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6张PPT)

1552年,浙江沿海定海等地的村镇,一片火海,烟灰弥漫,满地血腥。一群
光头赤膊、面目凶狠、发着野兽般咆哮的强盗,四处捕掠惊慌奔跑的百姓。 思考:那群强盗是谁?为何会出现这么残暴的一幕?
明朝海防松弛,国力渐衰,倭寇成患!
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倭寇与倭患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武装抢劫,被 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倭寇与中国 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 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郑和下西洋
红海
明朝 东 洋 西洋 西洋 东 洋
非 洲
西洋是指哪里?请在图中圈出来。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史料分析: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出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成祖即朱棣,惠帝即朱允炆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为什么明成祖要派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篇。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顺全球化潮流,扩大对外开放,遵循和平交流、理解包容、 合作共赢的原则,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新课导入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 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
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荡平倭寇的呢?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第一子目:
光头赤膊、面目凶狠、发着野兽般咆哮的强盗,四处捕掠惊慌奔跑的百姓。 思考:那群强盗是谁?为何会出现这么残暴的一幕?
明朝海防松弛,国力渐衰,倭寇成患!
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倭寇与倭患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武装抢劫,被 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倭寇与中国 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 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郑和下西洋
红海
明朝 东 洋 西洋 西洋 东 洋
非 洲
西洋是指哪里?请在图中圈出来。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史料分析: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出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成祖即朱棣,惠帝即朱允炆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为什么明成祖要派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篇。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顺全球化潮流,扩大对外开放,遵循和平交流、理解包容、 合作共赢的原则,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新课导入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 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
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荡平倭寇的呢?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第一子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6张PPT)

材料二: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 (2)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数十里,河内积满船。 ——《倭变事略》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 (3)得到明朝政府和当地军民的支持 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在福建、广东, 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课堂小结
明朝 前期 国力 强盛 郑和七下 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中 后期 国力 衰落 葡萄牙攫取 澳门居住权
战争 冲突 友好 交往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3、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 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史料分析
阅读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因地 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 (1)戚继光由卓越的军事才能, 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继 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 的宝藏!然而海洋,却让中国 人又爱又恨! 在漫长的古代,它曾给我 们国家带来无尚的荣耀与自豪, 也曾在近代给整个民族带来无 法忘却的伤痛和回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 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 。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6张PPT)

明梁庄王墓出土 外国宝石所做饰品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 成 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 外的奇珍。寻找建文帝;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航海家 到达 地点 时间 次数 船数 船只 大小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 印度 1497—1498年 1次 4艘 120吨、100吨、50 吨 下“西洋”,最远到红 到达美洲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405—1433年 7次 共百余艘 大宝船长151.8米,宽 61.6米 1492—1504年 4次 17艘 旗舰100吨,长24.5 米 ,宽 6 米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西洋 , 地理概念 , 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 不同。明初 , 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 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 而把今文 菜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 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装载物品:优质 丝绸、精美瓷器、上 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 物品,以及大量的金 银货币。 规模大,货物多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 送礼,展现大国 风度,发展相互 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 易,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中
国 中
丝绸、瓷器、 茶叶等 珠宝、香料、药 材等 郑和船队访 问 许多国王、使臣随 船回访
国
亚 非 各 国 亚 非 各 国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 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 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 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 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 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 还派出使者随行。
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6张PPT)

相关史事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戚继光针对倭 寇的作战特点和江 南的地理情况,创 造了“鸳鸯阵”, 以12人为一作战小 组,长短兵器结合 ,协同作战,攻防 两便,战斗力大为 增强。
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平定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 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 灭倭寇10 000多人,烧毁倭寇船无数,平 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 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 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 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 除。
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 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 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 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 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 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 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 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 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 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 为“西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6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自主
学习
1、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皇帝是谁? 2、西洋的地理概念? 3、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最远到达哪? 4、倭寇的含义? 5、明朝中期的抗倭名将是谁?主要战役 地点在哪? 6、哪国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是哪一年?
郑和下西洋
西 洋
文莱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 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 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 洋”。
红
刘家
港
海
非 洲
郑和下西洋
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 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航 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线。
材料三:《萍洲可谈》一书中写道:“舟 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 观指南针。”
郑和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 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 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 传》
主要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 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 珍。
郑和下西洋
规模 明朝造船用淮尺,1丈约等于3.42米
根据材料和教材的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1)抗倭斗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 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自主
学习
1、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皇帝是谁? 2、西洋的地理概念? 3、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最远到达哪? 4、倭寇的含义? 5、明朝中期的抗倭名将是谁?主要战役 地点在哪? 6、哪国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是哪一年?
郑和下西洋
西 洋
文莱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 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 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 洋”。
红
刘家
港
海
非 洲
郑和下西洋
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 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航 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线。
材料三:《萍洲可谈》一书中写道:“舟 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 观指南针。”
郑和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 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 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 传》
主要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 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 珍。
郑和下西洋
规模 明朝造船用淮尺,1丈约等于3.42米
根据材料和教材的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1)抗倭斗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 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 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 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 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 能和治军严明。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三、葡萄牙㨦取在澳门居住权
1、原由
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3、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小结
明 交往 -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地点
下“西洋”,最远 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物品用途 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到达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 家欢迎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 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 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 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 能和治军严明。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三、葡萄牙㨦取在澳门居住权
1、原由
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3、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小结
明 交往 -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地点
下“西洋”,最远 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物品用途 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到达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 家欢迎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6张PPT)

c A 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
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B
A.收复台湾
B.抗击倭寇
C.抗击沙俄
D.出使西域
3.下列为中外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D
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憾,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
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 力强。
2. 为何“下西洋”
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望 , 示中国富强。 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 奇珍。
3. 下西洋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一: 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条件二: 造船技术高超。 条件三: 指南针的应用。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 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 等通使西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申明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84年《独中立英关自于主香港问和题的平联外合声交明》签署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 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87年4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 门行使主权。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
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B
A.收复台湾
B.抗击倭寇
C.抗击沙俄
D.出使西域
3.下列为中外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D
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憾,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
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 力强。
2. 为何“下西洋”
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望 , 示中国富强。 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 奇珍。
3. 下西洋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一: 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条件二: 造船技术高超。 条件三: 指南针的应用。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 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 等通使西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申明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84年《独中立英关自于主香港问和题的平联外合声交明》签署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 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87年4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 门行使主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6张PPT)

◇2016年11月15日下午,“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论坛” 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传承丝绸之路传播友谊,促进文明交流的精神; 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史 海 钩
沉
材料一: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
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
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 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 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 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 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 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 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 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泰
印
国
尼
三
三
宝
宝
塔
庙
寺
纪
云
念
南
郑
郑
和
和
的
公
邮
园
票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猜猜郑和的船队可 能到过哪些地方?
哥伦布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时间早
次数 七次
4次
次数多
船数 郑20和0多的艘 远航17,艘时间之长,
大 人数规模270之00多大人,比10欧00多洲人航海规家模的
船只远航长1早51.了8米半个长2世4.5纪米 ,堪称世 大 到小 达界航亚地宽非区6海3,10.红多8史米海个沿国上岸家、、的宽 到6达空米美前洲壮举!范围广
郑和到达占城 郑和到达阿拉伯 郑和到达非洲 (越南)
拓展视野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 人,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全球 百位名人之一。
传承丝绸之路传播友谊,促进文明交流的精神; 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史 海 钩
沉
材料一: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
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
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 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 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 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 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 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 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 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泰
印
国
尼
三
三
宝
宝
塔
庙
寺
纪
云
念
南
郑
郑
和
和
的
公
邮
园
票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猜猜郑和的船队可 能到过哪些地方?
哥伦布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时间早
次数 七次
4次
次数多
船数 郑20和0多的艘 远航17,艘时间之长,
大 人数规模270之00多大人,比10欧00多洲人航海规家模的
船只远航长1早51.了8米半个长2世4.5纪米 ,堪称世 大 到小 达界航亚地宽非区6海3,10.红多8史米海个沿国上岸家、、的宽 到6达空米美前洲壮举!范围广
郑和到达占城 郑和到达阿拉伯 郑和到达非洲 (越南)
拓展视野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 人,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全球 百位名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戚继光
C.郑和
D.文天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3.某历史教材的课文中,有“郑和下西 洋”“成戚继光抗倭”两个子目。该课的课 题应该是( ) A.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C.明朝的建立和统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 于这壮举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 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你有何感想? 范围 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时间、路线 (1)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 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3) 时间:1405--1433 第一次下西洋时在位的皇帝:明成祖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自从郑和最后一次航海死于印度西海岸的古里国 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大规模的航海运 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郑和作为一匹千里马是有朱棣这样的伯乐 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郑和之后再 无郑和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朱棣之后再无朱棣。 需要一个赏识自己的领导还是很难得的。 其次,郑和的自身素质不可或缺。郑和出生在云 南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郑和被明军俘虏 过去以后,便被阉割了,当时大明和北方游牧民 族还经常有战争,郑和就随明军四处征战,这些 不仅在身体上还在精神上磨砺了郑和,使其成为 一个身体素质过硬,毅力坚强的人。由于自身素 质过硬,而且立了一些功被成祖赐姓郑。 然后,我们华夏民族有一个特点就是强大了之后 不去外侵他国,但是我们喜欢宣扬本国文化与繁 荣。在明成祖的刻苦努力之下,华夏民族迎来了 盛世--永乐盛世。既然生活在盛世,平时打仗不 多,大家就喜欢弄一些文化之类的丰富一下自己 的生活,时不时还派人出国宣传一下。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人物
时间
郑和
1405-1433年
哥伦布 4次
达· 伽马 2次
麦哲伦
1519-1522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大船62艘(连 小船共有200多 艘),最大的 有1500吨左右
1次
5艘,最大 船130吨左 右
船队 规模 (第 一次)
3艘,最大 4艘,最大 船120吨左 船110吨左 右 右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 蓬莱人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 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 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 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 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 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 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 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 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 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 特色的军事工程。
B
5.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居住权的 是( )
A.香港
C.台湾
B
B.澳门
D.台州
猜一猜: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从后三张邮票能看出: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第二张: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第三张:郑和到达阿拉伯;
西洋 , 地理概念 , 在不同时期含义有 所不同。明初 , 人们把黄海、东海 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 而 把今文菜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 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鸳鸯阵
鸳鸯阵
台州大捷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
1.背景: 明朝中期, 倭寇 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 遭到重大破坏
2.概况:
戚继光 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渐东地区的倭患 ; 随
后率军进入福建、广东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3.评价
戚继光是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
。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
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 郑和?
•
•
• 下西洋庞大的船队 • 还有像这种大规模的航海运动没有银子是造不起的,加之明朝的造船技术是世界领先 的。像永乐盛世这种太平盛世的年代也是很少的,就算清朝有,帝王的眼光也没有放 到威服四海的地步,在近海钓个鱼都是奢侈,怎么可能让你出去远航。
材料三
结合图片材料三,小组探讨一下,说说郑和下西洋有 什么影响?(关键词:路线)
旗舰 大福船
戚继光抗倭 舰队的船只
开浪船
侦察敌情 的渔船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 八年( 1559 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 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 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 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 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 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戚继光故里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城牌坊路北,是戚氏 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 代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而建,
明代抗倭图(局部)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 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 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
随堂演练
1. 下列史实或措施 , 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 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 七下西洋;④设立宣政院。
A.①②
C.③④
B
B.①③
D.②④
2. “封侯非我意 , 但愿海波平。”诗中的 “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
C.郑和
D.文天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3.某历史教材的课文中,有“郑和下西 洋”“成戚继光抗倭”两个子目。该课的课 题应该是( ) A.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C.明朝的建立和统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 于这壮举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 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你有何感想? 范围 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时间、路线 (1)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 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3) 时间:1405--1433 第一次下西洋时在位的皇帝:明成祖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自从郑和最后一次航海死于印度西海岸的古里国 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大规模的航海运 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郑和作为一匹千里马是有朱棣这样的伯乐 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郑和之后再 无郑和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朱棣之后再无朱棣。 需要一个赏识自己的领导还是很难得的。 其次,郑和的自身素质不可或缺。郑和出生在云 南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郑和被明军俘虏 过去以后,便被阉割了,当时大明和北方游牧民 族还经常有战争,郑和就随明军四处征战,这些 不仅在身体上还在精神上磨砺了郑和,使其成为 一个身体素质过硬,毅力坚强的人。由于自身素 质过硬,而且立了一些功被成祖赐姓郑。 然后,我们华夏民族有一个特点就是强大了之后 不去外侵他国,但是我们喜欢宣扬本国文化与繁 荣。在明成祖的刻苦努力之下,华夏民族迎来了 盛世--永乐盛世。既然生活在盛世,平时打仗不 多,大家就喜欢弄一些文化之类的丰富一下自己 的生活,时不时还派人出国宣传一下。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人物
时间
郑和
1405-1433年
哥伦布 4次
达· 伽马 2次
麦哲伦
1519-1522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大船62艘(连 小船共有200多 艘),最大的 有1500吨左右
1次
5艘,最大 船130吨左 右
船队 规模 (第 一次)
3艘,最大 4艘,最大 船120吨左 船110吨左 右 右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 蓬莱人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 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 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 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 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 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 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 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 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 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 特色的军事工程。
B
5.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居住权的 是( )
A.香港
C.台湾
B
B.澳门
D.台州
猜一猜: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从后三张邮票能看出: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第二张: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第三张:郑和到达阿拉伯;
西洋 , 地理概念 , 在不同时期含义有 所不同。明初 , 人们把黄海、东海 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 而 把今文菜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 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鸳鸯阵
鸳鸯阵
台州大捷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
1.背景: 明朝中期, 倭寇 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 遭到重大破坏
2.概况:
戚继光 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渐东地区的倭患 ; 随
后率军进入福建、广东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3.评价
戚继光是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
。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
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 郑和?
•
•
• 下西洋庞大的船队 • 还有像这种大规模的航海运动没有银子是造不起的,加之明朝的造船技术是世界领先 的。像永乐盛世这种太平盛世的年代也是很少的,就算清朝有,帝王的眼光也没有放 到威服四海的地步,在近海钓个鱼都是奢侈,怎么可能让你出去远航。
材料三
结合图片材料三,小组探讨一下,说说郑和下西洋有 什么影响?(关键词:路线)
旗舰 大福船
戚继光抗倭 舰队的船只
开浪船
侦察敌情 的渔船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 八年( 1559 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 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 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 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 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 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戚继光故里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城牌坊路北,是戚氏 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 代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而建,
明代抗倭图(局部)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 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 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
随堂演练
1. 下列史实或措施 , 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 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 七下西洋;④设立宣政院。
A.①②
C.③④
B
B.①③
D.②④
2. “封侯非我意 , 但愿海波平。”诗中的 “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