弓的优点。

肌激动器对骨的效应骨的生长潜力,对下颌向前下的生长最为有效,即对关节的影响,刺激髁突的生长或改变其生长方向,使其向上向后生长从而推下颌向前移位。

且能通过改变颌面部肌肉环境来促进牙合和颅面骨骼的生长。

口外弓起到矫形和加强支抗的作用,使上颌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生长均得到操纵。

中、高位的口外牵引力有助于腭平面和合平面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其顺时针旋转,有利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矫治。

本研究中,SN、—OLP(mm)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

SNB、B—OLP(mm)明显增加,显示下颌骨出现明显的前移和生长。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疗效。

首先介绍了MRC肌功能矫治器的原理,其通过改善肌肉功能来促进牙齿正常发育。

然后分析了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及矫治器的应用效果。

随后进行了疗效分析,通过临床案例探讨验证了MRC肌功能矫治器的有效性。

结论指出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MRC肌功能矫治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为患有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MRC肌功能矫治器, 替牙期,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矫治效果, 疗效分析, 临床案例, 矫治作用, 未来研究, 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畸形问题,主要表现为上下颌之间错位不匹配,导致咬合功能异常。

这种错牙合畸形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面部美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矫治方法包括牙齿拔除和牙槽外科手术等,但存在着痛苦、费时、费用高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作用及疗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依据和经验。

通过对矫治器的原理、错牙合畸形特点、应用效果和临床案例探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矫治效果。

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比较,评估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总结MRC肌功能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指导。

通过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情况,总结MRC肌功能矫治器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治疗和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之二
安氏I I类错牙合的矫治(张翼)
错牙合畸形的覆盖关系▪覆盖的概念
▪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 3-5mm
–Ⅱ度深覆盖 5-8mm
–Ⅲ度深覆盖>8mm
错牙合畸形的覆合关系▪覆牙合的概念
▪深覆牙合
–Ⅰ度深覆牙合1/3-1/2
–Ⅱ度深覆牙合1/2-2/3
–Ⅲ度深覆牙合>2/3
安氏II类错牙合病因机制➢牙型
➢肌型
➢骨型
➢混合型
•牙型牙位置或数目异常。

–肌型(功能型) 口腔不良习惯、牙合干扰
–骨型颌骨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一)颜貌:
–正面观:
–侧面观:
(二)口内:
–牙
•上前牙:
•下前牙:
–牙弓
•上牙弓:
•下牙弓:
–牙合关系
•前牙:
•后牙:
诊断及鉴别诊断
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
病因
机制:上颌过大,
下颌过小。

遗传环境
一、遗传因素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
–上前牙区多生牙
–下切牙区先天缺失
▪严重的骨酪畸形:
–下颌发育过小
–上颌发育过大
二、环境因素
▪局部因素
–口腔不良习惯
•吮拇
•咬下唇
–替牙障碍
•下乳磨牙早失
•萌牙顺序异常
2、全身因素
▪鼻咽部疾患造成口呼吸习惯下颌连同舌后退。

上牙弓狭窄、前突、腭盖高拱。

全身疾病如佝偻病等
方颅现象,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和远中合关系
牙型
▪多见于混合牙列后期及恒牙列期
▪颌骨大小及位置正常
▪X线头侧位片:
–切牙位置异常:
上颌1-SN减小;
下颌1-MP减小,
–牙槽高度异常:
1-PP/MP增大,
6-PP/MP减小
肌型
▪多见于混合牙列期
▪颌骨大小正常,下颌位置PP位正常,ICP位后缩
▪X线头侧位片:
–SNB减小,
ANB增大,S-Pcd增大
骨型
▪多见于恒牙列期
▪颌骨大小及位置异常
▪X线头侧位片:
–上颌过度,下颌正常:
SNA增大,ANB增大,Ptm-A增大, Ptm-S增大,切牙位置及
牙槽高度异常
–上颌正常,下颌不足:
SNB减小, ANB增大,Go-Pg减小,S-Pcd增大,切牙位置及牙槽高度异常
–上颌过度,下颌不足:
二者特征皆有。

矫治
矫治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根据时期和机制进行矫治。

一、早期矫治
▪牙型:
▪拔除上颌多生牙,矫正深覆合,关闭间隙
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者关闭间隙
下前牙舌倾合并拥挤者开展排齐
▪上牙弓宽度不足者扩弓
▪肌型:
▪去除牙合障碍,
▪功能性矫治器
▪骨型:生长改变治疗(Growth Modifacation Treatment)▪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

▪轻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口外弓+功能矫治器
▪上颌前突:
口外弓推上颌骨。

难度很大。

▪牙型Ⅱ类骨型Ⅰ类:
口外弓推上磨牙。

Ⅱ类错牙合还常伴有垂直不调:
口外弓:高位牵引,颈牵引,水平牵引。

▪高位牵引口外弓+肌激动器:
Ⅱ类高角病例。

二、综合性矫治
(一)解除拥挤和排列不齐
根据拥挤程度可选择:
▪推磨牙向后
▪唇向开展
▪扩弓
▪邻面去釉
▪拔牙
(二)减小切牙覆合是治疗早期的任务
(三)减小前牙覆盖
1、改变上下颌骨矢状关系,对平均生长型者,功能性矫治器和口外弓。

2、改变上下前牙的位置和角度,明显的垂直生长型或非生长期的患者,内收上前牙、前倾下前牙掩饰.
(四)矫正后牙Ⅱ类关系
1、口外弓矫治器
推磨牙向后
2、Ⅱ类牵引
▪推上磨牙向后,导下磨牙向前。

拔除四个双尖牙
▪前移下后牙
▪内收上前牙
▪I I类牵引的垂直分力加重Ⅱ类骨面型
其他
3、功能性矫治器
▪肌激动器(Activator)
▪生物调节器(Bionator)
▪Herbst矫治器
▪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
(五)正颌外科
严重骨骼异常
▪双侧矢状劈开术BSSO(bilateral sagital split osteotomy) ▪L e F o r t I o s t e o t o m y
安氏Ⅱ类错合的矫治原则
安氏Ⅱ类2分类错合病因
同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类型
▪按病因机制分为两型
–牙型:上前牙长轴内倾/下前牙先天缺牙或拥挤
前牙槽高度过度/后牙槽高度不足
–骨型:上颌骨发育过度/下颌骨发育不足
临床表现
(一)颜貌:
–正面观:
–侧面观:
(二)口内:
–牙
•上前牙:
•下前牙:
–牙弓
•上牙弓:
•下牙弓:
–合关系
•前牙:
•后牙:
矫治
矫治原则
▪去除病因
▪矫正上切牙内倾,解除前牙闭锁
▪矫正深覆合(方法同安氏Ⅱ类1分类)
▪对下颌后缩者导下颌向前
▪上牙弓拔牙要慎重
生长期儿童
▪牙型
–上牙弓正常者,
•上颌平面导板舌簧矫治器/固定矫治器–上牙弓前移者,
•口外弓推上颌磨牙向后
–上牙弓拥挤着,
•首先矫治上切牙内倾及深覆合,慎重决定拔牙▪骨型
–矫正上切牙长轴
–改正深覆合
–改正下切牙内倾和S p e e’s曲线
–导下颌向前
生长后期及成人
▪牙型
–同前
▪骨型
–轻度:
•固定矫治器矫正上切牙内倾,改正下切牙内倾和曲度过大的
Spee’s曲线
•改正深覆合(上颌前牙小平面导板,配合后牙垂直牵引,J钩等),下颌自行调整
–重度:
外科-正畸治疗。

前牙区截段骨切开术(Seg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