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食品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规范使用
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添加剂 使用规范的认识,确保食品添加
剂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消费者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 ,引导消费者关注食品标签,合
理选择食品。
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源头控制
加强对食品原料产地的环境监测,确保食品原料 安全无污染。
严格检测
建立完善的食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测体系 ,确保食品中污染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01
02
03
健康风险
不安全食品可能含有有毒 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增 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疾病的风险。
社会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会影响消费 者信心,导致企业信誉受 损,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相关 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国家经济发展。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01
02
03
04
微生物污染
技术创新
研发和推广食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去除技术 ,降低食品中污染物含量。
04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异物污染
原料污染
原料中混入的石头、玻璃、金属等硬 质异物。
加工过程污染
生产线上的设备零部件、工具等脱落 混入食品。
放射性污染
天然放射性物质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如镭、钍等。
核事故污染
核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通过水源、土壤等途径污染食品。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调查
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的调查。
及时反映问题
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倡导社会共治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危害与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危害与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食品安全危害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以及错误使用食品等多个方面。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危害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防腐剂、色素等。
虽然这些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下对人体并不会产生明显危害,但是当过量使用或者不合法使用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食品中还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问题。
为了预防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首先,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
其次,加强对食品中农药、兽药等的检测,制定相应的标准和限量。
此外,还应加强对食品进口的监管,确保进口食品符合国家标准。
二、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危害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不洁食品加工环境、不合理储存条件和不当烹饪方式传播给人体,引发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为了预防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
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卫生教育,保持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和烹饪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购买不洁食品,加强食品的加热处理,确保彻底杀灭微生物。
三、食品的错误使用危害食品的错误使用包括过度食用、错误食用和不合理食用等。
过度食用某些食品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等健康问题。
错误食用某些食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中毒等危害。
不合理食用某些食品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缺乏必要营养物质等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食品的错误使用危害,我们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
媒体、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限制食品产业中的不良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有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 法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预防控制方法
04
总结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具体措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 污染途径:水源、原料、加工过程等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预防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等
添加项标题
培训员工: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 解并遵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添加项标题
定期检查: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标准的 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添加项标题
记录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记录,包括原料采购、 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知识 和技能水平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准入制度, 确保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的素质和 能力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教 育,提高其责任 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其积 极履行职责和义 务
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毒素进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标准
建立食品安 全监管机构,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
建立食品追 溯体系,确 保食品来源
可追溯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卫
3.食品中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细菌性污染指标
• 细菌总数(菌落总数) • 大肠杆菌 • 致病菌: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副溶血弧菌
变形性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肉毒梭菌
细菌性危害的防治措施
• 把好原料关; • 控制加工过程; • 加强对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 控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及毒素产生;
• 危害表现:致畸、致癌、致突变 ;耐药性;菌群失调;激素;
• 污染途径: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富积作用,储运交叉污染;
• 控制措施:加强管理,防止滥用 ,科学用药,推广新药等。
2.4 兽药残留
• 使用目的:治疗,预防疾病,控制寄生虫,促进繁殖 • 兽药残留原因 1.使用禁用药物 2.未按使用的说明使用药物 3.未按最后用药期用药 4.误把不能作为药用的普通化学药品当作兽药使用 • 危害表现:同农药类似 • 控制措施:合理使用,加强监督检测等,
2.2 食品添加剂
• 分类:防腐剂,漂白剂,抗氧化剂,呈味剂 ,着色剂,增香剂22大类;
• 安全用量 (GB2760) • 正确使用: 1. 不使用我国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2. 要求供应商提供证书 3. 按标准使用 4. 产品标识中注明含量,注意人群 5. 对供应商实施考察
2.3 农药残留
• 苯并[a]芘的来源:工业废水,烟尘 苯并[a]芘的毒性:致癌; 预防措施:治理工业“三废”;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
2.6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 塑料制品:PE,PP,PVC,PVDC等; • 搪瓷,陶瓷,玻璃,金属等; • 纸,纸板; • 橡胶。
3. 生物性危害
• 概念: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 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对食品原料、加工过
程及产品的污染;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03
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范
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 洗和消毒
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无污染
加强员工卫生意识培训,提高 卫生水平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定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 一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 储存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记录 和追踪的管理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意识 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者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定义和目的:对食品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警,确保食品安 全
评估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 进行全面评估
预警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法 律法规培训,提 高监管人员的法 律意识和执法水 平
定期开展食品安 全知识培训,提 高监管人员的专 业素养和技能水 平
建立食品安全监 管人员考核机制, 对不合格人员进 行培训和调整
加强与国际食品 安全监管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经 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食品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 并处理化学污染源。
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 对食品生产过程 进行全面监督, 确保生产者遵守 相关规定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核心内容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具体措施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意义与价值
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建立完善的食品流通监管制度 加强流通环节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严厉打击流通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定义: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是 一种通过记录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 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程追溯和监 控的体系
添加 标题
实施情况: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经过 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定义:食品安全 标准体系是指由 一系列食品安全 标准组成的有机 联系的集合体
不规范使用农药:部分农民不按照规定使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滥用农药,导致食品中农 药残留超标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如致癌、 致畸、致突变等
预防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监管,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加强食品检测等
03
预防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

化学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农药残留:长 期摄入含有农 药残留的食品 可能导致慢性 中毒、致癌等
健康问题。
添加剂滥用: 过量或滥用食 品添加剂可能 导致过敏、中 毒、致癌等健
康问题。
重金属污染: 长期摄入含有 重金属污染的 食品可能导致 贫血、神经系 统损伤、肾损 伤等健康问题。
化学物质污染: 长期摄入含有 化学物质污染 的食品可能导 致免疫系统损 伤、生殖系统 损伤等健康问
物理污染
定义:物理污染是指食品受到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噪声 等)的污染
常见来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磨损、食品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等
对人体的危害:可能导致人体受到辐射伤害、重金属中毒等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监控,选择符合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 避免食品受到物理性因素的污染
天然毒素
第六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国内案例: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 国际案例:疯牛病事件、沙门氏菌污染等 危害因素: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等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检测技术、加强宣传教育等
事件原因分析
食品生产环节问题: 生产过程中操作不 当或设备故障导致 食品受到污染
食品储存环节问题: 储存环境不卫生或 储存时间过长导致 食品变质
事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
危害因素识别:加 强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等环节的危害 因素识别,及时发 现并采取措施。
监管力度:加大对 食品安全的监管力 度,确保食品生产、 加工、运输等环节 符合安全标准。
培训教育:加强食 品从业人员的培训 教育,提高他们的 食品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信息公开透明:及 时公开食品安全事 件信息,加强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和信任。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物质及其防控措施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物质及其防控措施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的食品可能存在着各种危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会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品中常见的危害物质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重金属1. 铅(Pb)铅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主要来源包括污染的土壤、水体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处理。
食品中过量的铅摄入会对人体造成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的伤害。
防控措施:- 加强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铅污染源;- 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筛查和检测,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铅污染。
2. 汞(Hg)汞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主要通过鱼类和海产品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过量的汞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防控措施:- 加强水体和海洋环境的监测,控制汞源的排放;- 提高汞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加强对水产品的监测;- 提高公众对汞中毒的认知,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的食品。
二、致病菌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常通过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感染会引起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
防控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 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防止受污染原材料的使用;- 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确保食品杀菌彻底。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常见的致病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
食品中存在的大肠杆菌常常意味着食品受到了粪便污染,会引起肠道感染疾病。
防控措施:- 加强农产品的生产和采购管理,防止粪便污染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食品加工企业要提高加工场所的卫生水平,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强化公众对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量严格符合《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
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中的单项物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各有关标准
使用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中国规定,并办理审批
C.化肥、农药与兽药
a.化肥
化肥的概念:用矿物、空气、水等做
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无机肥料。
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
农业立体污染
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构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污染。
F.其他化学污染
N-亚硝基化合物:腌制不充分的蔬菜、不新鲜的蔬菜、泡菜中含有。
多环芳族化合物: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pi2);高温制作的鱼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HCA)
造成的污染主要有:
①水体富营养化
②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③微量重金属、无机盐及其他对人体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积累
④造成大气污染,植物徒长,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b.农药p16
农药的作用:防治植物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家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
农药残留的概念:指农药使用后在农作物、土壤、水体、食品中残存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溶解物等的总称。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但进入人体很难排除。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精板,可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人造成痴呆、脑死亡等。
铝:积累多时,对儿童造成智力低下;对中年人造成记忆力减退;对老年人造成痴呆等。
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
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
①对违禁或淘汰药物的使用
②不遵守休药期的有关规定
③滥用药物
④饲料在加工过程受污染
⑤用药无记录或方法错误
⑥屠宰前使用兽药
d.化肥、农药和兽药污染的控制措施
①科学、合理地选用化肥。
加大有机肥的施入量,提倡使用菌肥和生物制剂肥料,防治水土污染,禁止在蔬菜地上施用未经处理的垃圾和污泥,严禁污水灌溉。
猪(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特点p13
1.旋毛虫2.猪囊虫
3.双槽蚴病4.棘球蚴病
5.住肉孢子虫6.弓形虫
7.细菌囊尾蚴8.肺丝虫
广州管圆线虫
虫卵
⑵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14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造成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称为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化肥、农药与兽药;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环境污染物;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二噁英——世纪之毒:垃圾焚烧、含氮工业品的杂质、纸张漂白、汽车尾气、含油墨的报纸、聚氯乙烯袋——人体的二噁英95%来自于食品的摄入。
丙烯酰胺p20:淀粉含量高的食品高温120℃加热产生的产物。——神经毒素和准致癌物质,能通过胎盘屏障。
⑶物理性污染(Physical )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混入食品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元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第三章食品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一、食品污染
1、什么叫食品污染?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某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
2、什么叫食品污染物?
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
3、食品中有害物质或食品污染物质的分类
/物理性危害:
固体杂质、放射性物质
⑴生物性污染/生物性危害:
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虫卵、昆虫
2.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等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
三、选择题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
A.工业三废B.化肥C.生活垃圾D.生物污染
四、简答题
1.何为食品污染?何为食品污染物?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什么是化学性污染?如何防止化肥、农药和兽药的污染?
3.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五、名词解释
二、天然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1、人体遗传因素
乳糖不适应症
2、过敏反应p21
酒精过敏、花粉
3、食用量过大
荔枝病
4、食品加工处理不当
河豚、鲜黄花菜、发芽的马铃薯
5、误食含毒素的生物(外形和正常食物相似)
毒蕈(xun﹨)(致死的有10种)
⑵化学性污染/化学性危害:
农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其他有害化学物质ogical)
因微生物(细菌、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等对食品的污染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p7
在食物链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受到污染
霉菌污染的食品,全世界每年有2%的谷物受到污染,而不能食用
又称每日允许摄入量,人体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mg数表示。单位:毫克/公斤体重·天
——GB15091-95《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b.食品添加剂的种类22种
c.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P15)
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
不得用于掩盖缺点;
减少消耗,不得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
③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则,科学安全地用药。
针对畜禽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情况,合理用药,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方面严格按照用药规定,禁止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D.生物毒素p17
概念:
种类:
E.环境污染物p19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污染途径: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
生物富集作用
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硒:超量时人会得踉跄病。
铊:会使人得多发性神精炎。
锰:超量时会使人甲状腺机能亢进。
锡:与铅是古代巨毒药‘鸠’中的重要成分,入腹后凝固成块,坠人至死。
锌:过量时会得锌热病。
铁:是在人体内对氧化有催化作用,但铁过量时会损伤细胞的基本成分,如脂眆酸、蛋白质、核酸等;导致其他微量元素失衡,特别是钙、镁的需求量。
包括固体杂质、放射性物质
A.固体杂质p26
米、面和豆类食品中的沙石;
米粉里掺的泥土;
毛发;
金属异物等。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hazard)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三致作用
思考题
一、填空题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化学性污染和。
二、判断题
1.没有腐败的食品就说明没有受到生物性污染。()
这些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如肝癌、胃癌、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乌脚病和畸形儿)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神精破坏极为严重。
B.食品添加剂p15
a.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
农药的种类: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其他农药(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残留量:农药残留的数量称为农药残留量。
农药对食品的污染途径:①直接污染②使用不当,不遵守农药间隔期的规定,引起食品急性中毒③运输、贮存中保管不当,引起食品农药污染。
农药残留的危害:p16
农药
c.兽药p16
兽药的概念p16
兽药残留的概念p16
抑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为防止土壤的污染,还可以进行粮菜轮作、水旱轮作,施加抑制剂,减少污染物的活性,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Q值,还能使作物降低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
②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
推广应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如Bt乳剂、灭虫灵、苦参素等。
A.重金属heavy metal
定义1:
密度在4或5以上的金属,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24以上的金属。
定义2:
一般指比重大于4.0,且工业上常用的、对生物体有毒性的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铜和铬等。
定义3:
化学上根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氟:轻者氟斑牙、氟化骨症;重者骨密度过硬、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