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非鱼主要品种及养殖要点

合集下载

彩虹鲷成鱼养殖技术

彩虹鲷成鱼养殖技术

彩虹鲷成鱼养殖技术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

彩虹鲷体色鲜红,无黑色腹膜,看起来似红鲷,且肉厚刺少,摄食水中的绿藻而使其肉富含叶绿素,肉味既鲜嫩爽口,又可养颜润肤,是一种观赏食补兼具的热带鱼类。

在其成鱼养殖中,因其体色鲜艳,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既可以进行单养或混养,又可以利用网箱或稻田养殖,养殖效益十分可观,为广大养殖经营者所普遍推崇。

池塘单养
1.选好池塘养殖池塘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东西向,长方形,面积3~5亩,水深在1.5-2m,池塘底泥厚为20-30cm。

每口池塘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同时,还要注意池塘水温的调控,彩虹鲷适温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34℃,温度降到16℃以下时,很少吃食或停止吃食,其生存最低温度为4℃,最高温度为42℃。

尽管其耐温能力比同属的其他罗非鱼要强,还应将其温度调控在其适温范围内,为其快速、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2.清塘施肥在鱼种放养前,首先要清塘消毒。

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清塘,7天后加水1m 左右,然后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肥300-400kg,以培肥水质,池中还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罗非鱼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淡水鱼类,非常适合进行养殖。

下面我将从选址、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罗非鱼养殖的方法与技术。

一、选址选择一个适宜的养殖场地是罗非鱼养殖的首要步骤。

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

同时,要避开污染源和工业废水排放口,以保证水质的清洁。

二、水质管理1. 水质净化:在养殖前,要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清除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以确保养殖水质的安全。

2. 水质处理:水质处理主要是调整水体的温度、酸碱度、氧含量等指标。

养殖期间,要定期监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饲料选择上可以采用水生、植物性或人工配制的饲料。

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饲料。

2. 饲料投喂:投喂的时间和频率要适度,尽量避免过饱或过饿。

不同生长阶段的鱼,需要提供不同类型和粒度的饲料。

饲料投喂要均匀,避免出现饲料浪费或堆积现象。

3. 饲料品质:选择优质的饲料对于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28%以上,脂肪含量在5%以上。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保存方式,避免饲料变质。

四、疾病防控1. 免疫接种: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罗非鱼的生长阶段和疫情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提高鱼群的抗病能力。

2. 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及时清除死亡鱼类,避免积水和底泥的滋生,减少病菌的滋生。

3. 合理养殖密度:密度过高容易导致鱼群间的竞争,增加罗非鱼患病的风险。

根据不同的水体容积和罗非鱼生长阶段,合理设置养殖密度。

4. 营养合理: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提高罗非鱼的抗病能力。

给鱼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鱼体免疫力。

5. 定期检测:定期对鱼群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同时,要定期检测水质和饲料质量,确保养殖环境和饲料的安全。

综上所述,罗非鱼养殖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选址、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罗非鱼怎么养殖
1、建造池塘
养殖罗非鱼要在远离污染源、排灌方便的场地建造面积为5亩、深度为2米的池塘,池底和池壁使用地膜覆盖,起到防渗水的作用,而且池塘使用前,要使用生石灰消毒处理,避免存在感染性病菌。

2、选苗投放
养殖罗非鱼要挑选体质健壮、规格为3厘米的鱼苗,在晴朗的上午将其投放在池塘中,投放前3小时,要使用含有抗应激药剂的水分浸泡鱼苗,缓解其应激反应,然后将鱼苗以每亩10万尾的密度投放在池塘中。

3、饲喂方法
罗非鱼主要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期间可以每天喂食两次,
主要以豆饼、菜籽饼、麦麸、豆浆渣等精饲料为主,促进其生长,而且要向池塘中泼洒绿肥、人畜肥,培育浮游生物供罗非鱼进食。

4、水质管理
罗非鱼适合生长在水质干净的环境中,养殖的过程中,可以每隔15天向池塘加入一次含氯制剂,消灭其中的细菌和寄生虫,而且要每隔一月投放一次底质改良剂,避免有害物质滋生,影响罗非鱼的生长。

温棚开春培育红罗非彩虹鲷苗种技术

温棚开春培育红罗非彩虹鲷苗种技术

温棚开春培育红罗非(彩虹蜩)苗种技术红罗非,又称彩虹陋,1973年引进国内。

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媚,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

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在水温低于15℃,鱼活力下降,基本停止摄食。

温度低于10℃,鱼开始死亡。

广西南部地区,一般四月水温达到20℃以上,才适宜红罗非生长,养殖户一般在四月份放养罗非鱼种。

海南红罗非苗,一般在开春三月份才有吐口苗。

为满足养殖户要求,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自07年至今,每年三月初从海南运回鱼使用温棚进行无公害健康培育,得到不错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1-1.池塘条件与温棚池塘为中心基地5#、6#池塘,隔年轮换使用培育。

池塘东西走向,规格一样,长宽二61米31.71米,为2.9亩。

塘底为土质,池底淤泥10公分左右,池壁四周使用水泥护坡。

养殖期间,池塘配置1.5kM叶轮式增氧机。

温棚是中心基地搭建已有的越冬框架,用热镀锌钢管架设〃个'字形棚架,中间支点为5#、6#两口塘塘堤。

先南北纵向拉间隔70厘米直径3.0毫米的钢丝绳,铺上塑料薄膜,再横向拉间隔1米直径2.5毫米的钢丝绳,使用细铁线固定薄膜,四边用砖压紧,防风保温。

1-2.水源条件3月份为枯水期,基地中心水源西江水库干渠不供水,以基地内120米深井地下水为水源。

井水长年保持在24°C左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7.0-8.5o1-3.放养前池塘处理放养10天前,使用75kg∕亩石灰干法清塘消毒。

三天后,抽井水入池,水深O.8米。

放IOO千克发酵过的猪粪,并泼洒微生物制剂或肥水素和一些绿藻藻种。

几天后,塘水由清澈见底,变成绿色宜人,水质〃活、嫩、清、爽1-4.鱼种放养每年三月初从海南引进红罗非吐口苗40万,袋装空运,鱼苗规格为O.6cm-0.8cm。

为防止鱼苗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差异太大,将袋放于塘中浸泡,待内外测量温差不高于2℃,将鱼苗放于预先布好的100目吊池中,投喂蛋黄浆。

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所以对温度要求较高。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就会影响其生存、生长和繁殖。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看看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罗非鱼能否单养池塘单养罗非鱼比较容易。

凡是有生活污水流入或靠近牛棚、猪厩、羊圈、厕所等水源方便的地方,即凡是水质肥沃的池塘内适宜单养。

一般水深1米的池塘,每0.07公顷(1亩)可放养体长3厘米的鱼种5000 - 8000尾,或放养50-150克的罗非鱼亲鱼300 - 500尾,产量可达500多千克。

如果投喂人工饲料,经常捕大留小,及时减小其密度,则产量可达1000千克以上。

罗非鱼混养技术罗非鱼的混养模式,一般可分为两种:(1)以罗非鱼为主,搭配其他鱼类。

一般城镇附近的池塘和村边的门口塘,有大量生活污水或人畜粪水不断流入,池水很肥,有机物质丰富。

若放养其他鱼类,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泛塘死亡,而采取主养罗非鱼的放养模式是适宜的。

一般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1亩)4000-7000尾,规格3-7厘米,或者放养50 - 150克的罗非鱼亲鱼和3-7厘米的鱼种2000 - 3000尾。

(2)以其他鱼类为主,混养罗非鱼。

以放养鲢、鳙为主的池塘,如果水质肥沃,则每0.07公顷(1亩),可放养3-7厘米的罗非鱼1000 - 2000尾;如果水质较瘦,则可放养500 -1000尾。

以放养草鱼为主的池塘,由于草鱼摄食量大,粪便也多,易导致水质肥沃,这样每0.07公顷(1亩)可放养3-7厘米的罗非鱼1500 - 2500尾,水质瘦的也可放养1000尾。

怎样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剩罗非鱼在适温条件下,当年可繁殖数代(广东每年可繁殖3-4次,长江流域可繁殖2-3次)。

控制繁殖过剩的方法有两种:(1)与肉食性鱼类混养。

在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利用肉食性鱼类来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剩的子代。

常用的肉食性鱼类有胡子鲶属的几种鱼类、日本鳗、黑鱼、大口黑鲈等。

在5月初每0. 07公顷(1亩)放养5-7厘米的黑鱼30 -40尾,6月底放养约7厘米的罗非鱼100 -150尾,到年底黑鱼每尾可长到250-500克,罗非鱼每尾重150-200克。

罗非鱼的养殖种类

罗非鱼的养殖种类

罗非鱼的养殖种类
目前世界上养殖的罗非鱼有15种之多,我国养殖的主要是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等种类。

1.莫桑比克罗非鱼:最大体重可达600-700克,商品规格要求100-250克,它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的个体小,生长也较慢。

在非生殖季节体色呈深灰色,幼鱼时期体侧有6-7条黑色纵纹带,随着鱼体长大,纵纹带逐渐变得不明显;在繁殖期,雄鱼体呈黑绿色,背鳍、臀鳍和尾鳍边缘有明显的红色,雌鱼体呈灰黄色,幼鱼时期体侧有6-7条黑色纵纹带,随鱼体长大逐渐不明显。

2.尼罗罗非鱼:它比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个体大,在原产地最大体重可达5.5千克,生长快,放养12厘米大的鱼种,饲养一周年可达700克。

体呈黄棕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0条黑色纵纹带,背鳍的边缘为黑色,雄鱼的臀鳍和尾鳍的边缘终生有明显的微红色,尾鳍上终生有8-10条垂直的黑色条纹。

3.福寿鱼是雌尼罗罗非鱼和雄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产生的后代。

形态上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体色一般呈黑绿色,孵化后100-150天成熟开始繁殖,以浮游植物和小的碎屑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生产性能好,体重可超过母本1倍,比父本大20%,大的个体能长到1-2千克,在300克以内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故在150-200克就可陆续起捕上市。

- 1 -。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

三、成鱼养殖时期
1.池塘养殖: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无污染、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东西走向,长方形, 面积(3~5)×667m2,水深在1.5~2.0m,池塘底泥厚 20~30cm。每口池塘配备1台功率为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稻田养殖:稻田养殖罗非鱼,鱼稻共生,能使鱼、稻获得双 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3.网箱养殖:罗非鱼在网箱中可以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 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50g,平均以 30g/尾为好。放养量应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溶解氧含量在 3mg/L以上时放养密度为3~20kg/m3。
4.流水养殖:养殖பைடு நூலகம்不宜过大,养成鱼时一般以30~50m2为宜, 池水为自然流水状态,维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 放养密度依饲料丰欠和水质优劣情况而定。
二、鱼苗培育时期
1.培育管理 罗非鱼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主要表现在鱼苗培育期间,大 规格鱼苗吞食小规格鱼苗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鱼苗 培育时期饲养管理必须认真。在繁殖池中见苗后的第5天~ 第7天,可进行幼苗的第一次起捕,第一次出苗的规格整 齐且数量多以后则每隔15天~20天左右再捕苗1次。
2.放养密度 苗种池放养密度10万尾/667m2左右,同池鱼苗要求规格整 齐,以防大苗吃小苗。进苗前,鱼苗培育池要施足基肥; 放苗后,要坚持每天泼洒豆浆。在水温25℃左右、经15天 ~20天培育,幼苗可生长至体重1g/尾左右,这时可转入成 鱼池进行饲养,也可在原池继续培育至大规格鱼种再转入 成鱼池。
一、亲鱼培育时期
1.水温
要注意水温的调控,保持亲鱼培育池水温18℃~32℃之间。换水 时,要将水温调控好,且换水前后的温差不得超过±1℃。 2.投喂 要加强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为杂食性鱼类,而且很贪食, 食量大。日投喂量为鱼体总体重的5%~8%,每日投喂3~4次, 每次投喂时间持续约0.5~1.0h,并以大多数鱼体摄食饱满而游 走为度。每次的投喂量还要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鱼类摄食 和活动情况等合理加以调整。 3.亲鱼选择 在繁殖前应注意亲鱼的选择,雌鱼体重以150g/尾左右为宜,雄 鱼体重以250g/尾左右为好,雌雄比例以3~5∶1为宜,也可采 用1∶1,但雄鱼不能多于雌鱼,以免发生争雌、斗殴现象,影 响繁殖效果。

红罗非鱼的养殖技术要点

红罗非鱼的养殖技术要点

红罗非鱼的养殖技术要点引言红罗非鱼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以其高产、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青睐。

然而,想要实现高效的红罗非鱼养殖,必须掌握一系列技术要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红罗非鱼的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池塘的选址红罗非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8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28℃,因此,选择养殖池塘时要注意池塘的水温条件。

同时,在选址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地形地貌: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场地,避免选择高凸地或低洼地。

2.污染源:避免选址在有污染源的地区,如污水排放口、化工厂等。

3.水源稳定性:选择水源丰富稳定、水质好的地区。

4.交通便利性:要避免选址在交通不便地区。

池塘的建设池塘的规格和深度红罗非鱼生长期较长,一般要经历3~4个月的生长期,因此,池塘的规格和深度是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1.池塘面积根据红罗非鱼的生长特点,建议每亩养殖面积,红罗非鱼的投放量为2.5~3万尾,这样有利于保证养殖密度,避免互相干扰和死亡过多导致鱼塘污染。

2.池塘深度红罗非鱼生长期较长,因此对池塘的深度要求较高,建议深度应在1.5米左右,这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水体空间,为鱼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池塘的水质和水文条件1.水质要求水质是影响红罗非鱼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红罗非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主要是对溶解氧、氨氮、水温等指标的要求较为严格。

通常来说,池塘水的PH值要控制在6.5~8.5之间,溶解氧不能低于3mg/L,氨氮不能超过0.02mg/L。

2.水文条件除了水质以外,水文条件也是红罗非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通风、换水、排泥等水文条件对鱼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议在日常操作中定期进行水体换水、除浮物、清淤等作业,以保持鱼塘水质和水文环境的稳定。

红罗非鱼的投放红罗非鱼的投放量和分期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红罗非鱼的投放是根据池塘实际情况和养殖目的来确定的。

1.投放量为了保持鱼塘产量和鱼体质量的稳定,控制投放量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罗非鱼主要品种及养殖要点
红罗非鱼,又称红鲷、彩虹鲷,因其体色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

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红罗非鱼的养殖。

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

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

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

适温范围15℃-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

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

寡毛类、有机碎片等。

人工投饲可直接用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

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

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
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

二、红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
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
l、红尼罗鱼: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

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3、彩虹鲷: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的体型象奥尼罗非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的红罗非鱼,主要由台湾和福建一些制种单位选育,经提纯选育的红罗非红色率达96%以上,有头小、背高、体厚的特点,对比长速快、个体大,初次成熟个体350g以上。

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4、星洲红鱼:是从东南亚品系选育的红罗非鱼,体型
象尼罗罗非鱼或奥尼罗非鱼,背高,鳞片大而透明,体色粉红或橘红,红色率达99%以上,且后代体色分离车少,冬季低温季节成鱼或有变灰现象,但水温回升经一段时间养殖可逆变为红色。

该鱼在红罗非鱼中长速最快,个体大,当年鱼苗可长至500g以上,性成熟个体达350g,且腹膜白、肉质特别鲜嫩,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三、红罗非鱼养殖要点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

主养塘亩产可达1000 kg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kg/立方米以上。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盐度0-2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1.3-2.5亩。

并配备1-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8℃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清塘消毒过5-7天后开始放养红罗非鱼鱼种。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10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
150-350尾/立方米,为减少雌鱼产仔对饵料的损耗,提高生长率,最好放养全雄性的红罗非鱼苗种,也可混养适量的个体比红罗非鱼种小的斑鳢、加州鲈等肉食性鱼的鱼种进行控制。

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种处理,使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饲喂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全价的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一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塘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cm。

可每亩用15-20kg的生石灰兑水全塘泼洒,每月1-2次调节塘水pH 至微碱性。

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池塘有害物质,改善水质,防病效果较好。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

受冻或运输、网捕后受伤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

高温季节主要病
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用量为每100kg鱼每天用药3-6g拌料投喂,连喂5天。

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