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选5套)(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选5套)(1)《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聊城市区各个街道都设置了共享单车停车区,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B. 小秦5分钟最快可骑行30kmC. 小秦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D.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C【解析】A.一般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A不符合题意;B.骑车5min行驶的路程约为s=vt=5m/s×5×60s=1500m=1.5km,B不符合题意;C.骑车前进时,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D.骑车下坡时,会加速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2.(2019-2020。
广东佛山联测)一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正确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A. B.C. D.【答案】 A【解析】【解答】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3.(2019-2020.重庆九龙十校联考)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 始终在原地不动B. 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C. 一直向西移动D. 一直向东移动【答案】 C【解析】【解答】向东照射的光在地面形状光斑,若水位升高,由于光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减小,所以光斑会向西移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4.(2019-2020.湖南张家界期中)桑植是张家界市的后花园,旅游开发发展迅速,黔张常高铁即将通车,当你乘坐高铁去常德旅游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地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A. 路边的树木B. 路旁的楼房C. 迎面驶来的高铁D. 高铁上座椅【答案】D【解析】ABC、人乘坐高铁去常德旅游时,人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楼房、迎面驶来的高铁来说,人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人是运动的,ABC不符合题意;D、人相对于高铁上座椅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人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A.24m/s B.25m/s C.26m/s D.无法判断2.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B.一名中学生的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D.一名中学生正常情况跑完1km所用时间约为10min3.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5min乙同学速度为48m/sB.乙同学在1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C.甲、乙同学在第8min时速度相同D.甲同学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5.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小B.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其速度越大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运动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6.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5 10-4m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C.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0 kgD.汽车经过学校门口时限速30 km/h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武汉军运会军事五项冠军,我国选手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用此数学表达式计算出快慢应是多少?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能,tvs=,4.17s/m B.能,tvs=,0.24s/mC.不能,tvs=,4.17s/m D.不能,tvs=,0.24s/m8.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江春水向东流D.一行白鹭上青天9.“还是从前那个追风少年”,如下图是10.23鲁能巴蜀中学初2022届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上老师们组队的毛毛虫赛跑,赛后张老师说比赛时自己在奔跑的“毛毛虫”中是静止的。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这句话是以什么为参照物说的()A.太阳B.宇宙C.地面D.月球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风吹树枝动B.足球在绿茵场上滚动C.植物的生长D.火箭升空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4.某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与s成正比B.v与t成反比C.st比值大小不变D.v与s、t都有关系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则它运动的速度之比为()A.1:1B.9:4C.4:9D.3:26.如图所示是摄影师抓拍到的北极熊宝宝紧抓母亲尾部在雪地里行走的有趣照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北极熊妈妈为参照物,北极熊宝宝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北极熊妈妈和宝宝都是静止的C.北极熊妈妈和北极熊宝宝处于相对静止D.旁边的树木以北极熊妈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7.陈老师喜爱环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 000步,路程约4 km。
据此估计他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6km/h67cmB.2.7km/h0.7mC.6km/h20 cmD.15 km/h0.6m8.在一段平直的铁轨上,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以54 km/h和36 km/h的速度相向而行。
有一只鸟以20 m/s 的速度从甲车车头向乙车车头飞去,飞到乙车车头立即反向飞回,飞回到甲车车头又立即转向回飞,向乙车飞去,如此往复,直到两车相遇。
已知鸟的飞行总路程为400 m,则开始时刻鸟从甲车车头飞出时,两车头之间相距()A.500 mB.300 mC.200 mD.600 m9.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评含答案

第三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如图3-1所示运动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
图3-12.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指机器的运动B.树叶由绿变黄属于机械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D.宇宙中所有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vt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每分钟通过10 m,则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s表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t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任何时刻的快慢D.在变速直线运动中,v=st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5.下面列举的物体运动,哪种运动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汽车进站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C.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接近地面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D.物体释放后自由下落的运动6.(2021·山东济宁中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3-2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3-2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7.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 m/s。
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此速度快?()A.苍蝇每秒可飞行2.2 m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 mC.乌龟每小时爬行40 mD.某运动员用12.91 s跑完110 m栏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度,用停表分别测出小车从光滑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和滑到斜面中点的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1,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比较v1、v2和v3正确的是()。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B.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4dmC.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室内温度是23℃D.自行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72km/h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瞬时速度相等3.2020年7月29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开始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我们觉得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卫星4.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
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 B.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C.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5.甲乙两人沿平直路面步行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同时出发B.前5min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10min内两人的路程相等D.第10min时两人速度相等6.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教室内讲桌的高度约为3m7.2019年10月27日在武汉东湖绿道马拉松场地,中国队勇夺女子马拉松团体冠军,同时中国选手李丹还收获了女子马拉松个人项目的铜牌,如图所示。
关于运动的快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D.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8.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感到舒适的温度为37℃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9s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km/h9.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8.88m s B.8.89m s C.9m s D.9.11m s10.下列估算符合常理的是()A.八年级物理书本的长度为30dmB.在中山让人感到舒适的天气温度是40℃C.博爱路上一辆正常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为15m/s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11.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01sB.我国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0g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约2.5cm的固体颗粒12.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在OA段的速度大小为5m/sB.它在AB段匀速运动了3sC.它在BC段的速度大小为2.5m/sD.它在OC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2.5m/s二、填空题13.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______m;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______m/s客车(填“是”或“否”)_______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4.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乐器编钟。
敲击不同的编钟目的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在庆国庆演唱会上,一名男中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中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3.一场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斑,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较慢4.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
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摩其旁,已下则摩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利用这项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磬的振幅5.如图,学谦在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桌面上,在与两个音叉距离相等的位置,放置一个收音设备(图中未画出),现用力敲击甲音叉,乙音叉也发出较微弱的声音(这是“共振”现象),此时收音设备记录了两个声音的数据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强弱频率声音150dB256Hz声音220dB256HzA.“共振”现象说明声音主要传递信息B.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声音1记录的是乙音叉发出的声音D.因为没有敲击乙音叉,所以乙音叉没有振动6.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能传播声音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7.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音乐声越大,小“人”跳得也越高C.音响发出的音乐声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8.为了解决家里噪音的干扰,有人会在家中房间里安装如图所示的隔音房,此做法与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在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摩托车发动机处安装消声器D.航空母舰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9.小东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甲:音响播放乐曲,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乙: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C.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D.丁: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10.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响度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丙B.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C.图甲与图乙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D.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二、填空题11.接听电话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分辨出对方是否是熟悉人,要求对方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试卷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2年国际田联110 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
如图3-1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万马奔腾C.星光闪闪 D.春风拂面3、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20 km/h的速度大于15 m/s的速度4、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 B.桥 C.人 D.地面5、在2014南京青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3-2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3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7、如图3-4所示,是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与我国航天器“天宫一号”的再次载人交会对接。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接前,飞船与“天宫一号”处于相对运动状态B.对接成功后,飞船与“天宫一号”处于相对静止状态C.对接成功后,飞船与“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处于运动状态D.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后,处于失重状态质量会变小8、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9、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v2-v1)/t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P Q是同一直线的两点,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 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两车先后到达Q点,时间差为12秒()A.甲比乙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2=米=米B.甲比乙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8C.乙比甲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2=米=米D.乙比甲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8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情况的是()A.B.C.D.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A.5∶2B.10∶9C.8∶5D.9∶104.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5.绍基学校校园内主干道上有图所示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A.发出声音要求在5分贝以下B.限速5m/sC.限速5m/min D.限速5km/h6.2019年10月27日在武汉东湖绿道马拉松场地,中国队勇夺女子马拉松团体冠军,同时中国选手李丹还收获了女子马拉松个人项目的铜牌,如图所示。
关于运动的快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D.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7.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0.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810km/s8.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 A 点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 2 秒记录的气泡位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泡在AD段做匀速直线运动B.气泡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的平均速度C.气泡在BD段的平均速度是0.125 m/sD.气泡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10 m/s9.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颜色字为自动生成,不用编辑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复习试卷(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题】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答案】D【知识讲解】本题考查体描述物体运动时参照物的选取.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A选项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司机是静止的;B选项若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向北运动的;C选项若以桥上的路灯为参照物,跟以高架桥为参照物的效果是一样的,该司机向北运动;故D选项正确。
【举一反三】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树木B.远处高山C.公路路面D.他自己【答案】D【第2题】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答案】C【知识讲解】本题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本题中行驶的乙车相对于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举一反三】《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爬行时,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爬行时,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当乌龟驮着兔子在水中游泳时,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D.当乌龟驮着兔子在水中游泳时,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静止的【答案】C【第3题】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是:A、铁锅生锈;B、田里玉米长高;C、水蒸发;D、地球绕太阳公转.【答案】D【知识讲解】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的认识。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A选项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B选项田里的玉米长高但位置并没有发生相对变化;C选项水蒸发是物态变化。
故选D.【举一反三】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B.所说的参照物就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仅是以它作为研究其它物体运动的标准C.自然界无所谓运动和静止D.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往往以地球为参照物,因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答案】B【第4题】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A.0B.800 km/h C.大于800 km/h D.小于800 km/h【答案】C【知识讲解】本题借助常识考查学生对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我们常说的某物体是静止的,这往往是默认以地球为参照物来说的。
本题中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二者需保持相同的飞行速度以实现相对静止从而完成加油。
A、当战斗机的速度为0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B、当战斗机的速度等于800km/h时,保持相对静止,符合题意;C、当战斗机的速度大于800km/h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D、当战斗机的速度小于800km/h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故选B.【举一反三】乘客站在观光电梯上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是静止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的【答案】C【第5题】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物体的运动规律,那么如图所示的四副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乙 B. 甲、丙C.乙、丁D.甲、丁【答案】C【知识讲解】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图像。
看图时必须要清楚(1)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明确图象中的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甲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见,速度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是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乙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见,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是匀速运动,符合题意;丙图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见,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丁图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见,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是匀速运动,符合题意.因此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乙和丁.【举一反三】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A.甲车快B.乙车慢C.乙车快D.甲车慢【答案】A【第6题】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答案】C【知识讲解】此题考查了直线运动的s-t图像。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两物体在0~10 s 内都做匀速运动,由题中图像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S甲>S乙,v甲>v乙,所以,故A 选项错误;在15-20s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处于静止状态,故 B 选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路程是100m时相遇,此时所用的时间都是15s,故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
【举一反三】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答案】C【知识讲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第7题】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由s=υ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B. v=s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tC.由v=s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tD. s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t【答案】C【知识讲解】此题主要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s/t。
由s=υt可知,因为速度是一定值,所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A选项正确。
的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速度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B、D选项正确。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时间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但比值不变,C选项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A【第8题】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答案】A【知识讲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平均速度标识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内的快慢程度,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所走过的路程与消耗的时间的比值。
通常我们所说的某物体的速度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A选项错在把平均速度当成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
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m/sB. 1m/sC.10m/sD. 100m/s【答案】C【第9题】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答案】B【知识讲解】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运动过程中上半段路程的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
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所以应选B.【举一反三】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 B.9 cm/sC.8 cm/s D.7 cm/s【答案】B【第10题】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A. 1∶1B. 3∶2C. 2∶3D. 1∶3【答案】B【知识讲解】因s=vt,则,S甲S乙=v甲t甲v乙t乙代入数据可知,.S甲S乙=32【举一反三】甲、乙两同学在平直公路上,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比为5:4,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5:4 B.4:3 C.5:3 D.15:16【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第11题】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成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