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影像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胰腺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胰腺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具有代谢、解毒、分泌、 造血和免疫等功能。
肝脏血管
肝脏接受来自门静脉和肝 动脉的双重血供,门静脉 提供营养,肝动脉提供氧 气。
胰腺解剖与生理
胰腺位置与形态
胰腺位于上腹部,横跨第 1-2腰椎前方,呈长条形。
胰腺功能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 消化酶,用于消化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脂肪肝
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 肝/脾CT值比值≤1,肝内血管走行 自然,无受压、移位改变。
肝炎
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密度不均,可见 散在低密度区,肝/脾CT值比值>1, 肝内血管走行僵硬,可见肝静脉受 压、移位改变。
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
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形态缩小,边缘呈 波浪状,肝裂增宽,门脉高压征象。
02
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01
02
03
04
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 声、CT、MRI等。
脂肪肝的超声表现:肝脏回声 增强,肝实质回声细腻,后方
回声衰减。
脂肪肝的CT表现:肝脏密度 普遍降低,低于脾脏或肾脏。
脂肪肝的MRI表现:T1WI上 信号强度减低,T2WI上信号
强度增高。
肝炎的影像诊断
肝癌的超声表现:肝脏内出现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形 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肝癌的MRI表现:T1WI上信号强度减低,T2WI上信号 强度增高。
03
胰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胰腺肿胀、轮廓不清,密度不均匀,胰周脂肪间隙模糊,胰周积 液等。
影像学检查方法
首选超声检查,CT和MRI也是常用的检手段。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 超声(首选):高回声伴声ppt课件影,随体位改变伴炎症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ppt课件
61
ppt课件
62
ppt课件
63
ppt课件
64
ppt课件
65
ppt课件
66
ppt课件
67
胰腺疾病的CT、MRI诊断
正常胰腺CT、MRI表现 急性胰腺炎CT、MRI表现 慢性胰腺炎CT表现 胰腺癌CT表现
3、胰腺边缘模糊、可有胰周渗液
4、胰腺均匀增强无坏死
5、吉氏筋膜增厚
ppt课件
75
ppt课件
76
ppt课件
77
ppt课件
78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C急T 性胰腺炎 表

6、假性囊肿:一般在急性胰腺炎4-6周内形成,积液未及 时吸收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形成、可位于胰内外。 B.CT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样密度影、大小不一、 壁厚薄不等、囊壁可有钙化。
始强化B.肝实质期肝实质强化达峰值。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肝脏的影像诊断
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肝


1





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 T2WI像
肝的信号明显低于脾
❖ 门静脉主支及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 号
❖ 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
❖ 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号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CT表现(增强)
门静脉改变

肝胆胰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胆胰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 T2WI平扫:
组织结构特点、血供特征
用于发现病变,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显示优于 T1WI,但难以显示病变的组织结构特点
8
CE-MR Angiography of Abdominal Aorta
9
(肝)MR造影剂
作用:
通过与肝内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摄取,或
在肝内某些组织空间上的特异性分布,提高
对肝内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18
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2、胆系
• USG 胆囊病变首选(特别是胆石症) 胆道疾病筛选 • CT和MR 胆系肿瘤术前分期首选 • MRCP 显示胆胰管病变的最好手段 • ERCP和PTC 补充或介入治疗前
19
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3、胰腺
• USG 价值有限 •CT/MR 显示胰腺疾病方面价值很大, CT应作为首选 •MRCP 清晰显示胰管改变 部分取代ERCP和PTC • DSA 胰腺胰岛内分泌肿瘤定性诊断
35
36
转移性肝癌
CT表现
平扫 增扫 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模糊 灶周环状强化或典型的“牛眼征” 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坏死区, 边缘为稍高密度强化 最外层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
37
Met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38
肝血管瘤
CT表现
• • • •
增强扫描早期边缘明显强化,呈结节样 随着增强时间的推移,强化区域呈进行 性、向心性推进(push-on enhancement) 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 但较大病灶,其中心低密度区(纤维瘢 痕组织)无明显强化
20
肝脏疾病
• 肝脏肿瘤 • 肝脓肿 • 肝脏肿瘤样病变

肝胆胰脾影像学(全套182页PPT课件)

肝胆胰脾影像学(全套182页PPT课件)
MRI表現:
T1明顯低信號,圓形邊緣光整,T2明顯高 信號。不增強,MRCP明顯高信號。
肝硬化
➢ 早期肝臟增大,晚期縮小; ➢ 肝臟輪廓凹凸不平,邊緣呈波浪狀,肝
臟各葉比例失調,右葉縮小而尾葉和左 葉增大,肝門肝裂增寬; ➢ 肝實質密度減低,平掃與脾臟密度接近; ➢ 脾臟增大,腹水形成
肝硬化
肝縮小,肝輪廓呈結節狀凹凸不平,肝比例失常, 肝門肝裂增寬,脾增大,可伴腹水
肝臟 MRI
肝臟 MRI
Patient preparation
Torso coil
4 elements phase-array coil -> huge anatomical coverage -> high SNR -> Asset compatible
Liver and Pancrea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ning Protocol for CT or MRI
膿壁環形帶, 膿腔< 密度<肝臟,均勻增強
肝膿腫
MRI表現: 膿腔 T1圓形低信號,T2明顯高信號,不強化 膿壁 T1環形稍低信號,T2低信號,均勻增強
肝海綿狀血管瘤CT表現
CT平掃多為低密度灶,邊緣較清晰 增強CT是診斷的關鍵。增強早期病灶邊 緣結節狀強化,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向 中心擴展,延遲掃描腫瘤可被完全充填, 整個過程大約10~20分鐘。較大血管瘤 中心疤痕區可不強化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肝胆胰脾影像表现ppt课件

肝胆胰脾影像表现ppt课件

c.口服碘番酸1-2片、12-14小时后扫描
编辑版ppt
13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
检查前的准备 1、常规禁食8-12小时 2、应用低张药物减少胃肠道运动伪影
• 常规扫描 1、SE序列-TIWI 2、FSE序列-T2WI 3、脂肪抑制技 术
• 增强检查 胆管壁及胆囊壁增强
Gb-DTPA强化,
• 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
24
肝脏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肝细胞癌
(hepatocellalar carcinoma)
肝转移瘤
(metastasis tumor of the liver)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肝囊肿
(liver cyst)
肝硬化
(cirrhosis)
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 增生、肝结构和血管循环体系改建
影像学表现 X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T: 肝脏大或小、轮廓结节状凹凸不平、 肝叶比例失调,肝门肝裂增宽、脾肿 大,腹水。增强CT食管、胃底、脾门 区可见扩 张、纡曲成团的静脉影
脂肪肝
编辑版ppt
选择较长的有效回波时间,使含有大量活动质子具有
较长T2的胆汁获得重T2上呈高信号,肝实质及周围软
组织由于T2较短呈低信号,通过MIP及SSD等技术处
理获得胆管树的全貌.
编辑版ppt
14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正常表现
➢ 胆管
1、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平扫不能显示,
直径<2-3mm或小于伴行静脉的1/3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
❖临床特征 1、结石嵌顿、梗阻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 因

肝胆胰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可修改版ppt]

肝胆胰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可修改版ppt]

门脉受累改变
MRI平扫
T1WI上肿瘤表现稍低或等信号, 肿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 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40%的肝 癌 见 到 肿 瘤 假 包 膜 , T1WI 上 表 现 环 绕 肿 瘤 周 围 , 厚 约 0.5 ~ 3mm 的 低信号环。
T2WI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 号。80%大于5cm的癌块, T2WI信号多不均匀。肿瘤 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肝癌 诊断的可靠征象。
a.平扫肝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 匀,境界欠清楚。b.动脉期增强病灶边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 c.门静脉期病灶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呈低密度,部分出现 “牛眼征”。
肝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境界清 楚。T1WI呈低信号(a),T2WI呈高信号(b)。动脉期增强病灶边 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c)。门静脉期病灶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呈 低密度,部分出现“牛眼征”(d)。平衡期病灶强化仍低于正常肝 实质(e)。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肝内多发结节病灶,直径1-3cm左右; 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极少数可有钙化;
增强呈边缘强化,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即 病灶中心区低密度,边界强化较明显,最外层强 化程度减弱,密度稍低,似牛眼
2、MRI表现 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或高
信号,增强与CT表现相似。
–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来自密度 均匀。–大于4cm病灶,中央可出现更低密度区, 呈裂隙状,星型或不规则状。
增强
– “早出晚归”征象,为血管瘤的特征。
“早出晚归”
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环状 增强带, 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与主动脉相 同。 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可见病 灶大部分或完全强化。 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填充 时间与病灶大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a.T1WI肝右叶见一类圆形低信号肿块,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b. T2WI病灶呈高信号,相应层面椎体骨质破坏(白箭)。c.动脉期 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d.门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迅速下降。e.
平衡期肿块信号仍低于肝实质,且可见假包膜强化(白箭)。
34
小肝癌
35
肝癌门脉癌栓
36
Ⅱ、转移性肝癌
50%的肝硬化并发肝Ca。 肝cell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为不同程度
的多血管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胆汁淤 积和癌细胞的脂肪变性。易侵犯下腔V、肝V、门 V,形成瘤栓,肝内转移。 肝门附近侵犯,如侵犯胆管可出现黄疸。 肝外转移—肾、骨、肺。
18
HCC大体类型
①巨块型:直径大于5cm ②结节型:直径小于5cm ③弥漫型:细小癌灶,广泛分布
转移途径: 1. 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 2. 经肝门部淋巴转移 3. 经门静脉转移 4. 经肝动脉转移
37
a.平扫肝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境界欠清 楚。b.动脉期增强病灶边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c.门静脉期病灶强化低于正
常肝实质,呈低密度,部分出现“牛眼征”。
38
肝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境界清楚。T1WI呈低信 号(a),T2WI呈高信号(b)。动脉期增强病灶边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c)。门 静脉期病灶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呈低密度,部分出现“牛眼征”(d)。平衡期病 灶强化仍低于正常肝实质(e)。
结肠
7
8
9
10
11
12
13
三、肝脏疾病
14
(一)、肝脏肿瘤
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内胆 管细胞癌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FNH (局灶性结节增生)
15
Ⅰ、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
概述
原发性肝C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 比率逐年上升,目前居第三位。性别差异显著, 高发地区男女比例为8 :1,低发地区为2:1, 以往主要发现手段US、CT。
3
(三)、CT检查方法 1. 平扫 2. 增强扫描(三期、延迟) (四)、MRI检查 1. 平扫 2. 增强扫描
4
二、肝脏解剖
1.肝脏血供 双重血供:肝动脉、门静脉 肝脏引流静脉:肝静脉
2.肝段解剖
5
膈肌
肝右叶
胆囊
肝左叶
韧 带:
-镰状韧带 - 肝圆韧带 - 冠状韧带
6
下腔静脉

压迹

平片、胃肠造影 平片帮助不大 胃肠造影观察肝硬化并发食道V曲张情况。 血管造影表现 肿瘤供血血管扩张增多 增多,迂曲,不规则肿瘤新生血管 血管有不规则侵犯和狭窄 不均匀的肿瘤染色 动静脉短路:动脉相静脉显影 造影剂潴留,肿瘤内有斑点影 门静脉或肝V内瘤栓,静脉内平行的索条影,充盈后
39
Ⅲ、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起源于中胚叶,为中心静脉和门静脉的发 育异常所致,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血 窦内衬有单层内皮cell。可见于任何年龄,50 岁以上人多见,男女之比1:4.5,女性多见。
16
病理
原发性肝Ca分三种组织类型 1.肝细胞性肝癌 2.胆管细胞性肝癌 3.混合型肝癌(肝cell,胆管cell) 其中肝细胞性肝Ca最常见,占90%以上 。
17
肝细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成人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与乙型肝炎关系密切,50-90%合并肝硬化,39-
可见缺损
22
DSA
23
CT 平扫
一般可发现1.0cm以上病灶。 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
–低于正常肝脏20Hu。 –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 –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
24
CT增强(动脉期)
1.90%肝癌由肝动脉供血,动脉期明显强化。 2.动静脉短路是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3.少血供病灶,动脉期成为低或等密度。 4.小肝癌(80%上)呈均匀强化。
组标准: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 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应小于 3cm。
20
临床表现及治疗
多样化,与大小、部位、生长速度、有无转 移有关。
–病灶小时,可无症状。 –进展后,常见症状:肝区疼痛,消瘦乏力,上腹部
包块。
–80%以上病人 AFP 升高。
治疗手段
–单发病灶,外科切除。 –介入治疗、放、化疗。 –基因治疗、
28
29
巨块肝癌
30
门脉受累改变
31
MRI平扫
T1WI 上 肿 瘤 表 现 稍 低 或 等 信 号 , 肿 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坏死 囊 变 则 出 现 低 信 号 。 40 % 的 肝 癌 见 到 肿瘤假包膜,T1WI上表现环绕肿瘤周 围,厚约0.5~3mm的低信号环。
32
T2WI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号。80%大 于5cm的癌块,T2WI信号多不均匀。 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肝癌诊断的可 靠征象。
肝胆胰影像诊断
1
肝胆胰影像诊断
肝脏、胆系和胰腺是重要的消化腺器官, 解剖和生理学都存在着相互协同和制约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往往互为因果。现代影像学 检查对这些常见疾病都能够作出明确的定位和定 性诊断,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手段。
2
第一节 肝脏
一、影像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1. 平片 2. 肝动脉造影(DSA) 3. (二)、超声检查
“快进快出”
25
CT 增强(门脉期)
1.大部分肝癌病灶呈低密度 2.此期可显示血管受侵情况:如门脉癌栓。
26
CT 增强(平衡期)
此期造影剂在肿瘤组织及肝实质的细胞 外间隙达到平衡。
有助于肝癌与肝血管瘤及其它肝内病变 鉴别诊断
27
a.平扫肝左叶外侧段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境界清楚。b. 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门静脉期肿块强化密度迅 速下降。d.平衡期肿块仍呈低密度。
HCC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大小关系
密切,肿瘤浸润、癌栓形成,卫星灶形 成,转移,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19
小肝癌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
我国SHCC手术切除率为70-80%,10年生存率 为53%。 对于SHCC,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是关键。 SHCC病理诊断尚未统一,中国肝Ca病理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