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省非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2005年福建省非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附件22005年福建省非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是实施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考命题的水平,加强对全省各地教学质量和命题的检查和监控,加强教与研的双向交流,更好地推动我省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和安排,由我室教研人员及来自中学和各地教研室的近70位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评估组,分学科对非课改实验区的六个中考学科的八个设区市(不含厦门)试卷进行认真、客观的评价。
本次评估以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为依据,以省定学科考试及格率80%要求为基本出发点,重点评价各地试卷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执行《200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情况。
现将评估结果汇总如下:一、基本情况2005年非实验区中考试卷均由各设区市独立组织命题,八设区市各科试卷均用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两考合一。
从评估的结果看,各专家组对今年各地的试卷评价较高。
专家组认为,各地命题坚持了“三个有利”的指导思想,渗透新课程理念,各市命题的指导思想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性质和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目标相一致,既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学生基本素养与发展潜能,试题注重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技术的联系,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核。
各地试卷总体上遵循了《福建省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规定,在考试形式上做到规范统一;在试卷结构上,做到简洁合理;在题型设计上,坚持了“相对稳定、稳中求变,更趋合理”的命题原则,题型设臵不当的现象趋于减少;在题量方面,不同设区市继续保持均衡、合理的态势;从试卷的编制技术角度看,各地试卷的技术性错误正在减少,约大多数试题做到叙述语言简洁平易,版面设计科学、合理、活泼。
200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评价报告(个人意见) - 八闽教育网

2005年福建省非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英语)一、试卷总体情况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评价组收到并审阅了全省各设区市非课改实验区的2005年中考英语试题、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以及基本信息表。
总体上分析,这些试卷都能坚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为依据,认真贯彻“三个有利”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力求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情景和语言运用的统一,并尽量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中考英语试卷评价组认为各设区市的英语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良好的导向性以教育部制订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试用修订版)》为依据,结合现行人教版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初中教材进行命题,题型和分值基本上参照了《200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部分试题在设计上开放性增强,特别在阅读理解题上增加了理解的内涵,在写作题的设计上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选材丰富,新颖有趣,时代感强,形式有广告、图书索引、采访记录、图文及短文、请假条、E-mail等。
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福州、厦门等地市的题型有所创新。
试题充分体现了现行大纲和教材的精神,初步体现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了对考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内容丰富、健康、新颖,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导向性良好,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初、高中的教学衔接。
2.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更趋合理全省各地(市)的英语中考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更趋合理"的命题原则。
试题在注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设计遵循了以下七个基本原则:⑴试卷结构较合理,分量适当,难易适中,基本保持了7:2:1的易、中、难度的比例,有的为8:1:1,让大多数考生过及格线,体现了“双基性”。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汇编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wò浇)汤数次,后名(给…取名)读书之斋(书斋)曰:“七录”(七录斋)。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西汉)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dǎi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借,供给;资助)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礼愈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考_中考_高考的历史回顾

中考、高考是无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话题,它们牵动着无数人的欢喜与悲伤,许多人因此改变人生,更有甚者以此结束人生。
但即便处在如此地位,我们中的许多人也仅仅关注其过程与结果,却不曾了解其历史演变,而关系着学生能否毕业的会考,更是遭受了被忽视的命运。
一、会考的历史演变会考(Unified Exams)又称中学毕业学科水平考试,即汇集某地区内的各校毕业生进行统一命题考试。
高中阶段的会考制度酝酿于1983年,开始于1985年,1990年以后在全国实行,到1993年,全国各地均实行此项制度,随后又推广到初中阶段。
会考属于目标参照性测验,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为标准,学生的考试结果与这一标准比较,以判断学生是否达标,为此,会考是一种水平考试。
这种测验要求预先制定出考生需要达到的最低临界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判断学生是否合格。
而中考、高考属于常模参照性测验,它们是以学生团体在该考试中的平均成绩(常模)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学生的平均成绩在该团体分数中的相对位置,注重考生之间的比较,以此判断学生之间的能力,便于选拔。
[1]1983年,我国进入高考的全面改革时期。
在此之前,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学毕业水平考试,使高考同时兼有衡量高中学生毕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当时认为这是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经过两年的准备之后,1985年教育部决定首先在上海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之后,推广到浙江、海南、云南、湖南、湖北、广西、安徽、辽宁等省。
1990年8月20日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会考制度的意见》,会考制度正式成立。
自此,“会考”成为检查和评估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考核高中毕业生学习是否合格的主要手段,后来“会考”又延伸到初中。
会考的实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属于国家认可的省级水平考试,会考的组织实施基本参照高考(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只是难度大大降低。
2005全国各地中考卷目录汇编

2005全国各地中考卷目录汇编地区页码所在书是否课改是否相同安徽省23天利38套非课改#安徽省98-143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安徽省109-175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安徽省14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安徽芜湖31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北京海淀66-137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北京海淀4-141 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与课改区通用)*北京海淀1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北京市1天利38套非课改*北京市1-140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二省(区)(含山西曲沃县、宁夏灵武市)52-135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福建福州13天利38套非课改*福建福州120-147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福建福州82-165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福建福州134-185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福建泉州35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福建厦门11-128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福建厦门84-165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与课改区通用)*福建厦门21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福建漳州30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甘肃省39天利38套非课改*甘肃省33-151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广东广州15天利38套非课改*广东广州94-170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广东茂名22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广东深圳97-171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广东深圳(含南山区)28-132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广东省20天利38套非课改#广东省123-147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广东省5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广东省 119-179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广西桂林91-169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广西桂林28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广西南宁37天利38套非课改#广西南宁1-127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广西南宁137-185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广西南宁32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贵州毕节32天利38套*贵州毕节38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贵州贵阳5-127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贵州贵阳19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海南省25天利38套非课改*海南省18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海南省(含海口)24-131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河北省16天利38套非课改*河北省21-147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河北省13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河北省(含鹿泉市)48-135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河南省18天利38套非课改*河南省83-141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河南省24-148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河南省103-173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河南省16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黑龙江哈尔滨12天利38套非课改*黑龙江哈尔滨52-156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黑龙江省24天利38套非课改*黑龙江省19-145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黑龙江省100-172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黑龙江省17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黑龙江省(含宁安市)61-136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湖北黄冈27天利38套非课改*湖北黄冈113-145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湖北黄冈76-163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湖北黄冈131-183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湖北黄冈24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湖北武汉8天利38套非课改*湖北武汉110-145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湖北武汉74-162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湖北武汉9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湖北宜昌116-146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湖南长沙71-161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湖南长沙6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湖南长沙(毕业会考)7天利38套会考*湖南长沙(含长沙市开福区)30-132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湖南湘潭 34天利38套湖南湘潭 25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湖南湘西33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湖南益阳40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湖南岳阳36天利38套吉林长春28天利38套非课改#吉林长春50-155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吉林长春26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吉林长春 69-138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吉林省19天利38套通用*吉林省16-145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吉林省4天利新课标非课改(与课改区通用)江苏常州33天利38套省级课改实验区*江苏常州90-142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江苏南京4天利38套省级课改实验区*江苏南京86-141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江苏南京65-160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江苏南通9天利38套江苏南通10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江苏苏州29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江苏无锡95-143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江西南昌79-164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江西省107-144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江西省41-152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江西省2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辽宁大连21-130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辽宁大连43-153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辽宁大连122-180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辽宁大连20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辽宁沈阳46-154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辽宁沈阳124-181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辽宁省6天利38套辽宁省12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内蒙古包头37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内蒙古呼和浩特30天利38套非课改*内蒙古呼和浩特61-159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宁夏29天利38套宁夏36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青海省27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青海省(含湟中县)58-136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青海西宁40天利38套山东济南72-139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山东济南56-157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山东济南128-182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山东青岛16-130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山东青岛58-158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山东省3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山东省(大纲卷)5天利38套山东威海31天利38套山东潍坊(含潍坊市高密县)43-134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山西省75-140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山西省27-149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山西省106-174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山西省11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山西太原14天利38套陕西省17天利38套非课改*陕西省79-140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陕西省30-149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陕西省15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上海市7-142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四川成都(含成都市郫县)39-133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四川省11天利38套非课改*四川省36-152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四川省112-176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四川省8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四川自贡39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天津市10-143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天津市 2天利38套非课改*新疆22天利38套云南昆明38天利38套非课改*云南昆明88-168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云南省35天利38套非课改*云南省116-1772006中考必备课改实验区#云南省34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浙江杭州10天利38套非课改*浙江杭州68-161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浙江宁波26天利38套省级课改实验区浙江宁波23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浙江省102-144中考命题大解密省级课改实验区浙江省7天利新课标课改实验区浙江温州21天利38套重庆市3天利38套非课改*重庆市13-1442006中考必备非课改*重庆市(含重庆市北碚区)34-133中考命题大解密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
中考化学实验课改区试卷好题赏析

改实验区中考化学试卷好题赏析一年一度的中考又结束了.综观2007年课改实验区中考化学试卷试题,试题较好的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精神,以考查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科学素养为主旨,较好地突出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试题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试题本身的智慧含金量也大为提高,许多试题学生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维、独立思考才能作答。
各实验区的命题都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出现了不少题材新颖、情境设置自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也不拒绝升学率,考试只是作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因此施教的手段;考试本身能不能全面地考核出人的素质,把真正出类拔萃者筛选出来,关系到考试究竟把教育引向何方。
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始于1998年。
起因是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就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的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当时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较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1998年教育部以语文学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帷幕。
特别是2002年12月,经过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新课程指导下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的基本要求。
《指导》中明确规定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要求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处理好主、客观题的比例,试题数量要适当,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同时注意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在命题内容方面增加了开放题的数量,突出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淡化对机械记忆性内容的考查。
从课改实验区考试看新课改理念下的物理教学

题, 从不 同 角度 考查 了 学生 实 际 探 索 的 存 在 , 才能够 自由表达 、 自由参 与” 。教 师 学 研 究过 程 , 步 骤 和 方 法落 实 了知 识 与 技能 , 过 程 与方 法 。试 题 的开 放 与 创 新 较 多地 从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进 行 考 查, 让 学生体 会 物 理 学 科 内 隐含 的 人 文 价值 。 让学生不仅学会观 察 。 更要 善 于
・
设 计 能 力 及 探 究 课 题 所 运 用 的 主 要 科 应 以对 党 、 对 国家 、 对学 生负 责的 高度责 评 所具有 的反馈 , 引导功能和评价 、 激励 、 任心 , 以 自己的爱心 , 面 向全体 学生 , 的以分 数作 为 唯一依据 的。 应试 教育” 评价 方式 , 要根据
二 是试 题 灵活 :该 套试 题 开 放 性 强 。 没 有死 记硬 背 的题 ,每 个题 都 源 于 生 活 ,
、
教 师 的 思 想 要 开 放
长期 以来 。 在“ 应试教 育 的思想指 导 下, 出现 了重智轻德 、 重主 导轻主体 、 重 考 试分 数轻创造 、 重整体统一轻个 性特长的 的思想要 开放 , 要 在新课 改理 念下 。 树 立 新 的教 育观 , 要 以人 为本 , 以人 的发展 为
学生 实际 . 以创新 为 主指标 。 在 评价 形式 上做 到三 个结 合 、 笔试 、 口试 与操作相 结
生 当成 自己的朋 友尊重他们 的人格 , 使之
获得 生动活 泼 、 主动 地发 展 , 树立 为学 生 服务 的思想 , 一 切从 学生 实际 出发 。 一切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
合 多学科知识 , 让 学生去挖掘 、 探索 ; 二是 完成 作业形式 要开放 ,可 以在 校 内完成 , 也可 以在校 外完成 .可 以动 手书面完成 , 也 可 以动 口表达 , 动 手操 作完成 , 也可 布 置学生设计性 的作 业。
重庆市200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非课改区)1

重庆市200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非课改区)(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未加“*”的为毕业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的给2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A、安培B、库仑C、焦耳D、瓦特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月食现象B、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C、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嬉戏的小鱼4、决定白炽灯明亮程度的因素是()A、灯泡的电阻B、灯泡的额定功率C、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D、灯泡消耗的电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发生了改变D、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做功把光能转化为内能的6、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关于它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C、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D、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7、关于生活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险丝的作用是随时切断电路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C、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D、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9、在同学们已做过的大量物理实验中,有不少涉及到物理量的测量。
其中有一类物理量可以直接用仪器进行测量,如课本的长度L可直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而另一类物理量的测量只能间接完成,如速度v的测量,需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用计时器测量该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t,再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2005年福建省非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是实施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考命题的水平,加强对全省各地教学质量和命题的检查和监控,加强教与研的双向交流,更好地推动我省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和安排,由我室教研人员及来自中学和各地教研室的近70位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评估组,分学科对非课改实验区的六个中考学科的八个设区市(不含厦门)试卷进行认真、客观的评价。
本次评估以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为依据,以省定学科考试及格率80%要求为基本出发点,重点评价各地试卷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执行《200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情况。
现将评估结果汇总如下:一、基本情况2005年非实验区中考试卷均由各设区市独立组织命题,八设区市各科试卷均用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两考合一。
从评估的结果看,各专家组对今年各地的试卷评价较高。
专家组认为,各地命题坚持了“三个有利”的指导思想,渗透新课程理念,各市命题的指导思想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性质和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目标相一致,既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学生基本素养与发展潜能,试题注重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技术的联系,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核。
各地试卷总体上遵循了《福建省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规定,在考试形式上做到规范统一;在试卷结构上,做到简洁合理;在题型设计上,坚持了“相对稳定、稳中求变,更趋合理”的命题原则,题型设臵不当的现象趋于减少;在题量方面,不同设区市继续保持均衡、合理的态势;从试卷的编制技术角度看,各地试卷的技术性错误正在减少,约大多数试题做到叙述语言简洁平易,版面设计科学、合理、活泼。
从考试结果分析,评估组专家认为,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能充分领会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加深了对降低中考难度与普及高中教育、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关系的认识,在命题过程中,重视难度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往年相比,及格率有提高(见八设区市<非实验区>三年中考成绩统计表)。
八设区市(非实验区)三年中考成绩统计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八个设区市共有25个科次及格率达到70%以上(而去年九个设区市只有18个科次),15个科次及格率达到80%(而去年九设区市只有8科次)。
从学科来看,语文、政治学科的及格率较高,除莆田、泉州的语文卷、南平的政治卷外,各地这两科的及格率都达到80%以上(漳州的语文卷接近80%);从地区来看,福州、泉州、三明、漳州及格率达到80%的科次相对较多。
从表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相当部分学科的及格率明显偏低,8个地区仍有超过一半的科次的及格率在70%以下。
仍需做出积极的努力。
省颁的《200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各学科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方式、试卷结构、考试时间、分值等有明确的规定,它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试卷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评估组对照《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满分值、考试时间等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有的设区市试卷对执行《考试说明》执行规定尚不到位,如三明的政治卷分值仅为70分,泉州的政治与历史合卷,福州的物理、化学的考试时间和分值,三明物理卷的考试时间,宁德的物理卷的考试时间和分值等未执行省《考试说明》的规定。
宁德英语卷的选择题题量太多,达到118分,莆田政治卷的题型结构采取旧考试说明的要求设臵,且文字阅读量过大,三明政治卷由于减少考试分值,相应减少了各部分考试内容。
二、试卷特点各学科试卷评估组的专家,对我省今年的中考试卷给予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命题导向正确,通过几年来“稳中求变”的渐进,基本上完成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
综观2005年8个设区市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各学科普遍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学习方法的考查,在此基础上,凸显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试题设计,贴近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今年各地各科试卷的一大特点。
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在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丰富的表现形式,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加强学生应用的意识,开拓展现创新意识的空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各设区市试卷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现实的应用题,考查学生从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各地的物理试题,把学科知识和技能放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情景中来考查,渗透“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
如福州卷第1题,利用中考期间考场周边的“禁鸣喇叭”等警示牌,引发出对声音、惯性等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考查,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的教育,体现三维目标。
今年大多数化学试卷的试题的选材更为广泛,形式活泼,试题的情景来源于实际问题,内容贴近生活,试题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重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各地英语卷的阅读理解题的题材也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学习负担重、个人烦恼多,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关注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公共场所受到“性骚扰”和网络聊天,受“脏话”骚扰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关注环保问题、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关注热点问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及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史、履行诺言;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
龙岩、宁德、漳州等地的数学卷及各地的政治卷,也都有这方面典型的试题。
2.试题选材,凸显时代气息和本土气息今年绝大部分学科试题的选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政治科突出考查学生对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地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理解和把握,各设区市政治卷以此类题材为背景的试题约占全卷的60%以上。
语文卷也十分重视试题背景材料的时代性、思想性,如龙岩卷、福州卷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自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大陆访问”;漳州、宁德卷的“印度洋大海啸”等。
物理试卷比往常更注重联系高新科技,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实际情景,关注科学和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引导教师与学生平时多去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前沿发展和社会热点等问题。
漳州物理卷的第11题就是典型的例子,各市各科的试卷重视选材的本土化,以地方热点、焦点问题、新闻事情、地域文化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家乡建设,关爱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资料真实,情境亲切。
南平数学卷第23题,取材了该市团市委发起的“爱心储蓄”活动,涉及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一有意义的话题,使学生在解题中接受一次爱心教育。
莆田数学卷24题以当地人文景观“妈祖神像”为载体,考查解三角形的有关知识,题干叙述渗透人文精神,具有教育意义。
2005年的物理卷也出现了不少具有本土气息的试题,如龙岩卷第25题、福州卷第32题。
这样的试题给学生以亲切感,引导学生知乡爱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命题思想。
3.命题立意,引导开放探究今年各市命题指导思想鲜明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加重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鼓励探究,倡导创新精神,试题开放性的特点比较突出。
英语卷试题更加开放,试卷中的非选择题呈增加趋势,书面表达题的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方面,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
物理、化学、数学注重对学科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查,减少了对知识的单纯记忆的考查,较少出现就知识问知识的试题,强调对基础的理解和应用,基本杜绝了生搬硬套、简单记忆、机械运算即可完成的试题,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语文卷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命题者能够有意识地让学生避免支离破碎地分解文章,避免了名词术语、写作术语的考查,而是考查学生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试题的开放度加大。
不少地区的作文题目的设臵更灵活、更开放,八份试卷中,漳州、泉州、宁德、南平四地作文都是“二选一”,而且都是一题话题作文,另一题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除泉州以外,各地的作文都是文体不限,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真实水平。
福州、宁德、泉州语文卷的默写题,形式新颖,引导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会灵活运用、综合应用。
各地的政治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仅仅是对课本原理、观点的简单再现,而是侧重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龙岩卷等地的试卷不仅在主观性试题,而且在选择题的设计中也能体现这个特点。
理科试题重视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实验题的权重合理适当,有利于引导学校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各设区市化学试卷都对实验题的设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试题既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在新情境下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化学的南平卷第16题、龙岩卷第18题,两题均体现命题者对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关注,试题设计既贴近中学教学,又不拘泥于课本;既考查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现象的描述等常规实验能力,又富有启发创新性。
例7以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为问题情境,以图表形式呈现比照实验,要求学生将所给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规律,并利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验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化学的一种科学方法。
例8以小明开展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物的研究为问题情境,在所给信息的基础上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指出预期观察到的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乐趣,领悟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005年各地的物理试卷对科学探索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更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尽量避免出现将科学探索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来进行考查,一般一道试题只集中考查科学探究的一个两个要求,而考查的内容也从比较简单的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扩展到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证以及信息的处理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对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