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科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
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
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
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
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月考二答题卷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1.( )(3分)2.( )(3分)3.( )(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3分)5.( )(3分)6.( )(3分)7.(1)(5分) (2)(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8.(5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1) , (2) , (3) , (4) ,乙 选考题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题,在所选大题后的括号内打“................................√”..,再作答。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11/12.(25分)(1)(5分)()()(2)(6分)(3)(6分)(4)(8分)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3分) 14、()(3分)15、()(3分)16、(3分)①②③17、(6分)(1)(2)(3)2015-2016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月考二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
就形态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
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
(2)过程的易操作性。
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
(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
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二上册

【注】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D.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010-2023历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1.《子夜》冯云卿是如何让自己的女儿赵伯韬施美人计。
“也罢,这是开市大吉!将来我们再干!”吴荪甫微微笑着说。
太阳斜射在他的脸上。
反映出鲜艳的红光,从早晨以来时隐时现的阴沉气色现在完全没有了。
他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
上文所说的“两条战线”分别指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选答第()题答: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到了下半天,人客更多了,事情也更繁了,瞻前不能顾后,正在着急,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了:“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
”凤姐听了这话……嗓子里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
凤姐为何事而忙乱?为什么气急吐血?请简述相关情节。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
”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
把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的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
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他们用什么“办法”处理这件事?请简述。
选答第()题答:3.作文(60分)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
瀑布气势磅礴,从天而降,但它不为任何人停留,只有噪声而无营养。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①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②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③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涎(xián)皮怂(sǒng)恿轴(zhóu)线咬文嚼(jué)字B. 迤(yǐ)逦蓬蒿(gāo)寒砧(zhēn) 茕茕孑(jié)立C. 簪笏(hù)踹(chuài)水付梓(zǐ) 得鱼忘筌(quán)D. 酒馔(zhuàn) 岩岫(yòu)矜(jīn)育锱(zī)铢必较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遐想懿范惆怅入场券委屈求全B. 告罄岑寂尺牍掉书袋唉声叹气C. 布署拔擢疏朗杀手锏命途多舛D. 孤鹜荟萃悸动蓬间雀默守成规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责任官员一再用权力语言“雷”人时,总该有人告诉他们:不是记者管太多,而是公权太___。
(2)作家巧妙地___了一些富有诗意的意象,强化了自己对小巷的一片深情。
(3)如何___一件古董的价值?大体说来,可以从“真善美,少特精”六字着手。
(4)国家有关部门的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A.放纵撷取欣赏监测 B.放肆撷取鉴赏监测C.放肆采取鉴赏监控 D.放纵采取欣赏监控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11年夏天,意大利足球超级杯最终落户鸟巢,能够在现场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数球迷拍手称快....。
B.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片断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C.她茫然走在夜晚的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D.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auhAAA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5-2016年度(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春季)一、名句名篇默写(14分)(1)东船西舫悄无言,。
(2),到黄昏点点滴滴。
(3)羽扇纶巾,(4),只是朱颜改。
(5)此情可待成追忆,(6)落红不是无情物,(7)想当年,金戈铁马,(8)山河破碎风飘絮,(9),小桥流水人家。
(10)伤心秦汉经行处,(11)大弦嘈嘈如急雨,(12),相逢何必曾相识(13),一弦一柱思华年。
(1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列文言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①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注释]①句读:古代文章停顿处,文意已尽处为“句”,未尽处需停顿处的为“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牙齿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惑而不从师,④吾从而师之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而”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而”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而”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而”相同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福建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福建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文学也有审美追求,但不管是理论家还是中国文学的作者,从来不曾认为文学是为审美、为文学的,而是更多地将文学当作了一种生存的方式和手段,绝大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
中国文学也因此形成了生活化的本质特征。
这主要表现于下列几方面。
一、以文求官。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文求官的传统。
战国策士游说君主,阐述政治、外交主张,以谋取职位。
这游说之辞整理成文,便是《战国策》中的文章。
当时也有不少策士并没有向君主面陈己见,而是通过书信对君主进行游说。
汉代自司马相如因《子虚赋》而见知于汉武帝,作赋以求仕进便屡见不鲜。
六朝受士族情趣的影响,历代帝王都喜爱文学,故献诗以求仕进亦不在少数。
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诗文选拔官员,由此产生了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
如白居易《策林序》说自己为应举,曾和元稹等在华阳观“闭门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
唐代之后,这种备考行为更为普遍。
二、以作诗文为官员职守。
中国古代,士大夫首先是以官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之中,故向帝王陈言献策,以文学来歌功颂德,进行讽刺和教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
中国古代的文体中,官员写作行政公文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奏、议、章、书、表,等等。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不分版本2015——2016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局部藩属国的文化。
尽管这些藩属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疆界内了,但历史上它们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并且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依然还有强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有些民族的主体在境外,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文化已经跟其母体的文化有所区别了。
例如,新疆有俄罗斯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一局部。
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包括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不要片面将其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文化。
尽管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绝对多数,但要注意,汉族及其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
如果它不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没有吸收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和文化,那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文化在开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
它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呢?不是血统,而是文化!血统是没有方法改变的,除非通婚,但是文化那么不同。
在文化上,只要接受中国交化,就等于成认了是中国文化的—局部,从文化认同上说,大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从血统来说,“炎黄子孙〞是非常多元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老祖宗可以传下来的。
著名诗人白居易是从中亚迁到内地来的。
唐朝有好多姓白的其实都是中亚人。
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文化才丰富多彩。
中国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文化是独立开展的。
在西方人翻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独立开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年(上)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喻国明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微博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
当“你‘织围脖’了吗?”成为人们的问候语时,你就不难发现微博正以迅猛的势头,颠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然而,微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有人称缺乏意义的无用信息和情绪发泄在微博上时有出现,于是人们有了微博正在被“口水化”、变成“泄愤地”的担忧。
那么,微博会不会被“口水淹没”呢?其实,正如人具有多面性一样,微博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特性是复杂而多面的,而“口水化”只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说法,并未揭示微博特质的全部,更不是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本质。
大家可能看到一些社会名人借微博论战,其中有激烈的言论。
但这不是微博的本质所必然导致的。
同其他许多网络媒体一样,微博也是网络人格化的一种表现,其表现出来的状态,更多是由使用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的。
但是,微博的这些特性,不仅不会阻碍和扭曲人们的交流,反而会起到正面的推动效果。
首先,它的传播是即时便捷的。
其次,它对字数的限制,使得人们的网络表达必须简洁,在有限的篇幅里言之有物。
能不能在140个字里把话说清楚,这对人们的表达习惯提出了新要求。
字数的限制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因为微博沟通是即时互动的,一条微博表达不清楚,可以多发几条来表达。
相比其他的网络工具和传统媒体,微博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
比如说QQ等社交网络以“人际关系”为重点,多数是用于熟人之间的沟通;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则以“内容”为重点,最注重“说什么”。
而目前中国的微博则是既以“内容”为中心,同时也辅之以“关系”为架构。
在微博上,我们既可以和朋友交流沟通,还可以靠有趣的话题来吸引大量的陌生“粉丝”。
只要话题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普通网友也会拥有众多“粉丝”,反之,名人微博的话题如果毫无新意,也会遭遇门庭冷落。
因此,说微博仅仅是“名人堂”或者“口水化”都不是很恰当的。
我们对微博的发展趋势,要有包容平和的态度。
在微博这个新兴的舆论平台上,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它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
其实,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所谓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都是不能违背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5月27日)1.下列各项,不属于“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依据的一项是()A.微博中的激烈言论是由使用人的性格决定的,而非这种媒体本身。
B.微博的特性促进了即时互动的沟通,对人们的交流起到正面作用。
C.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毫无约束,更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
D.可以用多条微博表达观点,所以字数限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博正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B.微博的字数限制会让使用者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话说清楚,言之有物。
C.微博的复杂而多面,恰恰是微博使用者多面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D.由于微博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的信息和过激言论,其发展受到争议。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微博会以其传播即时便捷的优势推动人们的交流。
B.社交网络重“人际关系”,传统媒体重“内容”,而目前中国微博则在重内容的前提下兼有两种特点。
C.我们要以包容平和的态度对待微博的发展,微博不是名人堂,也不可能被“口水化”。
D.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网友,在微博上要吸引众多的“粉丝”,发起的话题都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5分)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
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
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
自是狐竟寂然。
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注:①涴:弄脏。
②狃:因袭。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抄写B.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对质C.服食器用,辄多亡失辄:总是D.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A、①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B、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②于是渐不信孤C、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②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D 、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
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D.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7.课间诗歌阅读:(1)杜甫《阁夜》全诗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慨(3分)(2)赏析颔其中的颔联“五更鼓角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9分)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栏杆8、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4分)9、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1分)1.香远益清,。
2.,,难赋深情。
3.,盖竹柏影也。
4.大雪深数尺,。
5.其业有不精,,,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矣。
6.野芳发而幽香,。
7.戎马关山北,。
8.,千载谁堪伯仲间。
9.,长使英雄泪满襟。
10.,使我不得开心颜。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12.野哭千家闻战伐,。
13.卧龙跃马终黄土,。
14.千岩万转路不定,。
,。
15. ,但愿长醉不愿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心理师的杯子郭震海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太阳疲惫了,懒散了,失去了正午的热烈。
在省城,我要去见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原本学古代汉语,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感觉不满意,就索性炒了“老板”的鱿鱼,学起了心理学。
三年后,他“功德”圆满。
在省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胡同,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心理咨询所。
据他自己说,生意很火,也有人说他是吹牛,生意并没有他自己说得那样好。
不管如何,他现在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别人“炒”不了他,他也“炒”不了别人。
我们见了面后,他很夸张地张开双臂,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套一套的高谈阔论,变得比过去油嘴滑舌多了。
在他简易的会客室坐定,我们开始聊天。
他说:“好长时间不见,最近如何?”我说,烦恼多多,比如工作,比如单位那些破事儿……当时我列举了许多。
朋友笑了笑说:“你口渴吗?”我点头,说了一阵子话确实想喝水了。
“咱们喝茶吧。
”朋友说着起身去烧水,并吩咐我说:“身后的柜子里放有杯子,拿来一个自己用。
”我起身,回头,打开柜门,有点儿吃惊。
这家伙什么时候有收藏杯子的嗜好了?柜子里放有不少杯子,塑料的、玻璃的、不锈钢的,制作粗糙的、精致的,古典的、现代的。
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紫砂杯子,十分的显眼,我第一眼就看上了它。
我拿出杯子,又仔细看了看。
这个紫砂杯子的确特别,光滑圆润的外表,看不出一点儿瑕疵,让人爱不释手。
水开后,朋友帮我满上了茶水。
淡淡的茶香弥漫在四周,为这个夏日的午后,平添了几分雅致。
朋友再次坐下后,看了我选择的杯子。
突然他笑了。
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这杯子有问题吗?他说:“柜子里放了不少杯子,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紫砂杯子用呢?这家伙肯定又在故弄玄虚,我最不喜欢他这样。
他经常会搞一些在我看来很可笑的心理测试。
比如,他会很随便让你说出一种水果的名字,然后来判断你对未来的另一半是否忠诚;他可以让你随意说一种颜色,或者是动物,判断你一生会有几个情人。
我总觉得,这有点儿恶作剧的意思,或者说就是一种消遣。
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可以列举出很多道理来印证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去年他刚刚出版了一本专著,通篇全是各类测试,友情的、亲情的、爱情的、事业的、家庭的等等,据说卖得非常火爆。
“你知道杯子的作用是什么吗?”他笑着,盯着我的眼睛,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说:“必须回答吗?”他说:“是的,这非常关键,所以你必须回答。
”我说:“连白痴都知道,杯子是用来喝水的。
”他说:“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茶吗?”说实话,当时我确实没有在意喝的是什么茶。
看到他非常认真的样子,我点头如实说,没有在意。
他说,柜子里放了许多杯子,半年时间,他测试了二百多个人,几乎每个人在选杯子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个紫砂杯子,就因为这个杯子是柜子里最好的。
而大多数人在选择杯子的时候,忘记了杯子的功能是用来喝水的。
我不解。
朋友说,如果生活是茶水,那么金钱、名利、地位都是杯子。
没有杯子我们喝不到水,杯子只是工具。
杯子不一定最好,但茶好才是好。
太多的时候,我们不开心、烦恼都是因为太看重手中的杯子,而忘了杯中的茶香。
我当即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看来这家伙几年的心理学确实没有白学。
就在我准备向他提一些问题的瞬间,突然发现他用了一个非常精美的杯子,甚至比我选的紫砂杯子还要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