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件19.爱莲说
合集下载
完整版《爱莲说》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ppt

演示课件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 (1)重点句子的翻译。 (2)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
演示课件
正字音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蕃 fán
淤泥 yū
濯 zhuó
清涟 lián
不蔓不枝 màn 亵玩
疏通文意
多
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沾染(污秽)
亲近而不庄重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加
竖立
演示课件
隐居避世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
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演示课件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演示课件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古义:当。和乎连用, 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体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
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庄重 令人敬畏 不敢轻侮
演示课件
3.作者还列举了哪什么几种花,分别 象征什么?
菊花
隐逸者
牡丹
富贵者
演示课件
4.有哪些人喜欢这些话?列举的目的是 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 (1)重点句子的翻译。 (2)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
演示课件
正字音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蕃 fán
淤泥 yū
濯 zhuó
清涟 lián
不蔓不枝 màn 亵玩
疏通文意
多
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沾染(污秽)
亲近而不庄重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加
竖立
演示课件
隐居避世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
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演示课件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演示课件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古义:当。和乎连用, 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体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
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庄重 令人敬畏 不敢轻侮
演示课件
3.作者还列举了哪什么几种花,分别 象征什么?
菊花
隐逸者
牡丹
富贵者
演示课件
4.有哪些人喜欢这些话?列举的目的是 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优质ppt课件

疏通文意
翻译方法
1 留(名词、古今同义词)
2
替(词语)
3
调(语序)
4
补(省略)
5
删(多余)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注意标黄的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拓展训练
作者并非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更为了写君子的品质。 请你替作者发声,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我唯独喜爱莲,它____________,多么像____________。
例: 我唯独喜爱莲,它出淤泥而不染,多么像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君子。
托物(莲)
小结
周敦颐爱莲,因为“莲”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豁达大度、正直 不苟、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高洁端庄、 特立独行、雅致端庄。周敦颐堪称真正的 爱莲之人!也许有人不禁要问:“周敦颐 何许人也?”
“君子”周敦颐
《宋史》中对周敦颐的记载: ① 担任分宁主簿,面对疑案,只审讯了一次就审清楚了; ② 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敢于和凶悍的上级争辩,为囚犯主持公道, 使其免于一死; ③ 担任桂阳令,教郡守读书,政绩显著; ④ 担任南昌县令,百姓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 ⑤ 担任合州判官,上级是非不分,对他态度不佳,他处之超然; ⑥ 担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洗冤昭雪,福泽万民,不辞劳苦,体察民生。
2. 小组讨论: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 的什么品格?(5分钟)
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
语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课件:19.爱莲说

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①清香远益清(清香)
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 远播) ②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用于主
③之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不译)
(3)濯.清涟而不妖_洗__涤__ (4)不蔓.不枝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生__蔓_____ (5)亭.亭.净植__挺__立__的__样__子______ (6)不可亵.玩焉__亲__近__而__不__庄__重___
(7)陶后鲜.有闻__少__ (8)宜.乎众矣__当__然___
5.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填空。 (1)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莲__,__花__之__君__子__者__也__。____ (2)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_出__淤__泥__而__不__染__,__濯__清__涟__而__不__妖__,__中__通__外__直__,__不__蔓__不__枝__,__香__远__益__清__,__亭___ _亭__净__植__,__可__远__观__而__不__可__亵__玩__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 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出__淤__泥__而__不__染__,__濯__清__涟__而__不__妖__。_______
(一)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 远播) ②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用于主
③之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不译)
(3)濯.清涟而不妖_洗__涤__ (4)不蔓.不枝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生__蔓_____ (5)亭.亭.净植__挺__立__的__样__子______ (6)不可亵.玩焉__亲__近__而__不__庄__重___
(7)陶后鲜.有闻__少__ (8)宜.乎众矣__当__然___
5.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填空。 (1)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莲__,__花__之__君__子__者__也__。____ (2)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_出__淤__泥__而__不__染__,__濯__清__涟__而__不__妖__,__中__通__外__直__,__不__蔓__不__枝__,__香__远__益__清__,__亭___ _亭__净__植__,__可__远__观__而__不__可__亵__玩__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 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出__淤__泥__而__不__染__,__濯__清__涟__而__不__妖__。_______
(一)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公元427年(63岁)
贫病交迫中去世
探究一:菊为什么被称为“隐逸者”?
助读材料二
晋代的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辞官归隐田园,诗人种菊,食菊,赏菊, 颂菊。菊,不与桃李争辉,不与群芳斗艳,酷爱霜秋,独居深山野外;陶 渊明,不慕名利,不羡繁华,归隐田园,独守清高操守。
陶渊明超凡脱俗的人格和菊的品性是相似,陶渊明写菊花的诗句“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菊因陶渊明而成为隐 士的象征。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牡丹花开时节,灿烂辉煌。在大唐盛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白居易在 《买花》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一诗中这样写: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富贵者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作者自己愿意像 莲一样,在污浊 的尘世中保持自 己清高的操守。
惜
爱
厌
历史上,周敦颐虽然为官三十余载,但他不慕钱财,淡泊名 利。《爱莲说》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菊像 (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牡丹( 世人那样追逐富贵), 而是要像莲( 在污浊的尘世中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 他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沾染(污秽)
洗
水波
艳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濯清涟 而 不 妖,
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疏通文意
中通外直,不蔓
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38张PPT)

3.香远益清
3.美名远扬
香气
4.亭亭净植
4.志洁形廉、清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27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志, 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之情。
28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29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来自?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 格高洁。
16
一读课文 准确朗读
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17
爱莲说
周 敦颐(dūn 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 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
21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我 只 助词, 表转折 被沾染
调节音节,
无实义
濯 清涟 而不 妖,
洗涤 清水 表转折 美丽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生枝蔓 长枝节 远播 更加
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 立 样子
表转折 亲近而 句末语气词 不庄重
22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 茎梗中间贯通,外观笔直,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23
予谓菊, 花之 隐逸者也;
认为,以为 的 隐居的人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周敦颐《爱莲说》(优质课件)

朗读指导: 下列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注意停顿 拖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读,感知莲之韵
要求: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 主学习文言词句,疏通文意。
小组内交流疑难词句,共同解决出现 的问题。
甚: 很,非常 予: 我 濯: 洗 妖:过分艳丽 枝: 长枝节 植: 竖立 宜: 应当
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一生酷爱莲, 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 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 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 力,让理学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 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周 敦 颐
说 “
”
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 见解,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课文标题《爱莲说》,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 是有很多的人了。
品读,探究莲之魂
品析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 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 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END
谢谢观看!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志洁行廉,美名 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仪态庄重,令人 敬重。
面对污浊的官场,周敦颐的选择是在淤泥中生长——保持着 高洁独立品性、如荷花一般的生长 ,为百姓谋利
隐
逸 者
不消极避世
君 子
富
能洁身自好
贵
者
托物
言志
陶渊明爱菊 (鲜)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7《爱莲说》课件(共23张PPT)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品格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 耀自己 豁达正直 不攀权贵,刚正不阿 德布四方,美名远扬 高洁独立 自尊自重
叁作业布置
1.你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写你对洁身 自好的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200字左右。
课贰文朗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 爱 莲 说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周敦颐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据史料记载,周敦颐也有“山林之志”,他胸怀洒脱,颇有仙风道骨。他 虽然在各地做官,但俸禄微薄,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微薄的积蓄捐 赠给了故里宗族。在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的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 耽于享乐之风盛行。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托物言志的名篇。通 过对莲花的爱慕和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 庸劣世态的憎恶。
叁探莲之魂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狂。 ——【唐】白居易 谁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唐】徐凝 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唐】李肇
肆探莲之魂
烘云 托月
作者独爱莲,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
菊——隐居避世者 正面衬托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者的消极避世态度
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 固然可喜; 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 则境界更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6张PPT)

翻译句子
以为,认
隐居避世
予为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的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翻译句子
叹词,表示感慨
少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结构梳理
菊花(正衬)——隐逸者——消极逃避
烘托
牡丹(反衬)——富贵者——庸俗逐利
爱
洁身自好
莲
出淤泥不染,濯清莲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媚俗)
说
莲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名远扬,高洁端庄)
不慕名利
可远观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闻)
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省略句。 省略介词“于”。 应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考考你
1、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文中作者对追名求利的恶浊世风暗含嘲讽的句子是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确定读音
蕃(fán) 亵(xiè ) 玩 清涟(lián) 隐逸( yì )
濯(zhuó ) 淤( yū )泥
噫( yī ) 鲜(xiǎn)
翻译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 个怎样的人?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写法·指导
1.不露痕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
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
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
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
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 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 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 反衬。
新课·讲解
“予独 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 欢莲,也可以 说成 是只有作者才喜 欢莲 可 见 当 时 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 然成 风 ,道 义 已 荡 然无存。面 对 当 时 的不良世 风 , 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 单元
爱莲说
周敦颐
课堂·导入
小 小 一 姑 娘
坐 在 水 中 央
身 穿 粉 红 袄
阵 阵 放 清 香
(打一植物)
作者·简介
周敦 颐 ( 1017 — 1073 ),
字茂叔,出生于道州 营 道
(今湖南)宋代思想家,
代表作有《太极图说》 《通书》。
写作·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 元年( 1068 )擢 为 南康 军 ( 现 在 江西星子 县 )郡守 时 写的。他曾 于府治 东侧 开辟一 块 40 余丈 宽 的 莲 池,池中建 赏莲 亭,南北曲 桥 连 岸,夏秋之交, 莲 花盛开,披 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 风 吹 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 阵阵 馨香扑鼻。作者凭 栏 放目, 触景生情, 爱莲 花之 洁 白,感宦 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 爱莲 说》。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新课·讲解
精读课文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描写角度 环境
形态 香味 观赏
描写特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新课·讲解
2.作者赋予了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 特点 品质(品格)
环境
形态 香味 观赏
出淤泥而不染, 洁身自好,不同 流合污,不媚于世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 内心通达,行 为正直 美德布于四方, 香名远扬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 坚守节操,端庄 观而不可亵玩焉 严肃,被人敬仰
新课·讲解
3.文章咏莲,却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
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 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牡丹:
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4.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
聆听朗读,览文正音《爱莲说》
字·词·音
甚蕃 fán
淤泥 yū
濯 zhuó
清涟 lián 亵玩 xiè
不蔓不枝 màn 颐 yí
噫 yì 隐逸 yì
字·词·音
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
(2)宜乎众矣
(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 思 今义:合适,应当 )
字·词·音
一词多义
枝:名词作动词,生枝杈。 )
(2)香远益清 (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 (3)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句,谓语“濯”前 面省略了主语“莲”。 )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
是将莲赋予人的性格,人的气质,人的品格,从
讴歌莲的角度讴歌了社会中那些刚正不阿、不趋
炎附势的志士仁人,同时也寄寓
了作者本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
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地方,甚至于
)
之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香远益清( 清香 ) )
清
字·词·音
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少
鲜艳 )
)
鲜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