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开头段、中间段的作用)
文学文本开头、结尾、中间、段落、字词、句子、修辞作用大总结

6.标题的作用 内容上:①浅层:概括文章的事件 ②深层:联系文章的中心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呼应了开头或结尾。 7.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②特定称谓;③讽刺意味、否定; ④强调。
3.人物描写 ①肖像描写。作用: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格式: 描写了_______的样子,表现了__________的品质 或情感 ②语言描写。作用: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 内心世界。格式:____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 了_________内心,表现了_________ ③动作描写。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 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格式: 用动词,生动准确地刻画了____________ ④心理描写。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心态,刻画 了精神世界。格式:描绘了________的内心想法, 表现了_____________
结尾语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照应题目或照应开头或前文 4、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强化作者情 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5、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 引发读者思考; 6、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增强感染力;
标题的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 旨;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作为文章的线索。
文作铺垫;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交代时间、地点、背景等; 7、与下文对比,突出重点。
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 文)过渡作用; 内容上: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 分析
倒叙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 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 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 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电影及 小说创作中常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情节作用分析题
审题要关注以下几点: :
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 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
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 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 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 理。 2013全国课标2《峡谷》(见《五三》第245页)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 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 了 ③“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 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题型解说二:情节结构特点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情节,有××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要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结合相关情节,做出具体说明。
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
(2014年·辽宁卷) 《数学家的爱情》 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帐,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再生波澜)②使女 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
②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 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 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 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文章段落的作用

文章段落的作用.1.开头的作用:(1)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2)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落的作用(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3.结尾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①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②使文章前后照应;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2)内容上:①(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3)(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仿写句子简单来说,仿写要注意“三性”:形式的制约性、文意的统一性、内容的创造性。
1.形式的制约性(1)句式的限制。
仿写时,可视题目的要求与例句的特点,写成相应的对偶句、对应句、排比句或句式相似的短语等。
(2)修辞的要求。
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注意不能忽略隐含在例句中的修辞手法。
2.文意的统一性(1)表意的特点。
切合语境是仿写的重要原则。
从题型上看,仿写主要有嵌入式、续写式和提供范例式三种,前两种形式的仿写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甚至还包括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这是仿写时最容易被忽略也最难以把握的地方。
(2)选材的技巧。
选材料是仿写的重要步骤,仿写时,既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还要善于运用选材的技巧。
例如,在提供的语段中仿写对偶句或排比句,根据整句的特点和句意的要求,通常需要上下句前后相承或正反相对,句与句的内容相互关联或前后一致。
小说阅读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规律总结一
开头语段旳作用:
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 旨);
2.营造气氛,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内容) 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
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构造);
4.假如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 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索)旳作用; 假如开篇连续感 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旳抒情作用。(内容)
规律总结三
中间语段旳作用: 段落较短: ①过渡,承上启下;(构造)
(要求分析怎样承上,怎样启下;假如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 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②烘托,对比,铺垫;(体现)
(假如描写旳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 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体现作用就是正面烘托、烘 托、铺垫;假如描述旳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 感上不一致,其体现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规律总结二
结尾语段旳作用: 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 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内容)
3.委婉含蓄,旨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么作用旳段落,往往这一句 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 然一体。(构造)
畅,充实情节内容,突出人物旳思想性格。 【病因诊断】 脱离小说文本具体情节内容而简单地贴标签,显得空
泛笼统。
【解题指津】
分析某一情节内容在情节构造中旳作用,一般可 从内容和体现技巧两方面去考虑。
从本题题干中“与上下文旳人、事论述有何关联” 这一提醒语中可见,第3节写师生问答旳内容在构造 上起承上启下旳作用。
20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

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 进行艺术再创造
3.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方式
作用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
出人意 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
料 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结局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
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令人感 伤
的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 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 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 人思考
1.(2017·课标全国Ⅰ)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2017·山东)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2016·山东)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 有什么作用?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 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 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 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 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 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 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 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 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 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 猎业。
(小说阅读之开头段、中间段的作用)

考点透视
小说的情节是作者刻画人物、表现主 题的主要依托。高考历来都关注小说情节 的作用,往往考查某个段落在小说中的作 用或者某个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分析某段落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一 般会从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来设题, 往往要根据此段落在文中的位置来答题。
考点分析
1.具有特殊作用的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 思路的重点,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 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2.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作者XX段为什么这样写?(好处、 效果、妙处等) (2)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删去XX段可 以吗?(目的、用意) (3) XX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写人法(肖像、言行、事件) 【内容上】 ⑴、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等; ⑵、与下文的×××人物作对比,以突 出 人物的-------特点; ⑶、暗示文章的主旨,突出这类人物的 典 型性、普遍性;
【结构上】 ⑷、引出下文的故事; ⑸、为下文写---------作铺垫; ⑹、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⑺、照应题目,呼应结尾; 【表达效果上】 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指津
考查某段落在作品情节发展中的作用,须要对该段落作具体细 致的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此考点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段 落或某种情景中的某个细节,如问文中某段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 用,或问文中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 候,要注意该情节在小说整体情节中的作用,注意情节构思通常是 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第二类往往从整体设问,分析小说在情节上的 特点。回答该类问题,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体特征考虑,结合 小说情节通常的特点,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①全文情节一波 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 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③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引人入胜;④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或引人深思;⑤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⑥贯穿情节 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
(完整版)整理:小说情节的作用

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1、出乎意料的结尾(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解答情节作用类型需要考虑的角度一、内容:1、交代情节本身内容2、点名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气氛3、表现或突出了人物形象4、表现或深化了主题,强化情感表达二、结构:1、照应题目(或上文或下文)2、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3、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作铺垫4、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写人法(肖像、言行、事件) 【内容上】
⑴、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等; ⑵、与下文的×××人物作对比,以突 出 人物的-------特点; ⑶、暗示文章的主旨,突出这类人物的 典 型性、普遍性;
【结构上】
⑷、引出下文的故事; ⑸、为下文写---------作铺垫; ⑹、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⑺、照应题目,呼应结尾; 【表达效果上】 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材整合】 阅读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P5第一段:“林冲大怒……林冲也 自心下慢了。”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 什么作用?
答案:①内容上反映了林冲性情暴烈的性 格。林冲在得知陆虞候要加害于他,便买 刀连续几日寻仇。②结构上承接上文的李 小二告知林冲消息的情节。也为下文陆虞 侯杀害林冲的情节的展开张本蓄势。
【提升训练】(优化设计P196 2012江西高考 《报复》节选)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生的时间、地点; ②点明彭恩的身份;
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
④为下文作铺垫。
【结构上】
4、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5、引出下文的情节; 6、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7、与结尾相呼应。
2、写景法 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⑵、渲染---------气氛; ⑶、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 ⑷、为人物或某情节作铺垫; ⑸、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规律总结:
段落较短:
中间语段的作用: ①过渡,承上启下;(结构)
(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 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②衬托,对比,铺垫;(表达)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 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烘 托、铺垫;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 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解题指津
考查某段落在作品情节发展中的作用,须要对该段落作具体细 致的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此考点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段 落或某种情景中的某个细节,如问文中某段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 用,或问文中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 候,要注意该情节在小说整体情节中的作用,注意情节构思通常是 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第二类往往从整体设问,分析小说在情节上的 特点。回答该类问题,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体特征考虑,结合 小说情节通常的特点,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①全文情节一波 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 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③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引人入胜;④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或引人深思;⑤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⑥贯穿情节 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
段落较长,且是主要物象: ③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 前文。(内容)
【真题再现】
2015•浙江卷 《捡烂纸的老头》(优化设计P199) 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 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5分)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 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 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 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规律总结
开头语段的常见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
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④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⑤
照应题目
小说开头的方法及作用
㈠、小说的开头方法及作用
1、悬念法(倒叙法或设疑法)
【内容上】
⑴、突出人物--------的形象; ⑵、揭示小说的-------主题; ⑶、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阅读之
开头段、中间段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阅读中开头段、中间段 在文章中的作用。 2. 培养结合文本规范答题的能力。
考点透视
小说的情节是作者刻画人物、表现主 题的主要依托。高考历来都关注小说情节 的作用,往往考查某个段落在小说中的作 用或者某个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分析某段落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一 般会从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来设题, 往往要根据此段落在文中的位置来答题。
考点分析
1.具有特殊作用的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
思路的重点,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 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2.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作者XX段为什么这样写?(好处、 效果、妙处等) (2)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删去XX段 可以吗?(目的、用意) (3) XX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