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干整饰2013.07

合集下载

皮料知识专题知识

皮料知识专题知识

泽、厚度、绒毛粗
度、绒毛粗细、花纹基本一
2
帮面
细、花纹基本一致。 不应有裂浆、裂面
致。可有不明显轻微缺陷但 不应有裂浆、裂面、露帮 脚、白霜等。
松面、露帮脚、白霜 2.不应有伤残,次要部位可有
2.不应有伤残。
轻微松面。
1.全张皮革厚薄基本均匀,无油腻感,无异味。
2.革身平整、柔软、丰满有弹性。不裂面、无管皱,
背部
腹部
臀 部:由臀部往两后腿部 位延伸,臀部中间 部位四面旳延伸性 无太大区别。
臀部 箭头代表延伸方向
20
五、皮料旳基本认识
2、牛皮各部位旳皮质特点:
臀背部:为图中蓝区域,此处 皮质纤维组 织紧密, 皮面细致,四向延伸 率较少,是整张皮利 用率最高旳部位。
肩 部:为图中绿色区域,此 (上腹部) 处皮 料较前区域稍差
颈部、尾部:图上旳黄色位, 此处皮料纤维组织较 硬表面粗糙,颈革延 伸性与背中线呈45度 角方向,抗拉力较低, 臀革脆硬易折。
腹、腋、肢部:图上紫色区 域,处于羊皮旳边角 部位,此处皮料纤维 最松,延伸最大且无 规律,为整张皮革最 差部位。
24
五、皮料旳基本认识
4、猪皮各部位旳皮质特点:来自猪皮毛孔呈三角形,多用于 内里,根据其性能优劣和使用 率可分为四个区域:
缺陷:
1)皮质纤维组织不一致,造成皮料延伸性能不同; 2)动物生长过程中易损伤皮料,取料时要合理利用。 3 )工厂制鞋加工时,全部天然革均怕含带有苯类旳溶济.
27
五、皮料旳基本认识
6、天然皮料旳重新认知
不良原因
不良名称
天然皮胚原因 1、虫斑 2、皮疤 3、鞭花 4、烙印 5、皮形不正
1、松面 2、血筋 3、皮面发暗 4、皮面粗糙 5、裂面 化学处理不当原因 6、染色不均 7、脱色 8、掉浆 9、脱层 10、露底色

制革工艺技术知识

制革工艺技术知识

1、制成成品皮革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生皮----浸水----去肉/削里----脱脂----脱毛----浸碱----膨胀----脱灰----软化----浸酸----鞣制----剖层----削匀----复鞣----中和----染色----加油-----填充-----干燥----整理----涂饰----成品皮革。

其种类也非常多,按材料分一般常见的有羊皮革、牛皮革、马皮革、蛇皮革、猪皮革鳄鱼皮革等,按性能又可分为二层皮革、全粒皮革,绒面革、修饰面革、贴膜革、复合革、涂饰性剖层革等。

其中,牛皮、羊皮和猪皮是制革所用原料的三大皮种。

制革是指将生皮鞣制成革的过程。

除去毛和非胶原纤维等,使真皮层胶原纤维适度松散、固定和强化,再加以整饰(理)等一系列化学(包括生物化学)、机械处理。

制革工艺过程通常分为准备、鞣制和整饰(理)三阶段。

制革过程使用最多的设备是转鼓,浸水、浸灰、脱毛、软化、浸酸、鞣制、染色、乳液加油等工序都要在转鼓中完成,通过转鼓的机械作用,促进各种化工材料的均匀渗透,完成制剂对皮的化学作用。

2、工艺过程工艺过程一般分为准备工序、鞣制工序、整理工序,下面是各工序的操作方法:I、准备工序轻革和重革的准备过程大致相同。

将规格、产区相同的生皮按产品要求组成生产批,经一系列化学处理,使生皮纤维结构适度松散。

鞣制毛皮时,首先要将原料软化,恢复鲜皮状态,除去皮毛加工中不需要的成分(皮下组织,结缔组织,肉渣,肌膜等)。

浸水:浸水目的就是使原料皮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部分可容性蛋白质,并除去血污,粪便等杂物。

浸水的温度随原料皮的种类而定,一般以15-18℃为宜,如在18℃以下皮的软化慢,20℃以上细菌容易繁殖。

浸水的时间,一般盐皮或盐干皮,在流水中浸泡5-6小时即可,若存放时间很长的干皮或盐干皮,应在浸泡时再加以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软化。

浸泡时间可在20-24小时。

要求皮张不得露出水面,浸软,浸透,均匀一致。

浸水要特别注意掌握温度以及浸水时间。

现代羊皮制革实用技术(十七)

现代羊皮制革实用技术(十七)
四 川 走学 生物 质 与皮 革 工程 乐
【 续前篇】
又称 蓝湿草 羊皮 铬湿革 的生产工艺 一般 有常规铬鞣 工艺 f 一浴铬鞣法 ) 变型二 浴铬鞣法f此法已很少采用 )以及浸
第二篇 羊皮制革的湿态染整 工程
制 革 工段 的 现 代 划分 万 法 是 将 制革 工 艺 分 为准 备 工 段 鞣
便于组织 生产。
( 表面色花 f ) 2} 粒面伤残 程度 . 4} 3 f 革身状态
二 、组批的方法
羊皮经铬鞣后出鼓措马
手 感以及平 整度等 f5)其它对 成革质量 可能造 成重要 影 一般 要求静 置 2 4小时~48小 响 的特 征 。 山羊 革产品主要有 服装革 鞋面革 鞋里革 帽 口革

种形式 存在 . 一是多点结台
皮胶原 的结构 稳定性 起关键 作用的结 台 对 收缩温 度的提 高贡献最 大.二是单点结合
般 来说 工厂技 术部 门要结 台实际制 定本厂 的挑选
挑选分 类标准没 有固定 不变的模 式
这种结合一般不是很 牢固 而 分 类标准 困此
且 主要起 的是填充 作用 对提高 皮胶原的 结构稳 定性贡献
为 削里 。
使蓝湿革表面上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 皮革工业术语》 QB f /
T 2 2 9 } 对本篇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术语作一扼要介绍。 2 6 —1 6 9 1锫湿革fh retne e l )铬鞣后呈蓝绿色的湿革 r n and w [b e cc u
8修边 f l ig . Immn )去掉无制革价值的皮边的工艺操作。 r
但卫华,男,】 5 9 6年生,博士 .教授,博导 ,主要从事生态皮革研 究与教学

制革工艺技术知识

制革工艺技术知识

1、制成成品皮革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生皮----浸水----去肉/削里----脱脂----脱毛----浸碱----膨胀----脱灰----软化----浸酸----鞣制----剖层----削匀----复鞣----中和----染色----加油-----填充-----干燥----整理----涂饰----成品皮革。

其种类也非常多,按材料分一般常见的有羊皮革、牛皮革、马皮革、蛇皮革、猪皮革鳄鱼皮革等,按性能又可分为二层皮革、全粒皮革,绒面革、修饰面革、贴膜革、复合革、涂饰性剖层革等。

其中,牛皮、羊皮和猪皮是制革所用原料的三大皮种。

制革是指将生皮鞣制成革的过程。

除去毛和非胶原纤维等,使真皮层胶原纤维适度松散、固定和强化,再加以整饰(理)等一系列化学(包括生物化学)、机械处理。

制革工艺过程通常分为准备、鞣制和整饰(理)三阶段。

制革过程使用最多的设备是转鼓,浸水、浸灰、脱毛、软化、浸酸、鞣制、染色、乳液加油等工序都要在转鼓中完成,通过转鼓的机械作用,促进各种化工材料的均匀渗透,完成制剂对皮的化学作用。

2、工艺过程工艺过程一般分为准备工序、鞣制工序、整理工序,下面是各工序的操作方法:I、准备工序轻革和重革的准备过程大致相同。

将规格、产区相同的生皮按产品要求组成生产批,经一系列化学处理,使生皮纤维结构适度松散。

鞣制毛皮时,首先要将原料软化,恢复鲜皮状态,除去皮毛加工中不需要的成分(皮下组织,结缔组织,肉渣,肌膜等)。

浸水:浸水目的就是使原料皮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部分可容性蛋白质,并除去血污,粪便等杂物。

浸水的温度随原料皮的种类而定,一般以15-18℃为宜,如在18℃以下皮的软化慢,20℃以上细菌容易繁殖。

浸水的时间,一般盐皮或盐干皮,在流水中浸泡5-6小时即可,若存放时间很长的干皮或盐干皮,应在浸泡时再加以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软化。

浸泡时间可在20-24小时。

要求皮张不得露出水面,浸软,浸透,均匀一致。

浸水要特别注意掌握温度以及浸水时间。

皮料知识

皮料知识

羊皮有鱼鳞状的毛孔。
◆ 嗅味:凡是真皮都有皮革的气味;而造革都具有刺激性
较强的塑料气味。
◆ 点燃:从真皮革和人造革背面撕下一点纤维,点燃后,
凡发出刺鼻的气味,结成疙瘩的是人造革;凡是 发出毛发气味,不硬结疙瘩的是真皮。
10
二、鞋用皮革的分类
◆ 按动物种类分:牛皮(黄牛、水牛)、羊皮(山羊、
绵羊)、猪皮、马皮、鳄鱼皮、蜥蜴 皮、蛇皮等
头颈部
背腹部:由背部向腹部位延 伸,在腹部的边缘 部位皮料延伸无规 律性,向四周延伸 都较大。
臀 部:由臀部往两后腿部 位延伸,臀部中间 部位四周的延伸性 无太大区别。
腹部
背部
腹部
臀部
箭头代表延伸方向
20
五、皮料的基本认识
2、牛皮各部位的皮质特点:
臀背部:为图中蓝区域,此处 皮质纤维组 织紧密, 皮面细致,四向延伸 率较少,是整张皮利 用率最高的部位。 部:为图中绿色区域,此 (上腹部) 处皮 料较前区域稍差 厚度不匀,表面略粗 肩
天然皮料知识介绍
制革工艺流程
2
一、制革工艺流程简介
1.原始生皮
3.浸灰
2.去毛
4.剖层
8.挂干
7.染色
6.削匀
5.鞣制
9.喷涂
10.压光
11.成品
3
二、制革工艺流程简介 (全粒面牛皮)
1.组批 2.预浸 水 3.去肉 4.主浸 水 5.浸灰 6.脱毛 去脂 7.片灰 皮
12.片皮
11.挤水
10.分选
二层
白蜡擦色皮
磨砂皮
在皮革制品过程中,要用砂磨机磨掉皮坯表面的毛孔 和伤残,使皮坯表面平整、均匀一致。(14)
18

制革不同工段皮革碎料中铬的稳定性研究

制革不同工段皮革碎料中铬的稳定性研究

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4.02.002制革不同工段皮革碎料中铬的稳定性研究王嘉瑞,马宏瑞*,高骏驰,郝永永,朱超(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摘要:研究选取单一浸提剂进行一步或多步提取、系列提取剂连续法对铬鞣、染整和涂饰工段后不同含铬皮革碎料进行了铬的浸出浓度分析和毒性评价。

结果表明,皮革碎料中总铬浸出质量浓度随着工段延续依次降低,蓝湿革总铬浸出质量浓度最高为32.58mg/L。

染色革和涂饰革的总铬浸出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1.16~16.51mg/L 和9.43~13.28mg/L。

采用1mol/L 柠檬酸钠对各样品进行72h 内一步浸提时,碎料中总铬浸出率亦随工段延续依次降低,其浸出率分别为81.9%、45.8%和38.1%。

连续提取结果显示,总铬浸出质量浓度高于标准值的样品中碱溶态、酸溶态的铬含量均高于其他样品。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有机酸盐处理后的染色皮革和涂饰皮革均保留了胶原的纤维束结构,这为含铬碎料无害化处置和再生利用效果评估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含铬皮革碎料;浸出毒性;稳定性;连续提取法中图分类号:X 794文献标志码:AStability of Chromium in Leather Wastes from Different Work-shop Sections in Tannery(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Xi'an 710021,China)Abstract:This work chose single leaching agent for one-step or multi-step leaching,and a series of leaching agents was used for continuous extrac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and toxicity assessment of chromium from chromium tanned,dyed and finished leather scrap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chromium leaching mass concentration in leather scraps de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stage.The highest total chromium leaching mass concentration of wet blue leather was 32.58mg/L.The total chromium leaching mass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the dyed and finished leather were 11.16-16.51mg/L and 9.43-13.28mg/L,ing 1mol/L sodium citrate for one-step leaching of each sample within 72h,the total chromium leaching rate in the crushed materials also decreased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process,with leaching rates of 81.9%,45.8%and 38.1%,respectively.The continuous extra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kali-soluble and acid-soluble chromium contents in samples with total chromium leaching mass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value were higher than other samples.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both dyed and finished leather,treated with organic acid salts,retained the collagen fiber bundle structure,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harmless disposal and recycling of chromium-containing shredded materials.Key words:chromium-containing leather scraps;leaching toxicity;stability;continuous extraction method收稿日期:2023-09-27修回日期:2023-12-14接受日期:2023-12-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76113)第一作者简介:王嘉瑞(199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Kaneka(钟化)的人造皮草时尚梦想人类对皮草的钟爱由来已久……

Kaneka(钟化)的人造皮草时尚梦想人类对皮草的钟爱由来已久……

Kaneka(钟化)的人造皮草时尚梦想人类对皮草的钟爱由来
已久……
佚名
【期刊名称】《服装设计师》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一般用棉麻布或化纤布制作的服装.在颜色和图案的表现力方面很强.但在秋冬季节却无法像皮革那样既能保暖.又能用立体的形式展示动态的服饰美。

特别是在近几年.各类服装的局部修饰上,皮革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人造皮草的出现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对自然环境以及动物生存的现状。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6.4
【相关文献】
1.光彩耀目,与时偕行——2017北京国际皮草时装展“中国国际皮草时尚之夜” [J], ;
2.Kaneka(钟化)皮草面料的新传奇 [J],
3.钟化的人造皮草时尚梦想 [J],
4.钟化的人造皮草时尚梦想 [J],
5.Kaneka(钟化)的人造皮草时尚梦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革整饰材料化学

制革整饰材料化学

制革整饰材料化学导言:制革整饰材料化学是研究制革过程中所使用的整饰材料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

整饰材料在制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改善革的质量、外观和性能,使革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和观赏性。

本文将介绍制革整饰材料的种类、化学性质及其在制革过程中的应用。

一、制革整饰材料的种类制革整饰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整理剂和整饰剂。

1. 整理剂整理剂是制革过程中用于改善革的物理性能的材料。

常见的整理剂有柔软剂、增韧剂、防水剂等。

柔软剂可以增加革的柔软性和弯曲性,使革具有更好的手感;增韧剂可以提高革的韧性和拉伸强度;防水剂可以使革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延长革的使用寿命。

2. 整饰剂整饰剂是制革过程中用于改善革的外观和观赏性的材料。

常见的整饰剂有着色剂、涂层剂、花纹剂等。

着色剂可以改变革的颜色和色度,使革具有丰富的色彩;涂层剂可以使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加革的亮度和光泽度;花纹剂可以在革表面形成各种花纹,增加革的装饰性。

二、制革整饰材料的化学性质制革整饰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性、稳定性、耐候性等。

1. 溶解性制革整饰材料在制革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或溶解,因此其溶解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一般来说,制革整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便能够充分与革表面接触并发挥作用。

2. 稳定性制革整饰材料在制革过程中需要经受高温、酸碱等环境条件的作用,因此其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制革整饰材料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和耐酸碱性,以保证其在制革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发挥作用。

3. 耐候性制革整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受阳光、雨水等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其耐候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制革整饰材料应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以保持革的外观和性能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制革整饰材料的应用制革整饰材料在制革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整理和整饰两个方面。

1. 整理整理是指通过使用柔软剂、增韧剂等整理剂来改善革的物理性能。

在制革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柔软剂和增韧剂,可以使革变得柔软、韧性好,提高革的手感和拉伸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正面服装革的干燥和整理
• • • • • • • • • • 挂晾干燥:通风的凉棚中,至水分14-18% 喷水回潮:喷水后,薄膜覆盖12h 颈部铲软:铲软机 检查、修剪:修成圆口 摔软:转鼓中进行,达到要求后出鼓搭马 伸展:伸展机 绷板干燥:绷板机上进行 修边:修去无用的边角,圆口 净面:乙醇/氨水轻擦拭粒面 准备涂饰
皮革涂饰操作
• 皮革涂饰层各组份用量的确定 • 楷涂、刷涂操作:手工进行 • 喷涂操作:压缩空气喷涂、高压无气喷涂, 多数采用空气喷涂。 • 辊涂:涂饰剂用量省、效果好 • 帘幕涂饰:目前使用较少 • 淋浆涂饰:树脂填充 • 移膜涂饰:移膜革
涂层常见缺陷
• • • • • • • 刷痕:刷涂过程中出现 粒点:刷涂/楷涂中出现的小颗粒 脱浆:脱层/掉浆 裂浆:涂层裂缝/裂纹 发粘:粘度 脱色:掉色,干擦/湿擦颜色脱落 发白(白色雾状小点)
干整理中的机械操作
• • • • • • • • • • 平展/伸展:平展机/使革身平整 拉软:振荡式拉软机 摔软:转鼓中 搓纹:制造搓花革/起纹,搓软机 磨革:磨革机,磨里、磨面、磨绒,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尤其是修面革和绒面革 打光:打光机,使粒面光滑/光泽、革身紧实,分为轻革 打光、重革打光 滚压:目的类似打光,使革身紧实 熨平/压花:板式熨平机,一定的温度下数秒熨烫 压花机:专用的滚式压花机 其它操作:净面、除尘、修边、拉伸、起绒
皮革涂层分类
• 苯胺涂饰:天然粒面、无遮盖
• 半苯胺涂饰:保持天然粒面、使用少量颜 料遮盖
• 树脂颜料涂饰:无天然粒面,全部遮盖
涂层的表观效应---不同的观赏效果
• • • • • • • • • • 苯胺效应 仿古效应 抛光效应/荧光效应-仿古效应的延伸 金属效应:珠光效应/金属粉 蜡变色效应:梦幻效应,拉伸/弯曲时皮革颜色局部深浅、 浓淡变化 石磨效应:凹凸不平效果 双色效应:显现色差 龟裂效应:龟裂纹 磨砂效应:Nubuk/砂绒磨面革 擦色效应:革底色和面色呈现多色
制革干整饰加工
Leather making: Drying and Finishing
• 制革的整饰过程:包括湿态染整、干态整饰 • 干态整饰过程:包括干燥、整理、涂饰三个阶段 • 湿态染整后的革:基本具备了皮革应有的物理、 化学及感官特性。 • 干整饰的主要目的:在保持革坯已有的基本特征/ 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加工进一步完善和赋 予皮革应有的性能和新特征。 • 皮革的干燥和整理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是有机的整体。
皮革的涂饰
• 干整理后的皮革表面形成一层膜材料
• 目的:赋予皮革高度的美感,颜色均一、 适度的光泽、手感,满足使用要求 • 涂饰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中涉及 到:涂料流变学、颜料分散、成膜理论等 • 通常分为:正面革涂饰、剂:粘合剂,涂饰剂的主体,包括丙 烯酸树脂、聚氨基树脂、硝化棉、酪素/蛋 白类 • 着色剂:颜料/染料,遮盖及着色 • 溶剂:溶解成膜剂 • 助剂:渗透剂、手感剂、交联剂/酪素、流 平剂
干燥过程中湿革的变化
• • • • 革坯面积收缩 手感硬化 溶质迁移:颜色深浅 鞣剂与革纤维进一步结合/固定
干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 • • 革身过度收缩、僵硬 边缘颜色加深:挂凉干燥 大面积花斑:挂凉干燥时革粘接在一起,干燥不均匀 气泡状瘢痕:贴板干燥时革身未铲平整
干整理2:其它机械作用
• 回湿:使干燥后的革重新吸收一定的水分 • • • • 方法: 锯末回湿:含水40-50%的锯末回湿,堆放/转鼓 浸渍回湿:稀氨水/热水浸泡3-5s 湿空气回湿:相对湿度90%、温度40的空气
干整理1:干燥
• 目的: • 去除革坯中多余水分,满足后工序加工时对革坯的要 求14-18%,湿染整加工后的革坯水分60-70%(自由 水、毛细管水、化学结合水) • 革坯内的材料/鞣制进一步与革纤维结合 • 使革纤维的编织形态固定/改善手感 • 干燥过程最显著现象:面积剧烈收缩!!
干燥方法
• • • • • • • • 挂凉干燥:自然挂晾、烘房挂晾、热泵 钉板干燥:传统方法 绷板干燥:原理同钉板干燥 真空干燥:真空干燥机(30-35%) 贴板干燥:铝/热板干燥(70-90度,30-40%) 远红外干燥:红外线辐射干燥/从内部干燥 高频干燥:两块电容器板/高频电场 微波干燥:液体、水、脂肪吸收微波/金属反射微 波/玻璃陶瓷能穿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