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一个正方形,长增加了4米,宽增加了3米,面积就增加了47平方米,原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正方形的水池,边长为4米,在水池四周修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块正方形农田,将其中一组对边向两侧分别延长3米,农田面积增加了24平方米,求现在农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个正方形,其中一组对边缩短5厘米,面积减少了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学校田径比赛,设立奖金共1300元,其中第二名比第三名多拿200元,第一名比第二名多拿300元,求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拿多少钱?
6、一个长方形树林,宽为4米,现宽不变,长增长为原来的2倍,面积增加了20平方米,求现在的长是多少米?。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画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

(1)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延长2厘米,宽不变,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增加的部分.(2)再将这个长方形的宽缩短2厘米,长不变,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减少的部分。

(3)再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延长1厘米,宽增加2厘米,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增加的部分。

答:3厘米|例2:一块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减少6米,面积会比原来减少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会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能算出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注意:本题叙述的是同一块花圃面临两种不同变化的结果,应该分别画图,再综合信息,分析题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解答。

分析:先看长方形花圃的第一次变化:(详见图①)(1)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米,该长方形的一条边是6米,可求出另一条边的长,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再看长方形花圃的第二次变化:(详见图②)(2)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米,该长方形的一条边是4米,可求出另一条边的长,也就是原长方形的长。

解:原长方形的长:48÷4=12(米)原长方形的宽:48÷6=8(米)原长方形的面积:12×8=96(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96平方米.例3:兵兵和军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

兵兵每秒跑4米,军军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首次相遇,跑道长多少米?(请用两种方法计算)注意:正确理解题目中所说的“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并在途中正确表达。

分析: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40秒后相遇,相当于两人合作跑了一整圈跑道的长度。

(详见图③)画图整理:假如把这个环形跑道从相遇点处断开拉直,原问题就变成直到上行走的问题。

(详见图④)兵兵和军军两人同时从o点反向跑步,已知兵兵每秒跑4米,军军每秒跑6米,4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于是AB长即相当于环形跑道的长。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整理一、知识点一:列表法解决问题。

1. 学校食堂购买了一些大米和面粉,大米买了5袋,每袋25千克;面粉买了3袋,每袋30千克。

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 解析:首先用列表法整理信息。

物品袋数每袋重量(千克)大米5 25。

面粉3 30。

然后计算大米的重量为5×25 = 125千克,面粉的重量为3×30 = 90千克,两者一共125+90 = 215千克。

2. 小明去商店买文具,铅笔每支2元,买了3支;笔记本每本5元,买了2本。

小明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析:文具数量单价(元)铅笔3 2。

笔记本2 5。

铅笔花费3×2 = 6元,笔记本花费2×5 = 10元,总共花费6 + 10=16元。

3. 四年级有3个班,一班有45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2人。

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班级人数。

一班45。

二班48。

三班42。

总人数为45+48 + 42=135人。

4. 果园里种了苹果树、梨树和桃树。

苹果树有12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3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

桃树有多少棵?- 解析:果树种类数量关系。

苹果树120棵。

梨树120 - 30 = 90棵。

桃树90+20 = 110棵。

5.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上午行驶了3小时,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下午行驶了2小时,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行驶时段时间(小时)速度(千米/小时)上午3 60。

下午2 70。

上午行驶的路程为3×60 = 180千米,下午行驶的路程为2×70 = 1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180+140 = 320千米。

二、知识点二: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6. 甲仓库有货物150吨,乙仓库的货物比甲仓库的2倍少30吨。

乙仓库有货物多少吨?- 解析:先画线段图,以甲仓库货物量为一段,乙仓库货物量是甲仓库的2倍少30吨。

- 甲仓库:150吨。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直接的计算,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分析。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学会用示意图来表示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画示意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并能够灵活运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学会画示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然后,教师展示如何用示意图来表示这个问题,并解释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画示意图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用示意图来解决。

四年级下册 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学会辨认问题,了解问题的分类;2.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3.学生能够通过识别问题来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4.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学会辨认问题;2.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3.学生能够通过识别问题来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中理性思考,不受情绪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提出来,老师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思考,同一类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从这个角度分析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概念解释•定义问题: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情,是疑惑、烦恼、矛盾等等。

•问题分类: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读书问题、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运动和娱乐问题等等。

•解决问题的步骤:(1)了解问题;(2)分析问题;(3)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验证解决问题的办法。

3. 阐述和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如:分析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帮助、变换观点、运用经验,等等。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实践活动:老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来解决,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帮助组内的同学解决问题。

4. 练习和总结老师可以进行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等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板书设计•问题的分类•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策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着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讲解,并通过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不仅仅是口头讲解,同时在课堂上还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讲述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教学课时,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四)。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即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这时候画图的策略就能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画图策略的熟练程度,使其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熟练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复杂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解画图策略的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展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用的纸和笔,方便学生绘制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画图策略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图像和表格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用图像和表格来表示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思维混乱、无从下手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整理思路,清晰地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示意图,并运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示意图的制作方法和运用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和示意图。

2.准备教学PPT和投影仪。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制作示意图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小明有20个,小华有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用图像或表格来表示小明和小华邮票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小明和小华邮票的数量关系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分析示意图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认识到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制作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习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高拓展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将理论知识化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让学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想一想,这些问题可能会触发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新知的讲解和练习第一步: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讲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策略:1.分析问题: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从而更清楚地看到每一个部分,更容易解决问题。

2.做画图:可通过画图,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清晰地展现问题,并逐步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3.猜测与检查:首先猜测答案,然后检查是否正确,再不断修正猜测,并不断检查,找到正确答案。

4.巧用已知信息:找到已知的资料,寻找规律,并应用于问题解决。

第二步:学习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讲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1.读懂问题,理解题意。

2.找到已知信息和条件。

3.确定“求解”问题。

4.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5.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讲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例如: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动手尝试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2.给学生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独立思考,并写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3. 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可以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实践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训练。

四、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教学本节课目,我们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些策略与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1:画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

(1)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延长2厘米,宽不变,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增加的部分。

(2)再将这个长方形的宽缩短2厘米,长不变,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减少的部分。

(3)再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延长1厘米,宽增加2厘米,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增加的部分。

答:
宽3厘米
例2:一块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减少6米,面积会比原来减少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会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能算出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注意:本题叙述的是同一块花圃面临两种不同变化的结果,应该分别画图,再综合信息,分析题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解答。

分析:先看长方形花圃的第一次变化:(详见图①)
(1)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米,该长方形的一条边是6米,可求出另一条边的长,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再看长方形花圃的第二次变化:(详见图②)
(2)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米,该长方形的一条边是4米,可求出另一条边的长,也就是原长方形的长。

解:原长方形的长:48÷4=12(米)
原长方形的宽:48÷6=8(米)
原长方形的面积:12×8=96(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96平方米。

例3:兵兵和军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

兵兵每秒跑4米,军军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首次相遇,跑道长多少米(请用两种方法计算)
注意:正确理解题目中所说的“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并在途中正确表达。

分析: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40秒后相遇,相当于两人合作跑了一整圈跑道的长度。

(详见图③)画图整理:
假如把这个环形跑道从相遇点处断开拉直,原问题就变成直到上行走的问题。

(详见图④)
兵兵和军军两人同时从o点反向跑步,已知兵兵每秒跑4米,
军军每秒跑6米,4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于是AB长即相当于
环形跑道的长。

列表整理:
解:方法一:先求相遇时兵兵和军军各跑了多少米
4×40+6×40
=160+240
=400(米)
方法二:先求每秒钟环形跑道在两人脚下被跑了多少米。

﹙4+6﹚×40
=10×40
=400(米)
答:跑道长400米。

例4:李欣的爸爸要完成一份10000字的城市规划调研报告,已经写了5天,平均每天完成1300字,剩下的要在7天之内完成,平均每天写多少字
注意:读懂题目各条件,分析它们的关系,也可以借助示意图增进理解。

分析:题目讲了李欣爸爸写一篇稿子的事,已经写好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写,讲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如下:
也可以画图表示题意:(详见图⑤)
解:(1)已经完成了多少字:1300×5=6500(字)
剩下多少字:10000-6500=3500(字)
7天内平均每天完成多少字:3500÷7=500(字)(2)综合算式:(10000-1300×5)÷7
=(10000-6500)÷7
=500(字)
答:剩下的平均每天写500字。

例5:甲、乙两辆列车同时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开往北京,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注意:同向而行,想一想同行一小时两辆车距离的变化。

分析:难点在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向行驶。

画图整理,详见图⑥
BC长则为我们所要求的
列表整理条件:
解:方法一:方法二:
120×3-95×3 (120-95)×3 =360-285 =25×3
=75(千米)=75(千米)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75千米。

综合练习:
1、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将它的长减少2厘米,宽增加1厘米,用彩笔描绘出变化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涂出面积减少的部分和增加的部分。

2、填空题。

(1)每分钟走70米,5分钟走____米;400米的环形跑道2分钟能跑一圈,每分钟能跑____米。

(2)师傅每天能加工30个零件,徒弟每天加工24个零件,师徒两人工作一天,一共能加工____个零件。

(3)详见图⑦
①观察上图,甲每分钟步行____米,乙每分钟步行____米,甲、乙两人经过了____分钟相遇。

②相遇时,甲步行了____米,乙步行了____米,甲、乙两人原来相距____米。

③1分钟后,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缩短了____米,还剩____米。

2分钟后,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缩短了____米,还剩____米。

3分钟后,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缩短了____米,还剩____米。

4分钟后,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缩短了____米,还剩____米。

(4)详见图⑧
①后3天可以修多少米___________
②前4天已经修了多少米___________
③前4天平均每天修多少米___________
(5)改建一块长方形草坪,将长减少5米,这样草坪面积就减少了120平方米,原来草坪的宽是_____米。

(6)王大伯承包了一个长方形的鱼塘,长100米,宽60米,今年冬天,王大伯又对鱼塘进行了改造,将长减少了5米,宽增加了10米,改造后的鱼塘与原来的相比,面积相差了_____平方米。

3、解决问题
(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骑行18千米,乙每小时骑行15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冰冰与军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冰冰每秒跑5米,军军每秒跑7米,经过20秒,两人第一次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3)李欣和妈妈想步测一座桥的长度,已知妈妈每分钟步行80米,李欣每分钟步行65米,现在李欣与妈妈同时从桥的两端相向而行,10分钟后两人在桥上相遇,你能算出桥的长度吗
(4)四(1)班以“我们的环境”为主题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中,确定要调查采集有关身边环境的160个数据,以便完成研究报告。

他们已经调查了3周,平均每周采集28个数据,剩下的要在2周内采集完
成,平均每周要采集多少个数据
(5)《宇宙与人》这本书共180页,婷婷第一天看了24页,第二天看了20页,剩下的如果每天看34页,还要几天看完
(6)一块长20米,宽14米的长方形草坪,在它的四周有一条长1米宽的花圃。

(1)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小路靠这草坪的一边每隔2米插一面小黄旗,四个顶点处都要插,在小路的另一边每隔2米插一面小红旗,四个顶点也都要插。

一共可以插多少面小旗
(6)实验小学翻修了长方形风雨活动操场,将长延长了20米,宽缩短了5米,已知原风雨操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风雨操场的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变化了多少平方米
(7)李欣家有一块晒粮食的长方形水泥地,如果这块水泥地的长减少6米,或者宽减少4米,面积都减少60平方米,你能算出原来水泥地的面积吗
能力提升:
例1: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长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请画图再解答)
注意:在一个长方形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只能根据宽的长度决定。

分析:要求剩下部分的面积,必须把剪去的正方形找出来,长20厘米,宽15厘米,最大只能剪一个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画
出来,标上数据,就能找到剩下的长和宽。

解:20-15=5(厘米)
15×5=75(平方厘米)
答:余下的部分面积为75平方厘米。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离全程中点4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请画图再解答)
注意:再看距离全程中点4千米处相遇,说明甲车比乙车多行了两个4千米。

解:4×2=8(千米)
8÷(20-18)=4(小时)
(20+18)×4=152(千米)
答:全程长152千米。

练习:
1、详见图⑨
(1)蜗牛妈妈每小时爬___米,蜗牛宝宝每小时爬___米,它们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爬了____小时。

(2)1小时后,蜗牛宝宝和蜗牛妈妈之间相距___米。

2小时后,蜗牛宝宝和蜗牛妈妈之间相距___米。

照这样爬下去,4小时后,蜗牛宝宝和蜗牛妈妈之间相距___米。

2、甲乙两人骑摩托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还相距17千米,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3、一块长40米,宽30米的长方形草坪,外围有一条2米宽的小路。

(1)如果沿这条小路铺上大理石,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大理石
(2)在小路靠着草坪的一侧每隔2米栽一棵香樟树,四个顶点处都要栽,在小路的另外一侧每隔2米栽一颗广玉兰,四个顶点也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
4、有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差20厘米,面积相差55平方厘米,在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甲乙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6亲密,乙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A、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6、小星和小明分别从一座大桥的两端同时相向出发,往返于两端之间,小星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5分钟,两人第二次相遇,这座大桥长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