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数量与数量关系”中的第四节“变成一样多”。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变成一样多。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一样多”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变成一样多。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不同的方法使数量变成一样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卡片、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相同的玩具或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两堆数量不同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一堆玩具多,哪一堆玩具少。

2. 讲解“一样多”的概念:教师通过示例,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意思,即两个数量的物品一样多。

3. 小组合作: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物品,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使物品数量变成一样多。

4. 展示与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方法,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样多1. 数量相同2. 数量相加等于相同数3. 数量相减等于相同数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家里的物品进行“变成一样多”的实践活动,并将结果拍照记录,第二天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完成《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二章第四节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幼儿基本掌握了“一样多”的概念,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变成一样多。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一样多”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一样多”的现象,如:超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一样多;与同伴分享玩具时,每人得到的玩具数量一样多等。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三节“变成一样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过加减法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量相同的概念,掌握通过加减法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数量相同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磁性数字卡片。

学具:小石子、小棒、小汽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小猴摘果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同学们,小猴摘了两组果子,哪一组多,哪一组少?怎样才能让两组果子数量一样多呢?”2. 例题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找出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分享,并给予评价。

4. 小组合作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具,要求通过加减法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成一样多2. 内容:(1)数量相同的概念(2)加减法原理(3)实践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生活中数量相同的事物,并拍照记录。

A组:3个苹果,4个橙子B组:5个香蕉,2个葡萄2. 答案:(1)作业题目一:略(2)作业题目二:A组:3+2=5,41=3B组:52=3,2+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加减法,还有其他方法能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吗?(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践,寻找生活中的数量相同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中班变成一样多数学教案

中班变成一样多数学教案

中班变成一样多数学教案中班变成一样多数学教案5篇中班变成一样多数学教案1活动名称:数学《变成一样多》活动目标: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活动准备: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

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

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

(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

(5只小鸭子、6张桌子……)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

(复习点和数的对应)(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

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

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

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

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

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

他们去准备果子了。

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

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和排序》,具体内容为“变成一样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通过添减物品,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表达两组物品数量是否相等。

2. 培养幼儿使用添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运用添减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组数量不等的物品(如苹果、香蕉等)、卡片、贴纸、白板。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套数量不等的物品、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组数量不等的苹果和香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怎么让它们变成一样多呢?”邀请幼儿上台操作,添减水果,使两组水果数量相等。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白板展示例题,讲解“一样多”的概念。

引导幼儿观察例题,使用添减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卡片,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数量不等的物品。

小组内讨论如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并派代表分享。

对幼儿的操作和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白板上展示两组数量不等的物品,标明“多”和“少”。

2. 使用贴纸表示添减的物品,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3. 在白板上书写“一样多”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一组数量不等的物品,使用添减法使它们变成一样多。

记录操作过程,家长签字确认。

答案:根据幼儿找出的物品,使用添减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2. 课后拓展: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寻找生活中的“一样多”现象,并进行记录。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分类》,详细内容为“变成一样多”。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掌握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重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磁性教具、积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积木、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组动物的数量一样吗?怎么才能让它们变成一样多?”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教具演示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积木和卡片进行操作,实际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范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变成一样多》2. 内容:(1)一一对应的方法(2)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3)理解“一样多”的概念七、作业设计① 3个苹果和4个香蕉② 5个汽车和5个摩托车2. 答案:① 香蕉比苹果多1个。

② 汽车和摩托车数量一样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一样多”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变成一样多》一章,主要内容涉及物体数量的增减变化,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数量的相等概念,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操作使两个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相等”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量相等”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的教具:数字卡片、实物模型、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不同数量水果的篮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多?哪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少?我们怎样才能使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一样多?”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通过增加或减少水果的数量,使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一样多。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操作,使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尝试使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一样多。

4. 成果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变成一样多》2. 板书内容:数量相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使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数量一样多的方案,并说明操作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数量相等”的概念是否理解到位,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类似的实际操作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变成一样多》这一节数学课中,教学难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相等”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于中班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变成一样多”。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相等的概念,并掌握通过增加或减少使两组物体数量一样多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一样多。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使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玩具、水果、图片等可操作物品。

2. 学具:每组一套玩具、水果、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玩具,提出问题:“如何让这两组玩具数量一样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2. 例题讲解:a. 教师通过增加或减少玩具,使两组数量一样多,讲解操作方法。

b. 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并验证结果。

3. 随堂练习:a. 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水果,引导幼儿通过增加或减少使数量一样多。

b. 幼儿分组操作,相互验证结果。

b. 提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成一样多2. 内容:a. 两组数量不同的玩具、水果、图片等。

b. 增加或减少的符号及操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找出家中的物品,通过增加或减少使数量一样多。

b. 家长记录幼儿的操作过程,签字确认。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家长可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在区角活动中,设置“变成一样多”的操作区,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围绕“变成一样多”的概念展开。

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理解数量相等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变成一样多”的概念,理解数量相等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与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变成一样多”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与排序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两组卡片中的动物数量一样多。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香蕉,如何使两人的水果数量一样多?(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排序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小明给小华2个苹果,小华给小明2个香蕉,这样两人水果数量就一样多了。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如:小猫有4条鱼,小狗有6块骨头,如何使小猫和小狗的物品数量一样多?(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数字卡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等。

(2)小组内讨论,如何使卡片中的数量一样多。

(3)小组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成一样多2. 板书内容:数量相等的概念比较与排序方法实际问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强有7个篮球,小红有9个足球,如何使小强和小红的球数量一样多?(2)小丽有12个糖果,小明有15个饼干,如何使小丽和小明的零食数量一样多?2. 答案:(1)小强给小红2个篮球,小红给小强2个足球,这样两人的球数量就一样多了。

(2)小丽给小明3个糖果,小明给小丽3个饼干,这样两人的零食数量就一样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

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

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

(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
代表什么。

(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

(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

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

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

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

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

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

他们去准备果子了。

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

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添画实物,使数字与数量相符。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白雪公主请客》
2、教具:小矮人七个,糖果9——10个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认数。

(1)叫醒数字宝宝。

帮助幼儿复习对数字的认识。

(2)复习数量关系,多一少一。

例: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说出比5少一的是几?或者比5多一的是几?
2、出示ppt,情境:白雪公主请客。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白雪公主今天请了她的好朋友小矮人们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2)请小矮人坐在小椅子上(只放五把小椅子)。

请幼儿自由讨论。

一个客人坐一张小椅子,七个客人坐七张,,够吗?怎样变得一样多?我们来帮公主想想办法。

应该搬几张椅子呢?对了,搬来两把小椅子,请七个小矮人坐下。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
样多,原来不够我们可以用添的办法。

(3)公主请小矮人喝茶,你们看看发生什么情况了?公主真粗心,原来茶杯多了,那应该怎么办呢?拿掉几个?教师小结,对了,多了拿掉就可以了。

盘子和小矮人的数量一样多,这下小矮人可以高高兴兴吃过饭了。

2、分糖果。

(黑板上操作)如果你请小矮人吃糖果,你应该怎么分呢?出示小矮人图片和糖果。

(1)小矮人数量逐渐增多,,糖果数量比小矮人多,请个幼儿上来操作。

可以用提示语: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应该用什么办法?提醒幼儿用添上的办法。

(2)小矮人数量逐渐减少,应该怎么分?请幼儿上来操作。

提示语:走了一个小矮人,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分?提醒幼儿用去掉的办法。

3、今天小矮人真开心,过了快乐的一天。

我们一起和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再见吧!
4、看书介绍作业要求。

请幼儿观看《幼儿画册》上的“变得一样多”。

教师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有一个数字,你认识吗?是数字几?再观察图片上的数字与实物一样多吗?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引导幼儿用添画的办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6、幼儿作业。

幼儿独立完成添画的练习。

7、评价作业。

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查看。

8、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本领真大,能把不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样多。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不一样多的,只要我们留心就能发现!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知道它所表示的数量。

2、能根据数字添加或删除多余的实物,使数字和实物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卡1―3,实物图片三张,动物教具(一只猫、两只猴、三只鸡),《找朋友》音乐磁带。

2、学具:数卡1―3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九页,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2.
1、游戏:看数拍手
教师举起数字1(2),幼儿拍1(2)下,进行数次后,单独请个别幼儿进行游戏。

2、玩游戏:看数字学小动物叫
教师举起数字1(2)幼儿学动物叫1(2)下(猫叫、
狗叫、鸡叫……)
二、感知数字3及其表示的量
1、出示实物图(一):点数事物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一个苹果,两朵花,等数到3个气球时,问幼儿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出示数字3,让幼儿让幼儿说说3像什么,并告诉幼儿3可以表示3样物体。

三、游戏:变成一样多
1、出示实物图(二):让幼儿看看上面有那些数字,并出示动物教具,请个别幼儿上来完成看数字贴上相应的动物:1――1只猫,2――2只猴,3――3只鸡。

2、出示实物图(三):让幼儿看看图上有什么,,并一起点数数量,让幼儿动脑筋怎样才能使他们变成和3一样多,懂得用添上或删除的方法。

四、完成幼儿活动材料
让幼儿把活动材料拿出来,一起来完成第九页《变成一样多》。

完成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是怎样添加和删除,使他们变成一样多。

五、结束活动。

游戏:找朋友
1、请幼儿把数字卡贴在身上,并请幼儿说说卡片上的
数字是几。

2、介绍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后,游戏开始,幼儿可以四散走,去找贴有相同数字卡片的幼儿,并与幼儿手拉手。

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找朋友。

3、进行游戏,游戏停下后,看看小朋友找到朋友,哪些小朋友没有找到朋友,并鼓励没有找到朋友的幼儿继续努力,音乐响起后,和幼儿一起走到活动室外进行游戏,活动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