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合集下载

00164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

00164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

劳动经济学考核知识点识记(Ⅰ):单选/填空领会(Ⅱ):名词解释/简答应用(Ⅲ):论述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①劳动的定义;有些情况下,劳动就是劳动的主题而言的,即指“劳动力”;另外一种情况下,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②劳动力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才属于生产劳动者③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领会:①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886年,埃利·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开创了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1925年,布卢姆《劳动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正式命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劳动经济分析的先河②劳动力的“准商品”属性。

“准商品”:劳动力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①实证经济学的含义;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②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③交易障碍的含义。

一方面指交易活动可能因一些法律或制度的障碍因素而不能发生;另一方面的障碍可能是由于实现这种交易活动的一方缺乏足够资金领会:①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说;1.稀缺性2.经济人②规范经济学的判断尺度。

判断尺度:互惠原则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受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应用:①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②劳动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人是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识记:①劳动经济学的特殊性1.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如就业、失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等;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如劳动力的流动;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如人力资本投资、薪酬决定的因素等。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篇一: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4.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 派生需求:8.9.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14.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15. 规模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
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 代替了劳动。
25.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从家庭联合做出劳动供给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劳动供给的决
策单位,它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构成的。丈夫、 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 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者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 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所获得的市场商品、 非市场或家 庭商品 (例如家里做的饭菜、清洁的住房、抚养孩子等) 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 家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 家庭的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三 个方面的约束。
分布情况进行的。 劳动力是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 劳动年龄人口是一定年龄之上的人 口,该年龄线是为衡量经济特性而规定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b)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x100%
c)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X100%进一步整理: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22.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的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 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 行为。
23.收入效应 :一个社会发达了, 工资增加时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 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行 为。
24.家庭生产 :
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 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 家庭实际上进 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 家庭将时间和各种购买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 “家庭商品” 供自 己使用。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a)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 率的比值。
b)公式:ed=-(AL/L)/(AW/W)=-(△_/AW)/(W/L)
1.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厶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
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失业的统计概念: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 但在此前4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 而 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
就业的统计概念:正在受雇佣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包括正在工作者和有职业但是并未工 作的人。
劳动力参与率:
a)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 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 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 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 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 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
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 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26.交叉替代效应 :
我们假定一个家庭只由丈夫和妻子构成。 最初丈夫在市场上全日制地工作, 而妻子 在家里做家务。 并假定由于经济增长妻子可能在市场上工作的工资率上升。 当市场工资 上升到超过妻子的保留工资时,她可能离开家庭寻找就业机会。
劳动力参与率
1>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 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2>公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X100%
3>类别: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力参与率
4>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 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
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
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 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