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重点讲解及教材问题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提升训练含解析苏教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Li 7 Cl 35.5 K 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江西赣州十五县(市)十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王老吉凉茶D.消毒用的碘酒2.(2021辽宁协作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CO2、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苏打、小苏打都属于盐C.硝酸银、水银都属于化合物D.硫酸、醋酸都属于酸3.(2021江苏启东中学高一上月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活字印刷C.粮食酿醋D.火药使用4.(2021河南豫西名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关于下列词句或谚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前半句话与胶体知识有关5.(2021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B.摩尔是一个物理量C.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g(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一个CO2分子的质量约为44N A6.(2021安徽安庆高一上期中)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A.Cu、CuO、Cu(OH)2B.C、CO、H2CO3C.CaO、Ca(OH)2、CaCO3D.H2O2、H2、H2O7.(2021吉林长春高一上期末)下雪时,常用融雪剂清理路面。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3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单质金属:Na、Mg、Al非金属:S、O、N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无机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注: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乙醇(酒精)之类的就是有机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意义: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
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3.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答案

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答案
《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答案》
在高中必修一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课文和知识点。
而对于这些课
文习题,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就
让我们来看看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的答案吧。
1.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这样才能取
得乐趣和成就。
2.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谁?
答案:金陵十二钗是指贾府和王府的十二位女子,她们各有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
3. 《鲁迅文集》中的《狂人日记》通过怎样的方式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答案:《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和内心的挣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呼吁人们要有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4. 《朱自清散文选》中的《背影》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答案:《背影》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父亲送他上学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 《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先为国家和民族的忧患而忧虑,后为国家
和民族的幸福而欢乐。
通过对这些课文习题的答案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
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对待这些习题,取得更好的
成绩。
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学问点提纲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
且正价与最低负价肯定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依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
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
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把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①把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把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把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化学查缺补漏技巧和方法第一,要看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里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考哪些核心学问,看看自己在哪一个学问块还有问题,重点去抓它。
另外一个看点样题,就是题型示例。
其次,要看教材。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各区县所用教材都是人教版,编写特别规范。
命题专家会在教材当中选取一些核心内容,甚至会将商量内容和试验内容放到高考题中。
第三,看经典题。
首先要训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是找到精品题型进行训练。
怎么提高化学成果仔细听课这是最简洁快捷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为什么怎么说呢?由于化学不需要像物理数学那样花特别多的时间去做题和讨论,化学学问点特殊多、而且咋,化学可以〔课前预习〕,但课堂上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往往老师讲一遍就能记住70%80%,所以上课肯定要仔细听讲。
2023年春高一化学专题01 硫及其化合物 教材精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专题01 硫及其化合物(教材深度精讲)【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硫的化合价变化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实验现象中找证据进行推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SO2有关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知识导图】【目标导航】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
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中通过框图推断题、工业生产流程题、实验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考点: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以环保问题为载体考查SO2性质的试题应予以关注;2、H2SO4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因而要理解、掌握H2SO4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应用。
从命题形式来看,1、硫酸一般不单独命题,而在选择题的选项出现或穿插在主观题中。
2、环境污染和防护与工农业联系紧密,又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为背景,既可以构成选择题的选项,又可以构成主观题。
从分值来看,选择题4-8分,主观题8-10分。
【重难点精讲】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例存在; (2)化合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硫化物:硫铁矿FeS 2、黄铜矿CuFeS 2硫酸盐:芒硝Na 2SO 4·10H 2O 、石膏CaSO 4·2H 2O 、明矾KAl(SO 4)2·12H 2O 其它:蛋白质、化石燃料。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课后习题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过氧化氢、氨水都是纯净物B.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C.磷酸钙属于正盐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过氧化氢都是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B正确;磷酸钙是磷酸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得到的盐,属于正盐,C正确;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D正确。
2.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C.NaCl NaNO3D.C CuO溶液与Ba(OH)2、Ca(OH)2等溶液反应可以一步生成NaOH;CaCO3 2CO3受热分解生成CaO;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NaNO3;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uO。
3.某同学要在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
硫酸与铁、氢氧化钠均能反应,与碳不反应,A 错误;氧气与铁和碳均能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碳均能反应,与铁和稀盐酸均不反应,C正确;氧化钙与碳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D错误。
4.下列物质可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钠C.醋酸D.氨水,盐酸为强酸、氢氧化钠为强碱、醋酸为弱酸、氨水为弱碱溶液,A正确。
5.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A.4个B.5个C.6个D.7个CuO+H2SO4,Fe+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C 正确。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1 -1、物质的分类................................................................................................................ - 1 -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 6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 - 13 -1、物质的量 ................................................................................................................. - 13 -2、气体摩尔体积.......................................................................................................... - 18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 23 -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合格过关练]1.原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液态物质,加热原油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汽化,然后冷凝,就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知识架构第一讲集合★知识梳理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①两个集合的交集:= ;A B {}x x A x B ∈∈且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③设全集是U,集合,则A U ⊆U C A ={}x x U x A ∈∉且{|B x x ={|B x x =★重、难点突破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2.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问题:已知集合( ) 221,1,9432x y x y M x N y ⎧⎫⎧⎫=+==+=⋂⎨⎬⎨⎬⎩⎭⎩⎭则M N= A. ;B.;C. ;D. Φ{})2,0(),0,3([]3,3-{}3,2[错解]误以为集合表示椭圆,集合表示直线,由于这直线过椭圆的两个顶点,于是错选B M 14922=+y x N 123=+y x [正解] C ; 显然,,故{}33≤≤-=x x M R N =]3,3[-=N M(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V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则B A ⊆C B ⊆C 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交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φφ= A A B A ⊆ B B A ⊆ B A A B A ⊆⇔=(2)并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A A =φ A B A ⊇ B B A ⊇ A B A B A ⊆⇔=(3)交、并、补集的关系①;φ=A C A U U A C A U =②;)()()(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题型1: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例1](2008年江西理)定义集合运算:.设{}|,,A B z z xy x A y B *==∈∈{}{}1,2,0,2A B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 B *A .0;B .2;C .3;D .6[解题思路]根据的定义,让在中逐一取值,让在中逐一取值,在值就是的元素A B *x A y B xy A B *[解析]:正确解答本题,必需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显然,根据题中定义的集合运算知=,故应选择D A B *A B *{}4,2,0【名师指引】这类将新定义的运算引入集合的问题因为背景公平,所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这时要充分理解所定义的运算即可,但要特别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年
【专题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主体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先秦(起源奠基时期)、秦汉(形成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曲折发展时期)、隋唐(鼎盛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元(继续发展时期)、明清(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本专题主要线索:
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即由以宗族血缘为特征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过渡到以皇权为核
心的官僚体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线索:专制主义发展体现为皇权高度集中的趋势;中央集权发展
体现为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的趋势。
【考点精要】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
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形成
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是分配权力的原则。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
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2、思考:同为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角度:从两种制度的差异中找到原因。
(1)建立基础: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
(2)传承制度:分封制是诸侯王位世袭;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3)官吏权利:分封制诸侯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郡县制的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4)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立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5)官员职责范围:诸侯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郡县制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
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6)历史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中央
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4)军事: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
(5)交通:修驰道,直道,开人工渠道——灵渠。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积极作用)
(3)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消极)
5、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易混辨析】
1、封邦建国不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封建”就是指分封制。
2、嫡长子不一定就是长子。
“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嫡妻(正妻)所生为“嫡子”,其妾所生为“庶子”;“庶子”可能比“嫡子”年长。
诸“嫡子”中长子为“嫡长子”。
3、“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君主专制”。
“专制制度”指的是一切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的都是专制制度;“君主专制”专指有君主称号的人(皇帝、国王等)的专制统治,我国古代的秦朝及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
4、元朝并不是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的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由宣政院直辖;其它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5、明朝内阁制不是前代宰相制度的延续。
在明朝以前的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是“百官之首”十分稳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7:【自我测评】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亲亲”、“尊尊”之义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作为维持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核心特点。
P7:【材料阅读与思考】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采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到西周。
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P11:【自我测评】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P11:【材料阅读与思考】秦自商鞅以后,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
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
但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
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
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
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所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12:【学习思考】皇帝专权的制度虽然是秦始皇所创立,而专制主义体制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
商鞅变法使这种体制在秦国得以确立。
实际上在其他若干强国,也已经开始实行这一制度。
法家政治思想的原则之一,就是帝王的专权。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韩非子》也主张“法”是君王集权的工具。
这些理论,都构成了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基础。
后来历朝制度,大体都是皇帝专制的制度。
皇权因各种原因不能专断,只是非常例的特殊情形。
帝制决定着这一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是与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基础的事实相关的。
P15:【学习思考】科举制通过考试方式选拔政府行政官吏:从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与客观;从选拔标准上看,择优录用。
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反映出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上升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最后达到掌握政权的目的。
P16:【自我测评】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决策权、司法权、立法权和军事权诸多权力于一身。
P16:【材料阅读与思考】这里所谓“分宰相之权”,实际上是专制时代帝王通常的政治行为。
皇帝一旦掌握最高权力,就往往牢牢地把握住最高决策权,即使对于总理国家政务的高级助手,也不愿意分权。
这符合法家“权势不可以借人” “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的政治理论原则的。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P17:【学习思考】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消除丞相之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或进一步加强皇权。
)
P19:【学习思考】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可国家的统一,但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P20:【自我测评】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史实都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
P20:【材料阅读与思考】皇帝通过军机处把原属内阁的那点有限的参预机密之权也给收回了,导致“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所以有“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
但我们也应看到,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说其“隐然执政之府”,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