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新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3

合集下载

2013-201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三)及答案【苏科版】

2013-201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三)及答案【苏科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三)(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 ) A .调查市场上某种白酒中塑化剂的含量 B .调查鞋厂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C .了解某火车的一节车厢内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D .了解某城市居民收看江苏卫视的时间2.(2013.泰州)事件A :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事件B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朝上的点数小于7;事件C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3个事件的概率分别记为P(A)、P(B)、P(C),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 .P(C)<P(A)=P(B) B .P(C)<P(A)<P(B) C .P(C)<P(B)=P(A)D .P(A)<P(B)=P(C)3.(2013.凉山)如果代数式1x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0 B .x ≠1 C .x>0 D .x ≥0且x ≠14.(2013.沈阳)计算2311x x+--的结果是 ( ) A .11x - B .11x - C .51x - D .51x-5.(2013.乐山)如图,点E 是□ABCD 的边CD 的中点,AD 、B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DF =3,DE =2,则□ABCD 的周长是 ( ) A .5 B .7 C .10 D .146.解分式方程22311x x x++=--时,去分母后变形为 ( ) A .2+(x +2)=3(x -1) B .2-x +2=3(x -1) C .2-(x +2)=3(1-x)D .2-(x +2)=3(x -1)7.如图,正比例函数y 1与反比例函数y 2相交于点E(-1,2),若y 1>y 2>0,则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的四个角向内翻折,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 ,若EH =12厘米,EF =16厘米,则边AD 的长是 ( )A .12厘米B .16厘米C .20厘米D .28厘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9.当x =_______时,分式32x -无意义. 10.(2013.青岛)计算:12205-+÷=_______.11.(2013.黑龙江)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试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使得□ABCD 为菱形.12.(2013.宿迁)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其对角线是两根橡皮筋.若改变框架的形状,则∠α也随之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也在发生改变.当∠α是_______°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13. (2013.河北)若x +y =1,且x ≠0,则22xy y x y x x x ⎛⎫+++÷⎪⎝⎭的值为_______. 14.若实数x 、y 满足3402y x y--+=,则以x 、y 的值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15.若代数式211x --的值为0,则x =_______. 16.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x mx +-=3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7.(2013.呼和浩特)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垂足为O ,点E 、F 、G 、H 分别为边AD 、AB 、BC 、CD 的中点,若AC =8,BD =6,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_______.18.如图,反比例函数y =3x(x>0)的图像与矩形OABC 的边AB 、BC 分别交于点E 、F ,且AE =BE ,则△OEF 的面积为_______. 三、解答题(共96分) 19.(8分)解方程:21x +=.20.(8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某中学为了了解学校6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举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测试,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为样本,绘制成如下尚未完成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表,解答下面的问题:(1)填写频数分布表中的空格,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如果成绩在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且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就表示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否则就需要加强心理辅导.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该校学生是否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并说明理由.21.(8分)已知实数a满足a2+2a-15=0,求()()2212121121a aaa a a a+++-÷+--+的值.22.(8分)若a、b都是实数,且b=114412a a-+-+,试求2b aa b++-2b aa b+-的值.23.(10分)(2013.桂林)如图,在矩形ABCD中,E、F为BC上两点,且BE=CF,连接AF、DE 交于点O.求证:(1)△ABF≌△DCE;(2)△AOD是等腰三角形.24.(10分(2013.南宁)如图,在菱形ABCD中,AC是对角线,点E、F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1)求证:△ABE≌△CDF;(2)若∠B=60°,AB=4,求线段AE的长.25.(10分)(2013.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对角线BD平分∠ABC,P是BD上一点,过点P作PM⊥AD,PN⊥CD,垂足分别为M、N.(1)求证:∠ADB=∠CDB;(2)若∠ADC=90°,求证:四边形MPND是正方形.26.(10分)(2013.哈尔滨)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承担一项筑路任务,甲队单独施工完成此项任务比乙队单独施工完成此项任务多用10天.且甲队单独施工45天和乙队单独施工30天的工作量相同.(1)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任务各需多少天?‘(2)若甲、乙两队共同工作了3天后,乙队因设备检修停止施工,由甲队单独继续施工,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甲队的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盼2倍,要使甲队总的工作量不少于乙队工作量的2倍,那么甲队至少再单独施工多少天?27.(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3),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点C,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经过点A、C.(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点,△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点P的坐标.28.(12分)(2013.锦州)如图①,等腰直角三角尺的一个锐角顶点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A重合,将此三角尺绕点A旋转,使三角尺中该锐角的两条边分别交正方形的两边BC、DC于点E、F,连接EF.(1)猜想BE、EF、DF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在图①中,过点A作AM⊥EF于点M,请直接写出AM和AB的数量关系;(3)如图②,将Rt△ABC沿斜边AC翻折得到Rt△ADC,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1 2∠BAD,连接EF,过点A作AM⊥EF于点M.试猜想AM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参考答案一、1.C 2.B 3.D 4.B 5.D 6.D 7.A 8.C二、9.2 10.5211.答案不唯一 12.90 13.1 14.12或 7+7 15.3 16.m>-6且 m ≠-4 17.12 18.94三、19.x =3是原方程的解 20.(1)表中竖着填,依次为:6、50、0.32、0.12补图略 (2)需要 21.原式=1822.223.略 24.(1)略 (2)23 25.略26.3天 27.(1)y =-x +2 (2)点P 的坐标为(25,-35)或(-25, 35) 28.(1)EF =DF +BE (2)AM =AB (3)AM =AB。

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八年级马上快要结束了,相信你又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下面的一些问题正等待你去征服.请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纸中。

) 1.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1B x ≥1C x >1D x <1 2.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3.计算的结果是( ▲ )ABCD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 ▱ABCD =4S △AOB B AC=BDC AC ⊥BDD □ABCD 是轴对称图形5.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m ),则m 的值是( ▲ ) AB﹣C ﹣4D 46.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120°.已知△ABC 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 ) A 25 B 20 C 15 D 107.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第6题图第4题图班级 姓名 考号——————————装———订——线——内——请——不——要——答——题——————————A 对一批圆珠笔使用寿命的调查B 对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现状的调查C 对某品牌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的调查D 对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各零部件的检查 8.绿豆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每批粒数n 100 300 400 600 1000 2000 3000 发芽的粒数m 96 282 382 570 948 1912 2850 发芽的频率0.9600.9400.9550.9500.9480.9560.950则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 ( ▲ ) A 0.96 B 0.95C 0.94D 0.90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有lO 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答题纸上) 9.若分式的值为0,则x= ▲ .10.计算:﹣= ▲ .11.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 .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5,AD=3,AE 平分∠DAB 交BC 的延长线于F 点,则CF=▲.13.请举一个a 的值 ▲ ,使=a 不成立.14.化简的结果是 ▲ .15.“No cross ,No crown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个句子所有字母中,字母O 出现的频率为 ▲ (保留两位小数).16.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有5个红球、4个黄球、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 ▲ (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17.如图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纸条交叉,重叠部分是一个特殊四边形,则这个特殊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为 ▲ .第12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18.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和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分别是C1和C2,设点P在C1上,PA⊥x轴于点A,交C2于点B,则△POB的面积为▲.三.用心做一做:(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本题满分8分)计算:.20.(本题满分8分)解方程:.21.(本题满分10分)先化简,然后a在﹣1、1、2三个数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数代入求值.22.(本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Rt△ABC中,∠C=90°,AC=,BC=,求(1)Rt△ABC的面积;(2)斜边AB的长.23.(本题满分10分)下面第一排表示了5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请你用第二排的语言来描述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深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并用线连起来.24.(本题满分10分)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决定开设A:篮球、B:乒乓球、C:踢毽子、D: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每人只选取一种),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成如甲、乙所示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样本中最喜欢A项目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其所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度;(2)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学生1000人,请根据样本估计全校最喜欢踢毽子的学生人数约是多少?25.(本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2,8).(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2,y1),(4,y2)是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请比较y1、y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6.(本题满分10分)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两点,AF=CE,DF=BE,DF∥BE.求证:(1)△AFD≌△CEB;(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7.(本题满分10分)在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父子俩参加跳绳比赛.相同时间内父亲跳180个,儿子跳210个.已知儿子每分钟比父亲多跳20个,父亲、儿子每分钟各跳多少个?28.(本题满分12分)某人采用药熏法进行室内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10分钟燃完,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8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2毫克时,人方可进入室内,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分钟后,人才可以回到室内.(3)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5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解答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1=∠2,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 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1)求证:△BHE≌△DGF;(2)若AB=6cm,BC=8cm,求线段FG的长.3.如图,▱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 交BD于O.(1)求证:EO=FO;(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E的长.4.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BC、AD上,且BE=DF求证:AC、EF互相平分.5.在Rt△AEB中,∠AEB=90°,以斜边AB为边向Rt△AEB形外作正方形ABCD,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如图1).(1)求证:EO平分∠AEB;(2)猜想线段OE与EB、E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直接写出结果,不要写出证明过程);(3)过点C作CF⊥EB于F,过点D作DH⊥EA于H,CF和DH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6.我校对本校的八年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分成“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一般般”、“不感兴趣”四种类型,分别记为A、B、C、D.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所给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问卷共随机调查了_________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m_________,扇形D所对应的圆心角为_________°;(2)请根据数据信息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估计选择“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共约有多少人?7.如图,已知△ABC.(1)画△ABC关于点C对称的△A′B′C;(2)连接AB′、A′B,四边形ABA'B'是形.(填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或正方形)8.解方程:x21 x1x-= -.9.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B、AD的延长线上,且BE=DF,EF分别与AB ,CD 交于点G ,H ,则BG 与DH 有怎样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10.如图,为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均为格点,在图中已标出线段AB ,A ,B 均为格点,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以AB 为对角线画一个面积最小的菱形AEBF ,且E ,F 为格点;(2)在(1)中该菱形的边长是 ,面积是 ;(3)以AB 为对角线画一个菱形AEBF ,且E ,F 为格点,则可画 个菱形.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C ⊥BC ,AC =2,BC =3.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3,连结DE .(1)求证:四边形ACED 为矩形.(2)连结OE ,求OE 的长.12.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连接CE ,过点B 作BF ⊥CE 于点G ,交AD 于点F .(1)求证:△ABF ≌△BCE ;(2)如图2,连接EF 、CF ,若CE =8,求四边形BEFC 的面积;(3)如图3,当点E 运动到AB 中点时,连接DG ,求证:DC =DG .13.解方程(1)22(1)1x x +=+(2)22310x x ++=(配方法)14.商店把进货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每天可销售200件,现采用提高售价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物价局规定该商品的利润率不得超过60%,问商店应将售价定为多少,才能使每天所得利润为640元?商店应进货多少件?15.已知:ABC ∆中以CB 为边在ABC ∆外侧作等边CBP ∆.(1)连接AP ,以AP 为边作等边APQ ∆,求证:AC BQ =;(2)当30CAB ∠=︒,4AB =,3AC =时,求AP 的值;(3)若4AB =,3AC =,改变CAB ∠的度数,发现CAB ∠在变化到某一角度时,AP 有最大值.画出CAB ∠为这个特殊角度时的示意图,并直接写出CAB ∠的角度和AP 的最大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易证∠DAC=∠AC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D ∥BC ,AB ∥CD ,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试题解析:证明:∵∠1+∠B+∠ACB=180°,∠2+∠D+∠CAD=180°,∠B=∠D ,∠1=∠2, ∴∠DAC=∠ACB ,∴AD ∥BC ,∵∠1=∠2,∴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1)见解析 (2)3cm【分析】1)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BD=∠BDC ,再由图形折叠的性质得出∠1=∠2,∠3=∠4,∠A=∠HEB=90°,∠C=∠DFG=90°,进而可得出△BEH ≌△DFG ;(2)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 的长,进而得出BF 的长,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G=FG ,设FG=x ,则BG=8﹣x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详解】(1)如图,ABCD 四边形是矩形,AB CD ∴=,90A C ∠=∠=︒,ABD BDC ∠=∠.BEH ∆是BAH ∆翻折而成的,1=2∴∠∠,==90A HEB ∠∠︒,AB BE =.DGF DGC ∆∆是翻折而成的,3=4∴∠∠,90C DFG ∠=∠=︒,CD DF =,∴在BEH ∆和DFG ∆中,HEB DFG ∠=∠,BE DF =,2=3∠∠,BHE DGF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6AB =,8BC =,6AB CD ∴==,8AD BC ==,22=10BD BC CD ∴+=,又由(1)知,DF CD =,CG FG =,=1064BF ∴-=. 设FG x =,则8BG x =-,在Rt BGF ∆中,222BG BF FG =+,即()22284x x -=+,3x ∴=,即3F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折叠问题,涉及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性质,勾股定理,折叠性质等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3.(1)见解析;(2)AE =3.【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AAS 证明△OBE ≌△ODF ,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2)先证出AE=GE ,再证明DG=DO ,得出OF=FG=1,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OBE =∠ODF .在△OBE 与△ODF 中,OBE ODF BOE DOF BE DF ∠=∠⎧⎪∠=∠⎨⎪=⎩,∴△OBE ≌△ODF (AAS ).∴EO =FO ;(2)∵EF⊥AB,AB∥DC,∴∠GEA=∠GFD=90°.∵∠A=45°,∴∠G=∠A=45°.∴AE=GE,∵BD⊥AD,∴∠ADB=∠GDO=90°.∴∠GOD=∠G=45°.∴DG=DO,∴OF=FG=1,由(1)可知,OE=OF=1,∴GE=OE+OF+FG=3,∴AE=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4.证明见解析【分析】连接AE、CF,证明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AC、EF互相平分.【详解】解:连接AE、CF,∵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D﹦BC,又∵DF﹦BE,∴AF﹦CE,又∵AF∥CE,∴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AC、EF互相平分.【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5.(1)求证见解析;(22OE=EB+EA;(3)见解析.【分析】(1)延长EA至点F,使AF=BE,连接OF,由SAS证得△OBE≌△OAF,得出OE=OF,∠BEO=∠AFO,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2)判断出△E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ASA 证得△ABE ≌△ADH ,△ABE ≌△BCF ,△ADH ≌△DCG ,△DCG ≌△CBF ,得出FG =EF =EH =HG ,再由∠F =∠H =∠AEB =90°,由此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延长EA 至点F ,使AF =BE ,连接OF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OA =90°,OB =OA ,∵∠AEB =90°,∴∠OBE +∠OAE =360°﹣90°﹣90°=180°,∵∠OAE +∠OAF =180°,∴∠OBE =∠OAE ,在△OBE 与△OAF 中,0OB A OBE OAF BE AF =⎧⎪∠=∠⎨⎪=⎩,∴△OBE ≌△OAF (SAS ),∴OE =OF ,∠BEO =∠AFO ,∴∠AEO =∠AFO ,∴∠BEO =∠AEO ,∴EO 平分∠AEB ;(22OE =EB +EA ,理由如下:由(1)得:△OBE ≌△OAF ,∴OE =OF ,∠BOE =∠AOF ,∵∠BOE +∠AOE =90°,∴∠AOF +∠AOE =90°,∴∠EOF =90°,∴△EO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OE 2=EF 2,∵EF =EA +AF =EA +EB ,∴2OE 2=(EB +EA )2, 2OE =EB +EA , 2OE =EB +EA ;(3)证明:∵CF ⊥EB ,DH ⊥EA ,∴∠F =∠H =∠AEB =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BAD =90°,∴∠EAB +∠DAH =90°,∠EAB +∠ABE =90°,∠ADH +∠DAH =90°,∴∠EAB =∠HDA ,∠ABE =∠DAH .在△ABE 与△ADH 中,EAB HDA AB ADABE DAH ∠=∠⎧⎪=⎨⎪∠=∠⎩, ∴△ABE ≌△ADH (ASA ),∴BE =AH ,AE =DH ,同理可得:△ABE ≌△BCF ,△ADH ≌△DCG ,△DCG ≌△CBF ,∴BE =CF ,AE =BF ,AH =DG ,DH =CG ,DG =CF ,CG =BF ,∴CG +FC =BF +BE =AE +AH =DH +DG ,∴FG =EF =EH =HG ,∵∠F =∠H =∠AEB =90°,∴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6.(1)50;32;43.2 (2)见解析 (3)1120人【分析】(1)由A 的数据即可得出调查的人数,得出16100%32%50m =⨯= (2)求出C 的人数即可;(3)由1000(16%40%)⨯+,计算即可.【详解】(1)816%50÷=(人),16100%32%50⨯=,10016403236043.2100---⨯︒=︒ 故答案为:50,32,43.2(2)5040%2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200016%40%1120⨯+=(人);答:估计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共约有1120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7.(1)见解析;(2)平行四边形.【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三角形即可;(2)由对称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1)如图,△A′B′C 即为所求;(2)如上图,由题意可得△ABC ≌△A′B′C ,∴AC =A′C ,BC =B′C ,∴四边形ABA'B'为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称图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2x =.【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去分母得:x 2-2x+2=x 2-x ,解得:x=2,检验:当x=2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2是原方程的解.【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9.见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E =∠F ,角边角证明△AFG ≌△CEH ,其性质得AG =CH ,进而可证明BG =DH .【详解】BG =DH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A =∠C ,AB =DC ,∴∠E =∠F ,又∵BE =DF ,AF =AD +DF ,CE =CB +BE ,∴AF =CE ,在△CEH 和△AFG 中,A C AF CE F E ∠=∠⎧⎪=⎨⎪∠=∠⎩∴△AFG ≌△CEH (ASA ),∴AG =CH ,∴BG =DH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6;(3)3【分析】(1)根据菱形的定义以及已知条件画出满足条件的菱形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3)画出满足条件的菱形即可判断.【详解】解:(1)如图,菱形AEBF 即为所求.(2)AE,菱形AEBF 的面积=12×6×2=6,,6.(3)如图备用图可知:可以画3个菱形,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格点作图和菱形的性质应用,涉及了勾股定理等,正确理解,准确利用网格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1.(1)见解析(2)10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 =BC =3,AD ∥BC ,得到AD =CE ,推出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由垂直的定义得到∠ACE =90°,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OC =12DE =12AC =1,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3,AD ∥BC ,∵CE =3,∴AD =CE ,∴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AC ⊥BC ,∴∠ACE =90°,∴四边形ACED 为矩形;(2)解:连接OE ,如图,∵BO =DO ,BC =CE ,∴OC =12DE =12AC =1, ∵∠ACE =90°,∴OE 22221310OC 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勾股定理进行求解.12.(1)见解析;(2)32;(3)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GCB =∠FBA ,利用ASA 定理证明△ABF ≌△BCE ;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 =CE =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3)作DH ⊥CE ,设AB =CD =BC =2a ,根据勾股定理用a 表示出C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G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G ,证明△CHD ≌△BGC ,得到CH =BG ,证明CH =GH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结论.【详解】(1)证明:∵BF ⊥CE ,∴∠CGB =90°,∴∠GCB +∠CBG =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E =90°=∠A ,BC =AB ,∴∠FBA +∠CBG =90,∴∠GCB =∠FBA ,在△ABF 和△BCE 中,A CBE AB BCABF BCE ⎧∠=∠⎪=⎨⎪∠=∠⎩, ∴△ABF ≌△BCE (ASA );(2)解:∵△ABF ≌△BCE ,∴BF =CE =8,∴四边形BEFC 的面积=△BCE 的面积+△FCE 的面积 =12×CE ×FG +12×CE ×BG =12×CE ×(FG +BG ) =12×CE ×BF =12×8×8 =32;(3)证明:如图3,过点D 作DH ⊥CE 于H ,设AB =CD =BC =2a ,∵点E 是AB 的中点,∴EA =EB =12AB =a , ∴CE=,在Rt △CEB 中,12BG •CE =12CB •EB ,∴BG =255CB EB a CE ⋅=, ∴CG =22455BC BG a -=, ∵∠DCE +∠BCE =90°,∠CBF +∠BCE =90°,∴∠DCE =∠CBF ,∵CD =BC ,∠CHD =∠CGB =90°,∴△CHD ≌△BGC (AAS ),∴CH =BG =25a , ∴GH =CG ﹣CH =25a =CH , ∵CH =GH ,DH ⊥CE ,∴CD =GD ;【点睛】本题通过正方形动点问题引入,考查了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和垂直平分线定理的应用.13.(1)11x =-,212x =-;(2)11x =-,212x =- 【分析】(1)移项,提取公因式1x +,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2)移项,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后,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为一个非负常数,开方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详解】(1)22(1)1x x +=+, 移项得:22(1)10()x x -++=,提取公因式1x +得:121)()(0x x ++=,可得:10x +=或210x +=, 解得:12112x x =-=-,; (2)22310x x ++=,原方程化为:23122x x +=-,配方得:22233132424x x ⎛⎫⎛⎫++=-+ ⎪ ⎪⎝⎭⎝⎭,即231()416x +=, 开方得:3144x +=±, 解得:12112x 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及配方法,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14.商店应将售价定为12元,才能使每天利润为640元,商店应进货160件.【分析】设售价为x 元,则销售量为10200100.5x -⎛⎫-⨯ ⎪⎝⎭件,根据利润=数量⨯每件的利润,每天所得利润为640元列出方程,再根据利润率不得超过60%,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设售价为x 元,据题意得10(8)200106400.5x x -⎛⎫--⨯= ⎪⎝⎭化简得2281920x x -+=,解得112x =,216x = 又8860%x -<⨯12.8x ∴≤ 16x ∴=不合题意,舍去12x ∴=, ∴1210200101600.5--⨯=(件). 答:商店应将售价定为12元,才能使每天利润为640元,商店应进货160件.【点睛】本题考查了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不等式的性质的运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1)证明见解析;(2)5AP =;(3)图见解析,7AP =,∠CAB=120°.【分析】(1)只需借助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P ≌△QBP 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1)中的全等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90ABQ ∠=︒,再借助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Q ,即AP 的值;(3)当AQ 最长时,AP 最长,此时Q 在QB 的延长线,由此得解.【详解】解:(1)证明:∵CBP ∆和APQ ∆为等边三角形,∴AP=PQ ,CP=BP ,∠CPN=∠APQ=60°,∴∠CPA=∠BPQ ,∴△ACP ≌△QBP (SAS )∴AC=BQ ;(2)∵△ACP ≌△QBP ,∴3BQ AC ==,CAP BQP ,AP AQ =, ∵APQ ∆为等边三角形,∴60PAQ AQP , ∵30CAB ∠=︒ ∴BAQ AQBCAQ CAB AQP BQP 603060CAP BQP 90=︒∴90ABQ ∠=︒, ∴2222435APAQ AB BQ ; (3)如下图,当等边△APQ 的AQ 边在AB 的延长线上时,AQ 有最大值,即AP 有最大值,由(1)得△ACP ≌△QBP ,∴BQ=CA=3,∠CAP=∠Q,∵△APQ 为等边三角形,∴∠CAP=∠Q=60°,AP=AQ=AB+BQ=7.∴∠CAB=120°,故AP 最大值时,7AP =,此时∠CAB=12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1)中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A=∠BPQ 是解题关键;(2)中能求得90ABQ ∠=︒是解题关键;(3)中能想到AQ 有最大值,即AP 有最大值是解题关键.。

2014年春季新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14

2014年春季新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14

江苏省无锡地区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4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2. 在1010010001.0-, 5,31, 2π- ,38 , 0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化简分式bab +b 2的结果为( ) A .1a +b B .1a +1b C .1a +b 2 D .1ab +b4.顺次连结任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6.赵强同学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借期内读完.当他读了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读完.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如果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 页,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 A .1421140140=++x x B .1421280280=++x x C .1421140140=-+x x D .1211010=++x x7.如图,双曲线xy 2=(x >0)与矩形OABC 的边CB , BA 分别 交于点E ,F ,且AF=BF ,连接EF ,则△OEF 的面积为 ( ) A .32 B .12C . 2D . 18. 若函数y = 3x 与y =x +1的图象交于点A (a ,b ),则1a -1b的值为( )A .-13B .13C .-3D .3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9.当x 时,二次根式x 23-有意义;当x 时,分式2212--x x 的值为0.10.把直线13-=x y 沿x 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11.当m 时,关于x 的方程24(4)x mx x x -=--会产生增根. 12.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x ax +=-解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3.已知119m n m n+=+,则代数式n mm n +的值为 。

新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CD,AD∥BC;②AB=CD,AD=BC;③AO=CO,BO=DO;④AB∥CD,AD=BC.其中一定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2.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普查的是()A.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B.八年级(1)班36名学生的身高C.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D.某品牌饮料的质量3.将下列分式中x,y(xy≠0)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分式的值一定不变的是()A.312xy+B.232xyC.232xxyD.3232xy4.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对全国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B.对五一节期间来花果山游览的游客的满意度调查C.环保部门对长江水域水质情况的调查D.对本校某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情况的调查5.下列美丽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函数kyx=-与1y kx=+(0k≠)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A.B.C.D.7.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A .射击一次,中靶B .12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C .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D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8.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90°,AB =8,AD =6,点M ,N 分别为线段BC ,AB 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E ,F 分别为DM ,MN 的中点,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 )A .8B .7C .6D .59.下列我国著名企业商标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0.已知12x <≤ ,则23(2)x x -+-的值为( ) A .2 x - 5B .—2C .5 - 2 xD .2二、填空题11.在英文单词tomato 中,字母o 出现的频数是_____.12.小明用a 元钱去购买某种练习本.这种练习本原价每本b 元(b >1),现在每本降价1元,则他现在可以购买到这种练习本的本数为_____.13.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α(0°<α<90°),若∠1=110°,则∠α= .14.5x -有意义,字母x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 15.若点A (﹣4,y 1),B (﹣2,y 2)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则y 1,y 2的大小关系是y 1_____y 2.16.空气是混合物,为直观介绍空气各成分的百分比,宜选用_____统计图. 17.方程x 2=0的解是_______.18.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10k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12BC =,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__.2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正方形A 1B 1C 1O 的边OA 1交AB 于点E ,OC 1交BC 于点F ,正方形A 1B 1C 1O 绕O 点转动的过程中,与正方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21.如图,将▱ABCD 的边DC 延长到点E ,使CE =DC ,连接AE ,交BC 于点F ,连接AC 、BE .(1)求证: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2)若∠AFC =2∠ADC ,求证:四边形ABEC 是矩形.22.某文化用品商店用120元从某厂家购进一批套尺,很快销售一空;第二次购买时,该厂家回馈老客户,给予8折优惠,商店用100元购进第二批该款套尺,所购到的数量比第一批还多1套.(1)求第一批套尺购进时的单价;(2)若商店以每套5.5元的价格将第二批套尺全部售出,可以盈利多少元?23.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画图和解答下列问题:(1)以A 点为旋转中心,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 1C 1,画出△AB 1C 1. (2)作出△ABC 关于坐标原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2B 2C 2.(3)作出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若点P 向右平移x (x 取整数)个单位长度后落在△A2B2C2的内部,请直接写出x的值.24.王老师将1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搅匀,让若干学生进行摸球实验,每次摸出一个球(有放回),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摸球的次数n1001502005008001000摸到黑球的次数m233160*********摸到黑球的频率mn0.230.210.300.260.253(1)补全上表中的有关数据,根据上表数据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精确到0.01)(2)估算袋中白球的个数.25.如图,∠MON=90°,正方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OM、ON上,AB=13,OB=5,E为AC上一点,且∠EBC=∠CBN,直线DE与ON交于点F.(1)求证BE=DE;(2)判断DF与O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BEF的周长为.26.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区某校倡议八年级学生利用双休日加强课外阅读,为了解同学们阅读的情况,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同学周末阅读时间,并且得到数据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被调查的学生周末阅读时间众数是 小时,中位数是 小时;(2)计算被调查学生阅读时间的平均数;(3)该校八年级共有500人,试估计周末阅读时间不低于1.5小时的人数.27.已知ABC ∆是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出发,分别在三角形的边或延长线上运动,他们的运动时间为()t s .()1如图1,若P 点由A 向B 运动,Q 点由C 向A 运动,他们的速度都是1/cm s ,连接PQ .则AP =__,AQ = ,(用含t 式子表示);()2在(1)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P 点由A 出发,沿射线AB 方向运动,Q 点由C 出发,沿射线AC 方向运动,P 的速度为3/,cm s Q 的速度为./acm s 是否存在某个a 的值,使得在运动过程中BPO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线段AE、CF、EF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不需要证明);(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如图,(1)∵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AB∥CD,∴∠ABC+∠BCD=180°,又∵∠BAD=∠BCD,∴∠BAD+∠ABC=180°,∴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在四边形ABCD中,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4)∵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四边形ABCD可能是等腰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综上所述,上述四组条件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3组.故选C.2.B解析:B 【分析】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 【详解】解:A .调查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调查的难度大,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 B .调查八年级(1)班36名学生的身高,难度不大,适合普查; C .调查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调查带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 D .调查某品牌饮料的质量,调查带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与运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详解】解:∵分式中x ,y (xy ≠0)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A. 23161224x x y y⨯++=⨯,分式的值发生改变;B.222332(2)4x xy y ⨯=⨯,分式的值发生改变;C. 223(2)32222x x x y xy ⨯=⨯⨯,分式的值一定不变;D. 33223(2)32(2)x x y y⨯=⨯,分式的值发生改变;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式子),分式的值不变.4.D【分析】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 【详解】解:A .对全国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 B .对五一节期间来花果山游览的游客的满意度调查适合抽样调查; C .环保部门对长江水域水质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 D .对本校某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情况的调查适合普查;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判别普查的方式,关键在于熟记抽样调查和普查的定义.5.C解析:C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第1个,即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第2个,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第3个,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第4个,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关键.6.B解析:B 【分析】分k >0和k <0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解:当k >0时,函数1y kx =+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没有选项符合题意;当k 0<时,函数1y kx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B 选项正确, 故选:B .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分类讨论,难度不大.7.C解析:C【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依据定义即可判断.【详解】解:A.射击一次,中靶是随机事件;B.12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是随机事件;C.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是必然事件;D.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选:C.【点睛】考查了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8.D解析:D【分析】连接DN,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12DN,根据题意得到当点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连接DN,∵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EF是△MND的中位线,∴EF=12 DN,∵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当点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此时DN22AB AD10,∴EF长度的最大值为:12×10=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难度不大10.C解析:C 【分析】结合1 < x ≤ 2 ,根据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1 < x ≤ 2 ,所以3x -+32x x -+-= 5 - 2 x.故选择C .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绝对值和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绝对值和二次根式.二、填空题 11.2 【分析】根据频数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解:字母o 出现的频数是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频数的含义,掌握频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 【分析】根据频数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字母o 出现的频数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频数的含义,掌握频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先由已知条件求出现在每本练习本的单价,再根据“金额÷单价=数量”列出代数式便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现在每本单价为(b ﹣1)元,则购买到这种练习本的本数为(本),故答案为. 解析:1a b - 【分析】先由已知条件求出现在每本练习本的单价,再根据“金额÷单价=数量”列出代数式便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现在每本单价为(b ﹣1)元, 则购买到这种练习本的本数为1a b -(本), 故答案为1a 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列代数式,掌握列代数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B=∠D=∠BAD=90°,根据旋转的性质得∠D′=∠D=90°,∠4=α,利用对顶角相等得到∠1=∠2=110°,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计算出∠解析:02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B=∠D=∠BAD=90°,根据旋转的性质得∠D′=∠D=90°,∠4=α,利用对顶角相等得到∠1=∠2=110°,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计算出∠3=70°,然后利用互余即可得到∠α的度数.解: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B=∠D=∠BAD=90°,∵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矩形AB′C′D′,∴∠D′=∠D=90°,∠4=α,∵∠1=∠2=110°,∴∠3=360°﹣90°﹣90°﹣110°=70°,∴∠4=90°﹣70°=20°,∴∠α=20°.故答案为20°.14.x≥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代数式有意义,∴x﹣5≥0,解得x≥5.故答案是:x≥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解析:x≥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x5∴x﹣5≥0,解得x≥5.故答案是:x≥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5.<【分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反比例函数中,k=﹣1<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点A(﹣4,y1),B(﹣2,y2)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详解】∵反比例函数1yx=-中,k=﹣1<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点A(﹣4,y1),B(﹣2,y2)都在反比例函数1yx=-的图象上,且﹣2>﹣4,∴y1<y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把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6.扇形【分析】反映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因此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详解】解:要反映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因此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故答案为:扇形.【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解析:扇形【分析】反映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因此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详解】解:要反映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因此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故答案为:扇形.【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17.【分析】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开方得,,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解析:120x x ==【分析】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x 2=0,开方得,120x x ==,故答案为:120x x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18.且【分析】根据二次项系数非零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且△,解得:且,故答案为:且.【点睛】本题考查解析:4k ≤且0k ≠【分析】根据二次项系数非零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10kx x ++=有实数根, 0k ∴≠且△2440k =-≥,解得:4k ≤且0k ≠,故答案为:4k ≤且0k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牢记“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是解19.或5【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 解析:103或5 【分析】 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 ′E=∠B=90°,而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所以点A 、B ′、C 共线,即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 ′处,则EB=EB ′,AB=AB ′=5,可计算出CB ′=8,设BE=a ,则EB ′=a ,CE=12-a ,然后在Rt △CEB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 .②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 ′为正方形.【详解】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在Rt △ABC 中,AB=5,BC=12,∴=13,∵将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AB ′E=∠B=90°,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点A 、B ′、C 共线,即将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 ′处,设:BE a B'E ==,则CE 12a =-,AB AB'5==,B'C AC AB'1358=-=-=,由勾股定理得:()22212a a 8-=+, 解得:10a 3=; ②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 ′为正方形,∴BE=AB=5,综上所述,BE 的长为103或5, 故答案为103或5.【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20.a2.【分析】由题意得OA =OB ,∠OAB=∠OBC=45°又因为∠AOE+∠EOB=90°,∠BOF+∠EOB=90°可得∠AOE=∠BOF,根据ASA 可证△AOE≌△BO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 解析:14a 2. 【分析】 由题意得OA =OB ,∠OAB =∠OBC =45°又因为∠AOE +∠EOB =90°,∠BOF +∠EOB =90°可得∠AOE =∠BOF ,根据ASA 可证△AOE ≌△BO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 △AOE =S △BOF ,可得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14,即可求解. 【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O =BO ,∠AOB =90°,∠OAB =∠OBC =45°,∵∠AOE +∠EOB =90°,∠BOF +∠EOB =90°,∴∠AOE =∠BOF . 在△AOE 和△BOF 中OAE OBF OA OBAOE BOF ∠=∠⎧⎪=⎨⎪∠=∠⎩, ∴△AOE ≌△BOF (ASA ),∴S △AOE =S △BOF ,∴重叠部分的面积21144AOB ABCD SS a ===正方形, 故答案为:14a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AOE ≌△BOF 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B=CD,然后根据CE=DC,得到AB=EC,AB//EC,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即可;(2)由(1)得的结论先证得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得出FA=FE=FB=FC,AE=BC,得证.【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CE=DC,∴AB=EC,AB∥EC,∴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2)∵由(1)知,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FA=FE,FB=F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又∵∠AFC=2∠ADC,∴∠AFC=2∠ABC.∵∠AFC=∠ABC+∠BAF,∴∠ABC=∠BAF,∴FA=FB,∴FA=FE=FB=FC,∴AE=BC,∴四边形ABEC是矩形.【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关键是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三角形全等,然后推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证矩形.22.(1)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5元;(2)可以盈利37.5元.【分析】(1)设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x元,则第二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0.8x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结合第二次购进的数量比第一批多1套,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单价=总价÷数量可求出第二批套尺购进时的单价,再利用总利润=单套利润×销售数量(购进数量),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设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x元,则第二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0.8x元,依题意,得:1001201 0.8x x-=,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5元.(2)第二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5×0.8=4(元).全部售出后的利润为(5.5﹣4)×[100÷4]=37.5(元).答:可以盈利37.5元.【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掌握寻找相等关系列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3.(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3)x的值为6或7.【分析】(1)分别作出B、C的对应点B1,C1即可解决问题;(2)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2、B2、C2即可解决问题;(3)观察图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作图如下:△AB1C1即为所求;(2)作图如下:△A2B2C2即为所求;(3)P点如图,x的值为6或7.【点睛】本题考查旋转、中心对称图形,格点作图,熟练掌握对称、旋转及网格作图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4.(1)0.25;(2)3个.【分析】(1)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到某个常数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2)列用概率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251÷1000=0.251;∵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25附近,∴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0.25;(2)设袋中白球为x个,1=0.25,解得x=3.1x答:估计袋中有3个白球,故答案为:(1)0.25;(2)3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25.(1)见解析;(2)DF⊥ON,理由见解析;(3)24【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BCE≌△DCE即可;(2)由第一题所得条件和已知条件可推出∠EDC=∠CBN,再利用90°的代换即可证明;(3)过D点作DG垂直于OM,交点为G,结合已知条件推出DF和BF的长,再根据第一题结论得出△BEF的周长等于DF加BF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正方形,∴CA平分∠BCD,BC=DC,∴∠BCE=∠DCE=45°,∵CE=CE,∴△BCE≌△DCE(SAS);∴BE=DE;(2)DF⊥ON,理由如下:∵△BCE≌△DCE,∴∠EBC=∠EDC,∵∠EBC=∠CBN,∴∠EDC=∠CBN,∵∠EDC+∠1=90°,∠1=∠2,∴∠2+∠CBN=90°,∴∠EFB=90°,即DF⊥ON;(3)过D点作DG垂直于OM,交点为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BAD=90°,∴∠DAG+∠BAO=90°,∵∠ABO+∠BAO=90°,∴∠DAG=∠ABO,又∵∠MON=90°,DG⊥OM,∴△ADG≌△ABO,∴DM=AO,GA=OB=5,∵AB=13,OB=5,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O=12,由(2)可知DF⊥ON,又∵∠MON=90°,DG⊥OM,∴四边形OFDM是矩形,∴OF=DG=AO=12,DF=OM=17,由(1)可知BE=DE,∴△BEF的周长=DF+BF=17+(12-5)=24.【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26.(1)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见解析,被调查的学生周末阅读时间的众数是1.5小时,中位数是1.5小时;(2)所有被调查学生阅读时间的平均数为1.32小时;(3)估计周末阅读时间不低于1.5小时的人数为290人.【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学生数,从而可以求得阅读时间1.5小时的学生数,进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由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可以得到抽查的学生周末阅读时间的众数、中位数.(2)根据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求得所有被调查学生阅读时间的平均数.(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周末阅读时间不低于1.5小时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可得.【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本次调查的学生数为:30÷30%=100,阅读时间1.5小时的学生数为:100﹣12﹣30﹣18=40,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由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可知,被调查的学生周末阅读时间众数是1.5小时,中位数是1.5小时,故答案为1.5,1.5;(2)所有被调查学生阅读时间的平均数为:1100×(12×0.5+30×1+40×1.5+18×2)=1.32小时,即所有被调查同学的平均阅读时间为1.32小时.(3)估计周末阅读时间不低于1.5小时的人数为500×40+18100=290(人). 故答案为(1)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见解析,被调查的学生周末阅读时间的众数是1.5小时,中位数是1.5小时;(2)所有被调查学生阅读时间的平均数为1.32小时;(3)估计周末阅读时间不低于1.5小时的人数为290人.【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7.(1)(),6AP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3)存在, 3/a cm s =.【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表示出来(2)要讨论PA AB ⊥,PQ AC ⊥两种情况,即可求出对应的时间(3)根据BPQ ∆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作QM BP ⊥于M ,用a ,t 的代数式表示出AP ,CQ ,AQ ,BP 等边长,再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出30AQM ︒∠=,从而得出2AQ AM =,讨论P 在线段AB 内运动和P 在AB 外运动两种情况,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6AP tcm CQ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 =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是 ①当PA AB ⊥时,由题意有28t t =-,解得83t s = ②当PQ AC ⊥时,由题意有()8,2t t =-解得163t s = ∴综上所述,存在8163t s s =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 ()3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理由是:作QM BP ⊥于M ,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3,AP t CQ at ==,则8,83AQ at BP t =+=-,PQ BQ QM BP =⊥12PM BM BP ∴==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 ︒∴∠=30AQM ︒∴∠=2AQ AM ∴=,①当83t ≤时,由题意有83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②当83t≥时,由题意有382382tt at-⎛⎫-=+⎪⎝⎭,解得3/a cm s=,∴综上所述,存在3/a cm s=时,BPQ∆恒为以BP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动点等知识点,记住它们的常用性质和把动点问题转换成代数式求解问题是解题关键.28.(1)AE+CF=EF;(2)如图2,(1)中结论成立,即AE+CF=EF;如图3,(1)中结论不成立,AE=EF+CF.【分析】(1)根据题意易得△ABE≌△CB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E=∠CBF=30°,进而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2)如图2,延长FC到H,使CH=AE,连接BH,根据题意可得△BCH≌△BAE,则有BH=BE,∠CBH=∠ABE,进而可证△HBF≌△EBF,推出HF=EF,最后根据线段的等量关系可求解;如图3,在AE上截取AQ=CF,连接BQ,根据题意易得△BCF≌△BAQ,推出BF=BQ,∠CBF=∠ABQ,进而可证△FBE≌△QBE,推出EF=QE即可.【详解】解:(1)如图1,AE+CF=EF,理由如下:∵AB⊥AD,BC⊥CD,∴∠A=∠C=90°,∵AB=BC,AE=CF,∴△ABE≌△CBF(SAS),∴∠ABE=∠CBF,BE=BF,∵∠ABC=120°,∠MBN=60°,∴∠ABE=∠CBF=30°,∴11,22AE BE CF BF==,∵∠MBN=60°,BE=BF,∴△BEF是等边三角形,∴1122AE CF BE BF BE EF +=+==,故答案为AE+CF=EF;(2)如图2,(1)中结论成立;理由如下:延长FC到H,使CH=AE,连接BH,∵AB⊥AD,BC⊥CD,∴∠A=∠BCH=90°,∴△BCH≌△BAE(SAS),∴BH=BE,∠CBH=∠ABE,∵∠ABC=120°,∠MBN=60°,∴∠ABE+∠CBF=120°-60°=60°,。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一、解答题1.某校数学兴趣小组成员小华对本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成绩取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了统计分析,绘制成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频率分布表.请你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分组49.5~59.559.5~69.569.5~79.579.5~89.589.5~100.5合计频数2a2016450频率0.040.160.400.32b1(1)频数、频率分布表中a=,b=;(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数学老师准备从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选1人介绍学习经验,那么取得了93分的小华被选上的概率是多少.2.如图,▱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 交BD于O.(1)求证:EO=FO;(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E的长.3.已知:如图,在 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且∠ABE=∠CD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在▱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且AB=AE(1)求证:△ABC≌△EAD;(2)若∠B=65°,∠EAC=25°,求∠AED的度数.5.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CD,过E作EF∥DC交BC的延长线于F.(1)证明: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CDEF的周长是16cm,AC的长为8cm,求线段AB的长度.6.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边AB的点,DE∥BC交AC于点E,连接BE,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1)求证:FG=FH;(2)当∠A为多少度时,FG⊥FH?并说明理由.7.定义: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准矩形”;有两组邻边(不重复)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准菱形”.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若∠A=∠C=90°,则四边形ABCD是“准矩形”;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若AB=AD,BC=DC,则四边形ABCD是“准菱形”.(1)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分别在图③、图④中画出“准矩形”ABCD和“准菱形”ABCD′.(要求:D、D′在格点上);(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准矩形”是矩形;②一组对边相等的“准矩形”是矩形;③一组对边相等的“准菱形”是菱形;④一组对边平行的“准菱形”是菱形.(3)如图⑤,在△ABC中,∠ABC=90°,以AC为一边向外作“准菱形”ACEF,且AC=EC,AF=EF,AE、CF交于点D.①若∠ACE=∠AFE,求证:“准菱形”ACEF是菱形;②在①的条件下,连接BD,若BD=,∠ACB=15°,∠ACD=30°,请直接写出四边形ACEF的面积.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求证:四边形ABCD为菱形.9.(方法回顾)(1)如图1,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一条直l交边BC于点P,BE⊥AP于点E,DF⊥AP 于点F,若DF=2.5,BE=1,则EF=.(问题解决)(2)如图2,菱形ABCD的边长为1.5,过点A作一条直线l交边BC于点P,且∠DAP=90°,点F是AP上一点,且∠BAD+∠AFD=180°,过点B作BE⊥AB,与直线l交于点E,若EF=1,求BE的长.(思维拓展)(3)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点P在AD所在直线上的上方,AP=2,连接PB,PD,若△PAD的面积与△PAB的面积之差为m(m>0),则PB2﹣PD2的值为.(用含m的式子表示)10.某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为:红灯40秒,绿灯60秒,黄灯4秒.当人或车随意经过该路口时,遇到哪一种灯的可能性最大?遇到哪一种灯的可能性最小?根据什么?11.如图,在▱ABCD中,BC=6cm,点E从点D出发沿DA边运动到点A,点F从点B出发沿BC边向点C运动,点E的运动速度为2cm/s,点F的运动速度为lcm/s,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EF∥AB.1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连接CE,过点B作BF⊥CE于点G,交AD于点F.(1)求证:△ABF≌△BCE;(2)如图2,连接EF、CF,若CE=8,求四边形BEFC的面积;(3)如图3,当点E运动到AB中点时,连接DG,求证:DC=DG.13.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实数x、y满足22320.25x xyx x+=++(0.75)x≠-,求y的最大值.解:将原等式转化成x 的方程,得21(3)(2)04y x y x y -+-+=①. 若3y =,代入①得0.75x =-,0.75x ≠-, 3y ∴≠,因此①必为一元二次方程.21(2)4(3)404y y y y ∴∆=---⨯=-+≥,解得4y ≤,即y 的最大值为4. 根据材料给你的启示,解决下面问题: 已知实数x 、y 满足223221x x y x x ++=++15x ⎛⎫≠- ⎪⎝⎭,求y 的最小值. 14.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动点,点E 在射线BC 上,且PB PE =,连接PD ,O 为AC 中点.(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AO 上时,试猜想PE 与P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OC 上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5.(数学实验)小明在学习轴对称一章角平分线一节后,做了一个实验:第一步:如图1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平角∠AOB;第二步:如图2在平角∠AOB内画一条射线,沿着射线将平角∠AOB裁开;第三步:如图3将∠AO'C'放在∠COB内部,使两边分别与OB、OC相交,且O'A=O'C';第四步:连接OO',测量∠COB度数和∠COO'度数.(数学发现与证明)通过以上实验,小明发现OO'平分∠COB.你能根据小明的实验给出的条件:(1)∠AO'C'与∠COB的关系是;(2)线段O'A与O'C'的关系是.请您结合图3将小明的实验条件和发现结论完成下面“已知”“求证”,并给出证明.已知:求证: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a=8,b=0.08;(2)作图见解析;(3)14.【分析】(1)根据频数之和等于总个数,频率之和等于1求解即可;(2)直接根据(1)中的结果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3)根据89.5~100.5这一组的人数及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50-2-20-16-4=8,b=1-0.04-0.16-0.40-0.32=0.08;(2)如图所示:(3)由题意得张明被选上的概率是14.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常见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熟练掌握.2.(1)见解析;(2)AE =3.【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AAS 证明△OBE ≌△ODF ,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2)先证出AE=GE ,再证明DG=DO ,得出OF=FG=1,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OBE =∠ODF .在△OBE 与△ODF 中,OBE ODF BOE DOF BE DF ∠=∠⎧⎪∠=∠⎨⎪=⎩,∴△OBE ≌△ODF (AAS ).∴EO =FO ;(2)∵EF ⊥AB ,AB ∥DC ,∴∠GEA =∠GFD =90°.∵∠A =45°,∴∠G =∠A =45°.∴AE =GE ,∵BD ⊥AD ,∴∠ADB =∠GDO =90°.∴∠GOD =∠G =45°.∴DG =DO ,∴OF =FG =1,由(1)可知,OE =OF =1,∴GE =OE +OF +FG =3,∴AE =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3.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ED ∥BF ,再结合已知条件∠ABE =∠CDF 推断出EB ∥DF ,即可证明.【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BC =∠ADC ,∴∠ADF =∠DFC ,ED ∥BF ,∵∠ABE =∠CDF ,∴∠ABC -∠ABE =∠ADC -∠CDF ,即∠EBC =∠ADF ,∴∠EBC =∠DFC ,∴EB ∥D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4.(1)见解析;(2)∠AED =75°.【分析】(1)先证明∠B =∠EAD ,然后利用SAS 可进行全等的证明;(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E =50°,求出∠BAC 的度数,即可得∠AED 的度数.【详解】(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AD ,∴∠EAD =∠AEB ,又∵AB =AE ,∴∠B =∠AEB ,∴∠B =∠EAD ,在△ABC 和△EAD 中,AB AE ABC EAD BC AD =⎧⎪∠=∠⎨⎪=⎩,∴△ABC ≌△EAD (SAS ).(2)解:∵AB =AE ,∴∠B =∠AEB ,∴∠BAE =50°,∴∠BAC =∠BAE+∠EAC =50°+25°=75°,∵△ABC≌△EAD,∴∠AED=∠BAC=7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5.(1)详见解析;(2)10cm【分析】(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知BD∥FC,2DE=BC,然后结合已知条件“EF∥DC”,利用两组对边相互平行得到四边形DCFE为平行四边形;(2)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B=2DC,即可得出四边形DCFE的周长=AB+BC,故BC=16﹣AB,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详解】(1)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ED是Rt△ABC的中位线,∴ED∥BC.BC=2DE,又EF∥DC,∴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C=EF,∵DC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AB=2DC,∴四边形DCFE的周长=AB+BC,∵四边形DCFE的周长为16cm,AC的长8cm,∴BC=16﹣AB,∵在Rt△ABC中,∠ACB=90°,∴AB2=BC2+AC2,即AB2=(16﹣AB)2+82,解得:AB=10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1)见解析;(2)当∠A=90°时,FG⊥FH.【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AE,得到DB=E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结论;(2)延长FG交AC于N,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FH∥AC,FN∥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AB=AC.∴∠ABC=∠ACB,∵DE∥BC,∴∠ADE=∠ABC,∠AED=∠ACB,∴∠ADE=∠AED,∴AD=AE,∴DB=EC,∵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FG是△EDB的中位线,FH是△BCE的中位线,∴FG=12BD,FH=12CE,∴FG=FH;(2)解:延长FG交AC于N,∵FG是△EDB的中位线,FH是△BCE的中位线,∴FH∥AC,FN∥AB,∵FG⊥FH,∴∠A=90°,∴当∠A=90°时,FG⊥FH.【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7.(1)见解析;(2)①②③④;(3)①证明见解析;②3【分析】(1)根据准矩形和准菱形的特点画图即可;(2)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准矩形和准菱形的性质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推断即可;(3)①先根据已知得出△ACF≌△ECF,再结合∠ACE=∠AFE可推出AC∥EF,AF∥CE,则证明了准菱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C=EC即可得出准菱形ACEF是菱形;②取AC的中点M,连接BM、DM,根据四边形ACEF是菱形可得A、B、C、D四点共圆,点M是圆心,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推出∠BMD=90°,即可求出AC,再根据∠ACD=30°即可求出AD,CD的长,则可求出菱形的面积.【详解】(1);(2)①因为∠A=∠C=90°,结合一组对边平行可以判断四边形为矩形,故①正确;②因为∠A=∠C=90°,结合一组对边相等可以判断四边形为矩形,故②正确;③因为AB=AD,BC=DC,结合一组对边相等可以判断四边形为菱形,故③正确;④因为AB=AD,BC=DC,结合一组对边平行可以判断四边形为菱形,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3)①证明:∵AC=EC,AF=EF,CF=CF,∴△ACF≌△ECF(SSS).∴∠ACF=∠ECF,∠AFC=∠EFC,∵∠ACE=∠AFE,∴∠ACF=∠EFC,∠ECF=∠AFC,∴AC∥EF,AF∥CE,∴准菱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AC=EC,∴准菱形ACEF是菱形;②如图:取AC的中点M,连接BM、DM,∵四边形ACEF是菱形,∴AE⊥CF,∠ADC=90°,又∵∠ABC=90°,∴A、B、C、D四点共圆,点M是圆心,∵∠ACB=15°,∴∠AMB=30°,∵∠ACD=30°,∴∠AMD=60°,∴∠BMD=90°,∴△B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M=DM=2BD=2=1, ∴AC=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D=AC ×sin30°=1,CD=AC ×cos30°∴菱形ACEF 的面积=12×1×4=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详见解析.【分析】先判断出∠OAB =∠DCA ,进而判断出∠DAC =∠DAC ,得出CD =AD =AB ,证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D =AB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B ∥CD ,∴∠OAB =∠DCA ,∵AC 平分∠BAD .∴∠OAB =∠DAC ,∴∠DCA =∠DAC ,∴CD =AD =AB ,∵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AB ,∴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能够了解菱形的几种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9.(1)1.5;(2)58;(3)4m . 【分析】(1)【方法回顾】如图1,利用“AAS ”证明ABE ADF ≌,则BE AF =,AE DF =,然后利用EF AE AF =-得到DF BE EF -=.(2)【问题解决】证明()DAF ABE ASA △≌△,推出1DF AE AF EF AF ==+=+,AF BE =,再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即可.(3)【思维拓展】如图3中,过点P 作PN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N ,PM DA ⊥交DA 的延长线于M ,设PN x =,PM y =.设==AB AD a ,由PAD PAB S S m -=△△,推出1122ay ax m -=,可得2ay ax m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方法回顾】如图1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90BAD ∠=︒,90BAE DAF ∠+∠=︒,90BAE ABE ∠+∠=︒,ABE DAF ∴∠=∠,()ABE ADF AAS ∴△≌△,BE AF ∴=,AE DF =,EF AE AF =-, 2.5DF =,1BE =2.51 1.5EF DF BE ∴=-=-=.故答案为1.5.(2)【问题解决】如图2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BE AB ⊥,90ABE DAF ∴∠=∠=︒,180BAD AFD ∠+∠=︒,即180BAP FAD AFD ∠+∠+∠=︒,180ADF FAD AFD ∠+∠+∠=︒,BAP ADF ∴∠=∠,()DAF ABE ASA ∴△≌△,1DF AE AF EF AF ∴==+=+,AF BE =,90DAF ∠=︒,222AF AD DF ∴+=,2223()(1)2AF AF ∴+=+. 58AF ∴=,58BE AF ∴==. (3)【思维拓展】如图3中,过点P 作PN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N ,PM DA ⊥交DA 的延长线于M ,设PN x =,PM y =.90PMA MAN PNA ∠=∠=∠=︒,∴四边形PMAN 是矩形,PN AM x ∴==,PM AN y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设==AB AD a ,PAD PAB S S m -=△△,∴1122ay ax m -=,2ay ax m ∴-=, 222222()[()]222()4PB PD x a y y a x ay ax ay ax m ∴-=++-++=-=-=,故答案为4m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10.人或车随意经过该路口时,遇到绿灯的可能性最大,遇到黄灯的可能性最小.【分析】根据在这几种灯中,每种灯时间的长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因为绿灯持续的时间最长,黄灯持续的时间最短,所以人或车随意经过该路口时,遇到绿灯的可能性最大,遇到黄灯的可能性最小.【点睛】本题考查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时间长短确定可能性的大小是解答的关键. 11.t =2【分析】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BF =tcm ,AE =(6﹣2t )cm ,由EF ∥AB ,BF ∥AE 可得出四边形ABFE 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BF =tcm ,AE =(6﹣2t )cm ,∵EF ∥AB ,BF ∥AE ,∴四边形ABFE 为平行四边形,∴BF =AE ,即t =6﹣2t ,解得:t =2.答:当t =2秒时,EF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找出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1)见解析;(2)32;(3)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GCB =∠FBA ,利用ASA 定理证明△ABF ≌△BCE ;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 =CE =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3)作DH ⊥CE ,设AB =CD =BC =2a ,根据勾股定理用a 表示出C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G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G ,证明△CHD ≌△BGC ,得到CH =BG ,证明CH =GH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结论.【详解】(1)证明:∵BF ⊥CE ,∴∠CGB =90°,∴∠GCB +∠CBG =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E =90°=∠A ,BC =AB ,∴∠FBA +∠CBG =90,∴∠GCB =∠FBA ,在△ABF 和△BCE 中,A CBE AB BCABF BCE ⎧∠=∠⎪=⎨⎪∠=∠⎩, ∴△ABF ≌△BCE (ASA );(2)解:∵△ABF ≌△BCE ,∴BF =CE =8,∴四边形BEFC 的面积=△BCE 的面积+△FCE 的面积 =12×CE ×FG +12×CE ×BG =12×CE ×(FG +BG ) =12×CE ×BF=12×8×8=32;(3)证明:如图3,过点D作DH⊥CE于H,设AB=CD=BC=2a,∵点E是AB的中点,∴EA=EB=12AB=a,∴CE=225BE BC a+=,在Rt△CEB中,12BG•CE=12CB•EB,∴BG=255CB EBa CE⋅=,∴CG=2245 5BC BG a-=,∵∠DCE+∠BCE=90°,∠CBF+∠BCE=90°,∴∠DCE=∠CBF,∵CD=BC,∠CHD=∠CGB=90°,∴△CHD≌△BGC(AAS),∴CH=BG=25a,∴GH=CG﹣CH=25a=CH,∵CH=GH,DH⊥CE,∴CD=GD;【点睛】本题通过正方形动点问题引入,考查了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和垂直平分线定理的应用.13.23 16【分析】类比阅读材料给出的方法,分类探讨得出函数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将原等式转化成关于x的方程,得:2(3)(21)(2)0y x y x y -+-+-=①,若3y =,代入①得15x =-, ∵15x ≠-, ∴3y ≠,因此①必为一元二次方程.∵3a y =-,21b y =-,2c y =+,∴224(21)4(3)(2)0b ac y y y ∆=-=----≥, 解得:2316y ≥且3y ≠. ∴y 的最小值为231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的运用,把函数转化为关于x 的方程,根据系数的取值范围,结合根的判别式,分类探讨得出答案即可.14.(1)PE PD =且PE PD ⊥,详见解析;(2)猜想成立,详见解析;(3)猜想成立【分析】(1)根据点P 在线段AO 上时,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和性质以及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出PE ⊥PD ,PE=PD ;(2)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BP=PD ,由PB=PE ,得出PE=PD ,要证PE ⊥PD ;从三方面分析,当点E 在线段BC 上(E 与B 、C 不重合)时,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点P 恰好在AC 中点处,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分析即可得出;(3)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利用(2)中证明思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当点P 在线段AO 上时,PE PD =且PE P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为对角线,∴BA DA =,45BAP DAP ∠=∠=︒,在△ABP 和△ADP 中,45AB AD BAP DAP AP AP =⎧⎪∠∠︒⎨⎪⎩===,∴△ABP ≌△ADP ,∴PB PD =,ABP ADP ∠=∠,CDP CBP ∠=∠,又∵PB PE =,∴CBP BEP ∠=∠,PE PD =,∴BEP CDP ∠=∠,∵180BEP CEP ∠+∠=︒,∴180CDP CEP ∠+∠=︒,∵正方形ABCD 中,90BCD ∠=︒,∴36090DPE CEP CDP BCD ∠=︒-∠-∠-∠=︒,∴PE PD ⊥;(2)当点P 在线段OC 上时,PE PD =且PE P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为对角线,∴BA DA =,45BAP DAP ∠=∠=︒,又PA PA =,∴BAP DAP ∆≅∆(SAS),∴PB PD =,又∵PB PE =,∴PE PD =,①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PE PD ⊥;②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BAP DAP ∆≅∆,∴ABP ADP ∠=∠,∴CDP CBP ∠=∠,PB PE =,∴CBP PEC ∠=∠,∴PEC PDC ∠=∠,∵12∠=∠,∴90DPE DCE ∠=∠=︒,∴PE PD ⊥,综上所述:PE PD ⊥.∴当点P 在线段OC 上时,(1)中的猜想成立;(3)当点P 在线段O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1)中的猜想成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P 在AC 的延长线上,∴BA DA =,45BAP DAP ∠=∠=︒,又PA PA =,∴BAP DAP ∆≅∆(SAS),∴PB PD =,又∵PB PE =,∴PE PD =,∵BAP DAP ∆≅∆,∴ABP ADP ∠=∠,∴CDP CBP ∠=∠,PB PE =,∴CBP PEC ∠=∠,∴PEC PDC ∠=∠,∵DGC EGP ∠=∠,∴90DPE DCE ∠=∠=︒,∴PE P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垂线的证明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特殊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5.(1)互补;(2)相等;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写出已知、求证,过O '作O D '⊥OC 于D ,O E '⊥OB 于E ,证明Rt △Rt AO D '≅△C O E '',推出O D O E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OO 平分∠COB .【详解】(1)∠AO'C'与∠COB 的关系是互补;(2)线段O'A 与O'C'的关系是相等. 已知:AO C ∠''+∠COB=180︒,O'A=O'C',求证:'OO 平分∠COB .证明:过O '作O D '⊥OC 于D ,O E '⊥OB 于E ,∵O C B O OB C O O ∠=∠+∠''''',∠AO C ''+∠COB=180︒,∴AO O ∠'+'AOO ∠ =180︒-(O OB C O O ∠+∠'''),即O C B O OB C O O ∠=∠+∠'''''=180︒-(AO O ∠'+'AOO ∠),又OAO ∠'=180︒-(AO O ∠'+'AOO ∠),∴O C B OAO ∠=∠''',∵O'A=O'C',∴Rt △Rt AO D '≅△C O E '',∴O D O E '=',∵O D '⊥OC ,O E '⊥OB ,∴'OO 平分∠CO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新苏科初二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新苏科初二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新苏科初二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一、解答题1.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 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1)求证:△BHE≌△DGF;(2)若AB=6cm,BC=8cm,求线段FG的长.2.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连接AC、BE.(1)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2)若∠AFC=2∠ADC,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3.自2009年以来,“中国•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享誉全国.“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所描绘的就是我市发达的油菜种植业.为了解某品种油菜籽的发芽情况,农业部门从该品种油菜籽中抽取了6批,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表:批次123456油菜籽粒100400800100020005000数发芽油菜a31865279316044005籽粒数发芽频率0.8500.7950.8150.793b0.801(1)分别求a和b的值;(2)请根据以上数据,直接写出该品种油菜籽发芽概率的估计值(精确到0.1);(3)农业部门抽取的第7批油菜籽共有6000粒.请你根据问题(2)的结果,通过计算来估计第7批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时的发芽粒数.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平行于x轴,点A、C分别在直线OM、ON上,点A的坐标为(3,3),矩形EFGH的顶点E、G 也分别在射线OM、ON上,且FG平行于x轴,EF:FG=3:5.(1)点B的坐标为,直线ON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2)当EF=3时,求H点的坐标;(3)若三角形OEG的面积为s1,矩形EFGH的面积为s2,试问s1:s2的值是一个常数吗?若是,求出这个常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5.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连接DE,Q 为DE的中点,有一动点P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E点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1,连接DP、PQ,则S△DPQ=(用含t的式子表示);(2)如图2,M、N分别为AD、AB的中点,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NPQ为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Q,AQ,试判断AQ、CQ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6.如图,在▱ABCD中,BE=DF.求证:AE=CF.7.王老师将1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搅匀,让若干学生进行摸球实验,每次摸出一个球(有放回),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摸球的次数n1001502005008001000摸到黑球的次数m233160*********摸到黑球的频率m n0.230.210.300.260.253(1)补全上表中的有关数据,根据上表数据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精确到0.01)(2)估算袋中白球的个数.8.为了了解同学们每月零花钱的数额,校园小记者随机调查了本校部分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调查结果统计表组别A B C D E分组(元)030x≤<3060x≤<频数调查结果频数分布直方图调查结果扇形统计图请根据以上图表,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这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a= ,m=;(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求扇形统计图中扇形B的圆心角度数;(4)该校共有1000人,请估计每月零花钱的数额x在3090x≤<范围的人数.9.已知23x=23y=求22x xy y++的值。

苏科八年级苏科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苏科八年级苏科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苏科八年级苏科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解答题1.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1)求证:△BHE≌△DGF;(2)若AB=6cm,BC=8cm,求线段FG 的长.2.已知:如图,在 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且∠ABE=∠CD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3.王老师将1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搅匀,让若干学生进行摸球实验,每次摸出一个球(有放回),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摸球的次数n1001502005008001000摸到黑球的次数m233160*********摸到黑球的频率mn0.230.210.300.260.253(1)补全上表中的有关数据,根据上表数据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精确到0.01)(2)估算袋中白球的个数.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问题:(1)作出△AB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1B1C1;(2)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形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AB// OC,点B,C的坐标分别为(15,8),(21,0),动点M从点A沿A→B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动点N从点C沿C→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M,N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1)在t=3时,M点坐标,N点坐标;(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是矩形?(3)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NCB能否为菱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6.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PE⊥BC于E,PF⊥DC于F.(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点P在线段DB上(不与点D、O、B重合)时(如图②),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点P在DB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7.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3)x+3k=0.(1)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k 的值;(2)求证:不论k 取何实数,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8.解方程:224124x x x +-=-- 9.定义: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准矩形”;有两组邻边(不重复)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准菱形”.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若∠A =∠C =90°,则四边形ABCD 是“准矩形”;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BC =DC ,则四边形ABCD 是“准菱形”.(1)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 、B 、C 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分别在图③、图④中画出“准矩形”ABCD 和“准菱形”ABCD′.(要求:D 、D′在格点上);(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准矩形”是矩形;②一组对边相等的“准矩形”是矩形; ③一组对边相等的“准菱形”是菱形;④一组对边平行的“准菱形”是菱形. (3)如图⑤,在△ABC 中,∠ABC =90°,以AC 为一边向外作“准菱形”ACEF ,且AC =EC ,AF =EF ,AE 、CF 交于点D .①若∠ACE =∠AFE ,求证:“准菱形”ACEF 是菱形; ②在①的条件下,连接BD ,若BD =,∠ACB =15°,∠ACD =30°,请直接写出四边形ACEF 的面积.10.先化简,再求代数式(1﹣32x +)÷212x x -+的值,其中x =4.11.如图,在ABC ∆中,90ABC ∠=︒,BD 为AC 的中线,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过点A 作BD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在AF 的延长线上截取FG BD =,连接BG 、DF .(1)求证:BD DF =; (2)求证:四边形BDFG 为菱形;(3)若13AG =,6CF =,求四边形BDFG 的周长.12.如图,点P 为ABC ∆的BC 边的中点,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Rt ABD ∆和Rt ACE ∆,且BAD CAE α∠=∠=,DPE β∠=.(1)求证:PD PE =.(2)探究: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3.如图,已知()()1,0,0,3,90,30A B BAC ABC ︒︒∠=∠=.(1)求ABC ∆的面积;(2)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QA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3P m ⎛ ⎝⎭,且过点P 作PH x ⊥轴于H ,请用含m 的代数式 表示梯形PHOB 的面积,并求当ABP ∆与ABC ∆面积相等时m 的值? 14.已知:ABC ∆中以CB 为边在ABC ∆外侧作等边CBP ∆.(1)连接AP ,以AP 为边作等边APQ ∆,求证:AC BQ =; (2)当30CAB ∠=︒,4AB =,3AC =时,求AP 的值;(3)若4AB =,3AC =,改变CAB ∠的度数,发现CAB ∠在变化到某一角度时,AP 有最大值.画出CAB ∠为这个特殊角度时的示意图,并直接写出CAB ∠的角度和AP 的最大值.15.已知ABC ∆是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出发,分别在三角形的边或延长线上运动,他们的运动时间为()t s .()1如图1,若P 点由A 向B 运动,Q 点由C 向A 运动,他们的速度都是1/cm s ,连接PQ .则AP =__,AQ = ,(用含t 式子表示);()2在(1)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P 点由A 出发,沿射线AB 方向运动,Q 点由C 出发,沿射线AC 方向运动,P 的速度为3/,cm s Q 的速度为./acm s 是否存在某个a 的值,使得在运动过程中BPO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见解析 (2)3cm 【分析】1)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BD=∠BDC ,再由图形折叠的性质得出∠1=∠2,∠3=∠4,∠A=∠HEB=90°,∠C=∠DFG=90°,进而可得出△BEH ≌△DFG ;(2)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 的长,进而得出BF 的长,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G=FG ,设FG=x ,则BG=8﹣x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 【详解】(1)如图,ABCD 四边形是矩形,AB CD ∴=,90A C ∠=∠=︒,ABD BDC ∠=∠.BEH ∆是BAH ∆翻折而成的,1=2∴∠∠,==90A HEB ∠∠︒,AB BE =. DGF DGC ∆∆是翻折而成的,3=4∴∠∠,90C DFG ∠=∠=︒,CD DF =,∴在BEH ∆和DFG ∆中,HEB DFG ∠=∠,BE DF =,2=3∠∠,BHE DGF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6AB =,8BC =,6AB CD ∴==,8AD BC ==,22=10BD BC CD ∴+=,又由(1)知,DF CD =,CG FG =,=1064BF ∴-=.设FG x =,则8BG x =-,在Rt BGF ∆中,222BG BF FG =+,即()22284x x -=+,3x ∴=,即3F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折叠问题,涉及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性质,勾股定理,折叠性质等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2.见解析 【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ED ∥BF ,再结合已知条件∠ABE =∠CDF 推断出EB ∥DF ,即可证明. 【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BC=∠ADC,∴∠ADF=∠DFC,ED∥BF,∵∠ABE=∠CDF,∴∠ABC-∠ABE=∠ADC-∠CDF,即∠EBC=∠ADF,∴∠EBC=∠DFC,∴EB∥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3.(1)0.25;(2)3个.【分析】(1)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到某个常数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2)列用概率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251÷1000=0.251;∵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25附近,∴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0.25;(2)设袋中白球为x个,1=0.25,解得x=3.+1x答:估计袋中有3个白球,故答案为:(1)0.25;(2)3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4.(1)作图见解析;(2)D(1,1),(-5,3),(-3,-1)【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分别写出点A、B、C的对应点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得到△A1B1C1;(2)分类讨论: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根据网格的特点,确定对角线后找对边平行,即可写出D点的坐标.【详解】---,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解:(1)如图,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4,1),(2,2)--,描点连线,的坐标特征,则点A、B、C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分别为(1,0),(4,1),(2,2)△A1B1C1即为所作:(2)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D点的坐标分别为:(3,1),(1,1),(5,3)---.故答案为:(1,1),(5,3),(3,1)【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作图即平行四边形存在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点的坐标,确定第四个点的坐标,以对角线作为分类讨论,不容易漏掉平行四边形的各种情况.5.(1)(3,8);(15,0);(2)t=7;(3)能,t=5.【分析】(1)根据点B、C的坐标求出AB、OA、OC,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M、CN,再求出ON,然后写出点M、N的坐标即可;(2)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当AM=ON时,四边形OAMN是矩形,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先求出四边形MNCB是平行四边形的t值,并求出CN的长度,然后过点B作BC⊥OC于D,得到四边形OAB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OD=AB,BD=OA,然后求出CD,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进行验证.【详解】解:(1)∵B(15,8),C(21,0),∴AB=15,OA=8,OC=21,当t=3时,AM=1×3=3,CN=2×3=6,∴ON=OC-CN=21﹣6=15,∴点M(3,8),N(15,0);故答案为:(3,8);(15,0);(2)当四边形OAMN是矩形时,AM=ON,∴t=21-2t,解得t=7秒,故t=7秒时,四边形OAMN是矩形;(3)存在t=5秒时,四边形MNCB能否为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MNCB是平行四边形时,BM=CN,∴15-t=2t,解得:t=5秒,此时CN=5×2=10,过点B作BD⊥OC于D,则四边形OABD是矩形,∴OD=AB=15,BD=OA=8,CD=OC-OD=21-15=6,在Rt△BCD中,BC=22=10,BD CD∴BC=CN,∴平行四边形MNCB是菱形,故,存在t=5秒时,四边形MNCB为菱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综合以及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关系,梯形的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1)AP=EF,AP⊥EF,理由见解析;(2)仍成立,理由见解析;(3)仍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正方形中容易证明∠MAO=∠OFE=45°,∠AMO=∠EOF=90°,利用AAS证明△AMO≌△FOE.(2) (3)按照(1)中的证明方法证明△AMP≌△FPE(SAS),结论依然成立.【详解】解:(1)AP=EF,AP⊥EF,理由如下:连接AC,则AC必过点O,延长FO交AB于M;∵OF⊥CD,OE⊥BC,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OM=OF=OE=AM,∵∠MAO=∠OFE=45°,∠AMO=∠EOF=90°,∴△AMO≌△FOE(AAS),∴AO=EF,且∠AOM=∠OFE=∠FOC=45°,即OC⊥EF,故AP=EF,且AP⊥EF.(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延长AP交BC于N,延长FP交AB于M;∵PM⊥AB,PE⊥BC,∠MBE=90°,且∠MBP=∠EBP=45°,∴四边形MBEP是正方形,∴MP=PE,∠AMP=∠FPE=90°;又∵AB﹣BM=AM,BC﹣BE=EC=PF,且AB=BC,BM=BE,∴AM=PF,∴△AMP≌△FPE(SAS),∴AP=EF,∠APM=∠FPN=∠PEF,∵∠PEF+∠PFE=90°,∠FPN=∠PEF,∴∠FPN+∠PFE=90°,即AP⊥EF,故AP=EF,且AP⊥EF.(3)题(1)(2)的结论仍然成立;如右图,延长AB交PF于H,证法与(2)完全相同.【点睛】利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等含等边的特殊图形,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变化,等边作为证明等边三角形的隐含条件,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证明此类问题的关键.7.(1)k=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把x=1代入方程,即可求得k的值;(2)求出根的判别式是非负数即可.【详解】(1)把x=1代入方程x2﹣(k+3)x+3k=0得1﹣(k﹣3)+3k=0,1﹣k﹣3+3k=0解得k=1;(2)证明:a b k c k==-+=1,(3),324∆=-b ac∴△=(k+3)2﹣4•3k =(k﹣3)2≥0,所以不论k取何实数,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以及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1【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去分母得:(x+2)2-4=x2-4,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9.(1)见解析;(2)①②③④;(3)①证明见解析;②23【分析】(1)根据准矩形和准菱形的特点画图即可;(2)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准矩形和准菱形的性质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推断即可;(3)①先根据已知得出△ACF≌△ECF,再结合∠ACE=∠AFE可推出AC∥EF,AF∥CE,则证明了准菱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C=EC即可得出准菱形ACEF是菱形;②取AC的中点M,连接BM、DM,根据四边形ACEF是菱形可得A、B、C、D四点共圆,点M是圆心,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推出∠BMD=90°,即可求出AC,再根据∠ACD=30°即可求出AD,CD的长,则可求出菱形的面积.【详解】(1);(2)①因为∠A=∠C=90°,结合一组对边平行可以判断四边形为矩形,故①正确;②因为∠A=∠C=90°,结合一组对边相等可以判断四边形为矩形,故②正确;③因为AB=AD,BC=DC,结合一组对边相等可以判断四边形为菱形,故③正确;④因为AB=AD,BC=DC,结合一组对边平行可以判断四边形为菱形,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3)①证明:∵AC=EC,AF=EF,CF=CF,∴△ACF≌△ECF(SSS).∴∠ACF=∠ECF,∠AFC=∠EFC,∵∠ACE=∠AFE,∴∠ACF=∠EFC,∠ECF=∠AFC,∴AC∥EF,AF∥CE,∴准菱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AC=EC,∴准菱形ACEF是菱形;②如图:取AC的中点M,连接BM、DM,∵四边形ACEF 是菱形,∴AE ⊥CF ,∠ADC=90°,又∵∠ABC=90°,∴A 、B 、C 、D 四点共圆,点M 是圆心,∵∠ACB=15°,∴∠AMB=30°,∵∠ACD=30°,∴∠AMD=60°,∴∠BMD=90°,∴△BM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M=DM=22BD=222=1, ∴AC=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D=AC ×sin30°=1,CD=AC ×cos30°3∴菱形ACEF 的面积=12×13×4=3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0.11x +;15【分析】首先把括号内的分式进行通分、相减,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即可化简,最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 解:原式=()()232211x x x x x +-+⋅++- ()()12211x x x x x -+=⋅++- 11x =+当x =4时,原式=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11.(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0【分析】(1)先可判断四边形BGFD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BD FD =;(2)由邻边相等可判断四边形BGFD 是菱形;(3)设GF x =,则13AF x =-,2AC x =,在Rt AC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详解】(1)证明:90ABC ∠=︒,BD 为AC 的中线,12BD AC ∴= //AG BD ,BD FG =,∴四边形BDFG 是平行四边形,CF BD ⊥CF AG ∴⊥ 又点D 是AC 的中点12DF AC ∴= BD DF ∴=.(2)证明:由(1)知四边形BDFG 是平行四边形又BD DF =BDFG ∴是菱形(3)解:设GF x =则13AF x =-,2AC x =,6CF =,在Rt ACF ∆中,222CF AF AC +=2226(13)(2)x x ∴+-=解得5x =4520BDFG C ∴=⨯=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证明四边形BGFD 是菱形.12.(1)详见解析;(2)2180αβ+=︒,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分别取AB 、AC 的中点M 、N ,连接DM 、PM 、PN 、N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M NE =,DM PN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BMD CN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MP BAC ∠=∠=CNP ∠,进而可得DMP PNE ∠=∠,于是可根据SAS 证明MDP NPE ∆≅∆,从而可得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MP MPN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PN MDP ∠=∠,然后在DMP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如图,分别取AB 、AC 的中点M 、N ,连接DM 、PM 、PN 、NE . 点P 为ABC ∆的边BC 的中点, ∴12PM AC =, NE 为Rt AEC ∆斜边上的中线,∴12NE AN AC ==, PM NE ∴=,同理可得:DM PN =,12DM AM AB ==, ADM BAD ∴∠=∠,2BMD BAD ∴∠=∠,同理,2CNE CAE ∠=∠,又BAD CAE α∠=∠=,BMD CNE ∴∠=∠,又PM 、PN 都是ABC ∆的中位线,//PM AC ∴,//PN AB ,BMP BAC ∴∠=∠,CNP BAC ∠=∠,BMP CNP ∴∠=∠,∴DMP PNE ∠=∠,MDP NPE ∴∆≅∆(SAS),PD PE ∴=;(2)解:α与β的数量关系是:2180αβ+=︒;证明://PN AB ,BMP MPN ∴∠=∠,∵MDP NPE ∆≅∆,EPN MDP ∴∠=∠,在DMP ∆中,∵180MDP DPM DMP ∠+∠+∠=︒,∴180MDP DPM DMB PMB ∠+∠+∠+∠=︒,而22DMB BAD α∠=∠=,2180EPN DPM MPN α∴∠+∠++∠=︒,DPE DPM MPN EPN β∠=∠+∠+∠=,2180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12332)存在.(0,23Q 或()32或(0,3-或3⎛ ⎝⎭;(2)PHOB S 梯形334m =,56m =-时,ABC ABP S S ∆∆=. 【分析】 (1)根据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 、AC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设Q (0,a ),分三种情况①AB=BQ 时;②AB=AQ 时;③BQ=AQ 时进行讨论求解即可;(3)由题意,OH=﹣m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得()12PHOB S OB PH OH =⨯+⨯梯形334m =,结合图形可得ABP ABO PAH S S S S ∆∆∆=+-梯形PHOB 33=,再由ABP ABC S S ∆∆=得到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m 值.【详解】()()(11,0,3A B , 2AB ∴=,又90,30BAC ABC ︒︒∠=∠=, 2BC AC ∴=,设AC a =,则2BC a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C AB AC =+,即()2224a a =+,得:233a =, 11223232233ABC S AC AB ∆∴==⨯⨯=; ()2存在设()0,Q a ,则(2224,3AB BQ a ==-,221AQ a =+,①当AB BQ =时,即22AB BQ =, (243a ∴=-,解得:123a =232a =, (()120,23,32Q Q ∴==;②当AB AQ =时,即22AB AQ =, 241a ∴=+ 解得:3a =3a =B 重合),(30,3Q ∴;③当BQ AQ =时,即22BQ AQ =, (2231,32a a a ∴=+=, 解得:3a =43Q ⎛∴= ⎝⎭,综上:在y 轴上存在一点(0,23Q +或()32或(0,3或30,3⎛ ⎝⎭,使QAB ∆为等腰三角形;()33,2P m ⎛ ⎝⎭, (),0H m ∴,3,1OH m PH AH m ∴=-==-+, ()12PHOB S OB PH OH ∴=⨯+⨯梯形, ()1332m =⨯⨯-⎭ 334m =, 11313222AOB S OA OB ∆==⨯⨯=, ()113122APH S AH PH m ∆==⨯-)31m =-, ABP ABO PAH S S S S ∆∆∆∴=+-梯形PHOB)33331424m m =+-- 33=, ABP ABC S S ∆∆=,33233+=, ∴112243m =-, 解得:56m =-,即S =梯形PHOB ,当56m =-时,ABC ABP S S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方根、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各知识点串起来,进行探究、推理和计算.14.(1)证明见解析;(2)5AP =;(3)图见解析,7AP =,∠CAB=120°.【分析】(1)只需借助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P ≌△QBP 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1)中的全等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90ABQ ∠=︒,再借助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Q ,即AP 的值;(3)当AQ 最长时,AP 最长,此时Q 在QB 的延长线,由此得解.【详解】解:(1)证明:∵CBP ∆和APQ ∆为等边三角形,∴AP=PQ ,CP=BP ,∠CPN=∠APQ=60°,∴∠CPA=∠BPQ ,∴△ACP ≌△QBP (SAS )∴AC=BQ ;(2)∵△ACP ≌△QBP ,∴3BQ AC ==,CAP BQP ,AP AQ =, ∵APQ ∆为等边三角形,∴60PAQ AQP , ∵30CAB ∠=︒ ∴BAQ AQBCAQ CAB AQP BQP 603060CAP BQP 90=︒∴90ABQ ∠=︒, ∴2222435APAQ AB BQ ; (3)如下图,当等边△APQ 的AQ 边在AB 的延长线上时,AQ 有最大值,即AP 有最大值,由(1)得△ACP ≌△QBP ,∴BQ=CA=3,∠CAP=∠Q,∵△APQ 为等边三角形,∴∠CAP=∠Q=60°,AP=AQ=AB+BQ=7.∴∠CAB=120°,故AP 最大值时,7AP =,此时∠CAB=12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1)中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A=∠BPQ 是解题关键;(2)中能求得90ABQ ∠=︒是解题关键;(3)中能想到AQ 有最大值,即AP 有最大值是解题关键.15.(1)(),6AP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3)存在, 3/a cm s =.【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表示出来(2)要讨论PA AB ⊥,PQ AC ⊥两种情况,即可求出对应的时间(3)根据BPQ ∆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作QM BP ⊥于M ,用a ,t 的代数式表示出AP ,CQ ,AQ ,BP 等边长,再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出30AQM ︒∠=,从而得出2AQ AM =,讨论P 在线段AB 内运动和P 在AB 外运动两种情况,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6AP tcm CQ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是 ①当PA AB ⊥时,由题意有28t t =-,解得83t s = ②当PQ AC ⊥时,由题意有()8,2t t =-解得163t s =∴综上所述,存在8163t s s=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 ()3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理由是:作QM BP ⊥于M ,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3,AP t CQ at ==,则8,83AQ at BP t =+=-,PQ BQ QM BP =⊥ 12PM BM BP ∴==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 ︒∴∠=30AQM ︒∴∠=2AQ AM ∴=,①当83t ≤时,由题意有83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 ②当83t ≥时,由题意有38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 ∴综上所述,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动点等知识点,记住它们的常用性质和把动点问题转换成代数式求解问题是解题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周末拓展复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若
35a b =,则a b b
+的值是 ( ) A .35
B .8
5
C .
32
D .58
2.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x
y 3
=
图象上的点是 ( ) A .(
13,-9) B .(3,1) C .(-1,3) D .(6,-12
) 3.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的点数,掷得面朝上的点数为奇数的概率为 ( )
A .
1
6
B .
1
3
C .
1
4
D .
12
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
的是 ( ) A .互余两角的和是90°;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5.反比例函数x
m
y 21-=(m 为常数)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 是( ) A .0<m
B .2
1
<
m C .2
1
>
m D .2
1≥
m 6.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
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 的顶端C 处,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A .6米 B .8米 C .18米 D .24米
7.一次函数)0(≠+=m m x y 与反比例函数x
m
y =
的图像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 ( )
第8题图
y
x
O C
B
A
8.如图,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A 、B 两点,交x 轴的正半轴于C 点,若AB:BC=3:1,则△O AB 的面积为 ( ) A .
158
B .
154
C .
454
D .
45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当x=1时,分式
n
x m
x -+2无意义,当x=4分式的值为零, 则n m +=_ _. 10.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 12. 如图,∠DAB=∠CAE ,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得△ABC ∽△ADE. 13.如图,一次函数b ax y +=1(a≠0)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2的图象交于A (2,8)、B (8,2)两点,若使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4.十张卡片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将它们放入纸箱后,任意摸出一张,则P(摸到数字2)=
,P(摸到奇数)= . 15.如图所示,点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图象上一点,过点B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关系式是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且DE ∥BC .如果BC =8 cm , AD ∶AB =1∶4,那么△ADE 的周长等于 cm .
17.已知AB ∥CD ∥EF ,∠ABC=50°,∠CEF=150°,则∠BCE 的度数为 . 18. 如图,已知双曲线)0k (x
k y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
交于点C .若△OBC 的面积为3,则k = .
第17题图

18题图
三﹑解答题
19.请把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DE ∥BC ,BE 平分∠ABC .求证:∠1=∠3. 证明:因为BE 平分∠ABC (已知) 所以∠1=______( ). 又因为DE ∥BC (已知),
所以∠2=_____( ).
所以∠1=∠3( ).
20.口袋里有红球4个、绿球5个和黄球若干个,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绿色的概率是
3
1
.
求:(1)口袋里黄球的个数;(2)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
21.如图,是小亮晚上在广场散步的示意图,图中线段AB 表示站立在广场上的小亮,线段PO 表示直立在广场上的灯杆,点P 表示照明灯的位置.
(1) 在小亮由B 处沿BO 所在的方向行走到达O 处的过程中,他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为 ;
(2) 请你在图中画出小亮站在AB 处的影子;
(3) 当小亮离开灯杆的距离OB =4.2m 时,身高(AB )为1.6m 的小亮的影长为1.6m ,
问当小亮离开灯杆的距离OD =6m
时,小亮的影长是多少m ?
22.已知,如图,直线39
22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与双曲线k y x =在
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 , S △AOC =9。

(1)求S △AOB (2)求k 的值; (3)D 是双曲线k
y x
=
上一点, DE 垂直x 轴于E , 若以O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 试求点D 的坐标.
P
A C B
D
O
23.已知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4,点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点B 在函数)0,0(>>=
k x x k y 的图象上,点P (m, n )是函数)0,0(>>=k x x
k y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

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

若设矩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

(1)求B 点的坐标和k 的值; (2)当3
8
=
S 时,求点P 的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24.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C 上一点,点G
在BE 上,连结DG 并延长交AE 于F ,若∠FGE =45°。

(1)求证:BD ·BC =BG ·BE ;
(2)求证:AG ⊥BE ;
(3)若E 为AC 的中点,求EF ∶FD 的值.
2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s )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
(1)当t=______s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四边形QAPC 的面积为S;S是否随着t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是写出它们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如果不是求出S的值.
(3)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D B
A E F C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