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19083111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扩词:元宵、元日。
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
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三下《古诗三首》创意作业设计

三下《古诗三首》创意作业设计【作业目标】1.以参观民俗馆《入馆须知》为载体,巩固词语、积累古诗。
2.在民俗馆参观体验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以“制作宣传手册”为任务驱动,开展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写一写自己过节的故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4.以“集印章”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借助评价单,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内容】大家好,我是民俗馆的解说员小楠。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那古诗是怎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一段古诗之旅吧! 在进入民俗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并完成以下须知,以获取门票。
完成了以上须知,恭喜同学们具备了参观民俗馆的资格。
现在给大家发放民俗馆的门票,请大家在签名处写上你的名字。
【设计意图: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作业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的语境中发现、掌握、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础。
】1.展馆·深体验。
(1)我是解说员小楠,欢迎来到民俗馆体验活动。
节日民俗我知道(2)过节能手露个脸。
①找能手: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帮忙。
谁是过节小能手,请来报个名,说出你过节时学的手艺,做月饼、包粽子、写春联等都行。
②晒手艺:讲一讲做某种节日食物的过程,说说自己在该节日里收获的成果。
③比本事:A.讲得清楚B.有图为证C.有人为证(得到谁的好评)(3)节日民俗我讲解。
现在到了“小小讲解员”时间啦! 通过体验活动,你能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介绍吗?民俗展馆为参加体验的同学准备了三枚纪念印章,你能得到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完整的节日生活历程,探寻节日内涵,激发表达欲望,最终从书面表达转向素养表现。
】2.展馆·大宣传。
今天的参观活动到这儿已接近尾声。
传统文化如此有趣,需要大家积极宣传,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1)宣传手册我制作。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学内容预习字词1.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符()苻()号⎭⎬⎫洒()酒()家⎭⎬⎫导()异()地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元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清明》中描写天气和人们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资料搜集1.搜集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阅读质疑1.例:“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的一人是谁?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部编新人教版三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表格式+反思)

程
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符”两个生字及
“曈”字的准确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
的节奏。
学生注意诗中部分生字
的正确朗读 4.课件出示诗歌中的两个生字,引导学生注意
观察字形,教师适时指导范写,重点强调“旧”
右半部分的“日”要略微写得宽一点点,同时
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符”上半部分的“竹”
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清明》,并能进行默写。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
教师活动
一、回顾诵读,引入学习
学生活动
二 课 时
引导学生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古诗及自己的收 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齐背诗歌《元日》。引 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清明》。 板书诗题,引导学生交流对“清明”这一传统 节日的了解(来源、习俗等)。教师简要补充,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同时简要介绍诗歌作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 师生互动 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们猜测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难过、想念亲
人….)。 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情:惆怅思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注意体会诗
人内心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一、二两句诗,注意想
象、体会
三、延伸学习,诵读积累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清 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自己和家人都会做些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 句诗,注意体会诗人内 心的情感
教 学 过
二、通读感知,初悟诗情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的读音,并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情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一、读拼音,写词语。
cūzhuànɡshuānɡbìzènɡsònɡlǚxínɡkǎn chái hùxiānɡnénɡɡòu zhǔn bèi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走来.走去.(“~来~去”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例:吱吱嘎嘎(AAB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例:暖洋洋(AB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辨字组词。
县(_______)且(_______)爪(_______)举(_______)具(_______)旦(_______)瓜(_______)爱(_______)四、补充词语。
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无比成(_____)结(_____)(_____)(_____)实实(_____)(_____)丰富(_____)(_____)不平(_____)(_____)辈辈五(_____)十(_____)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珍惜珍贵珍爱(1)在爷爷的房间里,放着一枚(________)的纪念章。
(2)老师告诉我们,要(________)时间,努力学习。
(3)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仅仅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________)自己的生命。
2.欣赏观赏注视(1)他的眼睛一动不动,紧张地(________)着前方。
(2)大个子叔叔津津有味地(________)着这场比赛。
(3)校园里的菊花开了,我要好好(________)一下。
六、理解古诗《元日》,并填空。
①解释词的意思元日:_______________,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是_____节,即农历_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红日高照,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春晓》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春晓》这首古诗,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诗句的意思。
3. 锻炼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教学准备:1. 课本《小学语文》第三年级下册。
2. 板书内容:《春晓》。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介绍教学内容,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春晓》。
Step 2 欣赏古诗读一读整首《春晓》,进行感受,给学生留一点思考时间。
Step 3 准确定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至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春晓》的基本内容。
Step 4 课文解读逐行阅读古诗《春晓》,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Step 5 合作讨论让学生与同桌一起讨论《春晓》的意境和感受。
Step 6 朗读训练进行适当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跟读古诗。
Step 7 总结梳理与学生一起整理《春晓》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能够准确解释诗句的意思,将自己的理解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3. 锻炼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教学准备:1. 课本《小学语文》第三年级下册。
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介绍教学内容,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Step 2 欣赏古诗读一读整首《登鹳雀楼》,进行感受,给学生留一点思考时间。
Step 3 准确定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至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
Step 4 课文解读逐行阅读古诗《登鹳雀楼》,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Step 5 合作讨论让学生与同桌一起讨论《登鹳雀楼》的意境和感受。
Step 6 朗读训练进行适当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跟读古诗。
Step 7 总结梳理与学生一起整理《登鹳雀楼》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作业设计20190831116

9古诗三首 一、根据看拼音写字、词。
xi ōng zh ǎng d ú z ì1. 一人在异乡工作。
m ù ch ǎng ji ù2. 旁边有个 工厂。
ji ǔ f ú h é3. 这些 标准。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爆竹声中一岁除.( ) A. 去掉。
B.授;拜(官职)。
2.路上行人欲.断魂( ) A. 想要;希望。
B. 将要。
C. 欲望。
D.需要。
3.独在异.乡为异客 ()魂 槐 ( ) ( )异 导 ( ) ( )A.有分别;不相同。
B. 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四、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元日”指的是大年三十。
()2.“桃符”就是今天春联的前身。
()3.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六、根据课文填空。
1. 本课的三首古诗所写的内容都与我国的__________有关。
《元日》作者是_ _____朝诗人______,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
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 、________、____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 一、根据看拼音写字、词。
xi ōng zh ǎng d ú z ì 1. 一人在异乡工作。
m ù ch ǎng ji ù
2. 旁边有个 工厂。
ji ǔ f ú h é
3. 这些 标准。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 A. 去掉。
B.授;拜(官职)。
2.路上行人欲.
断魂( ) A. 想要;希望。
B. 将要。
C. 欲望。
D.需要。
3.独在异.乡为异客 ()
魂 槐 ( ) ( ) 佳 挂 ( ) ( )
异 导 ( ) ( ) 借 猎 ( ) ( )
A.有分别;不相同。
B. 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四、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元日”指的是大年三十。
()
2.“桃符”就是今天春联的前身。
()
3.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
六、根据课文填空。
1. 本课的三首古诗所写的内容都与我国的__________有关。
《元日》作者是_ _____朝诗人______,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
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 、________、____等。
2.《清明》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
诗中描写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_______,这个节日有______、______等习俗。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
诗句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兄长独自 2.牧童旧 3.酒符合佳节
二、示例:灵魂槐树佳节挂号异乡向导借书猎人
三1.A 2.B 3.B
四、1.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格,常在元日饮用。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逢:遇到;遇见。
倍:加倍。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遥:遥远。
请问卖酒的店家哪里有?放牛的少年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五、1.× 2.√3.√4.√
六、1.唐杜牧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