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第五章认知能力评估只是课件

合集下载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 感知觉能力评估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 感知觉能力评估
W.M.Reynolds对其进行了修订;即ADT-2& 三适用范围:4-8岁儿童& 四测验时间:约5分钟& 五测验构成
由1A型和2A型两个版本构成&两个版本各由30对不相同和10对相同的单 词组成&测试时让被试回答单词相同或不相同&
六测验信效度 1A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中位数0.75;2A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中位数为
疲劳觉、口感等多种感官反应&
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感觉的 敏感性因人而异;某些感觉通过训练或强化可以获得特别的发展;即敏感性 增强&
二动作
1.动作分类: 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2.儿童动作发展: 从上到下;由中心到两边;由粗到细&
3.婴儿先天性反射动作: 4.动作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听觉记忆能力 储存与回忆所听到信息的能力& 4听觉理解能力
& 儿童辨识声音以及了解说话含义的能力
5听觉排序能力 把别人口头所述的一系列信息按次序回忆出来的能力& 6听觉混合能力 把单个语音或音素混合成一个完整词的能力
3.肤觉能力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肤觉的类型: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肤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 触觉评估内容:儿童触觉的敏锐性、触觉记忆能力和触觉辨别能力&
五测验信效度:评分者信度0.79—0.99;稳定性系数0.50—0.90;效标 关联效度中;与成就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13至—0.58之间;与智力测验 的相关系数为-0.19—0.60& 六评价:是目前最常用的知觉动作统合测验之一&内容简单;施测方便;应 用广泛&但稳定性较低;用于诊断脑损伤、智力落后及情绪障碍不一定准 确&且常模已经过时&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常用量表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常用量表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常用量表参考文献调研1. 中国儿童认知能力现状调研•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中国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儿童学龄前及学龄段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2. 量表的作用与分类•量表在儿童认知能力评估中的作用•常用的儿童认知能力评估量表的分类常用量表介绍1. Bayley量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的特点•Bayley量表的应用范围和目的•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的评估内容和指标2. WPPSI量表•WPPSI量表的特点和用途•WPPSI量表的三个版本及其适用对象•WPPSI量表的评估项目和领域3. Stanford-Binet量表•Stanford-Binet量表的历史和发展•Stanford-Binet量表的结构和版本•Stanford-Binet量表的评估内容和应用领域4. McCarthy量表•McCarthy量表的特点和目的•McCarthy量表的评估项目和领域•McCarthy量表与其他量表的比较量表选择与使用1. 量表选择的考虑因素•婴幼儿和学龄儿童的量表选择•量表的信效度评估•量表与被评估儿童的文化背景匹配2. 量表使用的步骤与解读•量表准备和实施的步骤•量表结果的解读和应用•量表的限制和局限性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1. 儿童认知能力评估的发展趋势•多维度评估的需求•强调儿童自主性和参与度•结合科技手段的发展2. 量表的创新与改进•量表评估项目的更新与改进•结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量表分析方法•开发适用于特殊群体的量表结论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Bayley量表、WPPSI量表、Stanford-Binet量表和McCarthy量表等。

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和评估需求,选择合适的量表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的量表评估方法和工具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准确、全面地评估儿童的认知能力。

特殊儿童评估结果分析报告

特殊儿童评估结果分析报告

特殊儿童评估结果分析报告特殊儿童评估结果分析报告是对儿童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的总结。

评估通常包括对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交与情绪等方面的测试,以确定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特殊需求。

下面是一份特殊儿童评估结果分析报告的例子:尊敬的家长:经过对您宝宝进行的综合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一、认知能力评估结果:根据认知测试结果,您宝宝在问题解决、记忆力和注意力方面表现一般。

虽然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但相较同龄儿童,认知能力稍有滞后。

我们建议您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的认知发展进行额外关注,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玩具和游戏,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二、语言能力评估结果:在语言测试中,您宝宝的语言能力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

建议您鼓励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语言矫治活动或者寻求专业的语言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三、运动能力评估结果:宝宝的大运动能力和小运动能力都与同龄儿童相比稍有滞后。

我们建议您多进行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运动训练,例如爬行、跳跃、抓握等,以帮助宝宝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四、社交与情绪能力评估结果:在社交和情绪方面,您宝宝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宝宝表现出较少的社交兴趣和情绪表达能力。

我们建议您多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适合宝宝的社交技能培训和情绪管理课程,以促进宝宝的社交发展和情绪调节能力。

综上所述,宝宝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与情绪能力方面表现出一些滞后。

但这并不表示宝宝无法达到正常发展水平。

我们建议您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宝宝额外的关注和支持,并积极参与适合宝宝的康复治疗和培训项目。

请放心,我们将全力支持您与宝宝一起度过这个成长的阶段。

我们将定期对宝宝进行复评,以监测宝宝的发展进展。

如果您对评估结果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宝宝健康成长!以上是对特殊儿童评估结果分析报告的回答。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特殊儿童教育评估是为了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支持措施。

这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旨在帮助特殊儿童充分发展潜力,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本文将介绍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应用。

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重要性特殊儿童教育评估对于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和需求,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困难。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定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同时,特殊儿童教育评估也有助于帮助社区和政府了解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推动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改善。

二、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方法特殊儿童教育评估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以获取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特殊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了解他们的社交能力、情感表达、注意力和集中力等方面的特点。

2. 问卷调查: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者或医生提供的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如孩子的行为问题、学业成绩、社交互动等,从而评估特殊儿童的整体状况。

3. 认知测评:通过一系列测评工具,评估特殊儿童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包括智力测验、语言能力测评、学习策略评估等。

4. 功能性评估:针对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运动能力、自理能力等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需求。

5. 社会情境评估:通过与特殊儿童在不同社交情境下的交流和互动,评估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结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调整。

评估结果还能为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和适应性措施。

此外,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结果还可以为家长提供重要的参考。

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特殊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特殊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团体智力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 古迪纳夫-哈里斯绘人测验 团体儿童智力测验
.
16
2、学业成就的评估工具
综合测验 皮博迪个人成就测验 斯坦福系列成就测验 伍德科克-詹森成就测验
单科成就测验 基玛斯诊断性数学测验 斯坦福诊断性阅读测验 伍德科克阅读掌握测验
.
17
3、言语和语言障碍的评估工具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 伊利诺斯心理语言能力测验 语言发展测验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 语言障碍儿童诊断测验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系统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 汉语言语流畅度诊断测验
.
3
学习障碍
◎智商正常但其潜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学习障碍主要是生理机能与环境因素导致。 ◎一般教学方法无法取得显著效果,需要提供特殊教育 服务。
.
4
言语和语言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在词汇量、字形辨认、 字义理解、语法使用落后于一般儿童。
构音障碍:语音有省略、替代、添加、歪曲、声调错误 或含糊不清等现象,以至影响人对说话内容的理解。
.
8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概述
1、心理评估概念 所谓心理评估,是指为了搞好教育教学,
评估着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其他多方面 的资料(医学检查、日常的观察记录、个 人的生长发育史、个人病史、家族病史、 个人受教育的经历等),对被评估者的心 理特征、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做出判断、 解释的过程。
.
9
心理评估实操案例
.
18
4、知觉和动作评估工具
班达视觉动作完形测验 南加利福尼亚感觉统合测验 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 视知觉发展测验 听觉辨别测验 戈德曼-弗里斯特-伍德科克成套听觉技能测验 布鲁因宁克斯-奥泽里特斯基动作熟练度测验 普度钉板测验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5-6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5-6章

一、辅导或心理治疗模式
专业人士认为残疾儿童给他们的父母带来了很大 的创伤。家长需要适当的心理治疗来弥补创伤。 教师可以把原有的与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孩子的过 程作为“案例”讲解给其他家长。同时,特殊儿 童家长可以讲述自己过去个人的经历,为新加入 的家长提供辅导建议,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阶段, 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有利于家长与残疾儿童的良好 关系。
第五章 家长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第一节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的家庭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母在儿童身心 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儿童的负性情绪、行为问题、社会适 应不良等可通过对父母的情绪、行为 表现的观察而习得。
家庭的概念
(1)一个家庭是由很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 体。其中个体包括由于血缘关系或婚姻关 系以及相互间承诺一起共享生活的每个个 体。
aA代表的是一系列压力或者说是由于家庭中有残 疾儿童的压力加上日常压力的积累效应;bB代表 的是家庭以前的和现在的环境;cC暗示对于压力 和自身评估的家庭的感知。在这个家庭ABCX 应 激模式中,xX代表家庭的应付过程和他对于残疾 以及一系列压力的反应。
二、家庭FAAR模式
(Family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Response Model)
(2)Beavers系统模式理论 (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
家庭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家庭功能的发挥之间是一种线性关 系,即家庭系统的能力越强,则家庭功能发挥的效果越好, 这便是家庭系统模式理论。这一理论对家庭进行分类的依 据主要有两个纬度:第一个纬度是家庭在关系结构、反应 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它与家庭功能的效果发挥间呈线性 关系;第二个纬度是家庭成员交往质量,它与家庭功能发 挥的效果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处于连个极端的向心型交往 和离心型交往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其家庭以及家庭 成员会出现适应障碍。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感知觉能力评估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感知觉能力评估
第四章
第一节 感知觉能力评估概述
一、感知觉的含义 一 感知觉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 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 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 而产生的反应, 知觉是对感觉到的信息的综合,产生反映 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感觉的分类及其敏感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辨认的感觉还有温度觉、痛觉、
空间位置 25题 、图片-背景 18题 ;视觉填充 20题 、视觉-动作速度 128个没有填写的符号 、图形恒常性 20题 ,
六 测验信效度 各分性系数
0.93-0.98;稳定性系数分布在0.71-0.86之间,总分的稳定性系数在 0.89-0.95之间,编制者认为此测验内容效度较高,与同类测验的相关系 数在0.27-0.95之间;该测验与年龄呈显著相关,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 了编制者的构想, 七 评价 DTVP-2是一个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测验,与班达视觉动作完型测验相比,其 测验范围更广,信效度更高,常模更新且具有代表性,目前该测验已广泛 应用于视知觉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价,
7.前庭觉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包括3个半规 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运动 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当 机体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 速度的变化刺激3个半规管或椭 圆囊中的感受细胞;当头的位置 和地球引力作用方向的相对关系 改变时,则刺激球囊中的感受细胞,
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 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 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 大脑中枢神经 前方的前庭神经 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 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 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 系,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第五章 认知能力评估ppt课件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第五章 认知能力评估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28
四、儿童认知能力测验
(一)测验目的:评估受试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以 供教学及研究参考。本测验修订自R. L. Thorndike 和E. Hagen所编制的认知能力测验。
换等抽象推理能力。
精选ppt课件2021
24
(六)施测时间:40分钟左右。
(七)评价:适用于弱智儿童的筛查,但不适合于对 特殊儿童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分类。使用简便,施测 和记分程序简便,结果容易解释。适用的年龄范围 广,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语言,以及听力、 语言、肢体障碍的限制。信效度较高,半分信度 0.95,复测信度0.79-0.82。
首先,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研究专注于 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
其次,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以鉴别出那 些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并了解这些特殊的变 化机制是如何一起工作从而产生个体能力增长的;
第三,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 调解过程而实现的;
(十)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有两方面涵义:
1.泛指由问题引发并指出其解决的思维活动。
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指一系列指向目标的认
知操作过程。亦即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的认知操作序列
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它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常规性问题解决,
即使用已有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另一类是创造性解决问
帕劳特尼克(Plotnik,1999)——获取、检索、转换、储存和运 用资料信息的智能过程,如知觉、记忆、思考和语言等。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1989)——认知是个体经由意识活动对 事物认识与理解的心理过程;是个体知识获得的过程,即个体 在生活环境中究竟如何获知,知之后在必要时又如何用知。认 知一词的涵义广泛,凡是知觉、记忆、想象、辨认、思考、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