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开发策略

合集下载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kdh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kdh
旅游发展研究 ,-./0(1(23 405 6478-,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 —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
朱松节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
摘要: 江南古镇是我国古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科学的指导, 许多古镇旅游景区出现 了开发误区。本文以江南古镇旅游的代表性景区木渎为例, 通过对木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探讨江 南古镇旅游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木渎古镇 江南古镇 吴越文化 流水” 是江南水乡共有的特色, 在长三角地区, 恐怕是不能拿 “小桥流水” 说事的, 更何况, 论桥, 木渎恐怕比不上周庄, 论 水, 木渎又不及同里。又有人认为, 木渎的特色应该在 “园林 古镇” , 这当然也没什么错, 木渎现存私家园林 *$ 余处, 在古 镇里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苏州本身就是以园林著称于世 的, 苏州园林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然而, 在木渎的园林里 面, 却又没有一项入选世界遗产的, 如果旅游者要看园林, 完 全可以去距离并不远的拙政园、 狮子林, 又何必来木渎?木渎 旅游还有一句宣传口号, 叫 “乾隆来过六次的地方” , 这恐怕也 算不得特色, 拿古代的皇帝说事, 显的有些小气。 对木渎特色的认识不清, 带来的是木渎旅游的定位不明, 定位不明, 发展就没有了方向, 到底是 “小桥流水” , 还是 “园林 古镇” , 或者是别的什么, 这个问题必须要认清。 ! & ! 规划整体性不强 古镇旅游资源是一种易损性的资源品类, 一旦遭受破坏, 就很难恢复和发展。因此, 对于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就特别 需求科学的规划和高水平的管理。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 古镇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木渎也很早就注意到 了古镇保护的问题, 提出了 “保护古镇, 建设新区” 的原则。 客观地讲, “保护古镇, 建设新区” 的原则具有较强的科学 性, 是对木渎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高度概括。但是我们注 意到,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相关部门对这个原则的理解是不到 位的, 特别是对 “保护古镇” 和 “建设新区” 二者关系的理解。 “保护古镇” 与 “建设新区” 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体, “ 建设新区” 应当考虑到保护古镇的需要, 以不损害古镇的整体氛围为前 提, “保护古镇” 不应该是只是保护几处园林, 几条街道。 ! & *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 还在于 其深厚的文化蕴涵。木渎古镇在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方面明 显显得 “底气不足” 。一是古文化发掘不够。经验证明, 经济 越发达的国家或城市越是重视对古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木渎的历史已经有 !#$$ 年, 漫长的历史演化在木渎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积淀, 但是我们看到, 这些古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不 多, 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历史文化, 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二是 古镇内涵挖掘不够。当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去看木渎这样一

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一、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变迁(一)古镇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为江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诸如富饶灵秀的经济文化城市,空前未有的海外贸易,风靡全国的江南文人艺术风尚。

隋唐时最大的国库洛阳含嘉仓内多是江南入贡的大米,唐人便有“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等言论。

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写到:“自钱纳土至于今元丰七年,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步,近郊隘巷”,俨然蕃阜气象,城中商业茂盛,交易频繁。

在江南经济超越中原的同时,人才亦已呈现压倒中原的优势。

正是这数百年间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使江南在明清时成为中国经济的心脏,江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

(二)古镇的衰败江南水乡城镇繁荣在明清,衰败也在明清。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交通路线的变动及贸易地点的迁徙,一些旧市镇逐渐衰弱,如上海的江桥镇,“为上海、嘉定水陆交通要道……乃自铁路开行以来,饶越镇东,要道边为僻径,顿失过客买卖之利”。

另外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也是江南水乡衰退的原因。

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给中国的传统城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曾经遍布大江南北的水乡城镇,如今能完好保存下来的真是少之又少了。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存在价值(一)历史文化价值江南水乡从唐宋以来,无论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在全国前列。

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及便捷的运输络,在促进商业发展之余,亦令江南的重要买卖商市集,演变成一座座与中国北方政治型城市截然不同的商业城市。

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明清时江南市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形成一种独特的市民艺术。

这片长期发挥出文人活力的地区,已积聚了多年的江南文化精华,到了近代仍执中国文化发展的牛耳。

(二)旅游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旅游的内容从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发展到与风俗风情旅游并重,“走进生活”、“回归自然”成为近年世界旅游的热点。

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这种独特的风情以及从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性关怀,深深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_对周庄_同里_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_熊侠仙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_对周庄_同里_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_熊侠仙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对周庄、同里、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熊侠仙 张 松 周 俭提 要 历史遗产与旅游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周庄、同里、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江南三古镇的旅游开发状况和存在问题,并就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江南古镇 旅游开发 遗产保护 旅游容量文章编号 1000-3363(2002)06-0061-03 中图分类号 K928.7 文献标识码 B*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课题(沪教委科2001-44)江南古镇是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

周庄、同里、直发展成具有经济、居住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镇是在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公元13~16世纪),由于其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完好的水乡风貌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

周庄、同里、直于1995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旅游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自与浙江省南浔、西塘、乌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01年被正式列入预备清单以来,更是成为了旅游热点。

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而如何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此以周庄、同里、直为例,探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关系问题。

1古镇概况 1.1 周庄 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古镇区面积为24hm 2,总人口约2.2万居民。

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4hm 2,有大约4000居民。

古镇内保留有46%的公元15~20世纪初的传统建筑,现有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个市级文物控制单位。

1.2 同里 同里位于江苏省苏州吴江市,古镇区面积为33hm 2,总人口约3.2万居民。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思路研究(整理)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思路研究(整理)

江南古镇旅游业深度开发研究目录一、引言 (2)二、深度开发的涵义 (3)三、江南古镇的概况 (3)(一)周庄.明清细节 (4)(二)乌镇.文化情致 (4)(三)同里.江南古桥 (4)(四)南浔.诗画富镇 (4)(五)甪直.玲珑水韵 (5)(六)西塘.廊棚光影 (5)四、江南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5)(一)旅游产品单一 (5)(二)发展模式单一 (6)(三)竞争无序,缺乏共同发展观念 (6)(四)过度商业化 (7)五、江南古镇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对策 (7)1.依托古镇旅游可以深度开发多种产品 (7)(1)古镇建筑游 (7)(2)民俗旅游 (8)(3)摄影旅游 (8)(4)遗产旅游 (8)(5)怀旧旅游 (8)(6)旅游消费产品开发 (9)2.深度发展,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9)3.发展要有自身的特色 (9)4.共同发展 (10)六、结语 (10)摘要:江南古镇是我国古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古镇旅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江南古镇的发展处于瓶颈,无法继续提高其综合效益。

要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使古镇旅游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实现古镇旅游的深度发展。

本文从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出发, 以江南六大古镇为一体,分析了江南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深度发展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了江南古镇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江南古镇 ;深度开发;综合效益一、引言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十分注重整个家族居住地的选择和修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现逐步形成了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筑群。

而江南古镇就是在相同的自然文化背景下, 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城乡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

其“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其中,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南浔及西塘这六大古镇格局独特、风貌完好, 是江南古镇的典范和代表。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一、本文概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一文旨在对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进行深入的文化旅游策划研究。

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然而,如何在保持古镇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有效地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包括古镇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旅游策划方案。

这些方案旨在通过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实现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还就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这些对策和建议旨在确保古镇在旅游业发展的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文化特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江南水乡古镇概述江南水乡古镇,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蜚声中外。

这些古镇大多沿河而建,河流纵横交错,桥梁众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乡景观。

古镇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白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江南文化的韵味。

同时,江南水乡古镇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多古镇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

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特色鲜明,既有江南丝竹的悠扬,又有吴侬软语的温婉。

这些古镇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古镇中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都是江南文化的生动体现。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古镇的旅游内容,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江南文化的机会。

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价值不可估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古镇逐渐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江南水乡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江南水乡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江南水乡旅游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江南水乡是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江南水乡旅游活动,提升旅游体验,我们制定了以下策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江南水乡旅游,推动旅游业发展。

2. 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更多有趣和独特的旅游活动。

3. 保护和传承江南水乡独特的历史文化,提高游客对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体验:组织游客参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扎染等,让游客亲身体验江南水乡的传统文化魅力。

2. 水上娱乐活动:开设划船比赛、皮划艇体验等水上活动,让游客在水乡中感受刺激和乐趣。

3. 文化展览:举办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展览,展示水乡的传统建筑、古老的习俗和民间艺术,让游客了解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4. 风味美食品尝:组织游客品尝江南水乡的传统美食,如粽子、小龙虾等,让游客体验当地风味。

5. 水乡音乐表演:举办水乡音乐演出,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演奏传统乐器和演唱民歌,让游客感受江南水乡的音乐文化。

四、活动推广1. 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2. 与旅行社合作,推出江南水乡旅游套餐,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3. 利用地方媒体和广告渠道宣传活动,增加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活动保障1. 加强与当地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组织专业的导游和志愿者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解说。

3.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六、活动效果评估1. 定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了解游客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以改进活动内容和服务质量。

2. 统计游客数量和消费情况,评估活动对当地旅游业的贡献。

通过以上策划方案,我们将为游客提供更多精彩纷呈的江南水乡旅游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江南水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我们将保护和传承江南水乡的独特历史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南水乡旅游策划书3篇

江南水乡旅游策划书3篇

江南水乡旅游策划书3篇篇一《江南水乡旅游策划书》一、前言二、旅游目的地本次旅游目的地为中国江南水乡地区,包括苏州、杭州、乌镇、西塘等著名水乡古镇。

三、旅游时间建议旅游时间为 3-5 天,以充分体验江南水乡的风情。

四、旅游特色1. 水乡风光欣赏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如河流、湖泊、桥梁、古镇等。

2. 历史文化感受江南水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古镇建筑、传统文化、名人故居等。

3. 民俗风情体验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手工艺品、美食等。

4. 休闲度假五、旅游行程第一天:上午:抵达苏州,游览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景点。

下午:前往乌镇,入住客栈,休息片刻后游览乌镇东栅。

晚上:在乌镇品尝当地美食,如乌镇酱鸡、乌镇羊肉等。

第二天:上午:游览乌镇西栅,欣赏水乡的日出景色。

下午:前往杭州,参观西湖,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

晚上:在杭州品尝当地美食,如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

第三天:上午:前往西塘,游览西塘古镇,感受古镇的宁静和古朴。

下午:在西塘体验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扎染等。

晚上:在西塘品尝当地美食,如西塘八珍糕、送子龙蹄等。

第四天:上午:乘船游览水乡河道,欣赏两岸的风景。

下午:在水乡古镇购买一些特色纪念品。

晚上:在古镇的茶馆品尝茶点,欣赏当地的戏曲表演。

第五天:上午:结束旅游,返回出发地。

六、旅游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特别是在乘船游览时要注意穿戴救生衣。

2.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3. 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4. 随身携带必要的药品和急救用品。

七、江南水乡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希望本次旅游策划书能够为您的旅行提供一些帮助,让您在江南水乡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篇二《江南水乡旅游策划书》一、前言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策划书旨在打造一次丰富多彩的江南水乡旅游体验,让游客深入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二、旅游主题“江南水乡,诗意之旅”三、目标市场以国内游客为主,同时吸引部分国际游客。

古镇旅游发展规划

古镇旅游发展规划

古镇旅游发展规划古镇旅游发展规划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方案。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以便更好地了解古镇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

一、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古镇位于中国的江南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聚集地。

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建筑、传统民俗和精美工艺品而闻名。

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其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古镇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古镇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增加税收收入。

通过吸引游客,古镇也能够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交通等。

三、古镇旅游的文化保护古镇旅游发展规划要紧密结合古镇的文化保护。

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和传统工艺品是非常重要的。

规划中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同时,要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培养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维护古镇的文化遗产。

四、古镇旅游的环境保护在古镇旅游发展规划中,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减少旅游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

这包括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限制车辆进入古镇等措施,以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五、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古镇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服务设施。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规划中应该包括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如修建更多停车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等。

此外,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餐饮和购物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六、开发与古镇相关的康体项目除了传统旅游项目,古镇旅游发展规划还应该考虑开发与康体相关的项目。

例如,可以建设运动场馆、健身中心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这样既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又可以促进古镇的多元化发展。

七、推广古镇旅游品牌在古镇旅游发展规划中,推广古镇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会、举办精彩的表演和展览等方式,提高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现状:
江南水乡古镇的巨大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 旅游,同时古镇良好的文化氛围、富裕安定的生 活环境、美丽的水乡风光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 各古镇纷纷将自己的特色进行整合,将旅游业作 为自己的主打产业来做。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存在问题:
• • • • 商业化气息严重。 旅游容量过度饱和。 没有完善、有规范的服务配套。 古镇居民的保护意识淡薄,古建筑破坏严重。
三、乌镇概况及其特色
•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 文人荟萃、人才辈出,培育出64名进士、161名举人,曾 游学或寓居于此的有昭明太子、陈与义、张杨园、鲍廷博、 夏同善等,生于斯长于斯的有文坛巨匠茅盾、沈泽民、孔 另境等。 • 民居建筑、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水乡风貌的原汁原味 是乌镇旅游的最大特点。 • 被评为“十大最具魅力古镇”之一,为国家AAAA级景区, 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近200万。 • 电影《林家铺子》,连续剧《似水年华》等均在乌镇取景 拍摄。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 市场性原则
旅游资源是作为一种商品向社会推出的,开发的关键 是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旅游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最大效益 原则,其基本出发点是以最少的旅游消费比和旅游时间来 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所以我们应尽最大可能地为旅游者提 供最完备的服务。同时,还要根据服务对象和空间跨度的 不同,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设计,旅游路线及配套服 务。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 开发理念
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 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 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 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 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 不会令人流连忘返。另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 化之间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 比,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否则景点规划就难以落 到实处。
四、乌镇开发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现状:
• 以科学规划、尊重历史、“原汁原味”为开发理念,重视 恢复原样,重视本地的民俗专家,重视收护之间的矛盾,商业化征兆突露。 • 娱乐、购物模式单一,旅游旺季客源饱和,住宿交通问 题亟待解决。
五、乌镇旅游开发对策
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为主要特色,配以浓郁 的地方风俗文化。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 网络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旅游资源具有 共生性,即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 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 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 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 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 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关键是,要使旅游景点形成亮点,形成网 络,各个旅游景点在区域内产生互补效应,并同时形成一种大范 围的联合,即提供各旅游地区之间的配套服务。
讨论分析
• • • • • • 一、古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乌镇概况及其特色 四、乌镇开发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五、乌镇旅游开发对策 六、总结
一、古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 历史悠久,建筑古朴。 • 镇中有水,水中有镇,水乡风光独特。
• 丰富的人文气息,深厚的文化积淀。
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 开发策略
——以乌镇为例
案例介绍
• 江南水乡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深厚的 文化底蕴,完好的水乡风光而成为游客青睐的焦点, 近年来各个古镇加强了古镇开发的力度,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 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但是古镇在旅游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开发过程中和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古镇开发与保护的可持 续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矛盾越来越尖锐。本案例以 乌镇为典型,从古镇的具体特色和现状等方面入手, 探讨旅游开发策略与相关保护问题。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
• 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文 学影视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 与著名作家、经典文学作品、大众熟悉的影视作品故事内 容以及故事发生的真实(或虚构)场所等有着直接而密不可 分的关系。 文学 影视旅游资源的具体形态表现为作家故居或纪念馆、作品 故事情节游览线、影视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所游览点、诗人 作家萍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等等。这些旅游 景观或独立成景,或作为陪衬,与其它人文(或自然)景观 交相辉映,大大地增加了旅游地的吸引力。
背景介绍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 特色性原则
特 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有 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 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 同时,还应使其原有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 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 不可只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 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更不是 旅游业的目的。 • 其次,也不可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 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 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 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 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 我们选择的应该是为开发而保护,为保护而开发。使人与自然、 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