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小学一年级德育历史小故事_简短的中国历史

⼩学⼀年级德育历史⼩故事_简短的中国历史每⼀篇历史⼩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的道理和知识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学⼀年级德育历史⼩故事,供⼤家参考。
德育历史⼩故事1周勃夺军汉惠帝没有⼉⼦,吕太后从外⾯找了⼀个婴⼉冒充是惠帝⽣的,⽴为太⼦。
公元前188年,惠帝⼀死,由这个婴⼉接替皇位,吕太后就名正⾔顺地临朝执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的权⼒,要⽴吕家的⼈为王,问问⼤⾂们可不可以。
右丞相王陵是直筒⼦,说:“⾼皇帝宰⽩马⽴下盟约,不是姓刘的不应该封王。
”吕太后听了挺不⾼兴,⼜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陈平、周勃说:“⾼祖平定天下,分封⾃⼰的⼦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封⾃⼰的⼦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吕太后才⾼兴地点点头。
散朝以后,王陵批评陈平和周勃说:“当初在先帝跟前宣誓的时候,你们不是都在场吗?现在你们违背了誓⾔,怎么对得起先帝?”陈平和周勃说:“您别着急。
当⾯在朝廷上和太后争论,我们⽐不上您;将来保全刘家天下,您可⽐不上我们了。
”打这以后,吕太后就陆续把她的内侄、侄孙,像吕台、吕产、吕禄、吕嘉、吕通等⼀个个都封了王,还让他们掌握了军权。
整个朝廷⼤权⼏乎全落在吕家的⼿⾥了。
吕后⼀家夺了刘家的权,⼤⾂中不服⽓的⼈不少,只是⼤多数⼈敢怒⽽不敢说罢了。
汉⾼祖有个孙⼉刘章,封号叫朱虚侯,他的妻⼦是吕禄的⼥⼉。
有⼀次,吕太后举⾏宴会,指定刘章进⾏监督。
刘章对太后说:“我是将门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来监督酒宴。
”吕太后答应了。
刘章瞧见⼤伙⼉喝酒喝得热闹。
他提出要给吕太后唱个《耕⽥歌》助助兴,吕太后说:“你就唱吧!”刘章放开嗓⼦唱了起来:深耕穊(⾳jì)种,⽴苗欲疏;⾮其种者,锄⽽去之。
(这⾸歌的意思是:⽥要耕得深,苗要栽得疏;不是好种⼦,就把它锄掉。
)吕太后听了,很不痛快。
不⼀会,有个吕家⼦弟喝醉了酒,不告⽽别。
刘章追了上去,借⼝他违犯宴会规矩,把他杀了。
关于古代道德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古代道德小故事观古往今来,历史故事一直是承接历史展望未来的桥梁。
是人不可缺少的,古代关于道德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古代道德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古代道德小故事篇一:文灿拒间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周,他的名字就叫文灿。
他有一个哥哥,生性是最喜欢吃酒。
但是穷苦得很,没有依靠的地方,所以一向靠着周文灿过着。
有一天,他的哥哥喝了酒,竟喝得大大的醉了,无缘无故,忽然间竟把周文灿重重的痛打了一顿。
周文灿的邻居人家晓得了,大众替周文灿抱着不平。
哪里晓得周文灿反而因为邻舍的人替他抱不平,他就大大的生气,对着那邻舍人说,我的哥哥并非来打你们,你们哪里可以离间我的骨肉至亲呀。
司马温公很佩服周文灿的行为,常常写了这一桩事情,去劝戒人家,以作人家兄弟的榜样。
关于古代道德小故事篇二:温公爱兄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
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
他的,对待父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
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
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
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
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
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关于古代道德小故事篇三:朱显焚券元朝时候,真定的地方,出了一个大大友爱的人,姓朱单名叫做显。
在世祖皇帝至元年间,他的祖父,早已把家里的银钱和产业,一概均匀分好,传授给子孙了。
到得英宗皇帝至治年间,朱显想着他的侄儿叫朱彦昉的一班人,穷的很多,并且有的年纪太小,又没有父亲母亲可靠。
因为这个缘故,朱显就对他的弟弟名叫朱耀的说道,凡是父子兄弟本来同是一气的,哪里可以不同住在一块地方呢。
就会齐了各房的弟兄们和子侄辈,一同到了他的祖父坟墓前,叩头禀告了一回。
拿出向来他的祖父分给他们的分书凭据,尽数用火烧掉了,仍旧大家合拢来一同住着。
关于德育小故事

关于德育小故事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德育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德育小故事篇一:王烈遗布东汉朝时候,有一个王烈,字彦方,他的乡里有个偷牛的人,把人家的牛偷了去。
牛主人把这个偷牛的人捉到了。
那个偷牛的人叫王小二,就告了罪说道:“我偷了你的牛,家中又有老母病重,现在受你的刑罚,我是甘心愿意的。
可是请求你千万不要给王烈先生知道了”。
王小二以前因为和邻居因为鸡蛋一事而发生争执。
王烈听到了这一回事,就差了一个人去谢那偷牛的人,并且送了他一匹布,有人问王烈。
这是什么缘故?王烈道:“小偷恐怕我晓得他的过失,这就是有了羞耻的心。
既然对于恶事、有了羞耻的心,就是能够改善了,所以我用了这个方法去激励他的”。
后来有一个人。
把一柄宝剑遗失在路上,那个以前偷牛的人,就替他看守着关于德育小故事篇二:李善乳主在汉朝,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苍头。
他忠实老成,在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
短短的期间,一家大小都接二连三地过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不久的婴儿——李续。
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与忠心耿耿的老仆,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
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李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管怎样,也一定要保护小主人的安全。
万般不得已之下,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幼小的李续。
于是他偷偷地收拾行李,伺机逃离李家。
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了出去,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刻苦耐劳,就得以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
可是婴儿还那么小、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
李善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想不到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李善的双乳竟然流出了乳汁。
中华品德教育故事

中华品德教育故事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中国经典古诗词和散文主要是对“人伦道德”的教育。
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中华品德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3、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4、程门立雪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
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
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
“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5、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看他坐在一张竹席上,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
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很多的竹席。
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6、李士谦乐善好施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中十分富有。
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
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
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7、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起来给他穿上。
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
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敬老人的典故。
8、崔枢还珠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韩忠献公以前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
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于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
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诈,不过,他却时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色。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宽敞;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文是:“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假如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赶忙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
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容之一字,众妙之门】宋朝的富弼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
假如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一事办不好呢?”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
那个人说:“我在骂你!”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人!”那人又说:“称名道姓地骂你!”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骂的人听了,觉得非常惭愧。
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大。
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着骄傲和权贵的气息了。
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为必减文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
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而称王,后来又因羞辱绛哙而毙命。
饮酒到满量,自然不能再增加了。
”【受屈无争,还米不受】汉朝时,有一个人姓钟名离牧,字子干,是会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轻时,住在永兴(今浙江肃山县南方),亲自耕种二十多亩田地。
当田里的稻子成熟时,有人来冒认领走,钟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让给对方。
县官知道这件事,就把那个冒认稻子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
钟离牧竭力去救他,于是他的罪才能被赦免。
那个人免了罪以后,带领妻子把起初冒领来的稻子,舂打成三十多石米,就把米送还钟离牧。
钟离牧关门不肯收,那个人只好把米放在道路旁边,也没有人去拿取。
古代道德的故事大全_历史故事

古代道德的故事大全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那么古代关于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道德的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道德故事大全篇一:王览争鸠晋朝时候。
有个着名友悌的人。
姓王名览。
他的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
王览每每流着眼泪。
抱了哥哥。
他的母亲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
王览同了他的妻子。
也一定赶去同做。
后来王祥在社会上。
渐渐地有了名誉。
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
就用毒酒要药死他。
王览知道了。
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
他的母亲就急急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
因为了这一件事。
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
当时吕虔有把佩刀。
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
带了这佩刀的人。
做官可以做到三公。
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
王祥拿来给了弟弟。
果然后代的子孙。
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古代道德故事大全篇二:庚衮侍疫晋朝时候。
有一个人姓庾。
单名是一个衮字。
表字叫做叔褒。
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
他的两个哥哥。
都传染了疫病死了。
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
又病得很危险。
疫气非常的盛。
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
都避到外边去了。
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
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
庾衮就说道。
我的生性。
是一向来不怕病的。
竟不肯出外。
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
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
哀哀的哭。
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
流行的时疫、没有了。
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
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
庾衮也没有传染。
地方上的父老们。
都觉得很奇怪。
古代道德故事大全篇三:刘进束带南北朝时候,南齐朝有一个人,姓刘,单名是一个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
他的,是很刚方并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间,曾经做过明帝的挽郎。
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
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
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么答应得这样迟。
刘琎从从容容对他的哥哥说道,以前我因为身上的带子还没有束好,深恐防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随便便答应的。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篇1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
司马迁的女儿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
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
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为什么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
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
想到这里,他对女儿说: "自古无功不受禄,这无瑕玉璧咱们不能收。
"说罢,他包好玉壁,交给来人带回去了。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出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
在廉颇以军功升为大将军,成为赵国重臣的时候,蔺相如还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里的舍人。
公元前283年,秦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壁,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国,他经过机智巧妙的斗争,挫败了秦国巧夺和氏壁的阴谋,完壁归赵。
接着,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上智斗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要高。
这样一来,廉颇恼火了,他对人说: "我为赵将,有攻城战野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况且他是个出身低下的人,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
"并扬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说以后,便处处忍让,尽量不和廉颇碰面。
上早朝时,他经常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颇争位次。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相如连忙吩咐车夫引车避开。
对此,蔺相如身边的人很生气,纷纷对蔺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是钦慕您的高义啊。
如今您和廉颇同为国家重臣,他口出恶言而您却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厉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惭,何况身为国家重臣呢?!我们不成器,请求离开您。
古代道德故事

古代道德故事
故事一,《劝学》。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孟母的母亲,她非常重视教育。
有一天,她看到自家的孩子们在玩耍,便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在东边
有个叫孔丘的人,他非常勤奋好学,每天都在努力学习。
你们为什
么不好好学习呢?”孩子们听了母亲的话,深受感动,从此刻起更
加用功读书,最终成为了后来的孔子、孟子。
故事二,《孝顺父母》。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孟子的人,他的父亲去世后,孟子非常
孝顺母亲。
有一天,孟子的母亲对他说,“你知道吗?有个叫顾雍
的人,他在家中为母亲做衣服时,总是亲手剪去衣服上的荆棘,不
让母亲受到任何伤害。
你为什么不学学他呢?”孟子听了母亲的话,深受感动,从此刻起更加细心地照顾母亲,用心孝顺。
故事三,《诚实守信》。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管子的人,他非常讲信用。
有一次,他
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管子找到失主归还了钱包,失主非常感动,送给了他一笔钱作为酬谢。
从此以后,管子更加坚定地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信任。
这些古代道德故事,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勤学好问,孝顺父母,诚实守信,这些道德品质是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践行的。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道德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导读:本文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容易发怒,乃薄福相】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
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
一般人对于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
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诈,然而,他却时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色。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文是:“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
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容之一字,众妙之门】
宋朝的富弼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
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一事办不好呢?”
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
那个人说:“我在骂你!”
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人!”
那人又说:“称名道姓地骂你!”
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
骂的人听了,觉得非常惭愧。
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大。
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着骄傲和权贵的气息了。
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
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而称王,后来又因羞辱绛哙而毙命。
饮酒到满量,自然不能再增加了。
”【受屈无争,还米不受】
汉朝时,有一个人姓钟名离牧,字子干,是会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轻时,住在永兴(今浙江肃山县南方),亲自耕种二十多亩田地。
当田里的稻子成熟时,有人来冒认领走,钟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让给对方。
县官知道这件事,就把那个冒认稻子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
钟离牧竭力去救他,于是他的罪才能被赦免。
那个人免了罪以后,带领妻子把起初冒领来的稻子,舂打成三十多石米,就把米送还钟离牧。
钟离牧关门不肯收,那个人只好把米放在道路旁边,也没有人去拿取。
钟离牧因此而出了名,被聘请去南海做太守,而且被封“都乡侯”。
【美色当前,能不强忍】
余干有一位姓陈的书生,对医术非常精通。
他曾医好一位贫穷而且垂危的病患,没有收取分文,而且不求回报。
有一天傍晚,姓陈的书生路过那位病患的家,患者家属留他住宿。
病患的小姑告诉嫂嫂说:“希望你能陪他过夜,以报答他的恩情!”
病患的妻子点头答应。
当天夜晚,她就对姓陈的书生说:“您救活我的丈夫,小姑叫我陪你!”
姓陈的书生看见她年轻而且美丽,颇为动心。
但克制自己说:“不可!”
少妇勉强他,他连说:“不可!不可!”而且拿起笔,在桌上连写“不可”两个字,最后几乎把持不住。
他又连呼:“不可这两个字最难了!”
他勉强挨到天亮,才离去。
后来,陈姓书生的儿子参加考试,阅卷官丢弃他的文章时,忽然彷佛听到“不可”这两个字。
阅卷官挑灯重看,再丢弃。
又听到:“不可!不可!”
阅卷官因此又看了一遍,决心不录取,忽然一直听到大声的呼声:“不可这两个字最难了!”因而便录取了陈姓书生的儿子。
放榜后,房师询问陈姓书生的儿子,儿子不知原因,回去禀告父亲,他才回忆起:这是不邪淫的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