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学习基础知识
地下水基础知识大全

地下水基础知识大全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下面,随小桔一起轻松愉快去了解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受益匪浅!目录: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1. 地下水的来源2.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3. 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4. 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二、地下水及其分类1. 基本概念2. 地下水分类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1. 基本概念2. 含水层类型划分3. 上层滞水和潜水4. 层间水(承压水)5. 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一、地下水的来源1. 渗入水2. 沉积水3. 再生水4. 初生水5. 有机成因水|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1. 岩石中的孔隙:孔隙、裂隙和溶孔2. 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
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孔隙度Φ:某一体积V岩石中孔隙体积Vn所占比例裂隙率Kr:裂隙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熔岩率K:溶洞的体积Vk与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3.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方体排列紧密,孔隙度大;四面体排列,松散,孔隙度大;颗粒分选程度:分选好,孔隙度大;分选差,颗粒大小悬殊,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间,孔隙度降低;颗粒形状:颗粒形状不规则--排列松散--孔隙度大粘性土的结构和次生孔隙:带电粘粒--聚合--结构孔隙--孔隙度增大--次生孔隙(虫洞、根孔、干裂缝)发育--孔隙度增大。
孔隙的特点4. 岩石中的各种裂隙1-分选良好,排列酥松的砂;2-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3-分选不良的,排列紧密的砂;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黏土;6-经过压缩的黏土;7-具有裂隙的岩石;8-具有溶的可溶岩|三、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1. 气态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储存在地下的水;2. 固态水:指岩石中温度在0℃以下的重力水。
基坑降水基本知识(四)

1、地下水基本知识(1)地下水埋藏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各种不同深度含水层中的水。
(2)含水层充满地下水的层状透水岩层(土层),是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的场所。
(3)隔水层不能透过和给出水量,或透水和给水均微不足道的岩层(土层)。
(4)承压含水层位于两个连续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5)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6)潜水位于包气带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7)地下水位饱和带地下水自由潜水面或承压含水层水头的高程水头。
(8)水头以液柱高度表示的单位质量液体的机械能。
2、基坑降水基本知识基坑施工中,为增加边坡和坑底的稳定性,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便于挖土,或防止突涌发生,需要对基坑进行降水,其分为疏干降水和减压降水。
常用降水方法使用条件(1)常用基坑降水方法集水明排通过在坑外挖集水井,让潜水、施工用水、降水等汇入集水井中,采用抽水泵将其一并抽出坑外的排水方法。
轻型井点沿基坑四周或一侧将直径较细的井管沉入深于基底的含水层内,井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
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缝隙抽出排走。
电渗井点利用井点管(轻型或喷射井点管)本身作阴极,沿基坑外围布置,以钢管(φ50-75mm)或钢筋(φ25mm以上)作阳极,垂直埋设在井点内侧,阴阳极分别用电线连接成通路,并对阳极施加强直流电电流。
管井(深井)通过成孔将管井埋置要设计深度,通过在管井内放置抽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坑外的降水方法。
管井降水(2)疏干降水疏干降水目的a、有效降低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标高;b、有效降低被开挖土体的含水量,达到提高边坡稳定性、增加坑内土体的固结强度、便于机械挖土以及提供坑内干作业施工条件。
2.1 地下水基本知识

2.1 地下水基本知识2.1.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2.1.1.1 地下水的概念地球上的水根据其分布区域可以为三大部分,即大气水(atmospheric water)、地表水(surface water)和地下水(groundwater)。
其中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2016)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也是参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处于地下隐伏径流阶段的循环水。
地下水是储存和运动于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那么地下水必然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
地质条件包括岩石性质、空隙类型与连通性、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历史等。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贮存空间及其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用下所形成的状态总和。
在岩土工程领域,地下水是岩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与渗流特性对岩土的理化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工程结构承载能力、变形性状与稳定性、耐久性等;在环境岩土方面,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理化性质及渗流特性时刻决定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
2.1.1.2 岩土中的空隙岩石和土体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其运移通道。
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性、充填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埋藏条件。
根据成因可把空隙区分为孔隙、裂隙与溶隙三种,并可把岩层划分为孔隙岩层(松散沉积物、砂岩等)、裂隙岩层(非可溶性的坚硬岩层)与可溶岩层(可溶性的坚硬岩石)。
孔隙岩层中的空隙分布比裂隙可溶岩层均匀,溶隙一般比孔隙、裂隙岩层中的空隙规模大,故又称为溶穴。
图2.1.1.2-1 岩土空隙(一)孔隙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土壤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地层中的水分类

地层中的水分类
地层中的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浅层地下水:潜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其水面称为地下水位。
由于经过地层的渗滤,这种水质的物理性状较好,浑浊度小,细菌数也较少。
然而,在流经地层的过程中,它可溶解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变硬。
此外,由于水中溶解氧被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消耗,所以水中氧含量较低。
2. 深层地下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
由于地层起伏不平,含水层内水位不同,某些深层地下水可受有压力,形成承压地下水。
这种水因受压力大,能沿井管涌出水面,也被称为自流井。
深层地下水由于覆盖地层厚,不易受地面污染,所以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较少、盐类含量高、硬度高,且水量较稳定,常作为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
3. 泉水:由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地层水方面的书籍或咨询地质学家。
地下水基础知识

地下水基础知识一、地下水的定义和形成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被土壤、岩石等物质覆盖的含水层中的水,是一种自然资源。
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降雨、融雪等降水渗入地表,经过土壤、岩石等介质过滤、渗透而形成。
二、地下水的分布和储量1. 地下水分布地下水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其中有些区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好的开采条件。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区域。
2. 地下水储量全球地下水储量约为1.3万立方公里,占可用淡水总量的22%左右。
中国地下水储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
三、地下水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1. 地下水对环境影响(1)影响土壤稳定性:过度开采会导致土壤失去支撑力,引起沉降或塌陷。
(2)造成井塘干涸:当地下水位下降到井塘的水源以下时,就会造成井塘干涸。
(3)引起土地盐碱化: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
2. 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影响(1)供水:地下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
(2)灌溉:地下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3)工业用水:地下水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用途,如制药、造纸等行业。
四、地下水开采和保护1. 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开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环境和生态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开采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 地下水保护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推广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初中地理地下水资源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地下水资源知识点归纳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广泛存在于地下岩层中。
了解地下水资源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地下水资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是通过雨水、河水等降水渗透到地下形成的。
地面降水经过土壤和岩石的渗透、过滤和吸附作用进入地下层,逐渐形成地下水。
二、地下水的分布特点1.地下水分布广泛:地下水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以下的各种地质岩层中,包括淤泥、砂土、石灰岩等。
2.地下水的分层性:地下水按照不同的地质层次分布于地下,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含水层中,含水层由不透水层夹层分割。
3.地下水的深度不一:地下水的深度因地形、岩石性质等差异而有所不同,深度从数十米到几千米都有。
三、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1.地下水的利用: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水源之一。
人们通过打井将地下水抽取上来并用于生活饮用、灌溉农田、工业生产等。
2.地下水的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要。
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抽取,避免地下水的污染。
四、地下水的特点与重要性1.温度稳定性高:地下水的温度较为稳定,不受季节变化和气候影响,适合作为供水源。
2.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3.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尤其对于缺水地区来说,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五、地下水的调查与评价地下水的调查与评价是为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和质量,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的观测、水质监测和地下水化验等。
六、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污染是地下水资源利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常见的地下水污染原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城市垃圾填埋等。
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应加强污染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
七、地下水保护的重要性地下水保护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基础知识.

8.1 岩石的空隙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二、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强结合水 结合水 弱结合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岩土空隙中 水的存在形式
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8.1 岩石的空隙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二、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定义:附着于固体表面,在自身重力下不能运动的水,称为结合水。 成因:固相表面与水分子间存在静电引力相互吸引,其间引力大小服 从库仑定律,随离固体表面的距离加大而减弱,结合水的物理性质随 之变化。内:强,外:弱。 性质: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即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及变形。 意义:结合水膜很薄,当孔隙直径小于 2倍结合水膜厚度时,孔隙中 只含有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无效空隙空间)。
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土壤水带,中间带(过渡带),毛 细水带(支持毛细水带、饱和毛细水带)。
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参与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通道: 饱水带地下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水、地表水的入渗补 给(补充),部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传输,蒸发,消 耗出去。
饱水带
特点: (1)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是固、液二相介
从理论意义来看,岩层是否透水还取决于时间尺度。 岩性相同的地层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来划分为含水层或隔 水层。 修水库时,要考虑建库后水库是否渗漏? 供水时,考虑水量是否足够,是否为含水层?
8.3 地下水分类
分类依据:含水介质类型、埋藏条件划分。
含水介质三类,埋藏条件分三类,组合共分为 9类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1)岩层应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
空隙大而多、厚度较大。
(2)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下伏有隔水层 ,水平方向有隔水层阻挡 ,否 则只能作为过水的通道,而构成透水层。 (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环评-任务、工作程序
(一级评价) 1、详细掌握评价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特征; 2、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施工期、工程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环境可能 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 4、针对性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地下水长期监测计划,以预防 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工程设计和 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 二 级
较敏感 中 简单
一、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西部和北部:以浊漳河为界 南部和东部:地表分水岭 一般区:86.61km2 重点区:18.10km2
一、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辛安泉域重点保护区 王桥镇乡镇集中供水水源地 古韩东山集中供水水源地 分散式供水井(37口)
王桥镇 古韩东山
二、区域条件、评价区特征 、项目区特征
奥陶系O
评价区以第四系覆盖为主,仅在文王山地垒附
近基岩隆起,在靠近文王山地垒处局部灰岩裸露。
二、区域条件、评价区特征 、项目区特征
孔隙潜水平水期等水位线
孔隙潜水
补给:大气降水 径流:北侧由东南向西北径流, 南侧由东北向西南,最终 汇入浊漳河南源。 排泄: 蒸发、越流、径流、文王 山地垒段渗漏、人工开采。
疑似断层位置
二、区域条件、评价区特征 、项目区特征
第四系厚度2.3~29.8m,红粘土1.7~18m 孔隙潜水水位埋深3-5m,岩溶水360m左右
渣 场地质构造
—— 物探线
渣场
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物探结果”表明渣场内地层连续完整无断 裂构造。
三、现状调查与评价
究,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污染防治措施及监测计划制定 (6)报告编写
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地下水专业术语
地下水 —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 包气带 —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饱水带 —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潜水 —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地下水环评-任务、工作程序
六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工程概况;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初步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工作方
案与勘查方案。
(2)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及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指导勘查院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 等。 (3)工程分析、水文地质结构分析、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及质量现状评价 进行工程分析,确定污染源强,进行水文地质结构分析、地下水环境特征研
4、取消行业预审 5、“未批先建”最高罚款二十万元改为总投资额的1%至5%
6、“第二十七条” 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评情形的,建设单 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评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6自2016年1月7日起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山西某化工示范项目 建设地点:山西省某地,总占地 面积***公顷 建设单位:山西某公司 项目投资:******万元 建设规模:180万吨/年煤基液 体产品项目,包括空分、气体转 化、煤气化、净化、油品合成、 油品加工等,同时建设与工艺生 产装置相配套的公用、辅助工程。 项目位置
径流缓慢,极少见有天然排泄点,动态变化幅度小。
地下水专业术语
地垒—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偶为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升的凸
起断块构造。地垒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常与地堑相间出现。
某化工示范项目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目 录
1 2 3 4 5 6 7
项目概况 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区域条件、评价区特征 、项目区特征 现状调查与评价 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保措施 结论
根据岩溶水的出露和埋藏条件不同,可将岩溶水划分为3种类型。
裸露型岩溶水—地层出露地表,以潜水为主。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循环交替
快,常以泉河地下河形式排泄。
覆盖型岩溶水—岩溶含水层之上有松散岩层覆盖。接受降水、地表水和浅部地下水
补给,有类似裸露型的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埋藏型岩溶水—岩溶含水层被固结的岩层覆盖。补给主要来源于相邻的其他含水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新环评法” 于9月1日起施行
1、环评审批不再作为核准的前置条件
旧—环评审批后才能申请可研审批或项目核准 新—环评审批与可研审批或项目核准制改备案制,报告书、报告表进行审批
3、“水保”不再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旧—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报告书中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保”
实施,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废止。 修订内容: ——调整、补充和规范了相关术语和定义; ——调整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为调查内容; ——调整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依据;
——调整了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方法;
——修改简化了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要求; ——强化并明确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相关要求; ——删除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编写的要求; ——增加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章节; ——修订了附录,补充了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监测点布设
潜水点10个
奥灰水点7个
监测因子
常规因子:26项 特征因子:石油类、苯、甲 苯、二甲苯
监测时间
枯水期(2013年3月) 丰水期(2013年9月) 平水期(2013年12月)
三、现状调查与评价
枯水期,平丰一致
因子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潜水 硫酸盐 氯化物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氮 奥陶系 岩溶水 溶解性总固体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最大超标倍数 1.282 2.43 2.725 0.25 6.315 18 7.4 0.29 0.77 8 最大超标率% 62.5 62.5 37.5 12.5 87.5 100 25 42.9 28.6 100 局部径流滞缓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 超标原因 超标点位处于地下水的径流排泄 区,地下水经长距离的运移,局 部径流滞缓,离子富集导致超标。 原生地质
施工水文 地质钻孔 水文地质 试验
采样及化 学分析 水位统测 污染源调 查 本次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由 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完成 资料收集 地面物探
二、区域条件、评价区特征 、项目区特征
辛安泉奥陶系岩溶水子系统特征图
径流区
辛安泉域
补给:补给区(石灰岩裸露区)大气降水、 河流渗漏、松散孔隙水入渗。 径流:从北向南经襄垣、在黄碾一带转向东,主要 通过西流泉排泄。
易 一级 敏感 大 复杂
二、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渣场评价工作等级分级
等级划分 依据 包气带 防污性能 含水层 易污染特征 地下水环境敏 感程度 污水 排放强度 污水水质 复杂程度 情况概述 渣场第四系岩土(层)单层厚度Mb>1m,渗透系数10-7<K< 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评价区范围内潜水含水层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径流经7.1km最终汇 入浊漳河南源;评价区范围内分布有厚度1.7-18m的红粘土,为相对 隔水层,第四系孔隙潜水与奥陶系岩溶水有一定水力联系。 渣场及周边分布有分散企业、居民供水井。 估算最大一日降雨量,渗滤液量介于1000 ~10000 m3/d。 项目污水中含常规污染指标(氟化物和硫化物),因此污染物 类型数=1;需预测水质指标=2。 类别 中 评 价
评价区地下水不满足地下水Ⅲ类标准
四、影响预测与评价
模拟范围:86.61km2 模型概化: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三维 地下水渗流系统,主要包含三层结构: 1、第四系潜水含水层 2、红粘土弱透水层 (第四系潜水通过该层向岩溶水越流) 3、奥陶系岩溶水含水层 边界概化 潜水含水层:东北部及东部隔水边界;南部 零流量边界;西部水头边界。 岩溶水含水层:二类流量边界,东北部及东 部为流入边界,西部为流出边界。 模拟期:枯水期初始、 丰水期识别、 平水期验证
四、影响预测与评价—厂区
情景设置
污染源分布位置图 正常工况 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一般污水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非正常工况 序 泄露时间 情景 因子 /泄漏量(kg/d) 号 (d ) 煤气化装置初期水处理单 高锰酸盐指数/23.4、氨氮/11.7、 1 1 元澄清槽泄漏 氰化物/0.98、硫化物/0.16 1 2 热电装置循环槽发生泄漏 氨氮/0.15 1 3 柴油储罐发生爆炸 石油类/472.2 事故工况 高锰酸盐指数/465.1、石油类 污水处理站调节池池底破 60 4 /6.7、氨氮/4.0、硫化物/0.3、氰 裂 化物/0.2、氟化物/0.05 氨氮/7177.5、硫化物/47.8、高 15 5 厂外事故水池池底破裂 锰酸盐指数/324.7、石油类/4.24、 氰化物/5.06、氟化物/59.3
I
主体装置368m
I′ 厂区第四系等厚线图
厂区
孔隙潜水水位埋深:5-7.09m 岩溶水水位埋深:约290m
二、区域条件、评价区特征 、项目区特征
本次共布设6条物探线 结果表明厂区内有7个物探异常点
厂 区地质构造
厂区主体装置距北断层破碎带边界353358m(破碎带宽约10-15m ) 文王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之前,属非全新活动断裂。 浊漳河在文王山地垒段的渗漏量为0.027 m3/s· km 。
总平面布置
二、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项目在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 根据导则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类别划分为I类建设项目。 厂区评价工作等级分级
等级划分依据 情况概述 类别 弱 评价 等级
包气带防污性 厂区范围内第四系分布不连续,西北部厚度较大 ,东南部基 能 岩裸露。 厂区西北部第四系渗透系数>10-4cm/s,渗透性较强;孔隙潜水 含水层在评价区范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径流,最终汇入浊漳河南源 含水层易污染 ,与地表水联系密切。 特征 厂区东南部局部岩溶区渗透系数>10-4cm/s;由于文王山地垒具 导水性,浊漳河对奥陶系岩溶水存在渗漏补给。 地下水环境敏 厂区距辛安泉域重点保护区东边界1.34km;评价区内分布有 感程度 王桥镇、古韩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及分散企业、居民供水井。 污水排放强度 工业场地污水排放总量19690.56m3/d>10000m3/d。 污水水质复杂 项目污水中含常规污染指标和有机污染指标(氨氮、高锰酸 程度 盐指数、石油类),因此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