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创新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学会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实验的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教学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科学实验为例,讲解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0分钟)6. 科学创新与实践(10分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究。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2. 科学观察与实验3. 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4. 科学思维方法5. 科学创新与实践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科学实验的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1. 教具:根据实验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性,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_复习

2、有两支合格的温度计,它们的玻璃泡的容积相 同,管内径粗细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液体中, 比较它们的最小刻度之间的间距和温度计的示数, 则 ( ) A (A)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不同,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B)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不同,温度计的示数不同 (C)最小刻度间的间距相同,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最小刻度间的间距相同,温度计的示数不同
刻度尺的使用:放正确、看
测量窗户的长度应选用最小刻度为
毫米 ______的刻度尺. 测量蜻蜓翅膀的长度应选用最小刻 毫米 度为______的刻度尺. 测量人的身高应选用最小刻度为 厘米 ______的刻度尺.
特殊测量方法
1.732m最小刻度______ 精确值______ 估计值______ 17 .3cm最小刻度______ 精确值______ 估计值______
冷热程度 物体的__________称为温度,其常用单 摄氏度 位是________,用______表示。 °C 冰水混合物 我们是把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 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的温度定 为100度。
0cm
3
1
3
米 、厘米 、升、毫升 等 *体积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立方米 1000 0.001 =______升,1毫升=______立方分米;
量筒或量杯 液体的体积可用__________测量,读数时,视线 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和体温计区别
常用温度计 最小刻度 一般为 1℃ 刻度范围 一般0℃--100℃ 读数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体温计 0. 1℃ 35℃---42℃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知识点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认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了解其用途和存放条件。
2、实验室安全守则,常见危险警告标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3、常见实验操作:物品加热(酒精灯的使用),少量液体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放大镜的使用等。
1.3 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用心观察,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4、科学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1.4 科学测量(重、难)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6微米 =109纳米2、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1)“0”刻度对准被测物体边缘; (2)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是无意义的。
特殊测量法:化曲为直法、累积法、组合法、滚圆法。
2、体积的测量(重、难)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2、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3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C)
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水沸腾时的温度 3、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选、观、放、 读、记(结果带上单位)
体温计的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35℃~42℃ 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 ⑶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液体 会自动断开
3、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A、
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70厘米,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 XXX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2.7 厘米
。
• 5、如图3所示,本来水的体积是
、
头后量筒的示数是
。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少
B 、 A 、 C、 E 、 D 、 F 。
1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
定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C 与评 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1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6吨= 5600 千克=5.6x106克;
正确答案:3789.6730℃
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形状、位置、 状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3、质量的单位: 4、实验室测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视察“铭牌”——量程、横梁 标尺最小刻度值 (2)放平、归零: (3)调平:调节平衡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五、酒精灯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2022年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2022年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勿必认真回顾!!科学在我身边实验和观察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
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1、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的直接观察是有限的--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进行科学实验时应有的态度认真操作是仔细观察、在实验室,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常见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停表:测量时间的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刻度尺:测量长度的酒精灯:加热的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试管:盛少量液体或固体的;可直接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烧杯:盛放液体的仪器;不可以直接加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09103106微米单位的换算:1米=___纳米;1米=___毫米=___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和被测物体贴,注意视要与刻度线对齐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C)A、10.5厘米=10.5厘米某10毫米=105毫米B、10.5厘米=10.5厘米某10=105毫米C、10.5厘米=10.5某(1/100)米=0.105米D、10.5厘米=10.5÷100厘米=0.105米2、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B)A、2.4微米B、2.4毫米C、2.4厘米D、2.4分米3、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A.0.00158千米B.5.0米C.7.26分米D.32毫米4、课桌离地面的高度约为()AA、80厘米B、8米C、80毫米D、0.8分米5、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3cm,1.70cm,1.71cm,1.74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多少?(D)A、1.73cmB、1.715cmC、1.71cmD、1.72cm6、下图中左侧物体的长度为1.93厘米,右侧物体的长度为3.4厘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通过寻找其原因和规律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研究始于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科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在实验室中,需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不用手拿药品,不用鼻孔闻药品气味,不品尝药品味道。
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不得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在取用固体药品时,应该使用药匙或镊子,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擦拭干净。
酒精灯使用时,要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不同的实验器材有不同的加热方法,需要注意使用。
在使用试管、蒸发皿、烧杯和烧瓶等器材时,液体和固体的加热量有不同的要求。
在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伸入或接触,必须垂直悬空于上方0.5cm处,用完后要立即清洗。
在实验室操作中,如果出现酒精灯失火、割伤、烫伤或化学试剂灼伤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应该对齐测量对象的起始位置;每个刻度线代表的长度应该相等;刻度尺上应该有标识长度单位的符号。
2)正确读取刻度尺上的长度值。
读取长度值时,要注意估读最后一位数字的时候,应该根据刻度线与刻度线之间的间隔来判断。
同时,还要注意测量对象的实际长度和刻度尺上读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2.体积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体积主单位是立方米,单位符号是m³。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升、毫升、立方厘米等。
1升(L)=1000毫升(mL)=1立方分米(cm³)。
测量体积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容积瓶和量筒。
在使用容积瓶和量筒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容积瓶或量筒应该放在一个水平的平台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读取容积瓶或量筒上的液面高度时,应该注意视线与液面的垂直,同时还要注意读数时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检验与评价
对观察和测量的精确性作出评价, 改进有关不够科学的探究设计过程。
6、表达与交流
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等解释并 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下列物体中,质量为35千克的 物体可能是:………………… ( ) C
A、一头大象 B、一只鸡 C、一个中学生 D、一只蚂蚁
水结冰后它的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大 ; (填:变大;变小;不变) 登月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其质量 不变 , 所受重力 变小 。
天平的使用:
用调节后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求,那么该 物体的质量是 克。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 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烧杯、烧瓶 不可以加热的是:量筒、水槽、试剂瓶
说一说试管、烧杯的作用分别有哪些?
长度的主单位: --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3.24微米= 3.24x10-6米,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是165,这样说对吗? 他的身高是 。
量筒读数练习
1、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 ,液面在量筒呈凹形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 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不溶于水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排水法
先量出一定的水 再把待测物浸末水中
然后测出体积
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为 待测物体积
2、10毫升的水大约有( A ) A、1汤匙水 B、1茶杯水
C、1茶壶水
D、1桶水
科学复习
考试范围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删去一些难度较高、与学生后继学习相关不 大的内容,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 系的两部分具体渗透在另三部分之中)
科学在我身边
实验和观察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体中拿出来。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23℃ , 10、图4中,甲图温度 读作 零下或负23摄氏度 ; 乙图温度 25 ℃ ,读作25摄氏度 。
1、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 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 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 、 C 、 E 、 D 、 F 。
B
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D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的
如果用示数为38℃的体温计去先后测量甲、 乙两位同学的体温,在测量的过程中进行了 消毒但均忘了用力甩一下,若甲、乙同学的 真实体温分别为37℃和39℃,则预测测量 的结果分别怎样?
6、下图中左侧物体的长度 为 1.93厘米, 右侧物体的长度 为 3.4 厘米。
体积的主单位: --立方米(m³)或(米³) 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³ 、厘米³ 、升、毫升等 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量筒的使用
量筒使用注意
量 筒 没 有 零 刻 度 线
1、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
、 、
c、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 叫做: 答案: 纳米技术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 是: ………………………………( C )
A、10.5厘米=10.5厘米×10毫米=105毫 米 B、10.5厘米=10.5厘米×10=105毫米
C、10.5厘米=10.5×(1/100)米=0.105米 D、10.5厘米=10.5÷100厘米=0.105米
温度计的使用:
制造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 璃 管 细 管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分为1℃
液体 玻 璃 泡
观察:最小刻度、量程
正确使用: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读数时,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
110厘米3 、 3、如图3所示,原来水的体积是 放入石头后量筒的示数是 130厘米3。 20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
思考:如果固体在水中上浮时怎么办?
思考:如果是冰糖, 怎样测量?
用细沙、蔗糖代替水。
质量的主单位: --千克(kg)
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等 单位的换算和对物体质量的估计(练习)
111.2
下列说法正确的………( ) B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南极拿到北极,它的质量增 大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 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用托盘天平称水的质量: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 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 如图(1)所示。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右盘砝 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 (1)、(2)填出下表。
单位的换算或填写符合实际的单位(练习) 错
,
165厘米
2、下面是校运动会的一些成绩,由于老师 疏忽,忘了写单位,请加上 甲同学跳高成绩为 110 厘米 = 1.10 米 3、丙同学扔4 千克的铅球,成绩为8.50 米 . 课桌高80 厘米 指宽0.8厘米 银币厚度2.4 毫米 。
填入单位:a、某同学身高17.0 b、教室的长度约为8
时间的主单位
--秒(s)
常用的单位:分、小时、天等
测量的工具:停表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和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评价和交流
1 提出问题
能从生活、自然现象、实验现象中提出可 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 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进行猜想和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 出猜想。 经思考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
人的直接观察是有限的--
借助仪器
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天平: 测量质量的 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 停表: 测量时间的 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 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 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 电压表: 测量电压的 酒精灯: 加热的 试管架、烧杯、 漏斗: 转移液体的 试管夹、 显微镜: 观察细胞结构的 试管: 盛少量液体或固体的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根据探究的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 案。 知道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画出相关 装置。 分析影响实验的结果的主要因素,注意控 制变量。 需要说明做什么?怎样做?观察什么?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 正确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烧杯 烧杯和 质量 水的总 (克) 质量
(克)
水的 质量 (克
)
28.6 61.4 32.8
下列测量工具中,实验室常用来测 量物体质量的是……( D ) A、弹簧秤 B、磅秤 D、托盘天平 C、台秤
--摄氏度(℃) 温度的主单位: 温度的测量工具: 温度计
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