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完整)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学》第1章 绪论

《食品安全学》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导论

谢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的现代内涵
❖ 一 何为食品安全
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疾病感染,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 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可分为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
第一章 导论
❖ 二 .化学物质的毒性概念与饮食风险的概念
有毒物质≠有毒食品
3 20世纪以后,农药、兽药产业发展迅速,在动植物的养殖种植中得到 广泛应用,再加上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使得食品中的有毒有 害物质逐渐增多,一些促进粮食增收的药物反过来却引起了新的食品 安全问题-农残,药残等,如DDT,六六六等,如今,如何减少农药残 留依旧是最普遍最受关注的安全性课题。
第一章 导论
2 对食品生产涉及的化学品严格控制 3 对食源性疾病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 4 采用绿色先进技术,生产高质量食品
5 建立健全市场监督及执法,保障人民健康
第一 导论
三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建议 即便是农民,除了少数农副产品可以自给自
足,大多数的食品都会通过消费行为获得, 所以消费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意识及行为对我们 的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以下几点小建议: 1. 充分认识和把握食品安全风险的各种来源 2.膳食结构和饮食方式要讲科学 3 购物的安全性意识 4 家庭制作中的安全性
氟(F) <2mg
2-10mg
10-20mg
>20mg
硒 ( S e )<50ug
50-200ug
200-1000ug >1mg
第一章 导论
❖ 饮食风险的隐患是时刻存在的
① 原料的质量保证 ②加工的操作规范 ③ 销售的正确贮运 ④烹饪的搭配禁忌 ⑤个人的饮食习惯 ⑥环境的污染风险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题食物中毒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C)A.伤寒B.甲性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E.禽流感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A)A.家畜、家禽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E.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C)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C.呕吐+腹泻D.不吐不泻E.呼吸困难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D)A.奶类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E.粮豆类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D)A.山东B.湖北C.浙江D.新疆E.广西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C)A.鱼肉B.血液和皮肤C.卵巢和肝D.肾和眼睛E.胃肠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D)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C.贮存不当D.误食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哪种解毒剂?(B)A.EDTA—Na2CaB.美蓝C.阿托品D.巯基解毒剂E.抗生素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A)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ACE)A.传播媒介——食物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2.下列哪些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ABCDE)A.食物中毒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包括哪些?(ABD)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哪些?(BC)A.禽蛋B.奶油蛋糕C.剩饭D.还带E.植物性食物5.下列哪些属于感染性食物中毒?(ACD)1.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主要知识点1.食品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3.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学是一门综合应用食品化学、食品检验、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学科。

4.食品安全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物质的种类,性质,作用和控制措施等。

②采取控制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措施。

③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

④建立和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5.食品中危害因子的种类(或者提问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来源?相同答案不同分类方法)①物理性因子。

主要存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纸屑,玻璃,金属,毛发,碎骨,石子等。

②化学性因子。

主要存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有害金属元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有害有机物等。

③生物性因子。

主要存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病毒,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等。

6.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

包含菌:中温,好养或兼性厌氧,中性pH,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活菌。

卫生学意义:①判断食品受细菌污染程度的指标。

②反映食品清洁度的指标。

③预测食品的耐储性。

大肠菌群:是一类在室温下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柠檬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埃希菌属,克伯雷属,用100g/100ml样品中最可能菌数,MPN表示。

卫生学意义:①食品受人和常温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②肠病菌引起人类疾病的可能性。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学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1:什么是食品安全学?答:食品安全学是一门综合应用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检验、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学科。

2: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答:按食品中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污染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3类。

(1)生物性污染:由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媒介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2) 化学性污染: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化学性污染物。

例如,放射性降解产物烷基环丁酮. (3)物理性污染: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如玻璃片、木渣、石块、金属片或放射性核素超过规定的含量而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一、联系。

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是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二、区别。

首先,涉及范围有一定差异。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简而言之就是从农田到餐桌。

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其次,侧重点不同。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含结果安全与过程安全两项内容,但是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一、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答:1、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食品成分降解并伴随着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改变,从而使食品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降低或者丧失。

2、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这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和霉菌占优势,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有选择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从而使食品成分分解,发生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

1.1安全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食用方式合理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1.2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1.3无公害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1.4绿色食品: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分为A级和AA级。

A级为初级标准,生产A 级绿色食品所用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

AA级是高级绿色食品,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中以及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生长激素。

1.5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食品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

2.1食品腐败的营养成分: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的变形杆菌、青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米饭等含糖类较高的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易受到黄曲霉和假单孢杆菌等分解脂肪能力很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

2.2污染奶的微生物有以下四种乳酸菌、大肠菌群、腐败微生物(嗜冷微生物)病原微生物2.3肉类变质现象和原因①发粘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后,使肉体表面有粘状物质产生,这是微生物繁殖后所形成的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产物。

这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所产生。

当肉的表面有发粘、拉丝现象时,其表面含菌数一般为107cfu/平方厘米。

食品安全学各章重点

食品安全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了解概念】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食品安全的含义(1)食品数量安全——要求既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2)食品质量安全——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3)食品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3.【名词解释填空】安全食品定义:安全食品(safety food):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其中,后三者为政府、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倡导的安全食品,属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4.常规食品(conventional food)常规食品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这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常规食品的管理和认证由国家质检系统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5.无公害食品(free-pollutant food)无公害食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6.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绿色食品必须经专门机构认定,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它是一类无污染的、优质的安全食品。

7.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完整)食品安全学复习题

(完整)食品安全学复习题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复习题一.单选题1。

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A。

伤寒 B.甲性肝炎 C。

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

禽流感2。

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A。

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

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 E。

有毒植物中毒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家畜、家禽 B。

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

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A.高烧+腹泻 B。

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

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A.奶类 B。

畜禽肉类 C.蛋类 D。

海产品 E.粮豆类6。

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A.山东 B。

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7。

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A.鱼肉B.血液和皮肤 C。

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A.加热不彻底 B。

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

贮存不当D.误食 E。

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9。

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解毒A。

EDTA—Na2Ca B.美蓝 C。

阿托品D。

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10。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

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二.多选题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传播媒介——食物 B。

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

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

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 )A。

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3。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A。

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学习资料(一)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学习资料(一)
45.食品与化学试剂、消毒液或其他非食品类分开存放。
46.食品添加剂必须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不使用无批准文号及无检验合格证书的产品,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47.食品添加剂应拥有明确的使用要求和管理规范,专人负责,专人、专柜保管,专人使用,并填写使用记录。
48.《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核心内容是:(1)保持清洁;(2)生熟分开;(3)做熟;(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3.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5.在任何种情况下,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制品都是是禁止生产经营的。
6.《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9.餐具保洁柜要求保持清洁,用白布盖好,不能直接放在操作台面上,防止蝇叮;餐具未经消毒不得循环使用。
10.对于机器的操作要贴有警示标语及使用方法,达到专人、专用、专管,定时清洗。
11.炉灶、配料台、锅头、工作台、洗菜池、洗碗池使用后及时清理,并彻底清洗、保持干净、整洁。
12.厨具在使用前洗干净,按规定处理,摆放有序,确保底、面、边“三面光”;砧板每次用完后应彻底清洗干净后竖放。
49.食品安全的十大黄金法则:(1)选择安全加工的食品;(2)彻底烹调食物;(3)做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4)小心存放已烹调好的食物;(5)剩余的食物在食用前要重新完全加热;(6)避免生食物与熟食接触;(7)反复洗手;(8)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9)防止食物受到昆虫、鼠害及其他动物的污染;(10)使用安全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一般是只食品本身对食品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安全食品的定义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使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后三种是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3、常规食品的定义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监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4、无公害食品的定义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5、绿色食品的定义、A级AA级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A级:生产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

AA级:原料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生产出的农产品,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

6、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

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7、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1)标准上的差异无公害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绿色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行业标准;有机食品执行的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具有国际性。

2)运作方式的区别无公害食品的认证组织是农业部和各省厅;绿色食品的认证组织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机食品的认证组织是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其委托的国内有机食品综合认证的权威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3)标识使用不同无公害食品是一种政府强制性行为,有许多强制性标准,标志无偿使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工商注册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围,实行有偿使用。

4)技术要求不同无公害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接纳基因产品;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不接纳基因产品。

5)质量目标不同无公害食品质量目标是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绿色食品的质量目标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目标是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食品。

6)认证收费不同无公害食品只收检测费;绿色食品要收取检测费、标识管理费、标识使用费;有机食品要收取申请费、检测费、检查员差旅费、颁证费、标识管理费。

8、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的概念和种类(小标题,不要求展开)、八大类致敏性食品食品加工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包括:一、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按生物种类分为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鼠害二、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原料本身含有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添加以及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分为天然毒素及过敏原、农药残留、药物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的滥用或非法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带来的危害、其他化学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包括各种可以称之为外来物质的、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可能使人致病或致伤的任何非正常的杂志。

如玻璃、金属、石头、塑料等。

八大致敏性食品:谷类、贝类、蛋类、鱼类、奶类、豆类、树籽类及其制品、含亚硝酸盐类的食品。

9、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小标题)、食品质量控制值技术:HACCP 、GMP一、构建了“从土地到餐桌”的技术、质量、认证全程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体系二、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大幅上升;2、出口食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份额逐年增大;3、注重学习国外食品质量控制技术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4、中国食物中毒总体发生数量和中毒人数呈下降次数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与“QS”标识开始实施四、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10、疯牛病的定义和产生原因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经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俗称疯牛病。

疯牛病在人类中的表现为新型克雅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原因:1、使用动物肉骨粉作为饲料;2、高度集约化生产,忽视动物的自然环境因素;3、缺乏完善防疫体系。

11、瘦肉精的定义学名盐酸克伦特罗,俗称β-兴奋剂,加一定剂量到饲料中可以使猪等畜禽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酮体瘦肉率提高10%以上。

长期食用这种猪肉和内脏会引起人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疾病。

12、工业盐、吊白块的危害工业盐喊亚硝酸钠、硝酸钠;吊白块含甲配醛次硫酸氢钠13、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小标题)1)微生物污染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2)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3)违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严重4)食品工业中食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5)工业污染导致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6)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了中国的国际贸易7)关键监测技术不够完善8)危害性分析技术应用不广9)关键控制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10)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国际不接轨11)监管部门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12)食品安全意识不强14、食品安全展望1)建立食品安全专门机构2)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3)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4)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5)自我完善,积极认证6)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第二章食品的腐败1、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小标题)微生物、昆虫啮齿动物、酶、温度、湿度、氧、光、时间第四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SO2的性质、SO2的污染特点性质:空气中稳定,极易氧化成SO3,形成硫酸烟雾和酸雨等。

污染特点:分布广,危害大,作为大气污染指标。

2、氟化物的危害原因、氟化物的特点原因:干扰酶的作用,阻碍代谢机能特点: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工业废水:未处理废水中石油排放量最大、酚类其次、氰化物重金属再其次4、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大气污染的定义、种类、途径、危害定义: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种类:100多种,主要有SO2,氮氧化物(NO2,NO),氟化物等。

途径:1.天然污染源2.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危害:1、造成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2、通过食物链引起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产生疾病,甚至死亡------间接经济损失。

5、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1)为食品生产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2)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3)为改善产地环境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6、环境质量评价依据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3、渔业水质量标准4、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5、土壤质量标准。

7. 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大气、水、土壤等体系8. 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1)布点的原则和方法(2)采样的方法(3)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4)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5)分析测定结果9.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水体种类:地面水,地下水,降水(2)水体污染的定义:水体受到了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的影响,是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等产生了恶化,污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成为水体污染。

(3)对农作物的影响:1.叶片受害,产量降低2.某些化学物质在化产品内积累,并通过食物影响人类健康3.土壤性质变化。

间接影响植物生长(4)对渔业的影响:1.水生生物缺氧死亡(过多生长,水中营养物丰富)2.水中氮磷物质丰富,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生态平衡破坏,由于富营养化而引起水生生物死亡(5)水体污染物质:悬浮物,有机污染物,营养物(6)工业废水:未处理废水中,石油——排放量最大,酚——其次,氯化物,重金属——再次之;企业废水种类:1.食品加工企业废水2.纺织印染企业废水3.电镀企业废水4.化工企业废水5.造纸企业废水6.皮革企业废水第五章化学物质应用的安全性1.农药的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除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及其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则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的分类(1)按来源分: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2)按用途分: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螺剂,熏蒸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按毒性分:高,中,低毒性(4)按杀虫效率分:高,中,低效(5)按农药在植物体内残留时间分:高,中,低残留3.农药残留的定义: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成为残留量。

4.农药污染视频的途径:(1)施药后的直接污染(2)间接污染,从环境中吸收(3)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造成污染(4)意外污染5.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2)合理安全使用农药(3)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食品农药残留的消除6.ADI定义: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安全系数指人体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农药对健康不起可视觉有害作用的剂量。

7:产用农药:(1)有机氯:是一类应用最早的高效广谱杀虫剂,主要品种有DDT和六六六,其次是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氯丹,七氯,开蓬等(2)有机磷:广泛作用于对农作物的杀虫,杀菌,除草,为中国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农药。

高毒类主要有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甲胺磷等,中等毒类有敌敌畏,乐果,甲基内吸磷,倍硫磷,杀螟硫磷,二嗪磷等,低毒类有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等。

(3)氨基甲酸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西维因,涕灭威,速灭威,克百威,抗蚜,灭草蜢等。

(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聚酯化学结构而合成的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特点。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等。

8.有机氯农药:食品法典委员会(CAC)DDT特点:(1)对害虫毒性很高(2)对温白动物和植物相对无害(3)无刺激性,气味很小(4)能广泛使用(5)化学性质稳定且残留期长(6)价廉且容易大量生产9. 有机磷农药常用种类:见7题(2)10、氨基甲酸酯:见7题(3)11、兽药的定义:只用于预防,治疗,诊断高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利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