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
BIM信息化技术助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实践——以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

中 国建 筑 设 计 院 积 极 响应 国家 号 召 ,十 分重 视 引 M的 研 究 和
推 广 应 用 , 同 时 积 极 进 行 建 筑 产 业 化 项 目 实 践 ,努 力 将 Bl M技 术
计 施 工 到 运 行 维 护 阶段 的数 字 化 交 付 和全 生 命 周 期 信 息共 享 的
占 总户 数的9 0 %。 ( 图3 、4
■
产 需要 的 数据 信 息 在建 筑全 生命 期 的有 效传 递 和应 用 ( 图1 )
一
应 用 BI M进 行 装 配 式 实 践 案 例
蕊
图 3 户 型 产 品一 BI M模 型
郭 公 庄 公 共 租 赁 住 房 项 目概 况 :本 项 目位 于 北 京 市 丰 台 区 南 侧 为 六圈 南 路 北 侧 为 郭公 庄 一 号 路 .西邻 规 划 小 学 和 公 共绿 地 .东 隔 绿化 带 与 郭公 庄路 相 邻 规 划 用地 总 面积 8 万 平 方米 .总 建筑 面 积2 0 万 平 方 米 .地 上21 层 .限 高6 0 米 .建 筑 面积 1 4万 平方 米 地 下 2 层 建筑 面 积 6 万 平 方 米 .建 筑 性 质 为商 住 楼 本项 目 应 用Bl M技 术 与 装 配式 相 结 合 ,对 于 公 租 房 类 的 建 筑 .户型 重 复 率 高 .建 设 面 积 大 ,对提 升 质 量 和 品 质 ,实现 住 宅 产 业 化起 到 了 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图2)
■ ■ 汪 ■ 建筑产业化是实现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 现代化工业方式转变 从而全面 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B J M信 息 化 技 术 对 建 筑 产 业 化 进 程 发挥 着 重 要 的 技 术 支 撑 作 用 。 本 文 结 合 项 目实 践 论 证 了B l M 技 术 是 建 设 行 业 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践案例

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快速、高质量的建设方案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而传统的施工模式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且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快速的建设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探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践。
二、项目概述本案例选取了某城市的一个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
该小区规划有多栋楼宇,包括住宅楼和商业楼。
整个项目所用材料均是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加工后直接进行现场组装,从而减少了现场加工环节,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设计过程1. 前期准备: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思路,并成立专门团队进行方案研究和技术开发。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针对该小区特点进行了合理布局设计,确保每栋楼的空间利用率和采光度最大化。
2. 模块化设计:为了方便装配式施工,整体项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通过将整个建筑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组装。
同时,在模块的设计过程中考虑结构、隔音、防水等综合因素,保证了建筑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 装配式构件设计:在构件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施工现场条件和运输方便性,使用轻型材料如钢结构和薄墙板等,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重量。
同时,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用量。
四、施工实践1. 工厂预制:在装配式建筑中,大部分构件是在工厂进行预制加工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在本案例中,预制包括墙体、地板、梁柱等主要构件。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检流程确保了每一个构件都符合规范要求。
2. 现场组装:在施工现场,通过吊装、连接等工艺将预制构件进行组装。
由于预先设计好的模块化构件,组装过程更加高效、准确。
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设置了专业团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和质量控制。
3. 系统集成: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的完美配合,项目中采用了智能化系统集成。
通过数据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楼宇能源管理和舒适度监测等功能。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整体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它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等工艺,将建筑的设计、加工、运输和安装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建筑的模块化生产和快速安装。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是其实现的关键环节,一个完善的设计流程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精准度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的全过程,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需求分析阶段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和业主需要充分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和设计目标,明确项目的功能定位、规模、预算、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
同时,还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标准。
在需求分析阶段,设计团队还需要对建筑的场地环境进行调研,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情况等,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二、方案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后,设计团队将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业主的需求提出多个方案设计,并从中选择最符合业主需求的设计方案。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中,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筑整体结构设计、建筑模块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等。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需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结合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三、结构设计阶段方案设计确定后,设计团队将进行结构设计阶段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重点关注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包括建筑的承重结构设计、连接节点设计、梁柱设计、板件设计等。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中,结构设计的关键是保证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兼顾建筑的模块化生产和施工要求,确保结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四、材料选型阶段在结构设计阶段完成后,设计团队将进入材料选型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流程中,材料的选型至关重要,它不仅需要符合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还要考虑制造成本、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要求。
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

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探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建筑方式逐渐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中。
在传统的施工方式中,设计与施工往往是分立进行的,设计师完成设计后将图纸交给施工方进行落地实施。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由于其特殊性质和要求,设计与施工之间需要更紧密的协作与沟通。
因此,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一、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定义及原理1.1 定义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是指将设计和施工环节融合在一起,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员协同合作、信息共享和全过程交互来达到优化整个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效果。
1.2 原理- 提前介入: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始之前,设计团队就应该参与进来,并参与到整个构思、方案选择和技术分析等阶段。
- 信息共享:采用BIM技术或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可以共享并随时获取项目设计和施工的最新信息。
- 协同合作: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之间进行紧密协作,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 过程优化:通过综合考虑使用功能、构造方式、施工工艺等因素,优化整个施工过程,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和特点2.1 提高效率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有效减少了设计和施工之间不必要的沟通环节,减少了信息传递的误差和时间延迟。
设计团队可以在制造开始前就考虑到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样不仅可以缩短项目周期,还能提高整体效率。
2.2 降低成本通过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相关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避免了重复的设计和修正。
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使用标准化组件进行制造,大大降低了材料浪费和人力成本。
2.3 提高质量由于采用了一体化模式,设计团队可以在规划阶段对施工步骤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错误的发生。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来确保每个组件的质量,并提高装配精度。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朱孔强:引领绿色发展美好未来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朱孔强:引领绿色发展美好未来作者:张兵张换军来源:《民生周刊》2020年第09期马上就50岁的朱孔强是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廊坊建筑部品厂制造中心生产主任,用现在时髦的职业称呼来说,他是一名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朱孔强与建筑打了半辈子交道,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他获得过3次行业大奖,一次获个人季军,两次获团体冠军。
“老婆和孩子都在江苏老家,孩子工作了,平时工厂订单较多,生产较忙,只有过年放假才能回家。
”来北京已满4年,朱孔强与家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但他很满意目前的生活。
“通俗地讲,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工厂生产预制的构筑件,运输到现场装配、组装而成的建筑。
”一见面,朱孔强就谈起他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解。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一个装配式施工员,首先要有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其次要熟悉装配式的各种规范、标准、工艺,针对各种预制构件的不同特征,注重重点工艺及工序衔接。
”来北京之前,朱孔强主要从事水工工程预制及现浇,承接桥梁制造、市政工程等。
从2015年开始,他接触到装配式建筑,几年下来已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责任心尤为重要。
”朱孔强分享自己的体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装配构件注浆施工,是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工序,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来完成。
“来不得一点马虎。
在施工过程中,灌浆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保证灌浆施工的质量,从而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整体施工质量。
”2019年2月,接到公司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建联杯”比赛的通知时,朱孔强正在老家过春节。
在家待了不足7天,他就启程返回工厂,与队员们一起参加赛前训练。
其间,他每天坚持早起,熟悉比赛流程与理论知识,晚上和团队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并及时反馈出现的新问题。
如果找到新的思路,他甚至与队友们争论到凌晨才肯罢休。
朱孔强说,公司非常重视这一行业赛事。
董事长多次带队给参赛人员打气鼓劲,参观他们现场操作支模、钢筋绑扎,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方法。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俞国飞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俞国飞摘要:随着时代快速进步提高了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更高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装配式建筑的产生背景,其次从内化装配式建筑结构、受力设置、机电管线设置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装配式建筑设计设计方式,最后阐述装配式建筑施工措施,包括全面领悟建筑设计图纸、施工基础节点整合处理、施工现浇段和预制断节点,进一步强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作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有效措施引言装配式建筑因将建筑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大提升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产业化水平。
因此,采用一体化建造方式,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从主体结构、外围护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施工等全部环节的协同施工、总体技术优化,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近年来,关于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建造、数字化建造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探讨。
数字化技术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建造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装配式建筑的产生背景装配式建筑设计目标是完成建筑工业化发展,以往的建筑模型以砌体建筑以及现浇混凝土为主,装配式建筑理念便是在工厂中一些工程项目中需求的板或者梁等建材上,在验收之后明确建筑材料的合格性,保证工程项目安装的实效性,此种模式可以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难度,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2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2.1传统行业的垄断与部分分割就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来说,有很多的政策性壁垒,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系统都有自己的基建团队。
根据工程专业类别的不同,不同种类的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不同的承保公司的分管工作,每个部门之间不具有统一的政令,市场准入的时间等达不到一致,进而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行业保护主义风气的盛行。
2.2复合型人才及产业工人队伍欠缺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人才储备相对较弱,对比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升温,造成了当前人才短缺的局面,出现该领域人才呈现频繁流动的现象,导致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缺少复合型人才的渗入,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工人队伍无法形成。
绿色建筑在装备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汪浩杰

绿色建筑在装备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汪浩杰发布时间:2021-07-27T16:05:01.0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汪浩杰[导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绿色建筑背景下,要重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合理应用,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施工原理,意识到其技术优势。
浙江广天构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绿色建筑背景下,要重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合理应用,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施工原理,意识到其技术优势。
本文首先对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做了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套筒灌浆一、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是模块化结构构件组装而成,其起源于二战战后工业重建对于快速构建建筑物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预制件的规模化生产和系统化组装。
混凝土预制结构构件可以实现规模化工厂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化拼装。
预制构件在工厂的预制生产过程可以实现构件质量的监管和优化,对于通用结构构件来说可以使用模具进行大批量生产,从而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同时,预制件的工厂化生产可以集中处理相关污染,减少施工过程的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
装配式建筑实行模块化组装,通过其独有的组装工艺实现快速搭建过程。
绿色建筑最早源于人们对房屋节能应用的探索。
1930年,美国建筑设计师富勒利用金属铝材料搭建房屋外表,利用太阳能发电,该建筑实现了良好的通风性和水的循环利用功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书籍的出版,象征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节能技术及其循环回收技术在房屋建设的推广利用。
进入新时期,我国也愈加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
“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强调我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从之前的20%提升为40%。
2018年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交流大会召开

2018年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交流大会召开
本刊记者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本刊讯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共同组织召开了2018年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交流大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建筑节能科技司副巡视员倪江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修龙等出席交流会。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
【相关文献】
1.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装配率不得低于50%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J],
2.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r装配率不得低于50%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J],
3.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装配率不得低于50%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J],
4.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装配率不得低于50%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J], 《中国建设报》;
5.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装配率不得低于50%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身公寓 二人世界 一室一厅
三口之家 两室一厅
02 可持续、可变化设计—小户型住宅
单身公寓 二人世界 一室一厅
考虑家庭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 改善型住宅的需求,项目可进 行两户对拼,在不破坏主体的 前提下,形成较大面积的改善 型户型。 三口之家 四口之家 三室一厅
03 可持续、可变化设计—适老型住宅 依托医疗机构的未来养老社区
94121.02
77333.86 79216.84 16787.17 3.48 33.34% 20.84 %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机动车总停车数地下(辆) 非机动车总停车数地下(辆)
99.3m/90.8m 30层/27层
396 246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Objectives and Technique Route
外 围 护 系 统
门 窗 系 统
交 通 系 统
主 体 结 构 系 统
预 制 构 件 系 统
给 排 水 系 统
强 弱 电 系 统
采 暖 空 调 系 统
智 能 化 系 统
厨 卫 集 成 系 统
吊 顶 与 地 面 系 统
隔 墙 系 统
部 品 构 配 件 系 统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基础 ——模数化、标准化、模块化
A28 地块南部规划为三甲医院用地,A28
规划为开放商业社区,其中六栋高层公租
房采用分栋门禁管理,未来可分栋进行功 能转化。未来依托于三甲医院的资源, A28 在区位和资源上拥有变身养老社区的 先天优势。 伴侣型 开放街区 分栋门禁 管理 三甲医院 自理型 护理型
04 可持续、可变化设计—创业型办公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浪潮下的小微创业办公
以汽车制造为例 工业产品全过程的特点
产品设计
Product Design
产品配件
Product Accessory
产品组装
Product Assembly.
产品标准
Product Standard
标准化设计 技术集成化
工厂生产与制造
工厂流水线组装
功能完善 性能良好 节能环保 造型新颖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土建与机电设计 预制构件设计 装修设计 部品深化设计 施工安装模拟设计
1
改变设计流程与模式
实现项目一体化协同设计
建筑模型
2
改变设计精度的标准
达到毫米计量, 全面提升设计完成度
结构模型
达到毫米计量, 全面提升设计完成度
3
改变设计方式
实现设计全过程三维设 计可视化
机电模型
建筑功能可视化 预制构件装配可视化 管线综合可视化
01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标准居住模块
厨房模块
玄关及客厅模块
卫浴模块
居室模块 阳台模块
01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02 可持续、可变化设计
小户型住宅
适老型住宅
创业型办公
02 可持续、可变化设计—小户型住宅
随着家庭的发展,从单身到二人 世界再到三口之家,户内在不破 坏主体可以由一室一厅演变出两 室一厅,为刚需型小户型。
施工装配化
按照产品标准
功能完善 性能良好 节能环保 造型新颖
装修一体化
工业产品化的装配式建筑集成系统
The Industrial Integrated System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装配式建筑集成系统
建筑系统
结构系统
机电系统
装修系统
平 面 功 能 系 统
2 装配式建筑技术
01 水平构件100%预制装配化
02 山墙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三合一夹心保温剪力墙
03 商业裙房预制GRC外挂艺术肌理板 04 内围护填充墙体采用成品板材 05 部品构件(栏杆)工厂生产 成品化安装 0600% 预制装配化
结构水平构件预制装配化,其中的 预制底板在工厂内预先生产,现场 仅需安装,不需底模板,施工现场 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工程量较少, 板底不需粉刷,支撑系统脚手架工 程量为现浇板的 31% 左右,现场
企业孵化器(S)
企业孵化器(M)
SOHO 办公
04 可持续、可变化设计—创业型办公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浪潮下的小微创业办公
以开放式社区为理念,按照时代发展的需求,各栋可分类转换,形成多元多样化的功能组合,形成混合社区。 公租房社区 混合社区
住宅
养老 办公
五大类技术
Five Technolog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装配式建筑与工业产品的最大区别
装配式建筑 设计
装配式建筑 部品构件
按照产品设计方法 标准化设计 技术集成化
设计标准化
按照产品配件生产 工厂生产与制造
构件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 组装 装配式建筑 特性
按照工程现场特点进行工业化的安装与施工
彻底解决构件之间,钢筋之间,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提高设计精准度和设计效率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的实践
The Prictice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01
01
丁家庄二期保障性住房A28地块 示范项目设计与实践
示范项目概况
The Foundation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装配式居住建筑产品
系列化标准化平面单元
系列化标准化立面单元
卧 室 模 块
客 厅 模 块
厨 卫 模 块
交 通 模 块
阳 台 单 元 模 块
外 窗 单 元 模 块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核心 ——技术集成、专业协同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基础 ——模数化、标准化、模块化
The Foundation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建 筑 设 计 标 准 化
1 2
结构设计标准化
由系列的梁、板、柱、墙(水平结构、竖向结构)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成结构体系。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Objectives and Technique Route
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内装技术研究与应用 综合集成 深度融合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与应用 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智慧社区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大类技术
Five Technologies
1 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
01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02 可持续、可变性设计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的理念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的理念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三甲医院
示范项目概况
Overview
示范项目概况
Overview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名 称 数量 22771.79 备 1.01≤Far≤3.5 ≤45% ≥20% 注 建筑用地面积(m2)
总建筑面积(m2)
地上建筑面积(m2) 其 中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功能协同技术
机电系统 结构体系支撑并匹配建筑功能装修效果
一体化 协同技术
空间协同技术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不同专业空间协调:消除错、漏、碰、缺
接口协同技术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不同专业接口标准化:实现精准吻合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的工具 ——BIM技术数字化平台
The Platform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BIM Digital Platform
装配式建筑是工程化的工业产品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s engineered industrial products
传统 建筑 工程
装配式 建筑
工业 产品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构件、部品部件在工地 装配而成的建筑。
工业产品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Products
The Foundation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模数化为基础
建立标准化建筑单元模块
系列的标准化设计模块 组合成标准化功能模块 具有个性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 以标准化为基础, 模数化为核心, 实现“少规格多组合”
从“千篇一律” 演变到“千变万化”
机电设计标准化
由系列的设备、管道单元组合成标准化的机电模块(强弱电、给排水、供暖、设备、管道), 系列功能的机电模块集成化、模块化,装配成有机的机电系统。
3
装修设计标准化
由系列零配件、部品件装配成标准化的装饰模块(外立面、内隔墙、吊顶、地面、厨卫), 系列装饰模块装配成有机的装饰系统。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基础 ——模数化、标准化、模块化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Design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cluding Architecture, Structure, Electromechanical, Interior
协同设计基本模式 建筑集成 、结构支撑 、机电配套、装修一体化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