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鹿鸣》1、《鹿鸣》的文化内涵2、《鹿鸣》的写作特点起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以鹿的合群比喻君臣之间的协调。

句法整齐,语气通畅。

形象性和感染力强。

《燕歌行》1、此诗是如何围绕着“思”字进行描绘的?参考21页提示。

2、试与曹丕的《燕歌行》其二比较,说明此诗的艺术特色。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

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

两首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3.《燕歌行》其一的特点全诗通过情、景、声三者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界。

1、情。

至深至诚的情感。

2、景。

作者以秋为背景,突出其感情效应。

景化入情,情渗景中。

3、声。

韵脚字不重复,且句句押韵,全诗每三句为一章,共五章,可分为秋景、秋思、秋悲、秋吟和秋望,细细品味,章法和谐、韵式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春江花月夜》1、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写出了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写出了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写出了情感美。

2、对“哀而不伤”的认识。

参考24页提示倒数第2段。

3、暗示手法的运用。

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行;“可怜楼上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上睹月思人;“光不度”、“水成纹”暗示不通消息;“碣石潇湘无限路”暗示归期无望。

《圆圆曲》1.对吴三桂的态度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比较复杂。

诗作中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如“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若非壮士全师胜,怎得蛾眉匹马还”“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等诗句的言意之间是颇耐人寻味。

为明朝遗老,身怀故国故君的深厚感情,而不得已苟活于清朝,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

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

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

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

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15.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的是唐代的(李白)、(杜甫)。

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是(李清照)。

17.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18.汉末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19.“苏门四学士”是指(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四人。

20.“思斋居士”指(李贽);“香山居士”指(白居易);“东坡居士”指(苏轼);“仓山居士”指(袁枚);“芦川居士”指(张元幹);“易安居士”指(李清照);“清真居士”指(周邦彦)。

21.《珠玉词》是(晏殊)的作品集;《漱玉词》是(李清照)的作品集;《片玉词》是(周邦彦)的作品集。

22.《金缕曲·赠梁汾》的作者是清朝大词家(纳兰性德),其词婉约与豪放并举,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金缕曲·赠梁汾》是一首豪放之作,素有“友谊之歌”的誉称。

23.先秦时期,我国古典文学产生了辉煌的篇章,它的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该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录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该诗集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2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出自《孟子·梁惠王》,“独乐乐”中,前一“乐”解释为(音乐),后一“乐”解释为(快乐)。

25.《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26.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儒林外史》,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聊斋志异》,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是《红楼梦》。

27. 探春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但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显露志趣抱负,又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表现出精明才干,使凤姐对她刮目相看。

28.《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还泪之说”。

29.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是(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是(秦可卿)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是(王熙凤)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是(巧姐)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是(元春)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是(李纨)的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是(探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是(迎春)的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清灯古佛旁。

”是(惜春)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是(香菱)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是(晴雯)的判词。

30.《西北有高楼》中“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中“知音”一词最早出自《列子》,解释为(懂得乐曲情趣,与演奏者情感共鸣者。

)。

31.《论语》一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全书共(20 )篇,体例主要有语录体、对话体、叙述体三种。

32.周作人原名(周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本文《我学语文的经验》选自(《知堂文集》)。

33.《梵·高的坟茔》的作者是(范曾),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

梵·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34.《秦腔》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其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

35.《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王小波),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长篇小说集合称《时代三部曲》。

36.《女孩子的花》作者是(唐敏)。

37.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乡愁》,曾被总理引用,“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仇!”38.《下棋》的作者是(梁实秋)。

39.“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

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犹存”。

是余秋雨对(张爱玲)的评论。

40.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其成名作品是《倾城之恋》,代表作品是《金锁记》。

41.作品以边地湘西为题材,建构起特异的“湘西世界”的作家是(沈从文),代表作品《边城》塑造了充满自然美和人性美的人物形象。

42.《萧红墓畔口占》是我国现代杰出诗人(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出自其诗歌《雨巷》。

萧红,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与惊动”(许广平《忆萧红》),从此登上文坛。

43.《北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杰出诗人(艾青),其成名作品是《大堰河——我的保姆》44.《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W·丘吉尔),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45.《给青年的忠告》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46.《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7.《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演说》的作者是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48. 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柳永),他是北宋(婉约)词派的早期代表。

他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

他的词多从生活汲取素材,在当时( 市民 )阶层中传唱最盛,有作品集《乐章集》传世。

49.白居易字(乐天),与同年(元稹)并称,谓“元白”;与(刘禹锡)酬咏,称“刘白”。

50.“临川四梦”指的是(《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牡丹亭》)。

51.“南唐二主”指的是(李璟、李煜)父子二人,其中“中主”是指(李璟),“后主”是指(李煜)。

52.(《虞美人》)既是李煜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二、填句.(并将作者与篇名填入括号内)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陶渊明〈饮酒〉其五)5.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7.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11.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斩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1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4.(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1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6.(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1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杜甫《望岳》)19.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20.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

(白居易〈琵琶行〉)21.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2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李商隐《锦瑟》)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4.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25.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26.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7.(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