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文化特色景观对水镇生命存续的重要价值——以周庄、甪直为例

文化特色景观对水镇生命存续的重要价值——以周庄、甪直为例

桥便是古镇的重要点缀 ‘ ” 。 。周庄有 富安 桥、 点 ’ 贞 丰桥 、 太平 桥 、 双桥 、 全功桥 、 洪桥 、 福 普庆 桥 、 秀 通 桥、 梯云桥 、 隆兴桥 、 报恩桥 、 园桥 、 蚬 青龙桥等 l 4座 古桥 , 富安桥和贞丰桥建于元代 , 其他基本上建于明 清 , 括 闻名世 界 的 双桥 。桥桥 相 望 , 桥 相 连 , 包 桥 共 同构 成 了水 乡古 镇恒 久而 弥远 的文化 景观 。 沈厅 、 张厅是镇 内最著名的民居建筑。由于沈 万三 的苦 心经 营 , 其事 业如 日中天 , 人更 成为 历史 本
沈厅 的存 在使 周 庄 在 建 筑 、 史 方 面 的价 值 倍 历 增 。沈 万 三为 明朝 首 富 , 为 周 庄 现 存 的古 民居 中 作
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 , 他本人 的传奇经历与沈厅紧密
地 融合 在一 起 。
沈 厅建 构颇 具 规 模 , 明代 民居 建筑 的完 美 体 是
关键词 : 文化 ; 水乡 ; 古镇 ; 存续 ; 价值 中图分类号 :F9 5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4 2 1 ) 1 0 6 0 17 3 3 (0 10 — 0 2— 3
收 稿 日期 : 1 2 0—1 — 9 0 1 0
作者简介 : 同字 , , 贾 男 江苏淮安 人 , 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 究生。


兼具 水 乡与历 史文化 特 色的核 心景观
周庄 古 镇 位 于 苏 州 市 昆 山 市 周 庄 镇 , 誉 为 被 “ 国第 一水 乡 ” 中 。它“ 在 江南 城镇 运 动 中形 成 与 是 发展起来 的……原为荒村 , 相传宋代周迪功郎在此 设 庄经农 , 有 ‘ 庄 ’ 名 ” 。“ 周庄 , 日有 遂 周 之 … 游 一 日的景 , 季 有 一 季 的色 ” 。美 丽 的 占镇 被 开 一 J

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 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

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 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

夏富村青山绿水的自然独特性,用人们心底里富于田园风光和浓厚乡情的乡村意向,激发城市游客追寻归属感,回归原始家园生活、前往乡村的原动力,从而使夏富村的旅游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

3.3 重视外来年轻人群体,培养乡村知名度扩散的活名片年轻人群体既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力,也是自媒体传播的活跃阅读者和信息发布源头。

尤其是高校为代表的省内外来韶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每年来去不同的生活区域,带来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效果应该加以重视。

除了年轻人本身的旅游消费以外,对于知识水平整体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其专业所学和丰富的媒体创作潜力,对于本地的旅游景点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资源,并能弥补乡村旅游景区媒体创作人才的不足。

然而从调查数据看,夏富村在高校学生的认识中还相当陌生,这意味着当前针对年轻人的宣传明显不足。

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吸引年轻人参与的传播活动,鼓励他们用文字、影像和多种媒体形式去记录古乡村的现实魅力。

重视年轻人群体的措施在于使之长效化,这样即可随着每年学生的更替,为夏富村的知名度传播注入鲜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EB/OL]. http:///ztzl/yhwj2017/zywj/,2020-09-10.[2] 百度百科.夏富古村[EB/OL]. https:///item/%E5%A4%8F%E5%AF%8C%E5%8F%A4%E6%9D%91/17263274?fr=aladd in#3,2020-09-10.[3] (美)舒尔茨等.整合营销传播[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69.[4] 刘英杰.沈阳市旅游景区知名度、美誉度调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4):6-7.[5]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1.[6] 刘群.融媒时代家庭题材电视剧的特点与传播意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7) :82-85.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王 涛1,傅盈盈1,严梦雨2,徐智慧1(1.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2.浙江省章水镇人民政府,浙江 宁波 315161)[摘要]古桥是江南水乡的核心标志和独特魅力所在。

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

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

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江南水乡是中国独特而充满魅力的地域文化,以其水景、园林、建筑、文化、风俗等古朴而优美的风光和生活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环境艺术色彩是我们所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着重研究江南水乡的环境艺术色彩,探讨其对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影响。

首先,江南水乡具有浓郁的丰富多彩的色彩。

在江南水乡,颜色种类丰富,色彩鲜艳明快。

例如传统的上海巴金式建筑,白色、黑色、绿色、浅黄、深红等深浅颜色的组合,处处丰富而不喧宾夺主,相得益彰。

同时,水乡里瑰丽多姿的花卉、树木、青石板路和水面上的小舟,色彩斑斓,相得益彰,构成了浓郁的美丽水乡风光。

这种颜色的协调与配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审美印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审美欲望,让人们愉悦开心,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这里观光旅游。

其次,在江南水乡的环境艺术中,颜色的使用是相当独特的。

与现代城市中单调、冷漠和距离感较强的颜色不同,江南水乡倡导文化的色彩共鸣。

把色彩与景观相结合,产生出极富文化特点并饱含人文气息的色彩效应。

例如,水乡里的古色古香的街巷往往喜用深色的地砖和墙壁,鲜红的门框和窗框,这种搭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此,颜色被赋予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让人们产生出深刻而奇妙的情感体验。

第三,江南水乡的颜色气息与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

江南水乡在长时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艺术品味和生活方式。

在环境艺术色彩方面,它与江南水乡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建筑、园林、古镇、小桥流水等文化景观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既新既古的独特文化气息。

例如,为了适应江南水乡的独特气候、地貌和人文环境,江南水乡的建筑采用了深橙色、土黄色、青石色等深色系,用以适应周围的绿色和蓝色等颜色,这些颜色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文化和历史气息的独特韵味,从而产生出迷人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江南水乡的环境艺术色彩丰富多彩、独特而具有浓郁的文化和历史气息。

生态文明理念下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总体设计研究

生态文明理念下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总体设计研究

生态文明理念下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总体设计研究摘要:江南水乡地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人居空间。

对该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有利于保障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安排。

本文研究水乡城镇形态的特征与成因,以及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城镇的平面、高度、强度、密度等方面,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水乡地区的理想城镇形态。

0 引言江南水乡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历经千年文化形成的人水共生的典范地区,是我国独树一帜的水乡人居地。

首先,生态文明理念下,对江南水乡地区城镇空间的研究,有利于保障该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合理的城镇形态将有助于的提升人居环境,有效促进城镇可持续、安全、便捷地运行;第三,城镇形态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江南文化的物质传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下水乡人居空间发展的历史见证。

1 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研究概况国内对水乡城镇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专项设计研究,对江南水乡的研究涵盖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建筑形态等,其中对水乡城镇形态的研究主要聚焦江南古镇的空间形态、公共空间组织模式、建筑设计等方向。

如由段进等人撰写的《城镇空间解析一一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和形态》一书,解析太湖流域江南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形态,通过案例来研究江南水乡传统城镇空间构成规律和设计方法;硕士论文《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研究》研究江南水乡古镇形态形成的地域环境、形态本身的空间结构,聚焦于构成城镇形态的点、线、面要素本身的分析,并对城镇空间形态的延续提出建议。

水乡城镇空间形态,尤其是新建空间建设形态引导,对于水乡地区城镇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实行动态调控非常有益。

国外等同于“水乡城镇空间”的研究主要以“滨水城市建设”的概念出现,是以保护与更新为内核的城镇建设研究。

西方国家对于滨水城市研究主要呈现在城市更新、生态保护和滨水宜居等领域,针对滨水城市的特性,关注城市空间形态的延续,着力于滨水开发对城市复兴的推动。

欧洲国家对于滨水小城镇空间建设有一定深入研究,如德国柏林的水城以及威尼斯水城,其研究目的在于提供滨水历史城镇保护与复兴策略指导。

基于水环境的江南传统聚落空间探析——以江苏省同里古镇为例

基于水环境的江南传统聚落空间探析——以江苏省同里古镇为例

江南地区,先民择水而居、以水为生、辛勤劳作,共同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了聚落。

至明清时期,以江南密布的河湖水网为基础,人们兴修运堤、开凿运河、围湖开垦,在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桑基稻田、桑基鱼塘为基础的农业体系;又依托江南便利的水运交通,以桑蚕业、纺织业、稻业为主要产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人们在长期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过程中,形成相适应的生计模式,并不断改造聚落水土关系,提高对水环境与水资源的利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格局。

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以江南地区水脉文化为基础,研究江南传统聚落基于水适应性的选址分布与空间格局,探析江南传统聚落与水环境双向关联性。

1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江南传统聚落概论从文化生态圈角度出发,本文对江南地理范围的划分,沿用李立在《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一书中的界定,包括上海、江苏长江下游、浙江杭州湾沿岸、皖南以及赣东北[1]。

“聚”指聚集,“落”指落地生根、定居[2]。

江南多平原、丘陵,水网纵横、湖泊星罗。

先民以水为生、辛勤劳作,形成了众多聚落。

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以丰富的物产为基础,依托便利的水运交通,形成了以纺织业等核心产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周庄、同里、南浔、乌青等商业聚落。

摘要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

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

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 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同里;古镇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29Abstra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Jiangnan are living by the water and relying on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el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Therefore, the paper tak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and analyzes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settlement,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water environment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e paper takes Tongli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and uses spatial syntax.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water environment o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ett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distribution, evolution, form, and space, etc. of the settle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for the current refinement of the countryside.Key words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water environment; Tongli; ancient town作者简介:葛澄钰(1997-),女。

从肌理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保护

从肌理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保护

从肌理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保护
从肌理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研究摘要:在当今现代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包括江南水乡古镇在内的历史文化城镇正遭受着新一轮的建设性破坏,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生活品质的同时开始不断地探索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本来试图深入挖掘物质形态下的内在深层组织结构,从肌理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进行研究。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肌理;古镇保护
1、江南水乡古镇肌理
从肌理的形态构成来看,是由其基本元素出现的重复程度以及元素之间组合的空间形成的,重复是肌理最本质的形式,也是由于重复的频率达到一种可识别的状态也即重复的可识别的部分占统治地位时出现了肌理。

若从形态构成学角度将肌理延伸到城市领域,就有了城市肌理这一概念。

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构成遵循肌理构成的普遍规律,同时它又与一般的城市肌理不同,结合江南水乡这一独特的地域环境而具有更深层次的涵义:经过漫长的农业社会发展,以合理的功能布局、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及现状地域条件为准绳演化而成,一般情况下,由于材料、技术、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等原因古镇的肌理呈现均质性。

此外,江南水乡古镇都是依托水网发展而来,水网作为众多延续空间网络的要素之一,与其他要素如道路网相比更多了一层美学意义,由水而生的空间肌理更多了一种独特的生活韵味和动态气息。

江南水乡的美景的赏析

江南水乡的美景的赏析

江南水乡的美景的赏析江南水乡,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地域景观,以其水乡风情和独特的水上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美景如画,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对江南水乡的美景进行赏析。

一、水乡古镇的韵味江南水乡以其古镇的韵味而闻名。

曲曲弯弯的水道环绕着古镇,古老的石桥和青瓦白墙的建筑相映成趣。

走在古镇的街道上,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沿着街巷错落有致地排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画卷之中。

古镇上的小吃摊贩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着游客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古镇的神韵,感受到悠久历史的痕迹。

二、江南水乡的水景江南水乡以其水景而驰名。

著名的西湖、太湖等湖泊景色优美,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建筑,如诗如画。

在水边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享大自然的宁静。

水上的各种船只穿梭其中,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此外,还有许多古老的桥梁横跨在江河之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线。

江南水乡的水景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三、江南水乡的园林江南水乡以其园林的美景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园林独具风格,注重布局和景观的变化,通常包括假山、花境、水池等元素。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以及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和舒适。

在园林中漫步,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优雅。

四、水乡文化的体验江南水乡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独特的水乡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水上木偶戏、陶瓷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水乡的民俗活动也是一大特色,如划龙舟比赛、船灯游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

体验水乡文化,可以使人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纯朴。

总之,江南水乡的美景是中国南方独有的宝藏。

水乡的古镇、水景、园林以及独特的水乡文化,都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西塘详细考察调研报告

西塘详细考察调研报告

西塘详细考察调研报告西塘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

出于学习和调研的目的,我们一行人来到西塘进行详细考察调研,并撰写下以下的报告总结。

西塘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镇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而闻名。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古镇的建筑多采用了传统的硬山式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在水体环绕的环境中有效抵御洪水侵袭。

古镇中的运河交织,用石桥连接各个街区,形成一幅独特的水乡画卷。

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古镇的运河水清澈见底,河道两侧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增添了古镇的生态氛围。

古镇周围的田园风光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此外,古镇中的各种博物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参观了陈列有民间文物和历史文化展品的博物馆,了解到了西塘古镇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

在博物馆的布展上,我们看到了以技艺巧妙的织布机,精湛的剪纸工艺和传统的手工艺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西塘古镇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术和深远影响。

考察期间,我们还有幸品尝到了当地美食。

古镇中的各种小吃摊位飘出诱人的香气,让我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臭豆腐、鲜贝糕和糯米饭等特色小吃,每一种都令人难以忘怀。

这些美食不仅颇具特色,而且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古法,体现了西塘古镇丰富的饮食文化。

总之,西塘古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优美的水景、丰富的博物馆和美食无不展示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文化。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西塘古镇的历史和文化,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相信,西塘古镇将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了解,同时也会成为一座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
摘要:水景,是江南水乡古镇中的一道风景线,它对于点缀古镇文化气息、生命气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理念不断渗透的今天,对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乌镇等作为具体对象,对古镇水景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有水景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
一、引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美丽、俊秀的江南水乡古镇风光,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中写到:“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恬之中……”。

可以说,江南美,美在古镇,而古镇美,则美在水景。

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殊产物,承载着人类生命起源的重要使命,也是江南水乡古镇自然美中最具魅力的元素。

在魅力无限的江南水乡古镇水景中,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则能够使古镇水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此目的。

二、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特征
(一)生态舒适性特征
江南水乡古镇众多的水景景观中,大多以水与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互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这种交互式、共生式的组成态势,凸显出了水景景观的自然和谐感,博得了大多数游客的眼球,在此基础上,古镇水景被更多地融入到水乡建筑的辅助建造中,成为提升游客观赏、游玩、视听舒适感的关键要素。

可以说,水乡古镇水景表现出的生态舒适性特征,显得异常凸显。

例如,著名的乌镇桥里桥风景,鳞波荡漾的河面上,横竖交错着两座古石桥,远眺过去,给游人以视觉上的静态美感,微风轻抚,水面凌动,与石桥交相呼应,又呈现出动态美感,石桥和水景的共生共融,显得如此和谐,游人观之,心旷神
怡、身心放松,在生态的气息中,立刻能够体验到一种舒适感。

(二)生态净化性特征
水乡古镇的水景还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对调节大气湿度,滋润土壤和花木都有显著的效果。

此外,水景能够改善水乡古镇中的空气质量、绿化环境,增加大气湿度,对人体的健康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例如,周庄八景之一的“急水扬帆”便是生态净化性特征表现的最好诠释。

急水港西连白蚬江,东达淀山湖,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水面时常能产生“水雾”现象,无形中增加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起到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的效应,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爽”感!在生态化水景景观的作用下,水雾弥漫,水乡古镇景观现场的迷幻化效果倍增,起到了促进局部生态水体循环的作用,对于调节局域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美化周边环境、净化空气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围绕在水乡古镇周边的水景,能够营造一种生态净化的氛围。

(三)生态审美性特征
古镇水景的生态审美性,也是水景景观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特征。

该特征的呈现,能够满足游客的审美性需求,当游客畅游水乡古镇之中,观赏水景,以及在水景衬托下的其他人文、自然景观时,生态气息所带来的视觉审美、情感审美,彰显无遗。

例如,著名的乌镇西栅夜景,便是水景表现生态审美性的典范。

每当夜幕降临,游人小酌一杯,隔水聆听岸边楼台上的戏文,或临水放逐几盏莲花灯,静态和谐的人文水景景观,被烘托的十分到位。

人、水、景、物四方合一,生态化的审美意境被营造的淋漓尽致。

古镇水景生态美,在无形中增添了水乡建筑的艺术审美艺术氛围,置身其中,如痴如醉。

三、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中凸显出的问题
(一)水域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多江南水乡古镇的水景景观,存在严重的生态倒退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便是:水域污染日趋严重。

具体的表现包含:水体中失去了很多浮游生物、鱼虾,而增多了很多含有毒素和病菌的有害物质,水景景观的生态性、审美性难觅踪影。

2014年3月份,嘉兴在线新闻网报道一则新闻“乌镇装车桥港污染严重,恶臭熏得居民不敢开窗”,便剑指乌镇装车桥
港水体污染问题。

而水域一旦遭受污染,便会会水乡古镇水景的生态化带来负面影响,该问题理应得到有效遏制。

(二)水体净化方式陈旧
江南水乡古镇区域内的水景以河道景观为主,周边居住着很多居民,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人工垃圾,其中一部分以直接倾倒的方式,流入古镇水域,成为“水上垃圾”。

因此,针对“水上垃圾”的清理和水体的净化,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众多江南水乡古镇,在对河道内的漂浮垃圾进行净化处理时,主要依靠人工打捞这一传统的方法,该种方法效率低下,效果有限,且通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水体净化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长此以往,古镇水景难以实现可持续性的生态发展。

(三)水体生态平衡性下降
随着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古镇外围水岸边度假村、宾馆等人工化建筑呈现高强度的开发态势。

以乌镇为例,根据乌镇旅游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乌镇已有各类度假村、宾馆建筑200余家,每年入住旅游的游客超过300万人。

高强度的旅游开发,大密度的游客入住,带来的大量的人为垃圾,也加剧了古镇水体的污染程度,而水质的污染,使得水域栖息生物数量锐减,水岸生物多样性下降,最终导致了水体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维持能力的下降。

四、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水景生态发展
为使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的生态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化,区域内的环保执法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水景生态环保执法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一切污染水景资源的现象。

具体的执法监督需要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严格执法。

对古镇水体周边的商户、居民、企业进行定点、定期的摸排,一旦发现有违规、违法向水体倾倒垃圾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

另一方面,加大宣传。

通过广播、网络、报纸、电台等媒体,向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宣传水景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水景生态发展的保护意识。

(二)融入生态理念,科学净化水景资源
在江南水乡古镇水景资源的净化中,应融入生态化的理念,采用科学的策略,净化水景资源。

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借鉴国内其他水景景观净水的科
学方法,在水景资源净化中,体现出可持续化、科学化的发展性思维。

例如,亚龙湾蝴蝶谷的水景循环净化系统,便是一个不错的,可供借鉴的案例,景观规划师利用先进的虹吸水原理,构建了水景景观的自动循环净化系统,园内的所有水系资源都能够通过循环,得到净化,该种方法的引入,大大提升了水体资源净化的效率,从而达到了开源节流,综合利用,全面净化的目的,值得江南水乡古镇环保部门借鉴。

(三)引入修复技术,确保水体生态平衡
在构建生态水景资源体系的过程中,环保部门需要注重科技元素的引入,采用多种方法,确保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的平衡,实现水景景观的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例如,利用生物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构建先进的水体生态平衡体系,对已经破坏的水景资源进行修复、过滤,从而使水景景观朝生态、良性的方向发展。

此外,逐步建立以水景水域为纽带的绿色廊道系统,引入水景绿化理念,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地过滤污染物的作用,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结束语
水景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最能引人入胜的景物,而保障水景资源的生态化发展,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水乡古镇的环保部门、居民群众,应不断建立起水景生态发展的意识,并采取多元化的“生态护水”措施,从而让水乡古镇的水景景观“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阮仪三,邵勇,林林.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城市规划汇刊[J].2002(1)
[2]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