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鲁教版语文六下写作《黄河,母亲河》word教案
黄河,母亲河 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知道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保护黄河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文化价值。
黄河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积极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提问学生:“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利用地图和图表,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地理信息。
讲述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黄河对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黄河的忧患展示黄河近年来出现的水土流失、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图片和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用水、工业污染等。
5、保护黄河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保护黄河的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合理调配水资源、治理污染等。
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黄河贡献力量。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概况、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保护黄河的理念。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感情和期望。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流经情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概况: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黄河文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等。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黄河的影响。
2. 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及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内涵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分享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黄河,母亲河》相关章节。
2. 课件:黄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3. 资料:黄河流域的环保案例、保护措施等。
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内涵等,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黄河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的保护意义。
七、课下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流经的省份。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下作业:评价学生完成的地图、文章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等基本信息。
2. 培养学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的初步认识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 难点: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面貌。
2. 地图解读:引导学生查看中国地图,找出黄河的流经省份和全长。
3. 视频资料:播放关于黄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全长以及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母亲河。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黄河流经省份的地图,加深对黄河地理位置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黄河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难点:黄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黄河起源和发展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黄河历史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变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历史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黄河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图,加深对黄河历史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黄河历史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行动。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筛选的能力,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了解黄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来捡拾沉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示未来。
一、复习《黄河颂》一课,查找有关资料,研讨下列问题1、复习《黄河颂》,用比赛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材料。
2、讲述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
3、总结过渡。
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然而令众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二、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三、了解现状,保护黄河导入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及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1、大屏幕出示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
(配有背景音乐《黄水谣》及简短的解说词)2、品读黄河:⑴ 读:发给学生两篇文章,找同学诵读⑵ 品: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听后的感受3、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黄河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下面,让我们来倾听炎黄子孙对黄河的心声。
四、综合写作1、美文朗诵:⑴ 欣赏《话说长江》片段⑵ 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2、课堂小结: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3、布置作业:(任选一题)⑴ “我的母亲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美好愿望。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黄河,母亲河》,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条著名的河流。
1.2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教师的介绍,对黄河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1.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流经省份、全长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师活动:向学生讲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籍中的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
2.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对黄河的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2.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第三章:黄河的地理特征3.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黄河的主要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流域地形等。
3.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对黄河的地理位置有更直观的认识。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河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第四章:黄河的生态环境4.1 教师活动:向学生讲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
4.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黄河的文化底蕴5.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
5.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5.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第六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6.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黄河自古以来的人类治理与开发活动,如大禹治水、水利工程等。
6.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历程,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引导学生认识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黄河的概况介绍黄河对我国的影响1.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河的壮观景象。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对我国的意义,如灌溉、发电、防洪等。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以及其流经省份和重要城市。
引导学生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认识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2.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省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
第三章:黄河的治理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治理历程,认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和困难。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提出自己的建议。
3.2 教学内容黄河的治理历程和成果当前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3.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视频资料,展示黄河治理的历程和成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黄河。
第四章:黄河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特色,认识黄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欣赏黄河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黄河流域的主要文化遗址和文化特色黄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4.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和文化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进行文化鉴赏。
第五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认识生态环境对黄河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5.2 教学内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措施和方法5.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第六章: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认识黄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成语、诗歌等。
3.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难点:1. 黄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黄河对我国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与黄河相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
3. 黄河保护的相关政策及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
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总结出可行的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3. 家庭作业: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活动设计6. 黄河地理知识问答目的: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抢答比赛。
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7. 黄河文化展示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
内容: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历史故事等。
8. 黄河保护讨论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特点。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
(3)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
(2)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3)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
(2)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设计教学活动及实践操作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景。
(2)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分析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2. 调查身边的用水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二:黄河发源地
图片三:黄河地图
图片四:黄河入海口
图片五:全国水系图: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
B竞赛-------黄河常识题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3、黄河注入什么海?
B说黄河俗语:
1、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2、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C谈黄河成语
1、河清海晏(yàn):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
2、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③“___”,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河清海晏)
④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的____。(中流砥柱)
成语:
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河清云庆----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活动流程:
环节一:走近黄河,让学生观看关于黄河的图片。(PPT)
考考你-------你记住了多少刚才提供的诗文?
环节四:黄河忧患
展示黄河以前,现今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对比中让学生了解黄河现状堪忧。
A学练宣传标语:
考考你的才思--------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附:写宣传标语注意点:
形式上------简短;生动(使用修辞);句式
内容上------通俗易懂;体现宣传目的
三.总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及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关注黄河、关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及人文素养。
教法
合作教学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备注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河清人寿---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我的宣传标语:
保护黄河,人人有责!
黄河是养我母亲,保护是报她恩情。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长江黄河两大江,保护“父母”子有责。
3、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4、中流砥(dĭ)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除了老师给你们单独补充的这四个成语之外,你有没有查找积累一些别的有关黄河的成语呢?
环节三:记黄河诗文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幻灯片展示诗文)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1、2
2、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3、渤海
4、5464公里
5.几
6.山东省
(大禹 疏导引流)
考考你------你还记得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吗?
用你熟知的一句俗语写段话展示给大家:
考考你------
①.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____。(望洋兴叹)
②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___,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泾渭分明)
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人们若还不觉醒,华夏子女便无妈
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母亲乳汁永不干涸。
让学生在此环节中,欣赏感受黄河的魅力,爱上母亲河。
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西安市第七十二中学教师电子教案
课时
综合性学习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周次
第周
课题
《黄河,母亲河》
授课类型
新课
班级
七年级
课时数
二课时
本课课时
第1、2课时
教具
PPT
教材
分析
教学内容简析:《黄河,母亲河》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毕竟学生身处和平盛世,年龄尚小,要让他们感同身受参与其中很难。而本活动正是以本单元第六课《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到课外,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深化拓展,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而“环境保护”既是很多学科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又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利用这次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关爱黄河,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是一个良好契机和突破口。
4、黄河全长多Biblioteka 公里?5、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6、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环节二:黄河文化
A讲黄河传说:(见学案)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