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节 油脂(第1课时)教案
油脂-1

选修 5 第四章 第一节 油 脂 (第1课时)编写人:李忠梅 审核:杜善英【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水解和皂化反应)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学习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导学提纲】[设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饱和脂肪酸:软脂酸( ),结构简式为 硬脂酸( ),结构简式为 高级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结构简式为 亚油酸( ),结构简式为二、油脂的分类简单甘油酯油脂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是 )油——(常温下呈液态)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油脂脂肪——(常温下呈固态)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设问】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差异?结构决定性质,它们的性质又有什么不同?三、油脂的结构与性质(一)物理性质1. 联系生活实际积极中油的现象回答。
(1)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说明结论:① 。
② 。
(2)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
结论: 。
布置: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思考,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1. 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油酸甘油酯: 硬脂酸甘油酯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溴水褪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油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说明油中含2.如何将“油”变成“脂肪”?归纳讲授—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写出油酸甘油酯的氢化方程式:3.水解反应(1)酸性水解(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皂化反应——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发生皂化反应的方程式:这两种条件下生成相同的产物:制肥皂了解制肥皂的过程: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②高级脂肪酸钠的盐析③过滤④加入硅酸钠、松香等⑤压制成型了解什么是硬肥皂?什么是软肥皂?了解去污原理(三)油脂的用途及环境保护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油脂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油脂与肥皂形成的碱性油脂皂的制备过程。
3. 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油脂与肥皂形成碱性油脂皂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内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油脂与肥皂的制备过程。
3.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油脂的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制备肥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油脂与肥皂的联系。
3. 讨论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5分钟)- 讲解油脂的定义、来源和性质。
- 分类介绍动植物油脂和矿物油脂。
2. 油脂与肥皂的制备过程(25分钟)- 展示制备肥皂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 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3.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 讨论油脂在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实验操作记录:检查学生对制备肥皂实验的操作记录。
2. 口头答辩:让学生口头回答有关油脂的问题,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强化实践操作: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加强生活联系: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布置:1. 作业:布置复习油脂相关知识的作业。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制备肥皂实验的实验报告。
以上为本次高中化学课程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油脂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油脂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掌握油脂的分类以及其成分和性质。
教学重点:
1.油脂的定义和特点;
2.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油脂的分类以及其成分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油脂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滴管、试管、酒精灯等;
3.实验试剂:橄榄油、黄油等。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油脂产品,引导学生讨论油脂的特点和用途;
2.讲解:介绍油脂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实验:进行酸值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油脂的成分和性质;
5.总结:总结油脂的分类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反馈:
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油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做油脂相关的讲座,深入了解油脂的应用领域;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油脂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展开,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比较全面,但在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延伸教学环节的增加上还有待改进。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封面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教学总结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2. 掌握不同种类油脂的特点和用途;3. 熟悉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4. 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油脂。
二、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1. 油脂的生产工艺;2.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彩色教学幻灯片;2. 油脂样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引入讲述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介绍《油脂》教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 重点与难点2.1 油脂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幻灯片,讲解油脂的定义、种类和生产工艺,让学生对油脂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油脂的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选择使用不同油脂。
2.3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教师通过实验观察法,让学生掌握常用油脂质量检测方法,如氢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等。
3. 典型实验教师通过典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油脂的流程,从而深入了解油脂的生产过程。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涉及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油脂知识的印象。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入、重点与难点、典型实验和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油脂知识,并通过实验体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 课时教材:初中化学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掌握油脂的生产和用途3. 能够判断油脂的质量和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学重点: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教学难点:1. 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2. 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具准备:1. 幻灯片2. 油脂样品3. 实验仪器材料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油脂的话题,让学生思考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以及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二、讲解(15分钟)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油脂主要由三酸甘油脂组成,具有疏水性和不溶于水的特点。
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介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常见的用途,如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3. 油脂的质量评价:教学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油脂样品的观察、闻味、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实际了解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
四、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存油脂。
五、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油脂的使用和选择。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一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用途,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油脂的重要性和用途。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油脂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 第一节 油 脂

混合甘油酯。结构①中有官能团
,故能在 NaOH 溶
液中发生水解反应。③中油脂的烃基中有碳碳双键,故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
返回
1.油脂是甘油与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2.油脂属于酯类中的一种,油脂中,在常温下呈液态的为 油,呈固态的为脂肪。
3.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油脂在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 肪酸盐。
[特别提醒] (1)1 mol 油脂完全水解生成 1 mol 甘油和 3 mol 高级脂 肪酸。 (2)1 mol 油脂可与 3 mol NaOH 完全皂化。 (3)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 使溴水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1.用 Na2CO3 溶液为什么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提示:Na2CO3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油脂 可以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2.什么叫油脂的硬化?油脂硬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变化? 提示: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油脂的 硬化,实质是油脂中不饱和键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是化学 变化。
解析
解析:从结构看,相应羧酸的烷基有的有 17 个碳、有的有 15 个碳,加 H2 后生成混甘油酯,不会形成硬脂酸甘油酯或软脂 酸甘油酯,所以 A、B 项错。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称为皂化反应,可得肥皂,C 项正确。D 项,据题给要求,应 是三个基团(—C17H35、—C17H33、—C15H31)交换位置引起的同 分异构,故与
返回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B.皂化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和 H2 加成后能提高其熔点及稳定性 D.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油 脂》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油脂》教案一第一节油脂一、基本说明:1、教学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
2、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3、基本内容:第四章第一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的概念、用途以及物理性质;2、理解油脂的结构;3、理解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4、掌握油脂的化学性质;5、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的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指导学习;科学的摄取油脂,预防高血脂病;养成严谨治学的品质。
三、重点难点: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式: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等。
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论,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充分使用新教材和自然资源,如何从化学实验的探究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实践情景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的人文价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
课本质的区别?第一段后回答油与油脂的本质区别新课板书:第一节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多媒体展示油脂的结构观察让学生看清油脂的官能团巩固学生跟着写一面让学生会写并搞清油脂的官能团实验探究1.固态油和液态油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观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2.固态油和液态油加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高锰酸钾溶液。
1.2.3组做第一个实验,4.5.6组做第二个实验让学生明白生成油脂的脂肪酸是高级脂肪酸,可以是饱和也可以是不饱和的脂肪酸及动植物油的区别。
交流请各组讨论后派代表交流讨论、交流教师讲解〔讲解〕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
当R1、R2、R3相同时,叫单甘油酯。
当R1、R2、R3不相同时,叫混甘油酯。
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一节油脂

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而析
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这里的盐析是指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
提问
油脂和氢氧化钠共热进行皂化反应,如何将 产物中肥皂成分(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从混合 液中分离出来?
盐析 → 过滤 → 蒸馏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9页
(2)油脂的氢化
油脂由于分子中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2、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A
A、加NaOH溶液、加热 B、加溴水、振荡 C、加银氨溶液、加热 D、加水、振荡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39页
3、下列物质不属于酯类的是(
A.花生油
B.硝化甘油
C.酚醛树脂 D.醋酸纤维
C)
4、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BC
A.乙二醇、丙三醇 B.油酸、丙烯酸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9页
制肥皂的简单流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9页
工业制取肥皂的流程 —— 盐析
油脂 NaOH溶液 用蒸汽加热
肥皂、甘 油、水等 的混和液
加入细食盐 分层
加热、搅拌
皂化
上层:肥皂液
盐析
加填充剂(松香、硅酸钠等) 压滤、干燥成型
成品 肥皂
下层:甘油、食盐水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9页
油脂: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即油脂;
它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9页
脂和酯的区别
形成酯的醇 形成酯的酸 内 涵
脂 固定为甘油 高级脂肪酸 专指油脂
酯 任何醇或酚 任何酸
包含油脂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9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中的《油脂》。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本节课学习的油脂与人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加深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油脂的概念,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2、能力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油脂的概念
难点油脂的结构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醇、酸、酯等很多有机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有机化学基础,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中既对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复习和巩固,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有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
同时,由于本部分学习的油脂与人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教材
2、教师:幻灯片、植物油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植物油若干、两人一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哪三种?
2、什么是酯化反应?
3、写出乙酸和乙醇、三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学生回答并引入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反应的产物称作油脂。
)
[问]什么是油脂,油脂定义中的要点是什么?
[讲]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
属于酯类化合物。
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板书]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
[小结]脂和酯的区别
形成酯的醇 形成酯的酸 内 涵 脂
固定为甘油 高级脂肪酸 专 指 油 脂 酯 任何醇或酚 任 何 酸 包 含 油 脂
[讲]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板书]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讲]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板书]3、油脂的分类
[讲]按常温下的状态分:油 (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脂肪 (常温下呈故态,如动物油脂)。
[板书]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
⎩⎨⎧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321R R R R R R
[合作探究]1、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
不同,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烃类。
2、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
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 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
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
反之是混合物。
[小结]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同一分子中的321R R R 不同,二是天然油脂由不同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板书]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呈固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呈液态。
[讲]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
A .加饱和碳酸钠溶液
B .加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C .向硬脂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 .硬脂酸甘油酯能水解
4.下列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有 ( )
A .油酸和硬脂酸
B .乙酸和硬脂酸
C .乙酸和丁酸
D .油酸和丙烯酸
[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油脂(1)
一、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3、油脂的分类
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
⎩⎨⎧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321R R R R R R
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呈固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呈液态。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验证实验5分钟,反思总结与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剩余环节30分钟能完成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本节课,争取更科学的教学设计,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十一、参考答案
1.D 2.C 3.C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