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抗体消长规律
猪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出 血
2014-4-28
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许小成
58
鼻 腔 粘 液 分 泌 过 多
心 脏 代 偿 肥 大
肺 脏 水 肿 , 坏 死 性 肺 炎
七、 临床治疗
对症对因治疗
可采用中、西医(化药和抗生素)、生物(各类 非预防性生物制剂如干扰素、白介素、胸腺肽、微生 态制剂、高免血清等)等多重结合的办法治疗本病。 1、隔离病猪,并投喂高质量饲料,其中维生素、微 量元素加倍。 2、母猪分娩前20天:水杨酸钠及水杨酸钠盐或阿司 匹林抗炎性药物,减少流产,产前7d停止。 3、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恩 若沙星、磺胺类药物,黄芪多糖注射液(也可选用 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红霉素类药物,防止继发 感染。
2014-4-28 60
其它具体防控措施
1 、饮水: 发病期间:氟苯尼考、高霉素(强力霉素)、黄芪多糖 粉、维生素,多维(最好是氨基多维)、控制发展; 2、中西结合: 清开灵注射液(饮水加注射):牛黄、水牛角、珍珠 母、黄芩、金银花、栀子、板蓝根。 清瘟败毒饮(饮水):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 玄参、黄连、丹皮、赤芍、黄芩、栀子、连翘、淡竹叶、 桔梗、干草 3、控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稳妥高效办法: 用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800克/ 拌1000公斤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 哺乳仔猪症状: • 脐带出血(动脉炎),呼吸困难,结膜水 肿(结膜炎) • 有的死胎全身出血 • 生长猪症状: • 呼吸加快,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副猪 嗜血杆菌或者猪传胸。
2014-4-28
9
2014-4-28
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许小成
猪蓝耳病免疫的机理分析

猪蓝耳病免疫的机理分析蓝耳病病毒感染后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最初出现在感染后的7~10d,中和抗体则在感染后14到28d才出现在血清中。
抗蓝耳病病毒的IgM 抗体在病毒接种后的5~7d将会出现,在2~3周后将检测不到其存在;抗蓝耳病病毒的IgG 在病毒接种后的7~10d首先被检测到,在2~4周后达到顶峰,将会持续数月,到300d左右降低到低水平;抗蓝耳病病毒的IgA 将在病毒接种14d后才在血清中被检测到,在25d到达最大值,35d后则不能被检测到。
机体在感染流感病毒后会引起有效的免疫反应,产生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并且在一周内快速消灭流感病毒的感染。
而猪在感染蓝耳病病毒后6~7 周才能观察到病毒血症的出现,最初的反应却不是产生干扰素及相关的细胞因子。
蓝耳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病毒,它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使机体延迟产生保护性的抗体或其他免疫因子的时间达4~6周之久,有些猪只甚至成为病毒的携带者,持续不断地释放病毒达3~4个月,即使是那些胎盘内感染的仔猪出生后也可以成为病毒的携带者。
蓝耳病病毒在猪体内的持续性存在提示了该病毒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体外培养的实验中发现,在有蓝耳病病毒抗血清存在的情况下,蓝耳病病毒感染肺泡巨噬细胞的能力被显著提高;在攻毒前若给猪注射中和抗体,病毒血症的平均水平和持续时间比注射正常IgG的猪要严重得多。
所以,可以推测,某些抗体实际上也许会增强蓝耳病病毒在巨噬细胞中的复制,即抗体在一定程度尚引起了有害的且没有保护力的应答反应。
这种反应也被成为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在ADE 中,血清抗体不但不能中和病毒,反而会提高感染的严重程度,这一点与猫的感染性腹膜炎(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和人的登革热(dengue fever )是非常相似的。
猪瘟和蓝耳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

疫 高 致 病 性 蓝 耳 病 灭 活 苗 2头 份 、 春 秋 二 季 集 中 免
综合 征 ,P R ) 是 引起 “ 高 热病 综 合 症 ” 主要 RS 猪 疾病 之一 ,也是 现行 猪场 必须免 疫 的 2种猪 传染 性 疾病 。为 了给 制定合 理 的猪瘟 和蓝 耳病免疫 程 序提 供理 论依 据 ,我 们特 此进 行 了仔 猪母 源抗体 消 长规
团 国
日龄
图 1 各 日龄 猪 瘟 的 抗 体 水 平
蛙
表 2 各 日龄 猪 瘟 、 蓝 耳 病 母 源 抗 体 的检 测 结 果
繁 蟮
7 6 5 4 3 2 l 0 6 4 2 O 8 6 4 2 0 ●
日 龄
图 2 各 日 龄 蓝 耳 病 的 抗 体 水 平
较差 。
关 键 词 :猪 瘟 ;蓝耳 病 ;母 源 抗 体 ;免 疫 干 扰
中 图 分 类 号 :S6 2 4 5 . 3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0 7( 0 0 0 .1 80 5 89 1 2 1 ) 5 1 1 -3
猪瘟 ( ) 与 猪蓝 耳 病 ( 繁殖 与 呼 吸 障碍 HC 猪
田
澎 右 彳 20 第 期 学 0年 5 1
猪 瘟 和 蓝 耳 病 母 源 抗 体 消 长 规 律 及 疫 苗 免疫 的干扰 作 用
杜 喜 忠 ,胡旭 进 ,楼芳 芳。 ,章 萧君 ,项 玉燕。
( .浙 江 省 金 华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浙 江 金华 1 3 30 2 2 0 0; .金 华 市 畜 牧 兽 医 局 ,浙 江 金 华 3 30 ) 2O 0
2 2 2 蓝 耳 病 免 疫 效 果 和 蓝 耳 病 免 疫 抗 体 情 况 ..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猪得了蓝耳病怎么办?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哪些?蓝耳病蓝耳病对猪场影响很大,让猪场管理者为之头疼,一头猪只要感染蓝耳病毒且发病,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与其它病毒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得了蓝耳病怎么办?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哪些?蓝耳病蓝耳病对猪场影响很大,让猪场管理者为之头疼,一头猪只要感染蓝耳病毒且发病,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与其它病毒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蓝耳病暴发集中在两个因素:1、基础抗体没做好,猪群抗体水平不足或参差不齐;2、蓝耳病暴发具有条件性,猪群基础抗体水平下降时会诱发该病显现,特别是养殖条件应激源(水源、原料品质、温度、空气质量、养殖密度以及动物福利等)过多时容易发病。
猪蓝耳病的症状1.怀孕母猪感染后,体温升高至40~41°C,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部分猪的耳部、腹部、四肢末端皮肤呈青紫色,常见耳尖发绀。
随后发生早产、死胎、流产、木乃伊胎等,流产多发于妊娠后期,因此可发现活产的仔猪弱小,产后不久死亡。
2.公猪感染后表现精神不振,厌食、嗜睡,呼吸急促,精子数量及质量下降。
3.育肥猪感染后,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的呼吸困难,体温略高,部分猪只两耳发蓝。
4.哺乳仔猪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哪,张口呼吸、流鼻涕。
有的会出现呕吐、腹泻、瘫痪等,耳尖和尾尖发蓝紫色,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1.对于染病的妊娠母猪应该先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给母猪清洗产道,之后肌肉注射青霉素,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多维饲喂母猪,恢复采食;2.对于染病的仔猪可以注射基因工程干扰素,已达到补充电解质的效果,用量是50斤以下的小猪1ml,使用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稀释;3.针对成年的染病猪只可以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如果有高热的症状的话可以注射核糖核酸配合治疗;4.如果患病猪只症状复杂的话可以注射抗菌增效针+呼尔克,拌料的时候使用勉益力管家+平喘素,使用剂量加倍。
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之仔猪篇

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之仔猪篇蓝耳病已经成为成为包括猪瘟和伪狂犬在内的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三大高危疫病之一,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
母猪隐性感蓝耳病已经成为成为包括猪瘟和伪狂犬在内的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三大高危疫病之一,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
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
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
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C~41°C,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
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
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
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防治措施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与净化

1、蓝耳病对猪场的危害:蓝耳自传入我国以来,共发生过4次较大的疫情,分别是95年、06年、13年、17年,蓝耳病对猪场造成的直接危害包括:①育肥生长猪的生长率下降20%(采食量下降7%、饲料利用率下降15%、出栏天数推迟25天);②若猪场爆发蓝耳,会导致母猪头均损失约1000-1500元的经济损失;③蓝耳在猪群之间以空气传播为主,病毒抵抗力强、传播距离远(4-5km);④持续感染:通过药物净化清除猪体内病毒周期长达150天;仔猪出生前感染的持续排毒时间可达7个月;病毒血症持续时间可达1个月;⑤免疫抑制:蓝耳病毒主要感染猪只肺泡免疫巨噬细胞,导致猪只免疫力明显下降;2、猪只蓝耳症状:①母猪以繁殖障碍为主: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②保育哺乳仔猪高死亡率、呼吸道疾病、继发细菌性疾病发病率高(如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③育肥猪以呼吸道表现为主:间质性肺炎、咳嗽、喘气、呼吸困难、耳朵或躯体发绀;④蓝耳毒株变异率高(平均3-5年便可进化出新的毒株或毒力返强),与此相关的蓝耳疫苗种类也较多,其中疫苗毒株种类有9个,以活苗为主;⑤蓝耳阴性稳定场:病毒为阴性,抗体随时间增长,逐渐下降;若已免疫疫苗则继续免疫,若未免疫,则保持现状并做好生物安全;⑥蓝耳阳性稳定场:猪只无症状,蓝耳检测阳性,70日龄抗原阳性,抗体浓度持续增加至130日龄稳定;药物保健预防+蓝耳疫苗预防;⑦蓝耳阳性不稳定场:蓝耳阳性,20-70日龄抗原阳性,母猪抗体水平不齐,猪只症状明显,仔猪死亡率母猪流产率高:药物治疗至稳定后,进行疫苗免疫,使之保持持续稳定和一定的抗体水平。
3、蓝耳病净化方案①对全场猪群监测,确定毒株类型,若为野毒立即淘汰,并封群6-8月;②后备猪只入群保持抗原阴性,保持母猪群稳定、抗体阳性;③断奶仔猪检测抗原阴性;若保育后期抗体阴性则净化完成,断奶仔猪抗原阳性则转走;④一胎次母猪感染后会持续排毒200天以上,有条件场区需将一胎次母猪和多胎次母猪分开饲养;蓝耳对保育猪的影响甚于母猪,毒株流行复杂多样●PRRSV在保育猪的样品中检出率最高29.28%,其次是流产胎儿8.79%,之后是育肥猪8.06%。
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实验方案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监测方案
一、试验目的
用个厂家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O”型口蹄疫疫苗分别免疫猪群,观察各厂家疫苗注射后副反应情况,并检测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从而为科学防控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O”型口蹄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二、试验方法
1、实验室检测:抗体检测ELISA试验。
2、临床观察:试验猪实施免疫后,观察疫苗副反应情况。
3、试验地点:赤峰市喀喇沁旗
三、试验步骤
(一)试验动物筛选
选用品种、来源相同、未免疫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饲养条件相同的断奶仔猪120头(实验前要进行母源抗体检测)。
(二)试验分组
1、空白对照组:选取试验猪20-25头,不做任何免疫。
2、试验组1:选取试验猪20-25头,采用A厂疫苗免疫,
按疫苗说明书操作。
3、试验组2:选取试验猪20-25头,采用B厂疫苗免疫,按疫苗说明书操作。
4、试验组3:选取试验猪20-25头,采用C厂疫苗免疫,按疫苗说明书操作。
5、试验组4:选取试验猪20-25头,采用D厂疫苗免疫,按疫苗说明书操作。
(三)采血
试验猪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30天采血、60天、90天、120天、150天采血监测抗体效价。
(四)疫苗反应情况
各组试验猪分别注射4个厂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后,观察副反应情况并记录症状。
四、试验结果
对各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分别绘制免疫抗体消长情况图。
五、讨论
综合各厂疫苗实验结果,评价各疫苗的优劣。
猪圆环蓝耳,猪蓝耳病用什么方法治疗

蓝耳疫苗接种后,2周左右产生抗体,产生免疫慢,不利于快速阻断野毒侵袭,紧急免疫蓝耳可能导致传播更快,让猪更严重,和口蹄疫一样,口蹄疫也要10几天才能产生免疫力。
紧急接种会制造更多的隐性感染猪;不做血清型鉴定,无法选择合适的毒株;单批次猪(抓猪的猪场),感觉紧急接种后症状会明显减轻,但不是蓝耳疫苗本身起作用,而是疫苗的干扰作用。
但猪场一旦污染,以后2年都会不间断出现蓝耳病例。
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2k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1k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让猪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
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小病在治疗,大病在调理!
紧急接种不管用,蓝耳病治疗要注意一个治疗原则:小病在治疗,大病在调理。
仔猪饲养上要求:
腹泻仔猪:补给电解质,防治脱水,腹泻仔猪:喂人工乳或异源天然乳。
尽早断奶!有些地方用羊奶喂小猪,成活率比较高。
但脱脂的牛奶和酸奶都不行,因为营养差,尽量喂全脂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产猪蓝耳病抗体消长规律
杨 光
(朝阳市龙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000)
猪蓝耳病曾被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中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它接触传染性很高,地方流行性是它的主要特性,并且只会感染猪,最易感猪群是日龄在1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可以造成猪养殖业的巨大损失。
本试验研究本病抗体消长规律,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
1 方法和材料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开始于2017年7月21日,2018年6月13日结束,分别在A、
B、C、D四家养殖场进行。
1.2 试验准备
试验猪和材料来自于以上四个规模养殖场健康的三个不同品种(长白、杜洛克、大白)的经产母猪,每种选择2头,还有母猪所产的仔猪。
供试疫苗为中牧实业蓝耳病活疫苗。
采用的试剂盒是猪繁殖与
呼吸综合征病毒E L I S A抗体检测试
剂,生产厂家是武汉科前动物生物
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试验仪器:酶
标仪, 微量振荡器。
1.3 试验方法
用于试验的母猪在交配前先接
种猪蓝耳病的活疫苗。
把接种疫苗
后的试验母猪和它所产仔猪均按规
范饲养,其他疫苗的接种按饲养场
免疫程序进行。
仔猪在试验期间如
果发生气喘、严重外伤、腹泻等情
况,将试验仔猪淘汰。
采血及抗体
检测:仔猪分别在7日、14日、21
日、28日、35日、42日时采血约5毫
升,分离血清后,用采购的试剂盒
进行抗体检测。
临床观察仔猪生长
情况:每天多次观察用于试验动物
的精神、饮食量、粪便情况等,并
做好记录。
数据判定标准:在实验
成立的条件下,样品K Q值≥25,判
定阳性;样品K Q值<0.4,判定阴
性; KQ=样品0D640纳米值/阳性对
照0D640纳米平均值×100%,计算
结果。
2 试验结果
2.1 临床仔猪正常生长情况
用于试验的4个规模猪场,如
果在试验时个别猪只出现严重腹泻
进而致死,都已经排除试验动物组
群,大部分试验母猪和仔猪均生长
良好。
2.2 抗体的结果检测
2016年下半年试验,从表1数
据可以看出,试验仔猪7日时蓝耳病
的母源抗体水平最高,阳性率值最
大,试验仔猪日龄增长,母源抗体
水平也在下降。
2018年上半年试验,由表2可
知,仔猪28日龄首免后体内猪蓝
表1 猪场60头仔猪不同日龄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单位:% A养殖场阳性率B养殖场阳性率C养殖场阳性率D养殖场阳性率
7日龄931009387
14日龄87878773
21日龄80807367
28日龄73676760
35日龄60535347
42日龄47474033
表2 猪场60头仔猪一免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单位:% A养殖场阳性率B养殖场阳性率C养殖场阳性率D养殖场阳性率
15天80939387
30天8710010093
50天93100100100
70天100100100100
100天100100100100
130天87939387
732019.6
动物生产
耳病抗体水平70天时有最大的阳性率。
试验仔猪生长,蓝耳病的抗体和阳性率随之下降。
试验仔猪在130日龄时抗体均值降到临界保护线以下。
3 结论和建议
试验的4个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不同,试验仔猪获得的母源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
律也不同。
综上,在仔猪日龄增
加,蓝耳病的抗体逐渐下降,符合
自然规律,由于还有其他的影响因
素,所以可能影响到试验仔猪的母
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抗体水平。
在35
日龄母源抗体均值降到临界保护线
(1∶16)以下。
猪蓝耳病首免日龄
应选择在28日龄最为适宜。
在首免
后猪蓝耳病抗体水平70天阳性率最
高。
随着仔猪日龄增长,其抗体水
平及阳性率逐渐下降。
在首免后130
日龄时抗体均值降到保护线以下。
猪蓝耳病二免日龄应选择在首免后4
个月最为适宜。
猪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刘晓庆
(山西省绛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山西 绛县 043600)
摘要:猪细菌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环境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猪场多发,危害较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原菌;预防必须加强猪场的管理,保持饮水清洁,把好饲料卫生关,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抗生素是治疗本病最好的药物,但需要注意休药期,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抗生素治疗后的猪群最好再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重新调理,中兽药可用于临出栏前育肥猪的治疗。
关键词:猪;细菌;腹泻;防治
猪细菌性腹泻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中小型猪场多发,尤其是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和管理水平低下的猪场,本病发病率更高,临床危害巨大。
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本病,下面我就其防治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1 常见病原分析
细菌性腹泻临床常见的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三种,这三种菌正常情况下在肠道内容物中也能分离到,也能将其称之为条件致病菌。
机体健康的情况下,肠道中以乳酸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为主的益生菌占
优势地位,能对致病菌产生抑制作
用,从而达到微生态菌群的平衡。
菌群平衡对于动物肠道至关重要,
饲料中成分除了自身分泌的消化酶
消化一部分外,微生物菌群也能起
到一定的助消化作用。
当菌群失衡
时,致病菌分泌的毒素会破坏肠道
环境,导致猪出现腹泻。
2 发病原因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
是肠道中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魏氏梭菌等为主的条件致病菌,在
诱发因素作用下乘机大量繁殖,引
发局部微生态菌群失衡,致病菌产
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增加,造成肠粘
膜发炎,渗透压升高,水分大量通
过肠壁血管进入肠腔内,导致病猪
出现腹泻。
另一种是猪场的饮水或
饲料有害微生物超标,或者饲喂泔
水时未进行灭菌处理,造成猪一次
性进食大量有害菌,超出了肠道微
生态本身的调控范围,引发菌群失
衡,感染猪出现腹泻。
概况来讲,
引发本病的病因一种是内在致病菌
引起,另一种是外源性有害菌感染
所致。
3 预防
结合发病原因,预防本病必须
加强猪场的管理,保持饮水清洁,
把好饲料卫生关,定期进行药物预
防。
3.1 加强猪场管理
管理必须是综合性的管理,
本病从仔猪到成年猪都能发生,而
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故
一定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粪便需
要每天进行清理,建议采用干清粪
模式,防止不同圈舍的病原相互扩
散,清理的粪便需要远离生产区,
集中堆肥发酵处理。
合理控制饲养
密度,猪舍温度维持在15~25℃之
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加
强猪场的消毒,特别是猪舍场地消
毒,地面可洒生石灰或喷雾过氧乙
酸溶液,每周不低于2次的带猪消
毒,夏季做好蚊虫的驱杀工作。
3.2 保持饮水清洁
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需要对饮
水进行消毒,保持水线干净卫生。
临床推荐复合过氧化氢溶液,过氧
化氢即我们常说的双氧水,由于分
解时能得到具有强氧化性的单原子
氧,可快速杀灭水中包括细菌、真
菌、病毒、霉形体等在内的病原,
多用于蓄水池、水线内壁污垢清理
及消毒,快速净化饮用水,防止致
病微生物通过水体传播。
清理水线
74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