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条件句习得研究——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谚语习得考察

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谚语习得考察

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谚语习得考察作者:杨浩帆陈丹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9期内容摘要:日语中的谚语像中文的一样简明扼要,因而时常会出现理解的偏误,给中国日语学习者造成困扰。

本文通过对谚语习得进行问卷调查,把握学习者的谚语掌握情况。

在此基础上探究谚语习得和日语能力水平以及日语学习年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谚语习得日语教学一.前言目前中日谚语对比的研究较多,但对日语学习者难以理解的谚语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的却为数不多。

本文将通过日语学习者的谚语习得调查,整理归纳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较易产生理解偏误的谚语类型。

二.谚语习得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问卷调查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为对象(涉及中国14个省以及在日的日语学习者),以问卷星网站为平台,把握不同的谚语特征和类别给谚语习得带来的影响以及日语学习者较易误解的谚语。

问卷调查中设置的谚语在特征上以“古文表达”和“体言结句”为主,并分为“源自生活的谚语”、“中日异形异义谚语”和“中日同形异义谚语”三类。

以下为问卷测试谚语正确率排名表(%):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正确率并不高,平均在40%左右。

并且,在N1取得140分以上的学习者正确率结果总体上比其他组类高,N3及以下的学习者总体来看正确率都偏低。

由此可以看出语法和词汇的薄弱是导致正确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N1和N2习得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N2习得者的正确率更高。

对此我们可以认为N2习得者在备考N1的过程中对文字、词汇以及语法相关的知识较为熟知。

而在“源自生活的谚语”这一领域N1习得者远高于N2习得者。

说明N1习得者的知识面更为广泛。

而“中日同形异义谚语”的全体正确率都较低,说明这个类别的谚语较易造成日语学习者的误解。

另一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相较学習年数而言,日语能力水平方面对谚语习得造成的影响更大。

此外,学习年数,可以理解“接触日语的时间”。

在一年时间内努力学习取得了N1水平能力的学习者,跟花一年时间取得了N2水平能力的学习者相比,前者所接触到的词汇和语法理应更多。

关于日语附和语的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日语附和语的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日语附和语的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密切和加深,中文和日语的学习已变得越来越普及。

然而,由于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存在一些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存在。

其中,附和语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现象,同时也是表现出日本社会独特文化的一种体现。

附和语在日语中广泛存在,尤其在社交场合中使用频率最高。

然而,针对附和语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在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之间的比较研究上,并未有深入探究。

二、研究意义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中附和语使用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及语言背景的异同,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也可以促进日语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掌握日语的表达方式和社交应用技能。

三、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的附和语使用的比较研究,探究两者在附和语的认知、使用频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目前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1.探究附和语在日语中的概念、功能及常见形式,以及在中国学习者中的应用情况。

2.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在附和语使用频率、词汇应用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3.分析附和语差异的原因,探究中日两国文化及语言背景、学习者个人因素等对附和语使用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掌握附和语在日语中的概念、功能及常见形式等基础知识。

2.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的附和语使用情况和习惯,以及对附和语的认知情况等信息。

3.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取更加深入的数据,以及探究中日两国附和语使用的差异和原因。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了解中日两国文化和语言在附和语应用上的异同和影响因素,并揭示出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在附和语使用上的差异和原因。

同时,本研究可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先导,为今后更多解决语言习得和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以中国学习者为中心的日语副词习得研究——以上级学习者为中心

以中国学习者为中心的日语副词习得研究——以上级学习者为中心

079文化纵横以中国学习者为中心的日语副词习得研究万(2013)指出在日语教育中关于动词和形容词等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日语副词的研究却相对来说较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副词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同时能正确使用副词的人却不多。

同时,副词在语法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为止的先行研究来看,洪磊(2012)首次以初级,中级学习者为中心,对至今为止的日语副词进行了研究。

熊(2014)对一部分副词的类义表现进行了研究。

从先行研究中可以看出,以上级学习者为焦点,调查副词整体情况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达到日语能力测试N1的中国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副词学习进行分析,明确副词的使用情况。

此外,还想明确初、中学习者和上级学习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关于副词的研究俞(1999)对副词进行了分类,把日语的副词的分为情态副词、程度副词、陈述副词三类。

除此之外,情态副词、程度副词、陈述副词、评价(注释或解说)副词、限定副词分为这五类的分类方式也被广泛采用。

李(2012)对日语副词“必ず”和“きっと”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对两个副词的区分和相同进行了总结。

王、曹(2004)对“まだ”和“「もう”进行了语义分析。

关于副词习得的研究关于副词的习得研究,洪(2012)以湖南大学日语专业的学习者为对象,分析了学习者的作文数据,首次明确了初级和中级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的整体情况。

熊(2014)以渤海大学的学生为中心,对日语学习者关于副词的类义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副词的误用分析,探讨了误用的原因,探讨了避免误用的方法。

洪(2012)第一次对初级和中级日语学习者的副词学习进行分析,但并没有针对上级学习者的副词学习进行研究。

熊(2014)只对副词的类义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他副词的实际习得情况并未提及。

本研究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以先行研究为基础,以阐明日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学习者的副词使用实际情况为目的。

另外,与初级和中级学习者相比较,分析不同的部分。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习得研究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习得研究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习得研究作者:王强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1期摘要:迄今为止,关于“は”和“が”的研究已有众多先例,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也得出了诸多不同结论。

在此基础上,八木(1998)对众多结论进行了总结,其后,迫田(2002)进一步引用了八木的概述。

在众多结论中,却少有围绕疑问词和“は/が”的对应进行的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初级日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的分析,围绕日语中疑问词和“は/が”的对应,进一步区分“は”和“が”在使用时的差异,以期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疑问词;主语;谓语;对应1.前言:富田(1997)基于MacWhinney(1987)等人在竞合理论中提倡的“线索引导下的学习”的假说,把“は”与“が”使用时的语言环境以两种线索(局部性线索与全局性线索)进行分类,并依据此分类对学习者的习得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所谓线索(キュー),是指在对该两助词使用时如何进行恰当选择。

局部性线索可以很容易使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进行准确选择,“だれ”等疑问词做主语时与助词“が”的搭配便是一例。

与局部性线索相对的全局性线索在引导学习者进行选择时往往较为隐晦和困难,其原因是全局性线索往往有两条以上。

富田在此分类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以让学习者选择填空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设置以线索的选择为重点,但其中也不乏与疑问词和“は/が”对应相关的内容。

本文以富田的结论为先行研究,力图揭示在对“は”和“が”进行习得的过程中,中国人初级日语学习者对局部性线索的理解,特别是疑问词和“は/が”的对应关系。

2.1调查原因及目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尤其是初级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は’和‘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的疑问。

对此问题,日语教师一般会以类似于“これは本です”和“これが本です”的两个例句,结合“これは何ですか”和“どれが本ですか”来解释说明。

但具体来说该如何对应,以及通过这种对应解释能否解答上述疑问,皆不明确。

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假定条件句句末语气使用浅析

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假定条件句句末语气使用浅析

日语学习者作文中假定条件句句末语气使用浅析刘思辰【期刊名称】《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4)005【摘要】以日语假定条件句"と""たら""なら""ば"为切入点,考察日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句末语气的使用情况.通过对语料库数据的统计发现,"ば"在后接认识类语气时以及"と"后接说明类语气时,学习者与母语话者有显著区别.另一方面,以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收集的作文语料库中的日语母语话者作文为参照,在厘清日语假定条件句"と""たら""なら""ば"四者语气使用差异的同时,将日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与母语话者的使用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话者在条件从句语气使用情况上的异同.结果显示,日语学习者在学习"ば"后接认识类语气的过程中,正逐步向母语话者靠近,表示推量语气的句子数量逐步增多;"と"在后接说明类语气时,学习者也有偏于好使用"からだ"的倾向.【总页数】4页(P85-88)【作者】刘思辰【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条件句表达范畴使用状况的调查--以“帐臻”用法为中心[J], 宫辛未2.关于日语条件句句末语气的考察——以「と」条件句为中心 [J], 叶秀华3.关于日语条件旬句末语气的考察——以「と」条件句为中心 [J], 叶秀华;4.句末语气词“就是”的语气类型——兼论词汇语义的语义滞留对虚化中语气词语气类型的影响 [J], 冯军伟5.从作述题的小句到句末语气词:“就是了”的形成机制 [J], 宋文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体”习得的实证研究

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体”习得的实证研究
罗雪琳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广州 ・ 5 1 0 2 2 5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 ・ 5 1 0 4 2 0 )
内容 提要 : 本研 究对 中 国 日语 学 习者 的作 文语料 库 进行 实证 分析 ,对 中 国 日语 学 习者 的 日语 “ 体”的 习得 状 况从 “ 体” 的 时 间特 性 的角度 进行 了调 查 。 通过 调 查发 现 , 日语 能力低 的学 习者 , 不 能 区分 S p e e c h ( S) 时与 E v e n t( E)时 。随 着 日语 能力 的提 高 ,能 够根据 s时和 E时 的关 系 ,理解 句子 的 时 间关 系,程 度 更 高的学 习者 能够理 解 R e f e r e n c e( R)时,根据 S时、E时、R时 间三个 重要 时 间来把握 事 态。
素加 以考虑,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 “ 体 ”的 习得进行研究 。
( a s p e c t )”的研 究非常多 ( C o m r i e ,1 9 7 6 , V e n d l e r ,1 9 6 7 , 金
田一 ,1 9 5 0 ,寺 村,1 9 8 4 ,高桥 ,1 9 8 5 ,奥田,1 9 7 7 ,工藤 ,
从词 汇的角度 进行 的习得研究 主要有 S h i r a i 和
K u r 0 n o ( 1 9 9 8 ) 、s h i b a t a ( 1 9 9 9 ) 、 村 ( 三1 9 9 9 )、 小山 ( 2 0 0 4 )、 盐川 ( 2 0 0 7 )等 ,主要是对著名的 “ a s p e c t 假设 ”进行验证 。
程进 行 了纵 向研 究 ,认 为 “ 幼儿在 母语 习得 的初期 阶段 , 只在 表达瞬 间发生 的事物时才 使用过去 或完成 的语法形 式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日语汉字词及其对中国学习者习得的影响。

我们将从日语汉字词的起源、演变及其在现代日语中的地位入手,探讨这些词汇对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影响和挑战。

我们还将分析中国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汉字词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和学习策略。

日语汉字词,即源于汉字、但在日语中具有独特发音和意义的词汇,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词汇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然而,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虽然汉字词在形态上与中文汉字相似,但其发音和意义往往与中文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为中国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日语汉字词的起源、分类及其在现代日语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这些词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还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以帮助中国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日语汉字词,提高日语水平。

二、日语汉字词的历史与现状日语汉字词,即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演变过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系统,早在公元前后就开始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在日语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汉字作为官方和学术语言被大量使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万叶集》,多以汉字书写。

然而,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以后,随着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创制和普及,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更多地被用于书写外来语和专有名词。

然而,到了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以后,随着日本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引进和学习,汉字词在日语中再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日语授受句学习中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母语迁移的实证研究

日语授受句学习中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母语迁移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研究对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授受句过程中的母语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授受句中的“ニ”格对格和“カラ”格对象格的使用进行了考察,探索其正确使用率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学习时长的关系。

同时对不同学习时长的中国人使用日语授受动词的正确率进行了调查,探讨其使用正确率与学习时长的关系,并分析母语的正负迁移在日语授受句学习中的影响。

关键词授受句授受标记句法结构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Learners'Mother Tongue Transfer in Learning Japanese Give-Receive Sentences// Chen WenjunAbstract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eople's learning of Japanese give-receive sentences.The use of“ニ”and “カラ”the sentences was examin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racy rate of using them and the duration of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learning.At the same time,the accuracy rate of Japanese give-receive verbs used in different learning du-rations was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racy rate of use and the duration of learning.It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migrations of mother tongue on the learning of Japanese give-receive sentences.Key words give-receive sentences;give-receive words;syntactic structure1引言日语中的授受句不仅是日语重要语法点之一,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ofs that the independent thinking through samples should be a choice for the study of conditional clauses.Meanwhile,it makes clear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in the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II
第 帚二 一章 早先 尢行 仃研 饼究 艽
第一节 日语条件句的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
目前为止,日语条件句的相关研究很多,早在20世纪初就已有相关研究问世, 经过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条件句研究日趋完善,甚至已有走出日语条件句这个 狭窄的范围,与世界条件句研究相接轨的趋势。本章将从日本关于曰语条件句的 研究、国内关于日语条件句的研究与日语条件句概述个方面来加以简单的介绍。
赵弦山\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2,0 I。年∥月z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堑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婆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奠灿 导师签名:舸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第二章先行研究
(--)日语条件句研究史 从日语条件句的研究史方面来看,日语条件句的研究是从“未定一既定呼应论”
(即假定与确定的呼应论)的探讨开始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以词法学为研究中心 的传统日语语法研究中向句法学发展的表现之一。
(1)大板文彦的观点 大概文彦立足于传统日语语法研究,将,f看作为表示原因与结果的助词,当 ,≮“接动词、形容词、助动词的已然形时表示既定意义,接动词、形容词、助动 词的未然形时表示未定意义”①,将已然形+,f和未然形+,≮分别与既定和未定相 对应,更进一步论述“助词、助动词瞄、岂屯、P、P屯的未定与既定也应以时 态的呼应为准’’②,提倡未定与未定相呼应,既定与既定相呼应的“呼应论”。 而在此之后的山田孝雄、松尾舍治郎、松下大三郎等则对“呼应论"进行了 批判。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20I口年‘月 2日 签字日期:∥f驴年占月L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一章绪论
第 弟一一早章瑁绪下论匕
第一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日语条件句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 学习日语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人可以自如地区别使用,但是 对于将日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人来说,其间的区别却非常难以掌握。很多学 习者虽然通过课堂、教材、参考书等多种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甚至做了大量 的练习,可还是无法很好地掌握日语条件句的用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下使用 错误的句子。如:
本文旨在研究日语条件句习得状况,需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以 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展开调查,并将调查对象进一步详细分为初级学习者(大 学二年级学习者),中级学习者(大学三,四年级学习者),高级日语学习者(结 束本科学习后仍在继续深造的学习者)以期得到更广泛、更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
第三节研究方法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日本的 交流从经济合作、学术探讨、民间互访到文化交流、友好城市缔结等方面日益加 深,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开设有日语专业的大专院校已 近600所,此外私人设立的语言学校也在不断增加之中。学习日语的人数也与日 俱增,据相关统计已达68万人之多,这其中除了日语专业学生之外,更有以出国 研修、技术交流、旅行等为目的积极学习日语的学习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 语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面临着这巨大的挑战。虽然我国的日语教育水 平大有提高,然而就日语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的研究在日语相关研究中却少之又 少,急需进一步加强。
(1)P弓中否拯6日本器燃上手I:荔世否上弓I己经哆丧寸为、。 (2)P弓它。百行<换岛屯。岂早<向二弓汇着砉丧中力、。 (3)日本器投岛瑟世丧世凡。 (4)王冬丸拴b茫砌℃寸。 (5)毛。岛I二行时f芸危敬I,、℃中上。 (6)/弋y j yK向力、完暇、何屯喜时栓l,、。 上述典型的使用错误不仅在初级日语学习者中经常出现,就连高级日语学习 者,甚至是可以自由运用日语、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也难以避免。而导致这一现 象的原因除了中国日语学习者汉语母语的干扰与日语条件句本身的复杂性之外, 笔者认为在学习者日语习得过程中也受到一定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语条件旬的介绍,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条件句实际习得状 况的考察与分析,结合汉语对日语条件句习得的干涉等探索适合汉语母语学习者 的条件句习得方法,希望能籍此为日语教育尽微薄之力。
本文以目前为止的中日两国先行研究为参考,进一步阐述日语条件句的具体 含义及使用方法,明确各种使用方法间的细微差异以明确日语条件旬本身对于学 习者习得的影响,并展开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母语汉语对于学 习者条件句习得的影响试探索更适合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条件句习得方法。具体研 究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研读至今为止的国内外条件句相关研究著作与成果,找到先行研 究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
language learners shows ambigu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four Japanese
conditional sentences;especially the subtl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models are not
clauses,the thesis aims at the exploration to find a more appropriate way for Chinese learners to acquire such sentence patterns.The questionnaire done by 50 Japanese
Japanese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the acquisition of the conditional clauses;questionnaire;analysis;
.II.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堑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一、日本关于日语条件句的研究
(一)总述 日本方面以条件表现的分类、各自的用法、特征等为中心进行分析的研究相
对较多。到目前为止的日语条件句的研究主要从两大观点出发。一是从如何把握 (捕捉)事实这一观点出发的研究,这里所指的条件句在一定意义上被看作假定 条件。若将这一“假定"单纯地定义为“事实’’的对立概念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有时明确的事实也会被当作假设而表述。然而,如果考虑到与被称作确定条 件的因果关系句的对立的话,又不得不以一定的形式与事实建立关系。二是从前 后项的关联性出发的研究,根据一般与个别、必然与偶然等各种对立概念而进行 分类,最终在狭义上分为了现代日语中的四类,即卜、/弋、夕乡、于乡四种条件 旬。在此方面较权威的研究者主要有益冈隆志(神户外国语大学教授)、仁田义雄 (大阪大学教授)、田中宽、有田节子(大阪樟蓖女子大学学芸学部助教授). 等,其中尤以有田节子在此方面的研究最多,除了大量的论文外,更是出版了许 多相关专注。在日本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明确了条件句的界定、l、·夕乡·于乡· /≮等的具体区别。益冈隆志、仁田义雄主要立足于条件句中的前项与后项或者说 从属节与主节之间的依存关系为出发点展开论述,而田中宽则是从语义学的角度 出发将条件旬及条件表现通过整理而体系化了。
.2.
第一章绪论
第二阶段:自行总结日语条件句意义、分类、各分类间的共通点与不同点, 总结学习者易错点,同时形成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散发与回收调查问卷。 第四阶段: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并结合前三个阶段的研究得出结论。
第四节论文构成
本文共由六部分组成。首先在摘要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总括,后正文分为五部 分:第一章为本文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同时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为先行 研究,从日本方面与国内方面简述了到目前为止的日语条件句研究发展史及相关 研究成果,简单论述了四种日语条件句的用法,并对于四种条件句的异同进行了 解析以求能够加深学习者对于四种条件句的理解,并发现了先行研究中存在的针 对条件句习得的研究较少的问题。第三章从学习者条件句习得状况和条件句习得 方法两方面分析了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得出了目前在条件旬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第四章简述了汉语条件旬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结 合调查问卷中的误用例,从汉语语尾与日语相比没有变化、汉语语义表达方式的 干涉、汉语条件句本身的干涉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汉语条件句对于日语条件句习得 的干涉。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经过总结最终得出的由例句入手,自主 思考的条件句习得方法,同时也明确了思考在日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yet grasped.The learning methods want variety,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thinking; instead students are learning the language inacfively.A further study of the problems
黑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日语条件句习得研究——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 姓名:赵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日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卢万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