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之感论文写法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11、拟好题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
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开好头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
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题。
3、中间段议论文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谨,论证是否典型,取决于中间段落的写法。
结构、组织、论点、论据是议论文阅卷的重要规则。
4、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
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5、结好尾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6、语言形象畅达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
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
扩展资料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一、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二、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1、“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2、“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3、“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2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1.注意平时的积累,做一个生活中有良心的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主体段的写法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主体段的写法议论文主体段是指议论文展开议论,充分论证论点的部分。
议论文要有说服力,必须有理有据,有理就是有道理,符合客观规律,有据就是有根据,经得起实践证明。
这也就是说议论文的主体段的作用就是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去证明文章的观点。
那么如何使议论文的主体段写得既充实丰满又逻辑清晰呢,相比较而言,一段内的文字结构如何安排常常是大家头痛的问题,通常会出现以下错误。
1.用大段大段的叙述代替论证,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文体不明,详略不当,没有目的的信口开河。
2.空洞乏味的议论,缺乏必要的事实支撑,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论述肤浅无力。
3.虽能注意有事例有论述,但却是水是水,油是油,没有分析,论点就如同生硬地贴在论据上面的标签,缺乏说服力。
那么如何做效果才好呢?可以这样做:1.主体段每段要有段首句,作为本段论述的分论点,开宗明义,点明本段所重点论述的问题及主要观点。
2.针对论点选择合适的角度合理剪裁已有的事实论据,要求指向性强,重点突出,有力证明段首分论点。
3.分析事实论据,着重挖掘论据与论点之间的一致性,使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结合更紧密。
从而有效地构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论据鲜明有效:4.总结论述,使段内结构形成总分总结构,结构严谨周密。
如果主体部分每一段都按照这种结构来写,那么主体段之间就构成了相似的排比段,整篇文章必然浑然一体,文章会更有蓬勃的气势。
1.注意论据叙述的角度,要针对论点,进行剪裁,同一素材,因论点的不同,侧重点一定不同。
例如有一则典故“洛阳纸贵”是这样说的晋代的左思,相貌丑陋,口吃严重,他在成名前先后学习过书法、琴术,终是一无所成,这也引发了其父的不满,认为自己的儿子一无是处。
左思后来潜心学写文章,构思十年,在室内厅前走廊甚至厕所,到处都挂上纸笔,每得佳句,便随手记下,废寝忘食,最终写出《三都赋》,洛阳城里的人抢着抄写,引起纸价上涨。
后来“洛阳纸贵”就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典故,用来赞誉佳作有名,风行一时。
鸟语读后感作文范文

鸟语读后感作文范文大自然有着美妙的声音,其中必会有鸟儿们那啼啭的歌声。
《倾听鸟语》中的作者是个十分鸟的人。
他用各种各样的拟人手法把鸟儿们比喻的美轮美奂。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这是作者对鸟儿们善良可爱的样子而感发出来的。
然而因城建改造,树木被砍了,作者从此便听不到那清脆悦耳的鸟声。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走在大街上时,偶然才会看到几只小麻雀飞快的叼起地上的食物,然后惊恐的飞走。
我怅然了,真不知那些美丽的鸟儿们是如何看待我们人类的。
虽然我们和鸟儿们住在这个神奇又漂亮的地球上,但是我们从未互相相处过,我真想抚摸一下它们鲜艳光洁的羽毛,可惜那只是个遥远的梦。
我爱鸟,也爱鸟语。
可是却从未听到过鸟儿们婉转动听的歌声,只是有时能听到几句凄凉的哀鸣。
我想鸟儿们一定非常的悲苦,眼看着自己常年的居住小窝就这样没了,谁不伤心呢?即使是动物,它们也会感到悲哀欲绝。
我真想不通有些人类为何要把鸟儿的家园毁掉,我对这件事十分懊恼,我也不懂的砍了树木会得到好处,我只能从心里希望鸟儿能宽恕那些不爱惜动物和大自然的人。
鸟语是世间最美妙的语言,虽然我可能永远也听不到从一片幽深的林子里,从一片绿荫深处传来的美妙动听的音韵,但是我能从文章中知道鸟儿是喜爱我们人类的,我也希望我们能爱惜这些可爱的动物,还它们一个舒适的家园。
2.假设天空中不见了鸟影,中闻不到鸟声,人类将会是多么寂寞。
让我们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们吧,让人类与鸟类有一个共同的温暖的家园。
我和作者一样都是很爱鸟,作者在乡下能倾听各种鸟的语言,她愿意一同参加鸟儿们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在鸟声里,我们迎来了朝霞,送走了夕阳。
正是因此,作者每逢假节时,都会来到乡下。
在山间倾听“世间最美的语言”,欣赏“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也正是由此作者才发出‘多一点爱给那些鸟类朋友们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的热切呼吁。
我同作者以前一样都住在农村,可是现在作者就不同了。
每天中午,只要没有人去“打搅” 鸟儿们,我家面前就停满了鸟儿,稍有一点动静,它们就一哄而散。
五感写作法

五感写作法五感写作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三主”原则,即:主观(自我意识)、主体(学生个性)和主导(教师主导作用)原则。
五感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有效地发挥它们在写作中的辅助作用。
一、结合教材,介绍五感写作法五感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有效地发挥它们在写作中的辅助作用。
一、结合教材,介绍五感写作法1、记叙文的写作2、议论文的写作3、说明文的写作5、诗歌的写作三、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有效地发挥它们在写作中的辅助作用(一)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五感写作法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同学只注重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表达。
其实这些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只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方法训练而已。
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是改变这种局面的前提。
(二)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五感写作法议论文中五感的作用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有效地发挥?一般来讲,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首先,五感为了给人全面的感受,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而这一步是实施该方法的关键;其次,五感中听觉、视觉、味觉、触觉为第一感官的作用的提出有利于读者对作文的思路加深了解;再次,以“听、看、闻、尝、触”为序的顺序安排可使五感相互协调配合,以产生更大的作用。
以上是在写作记叙文时,发挥五感在写作中的辅助作用。
以下结合作文课上所选的几篇例文来谈谈怎样在议论文写作中有效地发挥五感的作用。
1、论新闻的写作一、新闻是报纸或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经常使用的文体,也是常见的文学样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的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趋多样化,写好新闻稿件的能力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之一。
所以,要想写好新闻,就要具备写好新闻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呢?在新闻写作中,除要求主题鲜明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材料;二是要把新闻事实写具体;三是要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二十篇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二十篇【篇一】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简述原文相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能够灵活的,能够在篇首,也能够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准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理应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个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能够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能够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理应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能够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篇二】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一、读后感的概念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
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
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理应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
真情实感写作文论文

真情实感写作文论文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回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内心的创伤。
那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却让我一生难忘,因为它让我学会了谅解。
记得一个闷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的叫着,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一起下楼玩,到了楼下,我们一直在玩抓人,就在我跑的时候,关新月一不小心,把我给绊倒了,我“哇”的一声哭了,跑回了家。
关欣月惊坏了,自己一个人也回家了。
每天放学都故意避开我。
有一天放学,我大声喊:“关欣月,等等我!”走在前面的关心月停下了脚步,我跑过去,关欣月吞吞吐吐地说:“那……那天的事……”我马上插嘴说:“哎,没关系,都是好朋友。
”我们俩都笑了。
手挽着手,向夕阳掩映的余晖中走去,我们俩也被夕阳照得金灿灿的了。
朋友们,让我们到谅解花园,采一朵谅解之花吧,给伤害我们的人。
这样,你也会因此得到快乐。
谅解他人,快乐自己。
回答完毕,顺祝学习进步!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
写下这四个字时,我却发现,一种浓浓的感动早已溢于笔尖,积蓄已久的情感如一扇打开的闸门,从心底喷涌而出……感谢老师!在学校——这片金色阳光下的茵茵的草地上,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尽情舒展着他们的颜色:是红色,就热烈奔放;是黄色,就明亮可爱;是蓝色,就温尔文雅……因为在这片草地上,有最适宜的气候、最肥沃的土壤、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老师们的爱!孩子美好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用爱心叩开了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用真情点亮了生命的每一个灯盏。
她们像呵护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又像尊重同事那样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欣喜地看到,在我们43中学——这个生命成长的乐园里,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法、学法,而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这是教育的真谛。
如果我们都能意识,教育是一项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那么,有了这种沟通、对话与碰撞,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我们的民族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感谢老师!当我静心品读老师们的教学反思报告,当我用心感受老师们的思想,当我面对面和老师们交流,我的心灵,一次次被老师们的真情撞击着。
语文议论文作文的优秀模板5篇

语文议论文作文的优秀模板5篇议论文是进行问题阐述的过程,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议论文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对问题的自我观点的理解。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议论文作文的优秀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议论文作文的优秀模板篇1孔子曾说:“地之___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心怀豁达,用包容的心对待万事万物,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切真正流传千古的东西,都是“内兼万物”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正需要豁达之花的点缀。
赤壁之下,淡淡的月光笼罩在水面上,好像一层轻纱。
清风微微的吹来,在门面上泛起一层涟漪。
耳边是客人如泣如诉的笑声,那么凄凉,那么悲伤,感叹着人间的短暂光阴以及世事无常。
可是你却对此毫不在意,只是说道:“逝者如斯,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它跨过了千年沧桑岁月,连带着你的豁达之心流传到了今日。
苏轼,你虽仕途险阻,可你却在豁达中游山玩水,参悟人生,最终在诗词造诣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你的人生之路上也由此开出了一朵朵豁达的鲜花,那么芬芳,那么鲜艳,那么诱人……月下竹林,你孤独地坐在那,一片清辉透过斑驳的树林映照着你。
望着地上自己的黑影,又看见那一轮残月,你不由自主大声感慨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入愁肠化为诗意,豪气一吐却流传芳古。
若无意气,你又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想当初贵妃亲自为你研磨,力士亲自为你脱靴,但你却觉得自己奔跑的双脚不应该停滞不前,于是你潇洒的背影也定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
李白,你虽没有一展自己的抱负,但你却带着包容的心态,带着诗情的才华,重拾希望,走遍大江南北,从而也让自己的足迹之上开满了豁达的鲜花。
涡水边,微波荡漾,垂柳随着轻风摆弄着纤纤细腰,不时柳絮飘飘洒洒落在水面上,泛泛圈圈涟漪。
但你却毫不为之所动,只是定定地坐着。
这时过来两位大夫聘请你做宰相,你只是淡淡望了他们一眼,说道:“往矣我将曳尾于涂中。
”于是便不再多说。
你本就是世间缕缕清风,任谁也摸不着,抓不住,又怎么会让自己孤傲的心灵走进浑浊的仕途?庄子,背对功名利禄,你的心就像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作文怎么写(7篇)

作文怎么写(7篇)要写出好的体验感、洞察力、情感和原创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原文读好。
“读完才有感觉”的感觉是由“读”引起的。
读书是感情的基础。
如果你读得很快,你甚至可能不知道原著说了什么。
怎么会有“感觉”?读得肤浅,但肯定不深刻。
只有当你仔细阅读时,你才能感受到一些东西,感受到深刻。
想看一篇议论文,就要找出它的论点(观点和看法),或者批判任何错误的观点,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启发,找出什么论点和结论。
如果是叙事,就要搞清楚它的主要情节,有多少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品所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搞清楚作品揭示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让人感动,为什么会如此感动,等等。
第二,说好一点。
只要你仔细阅读原文,一篇文章可以有多种写法。
如果你对原文的中心有很深的感受,可以把它写成一种读后感。
如果你对原文的其他内容深有感触,也可以把它写成一种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著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觉,就能写出阅读的感觉。
第三,选择敏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很多感官,但一篇读后感只能讨论一个中心,所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将这许多感官进行筛选比较,找出一个感觉最深,角度最新,现实中最有针对性,自己写的时候感觉流畅的,然后作为读后的中心,再在写作中进行论证。
第四,叙述要简单。
既然读后感是通过阅读产生的,那么就要在文章中描述引起“感觉”的事实,有时还要描述一些你联想到的例子。
总之,阅读离不开“叙述”。
但与叙事中“叙述”的要求不同。
叙事注重具体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后阅读意义上的叙事注重简单性和简洁性。
不要求“触”,只要求引出东西。
初学写作和阅读的感觉是引用原文,但总的问题是叙述不简洁,实际上变成了复述。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无法把握要引用的部分的精神和要点,所以无法做到简明扼要。
简洁,不是字越少越好,而是简要清晰。
第五,联想要讲究形式。
关联有多种形式,如相同的关联(关联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反的关联(关联物之间的对立性)、相关的关联(关联物之间的相关性)、继承的关联(关联物之间的继承性)、相似的关联(关联物之间的相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大脑——感论文的写作过程
1、划定边界,确定主体(点面结合)
(1)划定边界,就要看看话题的范围是什么,这是有关“面”的问题。
如“人生的重复与变化”,就应当在“人生”这一范围内写,写到历史上王朝的更替,国家的兴衰之类,就属于出界了。
以下两个高考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A、心灵的选择(“心灵”指发自内心的,以个人为主,若写国家、企业等属于出界);B、语言与沟通(一定要写语言这一范围内的沟通,如写用心灵去沟通就出界了)。
(2)确定主体,就是看话题的主体是什么,重点应写什么,这是有关“点”的问题。
如“人生的重复与变化”,重点是写“重复与变化”,如写人生的其他方面则属于离题;“雕琢心中的天使”,重点是“雕琢”两字,如写某人是天使,或写心中的某一天使如何,则属于离题。
“回到原点”重点是写“回到”(何为,为何,如何),而不是一味谈什么是“原点”。
还有一些独词类的题型,既划界了范围,也指明了重点,如“诚信”“传递”“纪念”“常识”。
2、勾画轮廓,安排结构(首尾呼应)
(1)勾画轮廓,就是先设想一下,自己要写那种类型、什么文体的文章。
一般说来,不写记叙文、小说、戏剧这些文体的话,还可以写三种文:证论文(比较严谨、朴实的议论文,以例证为主,偏重理性思考的类型);时评(就某一时事展开评论,由浅而深,由点及面,属偏重时事、见识的类型);感论文(论证的框架与散文的血肉相统一,有感而发,情感丰富,属偏重感性、文采的类型)。
要联系话题及自身的实际,选择最容易出彩的文体。
(2)安排结构:无论是写证论文、时事评论还是感论文,都宜先安排整体结构、层次。
可采取首尾扣合的方式。
首先要安排好全文的首与尾,再次是各层次(各段)的首与尾,一般来说,“首”的功能是导引,如鞭炮的导火线,重点是引出一个话题,让别人明白你接下来要写的“是什么”;而“尾”的功能是收结,是鞭炮的最后一响,重点是得出结论,如有指导意义的感悟或思考,让别人明白,既然“是这样”了,或“因为这样”,最后应当“怎么办”。
请大家结合具体范文细心揣摩。
3、添枝加叶,描画细节(收放自如)
(1)添枝加叶,就是在拟订好结构的基础上,使文章内容丰满、生动。
如把结构比作树的主干,这一步就是在主干上长出枝叶来。
“枝”与“叶”的分工又略有不同,“枝”的功能是“收拢”,便同一组“叶子”都长在同一枝条上;“叶”的功能是“放开”,进行适当地引申发挥。
设定“枝”,可把一个比较巧妙的意象当作线索,也可以在主干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以更细的关键词为焦点,如对“取与舍”这一话题,再细化为“生与死”“义与利”“爱与恨”等等。
切忌把所有的叶子都直接长在一个笼统的主干上(如把所有的取舍的事例直接放在“取与舍”之下),这样就会使文章雍肿、难看,没有参差错落的层次感。
设定叶,也切忌单一,可多样化,或对举或并举,或延伸,追求灵动,变化。
总而言之,收到自然,放要灵动,两者要统一起来。
(2)描画细节,就是要描写每一张“叶”,如一些情景、片断,或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喻、排比、拟人等),以使语言细节更加生动、形象,饱含情感,富有文采。
要注意的是,感论文不是记叙文,描写应追求精当,不要过细过详,最好是若干个片断式描写作为一组,抓住镜头中最有特质的部分,以达到表现情感、渲染语气的效果。
人生的重复与变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相似,风景总是一年年地重复着;人不同,每个人又在流年偷换中一点点地变化着。
人生,本来就是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矛盾体。
(起头的方式是先引一句格言或诗词,当然也可以是某一事件或情景,自然引出话题,是谓开门见山。
先说人生是什么,是首;最后一段说人生应当如何,是尾,首尾扣合。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啊,人何以堪,人生该如何承受,这白云苍狗的一声浩叹,这物是人非的无尽悲凉?(此句为本段之首。
以白云苍狗、特是人非,点明重复之中的变化,精当;同时也可作出自然的“收”,为后文之“放”开来描写抒情作铺垫)“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当西周大夫再次行经故国的宫殿,往昔的繁华早已埋
入一片荒草,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碎!(引用古人诗句,并巧妙将其转化为情景描写,情景交融,散文语言形象生动的特质就显现出来了。
当然,前提是你要读懂诗句,还得将其融汇于心,变成自己的素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嘉树成阴而佳人如梦,对震川先生来说那又该是怎样的悲凄!(课文语句能信手拈来,且十分贴切,足见作者平时读书之用心)伤感的也包括我自己。
(这句是由古人之悲过渡到我之悲,脉络分明)当我漫步于校园的凤凰树下,依稀还记得初到宝高时的笑容烂熳,而今,“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引用《再别康桥》,文章显得书卷气浓厚),我终将挥手离去!(注意三个例子收放很自然,同是物是人非,同是人生的悲情,放得很灵动,描写也精当,只抓住一两个特征化镜头便一划带过,如电影中的蒙太奇,富有流转、错落之美)“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又是诗句,感觉作者很善于化用所学诗词,虽然这些诗句均是大家熟识的,但用得恰当、到位却非人人可以),岁月如旧,而人面已非!(以此句回应开头的物是人非,这是本段之尾,悲情更浓,同时首尾扣合。
)
幸好,天空不只有阴沉,人生的变化不只有一种旋律。
(由悲转乐,过渡自然,同时也是本段之首,同样是先收后放。
这个比喻也用得很恰当)校园一年年开着更加灿烂的凤凰花,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这红色,有点像幼儿园里阿姨奖赏的小红花,曾映衬得一张粉嫩的小脸更加红艳。
这红色,又似是一张张试卷上那一个个醒目的“优”,甚至有点像将来某一天,某人送你的情人节玫瑰,抑或又像是庆功会上杯中轻晃的红酒……(几个事例与上文写法相似,是片断的连缀,而以快乐、红色为主线,收得尤其巧妙)“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的每一步都如此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也许我们走的是一条上坡的路。
(这是本段之尾,与首相比,语意明显有所提升,指出了变化之中上升、前进的实质。
)于是释然了。
(标志语,对悲与喜再作提升)人生便在重复之中的变化着,悲也好,喜也好,不正如周国平所说的,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吗?悲欢离合,都一样是人生的财富。
别抱怨人生的重复、单调了,让我们姑且细心品味:平淡之中的绚烂,平凡之中的诗意。
(这一句可以说是悲与喜再一次收拢、提升,是“重复中变化”这一层加强版的“尾”,前文重点指出人生是什么,这里则重点指出应当怎么办,这就是常说的议论文要有“指导性”,给人启示。
从这一收结中,可看得出作者不但善于思考,而且很善于提炼、概括,平淡中绚烂、平凡中诗意两句说得真好。
)
从另一面来看,人生又是在变化中重复,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人生进入又一个轮回。
(又起另一层之首,“从另一面来看”,这样的标志语一定要用得纯熟。
能由“重复中的变化”想到“变化中的重复”,作者明显经过辩证思维的训练)打开人生的老相册,你便会发现到,一些十分有趣而意味深长的画面:昔年,你的父母抱着你,后来,你抱着你的孩子,身为父母的你与你的父母一样,脸上有着相似的幸福与满足。
昔年,你背着背包向你的父母挥手作别,后来便是你的子女去上大学了,于是,Yesterday once more,就连你脸上的无法掩藏的忧伤都与你的父母如此相似。
(两个情景写得多生动,而以人生老相册来收拢,十分精妙)其实,人生就如同爬山,你爬上一座山,然后下来,你无法永远驻足于成功的顶峰,最终你必须归于平凡。
还有相似一个比喻:你曾站在舞台的中心成为众人的焦点,然后剧终人散,你不得不重新归于平淡。
(两个比喻足见作者思考之深。
比喻、类比这一思维工具用得很熟。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必为种种变化、轮回耿耿于怀。
持一颗平常心,且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人生一定会更加从容、自在。
(这是这一层之尾,用意仍是突出指导性,明确应如何做。
)
于是,在岁月的重复轮回中,一天天变化的你,是否能够在这重复之中用心品味、在这变化中学会澹定,是否能够有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这是全文的“尾”。
以“品味”“澹定”两句收结全文,沉稳有力。
)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应当是训练有素的结果。
首先是胸有成竹,平时要训练自己写作的思路,多画一画思维导图,考试时才能做到纸上无图,心中有图,这样才能做到清晰。
其次,是用心积累,用心读书,把平时所见所识的素材(包括课文、诗词、格言、时事等)全部转化成自己的心得,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最后,是一定要有丰富、灵动的想象力,深刻、精当的概括力,这些才能把收与放做得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