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及轮缘磨耗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关于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的调研报告摘要随着铁路货运经营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铁路货车高速、重载的运输需求日益升温,如何稳步提升铁路货车车辆安全运行品质,有效防止列车惯性故障,维护安全稳定的运输环境是铁路货车车辆运用部门的重要难题之一。
轮对作为铁路车辆转向架中的关键部件,对车辆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轮对故障有:车轮踏面擦伤、剥离及局部凹入、熔堆、欠损,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过限,轮缘磨耗过限及其它设备故障。
通过对现场作业车辆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故障的调研,总结出可能引发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故障发生的原因、危害及车辆运用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铁路货车;踏面圆周磨耗;控制措施1 车轮踏面外形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车轮的踏面结构为锥形,即车轮踏面由具有一定锥度的两段直线组成。
在锥形踏面长期运行过程中,每次旋削后,存在踏面外形和钢轨顶部断面形状不匹配、运用初期磨耗较快、旋削切削量大等问题。
从大量的现场运用实践中总结出:不论车轮踏面初始形状如何,经过运用磨耗后,车轮踏面趋向一个“稳定形状”,并且形状一旦稳定,磨耗就会减慢,在认识了锥形踏面存在的问题和踏面磨耗规律之后,我国铁路货车采用了现在的LM磨耗型踏面。
LM磨耗型踏面的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
2 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的原因1)在充分满足铁路货车高速、重载运输需求的前提下,铁路货物列车的制动距离也相应延长,闸瓦与轮对的粘着摩擦时间延长、摩擦作用力增大,在制动过程中,闸瓦表面与车轮踏面圆周的磨耗也必然相对增加,势必增大了车轮踏面圆周的磨损,然而,闸瓦可以随时更换,而轮对的更换与处理,则需要将故障轮对车辆扣送到具有一定资质的检修部门,检修不及时,形成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故障;2)部分车辆的制动机发生故障或制动机作用不良,个别司机制动、缓解操作不当,致使车辆长期带闸运行,闸瓦与车轮踏面长时间磨损,轮对沿钢轨长距离滑行,产生巨大的滑动摩擦力等诸多情况,都会形成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问题的发生;3)高磷磨合闸瓦材质不良,工艺标准低下的影响。
轮缘磨耗和踏面磨耗

轮缘磨耗和踏面磨耗一、轮缘磨耗机车通过曲线时,轮缘与轨侧发生磨耗。
我国铁路曲线所占比重较大,轮缘磨耗一直是个重大问题。
影响轮缘磨耗的因素为:通过曲线时前导车轮的轮缘力及对钢轨冲角,轮缘与轨侧的摩擦系数,轮缘的耐磨性。
下面具体分析。
1.减少轮缘磨耗的方法(1)踏面等效斜率**越大,曲线导向性能越好。
**足够大时,转向架前导轴内外车轮踏面上的纵向蠕滑力形成的力偶能帮助转向架沿曲线运行,这就是所谓通过曲线蠕滑力导向,在大半径曲线上有可能避免轮缘接触,即使轮缘与钢轨接触,较大的**总能使轮缘力有所减小;但是,较大的**不利于转向架的蛇行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车蛇行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能相矛盾的一个方面。
磨耗形踏面的等效斜率**较大,使轮缘力减小;另外,磨耗形踏面避免了与钢轨的两点接触,使轮缘磨耗显著减少。
(2)机车通过曲线时,径向转向架内各轴能自动向径向位置偏转,车轮与钢轨的冲角大为减小(如果转向架完全占径向位置,则冲角为零),使轮缘磨耗大幅度减少。
(3)转向架固定轴距越长,通过曲线就比较困难,其冲角及轮缘力均较大,轮缘磨耗当然也较大;相反,转向架固定轴距越短,通过曲线就比较容易。
两轴转向架与三轴转向架相比,前者通过曲线时轮缘力小得多,冲角也小,轮缘磨耗明显改善,这就是两轴转向架的机车特别适用于多曲线的山区铁路的原因。
(4)三轴转向架C0一C0机车因轮缘磨耗严重而不适宜于多曲线的山区铁路。
用B0一B0一B0式机车代替C0一C0式六轴机车,可以显著改善机车的曲线通过性能。
给三轴转向架中间轴以适当大的自由横动量,可以在不影响转向架在直线上的蛇行稳定性的条件下,改善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
中间轮对的自由横动量增大后,使它在半径不大的曲线上能贴靠外轨,参与导向,如图3一17所示,结果有可能使第一轴外轮轮缘力减少20%一30%。
一般而言,间轴贴靠外轨,给中间轴以10一15mm自由横动量,就能在机车通过30om半径曲线时使中间轴贴靠外轨,而不贴靠构架。
关于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的调研报告摘要随着铁路货运经营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铁路货车高速、重载的运输需求日益升温,如何稳步提升铁路货车车辆安全运行品质,有效防止列车惯性故障,维护安全稳定的运输环境是铁路货车车辆运用部门的重要难题之一。
轮对作为铁路车辆转向架中的关键部件,对车辆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轮对故障有:车轮踏面擦伤、剥离及局部凹入、熔堆、欠损,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过限,轮缘磨耗过限及其它设备故障。
通过对现场作业车辆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故障的调研,总结出可能引发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故障发生的原因、危害及车辆运用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铁路货车;踏面圆周磨耗;控制措施1 车轮踏面外形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车轮的踏面结构为锥形,即车轮踏面由具有一定锥度的两段直线组成。
在锥形踏面长期运行过程中,每次旋削后,存在踏面外形和钢轨顶部断面形状不匹配、运用初期磨耗较快、旋削切削量大等问题。
从大量的现场运用实践中总结出:不论车轮踏面初始形状如何,经过运用磨耗后,车轮踏面趋向一个“稳定形状”,并且形状一旦稳定,磨耗就会减慢,在认识了锥形踏面存在的问题和踏面磨耗规律之后,我国铁路货车采用了现在的LM磨耗型踏面。
LM磨耗型踏面的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
2 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的原因1)在充分满足铁路货车高速、重载运输需求的前提下,铁路货物列车的制动距离也相应延长,闸瓦与轮对的粘着摩擦时间延长、摩擦作用力增大,在制动过程中,闸瓦表面与车轮踏面圆周的磨耗也必然相对增加,势必增大了车轮踏面圆周的磨损,然而,闸瓦可以随时更换,而轮对的更换与处理,则需要将故障轮对车辆扣送到具有一定资质的检修部门,检修不及时,形成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故障;2)部分车辆的制动机发生故障或制动机作用不良,个别司机制动、缓解操作不当,致使车辆长期带闸运行,闸瓦与车轮踏面长时间磨损,轮对沿钢轨长距离滑行,产生巨大的滑动摩擦力等诸多情况,都会形成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问题的发生;3)高磷磨合闸瓦材质不良,工艺标准低下的影响。
铁道机车车辆轮轨的摩擦磨损与节能降耗情况分析

铁道机车车辆轮轨的摩擦磨损与节能降耗情况分析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机车车轮与铁轨之间产生的制动力和牵引力导致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摩擦力,长时间的摩擦会导致轮毂及铁轨的寿命大大降低,车辆的牵引力及制动力下降,对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十分不利。
因此,在平时列车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车辆轮毂及铁轨的维护,采取有效方法减少轮毂的磨损,降低车辆能耗,为铁路行业创造更多收益。
1 铁道机车车辆轮轨的摩擦磨损情况分析铁路机车车辆的磨损是目前影响铁道机车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列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列车轮毂与铁轨之间产生较大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导致车轮轮毂造成较大的磨损,从而增加了铁路部门对铁路及机车的运营维护费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的铁路中,磨损程度十分严重的约占到总数的30%左右,其他铁路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
铁路的严重磨损导致铁路运行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此外,每年铁路部门在维修铁路等方面的花销更高,给铁路运营部门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1.1 运行过程中车轮的摩擦磨损车轮是铁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铁路机车的彻骨会出现:轮缘损伤、热损伤、车轮踏面断裂等现象。
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于车轮与轨道的接触面,造成表面过度磨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表面聚集了过多的制动热应力及内部应力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铁路机车中出现上述几种问题的数量众多,企鹅车损状况十分严重。
车轮的严重消耗导致车辆在维修时必须要更换车轮,我国每年在更换车轮方面的开销高达三十亿以上,年均更换车轮数为七十万只左右。
1.2 钢轨的摩擦磨损我国现在的铁路运输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近年来,随着铁路总里程量的增加,铁路运输量也随着增大,这也为铁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铁路运营压力。
我国铁路轨道磨损情况是目前给铁路运输部门造成压力主要方面,铁路轨道磨损严重,导致铁路运输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容易造成铁路运输事故。
另外,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建设及完善,每年在钢轨建设及维护等方面的成本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不但会造成铁路运输部门经济负担增加,而且需要大量的钢材来进行轨道维护,造成了基础资源浪费的情况。
轮缘磨耗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轮缘磨耗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1、轮轨不匹配(主要原因)轮、轨的磨耗与其断面形状有较大关系,在运用调查中发现,在旧线和调车线路上运行的机车,由于钢轨头部已磨耗成稳定的外形,且差异较小,这样磨耗后的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部分的外形有较好的匹配,因此减少了磨耗,轮缘偏磨程度也较轻。
而那些在新开通时间不长或刚进行换轨的线路上运行的机车,由于钢轨的头部磨耗量不大,还未形成稳定的外形,且内外轨头部磨耗成的外形差异较大,使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的形状没有良好的匹配,就加大了磨耗,轮缘偏磨程度也较严重。
解决措施:通过对运行线路的调查,找出对机车轮缘磨耗影响大的弯道,会同工务部门采取对其钢轨内侧面涂油的辅助减磨措施。
2、走形部技术状态不佳由于左右轮径差、左右轴距差、转向架对角线差、轴颈两侧载荷差及机车球形侧挡间隙等因素,引起轮对的纵向中心线偏向线路的一侧,导致轮缘偏磨。
(1)左右轮径差超过1mm时轮对在运行中就必须依靠踏面斜度来调整左右轮同径,使轮径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出现轮缘偏磨,踏面异磨。
同时迫使整个转向架向轮径小的一侧偏移,其它轮对也产生同向偏移,导致其它轮对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轮缘磨耗。
(2)左右轴距有偏差时,轴距短的一侧的两个轮子易产生偏磨。
(3)轴颈两侧载荷不均时,载荷小的一侧轮子易产生偏磨。
(4)转向架对角线不等时,对角线较短的两个对角上的轮子易产生偏磨。
(5)车体侧挡间隙变化时,间隙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易出现偏磨。
解决措施:严格控制机车走行部的检修质量,按范围、工艺及限度进行检修,保证机车机车转向架各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从而有效降低机车转向架在不平顺线路或过曲线时产生的横向冲击,以减轻轮缘的偏磨。
3、驱动机构的轮齿上载荷分布不均由于抱轴承与车轴间存在间隙而使牵引电机壳体产生倾斜、轮齿圆周力引起电枢轴的弯曲、车轴轴颈荷重引起的车轴变形导致大齿轮偏斜等,使牵引齿轮没能正常啮合,作用在齿宽上的力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轮齿上靠电动机一侧。
关于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故障分析与应用管理的研究

内燃机与配件0引言货车车辆作为重载铁路运输的主要承载装备,车轮部分是其运输制动的关键部件,运输中车轮故障时有发生,故障有的会直接危及列车的运行安全,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故障是其中的重要故障,也是车辆段运用列检重点检查工作,需要运用车间在综合管理和技术能力方面不断提高标准,才能降低其故障发生几率。
1故障类型分析1.1故障概念车辆车轮的故障主要包括有轮缘垂直磨耗、内侧缺损超限,踏面擦伤、剥离、凹下、缺损、踏面圆周磨耗超限,轮缘厚度、轮辋厚度不符合规定等。
1.2踏面圆周磨耗的测量方法使用测量工具LLJ—4A型铁道车辆车轮第四种检查器,踏面磨耗尺框背面滚动圆刻线14与主尺背面滚动圆刻线12对齐,拧紧尺框紧固螺钉5;将轮辋厚度测尺8贴靠车轮内侧面,轮缘高度测量定位面4贴靠轮缘顶点;移动踏面圆周磨耗测尺3,使其测头18与踏面接触,测尺3与尺框2相重合的刻线所对应的示值即为踏面圆周磨耗。
(图1)1.3故障表征运用列检进行列车技术检查作业时,检车员发现车轮踏面存在异常磨耗时,要使用第四种检查器进行踏面圆周磨耗的测量,磨耗超限时要进行摘车临修更换轮轴,踏面圆周磨耗深度运用限度规定不得大于8mm。
2故障原因分析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超限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2.1正常磨耗:车轮踏面长期运行与钢轨摩擦造成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属于正常的磨耗。
2.2非正常磨耗:同一车轴上两车轮轮径差过大时,车体重心向小轮径一侧偏移,致使小轮径车轮的轮缘、踏面磨耗加剧,这种磨耗属于非正常磨耗。
3现场处理情况分析以运用车间为例在一段时间检查该类故障在现场标准化管理、职工素质、车轮的材质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
3.1存在的问题3.1.1作业人员对车轮故障及危害概念不清楚通过对车间各作业场现场检查,发现对车轮故障有哪些种类?车轮故障对行车安全有哪些危害?有相当部分现场作业人员根本不清楚。
3.1.2作业人员对车轮限度测量及检查方法不清楚通过现场作业检查,发现作业人员对车轮检查没有重点,在检查方法上存在偏差,对车轮测量检查器有部分人员不会使用,造成对车轮故障的发现判断及处理影响很大。
浅析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及改进措施

浅析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及改进措施摘要:轮对是车辆安全运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是在承载着铁路货车总重量并高速旋转滚动运行,以及由此产生冲击振动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的。
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辆对轮对的运用性能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于此,下文对铁路货车车辆的轮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改进措施引言铁路是我国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铁路货车在我国物流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铁路货车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轮对通常呈高速旋转滚动且承载着铁路货车车辆的全部重量,所以其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而这些故障问题会对铁路货车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不利于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铁路货车车辆轮对的概述轮对是指机车车辆上与钢轨之间相互接触的部分,其是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个车轴上组合而成,其不仅能够将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载荷传递给其他各零部件,还能够保证机动车辆在钢轨上正常运行和转向。
同时,在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对车辆轮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车轴与车轮的结合要牢固没并且耐磨性和阻力优势要好,从而节省相应的牵引动力;另一方面,车辆轮对要具有足够的轻度和刚度,从而保证其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轻易变形,并且轮对的弹性要保持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
此外,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要想提高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输技术,逐渐减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要对货车的制造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而轮对作为直接与轨面接触的部件,对货车运行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其质量。
2铁路货车车辆轮对存在的故障问题在铁路货车运行故障中,轮对故障依旧在全部运行故障当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2.1轮对踏面故障问题轮对踏面故障问题主要包括局部凹入、磨损、擦拭、剥离以及裂纹等,下面将对常见的三种故障进行分析:第一,踏面圆周磨耗故障,其是指铁路货车车辆的轮对踏面尺寸随之车辆车轮的半径方向减少,同时车辆的运行速度、车轮的制造工艺、转向架结构以及车辆的载荷等都会对踏面圆周磨耗造成影响;第二,踏面剥离故障,其是指铁路货车车辆轮对踏面上的金属物质逐渐以片状形式剥落,使得一系列不规则的小凹坑出现在表层上;第三,踏面裂纹故障,其是指铁路货车车辆在空转、滑行、制动等情况下,车辆踏面的表层因摩擦作用而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能,而这些摩擦热能使得踏面部位的金属器件加热,并将热量向踏面的内、外部方法传导,长久下来就会使踏面出现裂纹。
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作者:陈立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6期陈立新(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辆段呼和运用车间呼和浩特 010010)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铁路往往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轮对通常呈高速旋转滚动,且承载着铁路货车车辆的全部重量,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
这些故障会对货车运行的提速造成较大的制约,也会对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不利于铁路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该文首先分析了铁路货车车辆轮对存在的常见故障,其次,结合该研究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中图分类号: U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52-01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铁路往往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货车也正在朝着高速、重载的方向前进,这就对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检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轮对通常是呈高速旋转滚动,且承载着铁路货车车辆的全部重量,很容易出现运行故障,这些故障会对货车运行的提速造成较大的制约,也会对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不利于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文就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1 铁路货车车辆轮对存在的常见故障1.1 轮缘磨损故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铁路货车车辆轮对的轮缘磨损程度一般都不会太严重。
轮缘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铁路货车会出现曲线行驶或者通过道岔的情况,为了保持平衡,轮缘不得不承受较大作用的水平力,车辆易于偏向靠近铁路线路的某一侧,进而出现轮缘磨损故障。
1.2 辐板孔的裂纹故障铁路货车车辆在提速后或者加载后,由于没有对车辆轮对进行及时更换,会使轮对的结构性能和材质都难以满足使用需求,进而出现辐板孔裂纹故障。
1.3 轮对踏面和轮缘的常见故障轮对踏面和轮缘的常见故障包括局部凹入、剥离、磨损、擦伤、裂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高速和重载的发展,轮轨磨耗问题日趋严重,每年都给铁路运输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车轮磨耗的原因,从而提出降低磨耗的有效措施,本文分别从转向架形式、车轮位数、轮瓦磨耗、轮轨磨耗等方面对车轮磨耗进行调研,并将影响铁路货车车轮磨耗的主要因素归结为货车轴重、货物周转量、闸瓦质量、车轮硬度、制动形式、闸调器作用影响及基础制动装置制造尺寸等方面。
通过对段修车检修轮对磨耗情况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磨耗规律,提出了改进措施,结论表明,推广应用新型车轮以提高车轮踏面及轮辋硬度、进一步提高制动梁、闸瓦托制造、检修质量,严格控制各项尺寸在公差范围之内、加强对闸调器在运用中正确使用、控制同一轮对两车轮的轮径差使车轮踏面磨耗均匀化的有效途径;铁路货车采用状态修的维修管理办法是控制和降低轮缘磨耗发生的有效手段。
提出的建议可为改善车轮磨耗,降低检修劳动量,确保运输安全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轮缘磨耗;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 u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86-30 引言随着我国铁路高速和重载的发展,车轮损伤形式逐渐呈多样性,尤其是轮对踏面圆周磨耗及轮缘磨耗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货车车辆的运行品质,本文对车轮损伤的性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车轮损伤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阐释,为进一步分析车轮磨耗的规律,探究其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本文分别从转向架形式、车轮位数、轮瓦磨耗、轮轨磨耗等方面对车轮磨耗进行调研,并将影响铁路货车车轮磨耗的主要因素归结为货车轴重、货物周转量、车轮硬度、制动形式及基础制动装置制造尺寸等方面。
通过对段修车检修轮对磨耗情况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磨耗规律,提出了改进措施,结论表明,推广应用新型车轮以提高车轮踏面及轮辋硬度、进一步提高制动梁、闸瓦托制造、检修质量,严格控制各项尺寸在公差范围之内是降低车轮踏面磨耗并使车轮踏面磨耗均匀化的有效途径。
此次调研是为了通过对运用货车轮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总结规律,查找损伤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轴承等零部件的损伤,降低轮对旋修量,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保证货车运行平稳性,提高车辆运行品质。
1 车轮损伤及其危害1.1 车轮的损伤形式车轮、轮毂是车辆的重要走行部件,在使用中情况较复杂,运用情况恶劣及其在材质及制造工艺上的缺陷等都会造成车轮的损伤,在车轮故障中,踏面擦伤与剥离、车轮裂纹、车轮踏面熔渣、踏面圆周磨耗、轮缘磨耗、轮缘碾堆等,他们都直接威胁着行车安全。
1.1.1 踏面剥离1.1.1.1 损伤性质在货车运用中,车轮踏面剥离主要分为制动剥离、接触疲劳剥离及擦伤剥离三种,从材料失效的机理分析,一类是由交变接触应力应力引起的接触疲劳损伤,另一类是由摩擦热循环引起的热疲劳损伤。
剥离的产生会加大旋修工作量,降低车轮使用寿命。
1.1.1.2 产生原因制动剥离是由于制动力不适当,闸瓦与车轮接触部位产生高热导致车轮踏面金属相变,轮瓦接触部位产生高热,在轮轨接触应力作用下,车轮踏面沿疲劳原形成剥离掉块现象。
接触疲劳剥离是由于轮轨接触应力累积所致,当车轮踏面的剪切应力大于踏面剪切屈服强度时,是车轮踏面表层产生塑性变形,在长期的运行中,踏面表面产生疲劳掉块而形成剥离。
擦伤剥离是由于车轮与钢轨之间出现局部摩擦或滑动摩擦,使踏面产生高热,导致车轮表面金属相变,当紧急制动或制动力过大时,会产生抱闸,在惯性力作用下,车轮会出现滑行或蠕动,较高的摩擦热会导致车轮踏面产生剥离。
1.1.2 踏面制动热裂纹1.1.2.1 损伤形式车轮踏面制动热裂纹,一般产生于踏面闸瓦制动方式下,由于制动踏面产生高热,车轮踏面接触区域发生金相组织变化。
1.1.2.2 产生原因车轮踏面制动热裂纹产生原因主要为制动条件恶劣,制动力不适当造成的。
1.1.3 踏面擦伤1.1.3.1 损伤形式车轮踏面呈现类似椭圆痕迹,该部位局部凹陷,擦伤深度较深时,会减低车辆运行品质,并会造成轴承的损伤,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性。
1.1.3.2 产生原因在制动过程中,由于如司机操作不当、制动系统不佳等原因造成车轮被抱死,导致轮轨间产生热摩擦,是车轮踏面局部产生相变,形成踏面擦伤。
1.1.4 踏面熔渣1.1.4.1 损伤形式主要表现为车轮踏面局部出现熔化现象,熔着深度超限将导致车轮无法再次旋修而报废。
1.1.4.2 产生原因主要原因为强力制动使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产生高热引起的。
1.1.5 踏面圆周磨耗1.1.5.1 损伤形式近期我段在轮对检修中发现踏面圆周磨耗过限的轮对数量较多,以往的情况踏面磨耗数值多为4mm以下,目前踏面磨耗值经常达到6mm甚至10mm以上,严重破坏了轮对踏面的斜度,使车轮轮缘相对高度增加,降低了车辆的运行品质,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过限严重威胁着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
1.1.5.2 产生原因踏面圆周磨耗主要由于制动力不均衡,基础制动装置检修尺寸不合格等造成。
1.1.6 轮缘碾堆1.1.6.1 损伤形式轮缘顶部辗堆和轮辋外侧辗宽,会降低车轮使用寿命,还可导致车轮踏面缺损。
1.1.6.2 产生原因多数由于过弯道时,钢轨与车轮轮缘和轮辋外侧处产生接触应力引起。
1.1.7 轮缘磨耗过限1.1.7.1 损伤形式轮缘磨耗多与踏面磨耗超限同时发生,轮缘厚度至磨耗严重者通常能达到21~22mm。
1.1.7.2 产生原因货车提速重载,转向架抗菱强度差、制动力不均衡、车轮材质等是造成轮缘磨耗的原因。
1.2 车轮损伤的危害1.2.1 车轮踏面磨耗①它破坏了踏面的标准外形,使踏面与钢轨经常接触部分的锥度变大,使轮对蛇形运动的波长减小,频率增高,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②踏面磨耗使轮缘增高,轮缘过高时会压坏钢轨连接螺栓,造成车辆脱轨事故。
③踏面磨耗严重时,会造成辗堆而使踏面外侧下垂,当通过道岔时,踏面外侧会陷入基本轨与尖轨之间,把基本轨推开,造成脱轨。
④增大运行阻力。
车轮踏面磨耗后,车轮与钢轨接触面积增大,车轮踏面与钢轨接触的各点与车轴中心的距离是不同的,踏面与钢轨接触各点的滚动距离也不相同,而钢轨各处纵向长度是相同的,这样车轮与钢轨必然会产生局部滑动摩擦。
踏面磨耗严重,踏面与钢轨接触各点与车轴中心距离的偏差越大,则运行的摩擦阻力也越大。
⑤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超限后踏面即呈圆形踏面,会破坏踏面的作用,车轮通过道岔时,车轮与钢轨的有效搭载量减少并外移,使踏面外侧产生辗堆,同时会使踏面磨耗,轮缘的相对高度增加。
1.2.2 车轮轮缘偏磨车轮轮缘偏磨,增加了运行中车辆的振动,对车辆零部件有损伤,容易引起零部件的松弛,特别是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1.2.3 轮缘厚度磨耗轮缘厚度磨耗危害使轮轨间横向游隙增加,在通过曲线是减小了车轮在内测钢轨上的搭载量,容易脱轨;在通过直线时,增加了车辆的横动量,使运行平稳性变差;轮缘根部易产生裂纹,进而造成轮缘缺损,影响运行安全。
1.2.4 轮缘垂直磨耗轮缘垂直磨耗使车轮通过道岔时,轮缘有可能爬上尖轨造成挤岔或脱轨。
1.2.5 车轮踏面擦伤车轮踏面擦伤会降低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产生震动并对轴承等部件产生危害。
1.2.6 车轮踏面剥离车轮踏面剥离会降低车轮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
2 车轮踏面圆周磨耗及轮缘磨耗情况调查近期我段在轮对检修中发现踏面圆周磨耗过限的轮对数量较多,以往的情况踏面磨耗数值多为4mm以下,目前踏面磨耗值经常达到6mm甚至10mm以上,严重破坏了轮对踏面的斜度,使车轮轮缘相对高度增加,降低了车辆的运行品质,车轮踏面圆周磨耗过限严重威胁着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为进一步了解列车运行中车轮踏面及轮缘磨耗形成因素,对太北轮对车间2016年1季度段修车检修轮对轮缘、踏面磨耗过限轮对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对车轮踏面及轮缘磨耗的现车情况进行了分析调研,情况如下:2.1 段修车检修轮对调研2016年1季度太北车辆段太北轮对车间收入检修轮对10804对,其中旋修轮对5896对,旋修原因为踏面圆周磨耗导致轮径差过限及轮缘磨耗过限的共计4105对,占检修轮对的38%,占旋修轮对数的70%。
2.1.1 按转向架型号统计情况转向架抗菱强度低、弹簧挠度小等因素都会使车辆在运行中引起车轮的损伤,为此我们对1734辆车,共计6936条轮对进行了调研,按照转向架的型号对轮对踏面磨耗及轮缘磨耗等损伤形式进行了调研,调查情况如表1。
2.1.2 按车轮位数分析为了进一步调查车轮踏面磨耗及轮缘磨耗是否与列车牵引有关,我们对检修的90辆x1k 型专用车的轮对(共计轮对360)进行了调研,按轮位对磨耗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2.1.3 按同一轮对单侧车轮磨耗与两侧车轮同时磨耗进行统计根据日常检修中轮对磨耗情况的数据统计,我们对段修检修的360条轮对踏面及轮对尺寸进行测量,从车轮踏面及轮缘同一轮对是否两侧同时磨耗或仅仅一侧车轮磨耗进行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表3。
2.2 车轮圆周磨耗调查结论通过对现场车轮踏面磨耗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①转k4型转向架磨耗超限轮对比例较大,转k2型转向架磨耗超限轮对比例较小。
② 1、2、3、4位车轮磨耗超限比例较大,5、6、7、8位车轮磨耗超限比例较小。
③两侧磨耗车轮所占比例较小。
④同一轮对两侧车轮均发生磨耗的轮对主要表现为:转k6型转向架发生在车辆3、4位,转k2型转向架发生在车辆7、8位。
⑤同一转向架的轮对不是同时发生磨耗。
⑥从轮对磨耗的情况来看,磨耗数值在5-11mm 之间,且磨耗值为6-7mm的数量较多,说明转向架轮缘踏面磨耗到一定程度后磨耗即停止。
3 车轮踏面磨耗的原因分析3.1 制动力不均衡,使轮对一侧受强烈的制动力同一轮对只有一个车轮的轮缘踏面发生磨耗,说明该车不是由于蛇形失稳造成的,发生蛇形失稳时2个车轮同时发生磨耗,通过对闸瓦偏磨的调研以及从制动梁偏移和轮缘与闸瓦磨耗形态来看,判断轮缘磨耗主要为轮瓦磨耗,而非轮轨磨耗,强力的制动使制动梁偏移,一侧闸瓦贴靠轮缘,另一侧闸瓦远离轮缘,制动梁偏移后,两闸瓦的制动力不均衡,造成制动力大的一侧车轮加剧磨耗。
3.2 基础制动装置组装别劲,货车在运行中制动力不均衡基础制动装置组装别劲,货车在运行中制动力不均衡使制动力过大的一端,闸瓦与车轮磨耗严重,在基础制动装置别劲的同时,在车辆的频繁制动缓解作用下,制动梁端轴及套筒不同程度的磨损,使得制动梁在缓解状态下靠自身重量恢复不到原位,闸瓦始终离不开车轮踏面的某个部位,也是造成车轮踏面磨耗的原因之一。
3.3 基础制动装置组装时,各配合部位组装不合理、组装质量差等基础制动装置组装时,各配合部位组装不合理、组装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基础制动装置别劲,特别是制动梁别劲,使得固定杠杆(移动杠杆)与车体纵向铅垂面的夹角超限,从而形成制动梁两端的制动力不均匀,制动力过大的一端,闸瓦与车轮踏面磨耗严重。