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熊艳; 徐艳梅; 许传文【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9(048)019【总页数】4页(P3253-3256)【关键词】神经妥乐平; 普瑞巴林; 肾透析;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作者】熊艳; 徐艳梅; 许传文【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肾内科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9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侵犯皮肤和神经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1],其主要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

尿毒症患者普遍因贫血、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及长期透析致其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带状疱疹,且疼痛剧烈,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

本研究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继发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8月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时均未应用免疫抑制剂。

所有患者均具有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发病后经过各种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但疼痛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分。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分组和给药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费森尤思透析机及一次性高通量透析器,每周透析12 h,所有患者均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控制血压、控制营养不良及带状疱疹的一般治疗。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n=18)和治疗组(n=20)。

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胶囊(乐瑞卡),起始75 mg/d,分2次服用,1周后150 mg/d,分2次服用,治疗2周后仍未缓解者,加量至300 mg/d,分2次服用维持应用。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病因进行分析,介绍了该疗法的治疗原理,并探讨了疗效观察方法和结果。

结果显示,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该疗法的机制和持续性效果。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验证。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体外冲击波疗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治疗原理、病因分析、作用、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皮疹消退后持续的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传统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修复和治疗神经损伤的新型治疗方法。

通过将神经妥乐平与体外冲击波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缓解神经痛症状。

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被认为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疗效观察数据支持。

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并为神经痛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应用前景广阔,我们期待通过本研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观察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

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

普瑞巴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

参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

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能够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疗效;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性;普瑞巴林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与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1]。

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临床特征。

按痛觉冲动的发生部位,疼痛可以分为:内脏痛、躯体痛、神经性疼痛。

神经痛是因为神经系统损伤或者受到肿瘤浸润或压迫导致[2]。

根据原发损伤或功能障碍发生在神经内的位置,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被认为来源于周围及中枢两类。

物理性的机械损伤、代谢或营养性神经改变、病毒感染、药物或放疗的神经毒性、缺血性神经损害、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等。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2.7±5.9)岁;参照组女性15例,男性24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51.8±5.7)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临床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临床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临床疗效观察陈秀道;王发明;庞伟茂【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3(025)003【摘要】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4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1日300mg,分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缓释片1日400mg,分早、晚两次口服,两组治疗均持续14d为1个疗程,现察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丘脑疼痛的缓解程度、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第一天,观察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第七天、第十四天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后第七天、第十四天两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68.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一周(治疗后第一~七天),对照组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 <0.05);治疗第二周(治疗后第八~十四天),对照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口干、尿潴留、瘙痒、嗜睡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 <0.05).结论在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方面,卡马西平缓释片起效相对较快,但治疗7d后普瑞巴林胶囊临床疗效比卡马西平缓释片显著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卡马西平缓释片低,患者易于接受.【总页数】2页(P117-118)【作者】陈秀道;王发明;庞伟茂【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天台31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 [J], 林芳萍;赵涌琪;蒋晓江2.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丘脑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J], 胡琼力;钟水生;廖华印;胡运新;杨慧;李志刚;廖硕希;唐小梅3.普瑞巴林联合氟哌噻吨美丽曲辛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袁玉洁;杨锐;牟亚婷;孟庆莲;李皓;秘嘉伟4.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 [J], 刘聪;杨玉峰;李建波;李国平5.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付志中;许娟;冯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引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带状皮疹及神经痛病变,它常常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痛是慢性疼痛的一种形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神经妥乐平是一种抗癫痫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缓解神经痛。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释放高能量冲击波来治疗慢性疼痛。

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均为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妥乐平单独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口服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8周;同时每周接受3次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共24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口服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8周。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

体外冲击波疗法和神经妥乐平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应用神经妥乐平,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以加速神经受损的修复和再生。

讨论:神经妥乐平是目前治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本研究观察到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的优势,可能是由于体外冲击波疗法能够通过改变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活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体外冲击波疗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

结论:。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66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普瑞巴林胶囊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3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意义(P>0.05),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瑞巴林;卒中;丘脑痛卒中后丘脑痛为典型中枢性疼痛,具有较高致残率,患者常伴有持续疼痛与身体对侧弥散性疼痛[1]。

普瑞巴林是中枢性疼痛治疗一线用药,可有效改善丘脑痛,患者耐受性较好。

为进一步分析普瑞巴林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给予66例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干预,现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66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3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卒中后丘脑痛诊断标准;2、无精神疾病史,且认知功能正常;3、无药物过敏史;4、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2、依从性较差;3、中途退出者。

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4-65岁,平均(59.12±0.31)岁;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0-65岁,平均(58.97±0.22)岁,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氟吡汀胶囊(生产厂家: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53017,规格:0.1g)口服,每次1粒,每天服用3-4次。

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J20160022,规格:150mg)口服,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每日2次,1周内根据患者耐受性,增加至每次150mg,每日2次。

80例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的观察

80例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的观察

80例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2014年8月来院门诊就诊的随机选取神经痛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分别在治疗14天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在治疗后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对神经痛的缓解优于对照组(p=0.0024),观察组的止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

结论使用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痛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普瑞巴林神经妥乐平神经痛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089-02神经痛的全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根据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

导致外周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很多,其中包括:创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及营养障碍。

导致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病因包括:卒中、脊髓损害、多发性硬化症、肿瘤等。

最常见的外周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型颈椎病、三叉神经痛、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6%-7.7%。

20-24%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50岁以上感染带状疱疹的患者,在疱疹治愈3个月后,25%-50%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0%行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患术后神经痛,1/3的肿瘤患者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7%腰背痛患者可能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

因此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身边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神经痛。

”由于神经痛是因神经异常放电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传统止痛药物包括阿片类(如吗啡、杜冷丁等)和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治疗神经痛的效果都不甚理想。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共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三组:普瑞巴林组、加巴喷丁组、卡马西平缓释片组,每组32例,三组患者分别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卡马西平缓释片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药物。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 周进行NRS评分及睡眠障碍评分,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普瑞巴林组在治疗后1周NRS 评分下降,且在此后各个时点下降明显(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普瑞巴林组在治疗后1、2、4、8 周的睡眠障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其他两组同期(P<0.01)。

结论普瑞巴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改善患者疼痛及睡眠障碍,不良反应少,药物耐受性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for thalamic pain after Stroke treated with pregabalin.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thalamic pain from 2012 June to 2015 March were randomized equally into three groups:pregabalin group,gabapentin group and carbamazepine group,32cases in each group.After mana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each group received respective drugs,out of other analgesic drugs during treatment.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with NRS and sleep disorder score before treatment and1,2,4,8weeks,while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RS of pregabalin group decreased in each time point (P<0.05),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0.01). The sleep disorder scores of pregabali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nd1,2,4,8weeks was different statistically(P<0.05),and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P<0.01).Conclusion Pregabalin can improve thalamic pain and sleep disorder of patients,with little adverse effects,and is well tolerated.[Key words] Pregabalin;Thalamic pain;Stroke丘腦卒中后丘脑痛并不少见,它也是最常见的中枢性疼痛[1],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难以忍受的自发性疼痛,常引起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国栋邢俊领姜洪波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33期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64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普瑞巴林;丘脑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neurotropin combined with pregabalin in the treatment of thalamic pain.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thalamic p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regabali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and the treatment received another additional treatment by neurotropin.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decrease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more obvious decreased score. Moreover,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cur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eurotropin; Pregabalin; Thalamic pain
丘脑痛是由于丘脑外侧核群病变引起的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疼痛性质多难描述,部位
多弥散、不固定,可因各种情绪刺激而加剧,常伴血糖增高或血压增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

随着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丘脑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临床上抗抑郁药、新型抗癫痫药的应用暂取得一定疗效,但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着重探究神经妥乐平
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途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2014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丘脑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

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
(55.0±10.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6.0±11.3)岁。

以上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有丘脑部位病变;病变对侧肢体弥漫性疼痛且经肌电图及神经传导
检查无肌肉、神经受损表现等符合丘脑痛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上,给予口服普瑞巴林75 mg/次, 2次/d 为起始剂量,以后根据疗效及耐受性在1周内增量1次至300 mg/d,分2 ~ 3 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神经妥乐平针7.2 U静脉滴注, 1次
/d。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束后患者复诊,观察疗效。

1. 3 疗效判断标准[2] 采用VAS评分标准,从0~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VAS下降程度来评定:VAS下降率≥80%为显著有效, 20%~80%为有效,≤20%为无效, VAS上升者为恶化,治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尤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丘脑痛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丘脑病变致疼痛冲动传递的上行通路受损,大脑皮层对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伤害性感觉神经系统的活动被活化,从而诱发痛觉过敏及自发痛。

也有学者认为丘脑痛与痛觉调节功能改变有关,而痛觉的调制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多种神经递质参与的生理过程[3]。

普瑞巴林是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种类似物,但对GABA受体无药理活性,具有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

研究表明普瑞巴林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一种亚基α2-δ蛋白,减少钙离子内流,进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盐、P物质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有效控制神经性疼痛[4]。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的皮肤组织,从其炎性组织中提炼而成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表明本药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活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得以实现,增强了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系统对疼痛的下行抑制通路的作用[5, 6]。

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是重要的疼痛调节机构,从下丘脑经中脑、延髓下行至脊髓后角。

且神经妥乐平还可以抑制激肽释放酶,从而阻止缓激肽的合成,进而减轻变态反应及疼痛。

有学者认为神经妥乐平对机体的正常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与麻醉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机制不同,不会产生前者在发挥止痛作用时的不良反应[7]。

综上所述,神经妥乐平与普瑞巴林镇痛机制不同,二者联合用药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崔丽英,等.神经病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2] 王伟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1):483.
[3] Campbell JN, Meyer RA. Mechanisms of neuropathic pain. Neuron, 2006, 52(1):77-92.
[4] 张秀双,倪家骧.普瑞巴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16):1453-1455.
[5] Toda K, Muneashige H, Ikuta Y.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neurotropin in a rat model of painful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 Life Sci, 1998, 62(10):913-921.
[6] Miura T, Okazaki R, Yoshida H, et al. Mechanisms of analgesic action of neurotropin on chronic pain i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c rat: roles of descending noradrenergic and serotonergic systems. J Pharmacol Sci, 2005, 97(3):429-436.
[7] 胡昔权,窦祖林,朱洪翔.神经妥乐平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2):94-96.
[收稿日期:2015-07-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