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原因初步分析
湖南水稻上1种新矮缩病的病原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R A 的分 离 . N 所用 的玻 璃 、 器 均 采用 干 热 ( 8 o 灭 菌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瓷 10 c)
v ri est y,Ch n sa41 1 8,Chn ) agh 0 2 ia
Ab t a t S mme ie wa u f r d e tn i e d ma e f m e d r i a e i n n P o ic n y a s rc : u rrc s s f e x e s a g r e v o a n w wa fd s s n Hu a r vn e i e r e
周 倩 ,高 必达 ,朱宏 建 ,陈欣 怡 ,梁晋 刚
( 南农 、大 学 植 物疾 病 控 制 利用 湖 南 省 高 校 重点 实验 室 ,长 沙 40 2 ) 湖 j 1 18
St dy On c s a u au aI gent of a l F eW i e dwar s s n Hunan Z o a rc f diea e i h u Qin,Ga id , o B —a
( RBS S DV)b e td RT P y n se — CR,RT— C a d P R rd c e u n ig P R n C po u tsq e cn .
K ywo d :r e d r; o tenr eb c — ra e w r rs n s dR —C e i ; waf S uh r i l ks ekdd a v u ; et T P R rs c c a t f i e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1发病症状
塑 盘 育秧 和 旱育 秧 。稻株 发 病 的主 要特 征 是 :稻 株 出现 叶子 浓 绿 挥 ; ( )药物 的对 水 量不 足 ,使得 药 物过 于浓 稠 ,从 而降 低 了防 3 伴 有 严 重 的矮缩 ,叶 片僵 直 并粗 硬 ,顶部 的叶 面可 见 凹 凸不 平 的 效 ; ( ) 由于气候 的影 响 ,防效 的 时期不 当 ,延误 了防治 的最 佳 4 皱 折 ; 在 叶背 的茎 秆 和 叶脉 上 常有 短 条 的瘤 状 突起 ,瘤突 呈 现 蜡 时机 。 点状 排 列形 成 条 形 ,在 早期 表 现 为乳 白色 ,后 期 则为 褐 黑色 ;染 3 防治 对 策 病 的植 株根 系 不发达 。 3 1加 强政 府 管 理 . 2发 病 原 因 首 先要 高 度 重视 该病 害 ,落 实 防 治 的措施 。专项 治理越 冬 毒 2 1寄 主 多和 灰 飞虱 带毒 率 高 . 源 地 ,使越 冬 虫 源地 的 昆虫和 病 毒病 得 到 应有 的控制 ,减 轻毒 源 水 稻 、高 粱 、小 麦 、大 麦 、玉 米等 2 多种 生 物 都是 水 稻黑 条 O 的传 播 。然 后 建 立病 情 的 监测 预 警项 目,利用 全 国植 保 机 构监 测 矮缩 病 毒 的 寄主 。水 稻 、麦 、玉 米等 是 灰 飞虱 、 黑条 矮 缩病 病 毒 该病 害 和媒 介 早 期流 行 发 生情 况 ,对 病 害 的发 生趋 势 提 早做 出预 的共 同寄主 。近年 来 玉 米粗 缩病 发 生 范 围广 泛 ,大 大 的增 加 了水 报 ,制 定对 应 的 方案 ,科学 的开 展防 治 的 工作 ,争取 高 效 防治 , 稻 黑条 矮缩 病 毒 的毒 源 。最 近 几年 里 由于 暖 冬 气候 ,灰 飞 虱大 暴 充 分 的抑 制病 害 的扩 展 蔓 延 。最 后 宣传 普 及病 害 的辨 别 和 防 治的 发 ,数量 居高 不下 并且 它 的带毒 率极 高 。 相关 知识 。使 广大 农户 加强 预 防病 害意识 ,主 动 治虫 防病 2 2感 病 品种 较 多 . 3 2农 业 生产 方 面 . 因 为 该病 的 出现 时 间 不 是 很 长 , 而 且 部 分 症 状 显 现 的 比较 3 21 延 迟水稻 的播 栽 期 广 泛使用 旱 地育 秧技 术 ,在最 佳 的播种 .. 晚 。 目前 市场 上 还没 有 生产 抗 病 品种 ,所 以很 多 品种 极 易 受染 , 期 内 ,推迟 水 稻 播栽 期 , 来避 开 害 虫迁 入 大 田和 秧 田 的高 峰期 , 因此 希 望种 植 抗 病 品种 可 以抑 制 病害 的流行 。而 且移 栽 的 品种 极 这样 就可 以 降低灰 飞虱 成虫 传毒 几率 。 易 染病 ,特 别 是 武运 的粳 杂交 稻 极大 的促进 了该 病害 的蔓 延和 流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策略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策略作者:冯明磊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2期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农作物病虫害。
通过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进行简要的说明,并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策略0 引言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缩病”,是以灰飞虱为病毒传播介体的、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灾害。
在我国,最早发现该种病害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时病情得到控制,发病面积急剧缩小,病株标本都很难寻找,但是到了90年代此病又迅速的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以及周边国家蔓延,病情范围迅速扩大,尤其是近年多片稻田颗粒无收,对我国的水稻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症1.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物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简称为RBSDV,它的病原物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是一种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毒粒子是半径相等的、对称的、球状的多面体,其大小为75~80 mm。
它的病毒粒子有内部和外部两层衣壳,在它的细胞质中,这种病毒粒子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分散的或者是不规则状态聚集,第二种是有规则的呈晶状排列,第三种则是这些病毒粒子排列成串状。
它的外层是一层膜状物,呈豆荚状,是一种类似鞘状或是管状的结构形式。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钝化温度(病毒在一定温度下,不感染植物或是已感染植物不表现病症的温度)是在50~60℃之间,患病植株叶片的汁液,在离开植株后,病毒的保毒期是5~6天。
这种病毒主要是以一种叫作灰飞虱的虫类进行病毒传播,其次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飞虱一旦携带这种病毒,就可以终身传递,但是飞虱不能通过卵进行病毒的传播。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1.2.1 寄主农作物多且杂。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主要是以水稻、杂交水稻、高粱、小麦、大麦等作物作为寄主,这其中的水稻和大、小麦都适合矮缩病病毒以及灰飞虱的寄生,这些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广、数量多,便于病毒以及灰飞虱的传播与感染。
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3期
翟保平等: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 481 ·
( Stl ) 、 白 背 飞 虱 Sogatella furcifera ( Horváth ) 和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 Fallén ) ) 及其传播的 病毒病更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头号大问题 。
Abstract
Regional epidemics of the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 SRBSDV ) and outbreaks of its rice
planthopper ( RPH ) vectors ,including the white 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 Horváth ) ,and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 Fallén ) ,have posed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since 2009. At the present time ,management of this epidemic disease is hampered by our poor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disease and its vector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o that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utbreak mechanisms of both rice planthoppers and epidemic SRBSDV.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regional migration patterns of vectors in East Asia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 and vectors , including migration pathways ,immigration ev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irus source area ,the survival and circulation of the virus and vector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SRBSDV. Key words rice planthoppers ,SRBSDV ,regional migration patterns ,epidemic mechanisms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0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分析
病毒传播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一种病 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白背飞虱、 灰飞虱和褐飞虱等害虫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弱 的品种更容易感染病毒。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 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雨季和洪 水泛滥时期更容易爆发该病。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 水稻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其发生和传播与气 候、种植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
启示
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和预警,提 高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推广抗病品种 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是有效控制该病害 的关键。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水稻种 植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户的应对能力。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如使用病毒抑制剂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提高稻田 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 敌害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0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病原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
病原鉴定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一种属 于植物病毒的呼肠孤病毒,其基因组 由单链RNA组成,包含10个开放阅读 框。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案例分析
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点及危害探讨

122 2018, V ol.38, No.01※种植与养殖农业与技术引言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2007年以来的10a中,水稻种植的面积和生产总量已占粮食作物总量的27.4%和36.1%,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水稻作物产量最高,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比玉米和小麦高出39%和19%。
水稻是中国的主食,在中国60%的人都吃水稻。
除了西藏和青海水稻种植的体积较小,其他省份的水稻种植都有很大的种植面积,而且种植制度多样,种植范围广泛,品种多样,在中国生态食品安全和对农民增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稻的黑条矮缩病是由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来的,这种病毒属于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第2组的一个新种类。
该病毒首次发现在是在2001年广东阳西县。
在此之后,该病毒的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大,产生的灾害也是日益严重。
在2009年,我国南部的9个省(自治区)都出现了了这种病毒,灾害总面积达到了40万km2,晚稻受灾尤为严重,达到了0.67万km2。
这种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白背飞虱,不能经种传播。
植株之间也不会互相传播。
这种病毒由于爆发性强导致很难进行控制,其中该病毒危害严重性较大,已经在我国南方成为主要灾害之一,减少扩散及蔓延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1病害症状水稻在各生育期都有可能会感染这种病毒,出现症状会因染病时期的不同而出现差别。
在秧苗期染病的稻株会出现严重萎缩,其中主要表现为水稻植株高度较低,甚至低于正常高2/3,而水稻也也会出现不能拔节现象,最终导致植株死亡,而此次田间初期感染植株也会出现该状况,整个植株高度不足正常水稻高1/2,同时出现抽包劲穗和不抽穗2种状况,在拔节期与分蘖期主要表现为矮缩并不明显,产生粒较轻,而发病稻株叶子颜色较深,出现深绿色,叶子上面可以看见凹凸不平褶皱,该褶皱经常会发生在叶片根部;而拔节期中,常常有乳白色瘤状突起,摸起来有粗糙感觉,整个瘤状突起排列为一整条,早期乳白色,后期会慢慢变成黑褐色,而该病症产生时间不同、感染部位不同,导致稻株出现状况也会不同,而瘤状突起产生位置根据感病时期不同而不同,当感病时间较晚,瘤状突起部位越高,而植株根系就不会发达,须少而短状况,严重时会出现黄褐色。
水稻褐条矮缩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初探

据调查 , 褐条矮 缩病 易感 品种较 为普遍 , 中 以 其
收 稿 日期 :0 9—1 2 20 1— 1
作者简介: 王治虎(93)男, t6一 ,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与
上或 叶鞘 上 出现与 叶脉平 行 的虚线 状黄 白色 点条斑 ,
水 稻褐条 矮缩 病病毒 的初 侵染 源和传 毒介 体主
要 是黑 尾 叶蝉 , 年冬季 气候 较为 温暖 干燥 , 毒虫 去 带 源 越冬 若 虫存 活率 高 ; 上 20 加 0 9年 下 半 年 雨 水 较
少、 湿度 不大 , 也有 利于该 病 的发生 流行 。 3 2 我 县为早 稻 、 . 中稻 、 季晚 稻 、 一 双季晚 稻及 常规
为发病 株是 杂株 , 要求种 子经 销商 进行赔 偿 , 之此 加
病 不是 水稻保 险 理赔 的范 围 , 致农 户 与 种 子经 销 导
商矛盾 激化 , 群体 上访事 件 时有发 生 。
3 发 生原 因分析
3 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染 病毒后 , 株矮缩 , 植 分蘖 增多 , 叶片浓绿 , 僵直 , 长 后期 病 稻 不能 抽穗 结 实 。 生 水稻在苗 期 至分 蘖期 感染 病 毒后 , 株 矮缩 , 蘖 增 植 分 多, 叶片浓绿 , 僵直 , 长后期 病稻不 能抽 穗结实 。病 生 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 : 1 第 种类 型是 白点型 , 在叶片
病 得到 了有效 控 制 ,0世 纪 8 2 O年 代 后 期 以 来 此 病
在 我县基 本 绝 迹 。但 近 几 年 来 有 恢 复 和 扩 展 之 趋 势 , 20 据 0 9年调查 , 条矮 缩 病 在全 县 各 地 均 有 一 褐
定 面积 和程度 的发生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产量损失及测报因子的初步研究

Pr l i a y s u y o ie y ed l s a s d b o h r ie b a k s r a e e i n r t d n rc il o sc u e y S ut e n rc l c . te k d m
d afvr sdsa ea dt efrc sigfcosrltdwi h ie s w r u ie s n h oe a t a tr eae t tedsa e i n h
Y 一 1 0 7O 1 1 3 34 R一0 9 9 6 、 —l 0 09 2 0 5 ( . 2 x — . 6 ( . 9 ) Y 1 5 x ~ .4 0 8 R一0 9 92 。依 据 回 归 方 程 及 南 方 黑 条 矮 缩 病 在 中稻 上 经 济 允 许 水 平 与 成 灾 水 平 因 子 是 病 丛 率 4 7 % 与 3 . 4 或 病 株 率 .9 O 5 3 8 与 2 . 8 , 稻 上 经 济 允 许 水 平 与 成 灾 水 平 因 子 分 别 是 病 丛 率 5 0 与 3. 4 或 病 株 率 4 O 与 .1 8 9 晚 .6 O 5 .8
2.8 , 8 9 中晚稻 的绝收水平 因子是病丛率 7 . 2 或病株 率 7 . 5 。 9 2 6 5
关 键 词 南 方 水稻 黑 条矮 缩病 ; 线 性 回归 方 程 ; 产 量损 失 率 ; 测 报 因子 中 图分 类 号 : S4 51 14 3 . 1 .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 1 . 9 9jis. 5 9 5 2 2 1 .3 0 8 OI 0 3 6 /.sn 0 2 —14 . 0 2 0 . 2
o t i e i e e mi a i n o ie v re i s f‘ Yo 一 7 ’ b an d v a d t r n t ft rc a i te o he o T u 2 2 .Ba e n t e r s l b a n d a d t e a t a iu — s d o h e u t o t i e n c u l t a s h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 缩病 ; 稻飞虱 ; 暴发 ; R —e 带毒率 T P R;
中 图 分 类 号 : S4 5 1 1 3 .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I 1 . 9 9ji n 0 2 —1 4 .0 00 . 2 O : 0 3 6 /.s . 5 9 5 2 2 1 . 6 0 7 s
A i a y c us nal sso h u b e fs u h rc l c s r a d prm r a ea y i ft e o t r ak o o t i e b a k- te ke
d s a ei i e s n Hun r v nc n 2 0 an p o i e i 0 9
( n nIsi t o’ln r t t n,C a gh 4 0 2 ,C ia Hu a nt ue 『 a t oe i t P P co h n sa 1 1 5 hn )
Ab t a t Th o t ie b a k sr a e wa fd s a e b o e o ta d c u e e e e y ed l s n Hu a n 2 0 .A sr c e s u h rc l c — te k d d r i s r k u n a s d s v r i l s i n n i 0 9 e o
te n 2 O 2 0 n iu e c a i frc l n h p e n 2 0 e e ld t a h sd s a e b r to t i n n i isi 0 8 0 9 a d v r ln e r to o ie p a t o p r i 0 9 r v a e h tt i i s u s u n Hu a n e 2 0 a t u o t e l r e p p l t n n mb r fv r sv c o s n s e i g t i e i g sa e ti t e e o e c u i l 0 9 p r l d e t h a g o u a i u e so i e t r e d n sa l rn t g .I s h r f r r ca y o u i tl t r v n x e s n o h s d s a e i h o l wi g y a . o p e e te t n i ft i ie s n t e f lo n e r o Ke r s s u h rc l c —t e k d d r i a e rc l n h p e ; o t r a y wo d o t ie b a k sr a e wa fd s s ; i e p a t o p r u b e k; RT P e — CR ; v r l n e r t iue c a i o
i 锈 镰 始 21,6 )2 —1 003 611 2 (: 4
P at rt t n l o co nP ei
2O 湖 南 省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O 9年 矮缩病 暴 发原 因初步 分析 *
张松 柏 , 彭兆 普 , 刘 勇 , 张德 咏 , 成 飞 雪 , 罗 源 华 , 马 明勇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毒 ( o tenrc lc S uh r i ba k e
s ek d d u r ’ i s S S V ) -和 R S V t a e za J vr , RB D r u D B D
测 R S 2可 能与 S S V 是 同一 个种 的不 同株 B DV一 RB D 系 , 并 没有报 道 R S V 2 播介 体 。 但 B D 传 湖南 是我 国 的水 稻 大 省 , 稻 播 种 面 积 和 稻 谷 水 总产 均居 全 国前几 位 , 湖南 省 经 济 发 展 和 国家 粮 为
Zh n o g a , a gS n b i Pn ap e g Zh o u, Li n , Zh n y n Ch n e x e, Lu a h a, M a M i g o g u Yo g a g De o g, e g F iu o Yu n u nyn
p i a y a l i el o s,p rm r nayssofyi d l s opu a i n na i sofrc a h l to dy m c ie pl nt oppe r,p tcde u ag n a hou a a c un— esi i s e i H ns nd D o o
( 南省 植 物保 护 研 究 所 ,长沙 湖
摘要
402 ) 1 1 5
20 0 9年 ,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在 湖 南 省 大 面积 暴 发 , 成 严 重 的 经 济 损 失 。根 据 2 0 2 0 南 造 0 8发病率 、 传毒介 体的种群 消长动态、 药剂防治情况调 查, 结合 2 0 0 9年 两地 区稻 飞虱 带毒 率 测定 , 步分析结果表 明, 初 水稻 苗期 至分蘖期传毒介体 量大、 品种感病是 2 0 年湖 南省 南方水稻 黑条矮 缩病暴 发的 09
22 染 水 稻 引 起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在 我 国 南 _ l侵 一 方 的海 南 、 东 等 省 局 部 地 区 有 发 生 , 呈 现 逐 广 且 年 加 重 的 趋 势 。但 未 见 该 病 害 在 湖 南 省 发 生 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